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体系 网络交换芯片 参考板编制说明
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MGCP协议VA样本

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MGCP协议VA样本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P MGCP协议VA资料编码码产品名称称NGN 使用对象象工程师产品版本本编写部门门固网技术支持部资料版本本V2.0软交换分组协议基础MGCP协议拟拟制:刘志强日日期期::07月15日审审核:日日期期:审审核:日日期期:批批准:日日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期期: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侵权必究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本描述作者/10/15V1.1调整文章结构及内容,结合NGN组网及软交换产品对协议加以说明。
刘志强/12/10V2.0转换成Word格式。
邢宇翔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关键词和缩略语::MG--媒体网关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CA--呼叫代理MGC--媒体网关控制器Endpoint--端点Connection--连接摘摘要要::本文对网关控制协议(MGCP)做了简单的介绍,括包括MGCP协议的概念、原理及在NGN组网中的应用。
在在MGCP定义的呼叫体系结构中,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网关相分离,由外部呼叫控制单元来处理。
五个主要部分组成::?MGCP协议的定义及简单介绍。
?与MGCP协议相关的概念、名词解释说明。
?MGCP命令及消息单元的描述。
?接续过程描述,包括成功接续过程和失败接续过程的描述与分析。
?MGCP在NGN组网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清单::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第1章MGCP协议介绍IETF的制定的MGCP(Media GatewayControl Protocol式)协议是一个分布式IP电话网关系统的内部协议,用于控制外的部呼叫控制单元的IP语音(VoIP)网关。
交换芯片调试方法

交换芯片调试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 硬件连接:首先,需要将交换芯片正确地连接到相应的电路板上。
需要确保连接的稳定性,防止信号干扰。
2. 驱动安装:接下来,需要安装交换芯片的驱动程序。
根据交换芯片的型号和制造商的指导,正确安装驱动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芯片的正常运行。
3. 参数配置:在安装好驱动程序之后,需要配置交换芯片的参数。
这可能涉及到一些特定的设置,如数据位宽、波特率、校验位等。
具体的配置方法需要参考交换芯片的数据手册。
4. 调试软件:在成功安装驱动并配置好参数后,需要使用调试软件对交换芯片进行测试。
调试软件可以帮助你观察交换芯片的工作状态,检查是否存在问题。
5. 调试过程:在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时,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可能包括检查硬件连接、重新安装驱动程序、调整参数设置等。
6. 测试结果:在完成上述步骤后,你应该能够得到一个稳定、正常工作的交换芯片系统。
此时,你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7. 记录和总结:在整个调试过程中,你需要详细记录所有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便在将来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同时,你也需要总结这次调试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类似的问题。
请注意,具体的调试方法可能会因交换芯片的型号、制造商以及使用的开发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调试之前,最好参考交换芯片的数据手册以及相关的开发文档。
4_BSC

BSC电路型业务的协议栈结构 电路型业务的协议栈结构
MS CC MM RR RR RR BTSM BTSM LAPD MTP2 传输层 Um Abis A MTP2 BSSAP SCCP MTP3 LAPDm LAPDm LAPD BTS BSC MSC CC MM BSSAP SCCP MTP3
AIU
TCU TC单元
AIU
BIE单元
2M×16 SCM
SCU OMM
ZXG10-BSC V2.0硬件结构
无线 管理 单元 k RM U SM B Abis接口 单元 BIU TIC #1 TIC #2 BIP P #1( 2× 8M ) #6 TIC #2 BIP P SYCK TC单 元 TCU DRT #1 #2 DRT #8 DRT A接口 单元 E1× 4 AIU TIC #1 AIPP #8 TIC Gb接口 PC U
基站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基站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控制
• • • • • • • Abis接口功能 电路交换功能 分组交换功能 地面设备操作管理和7号信令转接功能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码型变换及速率适配功能 子复用功能
基站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单元
RMM1
RMM2 …… RMM7 RMM8
SCM
OMM
ZXG10-BSC V2.0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
T网的结构原理图
16MHZ 时钟处理电路 8KHZ 4M COMM0 集线器 COMM1 HDLC 协议控制 EPLD 片选 控制 电路 告警 共享存储器 时隙交换电路 (32K×32K) 64 总 线 接 口 驱 动 隔 离 8K 16M 8K HW0 HW1 HW2 …… HW62 HW64 FE帧调整 CPU 主备切换 SYCK板
二层交换芯片QOS机制说明

