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专业课PPT详细版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PPT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megalopolis)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大都市区的性质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 )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
1993年 1993年5月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 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 市标准的报告》 市标准的报告》。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 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 范围的双轨制, 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 市区人口, 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 人口。 人口。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概念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 的一种特殊形态。 的一种特殊形态。 关于市与镇
“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1)相对于乡村而言 (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4)市+镇=城镇 / 市镇 广义的城市= (5)广义的城市=城镇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定义城镇的标准
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 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 城市- 农业活动
城市地理学 PPT课件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二、地理区位
城市地理区位类型
大位置、中位置、小位置 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和邻接位置、门户位置 水运端点、 梯级中转点 、河流交汇点、铁பைடு நூலகம் 枢纽、公路枢纽、航空枢纽
第三节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三、自然资源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出路
安徽淮北:淮南淮北都是中国12大煤矿基地之一 安徽铜陵:当然是铜矿。号称“铜都” 甘肃玉门:玉门油田 甘肃白银:白银铜矿 广西合山:“广西煤都”,中国三大钒矿之一 贵州铜仁万山: 汞矿全国第一,还有磷矿 河北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又是煤 河北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煤啊煤 河南焦作:焦作煤矿,曾经的优质无烟煤基地 河南灵宝:“黄金之城”、“硫铁王国” 黑龙江大兴安岭区:不用说,1987年那场大火+多年的木材输出 黑龙江七台河:据说是中国三大稀有煤田之一。那里的焦煤、无烟煤很有名。 黑龙江五大连池:天然林开采全面禁止,森林资源 黑龙江伊春:曾经的中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 湖北大冶:大冶铁矿,那可是教科书津津乐道的中国n大铁矿之一;还有钨矿 湖北黄石:大冶+阳新=黄石。 湖北潜江:岩盐,还有石油 湖北钟祥:“中原磷都” 湖南耒阳:又是煤矿 湖南冷水江:“世界锑都”、“江南煤海” 湖南资兴:煤;2007年煤矿实现税收3.5亿元,占全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4% 吉林白山:曾经的“长白林海” 吉林敦化:森林 吉林九台:煤、非金属矿 吉林辽源:曾经的“煤城”,吉林煤都
城市起源的其他解释
• 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 觐的目标,就是城市发展的胚胎。 • 城市从其起源时代便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 专门用来贮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最初 它便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代表着宇宙,是实 现人类天堂的一种途径。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11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城市经济地租变化
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竞争的条件 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 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 能产生的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
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为 小。在住宅用地方面,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 所能产生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 的斜度也较平房大,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 动中最小的一种,因其在市中心和较偏远的市郊所产生的价 值的差别极为有限。
部分混合土地利用地区由于商业中心扩展 而改为商业用途。
再后为新发展的高级市郊住宅区和十分贫 穷的木屋居民区。
两者可能距离颇远,但亦可能近在咫尺, 而生活水平悬殊。
再后为城郊农业带。
新建的工业村则多位于旧城以外的空间。
城市的垂直差异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所有上述模式都是平面的, 忽视了城市的垂直差异。
城市中成片的工厂区、住宅区、商业区、文教区, 都是均质性能造就出来的均质地域。
均质地域以某项特定城市职能为衡量中心,讨论地 域表现出来的相对同一性。
换句话说,均质地域是由以某项职能为主构成的地 域(其他职能或为这一主要职能服务,或被这一主 要职能排斥),研究各类职能地域的共性——职能 均衡现象的生成和布局。
⑤根据单项职能信息图上的字母密集情况,勾 画出均质地域的边界走向。然后结合市区地形 地物、行政区划、历史过程等具体情况加以修 正,画出各种职能的均质地域图。
⑥计算各均质地域的均质度和紧凑度。
分析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及其均质度和紧凑度, 可以了解该项职能地域的分布状况、面积大小、 紧凑程度高低、质地纯净的程度;对比分析各 单项地域职能信息图,可以了解不同职能布局 的合理性。因此,划分均质地域对城市合理布 局和旧城区改造都具有指导意义。
城市地理学(城市发展路径思考)ppt课件

5
二、城市化发展过程 (2)现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山区城市基础薄弱,区域内农业落后,工业基础和交通等内部和外 部条件都不景气。此阶段,湖北山区城市发展处于停滞阶段。这段时期,国防安全和建设的 需要,湖北省许多工业和基础设施被迁进了山区。1952年底就有了建设二汽的构想,但正 式开始建设在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落户十堰市,让十堰城市发展迅速崛起。这为十堰 山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城市规模逐渐变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化由初级 阶段向加速阶段过渡。
16
11
三、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出现
城市病出现: 城市病的治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表现与城市功能的体现。十堰山区处于城市化初
