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杀亥”
历史趣谈:“朝杀而暮犯” 朱元璋反贪为何没有结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朝杀而暮犯”朱元璋反贪为何没有结果
导语:贫贱出身又当过小和尚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大力整肃吏治,开展雷厉风行的严惩贪官污吏运动
贫贱出身又当过小和尚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大力整肃吏治,开展雷厉风行的严惩贪官污吏运动,杀人之多,用刑之严,开创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之最高纪录,但是最终归于失败。
他肃贪力度大却又失败,对于我们今天反腐有什么教训可以借鉴呢?
治吏,定罪从严,“刑乱世用重典”
由于出身最基层受尽了压榨,朱元璋深谙作为“防民之具,辅治之术”的法律的极端重要性,在登基之初他就在《大明律令》的基础上制订颁行《大明律》,接着又亲自编定了《明大诰》。
朱元璋立法一为治民,二为治吏,尤其是《明大诰》则着重于惩治贪官,现在来看,我们可以视为“反贪刑事特别法”。
“刑乱世用重典”——这是朱元璋极力主张的,他开展雷厉风行的肃贪,刑罚之酷、历时之久、杀人之多,为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所没有的。
综观朱元璋在明初的刑律和反贪实践,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点:一是定罪从严,凡官吏犯贪贿之罪者一律革职查办,绝不宽恕。
如果查查朱元璋钦定的案例,会发现连私收一件衣服、一双袜子、一条头巾、四本书的,也定了罪;二是刑罚从重,动辄用死刑,且行刑方法严酷,如墨面文身、剁指、断手、砍脚、凌迟、枭首、腰斩、阉割等五花八门,残忍至极。
例如规定贪污6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四、五万元人民币)的,会被活生生的剥皮,再充以稻草,立于衙门口或挂在街头示众;三是大搞株连,甚至一案株连杀人逾万。
搞得朝廷内外草木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老虎苍蝇一网打尽 朱元璋铁腕治贪的做法靠谱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虎苍蝇一网打尽朱元璋铁腕治贪的做法靠谱不
导语: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朱元璋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在一手抓与民休息,一手抓
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朱元璋
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在一手抓与民休息,一手抓屠杀功臣时,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以猛治吏。
朱元璋信奉:“吾处乱世,不得不用重典。
”在武官不惜死后,朱元璋在“贪”字上下足了工夫。
一是立法。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改设都察院后,马上出台的《大明律》明确规定,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八十贯则处以绞刑。
受财不枉法,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后改为受四十贯就流放。
贪赃钞六十两以上官吏,均处以枭首示众并剥皮实草等酷刑。
为了反腐惩贪,除了严刑峻法,朱元璋几乎没有任何选择。
明朝的县、卫附近许多地方都设有土地庙(不要误会,这里的土地庙绝对不是土地爷的福地),这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剥皮行刑的刑场,当时就叫“皮场庙”。
假如你生长在那个时代的乡村,你经常可以看到,剥下的腐败官员人皮,被填满杂草后,悬挂在官府公堂,以示警戒。
官员在此办公,心惊肉跳。
我们且看朱元璋的刑罚,除凌迟之外,还有裸置铁床,沃以沸汤;有铁刷,以铁帚扫去皮肉;有枭令,以钩钩脊悬之;有称竿,缚之竿杪,似半悬而称之;有抽肠,亦挂架上,以钩钩入谷道而出;有剥皮,剥贪吏之皮,置公座之侧,令代者见而儆惩。
此外,还有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去势等酷刑。
生活常识分享。
“平民皇帝”朱元璋:酷刑株连大杀功臣宿将

“平民皇帝”朱元璋:酷刑株连大杀功臣宿将为子孙坐稳朱家江山而血腥屠戮功臣洪武十年之前,朱元璋前后一共杀害了三名功臣,他们是:淮安侯华云龙、德庆侯廖永忠、刘伯温。
他们两个人的罪名都是违制。
华云龙是因为‚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故元宫中物‛得罪,《明史》上没有说明华云龙的死因,只是含糊的说他‚未至京,道卒‛,但是,也语焉不详的道出了一点细节--‚召(华云龙)还,命何文辉往代。
‛,何文辉是何许人也呢?只要看一下他的在明史的本传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和李文忠等人齐名的军事特务,是朱元璋的义子,长年负责代替朱元璋监临统军诸将的类似于后来的锦衣卫头子似的人物,以他这样的身份被派到北平显然是特别具有深意的。
据谈迁考证,华云龙是被赐死的,死的也还算是体面,因为随后朱元璋让他的儿子华中接替了侯爵,功臣没有除爵,应该是洪武朝的‚善终‛。
德庆侯廖永忠是兄弟共同辅佐朱元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廖永忠为朱元璋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奉命凿沉小明王韩林儿的坐船,给朱元璋解除了后顾之忧,然而,朱元璋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居然没有封给廖永忠上赏,当然,理由还是老一套,就是亲近儒生、窥测朕意等。
