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
材料科学导论心得体会样本(3篇)

材料科学导论心得体会样本材料科学是一门关于材料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应用的学科。
通过学习材料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对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于材料科学导论课程的心得体会:首先,材料科学导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对材料的全面认识。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材料的分类、特性和制备方法。
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表征方法,这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非常重要。
其次,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通过分析和解决材料的问题,我们学会了如何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些技能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和实验操作都非常有帮助。
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还加深了我对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理解。
材料科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学习材料科学导论,我了解了材料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这有助于我将来在实际研究中更好地利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此外,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还让我认识到材料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它们在电子产品、建筑材料、医疗设备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最后,材料科学导论课程教会了我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写作。
在课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团队合作,撰写科技报告,并进行学术演讲。
这些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课程还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学术写作,这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让我对材料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我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我相信我能更好地应用材料科学的知识,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高分子材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咼分子材料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 高分子材料在印花涂料中的应用(2) 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高分子材料方向工学硕士的培养(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接地气的材料学(4)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采空区漏风治理的应用(5)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6)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阻燃技术中的研究进展(7)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9)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探索(10)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1)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12) 高分子材料耐候性试验中的紫外辐射测定方法研究(13)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14)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15) 农业院校《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探讨(1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问题调查及对策(17) 高分子材料三防技术研究(18)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及防老化研究(19) 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20)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21)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22)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23) 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探析(24) 高分子材料,罢工”脏器的好替身(25) 试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6) 热致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研究(27)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8) 改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29) 高分子材料的金属化(30) 理实一体化”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32) 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33) 聚乳酸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34) 浅谈高分子材料抗静电剂ASA(35)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探索(36)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37) 《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课程教学探析(38) 浅析Pro/E软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39)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40) 探讨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4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聚醚酮酮特种高分子材料中铝离子残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在自拆卸构件中的应用进展(42) 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能力的培养(22)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43) CAE技术在咼分子材料齿轮箱设计中的应用(44) 浅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45)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46)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47) 耐高温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分析(48) 基于核辐射高分子材料在电线电缆中的作用分析(49)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发展(50)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教学改革探索(51)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与展望(5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5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质量(54) 有关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55)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56) 浅究影响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因素及应对措施(57) 探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58)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探索(59) 智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与研究进展(60)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61) 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62)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堂教学探讨一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阻燃性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63)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64) 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讨(65) 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多晶硅生产中的应用(66) 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研究(67) 壳聚糖作为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综述(68) POSS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热性能(69) 