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硬盘137GB容量限制的方法

扩大硬盘137GB容量限制的方法

扩大硬盘137GB 容量限制的方法解决硬盘137GB 容量限制

近一段时间来硬盘价格持续下跌,160GB 的硬盘报价只有800 多元。于是我忍不住诱惑买了一块。可是使用时却遇到了137GB 容量的限制,一番折腾后解决了问题,这里读读我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提示:137GB 容量限制是指某些主板(主要指推出时间较早的主板,如Intel 440BX 主板)不支持48bit LBA 寻址模式,造成系统无法使用137GB 以上的硬盘存储空间。

对于大于137GB 的硬盘,要正常使用其全部容量,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主板BIOS 支持大于137GB 的硬盘。

2.操作系统支持使用大于137GB 硬盘。

一、BIOS 方面

一般我们首先考虑通过刷新主板BIOS 来支持大于137GB 的硬盘。如果主板通过刷新BIOS 也不支持大于137GB 的硬盘。那么就只有购买Ultra ATA/133 PCI 等硬盘适配卡才能使用大于137GB 的硬盘了。

二、操作系统方面

如果系统不符要求,对超过137GB 部分的硬盘进行读写将导致数据丢失。目前的Windows 操作系统中,仅有以下系统自发支持使用

大于137GB 硬盘的全部容量:

Windows XP Home+SP1

Windows XP Professional+SP1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SP3

Windows 2000 Server+SP3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附图)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图解(windows xp) 2009-05-27 23:29 说明:2009年5月27日用此方法成功把80G的三星移动硬盘给分成了三个盘 子。 确认当前操作系统的操作权限为“系统管理员”,否则无法进行移动硬盘的分区操作。 1、将移动硬连接电脑(台式电脑请使用后置USB口,请勿使用前置USB口),在“我的电脑”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如图示1所示),然后选择“管理(G)”项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如图示2所示)。 图1 如何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

图2 计算机管理界面 2、在计算机管理界面中单击“磁盘管理”项,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时系统会出现磁盘初始化的提示,确认后会出现图(2)所示界面。在界面右栏中的“磁盘1”为新加入的移动硬盘,后面的“未指派”区域表示没有建立磁盘分区的空间(空间的大小与实际硬盘规格有关,在您系统显示中磁盘的空间未必与本图显示一致)。

图3 新建磁盘分区 3、在未指派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N)”项,如图示3所示。选择后会出现分区向导。单击下一步,如图示4所示。

图4 新建磁盘分区向导 4、在选择要创建的磁盘分区类型中选择“主磁盘分区”即可,如图5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5 选择分区类型 5、在图6所示界面中选择适当的分区大小,输入完成后单击“下一步(N)”。说明:对于FAT32格式单个分区不允许超过32G,如果容量超过32G分区只能选择NTFS格式。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如: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8.0)来建立超过32G的FAT32分区。

图6 指定分区大小 6、在图7所示的界面中指派驱动器号。驱动器号即给新建分区命名,通常说的C盘、D盘等就是驱动器号这里默认即可。单击“下一步(N)”。 图7 指派驱动器号及路径 7、在图8所示界面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磁盘分区文件系统及是否快速格式化等操作。windows98SE、windowsME、window2000家庭版、windowsXP家庭版等请选择FAT32格式文件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080P、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HP Gen8系列服务器硬盘超过2T的分区方法

HP Gen8系列服务器硬盘超过2T的分区方法 网上看到很多朋友在面对HP Gen8服务器2T以外的大硬盘时,反映说无法对 2T以后的分区进行分区,其实方法很简单,正好单位有机器,索性拿一台HP DL 388p Gen8的机器做下说明给大家,鉴于原盒的1T盘不方便拆开,因此这 里我现已4块300G盘作为测试对象,原理相同,1T的替换即可。OK,话不多 说,进入正题。 加电开机,在自检的时候遇到F10提示的时候按键进入以下界面: 这个地方,我们选下语言中文(当然如果大家英文很牛掰的话,可以直接点 右下键Continue),选好中文之后出现如下界面:

点击右下角“continue”,出现: 这里默认即可,继续continue,

因为我们这里主要提下关于大分区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执行维护”并进入: 选择左面往下第二个选项“阵列配置实用程序”然后出现:

然后选择下P420i的阵列卡,这里我给机器加的是512M的缓存卡,选好后进入: 我们会看到用于测试的4块300G SAS硬盘,很明显,点击右侧的Ceate Array

进行创建阵列,接着出现: 注意了,下面这个地方才是关键,开始创建卷,因为微软操作系统最大独立卷只能识别到2T,超过的部分将不能被分区到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创建几个卷的形式来解决即可,在HP Gen8的服务器下,点右侧的“Create Logical Driver”,接着往下走:

创建什么样的阵列,自行根据需求进行安排,这里我选择了Raid5,注意:在size菜单下,我们不能选择默认,因为我们要创建多个卷,所以我们选择other,然后划分卷大小(系统所在分区卷的大小不得超过2T即可),设置好大小

