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光学知识

合集下载

灯具光学教学讲义PPT课件

灯具光学教学讲义PPT课件

将它与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结合起来就有 :
E= I ·cosθ d2
2021
9
简单有效
c)余弦立方定律
光源
O
h
D
式中:I—点光源射向该点的光强;
h—光源离该平面的高度;
θ—平面法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I
l— OA长度。
E θ
E= I · cosθ=I · cos3θ
l2
h2
A
2021
10
简单有效
适合路灯的分布光度系统
向 下 光 通 比: 63.0 %
灯 具 效 率:
63.0 %
最 大 距 高 比: A-A: 1.2 B-B: 1.7
2021
36
简单有效
CIE 分 类: 直 接
向 上 光 通 比: .0 %
向 下 光 通 比: 63.0 %
灯 具 效 率:
63.0 %
2021
37
简单有效
最 大 距 高 比: A-A: 1.2 B-B: 1.7
2021
48
简单有效
平均照度=光源光通量×灯具数量×CU ×维护系数 /长×宽 灯具数量=平均照度×长×宽/光源光通量× CU ×维护系数
2021
49
简单有效
维护系数(K)
维护系数是考虑由于光源光通衰减、灯具污染及老化所 引起的效率降低,以及被照场所建筑物内墙表面、顶棚、 地面的反射率下降等因素使照度降低所必须乘入的系数。
8 .31 .26 .23 .31 .26 .22 .30 .26 .22 .29 .25 .22 .29 .25 .22 .21 .131
9 .28 .23 .19 .28 .23 .19 .27 .22 .19 .26 .22 .19 .25 .22 .19 .18 .125

照明光学设计原理与技巧

照明光学设计原理与技巧

照明光学设计原理与技巧
照明光学设计是指在照明系统中应用光学原理和技巧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照明光学设计原理和技巧:
1. 光线传播原理:了解光线如何传播和反射对于设计照明系统至关重要。

根据光线的传播特性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具可以实现所需的亮度、光照分布和控制。

2. 反射和折射:通过选择适当的反射和折射材料和形状,可以控制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角度,从而实现特定的光照效果。

3. 瞳孔原理:使用瞳孔原理可以控制光源的亮度和光照范围。

通过选择合适的瞳孔大小和形状,可以实现所需的光照效果和能效。

4. 高效能源利用:利用光学技巧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使用反射镜或透镜来实现光线的集中和聚焦,减少能源消耗。

5. 光束控制:通过透镜、反射镜和光控模块等元件来控制光束的方向、角度和形状,从而实现所需的照明效果。

6. 高光反射控制:使用高光反射控制技术可以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散射,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7. 颜色温度和色彩再现性:了解光源的颜色温度和色彩特性对于实现所需的光照效果和色彩再现性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光源和颜色温度可以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

8. 光控技术:使用光控技术可以根据环境需求和使用情况实时调节照明系统的亮度和光照分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照明光学设计需要兼顾光学原理、工程技术和人类感知等因素,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求和约束,才能获得满足需求的照明效果。

灯具光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灯具光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灯具光学原理知识点总结灯具光学原理是指光学系统中硝和光的传播、聚敛和转换规律,是指导灯具设计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了解光学原理不仅有助于提高灯具的设计性能,而且对于正确使用和维护灯具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灯具光学原理的相关知识点,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灯具的光学特性。

1. 光的传播和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在介质中传播时,光波会产生折射现象,即沿直线传播的光波在介质中遇到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在某些情况下,光波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波在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出现弯曲和分散。

在灯具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光的传播和衍射对于光束的聚敛和扩散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反射器和透镜等光学元件,可以实现对光束的控制和调节,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照明效果。

2. 反射和折射反射是指光波在遇到不同介质界面时,一部分光波被折射,一部分光波被反射。

反射可以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镜面反射是指光波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射,反射光线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漫反射是指光波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反射光线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折射是指光波穿过介质界面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差异而改变传播方向。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灯具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方式,来实现对反射和折射的调控,以提高灯具的照明效果。

3. 光的色散和频谱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的相关性,导致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程度折射,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光的频谱是指光波的频率分布和强度分布。

通过光的色散和频谱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波长的光在聚焦、衍射和干涉等现象中的特性。

在照明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光的色散和频谱对于照明效果的影响。

例如,在色彩还原方面,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和滤光材料,以实现对光的色彩分布的调整和控制。

4.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指两道或多道相干光波叠加在一起时,产生交替增强和消除的现象。

照明2aa光学知识及应用-照度.

