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成像——虚实像问题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与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与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与特点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器件之一,它具有许多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会介绍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与特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

一、成像规律1. 光线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基础是光线的反射规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角度关系遵循这一规律。

2. 成像位置平面镜成像位置的确定是通过连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以及连接物体与镜面的垂线的交点来得出的。

根据几何关系,我们可以确定物体与成像的位置关系。

3. 成像大小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实际大小相等,即物体与成像的大小比例为1:1。

这是因为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不会引起光线的发散或汇聚,成像与物体大小一致。

二、成像特点1. 成像的翻转平面镜成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成像的翻转。

形象上下颠倒,左右对称。

这是由于光线的反射性质而决定的。

例如,当一个人对着镜子,镜子中的形象是左右颠倒的。

2. 成像距离平面镜成像距离与物体与镜子的距离没有直接关系,成像距离取决于观察者与镜子之间的距离。

观察者离镜子越远,成像距离就越远。

3. 成像位置的虚实性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当物体与镜面在同一侧时,成像位置是实际的;当物体与镜面在不同侧时,成像位置是虚拟的。

虚拟成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只是看起来好像有。

4. 视角变化通过平面镜观察物体时,观察者的视角会发生变化。

镜子中的成像与实际物体相比,观察者会发现物体的角度有所改变。

三、应用与实例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与特点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与实例分析:1. 化妆镜化妆镜一般采用平面镜作为镜片。

平面镜的成像清晰度高,可以准确地反映人的面部细节。

化妆时,我们可以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面部,进行精细化妆。

2. 后视镜汽车后视镜中也采用了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的翻转特点可以让驾驶者观察到车辆后方的情况,确保行车的安全。

3. 照相机照相机中使用了反光镜和镜片组合,其中反光镜是一种平面镜。

实像虚像

实像虚像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

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

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2)承接方式不同: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

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3)成像位置不同:实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同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异侧;虚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异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同侧。

(4)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构成能在光屏上接收的、虚像是由于人的错觉产生的不能在光屏上接受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集而成:在一般情况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于是我们的眼睛就认为一切光线都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平面镜将光线反射,改变了光线原本的传播方向,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里,我们却认为光是经直线传过来的,而并不知道已经经过了平面镜的反射.所以视网膜上沿直线方向出现了一个与原来类似的像,是虚像.虚像并不真实存在,不由实际光线组成,只是人的错觉.又因为并不由实际光线组成,所以也不能用光屏接受.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组成的,可以用光屏接受的. 虚像是人视网膜中出现光的反向延长线汇集而成的一个像,也可以说是反射形成的而实际来说,光的反向延长线并没有像虚像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错觉。

虚像永远是正立的,实像永远是倒立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成的。

2、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3、实像能用光屏显示出来,虚像不能用光屏显示出来。

素描-虚实

素描-虚实

了这座石膏像的明暗交界线,总体分成最实、
较实、较虚、最虚四个层次。初学者习惯看
到哪里画到哪里,没有经过明暗交界线相互
之间的比较,这样的观察方法会导致画面的
混乱。
图4-5所示,整理出 《罗马王》石膏像的明暗 交界线,这里分析的明暗 交界线的虚实不仅仅是以 色调的深浅来定,而是以 明暗交界线与亮部的对比 硬度和强度来决定。1.鼻 梁部最硬,对比也最强。 2.头发的明暗交界线很深, 但受光面很灰,与它的交 界线对比并不是最强,只 能算次强。3.下方的明暗 交界线很明确,比较硬, 色调不算很深。4.颞部色 调浅于发部,线的硬度也 较弱。如画强了会破坏鼻 梁和发部的关系。5.颧骨、 下颌等色调既不深也不硬, 属最弱的明暗交界线。
图4-6所示,把这座石膏像 的投影线与交界线作虚实对照。 在阳光下,明暗交界线不如投 影线实。
图4-6
模糊,哪些轮廓段比背景深,哪些轮廓 每个物体的轮廓虚实原理同画
段比背景亮,哪些轮廓段与背景深浅相 头像一样,虚与实是相对的。
同,哪些轮廓段与背景反差很大。找出 图中仅仅标出了每个道具轮廓
了这些变化,自然也就能画出轮廓的虚 的虚实,除了个体的虚实,还
实。如果只是一段一段地去观察轮廓线, 有每个个体之间也存在实与实、
那么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这样观 察的结果可能导致每一段都是实的,若
虚与虚之间的区别。写生的深 入也就是比较的细化。素描的 基础训练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
没有虚的部分相衬托,实的部分也感觉 不善于比较的习惯。
不到实了。
图4-3所示, 是笔者的人物素 描,作品中人体 轮廓线的虚实使 空间感和体积感 都加强了。如果 没有这些虚实的 变化,会感觉很 僵硬。这些虚实 的变化不是笔者 主观制造的,是 确实存在的,只 是笔者更强调虚 实的变化。这样 做是为了加强画 面的节奏感。

