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基层文化

军队基层文化
军队基层文化

军队基层文化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指“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军队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基层实际而开展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这个要领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营文化活动,不是单纯的玩玩乐乐,不仅仅在于满足、官兵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娱乐中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其次,我军的性质决定了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鲜明思想性。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政治上要永葆人民军队本色,思想上道德上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为此,军营文化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格调,始终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个主旋律,表现出鲜明的思想性。

我军战时担负着作战任务,平时要贯穿着适应战斗生活的养成教育。与此相适应,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无论是在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坚持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体现了强烈的战斗性。从活动内容看,突出火热的军营生活,即使是开展游戏游艺活动,也多与军事训练、战斗场面相关。从活动方式看,偏重有利于战斗力培养的集体活动方式,比如音乐活动,军营倡导流行的是队列歌曲。从活动形式看,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阳刚雄健的为主,以适应战时需要。

我军的基层文化工作一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尽可能地把广大官兵都吸引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出广泛的群众性。

所谓“群众文化群众办,战士之家战士管”“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目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正是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生动反映。

军队文化工作包括专业和业余两大部分。专业文化工作是职业性的,而业余部分主要是指我军基层文化工作,即主要由非职业工作人员,主要用业余时间开展的工作。其业余性显而易见。这就要求军队基层文化工作不要与部队中心工作争人员争时间,而要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同时也不要因为基层文化工作的业余性而忽视对文化活动的认真组织领导。正确全面的认识是:文化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但任何中心工作都离不开文化工作。

基层文化工作通常以“娱乐、健身、审美、求知、成才”十个字为指导方针。其中“求知、成才”四个字都表现了“丰富的知识性”这一特点。我军基层文化工作历来重视开展学习各种知识的活动。在红军时期,基层俱乐部的工作内容有明确规定:“应当开展识字运动消灭文盲”,“应当提高红军战士的一般教育知识(科学常识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基层俱乐部性质的规定中也有如下内容:“是基层官兵开展课外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俱乐部分设的四个组中也有一个“学习组”,其任务是带领和组织官兵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军民两用知识技能。丰富的知识性这一特点增强了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它是基层文化工作能够吸引广大官兵积极参加的一个深层动因,也是基层文化工作历来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一个内在原因。

十五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其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其二,“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其三,“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其五,“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这些内容,结合部队基层建设的实际,全都与基层文化工作密切相关,有的直接是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职责,有的是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任务,没有一项超出军队基层工作的范围。因此说,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正是军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一门科学,它的知识体系包括史--即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形成发

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凝炼而成的优良传统;论--即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基本理论;专--即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各种专业知识。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创造性的劳动。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2009版)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央军委) 连队、舰艇、飞行大队及与其相当的队、站、室、所、库等基层单位是军队的基础,是遂行作战、训练、执勤、科研、保障等任务的基本单位。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对基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促进基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实现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制定本纲要。 一、基层建设标准 基层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全面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政治合格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纯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军队,安心基层,忠实履行职责。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军事过硬方面战斗队思想牢固,战斗精神旺盛,战备、训练、科研工作落实。科技练兵扎实,军事技术熟练,战术运用灵活。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成效明显,官兵爱军精武,胜任本职岗位。训练成绩达到规定要求,能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作风优良方面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科学,严谨细致。雷厉风行,勇猛顽强。民主公正,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尊干爱兵,拥政爱民。无弄虚作假、隐情不报、处事不公、铺张浪费等问题。 纪律严明方面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管理严格,秩序正规。军容严整,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奖惩分明。无严重违纪,无责任事故,无刑事案件,无失泄密,无计划外生育。 保障有力方面装备达到规定完好(在航)率。训练、教育和物质文化生活设施设备齐全配套,经费物资管理制度落实。伙食吃到定量标准,住房条件、被装配备、卫生防病符合规定要求。官兵身体健壮,心理健康。 二、基层经常性主要工作 基层建设必须在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要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遵循着眼提高战斗力、贯彻以人为本、坚持从严治军、发扬优良传统、勇于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则,严格按照条令条例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抓好军事训练 必须把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和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针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积极适应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要求,坚持科技兴训、依法治训,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扎实开展基础训练。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完成共同课目、专业、战术训练。抓好技能、智能、体能、心理素质和作风纪律训练,打牢个人素质基础;抓好单车、单炮、单机、单舰、单发射架等基本战斗单元训练,打牢技术战术基础;抓好分队(编队)战术训练,打牢合同训练基础。组织官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装备、新技能、新战法,积极开展复杂电磁