海康威视录像容量计算

海康威视设备的录像容量(含Smart265) 2017-02-20 15:29:28 从14年开始,我们陆续地推送过多次设备录像容量的计算方法~ 然而,还是会有很多用户询问录像容量如何计算的问题,最近比较集中的是关于Smart265编码格式下录像容量怎么算,重庆监控安装今天就来跟大家唠个两分钟的~ H.265来了,录像容量计算的新规则,可查阅 【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 开启Smart 264功能后的容量规则,以及非Smart 264情况,可查阅 必备!HDTVI 3.0时代容量计算方法! 容量计算工具哪里有,怎么用?可查阅 海康设备录像容量计算方法 以上是之前我们推送过的录像容量计算相关文章的精选,大家有需要就可以点进去瞅瞅哦~ 下面来说说Smart265~ 关键点一:Smart 265覆盖全系列H.265经销产品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提到的H.265摄像机=Smart265摄像机,H.265 NVR=Smart265 NVR (当然,这仅限于我们大海康的产品,Smart265是海康威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视频编码技术!) 关键点二:Smart265比H.265带宽再减,存储再省!

空闲场景(基本静止): 码率大小可在H.265基础上再降低70%以上 常规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H.265基础上再降低50%以上 复杂场景: 码率大小可在H.265基础上再降低30%以上 根据《【新版】录像容量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选择硬盘!》,H.265录像容量计算的结论是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2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 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30G,依次类推。 所以,很方便就能得出结论:Smart265按常规场景计算,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0G,3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15G,依次类推。 Smart265常规场景 200W≈1M≈10G 300W≈1.5M≈15G 400W≈2M≈20G *实际数值根据现场场景浮动。 海康威视H.265录像容量计算方法? 2015-08-12 19:16:49 海康威视容量计算 14年我们发过一篇计算容量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 当时的结论是13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录像的容量大约是21G,200万摄像头全天24小时的录像容量大约是42G,依次类推。

Windows 7 三种硬盘分区方法

微软官方建议安装Windows 7的分区硬盘空间为16GB,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用户将一些应用软件也安装到Windows 7所在分区后,系统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度。此时,当用户试图通过磁盘管理时会发现,要想给系统盘分区扩容,没有像在Windows XP下那么方便简单了。 下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三种分区方法 一、用windows7自带的分区工具分区 1、右键计算机--管理--存储--磁盘管理。 2、右击你要分割的磁盘C--选择"压缩卷",打开压缩C盘空间对话框--在“输入压缩空间量”中输入分区要减少的容量--单击“压缩”按钮开始压缩。 3、压缩完成后,在原分区后面会出现“可用空间”--右击“可用空间”--选择“新建简单卷”--单击“下一步”--输入新分区的容量--单击“下一步”--分配分区的盘符,一般选择默认盘符--单击“下一步”--设置分区格式并输入卷标--最后单击“完成”按钮,大分区被分成了2个分区。 4、用上述的办法,把分出来的第二个分区,再分成两个分区……。 二、用Acronis Disk Director Suite软件分区 刚买回来的本本,都只有一个分区,在有重要资料时候十分不方便,而又怕重新分区破坏系统,破坏还原怎么办?曾经的“硬盘魔术师”PQ等在Windows 7中失效怎么办?不用发愁,来看看Acronis Disk Director Suite这个强大的工具吧 说明:Acronis Disk Director Suite 最新版10支持对Vista、Win7的分区操作,重定义大小,设置硬盘十分方便,它功能强大,分区快速。操作完分区后不会破坏你的原系统,也不会破坏装在OEM本本里的系统恢复程序。 当你分完区后又可以卸载它,而完全没有依赖。很好很方便的程序。 Acronis Disk Director Suite工具下载 推荐使用英文版操作,这个软件没有出中文版,中文大多是国内朋友汉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本文以英文版通用为主,方便大家参考。 迅雷下载: 英文版(未注册)https://www.360docs.net/doc/1d3233055.html,/Acronis.Disk.Director.Suite.rar 汉化版(已注册)https://www.360docs.net/doc/1d3233055.html,/soft/bigsoft/AcronisDiskDirectorCH.rar 可用注册码:6DEPA-HJPXM-SAZDF-BQQ59-EJ7FD Acronis Disk Director Suite使用教程(按图片说明顺序操作)

