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1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含答案)

第1课 地球的宇宙位置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了解常见天体的分类和特征,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能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掌握八大行星的位置和特征,理解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3,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理解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知识点0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天体1、概念: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
2、常见天体类型和特征:(1)星云:有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二)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划分(1)可观测宇宙:银河系与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的统称。
(2)银河系: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3)太阳系(4)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微点拨】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的星系。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一样也是由大量的恒星、星团、星云和星际物质组成。
人们已经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星系,估计河外星系的总数在千亿个以上。
河外星系的发现将人类的认识首次拓展到遥远的银河系以外,是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三)太阳系1、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
3、太阳系中已知8颗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1全册教案一. 简介本教案是根据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1全册的教学内容编写而成。
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更好地组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理解地理学在解释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方面的作用。
3. 掌握地理学中的常用工具和研究方法。
4. 培养对地球环境和地理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5. 培养对地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内容本教案围绕以下几个模块展开教学: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2. 地球与地理环境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研究4. 地理学的工具与方法5. 地理学在解释和分析地球现象中的作用四.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地理学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地理学的理解和思考。
4. 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并帮助他们掌握地理学中的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资源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1全册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案例资料库:收集和整理地理学的案例资料,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六. 评估方法1. 课堂练:通过课堂上的小测验和练,检查学生对地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地考察报告,评估他们对实地考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 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各个模块的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学生研究的连贯性。
以上为《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1全册教案》的简要介绍,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案的参考。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以教案中的详细描述为准。
祝您教学顺利!。
地理①必修1_1《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理解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有生物的原因。
二、水平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水平。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升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水平。
三、德育目标通过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准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有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有生命的原因教学用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对地球理解多少呢?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仅仅初步的理解,在高中阶段我们会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新课教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的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天象,看日月星辰。
后来,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借助于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有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能够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明确: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
(备注: 1. 此局部能够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有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1-1-2 行政区划新

如图3 对称法
图4“三角形”
(4)联想记忆法
省级行政区域的 轮廓像什么?
新疆
牛头
黑龙江
天鹅
云南
孔雀开屏
山东
骆驼的头和身
山西
平行四边形
青海
兔子
陕西 屈腿而跪的兵马俑
湖北
警帽
广东
象鼻
西藏
拖鞋
宁 夏
十字架
(5)拼图记忆法 用“中国政区拼 图”做拼图游戏 的拼图图板
举行小组或个 人拼图比赛
填图比赛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4)临海的省区有几个?14
(5)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省?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是——省?
内蒙古
海南省
(6)面积最大的省区是——省? 新疆
2.我国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辽、鲁 B、鲁、苏 C、冀、辽 D、冀、鲁
3.读三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形状,判断下题。
粤菜在广东省,川菜在四川省,鲁 菜在山东省,苏菜在江苏省,浙菜 在浙江省,闽菜在福建省,湘菜在 湖南省,徽菜在安徽省。
徽菜的名称不是安徽省的简称,安徽省的简称是皖。
3 根据纬线认简称。说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的简称。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 次穿过的省区的简称 是云、桂、粤、台。
对于简称的记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其简称的由来分别记忆。 ①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作简称 如京、津、内蒙古等
(2)利用简称“三字经”来记忆(学生识记)。
京津沪、黑吉辽, 内蒙古、晋陕甘; 青新宁、冀鲁豫, 苏浙皖、湘鄂赣; 川黔滇、桂粤闽, 藏琼台、渝澳港。
(3)成语故事或典故记忆
得陇望蜀 秦晋之好 黔驴技穷 朝秦暮楚
1-1 中国的疆域课件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 65 7 8
2
3 1
10 9
11
12 13 14
2.2万多千米陆界 14个陆上邻国
学习新知 ——众多的邻国
韩 日 菲 文 马
隔海相望六国家, 印尼马文菲日韩。
印尼
总结提升
中国的疆域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伟大的 辽阔的 众多的 祖国 疆域 邻国
陆海 地洋 大大 国国
陆上邻国 隔海相望的国家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激趣导入
蓝色星球浮太空, 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 东西二分它居东。
——中国的地理位置
学习新知 ——伟大的祖国
地理位置
半
纬
海 尝试描述中国
球
度
陆 的地理位置。
位
位
位
置
置
置
学习新知 ——伟大的祖国
小试牛刀
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半球 位置
我国位于 北半球、 东半球
学习新知 ——众多的邻国
自学提示
1.读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找出我国的陆上邻 国朝鲜,以此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找出其 他陆上邻国。
2.找出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成果展示
吉尔吉斯斯坦 阿富汗
哈萨克斯4坦
76 5 8
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 蒙3古
巴基斯坦
2.2万多千米陆界
10 9 印度
尼泊尔 11
12 老挝
