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舞蹈
印度舞蹈天竺少女

印度舞蹈天竺少女天竺少女(Kathakali)是印度克拉拉拜什派(Kerala)传统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源自印度古老的宗教文化,通过富有戏剧性的表演,展现了古代印度神话和传说中的故事。
这种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面部化妆和精妙的身体动作而闻名。
起源和历史天竺少女起源于南印度的克拉拉拜什派,可以追溯到16世纪。
它是被当地的拉马纳剧院(Ramanattam)艺术形式所影响的。
天竺少女在表演中融合了戏剧、舞蹈、音乐和表情,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天竺少女一直是克拉拉拜什派戏曲的主要表演形式之一。
它在克拉拉拜什派戏剧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备受欢迎。
表演特点天竺少女的表演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在舞台上的演员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训练,以演绎角色的方式将观众带入故事的世界。
以下是天竺少女的一些显著特点:1.面部化妆:天竺少女的演员们在表演中使用独特的面部化妆,以突出角色的特点。
这种化妆技术被称为“姿态”(Vesham),不仅仅包括面部的化妆,还有手臂和身体部位的彩绘,使演员们能够更好地诠释角色。
2.身体动作:天竺少女的表演非常注重舞蹈和肢体表达。
演员们通过流畅而精准的身体动作,传递出故事中的情绪和细微变化。
这些动作包括手部姿势(Mudras)、脚步音节(Chollu)和身体的灵活性。
3.音乐伴奏:天竺少女的表演离不开音乐的伴奏。
音乐是整个表演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并帮助演员们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情。
在天竺少女的音乐中,常常使用印度传统乐器,如鼓(Maddalam),笛子(Mukhavina)和木琴(Chenda)。
4.戏剧性表演:天竺少女的表演中融入了戏剧元素,通过故事的情节、角色的互动和冲突,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演员们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和身体姿势,实现了角色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
情节和故事天竺少女的故事通常选自古代印度神话和传说,涉及到神话中的英雄、女神、魔鬼和各种现实生活的情节。
文化艺术:印度古典舞蹈的历史与演绎

文化艺术:印度古典舞蹈的历史与演绎1.引言印度古典舞蹈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印度古典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主要表演形式,深入探讨其独特魅力和演绎方式。
2.起源与发展印度古典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它源于印度教寺庙中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一种高雅艺术形态。
不同地区和邦份有着各自独立而独特的舞蹈风格,如巴拉坎纳塔姆(Bharatanatyam)、奥德西(Odissi)、加波依亚特里(Kathakali)等。
3.主要表演形式3.1 巴拉坎纳塔姆(Bharatanatyam)巴拉坎纳塔姆是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传统的古典舞蹈形式。
它以身体姿态、手势(木库拉)、面部表情和音乐共同构成一种完整的舞蹈语言。
巴拉坎纳塔姆被认为是最古老、最纯正的印度古典舞蹈之一。
3.2 奥德西(Odissi)奥德西是东印度奥里萨邦的传统古典舞蹈形式。
它以优雅、流畅的动作和表情为特色,在舞台上展现出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
奥德西注重舞者的身体动态和肢体灵活性,同时也强调面部表情和手势。
3.3 加波依亚特里(Kathakali)加波依亚特里源于印度喀拉拉邦,是一种戏剧性的古典舞蹈形式。
它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化妆等元素,强调表演者精确而夸张的面部表情以及复杂多样的手势。
加波依亚特里通常讲述神话故事或历史事件,并通过独特的服装和化妆来呈现角色特征。
4.印度古典舞蹈的特点印度古典舞蹈具有以下几个独特的特点: - 手势和面部表情:手势(木库拉)和面部表情被广泛运用来传递情感、讲述故事和展示角色。
- 肢体动态:舞者以流畅、优雅的肢体动作展现身体的灵活性和潜力。
- 音乐伴奏:古典舞蹈通常与传统印度音乐紧密结合,音乐作为舞蹈演绎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5.演绎方式与培训学习印度古典舞蹈需要耐心、热情和坚持。
正统的培训机构或专业学校通常会提供系统的课程,包括基础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训练。
中国和印度的舞蹈文化在传承和演出上有何区别?

