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三种类型识别共23页文档

合集下载

油菜三种类型比较.

油菜三种类型比较.

授粉
类型 生育期
白菜型
短,幼苗生长较快, 60-80天
芥菜型 中等
甘蓝型 较长,90-260天
耐寒、耐湿、耐肥、 抗(耐)病性都较强 易裂角 多数品种抗倒伏 产量高,潜力大 中国长江流域,加 拿大、欧洲等
抗逆性
农艺性状 裂角性 倒伏性 产量潜力 主要栽培地区
耐冻力较强,幼苗较耐 耐寒性、抗旱性、耐瘠 湿,耐旱性较弱,抗(耐) 性较强,抗(耐)病性居 病性较差 中 不易裂角 易倒伏 产量低 加拿大、中国西北部、 巴基斯坦 不易裂角 抗倒伏 产量较高 印度、俄罗斯、中国西 北部
根系

特征特性 花
白菜型 刚开的花朵高于花蕾,花 药外向开裂,花瓣重叠或 呈覆瓦状 较肥大,与果轴夹角中等
芥菜型
甘蓝型
较大,刚开时花朵低于 较小,花瓣平展分离,花药 花蕾,花瓣平滑,侧叠, 内向开裂 花药内向开裂 细而短,与果轴夹角小 长,多与果轴垂直
角果
籽粒
小,千粒重2.5-3.5克,种 大小不一,千粒重2~4克, 较大,千粒重3.0-4.5克, 皮表面网纹较明显,有辛辣 种皮表面网纹较浅 种皮表面网纹浅 味 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 自然异交率75-95% 常异交作物,自然异交率 20-30% 常异交作物,自然异交 率10-20%
不发达 椭圆,有或无茸毛,薄被 蜡粉,有明显缺刻,薹茎 叶无柄、包茎
高大、松散、分枝性较弱强, 中等,分枝性中等,分 分枝部位较高 枝较粗壮
主根发达,根系木质化早,木 发育中等,支细根发达 质化程度高 叶片较大,粗糙有茸毛,密被 苗期叶色较深,叶面被 蜡粉,叶缘锯齿状,薹茎叶有 蜡粉,缺刻明显,薹茎 叶柄 叶无柄、半包茎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油菜种子生产技术》

油菜籽品种知识

油菜籽品种知识

油菜籽品种知识一、品种概况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

栽培遍及全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

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

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

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开裂,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

种子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氮3.9%-5.2%,蛋白质24.6%-32.4%,纤维素 5.7%-9.6%,灰分 4.1%-5.3%,油脂37.5%-46.3%。

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会影响油菜籽及菜籽油的质量。

油菜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以亚洲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但单产过低,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

其次为欧洲,种植面积较亚洲小,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37%以上。

世界上主要生产油菜的国家除我国以外,还有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法国、波兰、瑞典等国。

加拿大40年代开始种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油菜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年出口近100万吨。

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量,年平均约150万吨。

波兰、瑞典、丹麦、法国、民主德国等国,年出口几万吨到几十万吨。

荷兰、德国、意大利、日本是进口油菜籽(油)的主要国家。

我国出口油菜籽的品质与加拿大相似,瑞典质量略好。

二、油菜籽的分类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

1、白菜型油菜: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北方春播的小油莱,原产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此类油菜植株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发达,叶椭圆形,有明显琴状缺刻,且多刺毛,被有蜡粉,匍匐生长。

这种油菜春性特别强,生长期短,耐低温,适宜于高海拔;无霜期短的高寒地区作春油莱栽培,分布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及西藏等地区。

油菜

油菜

油菜油菜的起源、类型和我国生产分区(一)油菜生产的起源和历史白菜型和芥菜型的起源中心在中国和印度,甘蓝型油菜的起源中心在欧洲。

中国和印度是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国家。

中国在6000~7000年以前开始种油菜。

我国最早的油菜栽培地区被认为是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

(二)油菜的类型和品种以农艺性状为基础,我国油菜分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大类。

