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手册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手册
情境二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
项目一:食品的感官检验方法
· 任何食品的产品标准均包括三项内容:感官指标、理化 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并且感官指标往往位居第一项必检 内容。
·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即凭借 眼、耳、鼻、口(包括唇和舌头)和手,对食品的质量 作出客观的评价。
·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对食品原料、样品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溶液(共八个样品),按号码排列顺序依次品尝各样品的
味道
味觉敏感性试验
• 味觉识别是味觉的定性认识, • 阈值试验是味觉的定量试验。 • 阈值: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
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 阈值分类及定义 • 1、察觉味阈:又称味阈下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 5、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的制备 ☺ 由于风味浓郁或物理状态的原因(粘度、颜色、粉状等)不能直接进行感官
分析,例如:香精、调味料、糖浆等
制备方法
根据检查目的适当稀释
与化学组分确定的某一物质进行 混合
将样品添加到中性的食品载体中
常用的中性载体有:水、牛奶、米饭、馒头、饼干、蔬菜等。
几种不能直接品评的样品及其适用的中性载体
• 感官检验环境的基本要求
• GB/T 10220-1988《感官分析方法总论》 • 感官分析应在专门的检验室内进行。 • 给评价员创造一个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环境 • 检验室应与样品制备室分开 • 室内应保持舒适的温度与通风 • 避免无关的气味污染检验环境
感官实验室的要求
• 感官实验室应有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 • 最简单试验区:一间大房子,里面有可以将评价员分隔开的、互不干
样品 油脂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方法引言食品感官评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评价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感官器官的感知,来对食品的特性进行客观评估和比较。

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生产商改进产品质量、消费者选择适合的食品,同时也有助于食品行业的市场竞争。

嗅觉评定方法嗅觉评定方法是通过嗅觉器官的感知来评估食品的气味特性。

常见的嗅觉评定方法包括嗅闻试验和气相色谱法。

嗅闻试验是通过邀请经过训练的鉴定员,根据食品的气味特点进行感官评估。

气相色谱法则利用气相色谱仪来分析食品中的气味物质。

味觉评定方法味觉评定方法是通过味觉器官的感知来评估食品的味道特性。

常见的味觉评定方法包括三角试验、序贯评定法和偏好度评定法。

三角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比较试验方法,通过让评定员在三个样品中选择与其他两个不同的样品,来辨别样品之间的差异。

序贯评定法则是让评定员按照一定顺序品尝不同样品,然后按照自己的感觉对样品进行排名。

偏好度评定法是让评定员根据自己的个人偏好度,对样品进行打分或排序。

视觉评定方法视觉评定方法是通过视觉器官的感知来评估食品的外观特性。

常见的视觉评定方法包括外观描述、颜色度量和形状度量。

外观描述是通过对食品外观的详细描述来评价其外观特性,包括形状、大小、质地等。

颜色度量则通过使用色差仪等仪器来量化食品的颜色特征。

形状度量则是用来评估食品的形状特征,常用的方法包括形状因子、紧致度等指标。

口感评定方法口感评定方法是通过口腔感官器官的感知来评估食品的口感特性。

口感特性包括质地、口感强度等。

常见的口感评定方法包括咀嚼试验、质地测量和口感描述等。

咀嚼试验是通过嚼食品,评估其咀嚼性和质地特征。

质地测量则是使用质地仪等设备来量化食品的硬度、粘度、弹性等指标。

口感描述则是通过评定员对食品的口感进行详细描述和评价。

综合评定方法综合评定方法是将多种感官评定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食品的特性。

常见的综合评定方法包括感官分析法、多感官评价法等。

感官分析法是通过训练过的评定员对食品进行全面的感官评价,包括嗅觉、味觉、视觉和口感等方面。

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教学设计

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教学设计

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掌握常见食品成分分析方法。

3.掌握食品感官评定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4.实践操作食品分析和感官评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成分分析(1)总糖分析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糖类的基本功能和分类,掌握不同类型糖类的常用分析方法,并能够实践操作总糖分析。

(2)总脂分析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脂肪的基本功能和分类,掌握不同类型脂肪的常用分析方法,并能够实践操作总脂分析。

(3)总蛋白分析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蛋白质的基本功能和分类,掌握不同类型蛋白质的常用分析方法,并能够实践操作总蛋白分析。

2. 食品感官评定(1)外观评定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外观评定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掌握外观评定的常用指标,并能够实践操作外观评定。

