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节日&中国情结

合集下载

日语作文传统节日模板

日语作文传统节日模板

日语作文传统节日模板传统节日模板。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日本,也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日本传统节日的模板。

1. 樱花节。

樱花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春天,当樱花盛开时,日本各地都会举办樱花节庆祝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

樱花节通常持续数周,期间人们会举行赏樱活动、樱花祭和樱花烟火等庆祝活动。

赏樱是樱花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相约到公园或者樱花树下,品尝美食、饮酒赏花,感受春天的美好。

樱花节也是日本人民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的一种方式。

2. 盆节。

盆节是日本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七月举行。

这一节日源自佛教的传统,用来纪念祖先的功德和祈愿亡灵得到安宁。

盆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献上鲜花和食物,还会举行盆舞和盆灯等仪式。

此外,盆节还有烟火表演和游园会等庆祝活动,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3. 歌舞伎节。

歌舞伎节是日本传统戏剧艺术的庆祝节日。

每年的十一月,日本各地都会举行歌舞伎节,以纪念这一古老的戏剧形式。

歌舞伎节期间,人们会观看歌舞伎表演、参加戏剧工作坊和学习传统戏剧的技艺。

此外,还会有歌舞伎游行和展览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4. 新年节。

新年节是日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日本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每年的一月一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参拜神社、吃年糕、给孩子压岁钱等。

此外,还会有丰富多彩的新年市集和游园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喜庆和欢乐。

总结,传统节日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的重要方式。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感受日本人民的热情和热爱。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本传统节日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日本的法定节假日

日本的法定节假日

日本的法定节假日日本是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日本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国家公认的传统节日和一些宗教节日。

这些节日有的是日本的特有的,有的是受到外来影响而形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法定节假日。

1. 元旦(1月1日)元旦是日本的新年节日。

在这一天,日本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做年糕汤、赏花灯、挂门神等。

而在日本的一些宗教场所,还会举行祈福仪式,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元旦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家人们会一起吃团年饭、拜访亲朋好友。

在这一天,日本的各种商店和公司都会放假,以示对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

2. 成人节(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成人节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日本节日,它是一个为祝贺成年人(20岁)而设立的日本传统节日。

成人节源于祭祀式,祈愿年轻人健康成长,成人节的习俗主要有穿振袖、参拜神社、拍照留念等。

在成人节这一天,日本政府也会举行全国范围的成年礼活动,以表彰和宣誓新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

建国纪念日是日本的国庆节,它是为了纪念日本的国家建立而设立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包括举行国旗和国徽仪式、飞舞模特仪式、合唱比赛等。

政府也会举行各种仪式,以表彰对国家建设有功的人士。

4. 昭和天皇诞辰纪念日(4月29日)昭和天皇诞辰纪念日是为了纪念昭和天皇本人诞辰而设立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纷纷前往昭和神宫参拜,祈愿国泰民安和祝福昭和天皇。