曾几何时,廖永忠几乎杀身于鄱阳湖,朱元璋手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给廖永忠,而后平蜀,以永忠军功最高,呼之为‚傅一廖二‛(意为傅友德第一、廖永忠第二),洪武八年,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五年之后,儿子廖权才被允许袭爵,而廖永忠的孙子廖镛兄弟是方孝孺的弟子,后来奉命劝降方孝孺,不果被杀(理由居然是给方孝孺收尸)。
刘伯温和杨宪都是淮西集团的眼中钉,所以,刘伯温虽以大功,止封伯爵,而且,在洪武初年就致仕还乡了。
按照朱元璋和刘伯温的次子刘璟的对话,刘伯温是死在胡惟庸的手中,但是,洪武八年,刘伯温死的时候,胡惟庸正是宠信正隆、如日中天,刘伯温之入京的原因按照明史的说法是胡惟庸离间朱元璋造成的,但是,明史作者同时比较晦涩的指出:‚帝虽不罪基(刘伯温),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
历史趣谈:朱元璋和胡亥谁杀起人来更变态?真相令人吃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朱元璋和胡亥谁杀起人来更变态?真相令人吃惊
导语:秦二世胡亥,一个大家熟悉不过的人,他只活了24岁,短命的直接原因是他的残暴愚蠢。
胡亥在称帝后琢磨的第一件事便是怎样尽耳目声色之欢。
秦二世胡亥,一个大家熟悉不过的人,他只活了24岁,短命的直接原因是他的残暴愚蠢。
胡亥在称帝后琢磨的第一件事便是怎样尽耳目声色之欢。
他向赵高询问,怎样才能自由自在的享受当皇帝的乐趣,赵高给他出了个主意,杀尽所以对他有威胁的人。
本来赵高本来就是阴谋夺取他哥哥扶苏的位子,因此对赵高的这个建议十分同意,他开始变更法令,引诱大臣和他的兄弟姐妹故意犯罪,最后将他们诛杀。
胡亥前后分两批杀了所有的兄弟姐妹,首先是将他同父异母的十二个哥哥砍头于咸阳的街头。
再将十个公主在杜县分别剁成肉块。
因为和他兄弟姐妹有关联的人,连坐者不可胜数。
最后在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又将他剩下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用战车碾死,血肉遍地,刑场惨不忍睹。
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
胡亥在杀完亲戚大臣后便开始无忧无虑的享乐。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
”这句话用在胡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那就是“给我一个帝位,我可以挥霍整个国家”。
他征发70万囚徒修建阿房宫,毫不体恤民力。
在他看来皇帝就是要全天下来满足他的尊贵和欲望。
胡亥的人生理念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谁对我说三道四我就将谁腰斩,诛灭九族。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大肆追杀朱元璋的子孙呢 这是为什么呢

清朝大肆追杀朱元璋的子孙呢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导读:其实清朝只是杀了一部分的朱氏子孙,明朝皇室成员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等起义军杀了不少,但他们没有做绝,还是留有一定的朱氏血脉的。
后来逃到南明的皇室成员又各自为政,互相兼并杀戮,又导致一部分朱氏子孙灭绝。
等到清朝在全国范围内搜捕朱氏子孙并杀死后,百万的朱氏子孙已经近乎消亡了,少数人改名换姓隐居起来,还有部分逃亡海外了。
其实不论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是清朝,他们屠杀朱氏子孙都是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定。
满清入关时军队只有十万人,虽然战斗力强,但是以全国之力抵抗不是没有胜算。
而古代都讲究师出有名,在王朝更替之际要想起义的话那么以前朝的名号最能服众了。
所以如果让有心之人找到朱明的皇室后裔,一呼百应反清的话就麻烦了。
其实不止明朝灭亡后皇室成员被杀,秦朝、唐朝、后梁、后唐和宋朝灭亡后皇室成员也都被不同程度的杀戮。
古代朝代更替之际一定是充满腥风血雨的,和平过渡政权的太少了。
清朝刚入关时明朝并没有完全灭亡,而是在南方还占据着半壁江山,史称南明。
如果南明不内斗可能还能跟清朝划江而治,可惜明朝气数已尽,南明撑不了多久。
当时南明的皇帝都被清朝下令处死了,比如隆武帝被俘后死亡,不过死因不详,有说被斩首的,有说在狱中绝食死的,史书对此没有过多记载。
永历帝也是被缅甸国王献出后被吴三桂在昆明绞死,下场凄惨。
还有康熙年间的朱三太子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乾隆年间乾隆帝发现了一个九十多岁的明朝皇室后裔,依旧把他凌迟处死了。
可见在清朝皇帝的眼中,朱家人一个都不能留,否则自己的皇位坐不稳当。
对于已经去世的明朝皇帝,清朝的皇帝还是很尊重的,康熙帝为朱元璋扫墓时还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但是对于尚在人世的明朝皇室后裔,清帝是零容忍。
好在清朝灭亡时中国已经步入共和制度,政权可以平稳过渡,清朝皇室成员也得到了优待,否则明朝皇室所遭遇的杀戮清朝皇室也得遭遇一遍。
朱元璋创谋杀功臣之最,“敌国破、谋臣亡”,封建统治者铲除障碍

朱元璋创谋杀功臣之最,“敌国破、谋臣亡”,封建统治者铲除障碍在中国封建社会,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哪怕是功臣良将,只要得罪了皇帝,也一样杀无赦。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杀戮功臣的帝王。
朱元璋出身低微,起初,他赤手空拳打天下,许多文人武士都聚集在他周围,为他出谋划策,立下很大功绩。
但他坐稳位置之后,为了防止功臣功高震主,便制造种种理由,对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大开杀戒。
有些功臣对朱元璋忘恩负义的做法极为不满,中书平章政事邵荣,原是朱元璋帐下的“二十四将”之一,位居元老。