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8T15:08:44.81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年10月供稿作者:张微 [导读] 外宣翻译在国家与世界其他各国地区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大作用,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仍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 黑龙江大学张微 【摘要】外宣翻译在国家与世界其他各国地区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大作用,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仍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本文阐述了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产生不足的成因,希望以此能够有助于外宣翻译的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外宣翻译中式英语文化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在这些交流与合作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外宣翻译是决定对外宣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在近二十年间获得了较快的进展,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通过分析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其成因,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外宣翻译研究的现状,把握其中的问题,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1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 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常见的错误通常被分为甲型错误(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和乙型错误(主要表现为拼写、语法无错,但外国读者感到难懂甚至不懂)两大类,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大部分是由于乙型错误引起。因此,本文主要从乙型错误的常见错误类型给予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其中问题。 1.1 外宣翻译中的“中式英语”。Chinglish 一词是由Chinese与English 的组合,它指的是中式英语,即那种畸形的、混合的、在用词搭配上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中式英语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字对字的翻译,冗余和名词修饰错误。 1.1.1 字对字的翻译。严复的“信、达、雅”3 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求译文既能忠实原意又要通顺流畅可读性性强。有些译者片面理解忠实的含义,以为忠实就是形式上的相似,逐字翻译。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原译:The strength,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原译中根据中文进行了字对字的翻译,误会了本文的主语,会是西方人看了不理解。应译为:A strong,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这样则比较自然,容易理解。 1.1.2 翻译中的冗余现象。汉语中有大量的修饰词,经常用很强的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以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否则往往强调过头,却削弱了原文的力量。如:“彻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smash”本意就是break complete原ly,已经包含了“彻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 语气反而弱化。外宣传翻译中要深究汉语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和事理情由,以免造成词汇的冗余。 1.1.3 翻译中的名词修饰错误。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原译:If we want socialism to achieve superiority overcapitalism,we should boldly absorb and utilize all advancedcivilization achievements created by human society,includingall advance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reflectthe law of socialized modern production in the developed capi原talist countries.这里,“先进文明成果”被译作advanced civi原lization achievements,“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被译成op原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都是用很长的名词做定语,修饰另一个很长的名词,这样的搭配是不妥的。“先进文明成果”可改译成advanced results of civilization;“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可译做advanced methods of operation and tech 原niques of management. 1.2 外宣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翻译必须遵循“忠实原则”,忠实于原文并不等于逐字逐句地直译。原文的忠实性并不排除为使原文的形式、气氛和深层意义得以用另一种语言再现而进行的适当调整。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间的语码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和一种目的行为,翻译过程除了受两个语言系统本身的影响和作用外,还受到两个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对外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由于自身题材和作用的特殊性、制约性尤其明显。而如果不考虑文化差异的现实,就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译品。比如,有人把“豆腐渣工程”译成“bean curb residue project”,把“拳头产品”译成“fist product”。而正确译法应为豆腐渣工程寅jerrybuiltproject;拳头产品寅hit product 或knockout product。所有这些都属于生搬硬套的死译和硬译,完全没有顾及读者的感受。 1.3 外宣翻译中的错误理解。理解和表达一直被视为两个翻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一些从母语翻译成外语的情况下,有很多错误理解所导致的问题出现。如:有关部门日前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出资,支持安居工程。原译:The relevant department has recently put forwarda proposal calling on all walks of life to make investment tosupport the Comfortable Housing Project“.安居工程”强调的是大家有房住,工薪阶层住的起。我们可以用英语中的现成说法“Affordable housing”,“project”指的是具体项目,而安居工程是国家的一项政策,是客观上的一个概念,因此“工程”应译为“program”。所以“安居工程”翻译成“Affordablehousing program”更贴近原文的意思。 2 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不足的成因 我国外宣翻译仍然存在众多不足,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译者对原文理解不够透彻,专业词汇空缺,译名不统一造成的误解等等,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外文化差异,中式英语的出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偏差而形成的特殊语言现象。英语在被使用时,由于脱离了其形成使用的特定语言环境,而中西思维活动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则是造成汉译英式的“中式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英汉语言的差异有所了解。 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必然都印着民族文化的烙印,隐含着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的缺省,冲突寓意和联想的不一都会给语言翻译带来多种多样的障碍和困难。文化空缺现象在政治体制、经贸领域、传统文化、时尚生活和日常现象中比比皆是,并且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新提法,它们都是中国特有的,在英文里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译出来也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因此,在对待文化色彩浓厚的词汇,外宣翻译人员应非常慎重对待。 外宣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及其表达方式,要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并熟知中西方社会习俗及具体的语用环境;另