安防监控录像占用硬盘容量的计算方法

安防监控视频存储 安防监控视频存储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硬盘能录多久的监控视频?要保留30天的监控需要多大的硬盘容量?一天能录制多大的视频?在解释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以下信息: IPC码率 摄像机的码率即监控视频流的带宽,分为主码流和子码流,主码流用来存储,子码流一般用来预览。在不同分辨率/帧率以及画面效果时码率大小有所差异,默认情况下1080P的摄像头主码率为4M,720P的主码率为2M。 硬盘容量 即硬盘的存储空间大小,一般有500G/1T/2T/4T/6T,1T=1024G,1G=1024M,一般监控硬件的存储容量超过1T。需要注意的是,硬盘实际可用于存储视频的容量为总容量的90%,即容量系数为0.9。 监控路数 需要录像的监控摄像机数量,如6个摄像机需要保存录像,则为6路。 计算方法 单日录像大小=主码流(M)÷8×3600(秒)×24(小时)×通道数÷1024录像天数=硬盘容量(G)×1024×系数×8÷3600(秒)÷24(时)÷主码流(M)÷通道数 如:1个1080P摄像头,4M主码流的一天视频大小: 4÷8×3600×24×1=43200M≈42GB 以下,我们按照上述计算方法,我们列出常见网络情况下硬盘使用情况: 2TB=2048GB,实际存储大小≈2048×0.9=1843GB 说明:实际工程环境中,可能是多种类型的摄像机组合使用,计算方法类似。

根据以上计算,如果有4个720P(主码流2M)的摄像机,监控视频需要保存7天,则需要硬盘的存储容量至少为7×84GB=588GB,此时建议选购容量超过1T 的硬盘。同样,如果有4路720P的摄像机,监控视频需要保存一个月(30天),则需要硬盘容量为30×84GB=2520GB,建议选购3TB以上的硬盘。

最新整理硬盘使用的维护与优化

硬盘使用的维护与优化 如果把C P U比作计算机的心脏,主板比作神经系统,那硬盘就好像计算机的大脑一样,我们的操作系统、数据文件、个人信息等内容都存储于其中。一旦这个大脑发生什么问题,不但我们的计算机会瘫痪,存储于内的劳动成果也会付诸东流。 硬盘的正确安装 硬盘的安装不同于其他部件,它是怕撞击震动的易损部件,所以安装的时候要注意轻拿轻放,在移动中也要避免强 烈的震动,以免损坏硬盘盘片,造成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 大多数硬盘都安装在机箱的 3.5英寸固定架上而不是安装C D-R O M的5寸固定架。首先要将硬盘轻轻放入插槽内,并将硬盘上的螺丝孔对准插槽固定架上的螺丝孔,然后用螺丝钉对硬盘进行固定。 数据线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硬盘都为A T A66或更高规格的产品,

因此I D E数据线也均为80芯的A T A133/100/66I D E硬盘线。所有符合A C97规范的I D E数据线共有三个接口,均采用彩色标识,其中,蓝色的为系统接口,用于和主板上的I D E接口相连。黑色的为 M a s t e r(主设备)接口,灰色的为S l a v e(从设备)接口,都是用来接硬盘、光驱等I D E设备的。 如果硬盘设定为主设备,则一定要安装在I D E数据线的主设备接口上;如设定为从设备,就一定要安装在从接口上,否则就会发生错误。标准的I D E数据线,不同颜色的接口用途不同。在连接数据线时,注意不要接反。 硬盘跳线 除了接线外,硬盘安装过程中另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硬盘的主从设备跳线。当然,主从盘跳线只在两块硬盘同时连接在一根数据线上时才需要。因为硬盘出厂前的默认设置均为主盘(即M a s t e r),如果数据线只连接了一块硬盘,那它当然就是主盘,所以安装单硬盘时不需要进行跳线设置。 对大多数硬盘来说,跳线规格共有三种:M a s t e r(主)、S l a v e(从)和C a b l e S e l e c t(线缆自动选择)。当我们

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存储系统计算总结 一.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磁盘容量有两种指标,一种是非格式化容量,指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总位数;另一种是格式化容量,指各扇区中数据区容量总和。 公式有: 记录密度(存储密度):一般用磁道密度和位密度来表示。 磁道密度:指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条数。 (1)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2 (2)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3.14×最内圈直径×总磁道数 (3)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 (4)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最内圈直径×3.14×位密度×盘片转速 或: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例1:假设一个硬盘有3个盘片,共4个记录面,转速为7200r/min,盘面有效记录区域 的外直径为30cm ,内直径为10cm ,记录位密度为250b/mm ,磁道密度为8道/mm , 每磁道分16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试计算该磁盘的非格式化容量,格式化容量 和数据传输率。 答: 非格式化容量=最大位密度×最内圈周长×总磁道数 最内圈周长=100*3.1416=314.16mm 每记录面的磁道数=(150-50)×8=800道; 因此,每记录面的非格式化容量=314.16×250×800/8=7.5M 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16×512×800×4/1024/1024=25M 硬盘平均数据传输率公式: 平均数据传输率=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盘片转速=16×512×7200/60=960kb/s 二.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计算: 的位数,这里算出来是11位;4是一个存储单元的位数,也就是数据线的位数,所以这个芯片的地址线11位,数据线4位。 三.存储容量(1字节=8位二进制信息)及换算: 例:CPU 地址总线为32根则可以寻址322=4G 的存储空间 1KB=102B=1024Byte 1MB=202B=1024KB 1GB=302B=1024MB 1TB=402B=1024GB 1PB=502B=1024TB 1EB=602B=1024PB 四.用存储器芯片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组成) 用现成的集成电路芯片构成一个一定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大致要完成以下四项工作: 1、根据所需要的容量大小,确定所需芯片的数目 2、完成地址分配,设计片号信号译码器 3、实现总线(DBUS ,ABUS ,CBUS )连接 4、解决存储器与CPU 的速度匹配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如何用现成芯片来构成一个存储器。 扇区 磁道