对高分子材料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70)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整体设计(7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析(72) 关于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73) 《高分子材料》教学探索与实践(74) 基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CDIO培养模式初探(75)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面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探讨热分析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研究(76) 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研究(77) 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8)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探析(79) 基于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80) 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研究(81)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研究(82)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方法创新研究(83)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84)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85)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86) 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应用(87) 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88)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相关探究(89) 加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讨(90)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91) 车用高分子材料耐刮擦性能研究与改善(92) 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93)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高分子材料(94)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行为与老化机理研究进展探讨(95) 基于食品包装产品的高分子材料成分快速鉴别方法研究(96) 对高分子材料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97) 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特有现象(98) 基于实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99)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100) 《高分子材料进展》课程教学方法探索(10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102)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03) 浅析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墙体建筑中的回收与利用(104) 二聚二异氰酸酯LH1410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军民两用应用前景(105) 刍议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探索(106) 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107)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技术人文耦合”的校企文化建设研究(108)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10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①(110) 具有工程意识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改革与实践(111) 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多媒体教学效果分析(112) 面向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化工原理教改思考(113) 高分子材料在酒类包装中的应用(114)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中高分子材料的教学改革与实践(115) 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116) 基于Abaqus子程序的高分子材料本构关系实现(1仃)合成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118) 高分子材料在太阳能热水器上的应用(119) 基于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应用问题探索与研究(12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21) 典型高分子材料燃烧性能与火灾危险性研究(122) 增塑剂毒性对于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风险分析(123)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进展分析(12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工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125) 独立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特色培养模式(126) 浅谈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12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教学方法探讨(128) 探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129) 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其阻燃剂研究进展(130)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初探(131)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132) 高分子材料在建筑保温材料中的应用(133)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索(134) 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探讨(13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136) 试论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技术(137)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发展动向及应用研究(138) 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39)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探讨(140) 生物质高分子材料应用及发展探讨(141)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14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高分子材料与现实生活(143) 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应用(144) 关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探讨(145)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行为与老化机理研究进展(146)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应用(147) 为构建具有航空特色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研究(148) 关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149) 高分子材料实验室老化试验技术详解(150) 高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151)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前景(152) 高职院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53) 形状记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15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困境与对策(155) 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156) 浅谈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教改探究(157) 利用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高分子材料实践分析(158) 键合型稀土荧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159) 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160)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技术的思考(161) 生物质高分子材料PHA的加工改性探究(162)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双语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原则(163)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164) 高分子材料学”课程教学模式思考与探索(165)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166) 