部队基层文化娱乐活动

基层文化娱乐活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层文化娱乐活动是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着部队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近几年来,通过总队、支队开展基层建设达标和落实《公安消防部队基层俱乐部建设暂行规定》工作,基层中队的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器材有了一定的规模,也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际效果,为了探索基层官兵文化娱乐活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在今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根据部分官兵提的建议,笔者通过认真的调研和官兵谈心了解,认为当前基层中队文化娱乐活动和往年相比,不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时期官兵文化素质较高,渴求新知识和高品位娱乐活动的愿望强。现今,官兵的文化和各方面的素质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从我支队所属三个中队官兵的文化程度来看,在88名基层官兵中,大专毕业的士兵占6.8%,中专毕业的士兵占30%,高中毕业的士兵占63.2%,现在已经没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士兵;中队9名干部中,本科(函授)有2名,大专生7名。可以看出,近年来官兵的文化程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从欣赏水平来看,官兵们的鉴赏能力提高了,通过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搞一次活动,能反映出官兵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实际运用上来看,官兵能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收到了效果。 二是文化娱乐活动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几年,基层中队的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向全面化、社会化、功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每个中队都有室外活动场地,有文化活动室、健身房,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有卡拉OK机,DVD、音箱、液晶大彩电等,个别单位还成立了“警营网吧”。《甘南州消防支队2010年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按照《甘肃省公安消防部队2010—2012年警营文化建设工作规划》的要求,为基层中队落实好“一厅一馆一房两场三室”建设,按照《中队俱乐部文化设施活动中心设施器材参考标准》配齐缺少的器材。 三是通过基层建设标准的验收,改善了中队营区文化环境。美化营区环境已成为官兵文化生活的一个主题。进入中队营院,画墙、标语十分醒目,各中队办的黑板报、橱窗、还有班里办的学习园地富有特色,书画展、影评栏内容丰富,阅报栏引人注目,IC卡电话方便官兵,各类活动室内布置规范统一,给人一种 美的感受。 四是健全了制度,活动经常开展。在基层文化娱乐活动中,制度已经具体化、规范化。中队文体活动年初有计划,开放时间有规定,器材使用和管理有要求,活动有图文记录,检查评比达标有细则,歌咏活动、读书活动、影视影评活动、体育比赛活动、演唱活动等五项活动开展比较经常。做到了队列集合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个别基层中队在文化生活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专长,在重大节假日和地方警民联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增长了官兵的知识,又丰富了官兵的文化生活。 五是官兵乐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通过和部分官兵座谈了解,官兵学习的热情较高,善于思考。有的同志业余时间就在微机室里学习电脑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自学各类函授专业的越来越多,有新闻写作、摄影艺术、法律专业等,甘南支队官兵近几年,通过函授、自学、上电大,考上研究生的1人,取得本科文凭的有28人,其中干部23人、战士5人。部队当前出现“三热”:一是买书读书热,二是学电脑热,三是学专业技能热。通过调查发现,以前战士看的大部

新时期军队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d2321565.html, 新时期军队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侯景涛王晨曦 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04期 摘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命脉。国家安全离不开文化建设。军队作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文化建设对于军队意义重大。回想往昔岁月,尽管经历不少坎坷,但随着人民军队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军队文化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时期如何继续发扬和传承我国军队文化的优良传统、如何推进和创新军队文化建设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信息时代,加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我国长治久安,是我军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军队文化建设创新传承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之所以能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摸着石头过河,并在社会建设方面有所建树,是因为在我们的身后有一支风纪优秀、纪律严明、以人为本的人民军队。改革开放以来,在1991年华东水灾、1998年南方洪水以及5.12汶川大地震、6.1四川攀枝花6.1级地震生死攸关的时刻,人民军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奔赴前线,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的性命。这些可歌可泣的行为无不显示出我国现有的军队文化不是只浮于表面的、肤浅的文化,而是带有思想深度的、战斗力强的军队文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作为军队的软实力,其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因此,为了锻造一支富有生机的、与时俱进的军队,我国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发挥不怕苦不怕难、顽强奋斗、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发扬不断改革创新的作风。 二、军队文化建设的历程 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有见地地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回首91年峥嵘岁月,我军在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傲然屹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发展壮大。推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防实力,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要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文化作为军队的软实力,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考虑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深度、政治觉悟高的每个个体共同努力,优秀的军队能够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勇猛前进,开拓创新。 自诞生起,我军军队文化建设随着政党、军队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了4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和发展,对于当前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浅谈外宣翻译存在的宏观问题与对策

