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紫坪铺两大水利工程的对比

都江堰、紫坪铺两大水利工程的对

比(共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都江堰、紫坪铺两大水利工程的对比(紫坪铺水利工程导游词)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两千多年前秦国李冰建造的著名水利工程——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我们说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四大特点:无坝引水,自动分洪、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不仅有效地防患了洪水,而且引内江水浇灌四川盆地,使四川的农业生产旱涝保收,成为天府之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真的无比完美,就没有一点缺陷吗(请大家分析)其实,刚才游客们分析得很好,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大的优点是无坝引水,而最大的不足也是无坝引水。无坝引水导致都江堰毫无蓄水能力,夏天岷江水资源充沛,多余的水却通过外江或者飞沙堰白白流走。到了冬天枯水期,都江堰就会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工业、农业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陡增,都江堰的供水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我们说都江堰灌溉面积达到1100万亩,其实都江堰只能满足这1100万亩土地用水的30%,只能满足成都市工业和居民用水的60%。大家知道成都市内的府南河为什么发臭吗就是因为供水不足,河水处于半停滞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建造蓄水大坝,把夏天岷江丰富的水资源保存下来,以满足冬春枯水期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需要,但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都江堰的特色就是无坝引水,当初修建时就没有蓄水的功能;况且岷江水流到这里已经进入成都平原,江面开阔,无法再修建高坝了。

因此在都江堰上游,借助高山峡谷修建蓄水大坝就显得非常必要,这就是我们修建紫坪铺水利工程的初衷。

各位游客,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紫坪铺水利工程。它建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上游岷江映秀段,是21世纪初年(2000年动工,2005年基本峻工)西部大开发的著名项目之一,虽然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晚两千多年历史,但它修建了156米高的蓄水大坝,水库总容量达到12·32亿立方米,可以有效地调节淡旺季用水,保证成都平原生产生活用水。紫坪铺水利工程主要有三大作用:第一是调节水量,它将都江堰灌区1100万亩耕地的供水保证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90%;将成都市自岷江的引水量扩大一倍,达50立方米/秒,基本满足了成都市工业、生活和环保用水。第二是发电。紫坪铺装有19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4台,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电流直接送到成都电网,这大大缓解成都用电的缺口。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全没有的功能。第三是防洪和排沙。紫坪铺将岷江洪峰流量从6030立方米/秒削减至3760立方米/秒,即将下游河段防洪能力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消除了岷江对川西地区的水患;同时它将岷江泥沙的95%拦截下来,大大减少了进入下游都江堰的泥沙量,保证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也许大家担心,紫坪铺会不会削弱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价值呢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紫坪铺水利工程不仅不会削弱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价值,相反它弥补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缺陷,减弱了洪水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破坏,减少了流入都江堰的泥沙,将使都江堰水利工程得到更进一步的保护。因此,紫坪铺水利工程与都江堰一样,注定了将长期造福于四川人民,也必然会与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样名垂青史。

2

著名旅游景点赏析——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

目录 一.地理位置 (3) 二.建造时间 (3) 三.建造背景 (3) 四.建筑风格 (4) 五.结构特征 (4) 1.主体工程: (4) (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4) (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4) (3)宝瓶口引水工程 (5) 2.其他景点: (6) (1)二王庙 (6) (2)伏龙观 (6) (3)安澜索桥 (7) 3.智慧结晶: (7) (1)都江堰卧铁 (7) (2)笼石杩槎 (7) 六.艺术成就 (8) 七.都江堰观后感 (10) *参考文献: (11)

都江堰(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一.地理位置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约20公里,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二.建造时间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李冰为蜀郡守。他和他的儿子在前人治 水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势地形的进一步 考察,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 流入平原的灌县,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 江堰水利工程。 三.建造背景

四.建筑风格 当代陈运和诗《都江堰》曾说:“凝聚过智慧的汗珠与卓绝的远见灌溉了历史,灌溉了民族,灌溉了古诗,灌溉了良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充分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五.结构特征 1.主体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鱼嘴是修建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1)岷江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位于岷江出山口1950米处岷江江心, 形如弯月,前端扁平入水,形如鱼的嘴巴,故名“鱼 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水堤位 于渠首顶端,迎着岷江波涛,巧妙地将江水分为内 外两江。外江是自然河道,其作用是在雨季排泄大 量洪水。内江是李冰率众开凿的河道,它把江水源 源不断地送往成都平原进行灌溉,具有神奇的“四 六分水”和“二八排沙”功能。 (2)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在鱼嘴分水堤尾部与人字堤间。堰口宽240米,顺溢方向长120米。飞沙堰坝顶平均海拔728.25米。飞沙堰泄洪道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坪铺水利枢纽