浅谈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167) 自助式高分子材料挤出共混实验教学实践(168) 德威新材:线缆用高分子材料行业龙头(169)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探析(仃0)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171)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研究进展(172) 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研究(仃3)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仃4)德威新材领先的线缆用高分子材料供应商(仃5)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仃6)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仃7)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仃8)新型高分子材料杜仲胶的应用研究(仃9)高分子材料老化机理及防治方法(18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热分析仪器教学的改革与实践(181) 高分子材料PVT特性在线测试技术及其在注射成形CAE仿真中的应用浅谈高分子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182) 浅谈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183)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探究(184) 浅谈几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185)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探究(186) 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材料(18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188) ISO管理体系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习中的辅助作用(189)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研究(190)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191) 一个学高分子材料”的记者对基层”的独特感悟(192)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体会(193)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教学项目设计分析与探讨(194)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理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195) 高分子材料1111修补剂修补轴颈技术(196) 有关高分子材料老化性能的思考(197) 于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点与危害的探讨(198) 高分子材料的现状与发展刍议(199) 液晶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200)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20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高分子材料(202) 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研究(203) 吹响几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集结号”(204)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现阶段的开发及应用情况综述(205) 脲醛树脂基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206)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207) 高分子材料加工(塑料成型工艺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208) 论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209) 不同相组分对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的探讨(210)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及其对策探讨(21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长句翻译探讨(212)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21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4) 浅谈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21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成效(216) 高分子材料名词(2仃)高分子材料相关研究(218)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开发模式探索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新探(219)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220) 高分子材料专业涂料课程教学探讨(221) 高分子材料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探索(222)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23) 对人教版选修5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商榷(224) 浅谈高分子材料的特性(225) 材料大类专业《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226) 填充高分子材料泡沫铝的研究现状及展望(227) 荧光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228) 强者之路一一瑞安高分子材料产业(229)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230) 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探析(231)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浅谈高分子材料学中的分形(232)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设想(233) 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推动高分子材料新型成型装备产业化(234) 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235) 专题教学在《高分子材料改性》教学中的应用(236) RGD高分子材料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生物学评价(237)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38) 浅析高分子材料抗静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39) 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240) 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41) 高职院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项目教学的特征与内容(242) 新宇阳:打造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新商机(243) 高分子材料难题(244) 纳米技术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245)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程(246)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247) 高分子材料(248) 对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49)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学习指要(250) 高分子材料选区激光烧结力学性能的研究(251) 基于水溶性导电高分子材料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252) 湿度与时间因素对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253)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与展望(254) 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动向及发展展望(255) 高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256) 刍议国内化学高分子材料应用前景(257) 知识点串讲法在《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授课中的应用(258)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教学方法研究(259) 高分子材料在印花涂料中的应用(260) 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高分子材料方向工学硕士的培养(26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接地气的材料学(262) 新型高分子材料在采空区漏风治理的应用(263) 高分子材料功能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264)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阻燃技术中的研究进展(265)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266)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创新型实验教学的探索(267) 浅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68)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269) 高分子材料耐候性试验中的紫外辐射测定方法研究(270) 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关键点的分析(271) 