1.白菜型油菜俗称小油菜。

包括北方型小油菜、南方油白菜、北方油白菜。

植株一般较矮小,叶色深绿色至淡绿,上部薹茎叶无柄,叶基部全抱茎。

花色淡黄至深黄,花瓣圆形较大,开花时花瓣两侧相互重迭。

自然异交率75%~95%,属典型异花授粉作物。

角果较肥大,果喙显著,种子大小不一,千粒重3g左右,种皮颜色有褐、黄或黄褐色。

生育期较短,约150~200d。

易感染病毒病和霜霉病,产量较低,适宜在季节短,低肥水平下栽培,并可作蔬菜和榨油兼用作物。

2.芥菜型油菜俗称大油菜、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等。

是芥菜的油用变种。

主要为小叶芥油菜和大叶芥油菜两个种。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

叶色深绿或紫绿,叶面一般皱缩,被有蜡粉和刺毛,叶缘有锯齿,薹茎叶有柄不抱茎,基部叶有小裂片和花叶。

花色淡黄或白黄,花瓣小,开花时四瓣分离。

具有自交亲和性,自交结实率高达70%~80%以上。

角果细而短,种子小,千粒重1~2g,辛辣味较重,种皮有黄、红、褐等色。

生育期中等,约160~210d,产量不高,但耐瘠,抗旱,抗寒,适于山区,寒冷地带及土壤瘠薄地区种植,可作调料和香料作物。

3.甘蓝型油菜又称洋油菜、番油菜等。

植株中等或高大,枝叶繁茂。

叶色蓝绿似甘蓝,多密被蜡粉,薹茎叶无柄半抱茎,基部叶有琴状裂片或花叶。

花瓣大、黄色,开花时花瓣两侧重迭,自交结实率一般60%以上。

角果较长,种子较大,千粒重3~4g,种皮黑褐色。

生育期较长,约170~230d,增产潜力大,抗霜霉病、病毒病能力强,耐寒、耐肥、适应性广。

中国是世界上甘蓝型油菜的三大生产区之一(另外有欧洲和加拿大)。

油菜类型识别

油菜类型识别
油菜生产技术
技能训练1 油菜类型识别
油菜
油菜: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Brassica L. sp)一年生 或越年生草本作物。根据染色体数及其同源性,把与油 菜有密切亲缘关系的种分为两类:基本种有芸薹(北方 小油菜,B.campestris)、甘蓝(B.oleracea L.)和 黑芥(B.nigra);复合种有甘蓝型的欧洲油菜( B.napus)、芥菜型的大叶芥油菜(B.juncea Coss. )和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中国栽培的油菜可 分为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三类。
实践训练 :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试验地的油菜品种准确识别油 菜的类型。
白菜型油菜
2.芥菜类型 株型较大,分枝性极强,密被或不被 刺毛或蜡粉。基叶披针形,蔓茎叶有明显叶柄。花小, 开花时花瓣两侧分离,角果细短,种子小,具辛辣味。 染色体数 n = 18 。系我国特有的油菜类型。栽培的有 细叶芥油菜和大叶芥油菜两个变种。
芥菜型油菜
3.甘蓝类型 株型中等或高大,枝叶繁茂,主根发 育中等而支细根发达。叶呈蓝绿色似甘蓝,多被蜡粉, 基叶半直立或甸旬,叶柄明显。叶片有明显缺刻。顶端 裂片大,中下部有小裂片几对,蔓茎叶无柄,基部半抱 茎。花瓣大,黄色,开花时重叠。角果较长,与果轴垂 直着生。种子黑色,较大。染色体数 n = 19 。本类型 栽培种原产欧洲。江苏栽培的品种有宁油 7号、秦优7 号、油研8号等。
油菜的类型
凡栽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并用来收子油的统 称为油菜。它不单是一个种,而是包括芸薹植物的多个 种。
(一)油可分为白菜类型、芥菜类型和甘 蓝类型三大类型,每个类型中又包括若干个种。
1.白菜类型 一般植株较矮小。叶色深绿至淡绿。茎 茎叶无柄,叶基全抱茎。花瓣圆形,较大,淡黄至深黄 色,开花时花瓣两侧相重叠。角果较肥大,果喙显著。 种子大小不一,无辛辣味。染色体数 n = 10 。我国栽 培的有北方的小油菜和南方油白菜两个种。

.油菜三田报告

.油菜三田报告

油菜生产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观察及其三类型的识别。

2.掌握油菜动态生长发育。

3.学习油菜生物学形态特征及专业术语。

4.掌握油菜产量形成过程、理论产量及田间实收产量的估测方法和考种方法。

二.油菜的分类及形态特征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芥菜型芥菜型油菜的特点是基部叶片较小,茎有紫皮,上部枝条纤细,植株高大。

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白菜型白菜型油菜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甘蓝型这种油菜株高中等,根系发达,茎叶有明显的缺刻,被覆着厚厚的一层腊粉。

苔茎叶片轮茎着生,这是残留的亲缘甘兰的痕迹。

花朵状如复瓦,植株没有辛辣味。

甘兰型油菜结果多,种子大,含油量高。

一般的千粒重在2.5~3.5克,少数品种在4克以上,含油量在42%,最高的可达45%一47%。

三.田间管理及记载3.1 田间记载2011.9.13 翻土耕地:选择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 为宜,一般苗床面积大,留苗稀,有利于培育壮苗。