中国和印度的舞蹈文化在传承和演出上有何区别?一、舞蹈类型的区别中国有各种类型的舞蹈,其中包括传统舞蹈、现代舞蹈等,而印度的舞蹈类型则主要包括印度古典舞、印度民间舞和印度现代舞等。
1.印度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的流派非常多样,并且在整个印度都有广泛的影响。
印度古典舞非常强调舞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肢体动作,因此极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2.印度民间舞印度民间舞则包括印度各地的不同舞蹈形式,例如恰特提斯加尔舞蹈、拉杰阿斯坦舞蹈等等。
这些舞蹈以其华丽的服饰和快速的舞步著称,非常有喜庆的气氛,常常在节日、婚礼等场合演出。
3.印度现代舞印度现代舞则是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新型舞蹈形式。
它通常破除传统舞蹈的限制,包括在音乐和服装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创新性,更加注重女性个性和自由。
相反,中国的传统舞蹈则更多地关注形态的变化、手法的精密程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等等。
二、表演形式的区别中国和印度的舞蹈有着不同的表演形式,体现出了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
1.中国的舞蹈中国的传统舞蹈讲究的是气质、规范、端庄、正式,在表现上强调的是舞者的镇定和沉稳。
中国的舞蹈,在表现上有着“意境”和“趣味性”的特点,在舞蹈动作上通常是缓慢的、精细的,而在表情和身体转移上非常重视意性和情感表达。
2.印度的舞蹈印度的舞蹈则较中国的舞蹈更为动感和热情,化着华丽的服装,相当丰富多彩。
印度的舞蹈更多的表达出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思想和文化。
它用舞蹈表现了印度神话的故事和传说,同时也融合了印度社会和文化的特色。
三、演出风格的区别1.中国舞蹈强调内在的修养中国的传统舞蹈,非常注重气质和修养的表现,充满美学意味。
在舞台上,中国的舞者一般都依托于古典文化的修养,从而在外形和动作上具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特色。
2.印度舞蹈强调外在的热情印度的舞蹈则体现出了印度文化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强调热情、感性等表达方式。
在对音乐的使用上,印度舞蹈通常以歌曲为主,舞者则用手势和脸部表情来表达意义。
孔雀舞的介绍

孔雀舞的介绍孔雀舞的介绍一、孔雀舞是什么孔雀舞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传统民族舞蹈。
它通过模仿孔雀的舞姿、呈现孔雀羽毛的炫丽色彩和翩翩曲线,表达出多彩、充满生命力的视觉效果,强烈的意象感和流畅的表达手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二、孔雀舞的历史孔雀舞源于古代印度教的一种仪式舞蹈,被认为是一种祭祀动物或将神权力表现出来的舞蹈。
据说公元500年时,在印度神庙崇拜者们正在学习如何沟通鸟类的语言。
这段历史进一步表明孔雀舞与印度社会的宗教、文化、艺术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印度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孔雀舞的风格有所不同。
例如,拉贾斯坦邦的孔雀舞强调手部动作和宽松自然的轻盈舞姿,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孔雀舞则更加强调协调性和华丽的饰品。
三、孔雀舞的特点孔雀舞的唯美感在于舞者能够通过丰富的手势和彩色的舞裙展现出孔雀的魅力。
孔雀舞的一些基本元素包括了呈圆圈状的手臂和手指,灵活多变的手部姿势,高昂的头部以及像孔雀一样炫丽的裙摆。
另外,孔雀舞还经常伴以印度古典音乐。
舞者在音乐的伴奏下,展开华丽的舞姿,传递着强烈的情感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孔雀舞的现代表述现代社会的孔雀舞吸收了更多时尚元素和现代科技。
在舞台上,舞者穿着华丽的服饰和配饰,展现出波浪状的身体线条,加入了更复杂的组合动作,使整个表演显得更加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此外,孔雀舞还被用作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被广泛用于印度的旅游和文化庆祝活动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五、结语孔雀舞的独特性不仅在美丽的形式上,更是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内涵上。
它代表了印度这个古老国度的精神和智慧,是人类文明中最美的艺术之一,也是人类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动缩影。
印度古典舞蹈传统与创新

印度古典舞蹈传统与创新印度古典舞蹈是印度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虽然古典舞蹈具有悠久的传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积极地融入了创新的元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印度古典舞蹈的传统与创新的平衡,并说明其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传统的魅力印度古典舞蹈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传统。
它们通过舞蹈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文化背景。
以卡塔克为例,它秉承着数千年的传统,展示了北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跳跃和脚步控制的舞蹈风格,充满了力量和激情,可以将观众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另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舞蹈形式是巴拉坎纳蒂。
它优雅而典雅,以其舞者优美的手势和精湛的身体控制而闻名。
巴拉坎纳蒂将艺术与宗教相结合,通过舞蹈表达虔诚和灵性。
这些传统舞蹈形式饱含情感和故事性,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文化和历史的信息。
它们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印度人民的身份和心灵。
创新的力量尽管传统舞蹈形式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但现代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也促使古典舞蹈融入了创新的元素。
创新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更是为了让古典舞蹈与时俱进,保持其活力。
现代古典舞蹈家开始将传统动作与现代音乐和舞蹈形式相结合。
他们引入了更多的实验和创新,使舞蹈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富有表现力。
这些创新意味着舞蹈家不再被严格限制于传统动作,而可以展现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现代科技也为古典舞蹈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舞蹈家利用投影、影像和灯光等技术手段,增强了舞台效果,使观众获得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这种融入科技的创新使得古典舞蹈更加现代化,使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和欣赏。
印度古典舞蹈的全球影响力古典舞蹈的传统与创新使得印度舞蹈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
许多舞蹈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他们的才华,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印度古典舞蹈的独特风格、鲜明的手势和表情使其与其他舞蹈形式区别开来。
舞者透过舞蹈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故事,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舞蹈,更能感受到文化的独特氛围。
印度和中国的民族舞蹈有何不同?