政府也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表彰昭和天皇对国家的贡献。

5. 子供の日(5月5日)子供の日是日本的一个传统节日,用来庆祝儿童的节日。

在这一天,日本家庭会挂起“鲤鱼旗”,寓意“生机勃勃”,同时也会为孩子们准备各种礼物。

而在日本的一些学校和幼儿园,也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彰孩子们的勤奋和努力。

海之日是日本的海洋节日,它是为了宣扬海洋文化和环保意识而设立的节日。

在这一天,日本政府会组织各种海洋教育活动,以加强人们对海洋环保的重视。

日本民间传统节日

日本民间传统节日

日本民间传统节日秋田县横乎地区的"做雪屋"(新年活动之一):做一个纵横2米左右的雪屋,中间设一祭坛祭拜水神。

入夜,几个孩子在雪屋里,喝甜酒、吃甜饼。

旧时有关在小屋(称新年小屋)里缩减饮食,过避邪生活的风俗,现在日本中部以东地区仍非常盛行。

经过演变,如今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快乐仪式。

札幌的雪祭(2月第1个星期五、星期天):在举行雪祭的日子里,以动物、神话及传说等为题材,排列着大小各种雪像。

通常是在札幌的大街公园里举行。

博多的"顿达节"(5月3日15日):所谓"顿达",是荷兰Zongdag之讹,休假的意思。

化装成神话里的神仙骑着马或者穿着盛装的孩子站在彩车上,成群结队、热闹非凡地通过市街。

此外还举行形形色色的文艺演出。

成人节,勉励青年,使年满十八岁的青年意识到自己已长大成人今后要靠自己勇往直前。

京都的祗园祭(7月1日29日):这是八坂神社的祭礼,起源于9世纪末,为了祈求驱逐瘟疫。

16日夜晚,城镇的旧式家庭在屋檐下挂着神灯、青帘、铺上席子、装饰鲜花,竖起屏风,给节日增添光彩。

用矛装饰的彩车上,灯火通明,演奏着祗园乐曲。

17日绚丽多彩的矛彩车的巡回,使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青森的"睡魔节"(8月3日至7日):肩上扛着大型的偶人、鱼鸟虫兽,或放在车上,含着笛子、大鼓的伴奏,一面发出吆喝声,一面热闹地穿街走巷。

夜里从里边点上灯火,沉浸在幻想的气氛之中。

6日夜里到7日,把这些东西送上船,在海面上巡游,这景色真是值得一看。

它是点缀青森地方夏日的风情诗这个活动名称好象取自"想睡觉"一词的词干意为"睡魔"。

"驱散睡魔"是这一节日的发端。

仙台的七夕节(8月6日8日):它是缘由七夕传说的节日,全国都举行七夕节活动,其中仙台最为有名。

家家户户竖起竹杆,上面挂着各具匠心的五彩诗笺或燕尾旗,争相媲美。

日本传统节日

日本传统节日


• 3月3日是日本的传统 节日女儿节,又名桃 节。
5月5日
• 父母会带小朋友上日本神 社,祈求并感谢神明给小 朋友带来健康和快乐。
• 千歲飴

さくらケ—キ
• •
集市
• 求子护身符
おせち料理
• 河豚在日语中发音是“ふぐ”,与“福”(“ふく”)的发 音相近。到了新年,为了祈求全年的幸福,很多日本人在 新年到来后去买河豚,加工后拿回家食用。

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 日本的成人节,过节的是 在这一年进入20岁的年轻 人。这天,他们一般都要 穿上传统服装,到神社拜 谒,感谢神灵、祖先的庇 佑,请求继续“多多关 照”。是日本非常重要的 传统节日之一。
日本の主な伝統の祝日
• 正月“则是指元日至七号, 由于日本人不过春节,因 此”正月“就是一年之中 最重要的节日了。期间充 满节日气氛,其中元日至 三日最为热闹,连日全国 放假。 • 新年期间各户门前摆挂上 松枝和竹枝,叫“门松”,
• かどまつ • 門松
除夕夜人们有守岁的习惯,尤其在午夜时去神社聆听除夕钟声,这时的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山 人海,常达数万人之众。进入12月人们要互寄贺年片、有奖明信片,邮 局为此专辟邮道。据说大年初一翻阅纷沓而至的贺年片是日本人独有的 一种新年喜悦。

日本十二大传统节日

日本十二大传统节日

日本十二大传统节日日本十二大传统节日日本元旦:1月1日日本新年实际上就是元旦,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

新年期间,男女老少都穿上传统节日的服装,别有一番日式风情。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

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初诣”。

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

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一好梦。

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

1--3日为“三贺日:。

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

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

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日本人很有生意头脑,每逢新年,日本许多百货商店都回售卖福袋,纵使购买者不知是什么东西,但是装载福袋里的商品价格肯定超越了福袋的价格。

每年元月二月许许多多的日本妇女都会一早就蜂拥至百货商店竞相购买福袋。

每逢年暮,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会参与忘年会,在忘年会上敬请享受饭菜和酒,忘去过去一年的不利,迎新春得一年来临。