紫坪铺水利枢纽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岷江上游,都江堰城西北9KM处。岷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全长711KM,流域面积13588km2。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河长314KM,落差2062M,流域面积23037km2。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坝址经上流域面积22662km2,占岷江上游面积的98%,多年平均流量469m3/s,年径流量总量148亿m3,占岷江上游总量的97%,控制上游泥沙来量的98%,工程能的效地调节上游水量、洪水和泥沙。 工程布置:本工种正常蓄水位877.00m,相应库容9.98亿m3,校核洪水位883.10m,总库容量11.12亿m3,属于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等级为I级工程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为12700m3/s。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及厂房、冲沙放空洞、泄洪排沙洞组成。 工程效益:提高都江堰设计灌溉面积1086万亩耕地的灌溉供水保证率,还将为毗河丘陵扩灌区314万亩灌溉面积提供水源;向成都市提供工业和生活水量50m3/s,(比现在增加22m3/s);在枯水期(12月至次年5月)向成都市提供20m3/s的环境用水;

电站装机760MW,多年平均发电量34.17亿KW.H,可在电网中承担调节频任务。可将岷江上游百年一遇的洪水削减为十年一遇下泄,大大减轻都江堰至新津县长约78km河段的洪水威胁。 施工进度:本工程总工期六年(2001至2006年),不包括一年的筹建期(2000年)。导流洞二条,洞径分别为11m、10m,洞长分别为780m、695m。施工期2年,必须保证2002年11月中旬截流。 大坝趾板砼筑开始至第一台机给发电2.5年。坝体分四期填筑,砼板分三期浇筑,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先后下闸,封堵导流洞,水库开始蓄水。大坝继续施工至2006年底建完。 厂房工程自2005年5月第一台机组低水位发电后,每隔6个月安装一台机组,到2006年10月四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 按照上述安排,主要施工指标为:石方洞挖平均强度1.76万m3/月;高峰期强度为3.0万m3/月;坝体填筑平均强度30.77万m3/月,高峰期强度为36.4万m3/月;砼浇筑平均强度1.3万m3/月,高峰强度2.1万m3/月。 环境效益:调节径流,提高岷江水资源利用率。都江堰灌区面积则目前的2万km2提高到2.5万km2。确保城市供水,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防洪能力,可使岷江上游百年一遇的洪水削减至十年一遇洪水下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还可新开发河滩地约一万亩。充分发挥水库的净化功能,改善都江堰供水水质,减少泥沙危害,节约净化处理费水库电站每年提供电能34.17亿KW.H,避免了同规模火电站产生的环境污染。 开拓了新的风景旅游区,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联成一片,提高了以都堰为中心的风景旅游区的环境质量。

都江堰实习报告

都江堰实习报告 篇一:紫坪铺、都江堰参观实习报告 紫坪铺、都江堰实习报告 XX年4月22日,在水利水电学院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水利、水电专业全体同学来到了位于成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进行实习考察。上午,我们参观的是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在到达紫坪铺之前,我们看到两边山体有许多金属固定物,那就是用于在山体开发之后防止山体滑坡的锚固。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的水源工程,以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和成都市环保用水,是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岷江水资源的水利工程。枢纽位于都江堰市麻溪乡,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2662km2,占岷江干流上游流域面积的98%,控制上游暴雨区的90%,控制上游来沙的98%。在修建紫坪铺之前,岷江上游河段处于暴雨频发区,洪水过程历时短、涨落迅速,多呈尖瘦的双峰或多峰,每年6~9月,暴雨洪水严重威胁成都平原的安全,加之,成都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都江堰灌区引自岷江的水严重不足,紫坪铺这一调蓄性能较好的大型水库便解决了这些问题。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为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其永