《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若干问题探讨(272) 农业院校《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探讨(27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问题调查及对策(274) 高分子材料三防技术研究(275) 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及防老化研究(276) 浅谈高分子材料成型及其控制技术(277)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278) 混凝土节水保湿高分子材料养护膜在渠道衬砌工程中的应用(279)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中的绿色战略(280) 新型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探析(281) 高分子材料,罢工”脏器的好替身(282) 试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283) 热致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研究(284)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285) 改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286) 高分子材料的金属化(287) 理实一体化”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8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289) 导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与结构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与结构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简介建筑材料与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与应用,以及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建筑材料与结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的建筑材料,了解其特性、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 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 学习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操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分类及特性a. 金属材料:钢材、铝材等;b. 无机非金属材料:混凝土、砖石材料等;c. 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等;d. 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保温材料等。
2. 建筑结构基本原理a. 结构力学基本概念;b. 结构荷载与分析;c. 结构稳定性分析;d. 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3. 建筑结构设计与实践a.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b.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c.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与分析;d. 结构施工与安全管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2. 实践操作: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的分析,展示建筑材料与结构的运用和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等。
2.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建筑材料与结构相关的论文,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设计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建筑结构设计项目,通过设计报告与答辩评价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与结构》(教育出版社,作者:XXX);2. 课件:结合教材内容编制的电子课件,供学生复习和预习使用;3. 实验设备: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软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
2014研究生优秀论文

COREX熔融气化炉内块煤裂解机理及喷煤燃烧行为研究
张生富
周 菁 女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高温气冷堆耦合蒸汽重整制氢过程数值模拟
王锋
支树播 男 0808电气工程
模块化多路恒流输出LED驱动电源研究
罗全明
杨 涛 男 0808电气工程
温度及电场对油浸绝缘纸微观特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王有元
周君杰 男 0808电气工程
史磊磊 男 0803光学工程
带通长周期光纤光栅制作及其应用实验研究
吴 迪 男 0803光学工程
基于光纤模场突变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研究
杜 坤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锂离子电池碳纳米导电剂的研究
宋鹏飞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Mg-RE-Zn系合金中长周期堆垛有序相的调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余晓伟 男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传感器漂移研究 认知无线电网络动态资源管理与分配策略研究 多摄像机协同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几类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Hopf分岔 蚁群优化改进策略及算法研究 离散神经网络在随机扰动下的脉冲控制 基于简化路网模型的行程时间预测及导航算法研究 高应力下大理岩卸荷破裂分形及应变能转化规律研究 山区碎石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分析及其预测评价 RO膜处理渗滤液结垢污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绿色荧光粉ZnMoO4:Tb3+的化学共沉淀合成与表征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EPS组成特性 非线性光学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溶胶凝胶制备 基于混沌理论的心音信号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MHC-Ⅱ类分子限制性肽表位预测 抗血栓和促内皮化双重功能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与研究 基于模拟微血流状态设计药物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方法研究 突发事件下供应链援助协同应急问题研究 生鲜农产品多阶段订货策略研究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法教育研究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与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收益-风险关系研究 城市规划公共性的治理逻辑和制度安排
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材料化学工程方向研究生教学探析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信息、能源并称为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
从人类以石头为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对石器进行加工进入新石器时代,再到后来的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材料的发展史。
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化学工程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学科以化学、化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检测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新兴学科,是一门交叉性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
但随着社会进步,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
本文基于材料化学工程的特点,分析了现今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1.1内容广,概念多材料化学工程是以化学和化工基础,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
研修的主要课程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工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在基础课程中概念多、公式多,如在物理化学中的热熔、积分溶解热、积分稀释热等,有些概念相似如果不仔细区分容易混淆。
在诸如高分子材料这类介绍性的课程中名称特别多,如聚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
但通过学习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识别基本的材料,掌握它们的基本制备工艺和用途。
1.2叙述性的内容多关于三大材料的学习主要是叙述性的内容多,比较抽象。
例如,金属加工中热处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退火又分好几个种类,每种钢材根据用途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工艺条件。
但是只通过课本的叙述,对于很多材料依旧没有直观的认识。