日本人在“正日”这一天品尝“正月料理”,早餐是很丰盛的,吃沙糖芋艿荞麦面吃专门为新年做的菜:青鱼子黑豆用酱油和糖煮的小鱼干等,予以子孙繁盛,身体健康。

按照日本的风俗,传统的教厅级公司都在门口装饰门松(由松,竹,梅最成的装饰品),医师开运。

这有点像我们新年贴春联一样。

新年的'大年初一,大家到神社或寺庙里参拜,大部分人去神社参拜,这是是巫女忙碌的时候了。

拜完年之后,一般人们都会去求个神签占卜一下来年命运程。

日本的节日风俗

日本的节日风俗

日本的节日风俗
日本称节日为“祭”,这是因为大多数节日是依照各地神庙的祭祀活动而传承。

按时间顺序,日本的节日风俗如下:元旦:按传统习俗,“大晦日”(除夕)进行大扫除。

门前摆上松、竹、梅,以示吉祥如意。

女儿节:3月3日,祈求女孩健康成长,获得幸福。

樱花节:3月15日,樱花盛开,日本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的精神,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的象征。

春分日:3月20日,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这一天进行扫墓活动,祭祀自己的祖先。

夏日祭:8月15日,政府及其民间的社团会举行很多表演,人们身着和服,参加娱乐活动。

盂兰盆会:又称“魂祭”、“灯笼节”,是日本民间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成为家家户户团圆欢乐的节日。

秋分:9月23日,是秋季祭祖的日子,老百姓在这一天祭祀祖先,缅怀先人。

文化节:11月3日,向科技文化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授予“文化勋章”的节日。

儿童节:11月15日,为7岁和3岁的女孩,以及5岁的男孩庆祝的节日。

日本的节日文化

日本的节日文化

日本的节日文化行管1001班黎美杉李冠群李鸿宇李昊昱日本的节日大多是依照各地神社(庙宇)的祭祀活动而沿袭下来的,因此日本称节日为“祭”。

古代日本的“祭”纯属是一种向神祈祷保佑的行为,但是今天的“祭”却充满了娱乐性、戏剧性和商业性。

据统计,日本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地区举行“祭”。

日本许多传统节日有很大部分都深受中国影响,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一、法定节日1、元旦节(1月1日)元旦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

元旦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春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按照日本的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

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

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

2、成人节(每年1月第2个星期一)日本的成人节源于古代的成人仪礼,而日本古代的成人仪礼是受中国“冠礼”的影响。

所谓“冠礼”,指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加冠的礼仪。

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

日本仿我国旧礼制,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年)。

1948年,日本政府根据民俗规定满20岁的人要过“成人式”,目的是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成人节这天要身穿传统服装参加官方或民间团体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内容包括年轻人宣誓、长者的祝贺和参拜神社以及参加各种传统的文娱活动等。

3、日本建国纪念日(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纪元节,是按照《日本书纪》传达的神武天皇即位之日2月11日而制定的日本节日,作为使日本人想起自己国家的建立、培养爱国之情的国家性节日。

神武天皇是神话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后裔,传说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权,为日本开国之祖。

根据记载,神武十五岁立为太子,四十五岁时开始东征,十月即横渡濑户内海,历经半年的旅程,终于在河内国登岸。

日本的节日文化

日本的节日文化

日本的节日文化行管1001班黎美杉李冠群李鸿宇李昊昱日本的节日大多是依照各地神社(庙宇)的祭祀活动而沿袭下来的,因此日本称节日为“祭”。

古代日本的“祭”纯属是一种向神祈祷保佑的行为,但是今天的“祭”却充满了娱乐性、戏剧性和商业性。

据统计,日本几乎每天都有一个地区举行“祭”。

日本许多传统节日有很大部分都深受中国影响,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一、法定节日1、元旦节(1月1日)元旦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

元旦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好比春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按照日本的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

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

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

2、成人节(每年1月第2个星期一)日本的成人节源于古代的成人仪礼,而日本古代的成人仪礼是受中国“冠礼”的影响。

所谓“冠礼”,指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加冠的礼仪。

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

日本仿我国旧礼制,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年)。

1948年,日本政府根据民俗规定满20岁的人要过“成人式”,目的是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

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成人节这天要身穿传统服装参加官方或民间团体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内容包括年轻人宣誓、长者的祝贺和参拜神社以及参加各种传统的文娱活动等。

