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合集下载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

现代通信网(郭娟)习题答案
分组交换方式的特点:数据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每个分组由用户信息部分和控制部 分组成,控制部分包含差错控制信息,可以用于对差错的检测和校正;交换节点以“存储- 转发”方式工作,可以方便地支持终端间异步、可变速率的通信要求;引入了统计时分复用 技术。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服务,无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 适用于突发性较强的数据业务。
主机 A 第五层 四、五层接口 第四层 三、四层接口 第三层 二、三层接口 第二层 一、二层接层协议
第四层
第三层协议
第三层
第二层协议
第二层
第一层协议
第一层
物理介质
8.仿照 OSI 的思想,以邮政系统中信件传递业务为例,说明该系统可以分为几层?对用户 而言,邮政系统的哪些变化是可见的?而哪些变化则是不可见的?
参考答案要点:
仿照 OSI 的思想,邮政系统中信件的传递也是分层实现的,根据系统功能分工的颗粒度 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下面以分为五层为例:
对用户而言,写(读)信件、邮局是可见的,其他层次均不可见。 9.假定某机构希望组建一个网络,要求网络能够支持文件传输业务、E-mail 业务,但不考 虑实时话音业务、多媒体业务。要求业务的实现方式与具体的物理网络无关,你认为该网络 逻辑上应分为几层才是合理的,物理上需要几种类型的网络单元,每一种的协议栈结构如 何。
参考 TCP/IP 协议栈。
10.请说明 OSI 和 TCP/IP 的分层模型和各层功能,并对比二者的特点。 1)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下往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通信线路上比特流的传输,其任务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该层协议定义
传输中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在点到点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帧的 传输;网络层主要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分组在网中任意主机(终端) 间的传递;传输层协议负责为主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的通讯服务,对上层 屏蔽下层网络的细节,保证通信的质量,消除通信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流量控制,以及 对分散到达的包顺序进行重新排序等;会话层主要控制用户之间的会话,包括会话连接的建 立和终止、会话连接的控制、会话连接的同步;表示层主要处理应用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 其目的是解决格式与数据表示的差别;应用层是利用网络资源,直接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 层,由用户终端的应用软件构成。

现代交换原理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现代交换原理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2交换单元
2.2.1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1、交换单元 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 之间建立连接。 在交换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 就是交换网络,它是交换系统的核心。交换 网络是由若干个交换单元构成的。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 件。
0 1
…… … … 入线
0 1
出线 N-1
单元长度:5bit
端口的发送侧(TX)
数据RAM 端口 比较器 PCM出
发送控制
32个单元对应32个信道 单元内容:该信道要输出的信息 数据RAM (话音存储器) 单元长度:16bit 工作方式: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端口比较器:将总线上端口号与本端口号相比较。 发送控制器:协调发送侧的内部操作,如数据RAM的读/写。
单元构成的交换网络。
需交换的信息在单级交换网络中一次通过,即
一次入线到出线的连接,只经过一个交换单元。
多级交换网络
如果一个交换网络中的交换单元可以分为K级,顺序命名为Leabharlann 第1,2,…,K级,并且满足:
所有入线都只与第1级交换单元连接;
所有第1级交换单元都只与入线和第2级交换单元连接;
所有第2级交换单元都只与第1级和第3级交换单元连接;
B用户语音
F0
F1
F2
01 2
31 0 1 2
31 0 1 2
31
A用户语音
位置化信道:由子信道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识别每路 用户;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时隙的交换(信号在时 间轴上的移动); 交换由硬件完成。
(2)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分组交换采用; 分组长度不固定:通常128字节,也可选32, 64,256或1024字节; 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 间片,用来传送不同长度的分组,对每路用户 按需分配时间片。每个分组携带标志码; 子信道:具有相同标志码的分组构成一个子信 道; 子信道速率不恒定:动态分配带宽。

《程控交换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程控交换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1×20=20分)时分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中CM单元里填写的是话音信号在SM上的读出地址;在输入控制方式中CM单元里填写的是话音信号在SM上的写入地址。

对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的要求是实时性、并行性和不间断性。

用户摘挂机识别的扫描周期为100-200ms,扫描结果若是∧LL=1表示SCN摘机。

输入控制工作方式的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是按_顺序读出方式工作的。

PCM32系统中,每帧时长为125μs。

时间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CM)两部分组成。

在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程序划分为故障级、周期级和基本级3个执行级别,其中故障级程序的执行优先级最高。

二、选择题:(1×20=2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格内)1.在PCM系统中,抽样频率(d)A 300hz B500hz C800hz D8000hz2.若每条HW线均为PCM基群(8端),则HW2TS5位于复用线上的TSX,其中X=(c)A74B73C42D413.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由(c)组成。