照明2aa光学知识及应用-照度.

发散透镜
汇聚透镜
光源与平凸透镜距离不同时的折射现象
F
F
平 行
发 散
光 的 色 散
光 的 色 散
光 的 吸 收
光的吸收,就是光线通过或者射达某些 物体时,光线被减弱、消失或某些色谱消失 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当彩色光线照射在有色表面上时, 所产生的效果是由他们的 合成光谱曲线 而来的。
当光线遇到透明有色材料时,将投射出有色材 料本身颜色的光。
常用凹镜的反射原理
光源在螺纹透镜的焦点之内,得到的是分散光束。
常用凹镜的反射原理
聚光灯的凹镜使光输出效率提高了1/3的光通量
光源在螺纹透镜的焦点之外,得到的是汇聚光束。
聚光灯的螺纹透镜使光照度均匀、投射光区没有交叉的干扰光。
回光灯---反射式灯具
A
F C
光 轴
●光源在凹镜的光轴上,可前后移动,以达到投射光 斑放大或缩小的目的。 ●光源在凹镜的曲率中心上时,其反射光束是分散的。 ●光源在凹镜的焦点上时,其反射光束是平行的。
–4
cm = 10 m =10 mμm =10 nm =10 Å
380 ~ 450 450 ~ 480 480 ~ 510 510 ~ 555 555 ~ 585 585 ~620 620 ~780



绿



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
光的传播在两媒质的分界面上要改变传播方向, 其中有一部分返回到原来的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 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多 彩
典型的反射系数 反射系数是反射光对入射光的比率 照射100 英尺-烛光
白粉笔 96% 灰白色 80% 浅灰色 70%
白人脸 36% 黑人脸 10%

灯具相关的光学基本知识

灯具相关的光学基本知识

灯具相关的光学基本知识一. 光与电磁波:光是一种电磁波,速度为:30×10000 km/s波长为780~380nm(纳米)。

1纳米=10的-9次方米二. 光谱与颜色: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波长:620~780nm。

紫外线的波长:380~420nm。

如下图:波长780~620~590~560~490~450~420~380nm太阳光:波长是780~380nm,纯白色。

白炽灯:波长为780~400nm,缺少紫光,故合成后光色略偏红黄。

荧光灯:波长为750~310nm,缺少红光,故合成后略带青色或呈青白色。

三. 灯具的主要作用:1. 固定和保护灯;2. 控制和分配灯光,突现所需的光分布;3. 装饰与美化环境四. 照明灯具的光特性:照明灯具的光特性主要用三项技术数据来说明,即:1. 发光强度的空间分布;2. 灯具效率;3. 亮度分布或灯具遮光角;五. 发光强度的空间分布任何灯具在空间各方向上的发光强度都不一样,我们可以用数据或图形把照明灯具发光强度在空间的分布状况记录下来,通常我们用纵坐标来表示照明灯具的光强分布,以坐标原点为中心,把各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用矢量标注出来,连接矢量的端点,即形成光强分布曲线,也叫配光曲线。

因为大部份的灯具的形状是轴对称的旋转体,其发光强度在空间的分布也是轴对称的。

所以,通过灯具轴线取任一平面,以该平面内的光强分布曲线来表明照明灯具在整个空间的分布就够了。

如果照明灯具发光强度在空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例如长条形的荧光灯具,则需要用若干测光平面的光强度分布曲线来说明空间光分布。

