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1. 简介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是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和小说家。
他以其简练而富于力量的写作风格闻名于世,并且创造了一种“硬汉形象”,这个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一个坚毅、勇敢、忍耐的男性角色,他们经历了战争、冒险和困难,并以冷静、果断和坚韧的态度面对着这些挑战。
这种“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海明威个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2. 海明威的背景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切相关。
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热爱运动和冒险的人,曾经参与过一战、西班牙内战等战争,也喜欢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
这些经历加深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形成了他坚韧不拔、追求真实的性格特点。
3. 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3.1 主要作品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包括《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等。
这些作品中都有一个或多个“硬汉形象”的角色,他们面对艰难险阻时表现出的坚强和勇敢往往成为作品的一大亮点。
3.2 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赢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斗智斗勇的故事。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与鱼的搏斗中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坚持和毅力,他与困境抗争的过程充满了力量与希望。
3.3 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描写海明威与一群在巴黎度过时光的朋友的作品。
书中的男主角杰克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作家,他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果断。
3.4 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描写西班牙内战的一部作品。
小说主人公是美国志愿兵罗伯特·乔丹,他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其他人一起为正义和自由而战斗。
4. “硬汉形象”的意义和影响海明威创造的“硬汉形象”不仅是他作品的特点,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
一位老渔夫,他拥有极强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被认为是硬汉形象的典范。
其次,桑提亚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得非常勇敢。
在和那只大马林鱼的搏斗中,
桑提亚哥遭受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在一场龙卷风中,他与死神搏斗,
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而采取不屈不挠的态度。
他像一个真正的硬汉一样,直面困难
和挑战,咬紧牙关,努力奋斗。
再次,桑提亚哥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目标感。
他的目标就是要捕到那只大马林鱼,哪怕遭受再多的挫折和失败也不会放弃。
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捕到这条鱼,并为此付出任何
代价。
在长达三天三夜的搏斗中,他没有放弃过,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最终战胜这条鱼。
总之,桑提亚哥是一位真正的硬汉,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勇敢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一个决不屈服于困难的人,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人。
“硬汉子”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形象

“硬汉子”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位极具冒险和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过吃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上亮过相,闯过非洲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主动上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到一个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地利的炮击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让炸伤了腿,但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这时,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给他开路,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经表示要“踢翻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司汤达、莫泊桑打到在地上说胡话”。
决心下定,他就奋力拼搏。
据说,为了快,他是站着写作的。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
掘强的他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小说《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著名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
这位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84天,终于制服了一条比他的小船大几倍的马林鱼。
但是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来,吞食老人的捕获物。
老人决不屈服,又用鱼叉、船桨等拼命抗击了三天三夜。
最后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付骨架。
桑提亚哥虽然未能战胜厄运,却是一位精神上的强者。
他却留下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海明威硬汉形象名词解释(二)

海明威硬汉形象名词解释(二)海明威硬汉形象名词解释硬汉(Hemingway Hero)•解释:硬汉指的是海明威笔下的男性角色,他们通常是身体强壮、勇敢坚毅、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物。
他们以面对逆境时的沉着冷静和坚定意志而闻名,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毅力。
•例子:在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一位硬汉。
他是一位年过三十的老兵,身体精壮,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
面对困难和敌人的威胁,他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始终保持冷静和决心,为了完成任务而不顾生死。
约定俗成的男子汉形象•解释:海明威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种被称为“男子汉”的约定俗成形象。
这种形象代表了海明威对男性气质和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
男子汉形象通常被描述为自信果敢、不拘小节、正直而刚毅。
•例子:在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被塑造成了一位有着典型男子汉气质的角色。
他是一位老渔夫,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坚持捕鱼。
在他遭遇巨大鲨鱼的袭击后,他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与鲨鱼进行了漫长而艰苦的搏斗。
他以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美。
自我超越与浪漫理想主义•解释: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不仅体现了男子汉的勇气和毅力,还强调了自我超越和浪漫主义理想。
这种理念鼓励男性超越自身的极限,追求内心深处的浪漫理想。
•例子:在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在艺术家头上》中,男主角杰克巴恩斯代表了自我超越与浪漫主义理想的典型。
作为一名受伤的前一战之兵,杰克在巴黎重新开始了艺术家的生活。
他努力追求写作和艺术创作的理想,并与热爱自由和浪漫的女性阿克斯雷尔展开了一段激情四溢的爱情故事。
他的追求不仅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超越,也是对浪漫理想主义的追寻和实现。
对非凡人性的探索和揭示•解释: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在描写男性气概的同时,也探索和揭示了非凡人性的一面。
他们虽然坚强无畏,但内心常常存在着脆弱和矛盾。
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多样且丰富,追求着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生命意义。
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解读

产吐J5科技论括2020年第19卷第22期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解读□葛翠恩【内容摘要】海明威是一个二十世纪在世界文坛闻名的人物,他把自己做强者的品格融入“硬汉”的精神,塑造的“硬汉”人物贯穿于他作品的每一个时期,形成了一个很显著的群体特征。
海明威作品里的人物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死亡,也很具 有风度和魅力。
海明威的创作中全部表现了这种精神,硬汉的形象独树一帜,在灵与肉,胜与败,强与弱,生与死, 苦与乐等一系列的问题中,体现出了悲伤的美感,也是海明威一生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人物形象;硬汉精神;生命写照;审美方式 【作者单位】葛翠恩,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厄内斯特•海明威( 1899 -1961)是世界文坛著名的美 国小说家,在西方文学史上堪称一代大师,海明威为当代新 世界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海明威留给欧美文坛的,至少 有两点:一是海明威独特的风格;二是他笔下硬汉形象的人 物。
本文探讨的是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人物——那些生活在斗牛、枪杀、捕鱼、打猪、战争等险恶环境中的主人翁,这些 “硬汉”形象与海明威的生活阅历、人生价值观息息相关,身 上都有着一种明显的反叛精神、坚韧的毅力和乐观的人生 态度。
一、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精神竞争意识与挑战精神,是海明威式的英雄形象最鲜明的 性格特征。
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主张的就是“硬汉”精神,作 品中将其自身的精神品格融人了“硬汉”性格,塑造出一个个 “硬汉”式的英雄人物,对“硬汉”含义进行了深刻的诠释。
在 《太阳照样升起》一书中,欧内斯特•海明威成功地向读者展 示了一幅一战后“迷惘”一代的生活画卷,这部书也表现了他 的硬汉风格,在荒诞的世界里,在虚无的环境中,人应该在生 活下去的过程中积极地、发现和创造意义秩序和美,这是硬根发芽,学生就会对社会上的事件存在正确的判断和认识。
中职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课余时间相对充足,接触的网 络比较多,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避免一些不良 游戏、色情电影、网络暴力的出现,净化网络平台,使学生利 用好网络资源,在网络中获得健康的资料和信息。
【要点解读】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豪迈的人格力量
➢ 与大鱼的较量成了一曲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相抗 争的颂歌,老人的失败转化为寓言意义上的胜利, 老人由此而获得了豪迈的人格力量。
再见
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要点解读
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具有 浓厚象征性的“硬汉”典型。请 你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
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 Nhomakorabea连续84天没有 捕到一条鱼的困 境中,毫不气馁, 再度出海。
