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西北腔教案

高亢西北腔教案【篇一:高亢的西北腔微课教学设计】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宣化县第一中学郝丽娟一、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学生们大部分喜欢流行歌曲,而对民间歌曲不是很感兴趣,认为演唱的很土、很落后,不大容易接受。
这时候教师要抓住民歌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民歌反应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从阿宝演唱的流行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入手,探索、体验西北民歌淳朴、自然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欣赏观看视频、图片等手段实现在学习过程中三维一体,使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中第二单元内容。
所学的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均具有浓郁的西北音乐风格特点: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体现出西北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人的性格。
3.目标与要点分析⑴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⑵通过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及创作方法。
⑶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民歌,了解民歌。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发民歌。
4.教学策略设计在教学中运用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的交互性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领会西北地区民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并把这种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西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真善美的最高艺术审美价值。
二、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播放视频阿宝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并跟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计意图:采用具有西北风格的作品创设音乐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心情愉悦的情感交流,用歌声活跃课堂,让学生感受激情和爱。
“先声夺人”活跃课堂气氛。
师问:是否听过此作品,演唱者是谁?演唱的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此作品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学生回答;听过这首歌,演唱者是阿宝,是西北地区的民歌,音乐风格是高亢、嘹亮、粗旷的。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西北腔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能够准确演唱并表现高亢的西北腔。
3. 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西北腔的音乐风格,包括音高、节奏、旋律特点等。
2. 难点:准确运用声音和情感表达,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演唱。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西北腔的音乐素材,包括音频、视频和曲谱。
2. 准备乐器(如吉他、口琴等)用于示范和教学。
3. 准备练习用乐器,方便学生自行练习。
4. 安置教室,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5.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以便调整教学计划。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西北民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西北民歌的类型和特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新课学习1. 了解西北地域文化和音乐文化背景(1)教师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了解西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习歌曲《高亢的西北腔》(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跟唱。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特点。
(3)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判。
3.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其他西北地区的民歌,鼓励学生尝试演唱。
(2)学生搜集并分享自己喜欢的西北民歌,共同欣赏和学习。
4. 教室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北民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文化。
(三)教室活动1. 小组讨论:西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是什么?如何演唱才能表现出这种特点?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西北地区的农民、牧民、工匠等角色,模拟演唱西北民歌。
3. 互动游戏:通过猜歌名、比唱歌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西北民歌的记忆和理解。
(四)安置作业1. 课后练习演唱西北民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搜集并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比照分析其特点和风格。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音乐特色简介2. 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3. 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欣赏4. 歌曲《高亢的西北腔》学唱5. 课堂实践: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学唱歌曲《高亢的西北腔》。
2. 教学难点: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特点和唱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北地区音乐特色和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
2. 欣赏法:欣赏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
3. 实践法:学唱歌曲《高亢的西北腔》,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3. 欣赏:播放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让学生感受高亢的西北腔的音乐风格。
4. 学唱:教授歌曲《高亢的西北腔》,指导学生掌握高亢的西北腔的唱法。
5. 课堂实践:分组让学生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相互交流、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歌曲学唱评估:检查学生对歌曲《高亢的西北腔》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和唱法。
3.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在课堂实践环节创作的简易高亢的西北腔旋律的创意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西北地区特色音乐表演,加深对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泉州教师资格面试欣赏课《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泉州教师资格面试欣赏课《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欣赏和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腔歌曲。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高亢的西北腔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高亢的西北腔音乐作品。
2.2 教学内容介绍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如音域宽广、音色高亢、节奏自由等。
欣赏和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歌曲欣赏与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歌曲,深入理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评价歌曲的艺术特点。
3.2 教学内容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
评价歌曲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实践与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进行高亢的西北腔音乐创作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高亢的西北腔音乐元素,创作一首简短的乐曲或歌曲。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指导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评价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和创作成果。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学习评价和创作成果展示。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和创作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5.3 教学方法采用展示、评价和反思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地域文化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并演唱西北腔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西北腔音乐概述:介绍西北地区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欣赏:分析《梁祝》、《茉莉花》等作品的音乐特点。
3. 演唱练习:学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学会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2. 教学难点:掌握西北腔的唱腔技巧,如真假声转换、气息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北腔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