3、日本建国纪念日(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纪元节,是按照《日本书纪》传达的神武天皇即位之日2月11日而制定的日本节日,作为使日本人想起自己国家的建立、培养爱国之情的国家性节日。

神武天皇是神话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后裔,传说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权,为日本开国之祖。

根据记载,神武十五岁立为太子,四十五岁时开始东征,十月即横渡濑户内海,历经半年的旅程,终于在河内国登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煮菜】
煮菜以山中土产为中心,祈愿家人和和气气。 • 莲藕……由于藕有空洞,希望能预见未来 • 芋头……因为会长很多小芋头,象征儿孙满堂 • 萨摩芋头……象征出人头地,因为会长小芋头象征儿孙满堂 • 慈姑……有着大的嫩芽表示“喜庆”,会长很多小的象征儿孙满堂 • 牛蒡……扎根深处代代永续
第四层【醋腌菜、拌菜】
第一层【祝肴】 就是最上面的一层,要放进正月风味的菜肴。其中,干青鱼子、黑豆和沙丁鱼干(★) 叫做“三種肴(さんしゅこう)”或“三つ肴”,这是不可欠缺的东西。在关西则用腌 牛蒡(☆)代替沙丁鱼干。 ★ 数の子(干青鱼子)……儿孙满堂,子孙繁荣。由于是ニシンの子,所以还有“双 亲健在”的意思。 ★ 黑豆……勤勉(音同“豆子まめ”)劳动,踏踏实实(音同“豆子まめ”)的生活。 ★ 沙丁鱼干……由于沙丁鱼原本是肥料,所以叫做“田作り”,“ 五万米”,祈求来 年丰收。 ☆ 腌牛蒡……像牛蒡一样深深扎根代代永续。用研磨棒破开则是祈愿开运 • 红白鱼糕……半圆形的日出(年神)。红白的颜色很喜庆,红色能驱魔,白色则表示 清静。 • 伊达卷……“伊达”表示华丽。卷起来和书籍卷轴等很像,用以祈愿知识文化昌盛。 • 海带卷……加上“喜悦”。 • 栗金丸……栗叫做“勝ち栗”很是吉利。写作“金团”是由于金黄色很吉利有蓄财的 意思。 • 甘露子……写作“長老喜”、“ 千世呂木”,祈愿长寿。 第二层【烧烤、甜点】 这是以吉利的海产为中心。 • 鲥鱼……希望像鲥鱼那样出人头地 • 鲷鱼……加上“喜庆” • 虾……长寿到腰都变弯了(注:虾煮熟了是红色,并且弯腰d)
起源:
日本的成人节源于古代的成人仪礼, 而日本古代的成人仪礼受到过中国“冠礼” 的影响,所谓“冠礼”,指男子成年时举行 的一种加冠的礼仪。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 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日本仿中国旧礼制, 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 年)。按中国传统,冠日多选吉日,特别以 正月为大吉,并节日又多订位每月的月圆之 日,取其圆满之意。所以多者认为这是日本 1月15日成人节形成的根源。但值得一提的 是,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ハッピー マンデー法 (快乐周一法)把固定的法定 假日,选择性的放在星期一,据说用这种方 式增加“三连休”,以刺激节日或假期消费。
过年习俗:贺年片
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如此发达。但 是至今日本人有新年寄年贺状(明信片) 的习惯,进入12月人们要互寄贺年片、有 奖明信片,邮局为此专辟邮道。据说大年 初一翻阅纷沓而至的贺年片是日本人独有 的一种新年喜悦。
• 御節料理(三段重):年夜饭(三层)。正月料 理有着众多的来历和讲究。传统的正月料理一般 有五层,近年来大多省略为三层。
女儿节的人偶一般在3月3日之前数日开 始摆放,结后则要及时收藏起来留待来年再 用。据说,一旦人偶摆放时间过长,将会影 响女儿的婚嫁。
日本5月5日的“子供の日 ”,其来源是中国的传统节 日—端午节。也许现在在我们看来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及 的食物。端午节在中国主要是纪念2300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的民间风俗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都有挂菖蒲,艾叶 (北方地区用麦蒿草代替),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在1000多年 前的日本平安时代,中国的端午节传到日本。挂菖蒲等风俗习惯也 随端午节传到日本,最初也只在皇宫、贵族阶层里盛行。随着时代 的变迁,这种活动也 逐渐普 及到武士和一般庶民家庭。 由于封建社会的日本,武士 阶层的发达,而“菖蒲”与 “尚武”的发音相同。 久而久之,端午节在日本 就逐渐演变成了与男性 有关的节日。 迄今为止,日本每年的 5月5日挂鲤 鱼旗的风俗也同样来源 于古代武士 家族端午节为炫耀身世、 地位等所悬 挂的旗帜。