关于硬盘录像机分辨率格式介绍及容量测算

关于硬盘录像机分辨率CIF、DCIF、D1格式的介绍 CIF简介 CIF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在H.323协议簇中,规定了视频采集设备的标准采集分辨率。CIF = 352×288像素 QCIF全称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QCIF也是常用的标准化图像格式。在H.323中,规定QCIF = 176×144像素。 CIF格式具有如下特性: (1) 电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家用录像系统(V ideo Home System,VHS)的分辨率,即352×288。 (2) 使用非隔行扫描(non-interlaced scan)。 (3) 使用NTSC帧速率,电视图像的最大帧速率为30 000/1001≈29.97幅/秒。 (4) 使用1/2的PAL水平分辨率,即288线。 (5) 对亮度和两个色差信号(Y、Cb和Cr)分量分别进行编码,它们的取值范围同ITU-R BT.601。即黑色=16,白色=235,色差的最大值等于240,最小值等于16。 下面为5种CIF 图像格式的参数说明。参数次序为“图象格式亮度取样的象素个数(dx) 亮度取样的行数(dy) 色度取样的象素个数(dx/2) 色度取样的行数(dy/2)”。 sub-QCIF 128×96 64 48 QCIF 176×144 88 72 CIF 352×288 176 144 4CIF 704×576 352 288(即我们经常说的D1) 16CIF 1408×1152 704 576 目前监控行业中主要使用Qcif(176×144)、CIF(352×288)、HALF D1(704×288)、 D1 (704×576)等几种分辨率,CIF录像分辨率是主流分辨率,绝大部分产品都采用CIF 分辨率。目前市场接受CIF分辨率,主要理由有四点:1、目前数码监控要求视频码流不能太高;2、视频传输带宽也有限制;3、使用HALF D1、D1分辨率可以提高清晰度,满足高质量的要求,但是以高码流为代价的。在现阶段,出现了众多D1的产品,但市场份额非常小;4、采用CIF分辨率,信噪比在32db以上,一般用户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理想的视频图像质量。目前业内人士正在尝试用HALF D1来寻求CIF、D1之间的平衡。但随着单块硬盘的容量达到750GB甚至1000GB,而国内的大部分DVR已经可以做到连接8块1000GB 的硬盘,故D1逐渐会变成时常的主流。 DCIF分辨率是什么? 经过研究发现一种更为有效的监控视频编码分辨率(DCIF),其像素为528×384。DCIF 分辨率的是视频图像来历是将奇、偶两个HALF D1,经反隔行变换,组成一个D1(720*576),D1作边界处理,变成4CIF(704×576),4CIF经水平3/4缩小、垂直2/3缩小,转换成528×384.528×384的像素数正好是CIF像素数的两倍,为了与常说的2CIF(704*288)区分,我们称之为DOUBLE CIF,简称DCIF。显然,DCIF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比Half D1更加均衡。

3TB硬盘分区技巧

单碟1.5TB诞生细数3TB硬盘分区技巧3TB硬盘普及谁偷走了746GB空间? 希捷科技在本月21日宣布在实验室中完成单碟1.5TB的盘片,并且在数年后开发出3.5英寸的60TB机械硬盘。我们去年年底才开始用上单碟1TB技术的硬盘,单碟1TB技术支持下的3TB硬盘,在传输高清视频时,持续传输速度超过180MB/秒,加上1GB/0.38元的容价比优势,让3TB硬盘越来越受网友青睐,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少网友反映3TB硬盘的一大截容量无法识别。个别网友用上4TB硬盘,接近2TB空间无法识别,为什么会这样呢?

单碟1.5TB诞生细数3TB硬盘分区技巧 在普通的Win7/XP操作系统下,3TB硬盘采用传统分区工具,如果没有特殊工具或者BIOS的帮助,有高达746.52GB的硬盘容量无法使用。因此网友戏称3TB 硬盘为2B硬盘(即只能识别2024GB容量),4TB硬盘更是多达1746.52GB空间无法识别使用。用户日后对着60TB硬盘岂不看着干瞪眼,不如图省事直接买一块2TB硬盘。