A.处理机、交换网络、输入/输出接口B.处理机、交换网络、存储器C.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D.处理机、交换网络、中继接口4.在基本级、周期级、故障级这三种任务中,(c)优先执行的级别最高。

A.基本级B.周期级C.故障级5.对DTMF双音频号码的扫描周期是(b)A.8msB.16msC.96msD.200ms6.用户接中电路物七项功能用英文缩写字母可表示为(a)A.BORSCHT B.BOXSCTC.BURSCPTD.BORSKHT9.以下程序中,(b)属于交换机的时钟级程序。

A.摘机处理(基本级)B.摘机识别C.号码分析(基本级)D.号码处理(基本级)12.摘、挂机扫描程序是(b)程序。

A.基本级B.时钟级C.进程级D.故障级13.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a)A、故障级程序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C、分析程序D、时钟级程序15.在交换机软件中优先级最高的程序是(a)A、故障级程序B、信令接收及处理程序C、分析程序D、时钟级程序19.程控交换机中时钟中断可以被(c)中断插入。

第2章习题 (1)

第2章习题 (1)




20.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 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 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 ) A.比特数 B.字符数 C.帧数 D.分组数 21.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在数据传输 速率确定后,如果要求误码率越低,那么传输 系统设备的( ) (1) 造价越高 (2) 结构越复杂 (3) 线路 带宽越大 (4)拓扑结构越简单 A.1和2 B.1和3 C.2和4 D . 3和 4
7.试述报文交换和数据报方式交换的异同点。 8.试述虚电路的工作原理,为什么称其为“虚电路”? 9.在数据传输中,为什么要进行差错控制?
10.试区别停止等待ARQ方式、选择ARQ和Go-Back-N方式的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8. 下列哪一种不是采用点-点线路的通信 子网的基本拓扑结构( ) A.总线型 B.网状 C.星型 D.树型

9. ATM采用( )方式。 A.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B. 同步频分多路复用 C.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D. 异步频分多路复用
10. 在通道上传输的字符编码是01101100时 ,若采用奇校验,正确的编码序列是( ) 。 A.01101100 B.01101101 C.11101101 D.11101100







16. 香农定理描述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哪些 参数之间的关系?( ) (1) 信道带宽 (2)信噪比 (3)噪声功率 A.1和3 B.1和2 C.仅1 D.仅2 17. 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1比特信号所需要的 时间是0.001u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 A.1Mbps B. 10Mbps C. 100Mbps D.1Gbps

现代交换第2章--交换技术基础

现代交换第2章--交换技术基础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交换单元分类1

0┆
线

M-1

0出 N-1 线
(a)集中型(M >N)
入0 线 M-1

┆0


线
N-1
(c)扩展型(M <N)
入0 ┆
线 M-1 ┆
0



N-1
线
(b)分配型(M=N)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交换单元分类2

0
线 M-1
┆┆ ┆┆
0

组成
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CM)构成
控制方式
输入控制:按入线配置控制存储器 输出控制:按出线配置控制存储器
开关阵列的应用实例——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
特点
S接线器是以时分方式工作的(各交叉点按复用时隙工作) S接线器在同步时分复用信号交换网络中不能单独使用 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可实现同发和广播功能
功能
用来完成一条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能
组成
话音控制存储器(SM):存储话音 控制存储器(CM) :存储SM的写入/读出地址
控制方式(对话音存储器的控制而言)
输出控制: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入线缓冲) 输入控制: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出线缓冲)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应用实例 ——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
基本原理
总线按时隙轮流分配给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控制部件使用。
特点
受限于总线宽度、速度以及入线、出线控制部件的工作速率
总线型(共享媒体型) 交换单元示意图
1
入线控制
2 入线
入线控制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简答1. 通信网由那些部分组成?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

2.电话网提供的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是什么?通信前,必须在欲通信的双方建立一条电路,然后进行通信。

完成通信后,释放该电路。

只有当本次通信过程所占用的相关电路释放后,其它通信过程才可占用这些资源。

3.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以下,后者可高达。

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电话量级在32kb/s,而数据从30b/s到1Mb/s。

4.为什么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较好方式?可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间的灵活通信。

线路利用率高,动态统计复用。

可靠性一般在10-10以下较经济. 5.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IP交换和标记交换。

6.为什么光交换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长途信息传输中,光纤占了绝对优势(2)用户环路光纤化(3)省去了光电变换,减少了光电变换损伤,可提高信号交换的速度。

二.填空1. 通信网由交换设备、( 和传输设备组成。

A. 电话机B. 终端设备C. 传真机D. 对讲机2. 电话交换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是( 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A. 计算机与计算机B. 人与人C. 人与计算机D. 交换机3. 窄带交换指传输比特速率低于( 的交换。