级阶段转向加速阶段,城市病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依旧有许多问题。十堰山区区域生态环 境脆弱,最近几年基础设施和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开山建成造成的 城市灰尘增多,工业区落成对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空间小,城市人口集中造城市生活垃圾 增多,污染物不易扩散。
山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十堰城市为例
1
目录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三、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出现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五、结论与思考
2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理论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问题不断涌现。从最初的田园城市理论开始,到目前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一直是研究者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经提出,就被地理学所吸纳,并 与地理学结合,尤其是城市地理学。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系统的研究区域城市的城市化进 程、城市功能、体系等方面。希望弥补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侧重于可持续指标而忽视城市本身研究的
3
二、城市化发展过程 (2)现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山区城市基础薄弱,区域内农业落后,工业基础和交通等内部和外 部条件都不景气。此阶段,湖北山区城市发展处于停滞阶段。这段时期,国防安全和建设的 需要,湖北省许多工业和基础设施被迁进了山区。1952年底就有了建设二汽的构想,但正 式开始建设在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落户十堰市,让十堰城市发展迅速崛起。这为十堰 山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城市规模逐渐变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化由初级 阶段向加速阶段过渡。
16
11
三、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出现
城市病出现: 城市病的治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表现与城市功能的体现。十堰山区处于城市化初
级阶段转向加速阶段,城市病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依旧有许多问题。十堰山区区域生态环 境脆弱,最近几年基础设施和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增多,水土流失加剧,开山建成造成的 城市灰尘增多,工业区落成对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空间小,城市人口集中造城市生活垃圾 增多,污染物不易扩散。
山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十堰城市为例
1
目录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三、城市化发展问题的出现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五、结论与思考
2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理论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问题不断涌现。从最初的田园城市理论开始,到目前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一直是研究者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一经提出,就被地理学所吸纳,并 与地理学结合,尤其是城市地理学。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系统的研究区域城市的城市化进 程、城市功能、体系等方面。希望弥补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侧重于可持续指标而忽视城市本身研究的
3
城市地理学课件PPT-第二讲 城乡划分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城市 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包括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从行政界 线来讲,城市——市;城镇——镇。镇是乡政府驻地,是城乡结合体。
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 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 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一星,1986)
https:///wiki/City#CITEREFO.27Flaherty2005
城乡划分:城市概念总结
A city is a large and permanent human settlement. Although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how a city is distinguished from a town in general English language meanings, many cities have a particular administrative, legal, or historical status based on local law. (wikipedia)
景不同
景观不同,城市具有较大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 物质构成不同,城市具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
施 职能不同,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
人不同
规模不同,城市聚居了较多人口 产业结构不同,城市居民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 生活方式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 人口属性构成不同
城镇用地结构, 住宅33.2%,工矿 仓储28%,公服商 服19.7%,交通 12%。
只有9个国家采用最小人口密度阈值,其中只有德国将其用作界定“城市”的唯一 标准。所采用的最小人口密度为150人/平方公里(德国),最大为1500人/平方 公里(中国和塞舌尔)。
城镇是以工商业等各种非农业活动为主、聚居人口较多、人口和建筑 密度较大、具有相当市政基础设施的居民点,它们一般是不同范围地 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一星,1986)
https:///wiki/City#CITEREFO.27Flaherty2005
城乡划分:城市概念总结
A city is a large and permanent human settlement. Although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how a city is distinguished from a town in general English language meanings, many cities have a particular administrative, legal, or historical status based on local law. (wikipedia)
景不同
景观不同,城市具有较大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 物质构成不同,城市具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
施 职能不同,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
人不同