作者简介:顾森,硕士,助教,黄淮学院。研究方向:翻译。 文章编号:1672-6758(2012)07-0095-2 浅谈外宣翻译存在的宏观问题与对策 顾 森 (黄淮学院外语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在对各地区与部门外宣翻译状况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外宣翻译所存在的宏观问 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与对策:一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二是要加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力度,三是有必要设立外宣翻译监管部门。 关键词:外宣翻译;对外宣传;外宣翻译人才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各地区与部门的对外宣传意识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各地区与部门的外宣翻译,我们发现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已大为减少,外宣翻译的整体质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许多外宣翻译 问题超出了微观的纯语言范畴, 换句话说,讨论如何提高外宣翻译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对拼写、语法等低级错误纠错上,其并不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根据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及我们所做的调查,发现外宣翻译存在下面几个宏 观问题, 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改善外宣翻译质量的目的。 二外宣翻译所存在的宏观问题 1.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够。 外宣翻译是一项极具重要性与严肃性的工作,是我 国各行业与部门对外沟通、 对外宣传的窗口,不合格或错误的译文不仅不能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还有可能造成误导,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甚至造成一些难以弥补 的消极影响。[1] 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决定了各行 业与部门应树立正确的外宣意识, 把外宣翻译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上,严肃认真对待外宣翻译工作。从事外 宣翻译的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锻炼和经验,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翻译态度。许多行业与部门没有正确认识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对这项工作放任自流,在翻译人员的选取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是许多低质翻译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既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又没起到应有的对外宣传作用。 2.缺乏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 有些行业与部门虽然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与严肃性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寻译和翻译沟通机制,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翻译人员。从我们调查的部分行业和部门的情况来看,其外宣翻译的寻译方式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多由其宣传人员在有限的交际圈子中寻找翻译人员或翻译公司,对翻译人员水平高低、翻译公司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很少过问,而这些人往往也是翻译后就算完事,不去对自己的译文做进一步的推敲核对,翻译供求双方缺乏必要的、有效的沟通,没有统一的翻译要求和质量把关。在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 缺乏有效的寻译与翻译沟通机制,才导致了许多外宣翻 译问题的出现。 3.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民众外语整体水平较低,缺少英语语言使 用环境和氛围,高素质的专业翻译人才较为缺乏。[2] 从事 外宣翻译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缺少翻译理论的指导和大量的翻译实践,部分翻译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使 命感,再加上普通民众对翻译及翻译行业缺乏深度的了解,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翻译是一件易事,只要通过外语四、六级考试就可以胜任一般的翻译工作,只要照搬词典对号入座就可以完成翻译,认为只要是外语专业毕业,就可以无所不能译,无所不可译,殊不知翻译是 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而且不同领域的术语不是每个翻译者所熟悉的。普通民众对翻译工作的错误认识, 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的缺乏, 必然影响了我国外宣翻译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方法与对策 在今后的外宣翻译工作中,各地区与部门应加强对外宣翻译重要性与严肃性的认识,将其提升到重要高度,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1.建立多样化的寻译和译文把关制度。针对缺少寻译和翻译沟通机制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各地区可以成立自己的翻译协会,其成员可向所在地高校、企事业单位、翻译公司等机构选聘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组建一支正规稳定的翻译队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还可以建立翻译人才库,不断发掘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以便不断补充随时聘用。针对重大的外宣翻译项目,可以向翻译协会甚至全社会招标,有效地在翻译供求双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翻译协会之类机构的组建,也有利于具有专业资质的高水平译者对社会翻译需求做到及 时有效的了解。[3] 这些高水平译者也应通过其它渠道加 强自我宣传, 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以便形成完善的供求双方联系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其次,有必要建立建全译文审核把关制度,对于翻译协会会员所翻译的译文也不能一路绿灯,协会也应组织人员进行审核把关,可以组织一些在当地工作的外国专家学者,利用其语言优势,聘请其参加到外宣翻译的审阅把关工作中去,对译文的用词、语法、地道性、可读性及总体质量进行把关,凡未通过审阅的译文,由审阅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2.加大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力度。 · 59·第12卷第7期2012年7月 鸡西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Vol.12No.7Jul.2012