传统MBR分区只能识别2TB空间,3TB硬盘有多达746GB空间无法识别 微软在开发Windows Vista/7/8操作系统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大容量硬盘的完整支持问题,针对目前的MBR和GPT两种主流硬盘格式,毅然抛弃MBR格式,选择更先进的GPT格式。在GPT格式中,不但可以整建制的3TB容量作为系统盘;还可以进行多个分区,选择其中一个区作为系统盘,其他硬盘分区根据客户需要划分容量使用,3TB硬盘物尽其用。 这可愁坏了广大WinXP用户,WinXP系统死活不支持GPT系统,难道MBR格式寿终就寝?当然不是!本文将给大家介绍GPT和MBR格式下,如何识别使用3TB 及以上大容量硬盘的分区办法。 GPT格式轻松转换识别3TB硬盘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 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详解 (配图)

刚在网上看到一个“如何给移动硬盘分区”的文章,并且还有图挺不错的,想必大家可能也会有需要,就转载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了。 硬盘盒装好后,插在电脑USB接口上,电脑正常识别到移动硬盘后,但因为全新硬盘没有分区,在“我的电脑”里是看不到盘符的。下面以40G移动硬盘分区讲一下硬盘如何分区。 1.操作系统最好是WindowsXP,Win2000也可以(基本与XP一样),98、ME 是没有这种分区方法的(我这里是XP为例的)。在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点右键,选“管理”。 2.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选择“磁盘管理”。

3.全新磁盘会跳出个“初始化磁盘”的窗口,在磁盘1前的小框上打勾确认完成就行了。 4.这时我们能看到一个37.25G的“磁盘1”(未指派),即还没分区的硬盘(这里以日立40G硬盘为例的)。 5.这里先介绍一下磁盘分区的概念,磁盘分区包括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6.在未指派的磁盘示意图上点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 7.跳出磁盘分区向导,下一步即可。 8.看第五步的图,我们第一步应分“主磁盘分区”。下一步。

9.主磁盘分区多大(也就是移动硬盘第一个分区多大),这个是可以任意指定的,如果你只准备把40G硬盘分一个区,那就把全部容量指定为主磁盘分区即可。我们这里准备平分二个区,第一个区就分总容量一半19000左右了。下一步 10.这步不需改动直接下一步就行了(碰到过有人在这选择第二项不指派驱动器

号,结果区是分好了,就是在我的电脑里看不到盘符,还差点以为移动硬盘有问题) 11.格式化这步,你可以选择FAT32或NTFS格式分区,但如果选择了NTFS,WIN98和WINME的电脑是不支持的,你就看不到移动硬盘;如果你的一个区容量大于32G,你就只能选NTFS格式化。为尽快完成分区,建议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不然要等较长时间。下一步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详解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详解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详解(windows xp) 说明:确认当前操作系统的操作权限为“系统管理员”,否则无法进行移动硬盘的分区操作。 1、将移动硬连接电脑(台式电脑请尽量使用后置USB口,使用前置USB口可能会出现供电不足现象),在“我的电脑”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管理(G)”项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 2、在计算机管理界面中单击“磁盘管理”项,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时系统会出现磁盘初始化的提示,确认后在界面右栏中的“磁盘1”为新加入的移动硬盘,后面的“未指派”区域表示没有建立磁盘分区的空间。 3、在未指派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N)”项。选择后会出现分区向导。单击下一步。 4、在选择要创建的磁盘分区类型中选择“主磁盘分区”即可,单击下一步。 5、在所示界面中选择适当的分区大小,输入完成后单击“下一步(N)”。说明:对于FAT32格式单个分区不允许超过32G,如果容量超过32G分区只能选择NTFS格式。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

(如: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8.0)来建立超过32G的FAT32分区。 6、在所示的界面中指派驱动器号。驱动器号即给新建分区命名,通常说的C盘、D盘等就是驱动器号这里默认即可。单击“下一步(N)”。 7、在所示界面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磁盘分区文件系统及是否快速格式化等操作。windows98SE、windowsME、window2000家庭版、windowsXP家庭版等请选择FAT32格式文件系统;windowsXP(专业版)、windows2000(专业版)window2003等建议选择NTFS格式文件系统(使用FAT32格式也可以)。FAT32系统对文件大小有限制,单个文件最大不能超过2G,NTFS则无此限制。 备注:新磁盘建议使用全面格式化,不要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如果全面格式化无法顺利完成,则可以判断磁盘有物理损伤,快速格式化是无法检测磁盘物理坏道的。但是不执行快速格式化分区速度会非常慢,这里买家可以自行决定。 8、最后按“完成”按钮完成分区操作,剩下的容量可以按照以上操作重新创建新分区。 关于硬盘标称容量和实际容量