规模不同,城市聚居了较多人口 产业结构不同,城市居民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为主 生活方式不同 价值观念不同 人口属性构成不同
城镇用地结构, 住宅33.2%,工矿 仓储28%,公服商 服19.7%,交通 12%。
只有9个国家采用最小人口密度阈值,其中只有德国将其用作界定“城市”的唯一 标准。所采用的最小人口密度为150人/平方公里(德国),最大为1500人/平方 公里(中国和塞舌尔)。
城市地理学 第8章PPT课件

21
2、影响空间扩散的因素 (1)阻力作用:新事物接受者的数量和时间呈
正态分布; (2)障碍作用: ■障碍可分为自然障碍、文化障碍、社会障碍、 政治障碍。 ■障碍也可分为不可透性的完全障碍和可透性的 部分障碍 ■现象的空间扩散一般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2
(5)潜力模式
■应用引力模式分别求出某城市与其它每一城市(包
括它自己)的相互作用量,再求和,就可以得到该
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影响潜力(相互作用可能性的
强度):
n Iij
j1
n
j1
PiPj Dibj
PiPi Dibi
■如采用城市人口作为质量单位,计算出的潜力称为
人口潜力。如果对城市系统内每个城市分别计算出
■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 离它的距离成反比。
10
(4)引力模式
■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表示城
市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Iij
WiPi WjPj Dbij
Iij为ij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Pij为 ij两个城市的人口规 模,Dij为两个城市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 WiWj为经验确定的权数。
其潜力,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画出潜力等值线。
13
请根据上图总结美国当时的城市体系人口影响力空间分布规律。
14
四、空间扩散
1、空间扩散的类型 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传染扩散、等级扩散 和重新区位扩散。 (1)传染扩散: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渐进 的、连续的扩散过程; ■同传染病的接触传播类似; ■扩散随距离增大逐渐被削弱。
2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2、影响空间扩散的因素 (1)阻力作用:新事物接受者的数量和时间呈
正态分布; (2)障碍作用: ■障碍可分为自然障碍、文化障碍、社会障碍、 政治障碍。 ■障碍也可分为不可透性的完全障碍和可透性的 部分障碍 ■现象的空间扩散一般会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2
(5)潜力模式
■应用引力模式分别求出某城市与其它每一城市(包
括它自己)的相互作用量,再求和,就可以得到该
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影响潜力(相互作用可能性的
强度):
n Iij
j1
n
j1
PiPj Dibj
PiPi Dibi
■如采用城市人口作为质量单位,计算出的潜力称为
人口潜力。如果对城市系统内每个城市分别计算出
■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 离它的距离成反比。
10
(4)引力模式
■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这两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表示城
市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Iij
WiPi WjPj Dbij
Iij为ij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量,Pij为 ij两个城市的人口规 模,Dij为两个城市间的距离,b为测量距离摩擦作用的指数, WiWj为经验确定的权数。
其潜力,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画出潜力等值线。
13
请根据上图总结美国当时的城市体系人口影响力空间分布规律。
14
四、空间扩散
1、空间扩散的类型 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传染扩散、等级扩散 和重新区位扩散。 (1)传染扩散: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渐进 的、连续的扩散过程; ■同传染病的接触传播类似; ■扩散随距离增大逐渐被削弱。
2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城市地理学第10章ppt课件

(2)垄断地租是指土地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 转化成的地租。
3、地租对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1)城市一般商业中心的地租最高,越是靠近中心商
业区,土地租金越高。
(2)企业希望接近中心商业区,不仅是考虑到运输成 本,还考虑到聚集利益。
(3)城市土地利用的模式是围绕中心商业区的同心环 形地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5)萨缪尔森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出的代价。 (6)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雷利-巴洛维在他所著《土地资 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地租是一种经 济剩余。
季节性冻土
在冻土状态,地基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或不具有压缩性;融 化后承载力大大下降,压缩性集聚增加,使地基溶沉。
膨胀土
受水浸湿,体积膨胀;干燥失水,体积收缩。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一节 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
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 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根据开发程度的不同,城市土地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城市建成区的土地;
3、地租对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1)城市一般商业中心的地租最高,越是靠近中心商
业区,土地租金越高。
(2)企业希望接近中心商业区,不仅是考虑到运输成 本,还考虑到聚集利益。
(3)城市土地利用的模式是围绕中心商业区的同心环 形地带。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5)萨缪尔森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出的代价。 (6)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雷利-巴洛维在他所著《土地资 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地租是一种经 济剩余。
季节性冻土
在冻土状态,地基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或不具有压缩性;融 化后承载力大大下降,压缩性集聚增加,使地基溶沉。
膨胀土
受水浸湿,体积膨胀;干燥失水,体积收缩。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一节 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一、城市土地的概念
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 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根据开发程度的不同,城市土地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城市建成区的土地;
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概述PPT课件