虽然很多同学有参加过金工实习课,但是时间不长,很难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一些材料的性质、加工方法感到陌生,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对机械工程人才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工程论文范文篇一【摘要】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对这门课的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训环节进行了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关键词】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进实践教学《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学习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做铺垫,是进行各种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必要考虑的部分。
可见,这门课十分重要。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体现培养学生“能力”,即不仅培养学生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这门课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1机械工程材料特点和教学现状这门课安排在第三学期上,是学生开始接触到专业课阶段。
它涉及到机械、设计、材料和加工四方面。
主要包括材料种类和性能,材料的微观结构、凝固与变形,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热处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特性及选材。
其知识面广,内容多,专业术语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但逻辑联系不强。
学生们感觉内容头绪太多、记忆多。
由于专业学时调整,课时现削减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仅为24学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学生接受难度大。
加之,由于此门可前期没有认知实习,而金工实习通常又在此课之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很难把它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
实验教学多为普通验证性实验,设备老旧数量少,5—6人用一台,教学效果不好。
因此,学生感觉学习空洞、乏味,兴趣低,考试就死记硬背。
没有达到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目的,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

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5篇)材料物理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材料物理专业的特色材料物理专业是“讨论各种材料特殊是各种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物理基础、微观结构以及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为各种高新技术材料进展供应科学依据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理工融合的学科”[1,2]。
材料物理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通过各种物理技术和效应,实现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与应用。
主要讨论范围包括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新型材料的设计以及材料的计算机模拟等[3]。
材料物理将理科的学问传授与工科的工程力量培育相结合,使传统材料工艺学与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材料科学相融合,具有“亦工亦理,理工相融”的特点。
二、材料物理化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材料物理化学是贵州高校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位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讨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问题,从基础的具有共性的原理及方法来论述各种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合成、性能与应用的相互关系。
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同学的专业学问水平,培育同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创新力量,以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材料物理化学是材料物理专业特别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高校化学、高校物理等理论基础课程为基础。
高等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物理化学只有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才能成其为真正的科学。
熟悉到高校物理和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内容的连接,了解高校物理中原子结构学问的介绍,协调好与高校化学中原子结构部分内容的关系,突出重点,避开重复,讲清难点,是材料物理化学教学中值得留意和仔细对待的问题[4]。
材料物理化学同时也是材料物理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的基础课程。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中的金属与合金的高温氧化的热力学部分,就要运用材料物理化学中诸多热力学基本学问,如G-T平衡图和克拉佩龙方程等。
材料物理化学犹如一座桥梁,将材料物理专业的前期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联接起来,以完善专业学问的系统与连贯性。
结构加固材料范文

结构加固材料范文结构加固材料是指用于增强和改善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耐力和稳定性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加固现有结构来抵抗外部冲击、重力、风力等力量的作用,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结构加固材料。
1.碳纤维:碳纤维加固材料是一种高强度、轻质和耐腐蚀的材料。
它可以通过包裹在钢筋周围或直接贴附在结构表面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其抗震和抗风能力,并减小结构的变形。
碳纤维加固材料还可以修补破损的混凝土、钢结构和木结构,并提供防火和防腐蚀的保护。
2.纤维增强材料:纤维增强材料是一类由纤维和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
常见的纤维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拉伸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可用于增强和修补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
纤维增强材料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结构中,例如桥梁、楼宇、水池等。
3.钢板:钢板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加固材料,用于修补和加固破损的混凝土、钢结构和木结构等。
钢板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胶粘剂固定在结构表面,形成钢板与结构之间的双向作用,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钢板加固广泛应用于桥梁、楼宇、船舶等结构中。
4.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在混凝土构件内部施加预应力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结构材料。
通常使用预应力钢筋或碳纤维等材料作为加固材料。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抵抗重力、冲击力和地震等外部力量,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聚合物膜:聚合物膜是一种高韧性和耐腐蚀的材料,用于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聚合物膜可通过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包裹在钢筋周围或与混凝土共同使用来提供加固效果。
聚合物膜具有防水、防腐蚀和抗紫外线的特性,可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总之,结构加固材料通过增加结构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些材料可以应用于各种结构,例如建筑物、桥梁、隧道等,有效防止结构的破坏和损坏,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论文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微结构参数控制及其强度、热震稳定性和抗渣性能研究学生姓名:周文英学生学号:201502703043撰写日期:2015年11月摘要本文通过使用环境对耐火材料的要求,耐火材料与结构参数的分析,耐火材料结构控制措施进展分析等方面总结了耐火材料的使用现状,并提出了下一步耐火材料的改进措施。
分别是:在基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硅微粉,改变液相的粘度,提高抗渣性;控制铝镁浇注料基质的粒径分布,使大颗粒含量一定保证其高温强度;使用球形轻骨料代替原来的致密骨料,提高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关键词:铝镁浇注料;高温强度;抗渣性;热震稳定性AbstractRequirements of the apply for fire resistance, analysis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current application and the promotion about the refractor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t included that: add some sillicon power into matrix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cosity of the liquid for abtaining better slag resistance;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in the matrix to ensur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use spherical light aggregat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density aggregate to improve porosity and the rate of energy.Keywords:Alumina-Magnesia castable; high temperature strength; slag resistance; themal shock resistance.前言铝质材料和镁质材料是耐火材料中的基础材料,其与化合物尖晶石(MgAl2O4)的组合,赋予了材料许多新的特性,拓宽了浇注料组成和性能设计的空间[3]。
