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山景区 - 芒山

合集下载

永城芒砀山导游词

永城芒砀山导游词

永城芒砀山导游词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永城芒砀山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1:永城芒砀山导游词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来到国家“AAAA”级景区——永城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观光旅游。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区文化内涵厚重,人文景观遍布,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四大景区,分别是:保安山景区、汉兴源景区、陈胜园景区以及夫子山景区。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保安山景区。

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上对这座山的描述是这样的:砀山南岭或曰安山,山下有保安镇,此山称保安山,有保一方平安之意。

保安山海拔只有116.5米,在这座看似其貌不扬的山上却埋葬着西汉梁国特殊的一家三口,他们就是汉景帝的同母胞弟梁孝王刘武,其妻李王后及长子梁共王刘买。

好,景区的概况就为您介绍到这儿,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您手中的这个导游机。

机器上面有电子地图,图上红色虚线就是游览车经过的路线,蓝色虚线是表示步行路线,有红灯的地方都有讲解,红灯闪烁时是表示您所在的位置,音量的大小可以用机器上方的按钮来调节,如果需要帮助,请拨打我们的服务电话。

在您旅行的途中请保管好导游机,游览完景区后,请记得归还。

好了,机器的使用就说到这里,请您不要将耳机摘掉,在旅行途中导游机会自动开启,继续为您讲解。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汉文化之旅吧。

一、汉博苑广场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汉博苑广场,取汉博苑这个名字是表达汉文化博大精深之意。

芒砀山是秦末风云动荡的中心地区、是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地,更是刘邦的早期根据地和首次举兵伐秦的出发地。

2007年,国内外著名的汉文化专家云集芒砀山,将此地评定为“汉兴之地”。

我们跨过第二道门阙,可以看到两侧的长廊,这是汉文化展廊。

您可以看到,左侧的展廊里有一些巨大的石头,那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可以走近些看看。

原来这些石块是墓室的塞石,塞石又叫封石、断龙石,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一般会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将墓门封住。

芒山景区道路绿化建设项目可研内文1

芒山景区道路绿化建设项目可研内文1

第1章总论1.1 项目基本情况1.1.1 项目名称永城市芒砀山景区2012年绿化建设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永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项目负责人:张勇1.1.3 项目建设地点永城市芒砀山景区1.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江苏山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资格证书编号:工咨乙111200600281.1.5 项目简介永城市芒砀山景区2012年绿化建设项目包括柿园路、大寺路、芒商路、高芒路、陈胜王陵前南北路等5条道路路侧绿化带建设和文圣园景区绿化,绿化用地总面积250310平方米,工程内容包括土方开挖回填、绿化给水、苗木种植、景观小品等,项目总投资概算2809.756万元。

资金来源为市财政投资。

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

1.2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近几年,我国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跨越。

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以人为对象的服务产业,为游客搞好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服务,满足各类游客消费需求。

发展旅游,保住青山绿水,有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愈来愈多,标准愈来愈高,旅游事业作为一种没有污染的产业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最快、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

“旅游活市”是永城市的一个发展战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这一目标,调整产业布局,加大建设力度,优化旅游环境,打造旅游精品,创新营销手段,使景区的可入性、可视性、可观性得到明显提高,到永城来旅游的人不断增多,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旅游各项工作均位居商丘市前列。

永城旅游业初步驶入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旅游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之一。

永城市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芒砀山文物旅游区,芒砀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荟萃,是一处以汉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游览区。

芒砀山景区介绍-芒砀山景点PPT(经典版)

芒砀山景区介绍-芒砀山景点PPT(经典版)
芒砀山景区介绍
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演讲:
时间:
目录
CONTENTS
01 景 区 概 况 Overview of the scenic spot
02 景 区 历 史 History of scenic spots
03 主 要 景 点 Main attractions
04 旅 游 攻 略 Tourism strategy
1
景区概况
景区概况
芒砀山
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 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
景区概况
芒砀山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丘20 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 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 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开放时间
春、冬季 8:30—17:00; 夏、秋季 8:00—18:00 ;
名优特产
特产:芒砀山山杏、芒砀山酥梨、永城辣椒、永城枣干、小磨辣椒油、飘香辣椒酱、龙岗烧鸡、水晶绿豆粉皮,纯正农 家红薯粉条。
小吃:老汤五香卤羊头、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汤、酂城糟鱼、任湖香汁狗肉、农家野蘑菇炖鸡、大块红烧羊 肉、卢师傅月饼。
汉梁王墓群
是汉朝梁国刘武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共包括13座墓葬, 总占地面积约550万平方米。 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 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
4
旅游攻略
门票信息
芒砀山旅游区六景点通票100元/人 包含汉梁王陵景区、刘邦斩蛇处、陈胜园景区、 夫子山景区。