取同灯具长轴相垂直的通过灯具中心下垂线的平面为C0平面,与C0平面垂直且通过灯具中心的下垂线的平面为C90平面。

至少要用C0、C90两个平面的光强分布说明非对称灯具的空间配光。

为了便于对各种照明灯具的光分布特性进行比较,统一规定以光通量为1000流明(lm)的假想光源来提供光强分布数据。

照明基础必学知识点

照明基础必学知识点

照明基础必学知识点1. 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2. 白光与彩色光:白光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混合形成的,而彩色光是指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3. 光的三基色:在彩色光中,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基色,它们可以组合形成各种其他颜色。

4.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时,部分光线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我们通过反射的光线才能看到物体。

5.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折射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并且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会改变。

6.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经过反射、折射等方式传播。

7. 光的衍射:当光经过一个小孔或物体边缘时,会出现衍射现象,即光的弯曲和扩散。

8. 光的干涉:当两束或多束光线重叠在一起时,会出现干涉现象,干涉可以产生明暗条纹。

9. 光的色散:当白光通过一种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为折射率的不同而发生偏折,从而产生彩虹色的现象。

10. 光的强度和亮度:光的强度指的是光的辐射能力,亮度指的是人眼感知到的光的明暗程度。

11. 光源的分类: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常见的自然光源有太阳和火焰,常见的人工光源有灯泡、荧光灯、LED等。

12. 光的色温:光源的色温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常用单位为开尔文(K),冷色调的光源色温较高,暖色调的光源色温较低。

13. 光的强度衡量:光的强度可以通过光通量和光照度来衡量,光通量单位为流明(lm),光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

14. 光的色彩表示:光的色彩可以通过RGB(红绿蓝)或CMYK(青、品红、黄、黑)等颜色空间来表示。

15. 光的效果:光的效果常常可以利用透镜、反射器等光学元件来实现,如聚光、扩散、聚束等。

这些基础知识点是照明领域中常见且重要的内容,在学习和理解照明原理和应用时,对于工程设计、灯具选择、照明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

照明技术培训

照明技术培训
•影响眩光的因素: •光源表面或反射面的亮度分布 •光源的大小 •周围环境的背景亮度 •…
• 三、室内灯的光度测试图表
•灯具描述: •支架灯具; •36W荧光灯管
•极坐标配光曲线
• 三、室内灯的光度测试图表 •极坐标配光曲线示意
• 三、室内灯的光度测试图表 •极坐标配光曲线示意
• 四、利用图表进行简单照明计算 •平均照度=光源光通量×灯具数量×CU ×维护系数 /长×宽 •灯具数量=平均照度×长×宽/光源光通量× CU ×维护系数
65-85 高压
100000h
70-95
6-24V安全 电压
环保 好 一般 严重,含汞 严重,含汞 严重,含汞 一般 一般 一般 好
室外照明
照明分类
室内照明
移动照明
第四篇 LED灯具工程应用基础知 识
• 一、照明光学基本概念
电磁波频谱图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基本概念
γ射线
χ射线
电视、广播
•电磁波频谱图
½ •θ1/2—— 照度角
•距高比:1.2 •距高比:1.7 •距高比:2.1
• 二、灯具的光学参数
• 眩光: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
• 不舒适眩光:统一眩光值UGR,是度量处于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 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
•UGR 等级: 13 - 16 - 19 - 22 - 25 - 28
LED
60-200lm/w
平均寿命 显色性Ra 安全
1000h
95-99 市电
1500-2000h 95-99 市电
2500-5000h 30-40 高压
3000-6000h 70-80 高压
2000-5000h 70-80 高压

LED灯具基础知识

LED灯具基础知识
LED灯具基础知识
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光学知识简介 第二章:常用光源简介 第三章:LED光源的优越性 第四章:我公司LED路灯介绍
第一章 照明光学知识简介 一:光的度量及其单位