久主要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标准校核。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地面厂房及开关站组成。挡水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其防渗系统主要由基础防渗工程、趾板、面板组成,特点是:堆石坝体能直接挡水或过水,简化了施工导流与度汛,枢纽布置紧凑,充分利用了当地材料。面板坝可以分期施工,便于机械化施工,施工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还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投资省、工期短、运行安全、抗震性好。中午在川农都江堰校区进行短暂的休息之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景区内清幽雅静的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历史氛围使我们忘却了舟车劳顿。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伏龙观,观因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树立在正殿中的是东汉李冰圆雕石像,正殿右侧竖立的是堰工石像。据了解,战国秦时成都平原水患成灾,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患终被平息。后来,李冰派人在岷江岩壁雕刻了三个巨大石人。《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参观了两天之后,都江堰再次出土汉代石像,“三神石人”或两千年后重聚。 接着,我们参观了都江堰无坝引水三大工程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溢洪道)和鱼嘴(分水堤)。记得,以前在

紫坪铺之下都江堰何为

紫坪铺之下都江堰何为?两种治水思想之争 作者:仲伟志(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8-19 17:55:29发布) 阅读1658次 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四川省"一号工程"--紫坪铺大坝日前截流,一座"现代化水利枢纽"即将出现在作为农业灌溉文明产物的都江堰面前。高坝之下,低堰何为? 2002年11月23日,都江堰水落石出。而在都江堰上游9公里处,西部开发十大工程之一、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实施截流。全部工程将于2006年完工,届时,一道高度为156米的拦江大坝横空出世,一个总容量为11.12亿立方米的巨型水库将出现在群山环抱之中。官方说,水库将"给农业灌溉、城市水供应、防洪、发电、环境保护和旅游带来巨大的价值"。 古今两大水利工程将穿越2260年在岷江相遇。建设者们很乐意将紫坪铺说成是生机勃勃的水利建设纪念碑,认为它的建成将使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增强"生命活力"。据悉,紫坪铺水库建成

后,可将岷江上游百年一遇的洪水削减至10年一遇下泄,从而大大降低洪水对都江堰的威胁,使这座古堰得以永续利用。但是,这种说法从一开始就遭到很多专家的批评--都江堰工程历经2256年不废不衰,而一座水库的寿命往往不过几十年,"永续利用"从何说起呢? 紫坪铺"应运而生"? 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早已荒废,而同样古老的都江堰却独步千古,长盛不衰。由于其构思、设计、选址独具匠心,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不与水敌,兼有排洪、灌溉、航运、漂木等多种功能,被公认为是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人与自然紧密协和的最佳工程。 都江堰整个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插入江心,将岷江激水分为外江和内江。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泄洪,内江水则通过人工开凿的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灌溉千万亩农田,并为成都等数十个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

高考地理小专题——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高考地理小专题——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典型例题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始于西汉的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它位于黄河上中游内蒙古段,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新疆的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工程,适用于山麓、沖积扇边缘地带,主要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材料二:坎儿井水利工程结构示意图(图8)及附近气候统计图(图9)。 材料三: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示意图(图10)和呼和浩特气候统计图(图11)。 (1)呼和浩特是我国制糖工业的重要基地,该地布局制糖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这是因_________;呼和浩特发展制糖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是________。(6分) (2)描述河套灌区的地理位置特点。(6分) (3)简述河套灌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条件和主要社会区位条件。(8分) (4)比较坎儿井水利工程和河套灌区水利工程在空间分布上有何不同特点;分析两个水利工程的引水渠道各有什么优点。(8分)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结合“坎儿井示意图”,回答问题。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普遍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是我国古代人民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的。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竖井是开挖在地表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自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流水量的作用。 图5 10 1 2 3 4 5 6 7 8 12 9 11 0 100 200 300 400 5000 10 20 30 -10 -20 (℃) (mm ) 气温 阴 库 布 齐 沙 乌兰布和 沙漠 山 水利枢纽 沙漠 河流 城市 灌溉渠道 包头 呼和浩特 图10 图11 漠 山区基岩 洪积砾石 冲积砂及砾石 黄土质粘、沙土 工 程 井 工程 井 工程 井 工程 井 出水井 涝坝 绿洲 潜水面 ① ② 泉 1 2 12 3 4 5 6 7 8 9 10 11 0 100 200 300 400 5000 10 20 30 -10 -20 (℃) (mm ) 气温 图8 图9