印度和中国的民族舞蹈有何不同?一、印度民族舞蹈印度民族舞蹈源远流长,是印度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印度民族舞蹈以表达情感和神话故事为主要特点,充满了宗教和神秘元素,多采用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等表演手法。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 费曼风格:印度民族舞蹈以展现身体美感为特点,手腕、眼神、脚指头等都有着独特的舞蹈风格,也是印度舞蹈的独特表现方式。
2. 民族特色:以印度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印度舞蹈多以印度的神话故事为主题,展现出印度民族特色。
3. 女性主导:印度民族舞蹈以女性为主导,女性的姿态、动作,以及动作中所传达出的情感和神秘气息尤为重要。
二、中国民族舞蹈中国民族舞蹈也是国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印度民族舞蹈而言,中国民族舞蹈更注重展现出特定场景、特定时节和特定故事。
同时,中国民族舞蹈的舞蹈姿态和动作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也更加注重展现舞蹈中的细节和动作美感,具体特点如下:1. 意境美:中国民族舞蹈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美,充满意蕴和内涵,乐观向上的气息从中透过。
2. 均衡与和谐:中国民族舞蹈注重身体的均衡和和谐之美,也更加注重舞蹈中的细节和动作美感,常以腾跃、旋转、旋风等动作为特点。
3. 支配比例:舞蹈中的身体比例关系特别重要,身体姿势、表情、舞裙、发饰和配戴的玉手镯都是表现中国民族舞厅舞蹈的重要“道具”。
结论从基础的原创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民族舞蹈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宗教追求和神秘气息的传达,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等表演手法成为了印度舞蹈的独特表现方式;而中国民族舞蹈更强调舞蹈动作的美学效果,更加注重舞蹈中的细节和动作美感,常介于腾跃、旋转、静态等动作之间的进化,以及身体和配饰在舞蹈表演中的协调,充分表现了中国民族舞蹈独特的舞蹈技巧和艺术特色。
印度古典舞蹈传统与创新

印度古典舞蹈传统与创新印度古典舞蹈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传统文化的重要角色,它是印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合了千百年来的经典传统与当代创新。
在印度,古典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信仰与身体表达的结合,它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神话传说,展现出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古典舞蹈的传统印度古典舞蹈源远流长,吸收了印度教、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元素,形成了不同的舞蹈流派,如巴拉坎亚姆、卡塔克、奥迪西、坦贾夕、莫亚尔、凯拉拉和锡魯巴亚姆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舞姿、手势、音乐和表演风格,通过舞蹈,舞者可以表达出对神灵的崇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古典舞蹈在印度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宫廷表演中得到广泛应用,还在教育和传统传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过学习古典舞蹈,年轻一代可以感受到印度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古老的舞蹈传统。
创新与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印度古典舞蹈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舞者正积极探索将传统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例如将传统古典舞蹈与当代音乐相融合,赋予舞蹈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
一些舞蹈团体和学校也在推动古典舞蹈的现代化发展,引入新的舞蹈风格、舞蹈理论和舞蹈技术,提升表演水平,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古典舞蹈的学习和创作中,为古典舞蹈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印度古典舞蹈传统与创新相辅相成,传承着印度文化的瑰宝,同时也为当代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重新认识,相信印度古典舞蹈将继续焕发出光芒,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新的活力和魅力。
观点:印度古典舞蹈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它不仅连接着千年的历史传统,也不断融合现代元素,展现出印度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印度古典舞蹈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印度传统舞蹈的发展与演变