光线成像——虚实像问题 (1)

光线成像——虚实像问题 (1)

◆有关像的问题:实像与虚像虚像目录释义实像虚像的区别实像与虚像的概念成像规律释义实像虚像的区别实像与虚像的概念成像规律展开编辑本段释义如果把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前面点上一根蜡烛;此时,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但是我们却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蜡烛。

这是因为光源处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了视觉,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另一处(s')发出的。

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那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virtual image)。

而虚像则指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编辑本段实像虚像的区别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

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

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承接方式不同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

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成像位置不同实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同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异侧;虚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异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同侧。

编辑本段实像与虚像的概念实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

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

虚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反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之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则不能。

实像与虚像的概念①实像:由物点发出的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如图(8)(a). ②虚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折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2.成像规律:物距(P)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 P>2f 缩小倒立实像 P=2f 等大倒立实像 2f>p>f 放大倒立实像 P<f 放大正立虚像实验结果表明,凹透镜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在焦距之内.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重新会聚所成的像叫做实像,它是实际光线的交点。

在凸透镜成像中,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

如果物体发出的光经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则它们反向延长后相交所成的像叫做虚像。

在光路图中,像都是由光线(或其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点为实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点为虚像。

形成实像的光线本身是会聚的,而形成虚像的光线是发散的,只能通过反向延长线会聚。

这是《应用光学》中说的。

一般观察实像用光屏,虚像直接用眼观察。

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如果光束是发散的,那么发散光束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虚像.简练的说,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呈现)例如:平面镜成像。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出,而虚像则不能。

实像与虚像的概念①实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②虚像: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折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凹面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离镜面越远,像越大。

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规律4应用:放大镜。

规律5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

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三、成像实验光具座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进行试验(1)实验时应先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改变蜡烛或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作透镜成像光路:①将蜡烛置于2倍焦距以外,观察现象②将蜡烛置于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观察现象③将蜡烛置于一倍焦距以内,观察现象④作凸透镜成像光路⑤进行重复试验(3-5次,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除物距等于焦距时,在此时不成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测量焦距光具座,光屏,刻度尺,凸透镜2、步骤①将凸透镜正对太阳②让光屏与凸透镜在另一侧承接光斑③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④当光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时,固定。

在白纸与凸透镜的位置,用刻度尺(或利用圆规张角测出凸透镜中心与光斑之间的距离,截取圆规张角间长度)再测量出此时凸透镜中心与光斑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3、注意1.在阳光下有效,阴雨天气放大镜有可能不能形成光斑!2.在强光下注意火苗,远离可燃物,以防引发火灾。

3.要使凸透镜,光屏中心和蜡烛焰心在同一直线上。

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实像和虚像论文

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实像和虚像论文

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实像和虚像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的是关于反射和折射现象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的光学知识。

在这两章中,编者多次提到虚像,实像,但并未做解释或铺垫,只是在第三章第二节中用特殊光线作图的方式简单的介绍了虚像和实像。

而教学目标对成像的虚实问题要求是理解层次。

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是很高的。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与区别虚像和实像。

