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 4201-2019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精品文档13页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完整word版)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4-2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焊接工艺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和竹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焊接工艺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和竹理,也适用于相关部门对焊接工艺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陇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3609.1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GB 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9448 4.2焊接与切割安全焊工防护用品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 1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 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焊接welding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目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永久性结合的方法。

3.2焊接工艺welding procedure焊接过程中的一整套工艺程序及其技术规定。

包括:焊接方法、焊前准备加工、装配、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参数以及焊后处理等。

3.3焊接操作welding operation按照给定的焊接工艺完成焊接过程的各种动作的统称。

3.4焊接烟尘welding fume焊接过程中,由高温蒸汽经氧化后冷凝而产生的烟雾状微粒,卞要源于焊接材料和母材的蒸发、氧化。

3.5受限空间confined space受限空间又叫密闭空间或有限空间。

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封闭、半封闭的设备、设施及场所。

职业卫生等相关标准规范

职业卫生等相关标准规范

一、职业危害有关原则及规范(源卫生部网站)《石油加工业卫生防护距离》GB 8195-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 噪声》GBZ/T 229.4-2023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23《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2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 229.3-2023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GBZ78-202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023》GBZ23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 化学物》GBZ/T229-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BZ/T231《核电厂职业照射监测规范》GBZ232-2023《职业性铊中毒诊断原则》GBZ226-2023《职业性航空病诊断原则》GBZ93-202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原则》GBZ75-2023《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原则》GBZ78-2023《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原则》GBZ28-2023《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23《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GBZ/T222-20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23《消防员职业健康原则》GBZ221-202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 189.7—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6部分: 紫外辐射》GBZ/T 189.6—2023 《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2部分: 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23 《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防止控制指南》GBZ/T212-2023《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原则》GBZ51-2023《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GBZ/T210.1-2023《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GBZ/T210.2-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第3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措施: 第4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措施: 第5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10部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2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2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 204-202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 204-2023《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GBZ/T 198-202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23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T 173-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原因》GBZ 2.2-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原因》GBZ 2.1-2023《工业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2部分: 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23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行导则》AQ/T 3034-20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AQ 3036-202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AQ/T 3049-2023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1-2023《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原则》AQ 4202-2023《作业场所空气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原则》AQ 4203-202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AQ/T 4206-202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构造》AQ/T 4207-2023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AQ/T 4208-2023《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0-2023《家俱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1-2023《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2-2023《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3-2023《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14-2023《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AQ 4215-2023《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 4216-2023 《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AQ/T 4218-2023《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19-2023《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AQ 4220-2023《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1-2023《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定》AQ 4222-2023《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定》AQ 4223-2023 《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4-2023《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5-2023《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26-2023《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AQ/T 4227-2023 《木材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8-2023《粮食立筒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29-2023《粮食平房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AQ 4230-2023《散粮码头爆炸性粉尘环境施工及装卸设备维修安全规范》AQ 4231-2023《塑料生产系统粉尘防爆规范》AQ 4232-202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8-2023《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措施》GB/T 934-2023《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23《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23《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23《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 5817-2023《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2023 《袋式除尘器技术规定》GB 6719-2023《气体检测管装置》GB/T 7230-2023《工业管道旳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202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1-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2023《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GB 8159-2023《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23《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 8959-2023《悬挂输送机安全规程》GB 11341-2023《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GB 11652-2023《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2023《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规定》GB 12142-202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23《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规定》GB 12358-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367-2023《耐火材料企业防尘规程》GB 12434-2023《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旳防毒规程》GB 12475-2023《焦化安全规程》GB 12710-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定》GB 12942-2023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3348-2023《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 13486-202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装置安全评价通则》GB 13548-1992《陶瓷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B 13691-2023《有毒作业场所空气采样规范》GB 13733-1992《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 13746-2023《冷冲压安全规程》GB 13887-2023《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GB/T 13910-2023 《木材采伐运送安全通则》GB 14192-2023《冷水作业分级》GB/T 14439-1993修订中《低温作业分级》GB/T 14440-1993修订中《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T 14441-2023《毛皮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T 14442-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3-202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23《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4773-2023《安全色光通用规则》GB/T 14778-2023《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23《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2023《炭素生产安全卫生规程》GB 15600-2023《粉尘防爆术语》GB/T 15604-2023《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 15605-2023《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 15606-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5607-2023《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GB 16543-2023《排风罩旳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23《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其有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 16912-2023 《粉尘物性试验措施》GB/T 16913-2023《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269-2023《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7-2023《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B/T 17398-2023《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440-2023《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规定》GB 17681-1999 《矿山杂散电流旳测定》GB/T 1768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17750-2023《港口散粮装卸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918-202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 17919-2023《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规定》GB 17957-2023《手持式机械作业防振规定》GB/T 17958-2023《激光防护屏》GB/T 18151-2023《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规定》GB/T 18154-202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23《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GB 19041-2023《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081-2023《打火机生产安全规程》GB 19288-2023《亚麻纤维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9881-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妆置安全技术规定》GB 20231-2023 《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GB 21657-2023《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 22340-2023《矿用炮烟净化妆置通用技术条件》GB/T 22584-2023《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 23394-2023《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23《防尘防毒基本术语》GB/T 29053-2023《生产过程危害和有害原因分类与代码》GBZ/T13861-2023《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原因》GBZ2.1-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原因》GBZ2.2-202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23《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原因》GBZ2.1-2023《工作场所有害原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原因》GBZ2.2-202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旳采样规范》GBZ159-202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23《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2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2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 -2023《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 -2023《工作场所物理原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2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23 《呼吸防护用品旳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2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2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AQ 4201-2008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AQ 4201-2008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01-2008Technology code of dust and poison control for electronic industry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生产工艺基本要求5生产厂房6工程技术措施7通风净化系统设置8个人防护9管理10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1绩效监测前言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工业企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做好防尘防毒工作,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中:3、4.1、4.2、4.3、4.6、5.1、5.2.1、5.2.3、5.2.6、5.3.1、6.2.4、6.2.5、6.3、6.4.4、7、8、9、10、11等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玢、汪彤、黄燕娣、王培怡、吕琳、吴芳谷、张志航、顾为群。

