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珍藏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历年真题答案

珍藏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历年真题答案

珍藏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历年真题答案01. 题目:《太空中的未知世界》答案:1. 新词释义:- 宇宙:指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星体和物质的总体- 神秘:不容易理解或解释的- 无垠:广阔无际,没有边际2. 题目解析:本文主要描述了太空是一个神秘而无垠的世界,人类对于太空的探索一直充满好奇和想象。

3. 题目回答:- 第一题答案:C- 第二题答案:B- 第三题答案:A02. 题目:《古诗名句欣赏》答案:1. 新词释义:- 酣畅:畅快的,舒畅的- 吟唱:用声音唱出,朗读2. 题目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名诗名句,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题目回答:- 第一题答案:B- 第二题答案:D- 第三题答案:C03. 题目:《保护野生动物》答案:1. 新词释义:- 濒危:即将灭绝的,快要消失的- 制止:阻止,停止2. 题目解析:本文主要阐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希望人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 题目回答:- 第一题答案:A- 第二题答案:C- 第三题答案:B04. 题目:《传统节日习俗》答案:1. 新词释义:- 泼水节:一种民俗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以示庆祝和祝福- 传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保持较为固定的习俗、规律2. 题目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这些传统节日代表着中国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3. 题目回答:- 第一题答案:C- 第二题答案:A- 第三题答案:D05. 题目:《阅读的好处》答案:1. 新词释义:- 智力:指人的智慧和才智- 熏陶:对人的思想、道德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2. 题目解析:本文主要强调了阅读对个人智力发展和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要选择好书籍,受益更多。

3. 题目回答:- 第一题答案:B- 第二题答案:C- 第三题答案:D总结:通过回答以上真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的出题方式和解题思路。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精选)共20篇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带答案(精选)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通)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______的眼睛李汉荣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

此时,阳光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

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

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

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

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

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

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清晨,在黄昏,在百万千万颗露珠的照拂里,在百万千万片绿叶的叮咛里,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

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

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

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

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

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

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

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我的母亲,一生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题。

《春天的雨》春天的雨,是温柔的。

它轻轻地洒在大地上,唤醒沉睡的万物。

小草探出头来,花儿张开了笑脸,树木也纷纷抽出了嫩绿的枝条。

春雨,是生命的使者,它滋润着大地,让一切生机勃勃。

1. 根据短文内容,春雨的特点是什么?(4分)答:春雨的特点是温柔的,它轻轻地洒在大地上,滋润着大地,让一切生机勃勃。

2. 短文中提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6分)答:短文中提到的春天的景象包括小草探出头来,花儿张开笑脸,树木抽出嫩绿的枝条。

3. 春雨在文中被比喻为什么?(4分)答:春雨在文中被比喻为生命的使者。

4.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情感?(6分)答: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根据短文,春雨对大地有什么影响?(10分)答:根据短文,春雨对大地的影响是唤醒沉睡的万物,滋润着大地,让一切生机勃勃。

二、古诗词鉴赏(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6-8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4分)答: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7. 诗中“好雨”指的是什么?(8分)答:诗中的“好雨”指的是适时的春雨,它在春天发生,随风潜入夜晚,滋润万物而不发出声响。

8.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情感?(8分)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认为春雨是及时的、有益的,它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5题。

《春天的田野》春天的田野,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劳作,播种希望的种子。

孩子们在田野上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上。

春天的田野,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9.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6分)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春天的田野充满了生机、希望和活力。

10.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春天田野上的人物?(6分)答:文章中提到了农民伯伯和孩子们。

11. 农民伯伯在春天的田野上做什么?(6分)答:农民伯伯在春天的田野上辛勤劳作,播种希望的种子。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1.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第1题。

早晨,当太阳刚刚露出山顶的时候,鲁迅就从家里出发,走进小巷。

沿途的空气清新宜人,他不时地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片刻的美好。

他发现一只小猫正站在门口,瑟瑟发抖。

它抬头看着鲁迅,似乎希望鲁迅能懂得它讲的话。

鲁迅心生怜悯,走进小巷找到一碗牛奶倒在地上。

小猫闻着牛奶的味道,像是找到了亲人一样蹭到鲁迅的脚边。

这时,鲁迅下意识地拿出相机,捕捉到了一只无助的小猫与他和谐相处的画面。

这则短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A. 惊喜与感动B. 悲伤与痛苦C. 平静与冷漠D. 烦闷与无聊2.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第2题。

“哈哈哈!”小明放声大笑起来。

热心的老师笑了笑,说:“小明,我们看你笑得好高兴,什么事情这么有趣啊?”“老师,刚才下课时我要走出教室,不小心绊了一下,结果摔了个大跟头!”小明说着,又笑得前仰后合。

老师幽默地回应:“哈哈哈,小明,你让我也笑了,下次要小心一些啊。

”文中呈现的情景最能够说明的是什么?A. 老师和小明之间的喜悦和幽默B. 小明的不幸遭遇和自嘲C. 小明的爆笑和让人困惑的行为D. 老师和小明之间的尴尬和无奈3.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第3题。