印度传统舞蹈的发展与演变印度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和舞蹈传统。
印度传统舞蹈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印度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探讨印度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不同舞蹈形式的特点以及对现代舞蹈的影响。
一、印度传统舞蹈的历史与起源印度传统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古老时期。
古代印度的舞蹈艺术早已成为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老的舞蹈形式往往与印度教神话和传说密切相关,传承着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如今,印度的传统舞蹈形式分为两大流派:北方的印度古典舞和南方的印度古典舞。
二、北方印度古典舞1. 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克舞起源于北方的宫廷舞蹈,以其优雅的身体姿势和旋转技巧而闻名。
卡塔克舞强调手势和表情,舞者通过复杂的脚步和体态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2. 奥迪西舞(Odissi):奥迪西舞起源于东部的奥里萨邦,它学习自古代的舞蹈雕塑和教义文献,在南~北印度遗址上细化完善,是一种复杂而优雅的舞蹈形式。
三、南方印度古典舞1. 巴拉坎雅姆舞(Bharatanatyam):巴拉坎雅姆舞起源于泰米尔纳德邦,它是南印度最受欢迎的古典舞蹈形式之一。
该舞蹈形式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手势的精确性,舞者用手势和表情来诠释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
2. 卡蒂亚托姆舞(Kathakali):卡蒂亚托姆舞源自喀拉拉邦,是一种传统的剧场舞蹈形式,它结合了舞蹈、音乐、表演和化妆。
舞者通过复杂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仔细设计的服装来扮演神话和历史角色。
四、印度传统舞蹈对现代舞蹈的影响印度传统舞蹈不仅在印度本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印度的身体姿势、手势和旋转技巧在现代舞蹈中被广泛采用,为舞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和舞台效果。
此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印度传统舞蹈也成为印度文化和印度身份认同的重要象征之一。
总结印度传统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与发展,承载着印度人民的信仰、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民族舞蹈印度人跳舞的传统由来已久,关于舞蹈的起源,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本来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间并没有。
一天,雷神因陀罗在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
她人虽在跳,心里却默默地翻腾着对贾因得(当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爱,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暗送了一个秋波,这一下不得了,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
贾因得也因株连而遭贬。
被赶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
但天神最后结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在尘世相会,就可以再回到天上。
而乌尔沃西将舞蹈带到了人间。
在一次节日中,人们为了感谢乌尔沃西带来的舞蹈,送给了她一根竹子,而这根竹子正是贾因得所变。
于是处罚结束,两人返回天上。
而舞蹈也从此在人间流传开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早在4000年前的吠陀时期,经典之作《梨俱吠陀》中就有关于舞蹈的记载,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
2000多年前婆罗多牟尼用梵文写就的《舞论》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关于舞蹈的论著。
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已有180种形式之多。
世界许多舞蹈家,光是学习其中的一种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
印度舞蹈大致上可以分为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
这些舞蹈大多宗教色彩浓厚。
在演出时,台前都要放上一尊舞神——湿婆的雕像。