0°(赤道)
学习新知 ——伟大的祖国
纬度位置:我国大 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南部部分国土位于热带。
学习新知 ——伟大的祖国
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海陆位置:我 国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是一 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新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1-1(含答案解析)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课堂互动与探究抓要点知识详解知识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16世纪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在一定意义上也不过是宇宙的同义语。
20世纪以来,尤其是60年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
2.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宇宙中的“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从空间上说,宇宙无边无际;从时间上看,宇宙无始无终。
3.宇宙的基本特征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物质性和运动性是宇宙的两大基本特征。
【例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对宇宙空间的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
(1)可见宇宙的尺度取决于()A.观测时间的延长B.观测位置的变化C.观测技术的提高D.观测空间的差异(2)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B.140多亿年C.140多亿千米D.140多亿光年[解析]第(1)题,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
第(2)题,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是光年,年是时间单位,日地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答案](1)C(2)D知识点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与天体系统(1)比较天体宇宙环境组成(或成员) 特点观察天体星云气体和尘埃(氢) 云雾状模糊恒星炽热气体(氢和氦) 发光闪烁行星如火星、地球质量小,不发光移动流星体尘粒、固体小块质量小,数量多流星现象卫星如月球绕行星公转,不发光圆缺变化彗星冰物质绕行太阳,质量小,云雾状拖着长尾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密度小不能用肉眼观察(2)区分天体天体分类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等,是客观存在的人造天体:人造航天工具,如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地球卫星等没有发射、等待发射或没有脱离地球引力的航天器不叫做天体,它只属于地球这个天体的组成部分。
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案晋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八年级地理上册1-1《辽阔的国土》教案晋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辽阔的国土》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 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疆域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使我们不禁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新授1.中国的位置教师活动:收集我国的地图,和同学讨论分析。
然后请同学们看图1.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思考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可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回答。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教师活动:同学们再观察地球仪,看看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学生活动:小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教师总结: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洲——亚洲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中国的疆域教师活动:阅读图1.2“中国的疆域”,请同学们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相差约多少度?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学生活动:计算得出,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我国领土东西相差约62个经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2.方向
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做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 情况又是怎样呢?
N
S
侧视图:自西向东
北极俯视图:逆时针
南极俯视视图:顺时针
一、地球的自转
3.周期
恒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 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 也不同
太阳 α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 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
N C
C′ B′
B A′
A
S
一、地球的自转
4.速度 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 变化规律?
P3思考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约
1670km/h,南北纬60°约837km/h,约为
赤道一半)南北极点为0
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
一、地球的自转
4.速度 ——角速度
(1)概念: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地球 上某一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在单位时 间内转过的角度。
(2)推理①:极点角速度
极点一天内
随地球所自
极点角 转过的角度 0°
速度
=
= 一天时间 24h
=0
N C
C′ B′
B A′
A
S
一、地球的自转
4.速度 ——角速度
(2)推理②:除极点外角速度
(2)推理①:极点线速度
N C
C′ B′
B A′
极点一天内随地球
极点线速度 = 所自转过的距离=
0
=0
A
一天时间 24h
S
一、地球的自转
4.速度 ——线速度 (3)推理②:除极除极点外某地一 天内随地球所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表述宇宙中的天体及天体系统的概念,说出常见天体的类型。
2.列举太阳系的成员,记住它们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3.区别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概念,举例说明他们对地球的影响。
4.说出太阳外部的结构及各自的太阳活动的类型。
【学习过程】
任务一、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1、阅读p2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概念及类型。
2、阅读知识窗了解天体的主要特征。
任务二、天体系统
1、阅读p3教材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系统的概念。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说明天体系统间的层次关系。
任务三、太阳
1、阅读“太阳系示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
2、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3、读教材图1—1—12,说出太阳外部的结构及各自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地球的影响。
【课堂检测】
1、为什么太阳能称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
A.行星最多
B.质量最大
C.体积最大
D.卫星最多
2、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
3、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太阳中心核裂变 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4、小行星带位于( )
A.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 B.水星和金星轨道之间
C.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D.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回答5~6题。
5、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耀斑B.太阳黑子 C.太阳风D.日珥
6、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大气层之外
【巩固提升】
1、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8分钟即可到达地球②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③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④太阳辐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2、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太阳大气的A、B、C三层中,A是,B是,C是。
(2)太阳黑子发生在层,它和被作为太阳活动的标志。
(3)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有时地球磁场会受到扰动,产生现象。
(4)1999年3月曾发生无线电短波通讯15次突然中断的事件,这与有关。
(5)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爆发后十几分钟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于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