在远海上与大 马哈鱼周旋三天 三夜。
归途中与凶猛 鲨鱼展开殊死搏 斗。
对海明威硬汉形象的精神解读

对海明威硬汉形象的精神解读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坚韧与尊严的象征海明威,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巨擘,创作出了多部令人震撼的作品。
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那些经历磨难但始终坚韧不拔的硬汉,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这些硬汉身上所展现出的坚强、勇敢和毅力,不仅仅是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更是海明威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与诠释。
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硬汉形象的频繁出现。
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甚至是生死考验,都表现出一种坦然接受和毫不退缩的态度。
这种态度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对命运的抗争。
他们不愿意轻易屈服于困境,更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他人所控制。
这种顽强抵抗的精神,正是海明威所崇尚的人生态度。
这些硬汉形象也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生荣誉和面子的重视。
在海明威看来,一个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失去尊严。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们都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让别人看扁他们嘲笑自己或贬低自己。
因此,在小说中,这些人物即使面对死亡或失败,也不会轻易低头或放弃。
然而,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并非只是单纯的抵抗者。
他们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人性关怀。
尽管他们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坚不可摧,但内心深处仍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依赖。
他们珍惜家庭、友情和爱情,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这种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使得这些硬汉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不仅体现在个体身上,还体现在他对于社会和时代的关注上。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战争、种族主义、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
他通过这些硬汉形象,传达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的坚定追求。
总的来说,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是他对人生、命运和时代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这些形象所展现出的坚韧、勇气和毅力,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挑战和考验,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表达。
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思想,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和命运的意义与价值。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01
孤独和自尊
圣地亚哥是一个孤独的老人,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 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不愿 意接受别人的施舍,坚持自 己独自出海捕鱼。在与马林 鱼的斗争中,他展现了自己 的孤独和自尊,这也是硬汉 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 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坚定的 信念和勇气,不轻易放弃。即使 失败了,我们也应该从中学习经 验教训,为下一次的挑战做好准 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 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 强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总之,《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个不朽的硬汉形象。他的故事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应该如何去做。让我们铭记这种硬汉精神,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创造一 个更美好的未来! 除了以上提到的硬汉形象分析,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还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老人与海硬汉形象分析
此外,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还体 现在他对失败的态度上。尽管他 没有捕捉到马林鱼,但他并没有 感到沮丧和失望。相反,他认为 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 证明自己的机会。他的态度证明 了硬汉不仅仅是胜利者,更是在 失败中保持坚定信念的人
总的来说,《老人与海》中的圣 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 他的行为、语言和内心世界都展 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 硬汉形象。他的自信、骄傲和坚 定信念都让人感到敬佩。他的故 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 和勇气,即使面对着最艰难的挑 战,也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 这也是海明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信息: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够取 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2 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力3 中西酒文化比较4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5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6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7 重复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9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冰河世纪》两个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10 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11 世纪年代的摇滚乐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12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13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广告语的修辞特点14 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15 《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16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17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18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19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20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21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与原则22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23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24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25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26 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27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28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29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30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31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32 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比较研究33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34 美资跨国企业文化中体现的文化冲突及其跨文化管理35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36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37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38 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39 商标翻译分析40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41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42 从《胎记》中阿米那达布的人物分析看人性的原始表达43 从多丽丝·莱辛《十九号房》女主人公看中国现代女性多重角色的心理困惑44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45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46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47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48 简爱性格研究49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50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51 以仪式理论阐释《宠儿》中的“宠儿”52 从改写理论的角度看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53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54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55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56 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57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58 《嘉莉妹妹》和《蜗居》中的情妇形象分析59 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福克纳小说中贵族的没落60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61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62 试析邓恩《别离辞•节哀》中圆规与圆的意象63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64 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65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66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67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68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69 