菜鸟必须掌握!调整硬盘各分区容量大小

菜鸟必须掌握!调整硬盘各分区容量大小 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也许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打开多个应用程序或是网页时,windows XP操作系统有时会发出虚拟内存不足这样的提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对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进行重新的设置。也许大家还不知道,造成这个问题还有一个真正原因是由于C盘的空间小,导致系统盘空间不足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考虑对硬盘各个分区的空间进行重新调整容量大小。诸如对各磁盘分区空间调整的工具软件目前已是非常之多,PartitionMagic便是非常实用的一款。这款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对硬盘进行其它操作的步骤,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利用PartitionMagic来调整硬盘各个分区的容量大小。 一、硬盘分区容量调整前的几点思考 要给硬盘的一个分区增加容量,那么其它分区的容量便也会相应的减少,PartitionMagic软件增加分区容量的工作原理是增大硬盘一个分区的容量,减少另外一个分区的容量。这点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因为硬盘总容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诸如拿一块40GB的硬盘来形容。这块硬盘共分成了三个区,分别为C 盘、D盘和E盘,各分区容量:C盘为8GB,D盘为20GB,E盘为12GB。为增加分区C盘空间的容量,势必减少另外两个分区的容量,那么从D、E两个分区容量来看,增加C分区容量,减少D分区的容量更为合理。因此,我们在操作前一定要先对硬盘各个分区的容量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有益无害,以免越分越乱。 二、PartitionMagic调整分区容量的操作方法 下载:PartitionMagic 前面提到了,进行分区调整的方法很多,各种工具也非常多,相比较Norton PartitionMagic功能更强大,操作更加简单,并且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工具,在各大下载工具软件的网站中都可以找到。我们这里使用Norton PartitionMagic 8.0版本,这个软件全中文界面很漂亮,详细为大家介绍调整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Norton PartitionMagic 8.0,我们会在操作界面左边窗口的“选择一个任务……”下看到“调整一个分区的容量”按钮,那么首先我们还是要选择需要调整分区容量的盘符,接下来点击“调整一个分区容量”按钮,系统将会弹出一个调整容量分区的对话框。(此步骤也可以通过菜单来实现,方法是点击“任务”菜单,选择“调整分区容量”即可)

电脑硬盘分区方法

1.一分钟内分区及格式化硬盘 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管理”命令。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窗口中,依次展开“计算机管理”→“存储”→“磁盘管理”项。之后,在右侧窗格中即可看到当前硬盘的分区情况。 在“未指派”的磁盘空间上点击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命令。在弹出的磁盘分区向导窗口中,选择分区类型为“扩展分区”,点击“下一步”后,输入新建分区的容量大小,接着在此设置分区的磁盘文件格式,并勾选“不格式化”项,最后点击“完成”按钮即可完成分区操作。再打开“我的电脑”,右键点击新建分区,选择“格式化”命令,使用快速格式化方式,即可在一分钟之内,完成分区到格式化的全部操作。 2.折分与合并磁盘分区 如果硬盘中的某个分区容量过大,可将其拆分为两个分区。首先将该磁盘分区中的所有文件保存到其它分区中。之后在“磁盘管理”中右键点击该分区,选择“删除逻辑分区”命令。确认后完成分区删除,此时该分区在列表中就会被识别为“未指派”的磁盘空间。之后,按照如上操作,在“未指派”的磁盘空间上,使用“新建磁盘分区”命令,分别设置新建分区的空间大小,并格式化新建的两个分区即可。需要合并两个分区时,则可将所有数据保存后,使用“删除逻辑分区”命令,获得两个空白的“未指派”分区。接着选中“未指派”分区,点击右键后选择“新建磁盘分区”命令,即可完成

分区的合并。 3.压缩分区增加磁盘空间 如果某个磁盘分区空间紧张,而该分区中的数据并不是经常读取,则可将该分区进行压缩以“增加”可使用空间。由于压缩分区必须在NTFS磁盘格式下进行,所以对于采用FAT32磁盘格式的分区,可先在命令行提示符窗口中,执行“Convert 盘符/FS:NTFS”命令,将该分区转换为NTFS磁盘格式。之后,右键点击要压缩的分区,选择“属性”命令。在打开窗口中选择“常规”选项卡,勾选“压缩驱动器以节约磁盘空间”项。在关闭窗口后,系统就将进行磁盘压缩操作,完成时便会发现该分区的剩余空间增加了。 4.命令行下为分区扩容 如果某分区中的剩余空间不足,还可以使用分区扩容的方式,来增加可用空间。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执行“Diskpart”命令,启动命令行磁盘管理工具。接着执行“list partition”命令,即可显示当前系统分区列表。假设要删除第3个分区,为第2个分区扩容,则可执行命令“Select ParTtition 3”,使第三个分区具有焦点属性,再执行“Delete Partition”即可删除第3个分区。 接着执行“Select partition 2”命令,使第2个分区具有焦点属性,再执行“Extend”命令,便可将之前被删除分区空间,自动添加到第2分区中。如果被扩容的第2分区采用了NTFS磁盘格式,那么扩容后不会丢失任何数据。最后执行“Exit”命令,回到“我的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监控系统硬盘容量计算 1) MJPEG MJPEG (Motion JPEG)压缩技术标准源于JPEG图片压缩技术,是一种简单的帧内JPEG压缩,它对视频的每一帧进行压缩,压缩比率较小,数量大,通常每路每小时 325X288分辨率录像需要硬盘空间1G左右。 2)小波算法 小波算法是基于小波变换的视频压缩,该技术是使图像信号的时域分辨率和频域分辨率同时达到最高。内核是采用行进中压缩和解压缩方式,视频中帧与帧之间没有相关性,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350M左右. 3) MPEG-4 MPEG-4标准是面向对象的压缩方式,不是像MPEG-1和MPEG-2简单地将图像分为一些像块,而是根据图像内容,将其中的对象(物体、人物、背景)分离出来分别进行帧内、帧间编码压缩,并允许在不同的对象之间灵活分配码率,对重要的对象分配较多的字节,对次要的对象分配较少的字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压缩比,使其在较低的码率下获得较好的效果。MPEG-4的传输速率为4.8~64kbit/s,使用时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小,以352X288录像,每路每小时一般为150M左右.