他看到朱元璋如此诛杀功臣,便与人密谋,准备起义造反,后来被人告发,被朱元璋处死。
朱元璋还大兴党狱,将对自己不满的功臣良将灭族抄家。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兴兵时跟随他的“二十四将”几乎都被杀害。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凉国公蓝玉谋反,朱元璋又借此事,诛杀了与之相关的15000人,那些劳苦功高的元老,几乎被朱元璋一网打尽了。
其中,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誉为“忠贤集予一身”的宋濂,曾被朱元璋赞为“勋臣第一”的李善长,也都被他以“奠须有”的罪名杀掉或赐死。
右丞相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跟随他一起打江山,几十年来出生入死,屡建奇功。
朱元璋多方调查,却怎么也抓不到治罪的理由。
有一次,朱元璋听说徐达患了“背疽”,这种病不能吃鹅肉,吃了就会病情加重,于是,朱元璋就命人送去鹅肉,让徐达服下,徐达含泪而食,不日而死。
朱元璋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丧心病狂地屠戮功臣,臣下人人自危。
据说,京城的官员每天清早准备上朝前,都要含泪和妻儿告别,并交代好自己的后事,不知自己能否活着回来。
太子朱标为人忠厚,他看到父亲如此屠杀功臣,于心不忍,就进谏朱元璋说:“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
”朱元璋听了,把一根带刺的棘杖丢在地上,让太子上前去捡。
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接着说:“功臣就好比棘杖上的刺,棘杖有刺扎手,我替你把刺除掉,难道不对吗?”太子一听,也只好默不作声。
朱元璋嗜杀成性的原因

朱元璋嗜杀成性的原因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可说是位贤君,也可称暴君。
暴就体现在晚年他几乎杀尽了功臣。
当然,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大明开国皇帝的简历。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1352年——1368年造反,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①明太祖朱元璋,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创立了278年的明朝帝国。
他一生艰苦创业,勤谨守业,在位30年,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又一个达到文治武功大成的布衣皇帝。
朱元璋生于1327年,正值元末乱世。
元朝入主中原近一百年,作为外族统治,元帝国的很①源自明朝的那些事多政策不适应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在民族关系上,元政府强分四等人:蒙古人为一等,色目人为二等,汉人(原金人及原南宋政府统治以外的北方汉人)为三等,南人(原南宋政府治下的南方汉人)为四等。
汉人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受到限制,普遍的感到不满。
在经济方面,元朝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特征,轻农业、重牧业,圈围大片良田放牧。
元贵族、大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成为佃农甚至家奴。
耕地和从事生产的劳力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工匠没有人身自由,手工业生产限制在有限范围内,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外交方面,元贵族好大喜功、四处侵掠,在对安南、日本、缅甸、占城、爪哇等国的远征中屡次失败,劳民伤财,耗损国力。
在思想文化方面,元统治者排斥汉文化,贵族子弟不习汉字,不读汉书,不通过了解汉文化来统治汉族地区,孤立了元人统治集团。
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幼时甚贫困,曾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元至正十六年攻占集庆路后改为应天府。
元至正二十八年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
洪武十三年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
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葬南京明孝陵。
反元斗争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化,冲突斗争一触即发,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要活命,要改变现状,不能不拼死杀出一条生路。
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
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滔天大势。
第二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
随后郭子兴据濠州(今安徽凤阳)而坚守,号令彰明。
加入义军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
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庄稼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
祸不单行,接着又发生了瘟疫。
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其64岁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