光通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出去的并能使人眼产生光感的能量,称为 光通量。单位为流明(lm)。光通量=光效X功率 发光强度(光强) 光源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光通量与该立方体角的比值,称 为光源在这一方向上发光强度,简称光强,单位为坎德拉( cd)。 照度 照度是用来说明被照面(工作面)上被照射的程度,通常用其单位面积内所 接受的光通量来表示,单位为勒克斯(lx)或流明每平方米(lm/m2)。 亮度 亮度也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发光(或反光)强弱的物理量,被视物体发光面 在视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该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称 为发光面的表面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光源的发光效率 光源的发光效率通常简称为光效,是描述光源的质量和经济的光学量,它反 映了光源在消耗单位能量的同时辐射出光通量的多少,单位是流明每瓦 (lm/w)=lm/w。
三、光的显色性



光源对物体本身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也就是颜色逼真 的程度,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表现较好,我们所见到的颜色 也就接近自然色,显色性低的光源对颜色再现较差,我们所见 到的颜色偏差也较大,用显色指数(Ra)表示。国际照明委 员会CIE把太阳的显色指数定为100,各类光源的显色指数各 有相同,如:高压钠灯的显色指数为Ra=23,荧光灯管显色指 数Ra=60-90。显色指数越接近100,显色性就越好。 如下图:不同显色指数下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效果; 很好 较好 普通 Ra=100 80<Ra<90 60<Ra<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明光学知识一、 照明光学基础1.2.1 光的度量 (1)光通量φ光源发射并被人的眼睛接收的能量之总和。

单位:流明[lm]。

光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光辐射能量的大小,它是根据人眼对光的感觉来评价的。

例如一个200W 的白炽灯比100W 的白炽灯要亮得多,也就是说发出光的量多。

我们称光源发出光的量为光通量。

光通量一般就视觉而言,即辐射体发出的辐射通量按V (λ)曲线的效率被人眼所接受,若辐射体的光谱辐射通量为λ⋅Φe ,其光通量Φ的表达式为:()λλλd V K e m ⎰⋅Φ=Φ780380(1.2.1)式中:K m ——最大光谱光效能,683lm /w ;V (λ)——明视觉光谱光效率;λ⋅Φe ——光谱辐射通量,即在给定波长为λ的附近无限小范围内,单位时间内发出辐射能量的平均值,单位为W /nm 。

辐射通量也称辐射功率; φ——光通量,lm 。

光通量的单位是lm (流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它是一个导出单位,1lm 是发光强度为1cd (坎德拉)的均匀点光源在lsr (球面度)内发出的光通量。

在照明工程中,光通量是说明光源发光能力的基本量,例如,一只220V 、4OW 白炽灯发射的光通量为350lm ,而一只220V 、40W 荧光灯发射的光通量为2100lm ,为白炽灯的6倍。

CREE 光源 型 号 规 格 通350mA 时的光通量XR WC ,WD ,WF ,WG M3:45.7-51.7LM ,5000-7000K XR-C IW 8A ,B ,C ,D M3:45.7-51.7LM ,2600-2900KXR-C DW WC ,WD ,WF ,WG M3:45.7-51.7LM ,5000-7000K XR-C DW WC ,WD ,WF ,WG N2:51.7-56.8LM ,5000-7000K XR-E IW 8A ,B ,C ,D N2:51.7-56.8LM ,2600-2900K XR-E IW 8A ,B ,C ,D P2:67.2-73.9LM ,2600-2900KXR-E DW WC ,WD ,WF ,WG P2:67.2-73.9LM ,5000-7000K XR-E DW WC ,WD ,WF ,WG P3:73.9-80.6LM ,5000-7000K XR-E DW WC ,WD ,WF ,WG P4:80.6-87.4LM ,5000-7000K XR-E DW WC ,WD ,WF ,WG Q2: 87.4-93.9LM, 5000-7000K XR-E DW WC ,WD ,WF ,WG Q4: 100-107LM 5000-7000K XR-E DW WC ,WD ,WF ,WG Q5: 107-114LM 5000-7000K(2) 发光强度(光强)由于辐射发光体在空间发出的光通量不均匀,大小也不相等,为了表示辐射体在不同方向上光通量的分布特性,需引人光通量的(空间)角密度概念。