河南芒砀山导游词优秀范文

河南芒砀山导游词优秀范文

河南芒砀山导游词优秀范文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河南芒砀山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河南芒砀山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芒砀山参观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汉文化展廊。

大家可以看到,左侧的展廊里有一些巨大的石头,这些石头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可以走近些看看。

原来这些石块是墓室的塞石,塞石又叫封石、断龙石。

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一般会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将墓门封住。

这用来封门的巨石就叫做塞石,而这封的门也被称作隔世门。

这是封堵?梁孝王?王?后陵墓?的塞石,目前该地宫共出土完整塞石3000余块,每块重达一吨半左右,上面主要刻有干支记时、工匠姓氏、石块尺寸或排列位置的序号等。

这些塞石成阶梯状封堵整段墓道,当时没有起重机,全凭人力搬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大家往这边看,这边的一块塞石上写有“东宫东南旁”的字样,旁边还记载的有塞石的尺寸:“厚二尺,广三尺六寸,袤五尺”,根据现代测量的结果,当时的一尺约合23厘米左右,这与专家考证的汉代一尺的长度相吻合。

大家可能会觉得,古代一尺怎么这么短呢,其实,西周以前,一尺的长度更短,大约合16.95厘米,按照这个标准,古代男子的身高基本都有十尺,也就是一丈,所以也才有了“丈夫”这个称呼。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是梁共王陵,进入墓室的前厅,大家请抬头看。

前厅顶部及南壁绘有一幅将近30平方米的西汉彩绘壁画,这就是著名的《四神云气图》,这幅壁画的价值之高,也许会超出您的想象,它比敦煌壁画整整早了630年,专家们赞誉其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四神云气图》被誉为“四最壁画”,即:篇幅最大、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

这幅壁画主要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

壁画中间的显要位置是一条龙,约占整个顶壁面积的一半以上。

巨龙张口吐舌,舌尖卷着一头怪兽,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兽;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长花朵。

河南芒砀山景区的介绍

河南芒砀山景区的介绍

河南芒砀山景区的介绍
河南芒砀山景区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坐落在河南省中部,地处滁河南岸邓河畔,东接湖南省,距离邓州市只有20多公里,以及通往河南省南部省会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等城市的必经之路。

芒砀山景区位于芒砀山风景区内,景区面积约30公里,其中有芒砀山、芒砀山风景名胜区、狮子洞、芒砀山寺等。

芒砀山以其古老、灵性,历史上曾经是领袖项羽的出逃重镇,也是唐宋时期著名的佛教圣地。

山上有各种自然石窟及佛像,芒砀山风景名胜区有千佛洞、灵隐寺、梵宇寺、六一寺、狮子洞等。

其中灵隐寺建于梁朝,大庙殿内有梁朝的天帝、玄天上帝及宙斯等佛像,气势恢宏,壁画精美而悠久;六一寺建于唐朝,为万佛殿,以佛光普照景区之名;梵宇寺建于宋朝,其建筑充满古朴祥和之气息。

景区里还有绿谷、芒山森林公园、芒砀山休闲游乐园等其他景点,可以骑行、拍照、攀登等,是带您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旅游目的地。

永城市芒砀山旅游区介绍

永城市芒砀山旅游区介绍

04 芒砀山的美学价值
芒砀山的夫子山景区是孔子携弟子周 游列国途经芒砀山,曾在此避雨晒书、演 礼讲学,由此而得名“夫子山”,这是全 国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体。孔子避雨 处位于夫子山南麓,是一个天然崖洞,因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而得名。 洞中至今仍存有一座屈膝盘腿、坐北朝南的孔子雕像,此处的“石 崖滴翠”是永城古八景之一。 除此之外芒砀山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探索的美学价值,还在等待着人 们去发现了解。
03 芒砀山陵墓群建筑之美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永城市芒 砀山的主峰上发掘出一处汉代大型建筑 基址。此建筑保存有平面近方形的石台 基,面积为1055平方米,其东部已遭破 坏。
此建筑基址位于芒砀山主峰上,主峰本身没有发现梁王墓,但 其东、西、南面的山峰都埋葬有梁王墓,因此整个梁王墓地应以此 山峰为中心,环绕四周。芒砀山建筑基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类 型建筑在我国的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它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早期 的建筑特点和祭祀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神云气图出土于梁国王陵区柿园墓, 壁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 壁画主题图案以朱砂红为底色,上面用白、 绿、黑等颜色绘有青龙、白虎、朱雀、怪 兽等四种神禽异兽,以及灵芝、花朵和云 气纹等吉祥图案。是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 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 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 “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04 芒砀山的美学价值
芒砀山的名字由来是根据当地传言,古时水量丰沛,周边为大泽,长 期生存着大蛇,当地人称大蛇为“蟒”,例如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以 及1980年代在汉墓群中发现两条大蛇,这都是存在的著名史实或典故,所 以芒砀山又叫 “蟒砀山”,由于“蟒”字不详遂改称 “芒砀山”。
04 芒砀山的美学价值