朱元璋和二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
家破人亡的惨痛,深深地影响着朱元璋的心境,使他仿佛跌进了无底深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起幼时曾经许愿舍身的皇觉寺,做了小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整天忙得团团转,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
日子一长,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气。
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粮食不够和尚们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主持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朱元璋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他目睹国是日非、人民生活恶化的现状,意识到天下大乱很快就会来临了。
于是在回到皇觉寺后,朱元璋发奋勤学,广交朋友,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与“杀亥”
提起历史古都南京,总是令人悠然神往,发思古之幽情。
这座建城将近二千五百年之
久的古金陵,曾是六朝胜地,十代名都。
它,被诸葛亮形容为龙盘虎踞,真是东南的形胜之区;又被刘禹锡赋为山围故国;历代的文献中记载着无数动人的史迹。
我虽为南京郊区人,但对南京的历史掌故非常地感兴趣。
如果我们要提到与南京有关的
数个人物,则朱元璋必定是其中的一个。
朱元璋,生于1328年,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入寺为僧。
1352年
率众投奔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的战略方针。
壮大军力,前后击破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建立明朝,
定都南京,国号“洪武”,谥号“太祖”。
朱元璋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皇帝中,是一个比较卓越的人物。
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
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
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朱元璋还保护
商业,取消书籍和田器征税,繁荣了市场。
他还改变了元朝的匠户制度,推进了民间手工业
的发展。
在严惩贪官污吏方面,大大改变了元末恶劣的政治风气。
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农业
生产发展的,有利于社会前进的,为明朝的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坚实的基础。
近日在读到一篇有关古代人避名讳的文章,偶然联想到明朝的朱姓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做过的一件事,颇觉有趣。
汉人有吃猪肉的习惯,朱元璋是聪明人,不至于不开明到不让老百姓杀猪吃肉,可我也相信他决不会容忍别人叫出“杀猪”这两个字。
“杀猪”就是“杀朱”,多不吉利啊!那该怎么叫呢?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
于是我决定来考证一番。
名字避讳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
在原始氏族的观念中,人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一种具有某种超人力量的符号。
他们认为,当一个人获知某一个其他人的名字时,他同时也将得到他一部分力量,这也许就是避讳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说,避讳是在原始人对大自然、对人类自身不理解,并加以神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
在我国,名字避讳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我们最熟悉的例子恐怕是那个"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田登了。
由于"登"和"灯"同音,元宵节放灯时,他出布告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而不说"放灯三日",遗笑而今。
还传说一个女人的丈夫亲属中有叫羊、狼、河、芦等名字的。
一次她告诉丈夫在河的对岸的芦苇丛中有狼在叼羊时说道:"看呀!在潺潺者的那边的索索者当中,一只嗥叫者正在拖走一只咩咩者。
再有扬州人直到现在还习惯把蜂蜜叫"蜂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唐朝时杨密曾在扬州担任过地方官,为了避他的讳而将蜂蜜说成"蜂糖"。
那么明朝人怎样称谓“杀猪”呢?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纪年方法,即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搭配来纪年,共有六十个排列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周而复始,连绵不绝。
十二生肖是与十二地支相联系的。
即每一地支有一种动物与之相对应,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每个人诞生那年地支所对应的动物,便是所谓的生肖。
当时人由“亥猪”想到了避讳“猪”而说“亥”,则“杀猪”就被称为“杀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