如图9—2—1 所示,S 为点状发光体,它向各个方向辐射光通,若在某方向上取微小立体角d ω,在此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为d Φ,则两者的比值即为该方向上的光强I ,即:ωd d I Φ=(9.2.2)若光源辐射的光通量Φ是均匀的,则在立体角ω内的平均光强I 为:ωΦ=I (9.2.3)立体角的定义是任意一个封闭的圆锥面内所包含的空间。

立体角的单位为球面度(sr ),即以锥顶为球心,以r 为半径作一圆球,若锥面在圆球上截出面积A 为r 2,则该立体角即为一个单位立体角,称为球面度,其表达式为:2r A=ω (9.2.4)之一,其他光度量单位都是由坎德拉导出的。

1979年10月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坎德拉定义为:一个光源发出频率为 540 ×1012Hz 单色辐射(对应于空气中波长为 550nm 的单色辐射),若在一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l /683W /sr ,则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lcd 。

发光强度常用于说明光源和灯具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各方向或在选定方向上的分布密度。

例如,一只220V 、40W 白炽灯发出350lm 光通量,它的平均光强为350/4π=28cd ,若在该灯泡上面装一盏白色搪瓷平盘灯罩,则灯的正下方发光强度能提高到70cd~80cd 。

如果配上一个聚焦会适的镜面反射罩,则灯正下方的发光强度可以高达数百坎德拉。

而在后两种情况下,灯泡发出的光通量并没有变化,只是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更为集中,使发光强度提高。

(3) 照度 E光通量与被照射面积之间的比例系数。

1lx 即指1lm 的光通量平均分布在面积1㎡ 平面上的明亮度。

单位:勒克司[lx]。

照度是用来表示被照面上光的强弱,以被照场所光通的面积密度来表示。

取微小面积dA ,入射的光通为d Φ,则照度E 为:dAd E Φ=(9.2.5) 对于任意大小的表面积A ,若入射光通量为Φ。

则在表面积A 上的平均照度E 为:AE Φ=(9.2.6)照度的单位为勒克斯(lx ),1lx 即在1m 2的面积上均匀分布1lm 光通量的照度值,或者是一个光强为1cd 的均匀发光的点光源,以它为中心,在半径为lm 的球表面上,各点所形成的照度值。

1lx 的照度是比较小的,在此照度下仅能大致地辩认周围物体,要进行区别细小零件的工作则是不可能的。

为了对照度有些实际概念,现举几个例子:晴朗的满月夜地面照度约为0.2lx ,白天采光良好的室内照度为100lx~500lx ,晴天室外太阳散射光(非直射)下的地面照度约为1000lx ,中午太阳光照射下的地面照度可达l00000 lx 。

(4) 光出射度(面发光度)具有一定面积的发光体,其表面上不同点的发光强弱可能是不一致的。

为表示这个辐射光通量的密度,可在表面上任取一微小的单元面积dA ,如果它发出的光通量为d Φ,则该单元面积的平均光出射度M 为:dAd M Φ=(9.2.7)对于任意大小的发光表面A ,若发射的光通量为Φ,则表面A 的平均光出射度M 为:AM Φ=(9.2.8)可见,光出射度就是单位面积发出的光通量,单位为辐射勒克斯(rlx ), lrlx 等于llm /m 2。

光出射度和照度具有相同的量纲,其区别在于光出射度是表示发光体发出的光通量表面密度,而照度则表示被照物体所接受的光通量表面密度。

对于因反射或透射而发光的二次发光表面,其光出射度是:反射发光:M =ρE (9.2.9) 透射发光:M =τE (9.2.10)式中:ρ——被照面的反射系数(反射比);τ——被照面的透射系数(透射比); E ——二次发光面上被照射的照度。