二层交换芯片QOS机制说明一、调度算法1、严格优先级调度(strict priority-base (SP))1) 高优先级队列首先得到调度发包;2)只有高优先级队列为空,没有包的时候,低优先级队列才得到调度发包;3)缺点是当高优先级队列一直有包转发时,低优先级队列中的包会饿死。
2、加权循环调度(weighted round robin (WRR))1)给每个队列赋予一个权重,通过权重来控制每个队列一次被调度发包的个数。
3、加权公平队列(weighted fair queuing (WFQ))1) 为避免低优先级队列饿死,给所有队列提供固定的最低的带宽来发包;2)剩余的带宽通过严格优先级或循环调度的方式分配给所有队列;3)这个机制保证低优先级队列不饿死下,同时又有可控的调度行为。
4、WRR+SP1)WRR+SP被同时支持;2)一个或多个队列权重可以设为0,其他设为非0值,只要权重为0值的队列有包一定优先调度发包,只有所有权重为0值的队列中没有包了,其他队列再根据WRR方式进行调度发包;(多个0值队列,应该按照SP方式进行调度发包。
)3)一旦权重为0值的队列有包进入了,WRR方式的调度发包将被抢占,权重为0值得队列进行调度发包。
当权重为0值得队列没有包了,WRR方式的调度发包再继续运转。
5、WFQ+SP1)WFQ+SP被同时支持;2)可以设置一些队列与一个带宽进行SP调度发包;3)其他剩下的队列与剩下的带宽进行WFQ调度发包。
二、一些流量控制技术1、WRED(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加权随机早期检测1)WRED使用了TCP拥塞控制机制;2)基于当前队列中的包进入平均量,进行丢弃随机选择的流入包,避免对缓存资源的拥塞;3)触发包的源头根据可获得的带内来合理地调整他们的发送速率;4)5650/5651可以基于每端口每COS队列中支持WRED的配置。
2、head of line blocking prevention 线头阻塞预防1) 当多个端口或多条流向同一个端口发包的时候,在某些架构中产生拥塞,从而导致源端口发给其他端口的包丢弃,这就是HOL blocking;2)5650/5651支持两种防止HOL blocking,一种是基于cell,另一种是基于packet,都可以同时应用于每端口每COS;3)基于cell的线头阻塞预防机制依据每端口每COS使用的所有包的内存,基于packet 的线头阻塞预防机制依据每端口每COS队列中包的数量。
PKS硬件配置说明书

PKS硬件配置说明书(1)PKS, 说明书, 硬件XXX DCS项目采用美国Honeywell公司的Experio TM KS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对过程数据的高性能采集、控制和监视。
系统的结构采用冗余服务器、冗余控制网络以及冗余电源的模式,其中包括2台工程师站、4台操作员站、C200过程控制器和过程I/O接口。
工程师站主要用来实现对系统的配置与组态,同时作为系统的数据服务器实现对过程数据的保存以及存档。
操作员站是最重要的人机交互界面,主要用于对生产现场的监视和管理。
其中一台工程师站兼做操作员站使用。
C200控制器由机架、电源、控制器处理模件(CPM)、ControlNet接口,冗余模件和I/O连接模件所组成,完成对过程的控制、与过程I/O接口的通信,通过监控网络将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等功能。
过程I/O接口主要包括接线端子、输入/输出(I/O)卡件和连接电缆等,主要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工程单位的变换。
Experio TM KS系统的网络由上到下分为信息网络、监控网络和I/O网络三个层次。
信息网络用于操作员站与工程师站的通讯;监控网络实现C200控制器与服务器的互连;I/O网络实现C200控制器与PM I/O模件的通讯以及PMI/O模件与现场接线端子FTA的联系。
2 硬件配置说明2.1 工程师站本系统工程师站采用冗余服务器的配置,总体硬件配置情况如下:名称型号数量服务器DELL oweredgeSC1420 1GBRAM 73G CI HDD DVD-RW 2显示器DELL 19"Ultrashar am #8482;液晶显示器 2键盘 DELL /2 104-key 2鼠标 DELL U 2交换机 3COM 3C16974 1交换机华为S1008D 1网络适配卡 DCN-530TX 2PCIC卡 TC-PCIC01K 2服务器软件环境:操作系统 Window 2000 erver 英文版应用软件 Experio K R2012.2 操作员站本系统提供五台操作员站,其中一台工程师站兼做操作员站使用。
第4章-第1讲PKI简介与数字证书