(2)口感评定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口感评定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掌握口感评定的常用指标,并能够实践操作口感评定。

三、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和感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评分: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分,检验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课堂讨论评分:通过对学生课堂讨论的评分,检验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态度。

3.实验和数据分析评分:通过对学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评分,检验他们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教材和参考书:提供教学基础和参考资料。

3.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安排为10周,每周2节课,每节课1.5小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时间内容Week 1 总糖分析介绍和实验操作Week 2 总脂分析介绍和实验操作Week 3 总蛋白分析介绍和实验操作Week 4 外观评定介绍和实验操作Week 5 口感评定介绍和实验操作Week 6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Week 7 统计分析方法和报告撰写Week 8 课堂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Week 9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报告Week 10 教师评价和总结回顾七、参考文献1.食品化学分析教程,李三等著,2009年出版。

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2

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2

量化的常用方法
分类法: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命名上有所 不同。如水果按照颜色分类。 打分法:是商业领域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 业打分员打分。如对香熏香肠打分,差=1分;一般=2 分;好=3分;很好=4分;非常好=5分。 排序法:将样品按照强度、等级或其他性质进行排序。 标度法:品评员根据一定范围内的标尺(通常是0~10) 对样品进行评判,但这种标尺的使用是经过事先培训 的。
描述分析
三、常用的描述分析方法 3、定量描述分析法
参评人员要具备对试验样品的感官性质的差别进行识别的能力。在正 式试验前,要对品评人员进行培训,首先是描述词汇的建立,召集所有 的品评人员,对样品进行观察,然后每个人都对产品进行描述,尽量用 他们熟悉的常用的词汇,由小组组长将这些词汇写在大家都能看到的黑 板上,然后大家分组讨论,对刚才形成的词汇进行修订,并给出每个词 汇的定义。培训结束后,要形成一份大家都认同的描述词汇表,而且 要求每个品评人员对其定义都能够真正理解。这个描述词汇表就在正 式试验时使用,要求品评人员对产品就每项性质进行打分,一般采用 15cm的直线进行标度正式试验时,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品评人员在单 独的品评室对样品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将标尺上的刻度转化成数 值输入计算机,和风味剖析法不同,QDA的结果不是通过讨论综合大 家意见而得到的一种一致性的结果,而是经过统计分析得到的。 。
例4 对3种乳清分离蛋白胶体进行质地评价
样品:3种乳清分离蛋白胶体ABC;评价员:由11名 经过培训并对剖析有过一定经验的人员组成。
培训:在试验前,品评员接受10次每次为期1h的培 训,培训用样品为能代表所有试验样品的各种胶体 物质。首先由每个品评员对所提供样品进行品尝, 形成一份描述词汇表及定义,然后大家讨论。培训 结束时,形成一份正式正式描述词汇及定义。 正式评价:每个品评员在单独的品评室内进行单独 评价,所得到的样品规格一致,呈送顺序随机。试 验所用标尺为15cm长的直线,直线的端点分别为 “没有”和“非常大”。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2. 掌握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感官评价方法对食品进行品质分析与评价。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感官评价概述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食品感官评价的重要性食品感官评价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2.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感官评价的生物学基础感官评价的心理生理学基础感官评价的计量学基础3. 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感官描述性评价感官定量评价感官排序评价感官偏好评价4. 食品感官评价的操作步骤样品准备与处理评价员的筛选与培训评价条件的控制数据收集与分析5. 食品感官评价实例分析食品品质评价实例食品包装设计评价实例食品广告宣传评价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通过实物或视频演示食品感官评价的操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食品感官评价实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食品感官评价相关教材或讲义。

2. 实验材料:各类食品样品、评价员手册、数据记录表格等。

3. 设备:实验室、感官评价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食品感官评价的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