本标准首次发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工业企业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防范,也适用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部门对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984 氯气安全规程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J30002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3总则3.1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毒物危害因素,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AQ42019019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页文档资料

AQ42019019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页文档资料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01-2019Technology code of dust and poison control for electronic industry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生产工艺基本要求5生产厂房6工程技术措施7通风净化系统设置8个人防护9管理10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1绩效监测前言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工业企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做好防尘防毒工作,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中:3、4.1、4.2、4.3、4.6、5.1、5.2.1、5.2.3、5.2.6、5.3.1、6.2.4、6.2.5、6.3、6.4.4、7、8、9、10、11等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玢、汪彤、黄燕娣、王培怡、吕琳、吴芳谷、张志航、顾为群。

本标准首次发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工业企业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防范,也适用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部门对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984 氯气安全规程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J30002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3总则3.1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毒物危害因素,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生产环境卫生和劳动者健康,保障生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工程建设项目及其他需要进行防尘防毒安全工作的单位和场所。

第三条领导班子对防尘防毒安全工作负总责,各级管理人员应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第四条防尘防毒安全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护设施和工作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粉尘、有毒气体、有毒溶液等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的一种工作安全措施。

第五条防尘防毒安全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防护设备和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场所无害化。

第六条防尘防毒安全工作应按照安全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第二章防尘安全技术规定第七条工作单位应组织进行防尘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防尘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第八条工作单位应制订防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第九条工作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防尘安全管理档案,记录防尘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和防尘效果。

第十条工作单位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工作单位在进行粉尘作业时,应通过合理的工程措施,控制粉尘的扩散和飞扬。

第十二条工作单位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及时清理和处理产生的粉尘。

第十三条在存在较高粉尘浓度和有毒气体浓度的作业场所,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提供必要的使用培训。

第十四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

第三章防毒安全技术规定第十五条工作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防毒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第十六条工作单位应购置并保养备用的防毒设备,定期检测和检修。

第十七条工作单位应通过组织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能正确使用防毒设备。

第十八条工作单位应定期开展防毒设备的演练和使用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在需要佩戴防毒设备的作业场所,工作单位应设置合适的标志和指示牌,提醒工人佩戴防毒设备。

(2021年整理)AQ标准大全

(2021年整理)AQ标准大全

AQ标准大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AQ标准大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AQ标准大全的全部内容。