A. 2Mb/sB. 8Mb/sC. 128Mb/sD. 56Kb/s4. 宽带交换是指传输比特速率高于( 的交换。

A. 128Mb/sB. 64Mb/sC. 2Mb/sD. 10Mb/s5. 帧中继技术是传统的( 的一种改进方案,适合LAN(局域网)之间数据互联,目前传输速率已达到34Mb/s。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考试题库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考试题库

2023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考试题库单选题(共30题)1、某省人民政府拟制定一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其配套规章,该省政府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该规划的()。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登记表D.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答案】 A2、截止2015年,我国天然气总量排世界第______名()A.10B.9C.8D.7【答案】 D3、微波是波长在()之间的电磁波。

A.1nm~1mB.1mm~1mC.1cm~1mD.1dm~1m【答案】 B4、根据《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下列符合钢铁投资建设项目的最低条件的是()。

A.烧结机使用面积130m2B.电炉容积50tC.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3.4mD.转炉容积150t【答案】 D5、对于古埃及的农民来说,_________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他们__________着去计算天数,小心地记录日期。

他们把月亮和星星作为日历。

当天狼星在夏天升起的时候,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就要泛滥了;接着当新月出现的时候,就是古埃及新一年的开始。

A.揭示尝试B.遵循坚持C.总结学习D.掌握摸索【答案】 D6、大量传播路径的存在产生了所谓的多径效应现象,其合成波的幅度和相位随UE(用户设备)的运动产生很大的起伏变化,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

A.多径衰落B.空间传播C.地面传播D.电离层传播【答案】 A7、()用于产生为确定移动客户的身份和对呼叫保密所需鉴权、加密的三参数(随机号码RAND,符合响应SRES,密钥Kc)的功能单元。

A.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B.MSC.VLRD.AUC【答案】 D8、广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信子网,一般由公用网络系统充当通信子网。

下列不属于广域网的是()。

A.公用电话交换网B.数字数据网C.分组交换网D.FDDI网络【答案】 D9、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是()。

数据通信第二章练习

数据通信第二章练习

综合练习(二)数据通信基础填空:1、信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及其运动的状态的(1认识)。

(2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信息本身的内容。

(3信号)是数据的具体物理表现,如电压、电流、磁场的强度等。

2、数据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的,模拟是与(4连续)相对应的,而数字是与(5离散)相对应的;要将模拟数据数字化,通常采用的是(6DOM)技术,其理论依据是采样定理。

假设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地采样时,每次采用使用256个量化级别,那么允许的每秒钟采样次数是(7 1250000次)。

3、数据通信系统中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是噪声干扰,它分为两类:传输介质内部的电子热运动可产生(8白噪声),它引起的差错类型为(9随机差错);而外界的电磁干扰则产生(10冲击噪声),它引起的差错类型为(11突发差错)。

4、(12基带传输)是在信道中直接采用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进行传输。

(13频带传输)是对原始信号进行调制后,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送的形式进行传输。

5、数据传输速率是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15位数)。

(16信道容量)是信道的最大(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6、振幅键控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21幅度)来表示数字信号,移频键控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22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移相键控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23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

7、相对调相通过载波信号在两位数字信号的交接点处产生的相位(24变化)来表示载波所表示的数字信号。

8、曼彻斯特编码是比较流行的数字数据编码方法,它在每个比特的中间都会有一次(25跳变),因此它是一种自含(26时钟信号)的数据编码方法。

9、曼彻斯特编码将发送的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通过前T/2传送该比特的(27原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28反码)。