“他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有的说象征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神的保护和祝福;他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他可以毁灭他所创造的一切(也有人说象征谬误的毁灭和真理的传播);左下手像象鼻那样垂向拾起的脚,象征着不受一切绸绊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名叫莫亚卡拉),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向上升腾。
舞蹈周围装饰,象征着怀抱人们的大自然。
这等舞王之形象,可以说形象地启示了印度舞踞的宗旨。
”印度古典舞有六大派: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库奇普蒂舞(Kuchipudi)、奥蒂西舞(Odissi)。
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古典舞蹈,起源于吠陀时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同时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精髓。
起初这种舞蹈是在庙宇里跳的。
当时有一些被称为“戴舞达西”(神的女仆)的少女,从小被送入寺庙,以后一辈子唯一的使命就是为神献舞。
后来这种舞蹈渐渐流传到了庙宇之外。
“婆罗多舞追求人类精神与宇宙精神的融合,是纯粹之舞、精神之舞、灵魂之舞,在舞蹈中通常表现为男女主人公进行对话,女主人公代表人类精神而男主人公代表宇宙精神。
这种关系通常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女主人公渴望与所爱的人团聚表现出来。
”这种舞蹈形式以卡纳塔克体系的音乐为基础,讲求音调、节拍、表情和谐统一。
通常由一名演员(女)独舞,台侧有五人协助演出。
这个六人乐团经常由演奏铙钹的宗教师傅率领。
舞者作为乐团的中心负责综合表演,打击乐由演奏姆里丹鼓的鼓手负责,歌曲的旋律伴奏还有笛子、小提琴或印度七弦琴。
(小提琴的加入是近200年的事)五人乐团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婆罗多舞者“这种舞蹈一般有六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在整个舞蹈开始先向神祈祷的舞段。
演员一出场,手指伸开,弯曲成荷花瓣的形状、全手像一朵盛开的荷花,这叫“阿勒巴得姆”姿势,象征把圣洁的荷花献给神。
演员走到台前,先向观众合十致意,然后动颈、举日、伸手、拈脚……使人觉得好像神把生气注入舞蹈雕像,使它复活了。
以后的五段依次为贾提斯瓦抗姆(步伐与音调)、沙达姆(述说)、瓦尔纳姆(叙事)、巴得姆(表现)和提拉姆(结尾)。
婆罗多舞是有伴唱的,同一句唱词,演员要根据情节作不同处理。
例如唱道:“哦!克里希纳,快来吧,别让我虚度一生”这时女演员既可以恼恨地撇一下头表示:“好,你不来、等着瞧吧!”也可以表演手捧牛奶或糖果的碗去哄孩童时代的克里希纳,还可以象虔诚的信徒那样乞求克里希纳的怜悯,又可以作为克里希纳的情人拉达那洋渴望他的到来。
观众如果通晓古代文学,就会很容易理解舞蹈的含义。
”(《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克舞起源于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
此舞名源于印度古代的民间说书艺人(名为“卡塔克”)。
起初卡塔克们只是口述,后来为了增加渲染力,于是将动作和音乐结合,就诞生了卡塔克舞。
比较独特是,该派舞者尊崇的舞王不是湿婆,而是克里希纳和拉达。
这种舞蹈刚开始应该只是在民间传播,但到卧莫尔王朝时期,逐渐进入宫廷,并融合了波斯舞蹈的一些特点。
此舞又名“脚铃舞”。
顾名思义,就是在双脚绑上许多的小铜铃。
有多少?通常是50到200个。
卡塔克舞恐怕是最难练习的印度传统舞蹈之一,许多跳卡塔克舞的艺术家,从7岁起就要接受专业训练。
不要小看这些铜铃,一个优秀的舞蹈者首先必备的素质就是能很熟练的掌握这些铃。
一个一流的卡塔克舞者,可以通过精确的脚步控制,使得200个铜铃中只有那么特定的一两个发出响声!卡塔克舞的特点就是其强烈的节奏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班牙舞蹈。
其实当年印度的吉普赛人就曾将卡塔克舞带往欧洲,所以西班牙舞蹈中可能也包含有北印度舞蹈的成分吧。
卡塔克舞热情奔放,舞者始终面带笑容。
在整个舞蹈的过程中,舞者都要跟随鼓点的节拍,时快时慢。
快,如暴雨骤至;慢,则似杨柳拂风。
“从技巧来说,卡塔克舞是平面的,永远随着一条垂直的线,没有停顿和转向。
…………笔直的步伐、滑翔的动作、快速的旋转、变换的速度和韵律构成了卡塔克舞的美和灵巧。
同其他舞蹈一样,舞者首先向神灵或观众中最重要的主办人祈祷。
之后便慢慢展示其眉毛、眼睛、颈项和肩膀的优美动作,接着展示有节奏的动作。
在三人、六人、九人、十二人的组舞中单腿旋转动作往往意味着终曲。
纯舞蹈的部分后面往往是短促的、在重复的乐曲伴奏下的解释性段落。
主舞者偶尔插入的蹦豆儿似的道白,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这些滑稽剧通常是根据城乡居民耳熟能详的抒情诗演出的。
舞者在纯舞蹈段落中有即兴表演的自由,他同鼓手之间展开健康的竞争是很正常的。
在滑稽剧中,舞者根据诗句做即兴表演的能力往往可以测试出他的水平。
”卡塔卡利舞(Kathakali)卡塔卡利舞起源于喀拉拉邦,起初只有男子可以表演,后来慢慢开始允许女性表演者参与。
该舞蹈有明显的特点。
每位演员在表演前,脸部都要浓状重彩(有点象京剧)。
化妆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绿叶、油烟、颜料和白纸。