军队基层文化

军队基层文化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指“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军队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基层实际而开展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这个要领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营文化活动,不是单纯的玩玩乐乐,不仅仅在于满足、官兵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娱乐中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其次,我军的性质决定了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鲜明思想性。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政治上要永葆人民军队本色,思想上道德上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为此,军营文化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格调,始终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个主旋律,表现出鲜明的思想性。 我军战时担负着作战任务,平时要贯穿着适应战斗生活的养成教育。与此相适应,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无论是在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坚持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体现了强烈的战斗性。从活动内容看,突出火热的军营生活,即使是开展游戏游艺活动,也多与军事训练、战斗场面相关。从活动方式看,偏重有利于战斗力培养的集体活动方式,比如音乐活动,军营倡导流行的是队列歌曲。从活动形式看,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阳刚雄健的为主,以适应战时需要。 我军的基层文化工作一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尽可能地把广大官兵都吸引到各项文化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出广泛的群众性。 所谓“群众文化群众办,战士之家战士管”“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目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正是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生动反映。 军队文化工作包括专业和业余两大部分。专业文化工作是职业性的,而业余部分主要是指我军基层文化工作,即主要由非职业工作人员,主要用业余时间开展的工作。其业余性显而易见。这就要求军队基层文化工作不要与部队中心工作争人员争时间,而要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同时也不要因为基层文化工作的业余性而忽视对文化活动的认真组织领导。正确全面的认识是:文化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但任何中心工作都离不开文化工作。 基层文化工作通常以“娱乐、健身、审美、求知、成才”十个字为指导方针。其中“求知、成才”四个字都表现了“丰富的知识性”这一特点。我军基层文化工作历来重视开展学习各种知识的活动。在红军时期,基层俱乐部的工作内容有明确规定:“应当开展识字运动消灭文盲”,“应当提高红军战士的一般教育知识(科学常识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基层俱乐部性质的规定中也有如下内容:“是基层官兵开展课外学习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俱乐部分设的四个组中也有一个“学习组”,其任务是带领和组织官兵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军民两用知识技能。丰富的知识性这一特点增强了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它是基层文化工作能够吸引广大官兵积极参加的一个深层动因,也是基层文化工作历来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一个内在原因。 十五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其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其二,“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其三,“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其五,“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这些内容,结合部队基层建设的实际,全都与基层文化工作密切相关,有的直接是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职责,有的是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任务,没有一项超出军队基层工作的范围。因此说,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正是军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一门科学,它的知识体系包括史--即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形成发

加强部队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加强部队安全文化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队管理教研室主任周振铎发布时间:2011-04-23 22:46: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大力加强军队的“三化”建设,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很多安全问题,特别是重大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军队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2006年3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建设安全文化,形成有利于安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抓好新形势下的部队安全工作,再也不能搞那种“亡羊补牢”式、突击式、运动式的治标不治本的管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力度,增强官兵安全素质、提升安全科技水平,健全安全管制制度,强化安全作风养成,从根本上解决制约部队安全工作的问题。 一、加强安全理念文化建设 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实施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首先搞好安全理念文化建设,才能为其他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依据,打下基础。一是树立核心安全理念。从根本上说,部队的核心安全理念,就是胡主席提出的安全发展理念,这是指导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根本理念。就部队层面而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就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服务打赢”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必须始终把“安全与否”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考虑,当安全与其它方面有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解决好安全问题。在方案审查、程序检验以及单位和个人的奖罚评比评优等各方面,全面、切实落实“安全一票否决制”。坚持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先期预防上,把事故发生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具体应完善“三个对策”,即“消除对策”、“防护对策”、“减弱对策”。消除对策就是在制定方案、计划阶段,采取措施消除危险的根源;防护对策就是在危险不能消除时,采取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使它不能造成伤害;减弱对策就是在危险不能被彻底消除和有效防护时,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三个对策”共同发挥作用,达成预防目的。坚持综合治理,就是针对部队安全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在认真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基础上,通过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强化内治外控手段、推动安全科技创新、弘扬安全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真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只注重某一方面。坚持服务打赢,就是要搞清安全工作的服务本质,牢固树立“管为战”思想,摆正安全工作位置,明确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发挥好安全工作服务保障功能,确保打赢目标的实现。二是构建安全观念体系。树立“安全关乎成败,安全重如泰山”的安全责任观,使官兵认识到,安全决定事业的成败,影响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安全责任是领导者的第一责任,这个责任不仅是指对领导者自身或一个组织,同时还指对社会、对部属、对每一个家庭的责任,这种责任如泰山般厚重。树立“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价值观,使官兵认识到,安全是一个单位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单位最大的效益。树立“保护他人,就是保护自己”的安全道德观,使官兵认识到,违章操作、违章作业等于自杀;违章指挥或发现违章不制止,等于杀人或图财害命;对生命和健康的无谓毁坏,是一种道义上的罪恶;对可预防的事故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负有道义的责任。树立“关爱生命,