铝镁质和铝-尖晶石质浇注料由于其优异的抗渣性能和良好的抗热震性受到青睐,在钢包内衬、钢包透气砖等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熔渣侵蚀是钢包浇注料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损坏形式.在实际使用中有50%是由于熔渣侵蚀而损坏[2]。
此外,钢包使用过程中,还要抵抗钢水的热冲刷,故对镁铝浇注料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铝镁浇注料应用于透气砖时,因温度较低气体的喷吹与温度较高的钢水温差较大,使其承受巨大的热应力,因此,透气砖对于铝镁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要求较高。
因此研究铝镁浇注料的强度、抗渣性以及热震稳定性是必要的。
目前,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多数钢包透气砖为刚玉-尖晶石质[1]。
选用这类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刚玉和尖晶石的熔点高(刚玉熔点为2050℃,尖晶石熔点2135℃),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钢、渣发生化学反应。
但刚玉的热膨胀系数大,对透气砖的热震稳定性不利。
虽然通过选用板状刚玉等措施可以提高其抗热震性,但为了进一步延长钢包透气砖的寿命,其热震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1 使用环境对耐火材料性能要求钢包内钢水的温度为1600-1700℃,在使用过程中工作环境十分恶劣[4],渣线部位的浇注料受钢液以及熔渣中多种成分的化学侵蚀。
机械冲刷,损毁很快,因此对浇注料的高温性能要求很高,本文就铝镁浇注料的高温强度、热震稳定性以及抗渣性进行分析。
1.1 高温强度铝镁浇注料主要用于钢包内衬,钢包透气砖。
随着炼钢节奏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钢水温度不断提高,对耐火材料的高温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铝镁浇注料中有大颗粒存在,如果把基质看成均匀的细粉,那么在基质与骨料之间形成一个界面。
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容易在这个界面上产生裂纹,从而对浇注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即使界面上不产生裂纹,当裂纹扩散到界面时,因颗粒与基质之间的结合较弱,裂纹就会沿界面扩展,若颗粒与基质之间的结合较强,裂纹扩散可能被大颗粒阻止,此时若颗粒强度不大,裂纹穿过大晶粒继续扩展直至断裂。
此外,铝镁浇注料在使用前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不稳定状态,在高温状态下可以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组成和显微结构变化以及裂纹的产生和消除,并产生一定的液相使耐火材料产生塑性。
对于铝镁浇注料而言,因方镁石与尖晶石的膨胀系数不匹配,尖晶石颗粒周围产生微裂纹以及环绕尖晶石颗粒周围的环向张应力强化了此复合材料。
但是,过多微裂纹的存在会促进低应力水平上裂纹的扩散与生长,从而导致强度下降。
1.2 热震稳定性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如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热容等对铝镁浇注料的抗热震性能有很大。
浇注料的比热容和密度越大,随温度的升高,在材料中造成的温差较小,热应力较小。
此外,浇注料的导热系数越大,传热速度越大,温度梯度下降,热应力减小,抗热震性能好。
在钢包的使用中,随着出钢的进行,会产生巨大的温差,此时由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也增大,易产生裂纹。
随出钢次数的增多,裂纹扩展,直至材料损毁。
此外,浇注料的任何组成成分或粒度以及生产工艺的变化都有可能在耐火材料中产生裂纹。
此外,显微结构中的晶界、相界以及气孔等也会对裂纹的扩展产生影响。
而裂纹的数量、分布与长度将对其热震性能产生影响。
1.3 抗渣侵蚀性为方便研究渣对耐火材料与侵蚀过程,将渣与耐火材料界面分为几层:原渣层、变渣层、蚀损层、渗透层以及未变层。
变渣层是指在渣的侵蚀中,一部分耐火材料颗粒脱落下来,进入熔渣中,使渣的成分与性质发生变化。
蚀损层是指耐材的基质被大量蚀损掉,耐材的显微结构严重破坏,但大颗粒基本为脱落,基本可以保留原来的形状。
渗透层是渣沿着耐火材料的气孔晶界等向内部渗透而形成的。
渗透层中耐火材料被严重损坏,化学矿物组成以及致密度发生变化,在承受热应力时,因膨胀系数不同会与原质层之间形成裂纹。
钢包中的渣为碱性渣,故选用铝镁浇注料这种碱性耐火材料作为钢包内衬。
铝镁浇注料与渣中的溶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耐火材料与渣界面的化学反应;二是反应产物向渣中扩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这两个方面来改善耐火材料的抗渣性。
2 耐火材料性能与结构参数关系分析2.1 气孔与裂纹图1给出了耐火材料不同方法测得的孔径分布图。
如果峰窄且尖锐,那么气孔孔径的分布范围小,气孔集中于某一固定的范围,气孔尺寸较为均匀。
当颗粒中含有较多气孔时,常易得到双峰孔径分布曲线。
气孔在耐火材料中占据一定的体积,对耐火材料的各项性能影响较大。
气孔率越低,裂纹源越少,另一方面,当裂纹扩展遇到气孔时,可能停止扩散,但总体来说气孔率越高,材料的强度越低;一般熔渣通过毛细管力,经气孔和微裂纹渗透到耐火材料中,因此,显气孔率的提高不利于材料的抗渣性;但是,一定的气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材料的热应力,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图1 气孔孔径分布a-显微镜照片手工测定b-压汞仪测定2.2 相的组成与分布耐火材料由晶相、液相和气相组成。
由于耐火材料运用于高温下,故液相含量及组成对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有很大影响。
而液相量主要是由烧成温度和耐火材料的组成决定的。
一般地,液相的含量越多,材料的高温强度越差,若耐火材料的液相是孤立存在的,那么液相对高温强度的不利影响就小得多。
此外,液相对晶相的润湿性以及液相的粘度对材料的高温性能有一定影响。
液相的润湿性越差,粘度越大,材料的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3 目前耐火材料结构控制措施进展分析3.1 ZrO2相变增韧ZrO2具有熔点高(2 700℃),高温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导率低,不易被熔渣侵蚀,可发生马氏体相变提高材料的韧性等特点[2],故将单斜ZrO2加入到刚玉-尖晶石浇注料中,研究ZrO2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常温、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期望进一步改善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的抗热震性,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5]。
实验表明,随ZrO2加入量的增加[5],1 100水冷1次后试样的抗折强度保持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ZrO2加入量为4%时达到最大,但都高于不加的试样。
随ZrO2加入量的增加,1 100℃水冷3次后试样的抗折强度保持率呈增加趋势,加入量为8%时达到最大。
随ZrO2加入量的增加,水冷1次和3次后试样的残余强度值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ZrO2加入量为2%时试样的残余强度值最大。
表明加入ZrO2提高了试样的抗热震性能。
试样抗热震性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为ZrO2相变后颗粒周围存在残余张应力场,能诱发基质微裂纹的成核和扩展;另一方面,由于ZrO2与刚玉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容易在两相交界处产生微裂纹,当承受热应力时,微裂纹可以吸收一定的热应力,减缓热应力梯度,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
此时,抗热震性提高机理为微裂纹增韧。
表1 ZrO2加入量与热震性的关系3.2 添加尖晶石对高温强度的影响图2为尖晶石加入量对试样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6-7]。
由图2可知,随着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在0-8%范围内的增加,试样经l550℃ 1 h处理后的高温抗折强度呈增大趋势,以不加尖晶石的试样J-1高温抗折强度最低,仅12.4 MPa。
随着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在0-6%范围内增加,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呈较明显的增大趋势,但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在6%-18%范围内增加时,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增加幅度较小。
分析认为:刚玉浇注料中加入尖晶石后,高温下CaO和AI2O3,反应生成的板状CA6晶体穿插在刚玉、尖晶石颗粒中,强化了骨料和基质的结合强度,且随着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烧结性能得到改善,因而,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呈增大趋势;但尖晶石质量分数达6%以后,继续加入尖晶石对烧结性改善幅度下降,因而高温抗折强度增加幅度变小。
图2 尖晶石加入量与材料高温强度的关系3.3 添加尖晶石对试样抗热震性以及抗渣性的影响当不加尖晶石时,l 550 ℃处理后的试样基质组成中有刚玉、CA6等高温相,呈板状结构的CA晶体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因而,刚玉浇注料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
但随着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基质中AI2O3相应减少,CA6含量相应下降,浇注料抗热震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尖晶石和刚玉的热膨胀系数不一样,在经历温度升降的过程后会产生微裂纹,利于浇注料抗热震性能的改善,且随着尖晶石加入量的增加,抗热震性能有改善的趋势。
因而,在本试验中,当加入尖晶石质量分数超过9%以后,试样的抗热震性又开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