❖ 4、城市地理学正朝 着一门综合的社会科 学的目标发展。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除了城市地理学,比较成 熟的学科还有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 学、城市政治学、城市建 筑工程学等等。
❖ 一系列以城市为研究对象 的学科的组合即城市科学 。它们各从一个侧面研究 城市的某种矛盾和运动过 程。
▪ 新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的 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 ,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
▪ 新方法: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地理研究的科学 性和实践应用能力。
▪ 新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 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2)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侧重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 国或一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规模、类型)和空间组织,各城 市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在区域中的集聚与扩散,大都市带 或城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等。
3)城市分类研究——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 通过对一国或一地区城市的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各种类型的城形成发展条件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 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 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 利用、社会空间、行为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处理城市 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管治、体制及政策
城市政策研究
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
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 一个“点”; 另外,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 属于历史范畴。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除了城市地理学,比较成 熟的学科还有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 学、城市政治学、城市建 筑工程学等等。
❖ 一系列以城市为研究对象 的学科的组合即城市科学 。它们各从一个侧面研究 城市的某种矛盾和运动过 程。
▪ 新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的 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 ,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
▪ 新方法: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 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地理研究的科学 性和实践应用能力。
▪ 新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 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2)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侧重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 国或一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规模、类型)和空间组织,各城 市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在区域中的集聚与扩散,大都市带 或城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等。
3)城市分类研究——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 通过对一国或一地区城市的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各种类型的城形成发展条件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化、 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分 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 利用、社会空间、行为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处理城市 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的关系;
城市管治、体制及政策
城市政策研究
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
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 一个“点”; 另外,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 属于历史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7 月,P.102
①城市就业: E = BE + NBE 其中: E 为城市就业总人口 BE 为基本部分就业人口 NBE非基本部分就业人口 E=(1+ NBE )· BE BE 设: (1+ NBE )=m BE 则: E=m· BE ②城市人口: P =α·E
表 4 - 1 阿 历克 山德森 ( G. A le x a nd e rs o n) “正 常城市 ” K 值 产业部 门 K1 K5 产业部 门 K1 K5
0.6 0.9 1.4 2.7 2.1 8.0 1.8 0.2 1.1 1.3 0.3 2.1 0.7 1.8 2.6 1.2 2.1 37.7 采矿业 0.0 0.0 邮电业 0.4 建筑业 2.6 3.5 公用事业 0.6 木材加工、家具工业 0.0 0.0 批发商业 0.9 冶金工业 0.0 0.0 食品零售商业 2.3 金属加工工业 0.0 0.0 饮食业 1.8 一般机械制造业 0.0 0.1 其他零售商业 6.3 电机工业 0.0 0.0 金融信用业 1.2 汽车工业 0.0 0.0 事务服务业 0.1 其他运输机械业 0.0 0.0 修理业 0.8 其他耐用品制造业 0.1 0.2 家政服务业 1.0 食品工业 0.3 0.7 旅馆业 0.2 纺织工业 0.0 0.0 其他个人服务业 1.7 缝纫工业 0.0 0.0 娱乐业 0.5 印刷工业 0.5 0.7 医疗服务业 1.3 化学工业 0.0 0.1 教育服务业 2.2 其他非耐用品制造业 0.0 0.1 其他职业性服务业 1.8 铁路运输业 0.2 0.4 行政服务业 1.7 汽车运输业 0.3 0.5 其他运输业 0.3 0.5 总计 28.3 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7 月,P.100 ,
表 4-2
莫里塞特(I.Morrisset)“正常城市”K 值
矿 业 建 筑 业 耐 用 品 制 造 业 0.4 0.8 1.1 1.7 3.4 5.4 5.7 0.3 0.3 0.5 0.8 1.6 2.5 3.5 非 耐 用 品 制 造 业 1.2 1.4 1.8 2.4 3.7 5.3 5.8 1.3 1.6 1.7 2.1 3.1 4.8 6.2 运 输 和 服 务 业 2.4 2.7 2.9 3.1 3.8 4.6 5.4 2.9 3.2 3.5 4.1 5.1 5.9 7.6 商 业 服 务 业 总 计
城乡连续论
图2-1
城乡界线划分
二、两种城市地域划分法
(一)城市功能区 MSA (Metropolis Statistical Area) DID (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 (二)城市行政区 指标?