学生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情况:一、认为实像就是有光,虚像就是没有光。

以简单的“有”或“没有”来代替光学中的“实”和“虚”的含义。

二、认为实像就是有光进入人的眼睛,虚像就是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对虚、实像的成因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

三、还有部分学生对虚实像没有什么概念,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也就不会运用。

针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出现的情况和教材编排的顺序,我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方式,一点一点慢慢的渗透,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慢慢的体会,领悟。

第一次:做好对比实验,从现象中找到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

教材在第二章的第一节中安排了小实验小孔成像。

我结合教材自己制作实验器材,并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观察到实像和知道实像的形成。

这样在学习第三节内容时就可以和平面镜成的虚像进行对比。

具体过程如下:器材设计如图1:在筒的上侧用小刀划一条缝,使这条缝能插入一块不透明的纸板。

内外两个筒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情况。

2.演示小孔成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先不插入纸板,使用器材演示成像的情况,从现象中得到像的大小,倒正,以及像的大小变化等情况。

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并思考:(1),用纸板挡在蜡烛和小孔之间,屏上是否有像?没有说明什么?答:没有,光被挡住了,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把纸板插在小孔和屏之间,屏上有没有像?没有说明什么?答:没有,光同样被挡住了。

说明屏上的像是有光在这里形成的。

屏上的像是由于光传播到屏上形成的。

总结:告诉学生把这样的像叫实像。

专题一、虚虚实实话成像

专题一、虚虚实实话成像

虚虚实实话成像提纲挈领一、像的成因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

二、像的性质2.像的特点和性质是指像的 、 和 。

3.小孔所成的像是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三、像的变化4.像的变化是指像的空间位置、 、像的亮度等的变化。

引起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物距的变化。

5.分析像变化的思路是有“理”有“具”。

“理”是指成像的 ,“具”是指 方法。

指点迷津一、像的成因例1仔细观察图1。

从成像的原理看,有光的直进(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三种常见类型,即直进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

(1)请在图片中分别指出成像类型。

(2)在以上三种成像类型中,光传播的方向和传播光的介质是否发生了改变?(3)三种成像类型中,像与物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是怎样的?(4)如何初步判定像的成因?[解析](1)地面上的光斑是直进(小孔)成像,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反射(平面镜)成像,树在照相机底片上的像是折射(透镜)成像。

(2)在以上三种成像类型中,小孔成像时光传播的方向和传播光的介质没有变化;平面镜成像时光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但传播光的介质没有变化;凸透镜成像时光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传播光的介质先后是“空气、玻璃、空气”。

(3)小孔成像时,像与物分处小孔两侧;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分处镜面两侧;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分处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与物位于透镜同一侧。

(4)可以根据光传播的方向和传播光的介质是否变化、像与物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等初步判断像的成因。

[指点] 能从成像原理、传播方向、介质以及像与物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区分。

[警示] 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形状无关;树的倒影比树要暗些,是因为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二、像的性质例2 讨论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

1图底片上树的像(1)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在图2中作图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像的问题:实像与虚像虚像
目录
编辑本段
眼睛直接观看。

人看虚像时,仍有光线进入人眼,但光线并不是来自虚像,而是被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的光线,只是人们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以为它们是从虚像发出的。

虚像可能因反射形成,也可能因折射形成,如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成像位置不同
实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同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异侧;虚像在反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镜面异侧,在折射成像中,物像处于透镜同侧。

编辑本段实像与虚像的概念
实像
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所有折射线均可会聚于一点,该点叫做物点的实像点,所有实像点的集合叫做物体的像。

实像的特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倒立,异侧,可成在屏上。

虚像
由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其反射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该物点的虚像点,其集合叫做物体的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正立,同侧不能成在屏上。

编辑本段成像规律
凸面镜成像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凸面镜永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在两倍焦距之外.
凸面镜成像。

凹透镜只能生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像在焦距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