(5) 亮度 L 指人眼从某一方向所看到物体反射光的强度。

单位:坎德拉/平方米[cd/㎡]。

光出射度只表示单位面积上发出光通量的多少,没有考虑光辐射的方向,不能表征发光面在不同方向上的光学特性。

如图所示,在一个广光源上取一个微小面积△A ,从与表面法线成θ角的方向去观察,在这个方向上的光强I θ与人眼所“见到”的光源面积△A ′及亮度L θ间的关系为:θϑθθcos 'A I A I L ∆=∆=(9.2.11)△A=△Acos θ如果△A 是一个理想的漫射发光体或理想漫反射表面的二次发光体,它的光强将按余弦分布(图 9.2.2),将 θI = I 0cos θ代人式(9.2.11)得:000cos cos L A IA I L ===θθθ (9.2.12)(6) 光效指电能转换成光能的效率。

单位:流明每瓦[lm/W]。

(光源发展的历史:白炽灯→直管型荧光灯→高效电子节能灯→LED 灯)综上,各种光源灯具的实际效率:LED计算:100*0.90*0.90*0.9=72.9流明/瓦荧光灯计算:80*0.85*0.6*0.6=24.5流明/瓦普通灯泡计算:20*1*0.6*0.6=7.2流明/瓦高压钠灯计算:110*0.9*0.60*0.60=35.6流明/瓦可见,LED灯具实际效率是一般荧光灯的3倍,是普通白炽灯泡的10倍,是高压钠灯的2.04倍。

(7) 色温当光源所发出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辐射的颜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

单位:开尔文[K]。

(8) 光色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谱功率分布的差异,给人视觉上造成的颜色感觉。

实际上就是色温。

大致分三大类:暖色<3300K、中间色3300至5000K、冷色>5000K,由于光线中光谱的组成有差别,因此即使光色相同,灯的显色性也可能不同。

(9) 显色性原则上,人造光线应与自然光线相同,使人的肉眼能正确辨别事物的颜色,当然,这要根据照明的位置和目的而定。

光源对于物体颜色呈现的程度称为显色性。

通常叫做“显色指数”(Ra ).显色性是指事物的真实颜色(其自然的色泽)与某一标准光源下所显示的颜色关系。

Ra 值的确定,是将DIN6169标准中定义的8种测试颜色在标准光源和被测试光源下做比较,色差越小则表明被测光源颜色的显色性越好。

Ra值为100的光源表示,事物在其灯光下显示出来的颜色与在标准光源下一致。

(10) 灯具效率灯具效率(也叫光输出系数)是衡量灯具利用能量效率的重要标准,它是灯具输出的光能量与灯具内光源输出的光能量之间的比例。

在标准条件(参见GB/T9468-1988中的3.1条)下测得的灯具光通量与此条件下裸光源光通量之和的比值。

(11)路面亮度均匀度保证亮度均匀度是为了给司机提供良好的能见度和视觉上的舒适性。

如果亮度高,则均匀度要求可以不很严格。

干燥路面和湿路面的路面亮度有很大变化,均匀度也相应有很大变化。

严格的均匀度要求,一般限于干燥路面和路面平均亮度较低的情况。

1)总均匀度(U 0)照明装置保证提供良好的路面平均亮度后,路面上一些局部区域还可能出现最小亮度L min 。

通常较差的亮度对比都发生在路面较暗的区域,往往影响到对障碍物的辨认。

为了使路面上所有区域都有足够的亮度和对比度,提供令人满意的能见度,需要规定路面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比值的范围。

avL L U m in0=(11.1) 式中:L av ——距车道边缘1/4宽度处(左或右)测得的路面平均亮度;L min ——距车道边缘1/4宽度处(左或右)测得的路面最低亮度。

对于隧道总均匀度包括路面和两侧2m 高范围内的墙面,昼间U 0≥0.7;夜间U 0≥0.5。

对于露天道路一般不低于0.4。

2)纵向均匀度(l U )为了提供视觉舒适性,要求沿各车道线中心线有一定的纵向均匀度。

纵向均匀度是沿中心线的局部亮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比。

maxminL L U l =(9.3.2) 式中:L max —从车道线中心线上测得的最大亮度;L min ——从车道线中心线上测得的最小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