岷江东西

长江上游岷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岷江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和部分高原融雪,5到10月为丰水期,水量占全年的80%,11月到次年4月为枯水期,水量占全年的20%。江源年降水量700到800MM,沙坝到汶川一带,600MM,汶川一下为1000到2000MM。 岷江洪水多出现在7到9月,其除干流洪水外还接纳了大渡河,青衣江两大支流的洪水。青衣江洪峰与岷江洪峰遭遇机会较多,大渡河洪峰与干流洪峰遭遇机会较少。大渡河洪水峰低两大,多发于6到9月,青衣江峰大量不大,多发于7到8月。 紫坪铺水利枢纽 位置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岷江上游,都江堰城西北9KM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2662平方公里,占岷江上游面积的98%,(岷江上游多年平均流量469立方/秒,年径流量总量148亿立方米,占岷江上游总量的97%) 工程概况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77米,最大坝高156米,总库容11.26亿立方米,其中调节库容7.74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76万千瓦属于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等级为I级工程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

量为12700立方米/秒。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及厂房、冲沙放空洞、泄洪排沙洞组成。 3.1.1工程区现有条件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岷江上游映秀~都江堰市沙金坝河段。上距阿坝洲的映秀湾镇25 Km,下距都江堰市9 Km,距成都53 Km。都江堰与成都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通。 坝址区属中低山地形,岷江由北东方向转折向南流经坝区,形成凸向左岸的典型河曲,右岸为三面被河曲围抱的条形山脊,沿山脊上游坡度较陡,下游侧较缓;两岸坝肩右岸较缓,左岸岸坡达50О~60О;大坝下游左岸的紫坪坝,以及其上方的大坪,地势平坦,面积较大,是较好的施工场地。P=5%洪水位约为748m,河水面宽度100m~150m。 工程区距中国久负盛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都江堰 6 ~9 Km,处于风景区的上游。同时,处在长江上游防护林区的岷江生态造林区内,距龙池风景区 和卧龙自然保护区很近。 从左至右水工建筑物依次为:面板堆石坝、开敞式溢洪道、4 条引水发电隧洞、右岸坝后地面厂房、1 条冲砂放空隧洞和2 条由导流隧洞改造而成的泄洪排砂隧洞。 堆石坝。主体用石料填筑,配以防渗体建成的坝。它是土石坝的一种。这种坝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当地天然材料,能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比较简便,抗震性能好等。其不足是一般需在坝外设置施工导流和泄洪建筑物。 土石坝泛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爆破石料为主时,称堆石坝;当两类当地材料均占相当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近代的土石坝筑坝技术自20世纪50年以后得到发展,并促成了一批高坝的建设。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第一标大坝工程概述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第一标大坝工程概述 01.1工程概况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成都市西北60余KM的都江堰市麻溪乡境内的岷江上游,下游距离都江堰市9km,是一座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由以下主要建筑组成: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884.0m,最大坝高156m,坝顶全长663.77m,坝顶宽度12m,上游坡度为1:1.4,下游坡度为1:1.5和1:1.4,大坝趾板和两岸坝肩设帷幕灌浆,右岸条形山脊设排水系统。 (2)位于右坝肩有闸门控制的单孔溢洪道,孔口宽度12m,堰顶高程860.0m,泄槽段宽12m,溢洪道全长523.5m。 (3)位于大坝右岸的装机容量为4×190MW引水发电系统,包括进水塔、引水发电隧洞、地面厂房、升压变电站和副厂房。进水塔长90m,宽28.5m,高91m,设拦污栅、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及其启闭设备,进口底板高程800.00m,地面厂房长127m,宽38.9m,高54.17m。 (4)一条位于引水发电洞以下30m的冲砂放空洞,全长749.94m,直径4.4m,钢筋砼衬砌,进口设检修闸门,出口设工作闸门,进口底板高程770m。 (5)位于右岸的两条钢筋砼衬砌的泄洪排砂洞,利用两条导流洞经龙抬头进口和改造出口消能设施改建而成,长度分别为720.98m和602.47m,进口设置事故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及启闭设备,1#、2#泄洪排砂洞进口底板高程分别为780.0m和800.0m。 (6)位于右岸的两条导游洞,为10.7×10.7m的马蹄型断面,钢筋砼衬砌,长度分别为793m和702m。导游洞使用完毕后,洞身的下游部分(长度分别为588m和441m)将作为泄洪洞的一部分,1#、2#导流洞进口底板高程分别为748.5m和750.0m。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简介 概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规模的灌溉工程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这一工程由大禹亲自督造,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历经近2300年的演变和维修,至今依然在发挥重要的灌溉和防洪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精湛的工程技术和巧妙的设计理念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建设背景 都江堰位于岷江和大渡河的交汇处,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确山山系之一。在古代,由于岷江流域的山区地势险峻,常年积雪导致水灾频发,给当地的农田和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统治者大禹和其工匠团队决定修建一座水利工程来引导水流,平息洪水,并灌溉农田。 工程设计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工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洪工程和灌溉工程。 分洪工程 分洪工程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上游,通过建造“治水三件宝”——筒子河、岷江堤和童家大堰,将洪水引导到分洪渠中,最终分流到成都平原。这一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灾对都江堰地区的影响。 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下游,主要包括引水渠和农田灌溉系统。通过引水渠将水从岷江引入平原地区,经过精心设计的渠道和水闸进入农田,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这一灌溉系统不仅为农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历史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中国广大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当地的水灾问题,保护了农田和农民的生计。这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经验为后来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尤其是在山区灌溉工程的设计上,都江堰的经验成为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也为世界其他地方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启示。 最后,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可以欣赏到这座 古老工程的壮丽景观,了解到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并感受到这一工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结论 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大规模的灌溉工程之一,其设计和建设 创造性地解决了水灾问题,并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这一工程的影响远不局限于当地,而是为后来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通过保护和传承都江堰水利工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