2. 第3-4课时:讲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

3. 第5-6课时:介绍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

4. 第7-8课时:讲解食品感官评价的操作步骤。

5. 第9-10课时:进行食品感官评价实例分析。

6. 第11-12课时:进行实验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鉴评实验

食品感官鉴评实验

实验二 乳制品的感官评价
(液体奶风味的三点检验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 通过鉴别不同厂家高温灭菌市民奶的感官差别,熟悉 和掌握三点检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 通过品尝两厂家高温灭菌市民奶,采用三点检验的方法
进行差别检验,根据小组检验结果,判定出是否存在差异。
三、实验要求
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事先给定三个样品,辨别样品的 味道和气味,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上,并统计小组 的正确人数,查阅三点检验表,得出是否存在差异的结果, 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品的香气; 香气的评价方法:通过直接嗅觉法。评价员应当闭
上嘴巴,用鼻子吸嗅挥发气味,不规定吸嗅的方法,只要 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用同样的方式即可。 (4) 用手指轻轻按压样品薄片,感觉其弹性。
(5) 品评口味: 将切成5mm厚的薄片放入口中进行品尝,在口中充分
咀嚼后要咽入。每次品尝完后,用水漱口。 以上各步骤,进行结束后,立即在品评表中适当描述
袋装液体奶风味的三点检验法实验
品评员: 轮 次:
品评时间:
1. 您将收到三个编码的样品。请从左到右依次对每个样品进行评估,并选择出单一的样品。
若被试者有说不准的情况,可猜测,但不可放弃。检验时每个样品可反复评价。
单个样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你觉察到的差别程度的相应词汇上划圈: 没有 很弱 弱 中等 强 很强 3. 你更喜欢那个样品 (请在适当的空格内划√) 单个样品________。 两个完全一样的样品______________。
食品感官鉴评实验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验一 香精香料和基本风味物质的感官评价
一、实验目的

食品感官鉴赏课程设计

食品感官鉴赏课程设计

食品感官鉴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食品感官鉴赏的基本概念,包括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在食品评价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食品的感官特性,如颜色、香气、口感、味道和组织状态。

3. 学生能够了解食品感官评价在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感官评价方法,对不同食品进行客观评价,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官体验。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食品品鉴技巧,提高对食品品质的辨识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感官评价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食物的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增强健康饮食的意识。

2. 学生通过食品感官鉴赏,激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促进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公民责任感,认识到食品安全对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食品感官鉴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考虑到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设计将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互动体验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同时,课程还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食品感官鉴赏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感官鉴赏基本概念:介绍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在食品评价中的应用,阐述感官鉴赏的重要性。

2. 食品感官特性:分析食品的颜色、香气、口感、味道和组织状态等感官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感官评价方法:讲解常见的感官评价方法,如直接评价、比较评价、评分法和排序法等。

4. 食品感官评价实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感官评价过程。

5. 感官评价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感官评价实验,培养其科学探究和数据分析能力。

6.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探讨食品感官评价在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应用,强化学生的饮食安全意识。

食品感官尺度品评表设计原理与结构

食品感官尺度品评表设计原理与结构

万方数据
%%"
中 国 食 品 学 报 尺度表的类型与结构
质量尺度表
!""# 年第 ! 期
其感受的内涵与属性项名称的一致性或相符程 度, 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 强度是指在空间上的 刺激感和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比如浓淡、 短长等; 协调性是指该属性项与其它属性项之间量和质的 配合状态, 比如完满感、 舒适感等; 个性是反映感 受对象有别于其它同类对象的独特品质,给人留 下深刻印象的东西。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食品感官尺度品评表的设计原理和结构。文章立足于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和食品感官
品质的基本要素, 建立了食品感官尺度品评表的形式框架, 包括属性项的选择、 尺度间隔的确认、 尺度描述的框 定、 量值的分布与平衡等, 特别强调了从评分表到尺度表的转变不仅仅是一种品评技术方法的转变, 而是一种 品评思想和品评原则的转变。 关键词 文章编号 食品感官品评 尺度品评表 实验心理学 产品质量
!"!
感官尺度表的实验心理学原则 感官分析学的基础之一是实验心理学。尺度
表设计及使用的实验心理学原则主要归纳为 ! 个。
!$!$%
属性单一原则
品评表属性项设置的前
提: 属性概念是单一的、 纯粹的, 即不能将不同的 质量属性混杂在一个项目中,如色泽是物体颜色 的不同表现, 清亮是溶液的明亮度, 不能将这两者 混杂成一个外观属性,而尺度是该单一属性的表 现强度。 这个原则使得感官品评在技术上更准确、 更具操作性。
!"#
感官尺度表的意义 任何一个品评表是一个行业或一类产品的技
术文件和规范, 一旦形成, 就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 范围内对该行业或该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产生某 种影响和导向。 所以说, 品评表附带着一种时代的 技术和消费内涵,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应该是随 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设计性实验设计方案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07食品质量与安全
指导老师张珍
届别2007 届
组别第二组(6)
组长
评价员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不同食品原料的感官评价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次试验掌握食品感官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