10、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称为(38基带)传输,而利用(39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数据信号的方法属于(40频带)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存储器SM TSi TSj a ii a a
写入 时隙计数器 j 处理机控制 写入 i
读出
读出 时隙计数器 控制存储器CM
7
7
输入控制:(S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CM控制写入、 顺序读出)
语音存储器SM TSi TSj a j a
a
写入
读出 时隙计数器
i 处理机控制 写入
j 读出 控制存储器CM 时隙计数器
结构: 时分复用总线TDM由 数据总线、端口总 线、话路总线、控 制总线等组成
PCM
RX 交换端口7 TX
交换端口15
RX TX
14
时钟
时/空结合交换单元工作原理
端口RAM 0
话路RAM 0
数据RAM 0
TS12 12 8 12 18 18 S
TS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1
31
31
接收端口5
15
DPC
接收端口8
属于电路交换的互连技术。
功能:完成任意出线和任意入线间的交换连接
2.1 基本交换单元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由基本交换单元构成。 基本交换单元:
时间交换单元(T单元) 空间交换单元(S单元) 时/空结合交换单元(T/S单元)
输出控制:(SM顺序写入、控制读出;CM控制写入 、顺序读出)
中心汇接局
025-8347XXXX
2
三牌楼局
本章参考资料
陈锡生,陈昌浩。《程控电话与话务理论》,人
民邮电出版社。 McDonald J C,et al.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Switching. New York:Plenum Press.
第二章:同步时分交换网络
控制方式(有不同的说法)
输出控制:按每条入线设置控制存储器。CM控 制写入、顺序读 出。 输入控制:按每条出线设置控制存储器。CM控 制写入、顺序读出。可以实现广播。
输出控制
由电子交叉矩阵(多 路选择器做开关)和 控制存储器组成,交 换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入线1->出线2 1 2
1 2 3 4
TS7
3
4 1 2 2 读出 3 4 控制存储器CM 按每条入线设置 控制存储器
处理机控制
12
7 写入
时隙计数器
输入控制
由电子交叉矩阵(多 路选择器做开关)和 控制存储器组成,交 换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1 TS7 2
1 2 3 4
TS7
3
4
输出控制方式
控制存储器CM
写入 4
7
1
读出
按每条出线设置 控制存储器 时隙计数器
T-S-T网络工作过程
SM-A1
紫色表示A->B 橙色表示B->A
CM-A1 CM-B1
SM-B1
2
a
b
2
7
2
263
2
SM-A32 0 1 7 CM-B32
SM-B32
0
511
b
263 CM-A32
32
a
511
263
511
CM-C1
CM-C32
7
511
21
T-S组合型—T-S-T网络
双向通路的建立
2.1.4基本交换单元的扩展
思考:如何进行容量的扩展? 容量扩展时所需的基本单元总数k
k=(扩展后容量/每个基本单元容量)2
作业(1)
P61:2.1 P61:2.3
2.2 多级交换网络
S单元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T和T/S
单元可以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 多级交换网络结构有:T-S组合型和T/S结 合型
用户线:UNI 中继线:NNI
引言
数字交换网络
接口
互连
接口
控制 信令是控制的 依据 信令也通过接 口传送 信令
时隙交换与空分交换的基本概念
025-8470XXXX
TSi-TSj->时分交换
新街口局
025-8470XXXX
TRUNKm-TRUNKn->空分交换
a TSi
TRUNKm
TRUNKn
a TSj
b
31 W R 0 1 8 1 2 CM
定 时 8 脉 冲 A4~A0 15 31

T S2 T S1 T S0
空间交换单元
功能:实现对传送同步时分复用信号在不同复用
线之间的空间交换,不改变其时隙位置
基本结构:
交叉点矩阵:控制话音信息是否通过。 控制存储器:存储器的数量等于出/入线数。
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概念
基本交换单元 多级交换网络 话务量基本概念 小结、作业,缩略语
数字交换网络的基本概念
交换网络(含交换单元)中传送信号的形式: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电路交换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分组交换、ATM交换
同步时分交换网络通常被称为数字交换网络
(DSN: Digital Switching Network )。
处理机控制
13
3
2
1
时/空结合交换单元
功能:实现任一入线的
任一时隙与任一出线的 任一时隙之间的交换连 接。 PCM DSE 16(双向端口), 32(时隙);每个 DSE可完成512个入 隙与512个出隙交换, 容量:
• 512*512
RX 交换端口0 TX
RX 交换端口8 TX
39线并行时分复 用总线
例题
现在有T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输
入的时隙分别为:TS1,TS2,TS8,内容分别为:a , c , b。如果通过计算,他们输出时隙分别为: T8,T15,T1。请画出T接线器SM和CM的相应内容。
例题答案
SM 0 1 2 3 b T S8 c a 8 a c c T S 15 a T S8 b T S1
终端
数字交换网络
终端
输 入 侧
输 出 侧
内部时隙的选择
反相法 奇偶法
T-S组合型—T-S-T网络
控制存储器合用 (不要求)
双向通路所选用的内部时隙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输入侧和输出侧的T单元的控制存储器(CM-AB)可 以合用。 内部时隙中:TS0-255为相位1,TS256-511为相位2
T-S组合型—T-S-T网络
T-S-T是3级交换网络,两侧采用T单元,中
间采用S单元。
T
T
S
T-S组合型—T-S-T网络

S单元的入线/出线数=对应侧T单元的个数 选一个内部时隙完成S级交换 输入侧T单元完成输入时隙与内部时隙的交换 输出侧T单元完成内部时隙与输出时隙的交换 反向通路的建立需要选择另一个内部时隙 输入、输出端的同名端口是同一个端口,连接同 一个用户。
相位1 输入端 CM的前半部分(0-255单 元)控制读出 CM正常使用 输出端 CM的后半部分(256511单元)控制写入 CM的前半部分(0-255单元)控 制写入 相位2 CM的后半部分(256-511单元) 控制读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