中国十大最宏伟壮观的超级工程介绍

中国十大最宏伟壮观的超级工程介绍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不缺少奇迹工程,一起跟店铺盘点中国十大超级工程吧。 中国十大超级工程排名 (1)高铁“四纵四横”完成一半,“高铁外交”突围东南亚 尽管2013年的当局机构改造让“铁道部”成为汗青,年夜力推进高铁建设的原部长刘志军也被判刑,可是中国高铁的建设步调仍然坚实。12月,多达六七条高铁通车,“四纵四横”高铁网中的“四纵”已经经全数通车,28日,天下铁路年夜调图,从上海动身,去南11小时可抵达深圳,去北12小时可抵达哈尔滨,高铁将在扭转人们的出行方法的同时,扭转人们的时间空间观念。 (2)铁路运营里程突破十万千米,拉萨再也不是铁路终点 2013年12月28日,7条铁路新线通车,中国铁路营运里程一天新增约2000千米,突破10万千米年夜关。从1881年中国人自立修筑第一条铁路到1949年,中国委曲可以或许通车的铁路只有1。1万千米。从0到1万用了年夜约68年,而从1万到10万,则用了64年。 十万千米当然是一个里程碑,但咱们也必需清醒的熟悉到,这一数字仅至关于美国1870年以及苏联二战前的程度,美国在拆毁了13万千米的铁路以后,如今仍有近28万千米铁路在运营。2013年辽宁省带头实现了县县通铁路,但仍然任重而道遥。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世的温热送到边疆……”2006年轻躲铁路二期拉萨至格尔木段通车以来,极年夜的扭转了世界屋脊的面目。而2013年5月20日晚,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与青躲铁路正式接轨,这象征着拉日铁路正式具有运行机车的前提,2014年9月通车运行,将为雪域高原带来更多的扭转。 未来,跟着从拉萨通去亚东、日喀则以及林芝三条支线的开通,经由过程亚东的路线将与印度铁路网毗连,青躲铁路将形成通向南亚、出印度洋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

