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样本(硕士)

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样本(硕士)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编号:S20102
一、研究方向
1、机构学
2、机械动力学
3、啮合理论及应用
4、机械传动
二、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
S131G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90
3
第一外国语
60
2
选1门
S131GA01
应用泛函分析
40
2
S131GA02
矩阵论
32
2
选1门
S131GA03
32
2
必修课
S201R001
学术报告
1S201R002实来自技能1公共必修课Ⅰ
32
2
跨门类
选1门
公共必修课Ⅱ
32
2
跨一级学科选1门
选修课
S201E003
机构分析与综合
24
1.5
不少于6学分(至少1门跨一级学科选课)
S201E004
机械动力学
24
1.5
S201E005
齿轮啮合理论
24
1.5
S201G021
现代设计方法
24
1.5
分委会主席(签字):
年月日
工程与科学计算
32
2
S131GA04
随机过程基础
32
2
S131GA05
数理方程
32
2
S131GA06
应用统计学
32
2
S131GA07
最优化方法
32
2
S201G001
工程测试理论与方法
32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名称:机械工程专业代码: 085201 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一、学科简介机械工程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于2001年获得专业硕士授予权,于2010年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突出实践和应用,重视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紧密依托国内外著名的物流和海洋装备企业及研究机构,针对工程应用开展课题研究。

现有研究生实践基地31个,其中国家级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上海市研究生实践基地1个,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平台。

本学科现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包括6名企业导师),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拥有国家“青年千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学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13人次。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子课题、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等1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3本,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7项。

本学科围绕航运、物流和海洋领域,将机械、电气、检测等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面向全国各大港航企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物流、航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坚持以港航企业的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为出发点,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港航工程技术人才为宗旨。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身心健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物流和海洋装备、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发展和趋势,熟悉物流和海洋装备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机电系统控制技术以及机电系统故障诊断技术、智能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设计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设计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设计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7200)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科研道德,具有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3、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

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设计或相应的管理工作。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产品创新与人机系统设计2.设计学理论3.品牌战略与企业形象研究4.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研究三、培养方式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进行“三种经历”,提倡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订完成。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的条件:1、已修满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学分;2、已完成学位论文工作;3、以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EI收录的期刊论文1篇。

五、应修总学分数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

14-15学年(1)研究生专业课表(天大机械)

14-15学年(1)研究生专业课表(天大机械)

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陈垚天 津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表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2014级 硕士(博士) 第一学期 (2014年09月 至 2015年1月)一二 三 四 五 六 日1 公共课公共课公共课公共课公共课2 3 45 ①《线性振动》(S201G010)丁千(3-11周)26A-504②《非线性振动》(S201G015)竺致文(12-19周)26A-504③《先进制造技术》(S201R009)张冠伟(3-11周)23-308④《热力学循环分析与前沿发展》(S201G016)李敏霞(12-19周)26A-413⑤《内燃机电控原理与应用》(S201G009)谢辉(12-19周)23-308公共课①《常微分方程组与运动稳定性》(S201G011)丁千(3-11周)26A-505②《固体力学基础》(S201G012)蔡宗熙(12-19周)26A-303③《桥梁与隧道力学》(S201G022)李林安(3-11周)26A-506④《工程中的测试理论与方法》(S201R007)姜楠(12-19周)23-508⑤《智能诊断与动态测控技术》(S201E012)王国锋(3-9周)26A-413⑥《机械噪声的测试分析与控制技术》(S201E009)王太勇(10-15周)26A-413 ⑦《内燃机废气净化技术》(S201E029)何邦全(3-9周)23-508⑧《现代热力发动机设计》(S201E088)张俊红(10-15周)地点自行安排⑨《高等内燃机概论》(S201E032)汪洋(4周)(16-19周)26A-413⑩《流体的热力学性质》(S201E051)王怀信(3-11周)26A-415 ⑪《多相流与传热》(S201E046)戴传山(12-19周)26A-415公共课①《桥梁结构试验检测原理与技术》(S201G011)刘习军、李林安(12-19周)26A-506②《流体力学基础》(S201EP01)姜楠、汪洋、李敏霞(3-11周)26A-413③《声波、水波与重力内波》(S201E017)黄章峰(12-19周)26A-507④《反求工程》(S201E070)李佳(3-8周)26A-415⑤《现代机械工程学》(B201A022)林彬、郭伟、王太勇、王树新、张大卫(10-19周)26A-415⑥《内燃机的流体运动》(S201E064) 宋金瓯(3-10周)26A-417⑦《先进发动机性能优化与控制》(S201E083)胡春明(11-16周)26A-41767公共课身边的学术(6-19周)26A-4178晚课①《内燃机燃烧过程分析》(S201E031)王天友(12-17周)26A-417 ②《医疗服务机电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S201E085)宋智斌(12-19周)26A-403①《燃料电池技术》(S201E082) 尹燕(12-17周)26A-413②《现代机电系统原理》(S201E084)康荣杰(12-19周)26A-403①《桥梁振动力学》(S201E062)刘习军(3-11周)26A-505①《流体力学实验技能》(S201R003)姜楠,时间地点自行安排;②《汽车动力学》(S201E042)毕凤荣,时间地点自行安排;③《现代声学理论基础》(S201E043)毕凤荣,时间地点自行安排;④《热能工程实验》(S201R013),汪健生,时间地点自行安排。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
一、机械工程领域: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机械装备设计、生产制造、检测与控制、使用及维修、计划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能独立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研制,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工程项目的开发与组织。