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

苗床的6.2m*2m,沟深20cm 左右。

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磷肥5斤/亩,复合肥150斤/亩。

2011.9.20 播种[华双五号,中熟品种]称量种子9~10g,即0.6Kg/亩。

将种子与沙子混匀,均匀的播撒在地里,用铁锹拍实,再盖上一层薄薄的稻草,2~3天后将稻草揭开。

冬油菜由于冬前需要一段温暖时期培育壮苗,若播种过早,温度高,易旺长形成高脚苗,不利安全越冬;同时还易感染病虫害。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农学0903 朱晨熹25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

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

其中包括很多种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

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

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油菜三大类型之一。

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

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

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

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

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

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

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油菜的类型与特征特性

油菜的类型与特征特性
作物栽培学各论--油菜
三、我国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冬油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据统计我国南方冬闲田约2亿多亩,仅湖 南、江西、广西冬闲田就有8000万亩,而 油菜种植面积仅1亿多亩,导致冬闲田每 年1/3的光、温、水、土资源没有得到利 用。
2、油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产油量较低, 影响综合效益
我国油菜籽平均单产比欧洲平均产量要低20-50%, 表明我国油菜产量还有较大潜力。
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迟,现在已经取得较 好进展。
四、油菜的类型与特征特性
1、油菜的类型(禹三角)
我国油菜三类型的形态
白菜型
甘蓝型 芥菜型
2、油菜的特征
主花序
无柄叶
角果
苔茎段
一次分枝
伸长茎段 缩茎段
二次分枝
短柄叶
长柄叶
油菜中熟品种一般30节左右,其中缩 莖段15节左右,着生长柄叶;伸长茎段7-8 节,着生短辆叶;苔茎段7-8节,着生旡柄 叶。
花芽分化 胚珠分化 授粉受精
(3) 各生育阶段的器官建成特点
器官建成
主茎节数 决定期
有效花芽 有效胚珠 结合子数 粒重油分 决定期 决定期 决定期 决定期
苗前期—主茎节数决定期
第一个 分化的 花芽形 成的角 果
苗后期—有效花芽数决定期
有效花芽 数决定期
蕾苔期—有效胚珠数决定期
时期 花芽分化—花蕾原始体分化 花蕾原始体分化—花蕾形成
花序着生在主茎积分枝顶端。主花序 一旦分化,主茎节数就确定了。
3、油菜的生物学特性
花芽分化
萌出 发苗
苗前期
苗后期 现蕾抽薹 始花盛花
成熟
(1)生长发育时期(长沙,中熟品种)
发芽出苗期

油菜

油菜

肾脏形
甘蓝型
心脏形
白菜型
杈形
芥菜型
油莱各类型子叶的形状
油菜真叶的三类形态
长柄叶
短柄叶
无柄叶
5.花芽分化
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一般单株分化花芽可达1500个以上。但结角 数不及分化数的一半。 花器退化、脱落、部分成为阴角(mal-pod)。 阴角(mal-pod):
只有角果皮而无种子或只极少的不饱满种子的角果。
2.根颈
★ 概念
? 根与茎联系的通道
★ 根颈的重要性
3.主茎和分枝
3.1 主茎
3. 薹茎段
油菜主茎一般约1~1.5m。 开花前主茎柔嫩多汁,开花 后由下而上逐渐木质化。 以甘蓝型油菜为例, 主茎由下而上可分三段
2. 伸长茎段
1. 缩茎段
3.2 分枝 油菜分枝性强。 主茎腋芽形成一次分枝, 一次分枝上的腋芽形成二次分枝, 二次分枝上的腋芽形成三次分枝, 依次类推。
抗裂角)的油菜品种
◆在“双低+杂优”的基础上,提高含油量和抗性。 ◆食用油菜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油份、高油酸、高蛋白含量;低芥酸、低亚麻 酸、低饱和脂肪酸、低硫苷和低纤维含量。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油菜的器官建成
1.根
主根 侧根 细根 胚根 支根 垂直向下生长,纵深30~50cm,至 1m以上 出苗后开始发生,密集在20~30cm土层(耕 作层),水平扩展约45cm
在低芥酸的基础上,降低亚麻酸含量(由10% 降至3%~4%),提高油酸含量(由60%升至75%~80 %)。这种低芥酸、低亚麻酸、高油酸菜油 (HOLL),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当。
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
低硫甙品种的菜饼可饲喂猪、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