2. 示范法:教师演唱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典型的西北腔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分析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等。
4. 学唱:教授《高亢的西北腔》歌曲,讲解歌词含义和唱腔技巧。
5.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各组学生演唱所学歌曲,相互评价、学习。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所学歌曲,巩固唱腔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北腔音乐特点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评论进行。
3. 评价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演唱技巧,通过小组演唱和个别表演进行。
七、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和示范演唱。
2. 乐谱:提供《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乐谱供学生学习。
3. 视频资料:可选用的关于西北腔音乐表演的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北腔音乐概述,欣赏典型作品。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教案主题:高亢的西北腔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西北腔音乐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对西北腔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西北腔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其对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西北腔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感受西北腔音乐独特的音调、节奏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西北腔音乐录音或视频3.教学资料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之前了解过的中国音乐类型,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对中国音乐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个地方的音乐。
Step 2:学习西北腔音乐的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西北腔音乐的图片和视频,简单介绍西北腔音乐的发展历史、起源和特点。
帮助学生了解西北腔音乐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
Step 3:感受西北腔音乐的独特魅力(15分钟)播放一段西北腔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音调和表达方式。
然后让学生谈论他们对这段音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Step 4:学习西北腔音乐的表达方式(15分钟)通过观看一些西北腔音乐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表演者的手势、舞台表演和唱腔,帮助他们了解西北腔音乐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谈论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5:欣赏西北腔音乐作品(15分钟)播放几个西北腔音乐的经典作品,让学生仔细听,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
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对西北腔音乐的感受和想法,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展示和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西北腔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表达方式,并与其他中国音乐进行比较。
Step 7:扩展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用西北腔的音乐元素创作一个小合奏,让他们体验西北腔音乐表演的过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西北腔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观察、欣赏和讨论,学生能够感受到西北腔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表达方式。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激昂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北腔音乐的特点:高亢、激昂、豪放。
2. 西北腔的代表作品:民歌、戏曲、花儿、秦腔等。
3. 西北腔音乐的形式:合唱、独唱、对唱、群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及魅力。
2. 难点: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构成要素,学会欣赏和评价西北腔音乐。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构成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创作或演唱西北腔风格的歌曲,增强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民俗特点,引发学生对西北腔音乐的兴趣。
2. 欣赏:播放西北腔音乐代表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青藏高原》等,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讲解音乐构成要素。
4. 实践:分组让学生创作或演唱西北腔风格的歌曲,鼓励创新和表现个性。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西北腔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收集其他西北腔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特点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西北腔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构成要素。
3. 学生能够创作或演唱一首具有西北腔风格的歌曲,表现个性。
4. 学生能够讨论西北腔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
初中语文 高亢的西北腔 教案

高亢的西北腔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
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刨洋芋》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
在表现主题时用叙事的口吻,先叙述刨洋芋的过程,最后再抒发收货后的喜悦心情。
整首歌曲在写实的基础上含蓄地表露了劳动者也是歌唱者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
它主要流行于陕北的绥德、米脂一带。
“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
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汇的热情。
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教学重点: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情、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四,教学难点:1、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
认识“花儿”和“信天游”的民歌体裁。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探究
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提高欣
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2、感受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聆听法、讲授法、提问法、比较法、拓展法等)
1、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配上
一些西北风情的视频,从而营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欣赏兴趣
以及学生的注意力。
2、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
地方民歌?然后请几个学生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
律特点。
(学生各抒几见)
然后我来给学生总结:,西北民歌之所以旋律高亢、辽阔、悠
长,是因为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
平川)的感觉吧。
3、完整的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让学生集体朗诵歌
词,从而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像到
了什么?然后分小组讨论:
4、下面我来介绍“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
夏的一种山歌。
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
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5、接下来再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
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然后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歌,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
为生的劳动阶层),《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同学们
带着问题去聆听歌曲。
然后我再介绍“信天游”。
6、“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由于它常常
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7、最后再次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
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
喻户晓,震憾了一代人的心灵?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音乐体裁:“花儿”“信天游”,它们分别有各自的特点以及流行的地区,使同学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民歌对感受家园的赞颂,对生活的热爱质朴。
自然真切,反映大众情感和平民色彩的浓厚生活的热情,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