申请部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申请部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强化“四个意识”依法按纲推进基层建设创新发展部队组建以来,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有关指示和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建设特点规律,注重依法打基础、抓落实、求过硬,全面建设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团连续两年被省军区评为先进预备役团、先进团党委,有4个营、连被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个连被省军区树为“实弹战术演练标兵连”,2个连荣立集体三等功。 一、强化使命意识,明确依法按纲建设思路 针对团组建时间短,基层建设基础弱、头绪多、任务重的实际,我们着眼部队使命任务,深化思想教育,积极探索规律,依据法规制度抓基层,保证了基层建设的正确方向。一是深化教育,统一思想。部队组建之初,官兵思想活跃,有的同志认为,预备役部队基层人员虚编、组织虚设,抓基层是“务虚”的工作;有的同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团里的现役干部又多数来自野战部队,缺乏抓预备役基层工作的经验。针对这些思想反映,团党委专题例会分析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在基层建设上,存在的“摆不上位”、“顾不过来”、“抓不出名堂”等消极畏难情绪,其思想根源是对基层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缺乏抓基层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团党委从加强教育引导入手,广泛开展“端正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加强基层建设”专题教育,利用召开全委会、组织大项活动等时机,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军委、总部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重要指示,并结合形势任务,强化职能教育,消除了官兵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逐步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依法按纲加强部队基层全面建设上来。二是把握特点,理清思路。团党委紧密结合预备役部队双重领导、双重任务、双重保障等特征,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编兵单位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依据《纲要》、《要则》,制定了《领导机关抓基层工作规范》、《按纲建连工作规范》,明确了领导机关工作到一线、服务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的指导基层建设思路,基层各营连按照“党团组织坚强、政治合格可靠,官兵素质优良、管理秩序正规、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原则,注重打基础,依法抓落实,基层全面建设水平逐年提高。三是适应形势,探索规律。部队组建之初,我们团32名现役干部27人来自野战部队,面

军队基层文化建设

关于“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姓名:汤镇菡学号:080412011027 专业年级:船舶与海洋工程2011级 军队基层文化是我军所特有的,符合党的领导方针的,特殊的群众文化,而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是军队基层政治工作的保障。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因素,是占领军营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措施。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军队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基层实际而开展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歌咏活动;演唱活动;读书活动;影视活动;板报活动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基层官兵的精神风貌;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基层文艺体育骨干;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条件;营造优美和谐的军营环境。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在我军政治工作中作用重大,意义非凡,主要作用有: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作用2.对军事训练的激励作用3.对官兵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4.对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能否将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进行的好,直接关系到一支部队的精神风貌和战斗力,所以如何开展文化工作也是部队长官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如果将军事技能训练比作士兵的战斗生活部分,那么文化活动就是士兵的人性生活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少了哪一样都会对士兵的战斗力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足可见文化工作在维持部队战斗力方面所占的重要地