论斯嘉丽对南方的背叛70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71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72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7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74 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中的对比艺术75 语境对翻译的限制76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77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78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79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80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虚无主义81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3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84 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85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86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87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88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89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90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91 英文电影字幕中的文化意象翻译研究92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a English and Its Future93 大学生上网调查94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9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96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97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爱情观的不同98 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99 反殖民主义战士还是殖民拥护者——对黑暗之心的解读100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101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102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103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104 美国广告语中的会话含义研究105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106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象征主义107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08 对“细密画”的背叛亦或拯救?——从《我的名字叫红》看文明冲突下的阵痛109 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人性的善与恶110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111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现实意义112 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教育语言学重估113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114 浅析英语职业委婉语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115 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116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11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Class 118 网络英语交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119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20 美中传统文化对于其家庭教育的影响121 庞德《诗经》英译研究122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12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4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25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12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7 灰姑娘情结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128 The Inharmonious Element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129 中英隐私禁忌语对比分析130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体系及霍尔顿的精神世界131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132 朱维之《复乐园》译本研究133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Willy in Death of a Salesman134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35 On the Spiritual Independence under the force of Public Opinion in To Kill a Mockingbird 136 希思克厉夫—一个拜伦式英雄137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138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mark’s Theory i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139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140 The Loss and Gai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141 哥特式风格特征在《远大前程》中的诠释142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143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14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145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146 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147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148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149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50 从《穿靴子的猫》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主义151 中英道歉语及应答差异152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153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154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155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解读156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157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158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159 《儒林外史》中应对文化缺省的文化负载词翻译160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161 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162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163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164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65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166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167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168 认知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169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170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171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172 A Comparison between Scarlett O’Hara and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73 A Tentative Approach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Romance Movies174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的跨文化研究175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76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177 天鹅的涅槃——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178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79 英汉隐喻中谚语的对比分析180 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181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182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183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184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185 Pragmatic Empath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86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187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88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89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190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2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193 浅析欧•亨利小说中恶棍骗子形象塑造--以《双料骗子》,《提线木偶》为例194 身势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95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196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197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自由198 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199 以实玛利是谁--《白鲸》与康德哲学200 不同英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