2、X509证书结构(续)
Signature Algrithm:标识了被该认证中心签发的数字证书所使 用的数字签名算法。算法标识是一个国际性标准组织(如ISO) 登记的标准算法,它标明了数字签名所使用的公钥算法和摘要算 法。举例说明:
md2WithRSAEncryption 表示公钥算法是RSA,摘要算法是md2.
(2)PKI提供的基本服务
认证:采用数字签名技术,签名作用于相应的数据之上
➢ 被认证的数据 —— 数据源认证服务 ➢ 用户发送的远程请求 —— 身份认证服务
完整性:PKI采用了两种技术
➢ ➢
保密性
数字签名:既可以是实体认证,也可以是数据完整性 MAC(消息认证码):如DES-CBC-MAC或者HMAC-MD5
公开密钥技术:又称为非对称密钥技术,与对称密钥技术不同,它需 要使用一对密钥来分别完成加密和解密的操作。其中一个公开发布,称 为公开密钥 ( Public-Key );另外一个由用户自己秘密保存,称为私有 密钥( Private-Key )。发送方用公开密钥去加密,信息接受者则用私有 密钥去解密。
特点
公钥证书
证书管理机构(CMA)
证书作废列表(CRL) 证书存档(Repository)
策略管理机构(PMA) 署名用户(Subscriber)
认证机构(CA)
依赖方(Relying party)
注册机构(RA)
最终用户(End User)
PKI基本组成
公钥证书
由可信实体签名的电子记录,记录将公钥和密钥(公私钥 对)所有者的身份捆绑在一起。公钥证书是PKI的基本部件。
证书作废列表(CRL)
作废证书列单,通常由同一个发证实体签名。当公钥的所 有者丢失私钥,或者改换姓名时,需要将原有证书作废。
PKS卡件说明