位及所起的积极作用。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开展方式要随着时代变革不断改进,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如何保留军队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界先进的治军思想和军队文化也成了军队文化工作的重点。而且不单要吸收外界先进文化,更要在我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并弘扬符合当今时代的优秀积极的军队文化,这样不断的丰富积累才能使我军军队文化得以积淀,进而使我军成为具有文化内涵,文化与时俱进的先进军队。 开展军队基层文化工作不能脱离基层,即广大官兵。既然军队基层文化是面向部队官兵的特殊的群众文化,那这种文化的丰富发扬就应该交给军队基层官兵来完成,也就是官兵用自己对部队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来丰富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所以应当鼓励官兵积极去发现、记录、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点滴,通过开展摄影、文学创作等活动,发现军人的诸多闪光点并加以宣传弘扬,使我军军队文化进一步得以丰富;而且也培养基层官兵一些技能,提高官兵对部队生活的热情,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在此期间发掘提拔有潜力的战士,使他们成为优秀文化的发现者,进而成为军队基层文化宣传的中坚力量。 丰富文化的同时也要明确价值取向,要明确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以此作为军人的价值取向基础和丰富文化的导向,这样才能不断发现符合军人价值的优秀文化。部队长官有对新发掘的文化进行筛选的责任,从而保证文化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在发掘文化的同时,加强官兵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融合,使我军官兵充分吸收并践行军人价值观的精华,真正成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题库(40道)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题库 1、基层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落实战备工作应坚持? 答:坚持平战一体,贯彻战备法规,始终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备状态。 3、怎样扎实开展我军根本职能和形势战备教育? 答: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强化军人血性胆气,树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和随时准备打仗思想。 4、落实战备制度应坚持哪几项制度? 答:坚持战备值班、节日战备、请示报告、战备检查等制度 5、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和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应坚持? 答:坚持按纲施训、依法治训,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确保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6、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应坚持那些事项? 答: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按使命任务设计内容,按实战环境设置条件,按作战进程组织演训,把实战化贯穿渗透于军事训练全过程各领域 7、指挥军官和指挥士官都要成为哪“四会”? 答: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

8、教练员应具备哪四种能力? 答:指挥、训练、教育和管理部属的能力。 9、适应强军目标要求,践行政治工作时代主题我们应培养哪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答: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10、怎样开展心理服务工作? 答:抓好心理知识教育和行为训练,定期组织心理测试评估,开展心理咨询和经常性心理疏导,对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官兵及时送诊,保持心理健康。 11、怎样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答:建好俱乐部、荣誉室、学习(阅览)室、健身室、网络室,按照文化装备管理规定管好用好文化装备。充实更新书报杂志、音像制品和文体器材,重视培养保留文体骨干 12、怎样严格行政管理? 答:坚持从严治军铁律,加强科学管理,严明作风纪律,抓好行政管理法规制度落实,培养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持安全稳定 13、密切内外关系是指? 答: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不断增强基层的凝聚力。 14、入党、提干、考学、保送入学、选取士官、选学技术和评功评奖等问题上应做到哪几项? 答:做到名额、条件、程序和结果公开,公正办理

军队基层管理结课论文

军队基层管理 部队基层义务兵,是我们军队的主体,在军队基层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部队基层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心系基层、情系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不断改善官兵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标准、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那么对部队基层义务兵在队伍管理中,应当怎样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呢?“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就应以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和调动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人与部队共同发展。 一、走民主化管理之路,尊重官兵的主体性地位。 发扬民主,既是我们这支队伍的优良传统,也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随着80、90后加入队伍,部队人员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部队基层义务兵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走民主化管理之路尊重官兵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官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乎潮流,符合新时期部队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部队民主管理、民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在机制建设上做文章。一是要完善队伍公开机制,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在基层,最容易让官兵泄气和产生怨气的往往不是条件差、任务重,而是一些领导干部有时会处事不公、缺少应有的正气。所以走民主化管理,就应当在坚持党的领导、保证部队集中统一的前

提下,在官兵关注的敏感问题上实施阳光操作,给每个同志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营造一种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良好氛围。二是要进一步拓宽民主渠道,让官兵有意见敢反映,能平安地反映。要落实党内生活和部队建设的各项制度,确保官兵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三是要实施强有力的民主监督。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下级服从上级是保证政令畅通的必然要求,但并不等于部队不要民主监督。要按照民主建设的要求,保障官兵人格上的平等,基本权利得到尊重。不能片面理解从严治警,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把活动空间限制得小小的,把人员控制得死死的,这不是先进的手段,也是与人性化管理相悖的,要保证官兵享有人身权、隐私权、监督权、建议权、休息权和通信权等,各级领导的行为也应当在官兵的监督之中。 二、走人性化管理之路,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 在部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官兵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做到全方位沟通、零距离服务,无间隙关爱。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做到:一要体现人文关怀。从工作上、思想上、生活上、权益上去关心官兵疾苦,倾听官兵呼声,维护官兵权益,尽心竭力为官兵办好事,解难事,用真情和关爱搭起官兵之间的连心桥,使官兵真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切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推行办事公开,尊重维护官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官兵是部队的主