首先介绍一下公式:码流÷8×3600×24×30,这是一个月录像存储容量的计算方式,其实分辨率大小和录像存储容量大小没关系,主要的参数还是码流,无论DVR、DVS对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比如CIF、QCIF、DCIF、D1等都有对应的码流范围,那CIF来说,码流200K左右,就算你把码流设的再高也没用,图像质量都不会有明显变化。就你的问题D1分辨率码流范围在1.5~2M之间,按最大存储容量就用2M来算,码流就是2048K,公式上码流÷8是比特和字节之间的转换,之后的你自己算吧。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公式能解决的,要看你的录像方式,24小时录像还是移动侦测录像?用CIF格式还是D1格式?还有每路图像的变化程度。 每种存储格式都有相应的计算方法 数据流量.带宽匹配及存储空间计算 1、数据流量的计算及网络带宽匹配 举正达网络数字摄像机以320×240格式传输为例:在320×240工作时,网络数字摄像机码流为8-20Kbps,即每秒每帧8-20Kbit,25帧即为8×25=200Kbits,20×25=500Kbits,即网络数字摄像机每秒输出码流为200Kbit-500Kbit之间。 对于“一点看多点“来讲,如果远程巡视监看中心的局域网出口下行带宽为10M,则设计时按摄像机最大流量计算,10M出口带宽允许10000/500=20路25帧视频数据流通过,总帧数为20×25=500帧,假设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同时需要远程监看巡视40路远程摄像机,则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可巡视监看的每路帧数降为500/40=12.5帧,即12帧,各局域网的远程多媒体网关将局域网上广域网的码流调节到12帧,即240Kbit/路。 2、局域网录像空间计算机方法 因局域网上广域网的摄像机数据流量由远程多媒体网关调节,不影响前端摄像机的工作和局域网内的视频数据流传输,因此局域网内的监看和录像仍然是按25帧进行,因此局域网的录像空间最大为500Kbits×3600s/8=225000KB=225M/小时,80G硬盘可录14.8天。 3、广域网远程巡视监看中心录像空间计算方法 上例中,远程巡视监看中心监看为12帧,每路摄像机的数据流量为240Kbit/s,因此,广域网远程巡视中心的录像空间为240Kbits×3600s/8=108000KB=108M/小时,80G 硬盘可录30.9天。 如果选择定码率,硬盘所需容量基本恒定,如果选择变码率,当现场图像无剧烈运动时,可节省硬盘容量。确定压缩码流的位率大小以后,根据前端录像的保存时间周期,就可以规划硬盘录像机内部需要安装的硬盘的容量:总容量(GB) = 位率/8×保存时间周期×通道数/1024

硬盘分区小技巧

硬盘分区小技巧-整数分区 大家分区的时侯都会输入数字,比如你想得到一个2G的分区你也许会输入2000M或者2048M其实你输入的这些数字所分出来的区在Windows下面都不会被认成整数的2G,而是1.9?G,想要得到Windows下的整数G分区,你必须知道一个公式,通过这个公式算出的值就是被Windows认成整数G的值。 整数G计算公式:(X-1)*4+1024*X=Y (说明:以上" * " 表示 " × " ,下同) 其中X就是你想要得到的整数分区的数值,单位是G,Y是你移动硬盘分区软件分区时应该输入的数字,单位是M,例如我想得到Windows下的3G整数空间,那么我分区时就应该输入(3-1)*4+1024*3=3080,那么我们应该在分区时输入3080作为分区的大小,同理欲分出10G的空间则应该是(10-1)*4+1024*10=10276,输入10276将会得到10G的整数空间,其他大小大家可以自行计算! 例: (10-1)*4+1024*10=10276 10G (5-1)*4+1024*5=5136 5G (15-1)*4+1024*15=15416 15G (20-1)*4+1024*20=20556 20G ■■■■■■■■平时我们在给硬盘分区时,分区大小一般是按 1024M=1G 来设置的,但是这样分出来的分区大小往往不是我们想要的一个整数.比如,我们想把C 盘分为 10G,于是怎么给移动硬盘分区分区时填入大小:10240M.但是分区完毕显示却是 9.XXG.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我们的计算公式有问题:不能简单的按1024=1G 来设置,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N-1)*4+1024*N 式中N为想要的大小,单位GB,最终计算结果单位为MB.例如想要分出2GB的分区,则公式为: (2-1)*4+1024*2=2052MB. 好了,现在你可以分出一个整数大小的分区了. 一、什么是分区?分区从实质上说就是对硬盘的一种格式化。当我们创建分区时,就已经设置好了硬盘的各项移动硬盘分区物理参数,指定了硬盘主引导记录(即Master Boot Record,一般简称