EPKS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混合控制器(简称C200),包括电源、机架、控制处理器模件(CPM)、控制网络通讯模件(CNI)、以太网接口模件、输入输出模件和可选的冗余模件(RM)、电池扩展模件(BEM)等组成。
混合型控制器C200基本布置:①表示电源模件,②表示CMP模件,③表示CNI模件,④表示BEM模件,⑤表示RM 冗余模件,7表示IOLIM模件,0~9代表此机架为十槽位机架。
CNI模件:EPKS系统的服务器(Server)通过Control Net Interface控制网络通讯(CNI)模件和控制器进行通讯。
CNI模件连接控制器到ControlNet控制网络上。
IOP:输入输出处理卡件;它总是与FTA一起,执行来自现场设备的输入输出扫描和处理;实现功能包括:输入线性化、工程单位转换、报警处理、开关量输入时间和脉冲审定、输出线性化、输出读反馈校验、输出故障保持及清除等。
FTA:端子板是现场接线板;通过它把DCS与现场的信号线连接起来;它与相关联的IOP通讯,提供控制线路的连接点,在FTA上也有保险、电阻和继电器等保护FTA电路,同时它也执行如范围转换、工程单位等操作,实现信号隔离、浪涌保护、限流、状态指示等功能。
一个IOP对应一个FTA电源模块:为控制器机架提供24V直流供电C200控制器CPM:工业过程控制的核心,通过CM模块和SCM模块分别实现不同控制功能。
控制模块CM:实现调节控制、逻辑控制和设备控制;顺控模块SCM:实现顺序批量控制、内含50组配方、50组历史数据。
控制执行处理周期包括50ms和5ms两种。
FTEB模块:FTE网络使用FTEB模块与监控网进行通讯,每个FTEB 有一个唯一的设备索引地址,FTEB的地址等于FTE A的地址加1。
I/OLIM模块:IOP数据和信息通过IOLIM模块实现与控制器的通讯,是一个占有双宽度位置的模块,它作为Gateway服务于PKS控制环境与PM I/O处理器和FTA之间,起到链接的作用;它支持基于ROM的存储结构,在机架电源中断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已组态IOP的信息,而I/O点的组态信息则存放在IOP。
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PKI是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的缩写,是一种密钥管理体系,用于保证安全地传输和存储信息。
PKI通过使用加密技术生成一对密钥,其中包括公钥和私钥,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中,信息安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亟需解决的问题。
PKI体系提供了一种可靠且灵活的方式来实现数字身份验证、加密通信和数字签名等安全功能。
它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并获得了国际标准的认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展开讨论。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引言:概述文章内容、PKI体系简介及国际标准重要性。
- PKI体系简介:定义与原理、组成部分、作用和应用领域。
- PKI国际标准概述:介绍X.509证书标准、PKCS标准系列和ISO/IEC标准体系。
- 主要国际标准组织和机构介绍:详细介绍Internet Engineering T ask Force(IETF)、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和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Forum (PKIF)等组织和机构。
- 结论:总结国际标准对PKI体系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展望PKI的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PKI体系所遵循的国际标准,深入了解PKI体系的基础原理和其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国际标准组织和机构进行介绍,读者能更好地了解PKI体系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关联,以及国际标准在推动PKI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对PKI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PKI体系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及其前景。
2. PKI体系简介:2.1 PKI的定义与原理: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是一种安全框架,用于实现加密和身份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2020年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第一批团体标准制订立项计划,成立编制组进行《PK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标准的制定工作。
团体标准的参编单位包括: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主要工作过程
a) 2020年,编制组正式向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提交立项申请。
经审核,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于2020年发布的《关于印发2020年第1批标准制订立项计划的通知》(中信商【2020】标03号),批准《PK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团体标准正式立项;
b)2020年9月3日,在国二招宾馆东楼三层三号会议室,PK体系标准化编制组组织召开了“PK体系团体标准专家评审会”,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腾讯集团阅文公司、中国软件测评中心信创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全国轨道交通自动收费系统技术标准组等单位,共12位标准方面专家,对PK体系各团体标准进行评审,并对编制工作给予指导;
c)2020年9月15日,在中国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基地A座1层汇报厅,PK体系标准化编制组组织召开了“PK体系标准化工作培训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专家讲授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专家讲授了团体标准的工作概率,并根据2020年9月3日专家评审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团体标准修订工作的安排;
d)2020年9月底前,提交修改后的标准,请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标准化专家对标准进行审核,对标准的形式、格式、表述、架构、内容等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形成PK体系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e)2020年10月底前,对PK体系团体标准成稿进行公示,采集社会各方意见,并进行意见反馈。
f)2020年12月底前,通过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发布标准。
3、标准编制的主要成员单位及其所做的工作
a)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标准编制要求和方向;
b)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根据标准编制方向和要求进行标准的研究与编制工作;
c)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标准体系框架的研讨,对标准的编制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编制原则
《PK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编制主要遵循两个个原则,一是在用原则:以目前已得到规模应用的产品为基础,且具有不少于一年的实际运行效果,引入了五家具体的用户单位作为参与企业;二是服务原则:实现对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用户或上下游厂商技术服务的标准化,满足对体系内产品厂商、上下游厂商以及用户的需求。
2、确定主要内容的依据
PK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主要用于网络交换机和交换板卡的硬件设计参考,实现以太网路由交换系统数据包的解析、封装和转发。
数据包从网络接口发送至网络交换芯片,在入方向处理引擎按照数据包协议进行解析;解析的结果进行相关入口策略表项的查询;按照查询结果确定转发策略;在不同的转发队列之间进行流量管理;按QoS策略的结果转发至出口数据包处理引擎,再次进行数据包解析、出口策略表项查询;按照查询结果确定转发策略和数据包编辑;最后数据包从网络接口转发出网络交换芯片。
3、编制过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
a)标准编制中提出了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的标准:通过多家用户参与单位的研讨最终确定了相关的设计标准。
该标准围绕网络交换芯片展开,包括了多个子系统在内构成的完整的交换芯片参考板设计。
b)基于规模化商用建立标准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设计经过多年的商用领域使用、验证确定是行之有效的以太网参考板设计。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无。
四、知识产权情况说明
无。
五、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
当前,中国网信产业面临挑战和机遇,国际主流产业与国内网信产业处于战略同框期,与此同时新技术、新模式引发产业变革,为构建新一代网信体系带来时代机遇。
该标准确立了PK体系以太网交换芯片参考板的构成和基本功能,适用于参考板的研发和推广,对促进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标准化的价值:
a)供给侧的发展需要:为供给侧提供产业能力,帮助其产品化、系统化、专业化,为供给侧提供产业服务能力的超前布局,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b)需求侧的共同呼唤:为需求侧提供国产替代的依据和法则、规范,结束无序现象,帮助其衡量技术路线的可用、好用的尺度,并为其提供未来可靠性、发展性、成长性、先进性的导向;
c)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该标准是网信基础产品、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支撑,是中国架构的必由之路,是网络强国的重要途径。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无。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该标准确立了PK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的构成和基本功能,适用于PK 体系的研发和推广,并指导标准立项。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PK体系的研发和推广,遵循本标准要求。
十一、替代或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PK体系网络交换芯片参考板》编制工作组 20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