领域范围:
机构学、机械传动、机械动力学、啮合理论及应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企业信息化、切削理论与精密制造技术、制造企业信息化、切削理论与精密制造技术、智能诊断与动态测试、工业陶瓷及其加工技术、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智能机器人、流体传动与控制、车辆设计与制造、汽车动力学、车辆排放与净化。

注:以上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根据需求作适当调整.。

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

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

动 202499 振动理论
化 202448 CAD/CAM 原理及应用
选 修
202507 现代 CAD 技术
课 202421 现代物流工程
202493 数字化制造与管理
202508 微电子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制造

202439 机电系统伺服控制技术

202449 机电系统建模与辨识
位 课
机 械
202440 流体控制元件优化设计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学位 课与 非学 位课 的总 学分 ≥30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五、培养方式 1. 硕士生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既要使硕士生深入掌握基础
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
—1—
式。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人员)担任。 3. 硕士生一般应在第 3 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在第 4 学期内完成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
五、学位论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
五、学位论文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
五、学位论文
《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
五、学位论文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
五、学位论文
《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
五、学位论文。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等品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厚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门知识,能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树立以“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为核心的人格价值观,具备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复杂产品开发的能力和使用自动化技术运作生产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和终身求知精神,能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工程领军人才潜质。

上述培养目标可具体分解如下:目标 1: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掌握系统的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工作实践;目标 2:具备解决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运作管理能力;目标 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目标 4: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工程职业 /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目标 5:具备批判性思维、终身求知精神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上述知识解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2掌握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3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关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问题;1.4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将其与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等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产品及生产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32 2 32 2 32 2
S201R010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32 2
S201E090 设计表达技术
32 2
备注
不 少 于 16 学 分
共8 学分
不 少 于 8 学 分
1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实践教学 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 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年限根据各领域要 求,一般为 2 至 3 年。
2.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一般为第一导 师;另一位导师为本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或管理经验责任心较 强的技术专家。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S131A033 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
40 2
第一外国语

S131A035 工程数学基础
60 2 80 4
位 S209RC01 现代管理学
二者 32 2

S402EP03 网络资源检索与知识产权保护 选一 32
2
S201R009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S201G021 现代设计方法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 430318 领域名称: 工业设计工程
校内编号: Q20105 培养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
一、领域简介
工业设计是融合人文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综合型应用学科,旨在解决设计 对象与人、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相关的各种问题,以创造新产品,改善人类未来的生存生 活质量为目的,现已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天津大学该学科是依托机械工程一 级学科为技术背景,以创新实践为主线,结合当代工业发展的焦点问题探索和研究适合于可 持续发展的若干方向,从而优化后工业时代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格局。以人类未来发展为总体 目标的学科探索体系,形成我校工业设计学科特色,从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均属于国内前列, 并取得众多专业学术和科研成果。
32 2
S201R005 产品规划研究
32 2
必修 S201R015 学术报告及学术交流(4 次)
2
环节 S201R016 工程应用实践及实验技能
6
S201G019 人机界面设计
32 2
S201E086 感性工程学
32 2
选 S201E092 设计调查 修 S201E091 产品语义学 课 S201G023 工业设计思想基础
四、领域范围
本领域涵盖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等大多数工程领域,研究的方 向主要包括:感性工学、人机界面、数字化设计、生态设计及产品形态语义学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 16 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 8 学分,必修环节共 8 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现场或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培养必要的工程实际技能, 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工程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总结报告》。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一 般应在第二至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进行。学位 论文指导采用双导师制,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2.论文内容 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综合 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与 实用性。学位论文具体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 软件或应用软件研究、工程管理等。 3.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 绩合格。学位论文根据导师审阅意见修改后,应有两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 委员会答辩通过后,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获得硕士研究 生毕业证书。 4. 有关学位论文的其它要求参照《天津大学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
本专业现有硕士生指导教师 5 名,其中教授 1 名,副教授 4 名,企业兼职导师 2 名,已 形成工程硕士培养的梯队建设。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人品素质、先进的设计思想,科学 严谨的思维方法、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业设计领域人才,能够在应对复 杂系统时具备较强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解决能力和对系统的掌控 能力,使其能够在设计研究、设计管理、设计教育和设计实践领域胜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