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理、节理、断层的区别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

【转】地质构造常识(节理、劈理、断层、褶皱)转载自:李传转载于:2010-11-26 12:18 | 分类:百科知识阅读:(1) 评论:(0) 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地质知识

地质知识

地质资料补充
• (1)正断层:上盘相对 (1)正断层: 正断层 下降, 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 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 陡,倾角在45 ~90º, 倾角在45º~90 , 45 断层线比较平直, 断层线比较平直,一 般是由于重力作用或 水平张力作用形成的, 水平张力作用形成的, 并在垂直于张应力方 向上发育。 向上发育。 正断层
板岩中的滑劈理
地质资料补充
滑劈理
地质资料补充
(三)劈理的野外研究
在野外,劈理的识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在野外,劈理的识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1、切穿不同成分、颜色、粒度岩层的面,可 、切穿不同成分、颜色、粒度岩层的面, 能是劈理面。 能是劈理面。 • 2、劈理在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分布的频度与层 、 面交角可能不同,甚至出现转折或弯曲。 面交角可能不同,甚至出现转折或弯曲。 • 3、切穿岩层的夹层、透镜体、排列方向密集 、切穿岩层的夹层、透镜体、 的破裂面,可能是劈理面。 的破裂面,可能是劈理面。 • 4、单个的劈理面一般延伸不远。 、单个的劈理面一般延伸不远。
地质资料补充
• (五)断层的识别 • 1、地貌上的标志 •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中,上升盘常常 (1)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中, 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形成陡崖。称为断层崖。如峨眉山金顶舍身崖、 形成陡崖。称为断层崖。如峨眉山金顶舍身崖、昆明滇池西山龙 门陡崖。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地表流水侵蚀切割, 门陡崖。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地表流水侵蚀切割,形 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三角形陡壁,称为断层三角面。 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三角形陡壁,称为断层三角面。如河南偃师的 五佛山。 五佛山。 • (2)断层湖、断层泉:沿断层带常形成一些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 (2)断层湖 断层泉:沿断层带常形成一些串珠状分布的断陷盆地、 断层湖、 洼地、湖泊、泉水等,可指示断层延伸方向。 洼地、湖泊、泉水等,可指示断层延伸方向。如我国云南东部顺 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分布了一串湖泊,自北向南有杨林海、 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分布了一串湖泊,自北向南有杨林海、阳宗 滇池、抚仙湖、杞麓湖以及昆明盆地、宜良盆地、嵩明盆地、 海、滇池、抚仙湖、杞麓湖以及昆明盆地、宜良盆地、嵩明盆地、 玉溪盆地等。 玉溪盆地等。 • (3)错断的山脊、急转的河流: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被错断,往往 (3)错断的山脊 急转的河流:正常延伸的山脊突然被错断, 错断的山脊、 是断层两盘平移运动的结果; 是断层两盘平移运动的结果;横切山脊走向的平原或盆地与山岭 的接触带,往往是断层通过的地方,如太行山前断裂带, 的接触带,往往是断层通过的地方,如太行山前断裂带,使太行 山在华北平原西缘拔地而起,成为华北平原的西部屏障; 山在华北平原西缘拔地而起,成为华北平原的西部屏障;正常流 经的河流突然产生急转弯,或一些顺直深切的河谷, 经的河流突然产生急转弯,或一些顺直深切的河谷,都能指示断 层延伸的方向,如鲜水河的支流在断层通过的地方突然发生转向。 层延伸的方向,如鲜水河的支流在断层通过的地方突然发生转向。

结构面、层理、节理、片理、断层介绍

结构面、层理、节理、片理、断层介绍

层理层理(stratification)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

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

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

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层理有两种重要的类型:①粒级层理。

又称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特点是成岩物质颗粒粒度由底至顶逐渐变细,其间无明显界线。

但是在两个相邻的粒序层之间在粒度或成分上有明显的不同。

②斜层理。

又称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

沉积岩中的层理的形成可能是沉积物结构和成分的变化或者沉积间歇、沉积季节的变化所致。

火山碎屑物在其爆发和降落过程中,由于重力、颗粒大小和风的影响,成岩时也会形成具有分选性的层理。

如果火山碎屑物落在湖泊或海洋中,则可形成类似于沉积岩的层理。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

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

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

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

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地理概念】断裂构造、断层、节理

【地理概念】断裂构造、断层、节理

1(1)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岩层受地应力作用后,当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使其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受破坏而发生破裂的地质构造。

(2)断层断层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3)节理节理,也称为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2辨析异同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劈理、断层等三种基本类型。

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

试题链接泰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名胜古迹众多而名扬中外。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泰山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A.风力作用B.冰川侵蚀C.流水作用D.流水堆积2.泰山因拔地通天之势而以“雄”著称,“拔地通天”的成因是()A.岩浆喷发而形成B.断层之间的岩块上升而形成C.板块水平挤压而形成D.岩块崩塌而形成【答案】C B“红海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2.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3.图示区域的地壳()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答案】A AⅠ是浙江省宁波市花番岛海岸的“石瀑”奇观,它是火山熔岩冷凝后,形成的柱状节理群。

图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形成“石瀑”的岩石属于图Ⅱ中的()A.①B.②C.③D.④5.造成图Ⅰ中“石瀑”悬挂在半空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答案】A D。