百科知识精选紫坪铺水库

交通信息 在市区乘坐前往紫坪铺的巴士,然后乘坐摩的前往。 基本内容 紫坪铺水库紫坪铺水库是一个以灌溉、供水为主,结合发电、防洪、旅游等的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877米,死水位817米,设计洪水位871.1米(P=0.1%),核定洪水位883.1米,最大坝高156米。在校核洪水位下,总库容11.12亿立方米,其中正常蓄水以下库容9.98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至汛期限制水位之间库容4.247亿立方米,死库容2.24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76万千瓦,保证出力16.8万千米,年发电量34.176亿千瓦/小时,年平均利用小时4496小时,电站建成后可承担西南电网的调峰调频任务和担负一定的事故备用。紫铺水库建成后,可调节增加枯水期洪水7.75亿立方米,设计枯水年宝瓶口现状多进水量6.86亿立方米,基本满足灌溉、城市工业、生活环境用水要求。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都江堰,以无坝引水、自动调洪、排沙、灌溉为特征享誉全球,更造福了灌区千万人民,四川因此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但因紫坪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只获得世界文化遗产,而未能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今年4月28日,都江堰管理局就再建新坝曾邀请四川省水利、文物、建设、环保、规划、遗产管理等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到实地勘察并论证。会上反对建坝呼声强烈。但是管理局仍坚持继续上马,并于6月5日再次组织专家论证,以求得支持。 都江堰管理局认为,建坝将解决发电用水的年调节与日调节的矛盾。都江堰现有的调配水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灌区将会出现严重缺水、甚至断水的情况。由于紫坪铺电站的调峰运行会导致岷江来水的大起大落,形成对鱼嘴的直接冲刷,造成对鱼嘴等工程的损坏,从而影响都江堰的正常供水。从保护都江堰文物和保证供水的目的出发,也迫切需要尽快建设杨柳湖水利枢纽工程。如不建,紫坪铺工程的综合效益无法有效发挥,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还要背上沉重的负担。如果紫坪铺水利工程没有杨柳湖水库的反调节,每年将亏损近5000万元。 然而这些“理由”表明当年紫坪铺水库上马论证具有盲目性。当年决定建设紫坪铺水库时,已明确过不再在鱼嘴附近建坝。而当紫坪铺建起来,又旧话重提。人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定盯准两千多年、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产地不放呢? 有专家指出,杨柳湖水库大坝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鱼嘴以下将枯竭,畅通无阻的岷江河流生态将变为重叠式水库生态,自流灌溉系统也不复存在。杨柳湖电站的选址正在世界遗产地保护范围内,紧靠核心区。大坝使遗址名存实亡,也将让2500多年的中华文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被清出。杨柳湖电站坝址也属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建坝也将使都江堰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出局。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文物局、建设部、教育部等很多部门的专家都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专家们强调说,世界遗产的特性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极其脆弱。我们不能以牺牲中华古老的活文物为代价去建设一个电站。在世界遗

中国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

中国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 堰市,是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工程,以其精巧的设计和巨大的规 模而闻名于世。都江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水利问题,也为后世 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都江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的战国时期。当时,大蜀国 的统治者李冰率领百万民众修筑整个都江堰工程,旨在解决川西平原 的水利问题。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都江堰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完工。这个工程受益于青藏高原融水和岷江水的供给,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 的水患问题,实现了灌溉农田、供应人畜饮水以及防洪排涝等多种功能。 都江堰工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分水和平川。其中,分水是指将 岷江水引入螺蛳口,通过勾连岷江和都江的方式,将水分为两股,一 股通过螺蛳山流向蜀江,另一股则流向平川。平川则将引水系统、沟 渠等设施与周边地形相结合,将水分配到各个农田中。这种独特的设 计使得水能够平均合理地分配给所有农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 都江堰的工程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一项伟大的成就,其完善的设计和 规模堪称经典。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长城式的分水堰建筑, 通过将水从高处引入不同的水道和沟渠,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灌溉。此外,都江堰还利用了地势高低的差异,通过建造坝堤和河渠 来控制水流,实现了灌溉的科学管制。

都江堰的建设不仅在当时解决了灌溉问题,也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使得四川地区的农田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供应,不再受限于雨水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都江堰成为一个繁盛的农业中心,为四川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都江堰的工程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巧,不仅在古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为今后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也为世界水利工程的建设树立了榜样。如今,都江堰依然在发挥着作用,成为了旅游景点和研究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场所。 总之,都江堰作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以其卓越的设计和巨大的规模成为了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的建设解决了灌溉和防洪排涝等重要的水利问题,为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都江堰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杰作之一,为后世的水利工程建设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倍加珍惜都江堰这一宝贵的古代遗产,世世代代将其传承下去。

先秦三大水利工程介绍800字作文

先秦三大水利工程介绍800字作文英文回答: Dujiang Weir. The Dujiang Weir was a water control project completed in the 256 BC by the State of Qi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t was built across the Min River in what is now Dujiangyan, Sichuan Province. The weir served two main purposes: to divert water from the Min River to irrigate the Chengdu Plain and to control flooding. The Dujiang Weir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ter control projects in Chinese history. Zhengguo Canal. The Zhengguo Canal was a canal built in the 246 BC by the State of Qi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t connected the Wei River to the Luo River and the Si River. The Zhengguo Canal was used to irrigate land and to