2013年
2016年。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模板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模板

防尘防毒安全技术规定模板1.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职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效地防备和掌控灰尘和有毒物质的危害,保护职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相关职能部门,包含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区域等。

3. 管理标准3.1 防尘管理1.防尘设备:在需要防尘的区域,应配备适当的防尘设备,包含但不限于防尘口罩、防尘手套、防尘面具等。

2.防尘掌控措施:在产生灰尘的环境中,应采取相应的掌控措施,如安装灰尘收集设备、设置通风系统等,确保灰尘无害排放。

3.清洁维护:职员应定期维护和清洁防尘设备,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功能。

4.培训宣传:企业将定期进行防尘管理培训,并宣传防尘意识,提高职员对防尘工作的重视程度。

3.2 防毒管理1.防毒设备:在需要防毒的工作环境中,应配备适当的防毒设备,包含但不限于防毒面具、防毒眼镜、防毒手套等。

2.防备掌控措施:在可能接触有毒物质的场合,应采取相应的防备掌控措施,如密闭环境、排风系统等,确保有毒物质无害排放。

3.检测监控:职员在接触有毒物质的工作环境中,应定期进行有毒物质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4.培训宣传:企业将定期进行防毒管理培训,并宣传防毒意识,提高职员对防毒工作的重视程度。

3.3 紧急响应1.紧急预案:企业应订立防尘防毒紧急预案,明确职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和行动流程。

2.检查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防尘防毒演练,培训职员应对紧急情况的反应本领。

3.应急设备:企业应配备应急设备,包含急救箱、紧急通信设备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救援。

4. 考核标准1.防尘考核:–职员使用防尘设备的情况;–防尘掌控措施的实施情况;–防尘设备的维护情况;–防尘培训的参加情况。

2.防毒考核:–职员使用防毒设备的情况;–防备掌控措施的实施情况;–检测监控的参加情况;–防毒培训的参加情况。

3.紧急响应考核:–紧急预案的了解程度;–演练参加度和反应本领;–应急设备的使用情况。

(word完整版)史上最最完整版AQ规范

(word完整版)史上最最完整版AQ规范

即将实施的AQ:通用类AQ其他类AQ石油行业类AQ化工类AQ金属非金属矿山类AQ烟花爆竹类AQ煤矿类AQ2015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AQAQ/T 9009-201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 3051—2015 液氯钢瓶充装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要求AQ/T 3052—2015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AQ 3053—2015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安全技术规范AQ/T 3054—2015 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应用导则AQ 5217—2015 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康要求AQ 4241—2015 纺织工业除尘设备防爆技术规范AQ 4242-2015 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43-2015 石棉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44—2015 造纸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45-2015 卷烟制造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46—2015 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AQ/T 4247-2015 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48—2015 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49—2015 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AQ 4250—2015 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 4251—2015 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2-2015 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AQ/T 4253-2015 箱包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 4254—2015 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技术规范AQ/T 4255-2015 制药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6—2015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7—2015 宝石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8-2015 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9-2015 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AQ/T 4260-2015 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AQ/T 4261—2015 石棉矿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AQ/T 4262-2015 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AQ/T 4263—2015 石棉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AQ/T 4264—2015 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AQ/T 4265—2015 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AQ/T 4266-2015 木制家具制造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AQ/T 4267—2015 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AQ/T 4268—201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快速检测方法-—光散射法AQ/T 4269—201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AQ/T 4270-2015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AQ/T 4271-2015 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通用类AQAQ 8006-2010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AQ8007-2013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规范AQ/T 8008—2013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AQ/T 8009-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AQ/T 8010—20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AQ/T 9001-2006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 9003—2008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AQ 9003.1-2008 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危险场所网络化监测系统现场接入技术规范AQ 90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 4201-2019Technology code of dust and poison control for electronic industry 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生产工艺基本要求5生产厂房6工程技术措施7通风净化系统设置8个人防护9管理10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1绩效监测前言为了更好地保护电子工业企业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做好防尘防毒工作,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中:3、4.1、4.2、4.3、4.6、5.1、5.2.1、5.2.3、5.2.6、5.3.1、6.2.4、6.2.5、6.3、6.4.4、7、8、9、10、11等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玢、汪彤、黄燕娣、王培怡、吕琳、吴芳谷、张志航、顾为群。