节理裂隙层理断层断裂的区别

节理裂隙层理断层断裂的区别

节理、裂隙、层理、断层、断裂的区别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通常,受风化作用后易于识别,在石灰岩地区,节理和水溶作用形成喀斯特。

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按成因节理可分为:①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如沉积岩中因缩水而造成的泥裂或火成岩冷却收缩而成的柱状节理;②构造节理,由构造变形而成;③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如风化作用、山崩或地滑等引起的节理,常局限于地表浅处。

片理又称“片状构造”。

指岩石形成薄片状的构造。

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可通称为片理。

在变质岩中极为常见,是重要特征之一。

对于其成因观点不一,一般认为在应力和温度的联合作用下,导使沿剪切面方向之一发育成一组劈理,或因重结晶较强烈,进而在此方向上形成片理构造。

片理面的方向有的与原岩层理斜交,但也有与原岩层理方向一致的,后者说明片理的形成可能是继承原岩层理发育而成。

层理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裂隙【crack;crevice;fracture】裂开的缝儿地质地貌学: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种,通常把岩体中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叫做裂隙。

水文地质学:裂隙是指固结的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而产生的空隙.以裂隙率表示.fissure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叫做构造裂隙或节理。

由于构造应力在一个地区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由构造应力形成的各种构造裂隙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排布方向是一定的。

编辑本段构造裂隙的分类按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张裂隙和剪切裂隙两种。

另外,对形态微细,分布密集,相互平行排列的构造裂隙,又称为[劈理]。

节理-岩体两侧未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破裂;裂隙-坚硬岩体呈裂缝状的间隙;断层-岩层在内动力作用下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位移的一种构造变动形迹;断裂-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岩石、岩土体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造成机械破裂的总称,如裂隙、节理、断裂带等。

节理、霹雳、断层常识

节理、霹雳、断层常识

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

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结构面,层理,节理,片理,断层介绍

结构面,层理,节理,片理,断层介绍

层理层理(stratification)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

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

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

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层理有两种重要的类型:①粒级层理。

又称递变层理或粒序层理,其特点是成岩物质颗粒粒度由底至顶逐渐变细,其间无明显界线。

但是在两个相邻的粒序层之间在粒度或成分上有明显的不同。

②斜层理。

又称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细层理大致规则地与层间的分隔面(主层理)呈斜交的关系,上部与主层理截交,下部与主层理相切。

可以利用斜层理的倾向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方向。

沉积岩中的层理的形成可能是沉积物结构和成分的变化或者沉积间歇、沉积季节的变化所致。

火山碎屑物在其爆发和降落过程中,由于重力、颗粒大小和风的影响,成岩时也会形成具有分选性的层理。

如果火山碎屑物落在湖泊或海洋中,则可形成类似于沉积岩的层理。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

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

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

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

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断层基础知识学习 (1)

断层基础知识学习 (1)

(二)断层的基本类型

1、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
(一)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划分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2)倾(横)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直交。
(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面基本一致。 2、断层走向与褶皱走向的关系(如下图) (1)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
若两盘相对滑动,相对上升的一盘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 一盘叫下降盘。 (如下图)


(一)断层的位移

断层的位移:断层两盘相对运 动量的大小,分为滑距和断距。 1.滑距(可按如下分解)

断层两盘对应点的位移距离。
1)总滑距(ab):对应点的真 实位移距离。 2)走向滑距(bc):总滑距在 断面走向的分量。 3)倾向滑距(ac):总滑距在 断面倾斜线上的分量。 4 )水平滑距( am ):总滑距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5)平错、落差
断层基础知识 学习
资源拓展部 叶勤富
2015年9月17日
学习内容
一、断层的要素和命名
1、断层的几何要素及位移 2、断层的基本类型
二、断层的识别 三、断层位移方向确定
1、断层效应 2、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一、断层的要素和命名


断裂:岩石受力而发生破裂的现象称为断裂。
断裂构造:岩石在破裂变形阶段产生的构造称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使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并使破裂面 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位移。 节理:凡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 位移或仅有微量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
阶步是断层面上与擦痕垂直的微细陡坎,阶步的陡坎一般指 对盘的运动方向。反阶步小陡坎的倾斜方向指示断层本盘点 运动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劈理、节理、断层的区别
断裂: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据其发育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分为三类。

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言下之意:劈理域、微劈石域岩石还是相连的,只是成分和结构不一样,劈理域中岩石由于受压溶作用影响,易溶组分已跑掉,留下不溶的硅酸盐残余物)。

节理:是岩层发生了裂开(岩石的连续性明显破坏)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

劈理与节理的本质区别:形成的力学机制不同,一般情况下,劈理面∥应变椭球体XY面即最大拉伸方向,是压溶作用下形成的。

而节理的形成的力学机制则遵循应变椭球体张节理、剪节理形成的一般规律。

断层:是断裂两盘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脆性断裂情况,其断裂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还有两类断裂的断裂面则是看得见却不一定摸得着的。

塑性断裂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象流劈理,是因片状或板状矿物的平行排列而使岩石能够分裂成许多平行薄片的构造。

粘滞性断裂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粘滞性流动的结果,原岩的结构已完全破坏,原来组成岩石的矿物发生转动并伴有重结晶和再排列作用,形成片理、片麻理和新生面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