河南永城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河南永城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河南永城的名胜古迹有哪些永城取意“永固之城”,是河南省东引西进的桥头堡,被誉为“豫东明珠”。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河南永城的名胜古迹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河南永城的名胜古迹:汉梁王墓群汉梁王墓群,又叫芒砀山汉墓群,位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芒砀山,是汉朝梁国刘武及其家族的墓葬群,共包括13座墓葬,总占地面积约550万平方米。

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分布在除芒砀山主峰之外的各个山峰上,主要的陵墓有梁孝王陵、王后陵、梁共王陵、僖山汉画像石墓等。

其中梁共王陵中出土的“四神云气图”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汉墓中出土的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精美玉器等众多文物,实属稀世珍品,艺术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

汉梁王墓群的发现对研究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的形式、面貌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河南永城的名胜古迹:崇法寺塔崇法寺塔高34.6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建筑,整体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

崇法寺地宫呈方形,顶作藻井,地宫中央砖砌莲花依柱棺床,上置长方形石函。

石函内供奉有佛舍利,并以金、银、玛瑙、水晶、玉石等七宝供养,同时还有唐宋两朝的铜钱和稻谷,从而可知此塔是专为佛陀生身舍利而建的。

塔基座内装木骨,上承宝塔,下护地宫,坚实而稳固,与塔身、塔刹组成了和谐庄严、高雅的统一体,堪称楼阁式古塔的精品。

塔身为砖砌楼阁式,八角九层,青砖迭砌仿木结构,层层出檐,逐层内收,每层外壁转角有砖制仿木园柱,外檐建仿木镂空围栏,增强了美感,表现了多变的轮廓。

塔檐是由莲花瓣石叠砌而成,平座用斗拱承托,显得层层叠叠,极富装饰性。

挑檐角配以石雕龙头,口衔风铎,微风吹动,叮咚作响,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塔的第一层高5米,直径7.7米,东西南北各辟一圭形门,东南西三门内建佛龛,北门为登塔门,由此门进入塔心,环绕而上可至塔顶端。

安徽砀山旅游景点

安徽砀山旅游景点

安徽砀山旅游景点
安徽砀山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1. 石首山:石首山位于砀山县西南,是一个融道教、佛教和儒教于一体的名山。

山上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道观,如明代的真武庙、宋代的福圣寺等,景色秀丽,是观赏霞光、云海和日出的绝佳地点。

2. 宏村:宏村是安徽省的一个古村落,被誉为“南方的小乌镇”。

这里有许多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保存完整,保留了古风古韵。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古代建筑风格和乡村文化。

3. 跳绳山:跳绳山位于砀山县城东北13公里处,是安徽的一
个名胜风景区。

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以及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四宝洞、猴王洞等。

此外,山上还有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有趣的感觉。

4. 民俗古城:位于砀山县城区,是一个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老城市。

这里有石板街、古宅院和传统的民俗表演,可以让你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氛围。

5. 龙潭风景区:位于砀山县城南7公里处,是一个集自然风景、文化庙宇和温泉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

景区内有瀑布、溪涧、山林等自然景观,还有许多古代庙宇和温泉,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以上只是安徽砀山旅游景点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砀山湖、秦汉森林公园等。

无论你是喜欢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可以在砀山找到合适的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子山景区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夫子山景区参观,我是大家的讲解员叫XXX,非常高兴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夫子山景区位于芒砀山西部,是为纪念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而得名。

此山虽不大,但它是全国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体。

主要景点有文庙、夫子避雨处。

另外山上还有两处汉墓和三座清代的古塔。

大成门前:此庙虽小,但它也充分体现了参拜孔子时森严的等级制度。

大成门分主门和东西侧门,中间的大门只有皇帝参拜孔子时才能打开的,两边分文左武右,文官儒生从左门而入,武官将士从右门而入。

(文庙内)朋友们现在随我进入文庙院内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棵古柏和三通石碑分立两边,左边的柏树斜依在石碑上,形成“柏抱碑”的奇观,右边的一棵柏树在清代咸丰年间清军和捻军大战于芒砀山时曾遭火烧,但至今仍枝繁叶茂。