学问就是学习、观察和思考。

有人告诉我,学问就是攒智慧,智慧累积了就是学问。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智力不落后的人都有机会积累学问。

每当你发现一个新问题时,就通过学习,找到答案。

如果答案没有那么简单,你就去观察,去思考。

在毅力坚持下,你总能找到答案。

这段短文主要表达了哪种观点?A. 学问来源于积极的学习和思考B. 学问是智慧的体现,只有智者才能获得C. 学问只是知识的堆砌,不必过多关注D. 学问是通过观察而得,并不需要积极学习4.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第4题。

有一次,小明爸爸带他去参观水坝,小明看到高高的水墙和湍急的河水,心生好奇,问爸爸水坝里面有什么。

中考语文:典型阅读理解10篇专题一(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典型阅读理解10篇专题一(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典型阅读理解10篇专题一(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一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精选)中考语文阅读真题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

(精选)中考语文阅读真题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

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

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

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

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

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

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

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

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

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

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1)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

语文中考阅读真题20篇 含答案

语文中考阅读真题20篇 含答案

1. a(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10分)海底飞船(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

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

(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

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

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

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

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

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

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

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

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

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臵,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

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

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

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

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超难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题1. 答案解析:(1)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2)关键句解析:①“逆境中的生命,是最具力量的。

”这句话表达了逆境中的生命更具韧性和力量。

②“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

”这句话突出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③“终于,在经历无数挫折后,他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这句话揭示了主人公最终取得成功的历程。

(3)答案: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敢拼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关键句解析:①逆境中的生命,是最具力量的。

②他从不放弃,始终相信自己的能力。

③终于,在经历无数挫折后,他成功地走出了困境。

二、文言文阅读题1. 答案解析:(1)文章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2)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宣王”指齐国的君主。

②“孟子”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仁政”指以仁爱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3)答案:文章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讲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重点词语解释:①齐宣王:齐国的君主。

②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③仁政:以仁爱为核心的治国理念。

三、作文题1. 答案解析:(1)题目解析:本文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以“成长”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

(2)写作要点:①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长经历。

②通过具体事件,展现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③表达对成长的理解和感悟。

(3)答案:题目:我的成长之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一次学校运动会。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跳远比赛。

我一直觉得自己跳得不错,所以在比赛前信心满满。

然而,比赛开始后,我却连连失利,心里不禁有些慌乱。

在第三次跳远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跳得更好。

我深吸一口气,全力以赴地跳了出去。

然而,由于紧张,我竟然跳了个“鸭步”,只跳出了两米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及答案
①那一年的春天,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我的腿。

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

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外,我还能做什么呢?
②在小学教音乐课的姐姐给我抱来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

我怒气冲冲,一股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

姐姐弯下腰把它们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的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③一天夜里,姐姐忽然房门进去,把我拉住,对着对面那栋黑黪黪的楼房,兴奋地说道:“弟弟,碰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扇窗户。

”她说我里面住着一个和自己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的全身中断的姑娘。

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拌鞋盒,晚上拚命地读书和文学创作,才17岁,已刊登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著那扇窗口的灯光,我的脸红了。

④“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⑤踢那时起至,那扇窗口的灯光就时时陪伴着我。

只要看见那一束轻盈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掏出身边的课本。

⑥夜幕降临,凉风习习。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

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要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是她夜晚窗口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

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⑦没回音,我几下敲打了敲打它。

对面的房门关上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窥探着我说道:“小伙子,别敲打了,那就是间空房。

”我止不住了。

⑧“……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房一直空着。

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子姑娘赁下了它。

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拉灭……”
⑨我忽然手投掷了双拐,摔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出来。

耳畔似乎又听到姐姐的'声音:
⑩“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0、下面一段文字就是从文中提取出的,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它全属坐落于第段和第段之间。

(2分后)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11、从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来看,上面这段文字若想删掉?为什么?(3分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姐姐为什么必须出租对面那间空房子去“诱骗”自己的弟弟?如果她不那样搞,你指出她还可以怎样搞?两种办法中你指出哪种办法更最合适?(6分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全文来看,你指出文章的标题“深夜,那盏灯”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此时,你最想要对文中的谁说道说道你的心里话?恳请写下在下面。

(3分后)
参考答案
11、无法删掉。

因为这段文字更加明晰地充分反映姐姐那种舍己救人、坚毅无私的高尚灵魂,正是她这种崇高的精神,才并使她对自己的弟弟也那样无私地给予协助和引导。

另外,这段文字也并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独特,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分后。

文字不谋统一,意符即可,酌情给分后)
12、因为姐姐想借此来安慰、鼓励弟弟,使他发奋读书。

她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言语来教育、感化弟弟。

(第三问为开放性答案,此略。

每问2分,计6分)
13、要点:“深夜”喻指弟弟遭遇车祸后那黯淡沮丧的情绪;“那盏灯”一是所指对面那扇窗口的灯光,更是所指在弟弟曲折的人生道路上的姐姐的那爱心之灯。

(每个要点2分后,计6分后。

意符即可)
14、(3分。

答案为开放性,此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