移动硬盘分区方法,图文详解

说明:确认当前操作系统的操作权限为“系统管理员”,否则无法进行移动硬盘的分区操作。 1、将移动硬连接电脑(台式电脑请使用后置USB口,请勿使用前置USB口),在“我的电脑”图标上单击鼠标右键(如图示1所示),然后选择“管理(G)”项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如图示2所示)。 图1 如何进入计算机管理界面

图2 计算机管理界面 2、在计算机管理界面中单击“磁盘管理”项,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时系统会出现磁盘初始化的提示,确认后会出现图(2)所示界面。在界面右栏中的“磁盘1”为新加入的移动硬盘,后面的“未指派”区域表示没有建立磁盘分区的空间(空间的大小与实际硬盘规格有关,在您系统显示中磁盘的空间未必与本图显示一致)。

图3 新建磁盘分区 3、在未指派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磁盘分区(N)”项,如图示3所示。选择后会出现分区向导。单击下一步,如图示4所示。

图4 新建磁盘分区向导 4、在选择要创建的磁盘分区类型中选择“主磁盘分区”即可,如图5所示。单击下一步。 图5 选择分区类型

5、在图6所示界面中选择适当的分区大小,输入完成后单击“下一步(N)”。说明:对于FAT32格式单个分区不允许超过32G,如果容量超过32G分区只能选择NTFS格式。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如: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8.0)来建立超过32G的FAT32分区。 图6 指定分区大小 6、在图7所示的界面中指派驱动器号。驱动器号即给新建分区命名,通常说的C盘、D盘等就是驱动器号这里默认即可。单击“下一步(N)”。

图7 指派驱动器号及路径 7、在图8所示界面中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磁盘分区文件系统及是否快速格式化等操作。windows98SE、windowsME、window2000家庭版、windowsXP家庭版等请选择FAT32格式文件系统;windowsXP(专业版)、windows2000(专业版)window2003等建议选择NTFS格式文件系统(使用FAT32格式也可以)。FAT32系统对文件大小有限制,单个文件最大不能超过2G,NTFS则无此限制。 备注:新磁盘建议使用全面格式化,不要选择执行快速格式化。如果全面格式化无法顺利完成,则可以判断磁盘有物理损伤,快速格式化是无法检测磁盘物理坏道的。

硬盘存储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D1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D1,大家都以为D1是硬盘录像机显示、录像、回放的分辨率,实际上不是的,D1是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的标准,共分为以下5种规格:D1:480i格式(525i):720×480(水平480线,隔行扫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行频为15.25kHz,相当于我们所说的4CIF(720×576) D2:480P格式(525p):720×480(水平480线,逐行扫描),较D1隔行扫描要清晰不少,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行频为31.5kHz D3:1080i格式(1125i):1920×1080(水平1080线,隔行扫描),高清放送采用最多的一种分辨率,分辨率为1920×1080i/60Hz,行频为33.75kHz D4:720p 格式(750p):1280×720(水平720线,逐行扫描),虽然分辨率较D3要低,但是因为逐行扫描,市面上更多人感觉相对于 1080I(实际逐次540线)视觉效果更加清晰。不过个人感觉来说,在最大分辨率达到1920×1080的情况下,D3要比D4感觉更加清晰,尤其是文字表现力上,分辨率为1280×720p/60Hz,行频为45kHz D5:1080p格式(1125p):1920×1080(水平1080线,逐行扫描),目前民用高清视频的最高标准,分辨率为1920×1080P/60Hz,行频为67.5KHZ。( D5:实为电视高清最新标准:1920×1080) 其中D1 和D2标准是我们一般模拟电视的最高标准,并不能称的上高清晰,D3的1080i 标准是高清晰电视的基本标准,它可以兼容720p格式,而D5的 1080P只是专业上的标准,并不是民用级别的,上面所给出的60HZ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场频,而它的行频为67.5KHZ,目前还没有如此高行频的电视问世,实际在专业领域里1080P的场频只有24HZ,25HZ和30HZ。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D端子是日本独有的特殊接口,国内电视几乎没有带这种接口的,最多的是色差接口,而色差接口最多支持到D4,理论上肯定没有HDMI(纯数字信号,支持到1080P)的最高清晰度高,但在1920:1080以下分辨率的电视机上,一般也没有很大差别。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DVR,Digital Video Recording)采用什么分辨率?怎样计算硬盘容量? 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4CIF(D1),分为两种型号。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 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吧?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