如何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部队的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部队官兵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我们应当如何加强基层部队的文化建设呢? (一)完善基层俱乐部的基层设施 基层俱乐部的基础设施就是场地和器材,这是俱乐部构成的主要物质因素,同时又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总部对基层俱乐部场所的建设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从2000年12月,由总政总后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连队及相当单位要建立俱乐部”。到 2004年5月,总政总后下发的《军队基层文化建设暂行规定》指出:“文化设施包括室内外文化场所、文化装备及文体器材和营区文化环境,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勤俭办事,合理配置,综合利用,逐步完善和配套。”在连队俱乐部场所中,应配有桌椅、彩色电视机、音响设备、篮球架、乒乓球台、台球桌、小型健身器材、锣鼓箱、乐器箱、文娱箱、图书箱等器材。边海防和驻边远地区分散执勤连队,还应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条件的还可建和旅团政治工作网相连接的电脑网络系统等。俱乐部作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场所,应该有一定的场地;有一定的文体活动器材;有一定的文化活动资料。连队俱乐部场所的建设,指连队学习阅览室、荣誉室、综合娱乐室、综合运动场等场所的建设。

(二)加强基层文化骨干的培养 文化活动的开展骨干人员缺和素质低的问题是制约和影响基层俱乐部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下决心加以解决。基层俱乐部应按照“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设施完备、效果明显”的总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地,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活动制度,把加强俱乐部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纠正“重建轻管”的问题,确保俱乐部建设健康发展。随着俱乐部建设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充分挖潜传统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有利条件,拓延活动形式,丰富浓郁文化氛围,愉悦官兵身心,提升文化素养,展示新时期官兵精神风貌,从而提升俱乐部建设的层次,充分发挥俱乐部建设在部队建设中的精神保障作用。最后要切实保障俱乐部建设所需时间、人员、经费,尽量避免因其他工作任务紧就调换人员,时间让位,投入分流现象。 (三)广泛经常地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队列集会有歌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体育每月有比赛”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坚持经常、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读书活动: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风气,引导官兵通过读书陶冶情操、求知成才。官兵每天要阅读报刊。并开展读书演讲、阅读欣赏、知识竞赛等活动。

解放军新版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管好用好武器

解放军新版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管好用好武器 来源:解放军报选稿:黄骏 中央军委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抓好《纲要》学习贯彻,推动基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经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批准,中央军委日前印发四总部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并对抓好贯彻落实提出了要求。 《纲要》是指导和加强军队基层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依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对我军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次修订印发《纲要》,是适应党的理论创新和基层建设实践发展新形势,把党的十七大和胡主席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落实到基层,进一步推动部队建设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央军委对修订《纲要》高度重视。四总部专门组成修订《纲要》课题组,对有关问题充分研究论证,召开抓基层协调会集体讨论修改。修订期间,先后3次征求各大单位意见,请21个不同类型的军师和旅团级单位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 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更大功夫 经胡主席批准,中央军委日前印发了四总部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这是军委、总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重大举措。《纲要》的重新修订印发,对于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胡主席对基层建设高度重视,强调要认真贯彻《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下更大的功夫,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修订后的《纲要》,全面贯彻胡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吸纳部队建设新鲜经验,赋予基层建设以新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标志着对基层建设特点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是新形势下抓基层建基层的基本准则。修订好一部法规不容易,抓好贯彻落实更要下功夫。各级要按照胡主席重要指示和军委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纲要》作为当前重要工作和长期任务,下大气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基层建设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修订后的《纲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充分贯彻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贯彻落实《纲要》、加强基层全面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这个根本。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贯彻落实《纲要》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基层官兵深刻理解、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自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实施统筹兼顾的方法,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和体现到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确保基层建设正确方向。科学发展观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就能成为引领基层建设科学发展、哺育官兵成长成才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过硬、整体提高、协调发展。战斗力水平是检验基层建设的根本标准。修订后的《纲要》适应使命任务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基层战斗力建设的内涵。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始终着眼于增强战斗力,形成一切为了打赢、一切聚焦打赢的生动局面。坚持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持续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扎实抓好基层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战斗力快速生成和提高。随着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演习和野外驻训时间大量增加,执行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任务增多,基层建设面临不少新课题。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动态条件下基层建设的特点规律,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围绕战斗力抓基层建基层,以过硬的基层建设保证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新修订的《纲要》,对基层八项经常性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充实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要积极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确立抓经常性工作的新标准,与时俱进地抓经常打基础,不断提高工作落实的质量。八项经常性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