本标准首次发布。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工业企业防尘防毒的技术要求、措施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防范,也适用于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部门对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毒物危害的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984 氯气安全规程GB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17916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J30002 电子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3总则3.1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子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毒物危害因素,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3.2电子工业生产过程防尘防毒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选择尘毒危害小的工艺和设备,积极采用无毒或低毒原(辅)料,以无毒代替有毒、以低毒代替高毒,并对尘毒危害进行综合治理,使其危害控制符合GBZ2.1要求。

3.3电子工业生产过程防尘防毒工作应持续改进,不断降低作业场所尘毒物质浓度。

3.4电子工业企业建设项目中产生尘毒危害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设置防尘防毒设备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生产工艺基本要求4.1电子工业企业应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毒物危害进行辨识和评估,明确所有产生粉尘、毒物的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及原(辅)料、中间产品、副产品,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4.2产生粉尘、毒物的作业场所、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在设计时应符合GBZ1中第5.1节以及SJ30002的要求。

4.3防尘防毒设备设施应保证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的要求。

在厂房气象条件、洁净度要求与防尘防毒措施有矛盾时,应采取其他措施,保证作业人员健康。

4.4下列工艺过程可能产生粉尘、毒物危害,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a)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生产中的外延、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腐蚀、清洗、刻蚀、溅射、塑封等工序。

b)真空器件零件清洗、阴极热丝制备、涂屏、充汞等。

c)陶瓷料、玻璃料、磁性材料、塑料等材料的破碎、配制、加工工艺等。

d)铸造、热处理、电火花加工、磨削加工、化学处理、电镀、喷砂、油漆、涂装工艺等。

e)铅蓄电池等含铅生产工艺。

f)电阻、电容等元件生产及印刷电路板(PCB)生产。

g)电子装联工艺中的焊接、三防、固封工序等。

4.5当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尘、毒在技术上较难控制时,宜采取以下措施:a)设置密闭操作室,保证新鲜空气供应量不少于每人30m<sup>3</sup>/h。

b)采用送风面具或岗位送风。

c)送入空气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6在选择生产工艺时,设计者和设备供应商应提供粉尘、毒物产生情况说明及控制措施技术文件,原(辅)料供应者应提供原(辅)料尘、毒危害技术说明文件、执行标准文件等。

上述文件均应存档。

5生产厂房5.1选址生产厂房应选择在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环境较为清洁的地区。

5.2布局5.2.1厂区应合理布局,减少粉状物料的运输距离及中转次数,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重复运输。

5.2.2产生尘毒危害的生产区宜集中布置在厂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地势开阔、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段。

5.2.3生产区内部布置应避免尘毒的交叉污染。

5.2.4产生尘毒危害的工序或工作区(间)若在同一建筑物内,宜集中在靠近夏季最大频率风向下风侧的外墙布置,应与其他工序或工作区(间)可靠地隔开。

5.2.5有毒物质、粉料输送管道宜集中布置形成管廊,且管廊不宜设置在人员集中区域周边。

有毒物质、粉料输送管道不应穿越办公室、休息室、宿舍、人员密集厂房、餐厅、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含地道、通廊)等建筑物。

5.2.6密闭厂房进气口的位置不应设置在有毒、粉尘物质排放口污染影响区域内,且应保证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进气口不受到排放口有毒、粉尘物质的影响。

5.3建(构)筑物5.3.1厂房结构应充分考虑防尘防毒的要求。

内部结构应有足够高度以布置管道,且有利于清除积尘。

粉尘污染严重的厂房,应留有真空清扫机具行走的通道。

5.3.2使用、产生剧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宜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扫。

经常有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并设置坡向排水系统。

5.3.3对于多层厂房,产生有害气体的场所宜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安装有效通风、防毒设备设施等措施,以防止对上层作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3.4洁净厂房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其有害物质散发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宜使用对人身体有害的石棉类建筑材料。

6工程技术措施6.1材料储存与运输6.1.1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物料的自动装载、泄漏检测、连锁控制,以避免或减少有害物质的散发。

6.1.2采用密闭性好的输送装置,如气力输送、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溜管、溜槽等。