等
第三节 我国城市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一、现行市镇建制标准
基本原则:人口下限与职能构成 市与镇的区别? (表2-1)
二、城市人口统计口径
中国城市地域构造 全市?市区?建成区? (图2-1)
表 2-1 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 县级市 标准 >400 县城镇人口中 非农产业人口 人口 非农户口人口 县总人口中 非农产业人口 县乡镇以上 工业总产值 占工农业总产值 经济 GDP 第三产业比重 地方财政收入 基础 设施 自来水普及率 道路铺装率 排水系统 ≥12 万人 ≥ 8 万人 ≥15 万人 ≥30% ≥15 亿元 ≥80% ≥10 亿元 >20% ≥10 元/人 ≥6 千万元 ≥65% ≥65% 较好 ≥10 万人 ≥ 7 万人 ≥12 万人 ≥25% ≥12 亿元 ≥70% ≥ 8 亿元 >20% ≥80 元/人 ≥5 千万元 ≥60% ≥55% 较好 ≥ 8 万人 ≥ 6 万人 ≥10 万人 ≥20% ≥ 8 亿元 ≥60% ≥ 6 亿元 >20% ≥60 元/人 ≥4 千万元 ≥55% ≥50% 较好 > 2 亿元 >20 万人 >25 万人 >25 亿元 >80% >25 亿元 >35% 人口密度(人/km2) 100-400 <100 地级市
第二节 区位条件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图3-1)
地理位置、地形、水文、资源条件等 (表3-1)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相对位置、交通、人口、经济结构与经济发 展水平等
表 3-1 地貌类型
我国城市的地貌类 型分布(1983 年) 城市数(个 ) 比重(%)
21 17 29 63 20 76 6 41 15 1 7. 3 5. 9 10.0 21.8 6. 9 26.3 2. 1 12.2 5. 2 0. 3自然地理学地Fra bibliotek理 理论地理学 学
人文地理学 计量地理学 地图学 GIS
应用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图1-1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考察城市的两种视点 “ 点 ”与“ 面 ” 宏观与微观 区域中的城市 城市中的区域 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形成与发展条件研究 (二)区域内部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三)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四)城市问题与城市政策研究 (五)城市化问题研究
12.7 14.2 13.9 14.7 16.4 17.6 18.0 15.2 15.7 16.5 17.7 19.8 21.2 21.7
12.4 13.3 14.1 15.4 17.5 18.7 19.5 15.2 16.0 16.9 18.2 21.4 23.3 24.8
31.5 34.1 36.8 40.7 48.6 55.6 58.7 38.9 41.2 43.7 47.9 56.8 64.3 71.0
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
城市相关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 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等 一、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 二、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 三、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 四、城市地理学与环境科学 五、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形态学?
第四节 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况
思考题:
1、城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包括哪 些方面?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宏观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微观城市地理学研 究的主要区别何在?
(4-12)
P=α ·(1-α·β) -1 ·BE NBE=α·β · -α·β) -1 ·BE (1
证明
(4-13) (4-14)
结论:表现在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就业机会增加方 面的城市发展是由城市基本部分的变动所决定的。
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一、城市职能的概念 城市在国家或区域所承担的地域分工。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二、城市基本部分和非基本部分的划分方法 (一)普查法: 准确、繁琐 (二)残差法: 经验性、主观性 N0 公式 B=B0 + (4-1) 2 (三)区位商法: 假设条件
ei Ei Li = ÷ et Et
(i=1,2,3,·· n) (4-2) ·, (4-3) (4-4)
B=∑Bi(Bi>0)
Ei 其中:Bi=ei-et E t
(4-5)
(4-6)
(4-7) (4-8) (4-9)
(α>1)
其中: P 为城市总人口 α 为带眷系数 E 为城市就业总人口 P= α · (1+ NBE )· BE BE 设:NBE=β·P (β<1) 其中: β为可变系数 E=(1-α·β) -1 ·BE
(4-10) (4-11)
根据公式(4-4)、(4-8) 、(4-10)可以得到三个公式:
图3-2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产物的观点? 2、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条件有 哪些? 3、地理位置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四章 城市职能与城市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一)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为本城市以外的需求服务的部分 非基本部分:为本城市的需求服务的部分 (二)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 基本部门:以基本部分为主的经济部门 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部分为主的经济部门 (三)基本与非基本比 ( B / N )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一、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城市地理学(图1-1)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研究 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空间分布 和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的理论科学。 二、城市地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聚落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活动空间的重心转移 农村→城市 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
P =α·E = α·(BE+NBE) = α·(1+β·P/BE) · BE 证明: (1+β·P/BE)= 1/(1 -α·β) (BE+β·P)=BE/(1 -α·β) (1 -α·β) ·(BE + β·P)=BE BE -BE · α·β + β·P-α·β2 · =BE P β·P = BE · α·β + α·β2 ·P = α·β ·(BE+ β·P ) P =α·(BE+ β·P ) ∵ NBE = β·P , ∴P =α·(BE+ NBE ) ∵ E =BE+NBE,∴ P =α·E
滨 海平原 /丘陵 三 角洲平 原 平 原中腹 山 前洪积 、冲 击扇平 原 平 原与低 山丘 陵邻接 地带 低 山丘陵 河谷 高 平原 高 原山间 盆地 、谷地 中 山谷地 山 谷地
全国城市
289
100.0
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7 月,P.34 ,
第三节 其他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 不同地区城市景观的差异 (图3-2)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职能主导型城市 二、区际贸易与流通职能主导型城市 三、产业专门化与综合职能主导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