比较都江堰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比较都江堰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比较都江堰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说明中国古代和现代生态思想和运用生态要素方式的区别,评价两个工程的生态效应和效益。 答: 1)都江堰是一个集灌溉、防洪、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以及遍布于成都平原上的自动引流灌溉渠共同构成。都江堰成功地解决了鱼嘴分水,飞沙堰泻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使岷江的水利资源充分的得到利用。鱼嘴:把杩槎固定在江心,然后用竹笼和卵石填充其间,最后在江中形成一条绿色的大鱼,终于把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二江。 鱼嘴的灌溉、防洪效应:在修建时,故意使外江的河床稍微高于内江。外江是排洪的河道,内江则是负责成都平原灌溉任务的干渠。枯水季节时水流量不大,水流在经过鱼嘴前面的弯道后,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主流60%的水直接进入内江,这时进入外江的水流量只有40%。这样才能保证平原上灌溉用水的需要。洪水季时,岷江的水位明显升高。巨大的水流来到鱼嘴前的弯道这里形成巨大的旋涡。受离心力的影响,主流约60%的水被甩进外江,此时内外江的进水的比

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只进入40%的水量。成都平原则不至于受到洪水的威胁。因此,不管是洪水还是枯水季节,都江堰鱼嘴都能象现代化的节制阀一样,起自动调剂水流量的作用。 鱼嘴的排沙效应:鱼 嘴建立在大弯道的下 面,外江处于凸岸进 水的位置,而内江处 于凹岸进水的位置。 当洪水季节来临,水 流是夹带着大量的泥 沙到达大弯道时,不 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旋涡。此时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层水,被离心力甩出,与60%的主流一起直冲入外江,而轻而浮面的表层清水进入旋涡后被离心力甩到了下层,冲向凹岸,也就是内江。这样进入内江的泥沙已经很少,只有20%左右。飞沙堰:是内江的泻洪道。它上距鱼嘴700米,下离宝瓶口200米。高度与宝瓶口进水刻度13划齐平。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内江泻洪排沙。 宝瓶口:是玉垒山的末端活生生凿出来的一个梯形引水口,边坡很陡,坡上有进水刻宝瓶口长有

都江堰、紫坪铺两大水利工程的对比

都江堰、紫坪铺两大水利工 程的对比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都江堰、紫坪铺两大水利工程的对比(紫坪铺水利工程导游词)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两千多年前秦国李冰建造的著名水利工程——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我们说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四大特点:无坝引水,自动分洪、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不仅有效地防患了洪水,而且引内江水浇灌四川盆地,使四川的农业生产旱涝保收,成为天府之国。可是大家想过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真的无比完美,就没有一点缺陷吗(请大家分析)其实,刚才游客们分析得很好,都江堰水利工程最大的优点是无坝引水,而最大的不足也是无坝引水。无坝引水导致都江堰毫无蓄水能力,夏天岷江水资源充沛,多余的水却通过外江或者飞沙堰白白流走。到了冬天枯水期,都江堰就会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随着近年来城市发展,工业、农业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陡增,都江堰的供水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了。 我们说都江堰灌溉面积达到1100万亩,其实都江堰只能满足这1100万亩土地用水的30%,只能满足成都市工业和居民用水的60%。大家知道成都市内的府南河为什么发臭吗就是因为供水不足,河水处于半停滞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建造蓄水大坝,把夏天岷江丰富的水资源保存下来,以满足冬春枯水期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需要,但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都江堰的特色就是无坝引水,当初修建时就没有蓄水的功能;况且岷江水流到这里已经进入成都平原,江面开阔,无法再修建高坝了。 因此在都江堰上游,借助高山峡谷修建蓄水大坝就显得非常必要,这就是我们修建紫坪铺水利工程的初衷。 各位游客,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紫坪铺水利工程。它建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上游岷江映秀段,是21世纪初年(2000年动工,2005年基本峻工)西部大开发的著名项目之一,虽然比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晚两千多年历史,但它修建了156米高的蓄水大坝,水库总容量达到12·32亿立方米,可以有效地调节淡旺季用水,保证成都平原生产生活用水。 紫坪铺水利工程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一是调节水量,它将都江堰灌区1100万亩耕地的供水保证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90%;将成都市自岷江的引水量扩大一倍,达50立方米/秒,基本满足了成都市工业、生活和环保用水。 第二是发电。紫坪铺装有19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4台,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电流直接送到成都电网,这大大缓解成都用电的缺口。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全没有的功能。 第三是防洪和排沙。紫坪铺将岷江洪峰流量从6030立方米/秒削减至3760立方米/秒,即将下游河段防洪能力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基本消除了岷江对川西地区的水患;同时它将岷江泥沙的95%拦截下来,大大减少了进入下游都江堰的泥沙量,保证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也许大家担心,紫坪铺会不会削弱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价值呢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紫坪铺水利工程不仅不会削弱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价值,相反它弥补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缺陷,减弱了洪水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破坏,减少了流入都江堰的泥沙,将使都江堰水利工程得到更进一步的保护。 因此,紫坪铺水利工程与都江堰一样,注定了将长期造福于四川人民,也必然会与都江堰水利工程一样名垂青史。