6.1.3改进工艺,减少粉、粒料的中转环节,缩短输送距离。

6.1.4减少散装粉、粒料转运点的落差高度,并对落料点采取密闭、负压等措施。

6.1.5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含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不应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管道。

6.1.6对尘、毒物品的运输、储存、分配应采取下列防范措施:a)在工作区内装卸散装的干砂、干石英砂、焦炭、煤粉、黏土等粉、粒料,不宜使用抓斗吊车、翻斗车及卡车。

允许洒水降尘的装卸区域,应设置洒水设施,洒水设施应保证冬季的正常使用。

b)有毒物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场所、库房中,其贮存条件、贮存方式、贮存限量应符合GB15603、GB17916的规定。

c)储存气态有毒物质的场所应设置有效的气体排放应急处理设施,以避免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时造成毒气扩散。

相互抵触的气态物质储存容器应分室储存,并有可靠措施避免泄漏时发生反应。

d)储存液态有毒物质的场所应设置围堰或导流槽(沟),围堰的容积应不小于最大单罐地上部分储量。

从围堰或导流槽(沟)引出的排水(排污)管(沟)应汇集到专用的污水池。

相互抵触的液态物质储存容器应分别设置围堰或导流槽(沟)、排水(排污)管(沟)、污水池,并有可靠措施避免同时发生泄漏时散发出的气态物质发生反应。

e)存放粉粒状或毒性材料的容器,应具有良好密闭性和耐蚀性。

f)磷烷、砷烷、硼烷、硅烷、三氯化硼、四氟甲烷等有毒特种气体的储存间和配送管道廊内应设置在线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并与事故排风及废气处理装置连锁。

氦气、六氟化硫等窒息性特种气体储存间和配送管道廊内应设置在线氧气检测报警装置并与新鲜空气送风装置连锁。

g)储存和使用氰化物、砷化物等剧毒物品的库房、工作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应采用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并便于清洗和收集。

室内管线宜暗敷。

分发毒物处应设置洗涤池和通风柜。

h)液氯罐储存间应设置在线氯气报警装置并与事故排风及废气处理装置连锁,排放系统吸气口位置应靠近地面。

储存间内应设置起重设备及稀碱液池,其深度应能浸没液氯罐,或配备氯气捕消器,并符合GB11984的要求。

i)危险化学品在洁净厂房内的运输、储存、分配,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j)对上述条款中未包括的尘、毒物品的运输、储存、分配应参照有关规范、条文要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6.2工艺与设备6.2.1生产工艺与设备宜采取密闭(整体密闭、局部密闭或小室密闭)或负压方式工作。

不能密闭时,应设置排风罩。

6.2.2在生产设备合理密闭和通风的基础上宜采取隔离、遥控操作。

6.2.3生产线上的单台通风系统工艺设备宜集合成密闭的工艺系统。

6.2.4对存在剧毒且难以消除其危害的工艺过程,应通过采取全自动化生产或遥控操作等措施,实现人与危害现场的隔离。

6.2.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剧毒气体应进行机旁无害化处理后再排人公共排气管道系统。

6.3操作6.3.1密闭空间进行检修时,应为检修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配备现场监护人员。

检修人员进入前应进行尘毒吹扫、冲洗、收集、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检修作业。

检测氧气浓度应符合GB8958要求。

6.3.2荧光粉生产中的硫化锌制备反应釜的加料和放料操作,应与反应釜搅拌机连锁,放料前关闭,加料后启动。

6.4有毒废物处置6.4.1散发有毒气体的生产废水,应尽量缩短在室内穿过的距离,不应采用明沟排水。

在外排时应进行无毒化处理。

6.4.2从工作间(区)排出的含有尘、毒的废气、废水、废渣应进行相应的无害化治理,使其符合相关的环保排放标准。

6.4.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相互抵触物质应单独无害化处理后再排入公共排放管道,不应混合直排。

6.4.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固体废物不应随意放置在车间或厂区内,应设置专用库房,使用专用密闭容器储存,交专业机构集中处置。

7通风净化系统设置7.1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气体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其连锁的自动报警装置。

其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12次。

7.2有尘、挥发性溶剂逸出的设备等的开口部位应设排风装置。

7.3筛选设备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卸料点、筛上物落料处及其本体部分按设备类型设罩并排风:a)振动筛宜在筛子上设密闭排风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