过年习俗:初诣
初诣是日本人的传统习俗.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去神社或寺院参拜,祈求平安。初诣通 常在12月31号(大晦日)晚上或 1月1号早上。日本的电车在12月31号晚上也是彻夜运行, 方便人们去寺庙参拜。从12月31号半夜开始,各个寺院的门口就人山人海,通常需要警察 来维持秩序。 日本的初诣风俗, 发展到现在与中国的传统差别很大,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新年烧香、敬神、祭祖先是必行的仪式活动, 拜年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这与中国的本 土文化传统—“礼、 孝”等密不可分。但在日本, 由于道教在社会上的显赫地位和佛教 的传统仪式, 新年的初次参拜则特指对神社和寺庙尤其是对神社的参拜, 以祈求神灵保 佑平安。这也就形成了年三十夜撞钟, 大年初一拜社的一种独特风俗仪式。
“欢欢喜喜过大年”,这句话如今用在日本,不是指的欢度农历 的春节,而是指欢享公历的新年。日本不同与中国,他们使用洋 历过1月1日新年,我门国家用的农历新年。其实,日本过去也 是过农历春节的,只不过到了明治五年(1872年),在明治维 新的“全盘西化”过程中,日本开始采用公历,这样也就把“过 年”的日期提前到“元旦”,成为我们中国“过新年”的意义了。 尽管是把“新年”当作“春节”过,但日本“过新年”的许多习 俗中,还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首先,日本人把新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至于“正月”的 由来,现在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恐怕都已经不知道了,但日本每逢 “过年”之前,小学、中学的老师都要给学生们讲:中国古代的 秦王嬴政掌握政权成为“始皇帝”以后,认为自己至高无上,自 己名字中使用的“字”,民间不能再使用,自己名字中发出的 “音”,民间也不能使用。因为秦始皇名叫“赢政”,所以民间 过年时候叫的“正(音:正)月”也就要改音称为“正(音:征) 月”。这种基于中国皇家“避讳”制度而来的 “正月”习俗也 流传到了日本。
五月五日这一天在日本是男孩节- 祝贺男孩子茁壮成长的节日,同时又是 端午节。与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 端午节作为男孩子的节日,也非常热闹。 按传统习惯,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室内摆 设现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 常出现的古代的英雄好汉),同时在室 外挂鲤鱼旗(鲤帜/こいのぼり)和七 色彩旗(吹き流し/ふきながし)。纸 做的黑鲤鱼(真鲤/まごい)和红鲤鱼 (绯鲤/ひごい)在天空迎风摆动,犹 如在大海里遨游。传说鲤鱼是能够勇敢 地跃上“龙门”的,所以用它来祝愿男 孩子像鲤鱼般朝气蓬蓬,奋发有为。 在日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到男孩节这天。由七色彩旗 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的 鲤鱼旗,就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
配好新鲜蔬菜,并制作成不易腐坏的醋腌菜。※由于不可用不吉利的数字“四”,所以 写作“与の重”。 • 红白萝卜丝……红白两色表示喜庆,还很像庆祝用的花纸绳。放置要和根菜一样展 开 • 菊花……菊花可以拔除邪气,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第五层【预备的层】
这一层可以作为接受年神赐予福气的地方空着,或者放进家人喜欢吃的东西或预备的菜 肴。
过年习俗: 门松