【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考点

【中国古代重要水利工程】考点 战国时期 (1)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郑国渠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3)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 秦渠 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除河东秦渠外,据说秦还在河西穿凿渠道,后人称为北地西渠。 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起江苏镇江、扬州,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纪),因长江—钱塘江之间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已出现沟通河湖的运河。后经历代开凿、疏浚,江南运河初具规模。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两汉 (1)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

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

紫坪铺水库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 刘剑 【摘要】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紫坪铺水利工程是不同世纪建造的两个伟大的工程,它们的建设都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带来了飞跃的进步和再次腾飞的机遇.紫坪铺水库的建成,彻底结束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无调节的自然引水模式,紫坪铺水库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春灌和防汛工作.但由于其所属功能,也给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何将它们有机的结合,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是所有关心这两大工程的水利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期刊名称】《四川水力发电》 【年(卷),期】2010(029)001 【总页数】3页(P71-73) 【关键词】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紫坪铺水库;影响 【作者】刘剑 【作者单位】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供水管理处,四川,都江堰,6118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2;TV9;TV76 1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是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至今仍在发挥巨大作用、布局合理、费省效宏、经久不衰、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建堰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都江堰灌区经过

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和扩建,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 280万亩(1hm2=15亩)发展到现在的 1026万亩;粮食总产量近 58亿公斤,占全省的 22%;灌区国民生产总值1502亿元,占全省的 41.6%;农业生产总值 368亿元,占全省的 25.3%;工业生产总值 1645亿元,占全省的 43.0%,乡镇企业生产值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灌区供水由过去单一的农田灌溉用水发展成为具有灌溉、工业供水、城市生活供水、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旅游、环保等多目标的综合性特大型供水工程。 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玉垒关下,集雨面积 23037km2,渠首处岷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149.3亿 m3,年平均流量为 473m3/s。但岷江来水量年内时空分布不均,按多年平均值分析,在灌区用水高峰期(3~5月)的来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 17.2%,从而使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在汛期的 5~10月,来水量为年径流量的75.2%~79.1%。由于岷江来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并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虽然在 1974年和 1992年分别修建了外江闸和工业用水临时拦水闸,平均多引水 13亿 m3进入灌区可供利用,但在每年用水高峰期的3~6月,灌区年平均缺水仍达3.24亿 m3。随着灌区灌面的增加和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镇建设对生活和环境用水要求的提高,灌区用水量逐年增加,供需水矛盾更为突出,加之丘陵灌区的蓄水设施严重不足,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2 都江堰水利工程现行用水管理原则 都江堰灌区水量调度遵循“灌区分级管理,水权集中,有计划调配”的原则,水量调配以灌区农田灌溉为主并保证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同时兼顾灌区生态环境及其它用水。水电站与动力站用水要服从农田灌溉需要和灌区的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向丘陵灌区输水均在岷江来水较丰的丰水期进行,且集中在水稻撒籽后,一般从 6月份开始即能向丘陵灌区输水囤蓄;平坝灌区用水时段则在保证平坝灌区用水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向丘陵灌区输送部分余水。 随着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的扩大,工业及城市生活对用水也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灌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目录 简介 工程构成 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 宝瓶口: 灌区 经济概况 历史沿革 地理景色 人文环境 璀璨明珠 分水提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数据 展开 简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 工程构成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 “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飞沙

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灌区 经济概况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