两棵古柏之间的青石台阶雕有云龙,称龙踏,只有皇帝来参拜孔子时才能走的。

(在启圣殿内)
我们看到大殿内供奉有孔子及四配,分别是颜回、曾参、子思、孟子。

中间这位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出生时头顶下凹,所以反其意取名为丘,生于公元前551年,鲁国人,卒于公元前479年,距今约有两千五百年。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巨人。

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他在政治、教育、哲学、文学、史学、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传承者,晚年倾其全部精力收集古籍,著书立说,完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鸿篇巨著的编纂。

除《乐》一书失传外,都成为千百年来特别是科举时代中国文人学子们的经典教科书。

自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学说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正统,被后人推崇为圣人,尊为“至圣先师”。

孔子一生很坎坷,3岁时父亲去世,17岁时母亲去世,年少的孔子由于经历过一番挫折,所以他发奋学习,逐渐成了一个博学多能的人,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收弟子,一生收门徒三千人,有成就的七十二人,后人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一生中,做官的时间很短,在他二十六、七岁时当过一回“乘田”,也就是管理牛羊的小官,另一回是“委吏”,也就是会计,但时间都不长。

孔子真正从政是从公元前501年,这时的孔子已51岁,在鲁国当上了中都宰,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

孔子当中都宰取得了很大成就后又代理丞相职务,孔子虽然在外交和管理国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受到鲁国贵族的排挤,孔子深感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只得带领颜回、子路、子贡等十余名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间长达十四年,足迹踏遍了各个诸侯国,颠簸流离,但其他国君一概没有采纳孔子的儒家思想,晚年孔子回到鲁国,整理编写了诗、书、礼、易、乐、春秋。

(公元前479年)春天,孔子病逝,时年七十三岁。

(观音阁):观音阁是一阁楼式建筑,始建于何年已无据可考。

据阁前的三通石碑判断可能建于明朝。

据碑文记载,观音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文殊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普贤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当地善男信女要去道场参拜三位菩萨,需穷年累月不能完成。

夫子山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四时不断,恰似一处人间仙境,
于是当地群众在此建观音阁,阁正中供奉普渡众生的观世音,左文殊,右普贤,金童玉女两边侍列,善男信女朝拜三位菩萨也无需长途跋涉了。

(在夫子避雨处前):据《清光绪永城县志》记载:夫子避雨处,为一天然半覆锅状石室,深6.5米,宽20米。

因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晒书而得名。

洞中至今仍存有一座屈膝盘腿、坐北朝南的孔子雕像。

此像雕于明代,是全国仅有的孔子古石雕像,现面部已残。

孔子旧雕像坐北朝南,高约一米,屈膝盘坐,拱手缩颈,形象生动逼真。

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去曹适宋”时途经芒砀山,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下起了瓢泼大雨。

春秋时期,芒砀山属于宋国,位于宋国的边陲,人烟稀少,森林茂密。

师徒一行人想要找个地方避雨歇息,可荒山野岭并无人家。

孔子及弟子只好在雨中狂奔,大雨仍不停息,在芒砀山群西边的一座小山处有一山崖,大家便再此避雨。

此山崖虽宽20多米,但空间很窄,孔子弟子们及马车仍在受淋,孔子自言自语道:“此山洞能再大一点多好!”说罢,只听空中一声响雷过后,山崖向前长出一截。

孔子道:“吾师徒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在此遇雨,得到上天庇护,可我师徒人众,此山崖仍不足以遮挡风雨,望上天再让石崖往外伸一点”。

孔子说罢,拱手屈膝对苍天拜了三拜,只听一阵响雷之后,石崖又往外长出一截,共深6.5米,这下不但可容纳其弟子,连其马匹、马车、书籍也能不受风吹雨淋了。

雨过天晴,太阳直射崖洞,孔子及其弟子赶紧整理书籍,把竹简上的水倒净,搬到外面的大石台上去晒,这就是后来芒砀山著名的孔子晒书台。

当地百姓认为是孔子的治学精神感动了苍天。

从此晒书台上一年四季便不再飘雨落露,可以日夜晾晒衣物和粮食。

可惜晒书台在文革期间不幸被砸毁。

夫子避雨处自古为永城胜境,名曰:“石岩积翠”。

它见证了孔夫子的足迹与仁爱,夫子崖中栩栩如生的雕像前,后人设置了香炉,终年香火不断,来芒砀山游玩的游人,尤其是文人墨客,都会到此虔诚祷告,也寄托了豫东百姓对孔子的无限敬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