2. 通过本次试验掌握食品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能力与操作。

3. 通过本次试验增强同学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两-三点检验法
实验二 A—非A检验
实验三分类实验评价苏打饼干的色泽
实验一两-三点检验法
一、实验目的:
感官评价是食品最原始也是最直观评价方法,它可以直接影响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流通,所以科学合理地进行感官评价对现代食品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通过二三点检验法检验伊利、蒙牛两个品牌的生产日期相近的袋装原味酸奶的酸度是否存在差异,熟练掌握差别检验法。

二、实验原料:
伊利、蒙牛两个品牌的生产日期相近的袋装原味酸奶
三、实验原理:
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评价员挑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

四、实验步骤:
1)将两种品牌的样品置于室温18中3h,将两品牌样品平均分别分为18份,每份约5ml,并对其进行三
位数字随机编号。

2)从两组样品中随机取出9个样品,记录其编号,将其设为参照样R。

3)将参照样R随机提供给9个评价员,再为其随机提供两组样品,每组一份,记录提供的样品编号。

4)首先让评价员品尝参照样R,然后分别品尝两个样品,并从这两个样品中找出一个与R酸度相同的样品。

5)剔除错误评价,统计结果。

五、评价表:
六、统计分析:
1)根据准确的正解数及答案数查表“两点差别检验表”,得出该结果在某一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

2)由结果得出两个品牌的酸奶的酸度在某个是否存在差异。

实验二 A—非A检验
一、实验目的:
感官评价是食品最原始也是最直观评价方法,它可以直接影响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流通,所以科学合理地进行感官评价对现代食品业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生产企业为降低火腿肠的生产成本,改变火腿肠的质构而向其中添加一定量的淀粉,本实验通过A—非A检验法检验不同淀粉含量的火腿肠口感是否存在差异,熟练掌握A—非A检验法的评价过程及结果统计。

二、实验原料:
同一品牌不同淀粉含量的火腿肠若干
三、实验原理:
让评价员熟悉样品A或非A,然后将一系列的样品提供给评价员,其中有A也有非A,要求评价员指出哪些样品是A和非A,,最后统计选择正确的人数,通过ⅹ2检验分析结果。

四、实验步骤:
1)将两个样品反复的提供给9个评价员,直到他们可以识别两个样品是编号为A还是编号为非A为止。

2)对两组样品分别进行三位数随机编号,每组样品平均分成45份,每份约5g。

3)为每个评价员随机提供样品10份,记录样品编号。

4)让评价员依次品尝这10份样品,并判断哪些样品是A,哪些是非A ,并记录结果。

五、评价表:
六、统计分析:
制出品评结果表:
ⅹ2统计量如下:
=
式中 E0---各类观测数N ij(i=1,2;j=1,2); Et---等于.
将计算的分布临界值表中对应于自由度(df=1)和显著性水平的值做比较,若大于或等于表中值即认为“A”和“非A”之间存在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若小于表中值即认为“A”和“非A”样品接近,不存在差异。

实验三分类实验评价苏打饼干的色泽
一、实验目的:
由于不同的苏打饼干生产厂家工艺设备水平不同造成不同品牌的苏打饼干的色泽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通过评价不同品牌的苏打饼干的色泽,熟练掌握分类检验法的实施及结果统计方法。

二、实验原料:
康师傅、达利园、达能、雀巢的苏打饼干若干。

三、实验原理:
评价员评价样品后划出样品应属的预先定义的类别,即让评价员挑选出那些能够描述样品的感官特性的词汇,然后对一种产品所得到的结果可汇总为分属每一类别的频数,从而分辨产品的感官特性的优缺点。

四、实验步骤:
1)将四种饼干拆去外包装,平均分为9份,进行三位数随机编号。

2)将每组样品随机抽出一个样品组成一组样品,分别提供给9个评价员。

3)确定评价等级。

4) 根据评价等级评价员对样品进行评价,记录评价结果。

五、 指导教师 韩玲
日 期 2010年4月15日
评价表
六、 统计分析:
样品级别的期望值Eij=该级别的实际测定值Qij/4(样品数)
=
将计算的值与分布临界值表中对应于自由度(df=6)和显著性水平的值做比较,若大于或等于表中值即认为分级是显著的;若小于表中值即认为不存在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