据说,这种习俗是800年前,也 就是日本历史上平安朝末期, 从中国传来的一种风俗习惯。 我不敢说这种习俗如今在中国 已经绝迹,但至少已经是非常 鲜见了。 “门松”基本上由松 竹两种植物组成,分别摆放在 大门的两侧。也有的是在大门 两侧简单地悬挂松枝。据说, 这种习俗是中国古代门户上悬 挂松柏枝的变形,主要是为了 逐疫与迎接年神的到来。 开始的时候,“门松”都只是 用松树来做,到了江户时代, 开始出现在“门松”中插一根 竹子的事情,据说是因为竹子 生命力强,四季常青,被人们 用来寄托对长生不老的希望。
的望 象 鲤 跳 “ 武子 征 鱼 龙 鲤 士孙 , 是 门 鱼 的成 表 力 。 旗 愿为 达 量 日 ” 望勇 了 和 本 表 。敢 父 勇 人 示 坚母气认 鲤 强期的为 鱼
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放门松辟邪
寺院门口也会摆上僧人们自制的门松祈求吉祥
过年习俗:镜饼
镜饼是指供奉给神灵的扁圆形的年糕,日本的家庭在过新年的时候,装饰 在家中,祈求新的一年一切顺利平安。镜饼的由来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 在古代的日本,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灵,因此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要感谢 神灵一年来的保佑,进行祭祀。
习俗之“游”
女儿节当天虽然不是国定假日,但家中的成员大都尽量聚在一起祝福女孩子 健康平安的长大成人。甚至有的父母还会特别请假,带小朋友去海边或是郊外走 走,度过一个吃吃喝喝的女儿节 。因为是女儿当家作主的节日,所以雏偶人通 常也是娘家外公外婆赠送的。现代家庭都是外公外婆事前先包好红包,让年轻夫 妇们去选购自己中意的雏偶人,其它伯叔姑姨们则是当天包红包来。雏坛上的雏 偶人,大约摆饰一个月后,才小心翼翼地收存起来,等第二年时再拿出来重新摆 饰。至于回礼,以前是红豆饭与红、白四方糖,现在已经不再计较非红豆饭不可 了,一盒馅饼附上娃娃照片就行。
明治神宫
目的是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 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凡年满 20岁的男女青年在成人节这天 要身穿传统服装参加官方或民 间团体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 内容包括年轻人宣誓、长者的 祝贺和参拜神社以及参加各种 传统的文娱活动等。从此之后, 他们可以吸烟、喝酒和结婚。 而违法则要负全责。
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五大传统节日之一的—“雛祭り(雛 祭)、桃の節 句”,即“女 儿节”。据资料记载:雛祭的起源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平安时代中期。那个时候 把每逢三月初的“巳日”称之为“上巳节(じょうし/じょうみ) ”,该日举行以无病消 灾为目的的袚除恶魔的仪式活动。这一天,在日本的有女儿的家庭都要也都有设偶人坛, 设置特殊的食品,举行偶人祭,为自家的“千金”祈求平安,幸福。神社里这一天也都 有褉袚除厄的活动。日本真正的“女儿节”形成于日本江户时代开始的“五大節 句”, 其起源则是日本平安时代上层社会的“雛游び ”和从中国传入的“上巳の日”。关于中 国的“上巳节”,可以追寻至夏代,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举行褉袚活动是周朝就已出 现的习俗,魏晋时期把每年的三月上旬巳日固定为每年的三月初三。中国传统的“上巳 节”是与修褉驱邪活动密不可分的。又根据民间传说,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诞辰,所 以民间在三月初三里又增加了“祈求女儿富贵、平安”的成分。据说中国传统的“女儿 节”里有设“人胜(即现日本摆设偶人架的雏形)”和吃桃花 饼、喝桃花酒等习俗。 当然这一节俗也就成为日本“上巳の日”的内容,但与中国 不同的是,按中国农历的三月,对大部分地区来说正是春 天已至,万物复苏的季节,所以每年的三月三在我国也被 称为”桃花节“。但“桃の節 句”传入日本后,由于日本的漫 山遍野开的都是樱花,所以,日本的“桃の節 句”其实早已 是有名无实的“赏樱节”了。另外,日本借用“人形(偶人)”以 代替主人本身,来消除厄运等已超出传统的设置“人胜”的 习俗。应该说这种驱邪的活动是他们对我国“上巳节”的继 承和与其本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