妆花的非常非常细腻。
为什么说“非常非常”呢?因为一次化妆通常需要4个小时!卡塔卡利舞的妆厚可达15厘米,是世界上各民族舞蹈中最厚的妆(吉尼斯记录)。
卡塔卡利舞的面部化妆衣着上也很有意思。
上身五颜六色,但下身,一律是白布。
这里面到有一个典故。
“传说一位学者为演员的服装苦思了好几天,不得其解。
后来他来到了海滩上,忽然看见海里冒出许多穿戴各种服饰的人,使他豁然开朗。
但他看到的只是上半身,下身穿什么呢?最后决定取白色的浪面作下身,所以演员都围白布。
”通常穿不同服装的人代表不同性格的人,例如绿色代表勇敢、神圣的性格,而白色的胡子代表着虔诚。
卡塔卡利舞“强调眼睛的流转,表情非常丰富。
”(在15厘米厚的妆下,作出“丰富”的表情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另一个特点是,该舞的叙事性很强,有舞剧的特点。
通常表演的比较多的是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选段。
“卡塔卡利舞演出前,通常先擂响大鼓,附近林子的人听到后,便点着火把,走过稻田,穿过椰林,循声而来。
这种舞蹈不需要舞台,在空地上用香蕉杖叶围出一块不大的地方就行。
观众在地上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个诵宵。
当朝霞映红了椰子树梢时,人们才尽兴而归。
”(《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曼尼普利舞(Manipuri)“曼尼普利舞产生于曼尼普尔地区,因而得名。
曼尼普尔一向有“舞蹈之乡”的称号,舞蹈是曼尼普尔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必备的一种美德。
曼尼普利舞,由民间舞蹈发展而来。
据民间传说,在古代,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创造了一种舞蹈,并且选择了一片适于跳这种舞的山谷地带,但是地势低洼,淹在水中。
于是湿婆神用他的三叉朝劈山排水,填平了洼地,开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尔。
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在曼尼普尔跳的第一个舞蹈叫拉伊哈罗巴舞。
拉伊哈罗巴舞就是曼尼普利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种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时,往往全村人参加。
曼尼普利舞是几种舞蹈的总称,属于曼尼普利舞的有与颂神有关的班格·贾兰恩舞(快步舞)、格拉达尔·贾兰恩舞(击掌舞)、表现克里希纳(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尔舞(伙伴舞)、泼水节时跳的塔巴尔·金格比舞(月光舞)等。
平常人们所说的而且也是闻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满艳情的拉斯·利拉舞而言。
据说,大约在1700年前,曼尼普尔地区出了一位国王,名叫杰辛格。
一次,他在梦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便教他的女儿学会了这种舞蹈。
从此,使这个舞蹈得以流传至今。
拉斯·利拉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衮古·拉斯舞(林舞)、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耶·拉斯舞、迪沃·拉斯舞等。
所有这些舞蹈,都是表现克里希纳和高比族(一种牧族)姑娘们之间的爱情和嬉戏情景的舞蹈。
舞蹈的主角是拉塔和克里希纳。
拉塔和高比族姑娘们穿一种叫巴尼格的圆圈裙,没有褶纹,裙子上罩一件薄纱,腰部系一根腰带,上身穿一件紧身短衣,头戴薄纱巾和帽子。
克里希纳穿黄色衣服。
他们的服装色彩,同舞蹈气氛十分协调,使舞蹈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以上全段摘自《印度文化神秘之谜》杨学详)该舞蹈主要特色是动作温和而持续。
舞蹈常以爱情和生活趣事为主题,演员手臂动作柔软纤细,躯干动作自然松弛,女舞者如同盛开的花中花蕊一般美丽动人。
曼尼普尔的宗教仪式舞蹈另成一派:其中最重要的是男女教士在乡村的神灵前表演的麦巴和麦比舞。
这些舞蹈往往在休克中结束。
以上舞蹈(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卡塔克舞(Kathak)、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曼尼普利舞(Manipuri))有时直接被称为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
所以关于印度古典舞蹈流派,也有4派之说。
可见这4类舞蹈是印度民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亦是印度民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库奇普蒂舞(Kuchipudi)库奇普蒂舞起源于安得拉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最初,它作为一种敬神仪式,由男女演员在寺庙里演出。
后流传开来。
库奇普迪舞的舞蹈动作高度程式化,节奏欢快。
和大多数印度舞蹈一样,情节多取材于神话故事。
例如湿婆为了让死人复活,力分恒河水的故事。
起初,库奇普蒂舞是男女都可以参与表演的,但后来人们渐渐认为:舞蹈中某些角色不适合由女演员出演,库奇普迪舞曾一度被男演员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