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

原油的组成
2、原油的烃类组成 从化学组成来看,石油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这两大类,其中烃类 从化学组成来看,石油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这两大类, 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烃类和非烃类存在于石油的各个馏分中 ,但因石油的产地及种类不 同,烃类和非烃类的相对含量差别很大。轻质石油的烃类含量高达90% 烃类和非烃类的相对含量差别很大。轻质石油的烃类含量高达90% 以上,但是重质石油的烃类含量相对较低,有的甚至低于50%。 以上,但是重质石油的烃类含量相对较低,有的甚至低于50%。 在同一原油中,随着馏分沸程的升高,烃类含量在逐渐降低,而非烃 在同一原油中,随着馏分沸程的升高,烃类含量在逐渐降低, 类含量在渐渐增加。在轻油馏分中,烃类占绝大部分,非烃类的含量很 类含量在渐渐增加。在轻油馏分中,烃类占绝大部分, 少;相反,在高沸点的石油馏分中,尤其是在减压渣油中,非烃类的含 相反,在高沸点的石油馏分中,尤其是在减压渣油中, 量明显增多。 量明显增多。
3
石油天然气概述
2. 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 无机成因学说 石油的形成目前有两种主要理论 有机成因学说 生成石油必须具备的地质条件 ① 地层沉积 ② 盆地下沉 ③ 缺氧的“还原环境” 缺氧的“还原环境”
有机质
干酪根
石 油
4
石油天然气概述
天然气和石油虽然在组成上都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 分的,但是天然气的生成条件要比石油更为多样化。 分的,但是天然气的生成条件要比石油更为多样化。就生成 阶段来说,石油要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大量生成, 阶段来说,石油要达到一定深度才能大量生成,而天然气则 从浅到深都能生成;就物质来源来说,生成石油主要以水中 从浅到深都能生成;就物质来源来说, 浮游的动、植物或称腐泥型有机质为主,而生成天然气,除 浮游的动、植物或称腐泥型有机质为主,而生成天然气, 此以外还可以有高等植物或称腐植型的有机质; 此以外还可以有高等植物或称腐植型的有机质;就成因来说 ,有有机成因的,也有无机成因的。 有有机成因的,也有无机成因的。
炼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知识1.1 石油及石油产品基础知识1.1.1 石油化学组成石油是烃类和非烃类的复杂混合物,外观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颜色大部分是暗色(褐色至深黑色),比重一般介于0.8—0.98之间。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碳含量为83—87%,氢含量为11—14%;此外还含有硫、氮、氧和微量的氯、镍、钒等元素,其总含量不过1—5%,这些元素以碳氢化合物衍生物形态存在于石油中。
石油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一般未发现烯烃,而炔烃也极少发现,不饱和烃一般存在于石油二次加工产品中。
非烃类主要包括含硫(如硫醇、硫醚、噻吩)、含氧(如环烷酸、苯酚)、含氮(如吡咯、吡啶)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
石油中硫存在形态有: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硫醚、环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及其同系物。
元素硫、硫化氢及低分子硫醇都能与金属作用腐蚀金属设备,统称为活性硫化物;硫醚是石油中含量很大的硫化物,随着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加,硫醚对金属没有作用,属中性液体;二硫化物含量较少,不与金属作用,也是中性,但其热稳定性差,受热后可分解成硫醚、硫醇或硫化氢以及烃类;噻吩及其同系物是芳香性杂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安全性。
硫对石油加工及其产品应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最为严重,同时硫还是某些金属催化剂的毒物。
石油元素组成中氮含量一般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大约有一半以上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石油中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氮化物(吡啶、喹啉、胺)和非碱性氮化物(吡咯、吲哚)。
氮化物的存在影响重质油的深度加工。
石油中含氧量一般在千分之几范围内,均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大部分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
这些含氧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两类,酸性氧化物有环烷酸、脂肪酸以及酚类,总称为石油酸;中性氧化物有醛、酮等,含量极少。
石油中氧化物以酸性氧化物为主。
含氧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和产品应用不利,对金属设备以及有色金属腐蚀很大。
炼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炼油基础知识第1题什么就是石油?石油得一般性质就是什么?答:石油主要就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得化合物得混合物。
天然石油又称原油。
原油就是淡黄色到黑色、流动或半流动得、带有浓烈气味得粘稠液体,比重一般都小于1,但世界各地所产原油从外观到性质都有不同程度得差异。
从颜色瞧,绝大多数原油都就是黑色得,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色;从凝固点来瞧也有很大差异,我国沈北混合原油高达54℃,而新疆克拉玛依原油则低于-50℃。
第2题石油由哪些主要元素组成?石油中各元素组成得大致含量就是多少?答:石油得主要元素就是碳(C)与氢(H),它们占元素总量得96~99%。
其中碳元素含量占83~87%,氢元素占11~14%;其次,含有硫、氮、氧,它们在石油中总含量占1~4%;再就就是微量得重金属元素,如钒V、镍Ni、钠Na、铜Cu、铁Fe、铅Pb……,其含量只有ppm级;以及微量得非金属元素,如砷As、磷P、氯Cl……,其含量只有ppm 级或ppb级。
第3题石油馏份中烃类分布有何规律?答:汽油馏份(低于200℃)中,含有C6~C11得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单环芳香烃;煤油、柴油馏份(200~350℃)中,含有C11~C20得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及双环、三环环烷烃以及单环、双环与三环芳香烃;蜡油馏份(350~520℃)中,含有C20~C36得正构烷烃及异构烷烃,单环、双环及三环以上得环烷烃与芳香烃。
第4题简述石油中得烃类得组成?答:石油中烃类主要就是由烷烃、环烷烃与芳香烃以及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得混合烃构成。
第5题简述石油中得非烃类得组成?答:石油中得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第6题简述石油中得硫化物得分布?答:通常将含硫量高于2、0%(wt)得石油称为高硫石油,低于0、5%(wt)得称为低硫石油,介于0、5~2、0%(wt)之间得称为含硫石油。
我国原油大多属于低硫石油(如大庆原油等)与含硫石油(如孤岛原油等)。
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炼油基础知识1、什么叫原油?答:原油是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一般认为,古代生物体通过地壳运动而沉积形成了有机淤泥,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有机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在沉积物成岩过程中,通过红菌、压力、温度、催化剂以及放射性元素等的作用,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变成了石油。
经过勘探、开采和与处理且尚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2、石油产品的馏分一般是如何划分的?答:石油产品的馏分的划分一般为:(1)<200℃为汽油馏分或低沸点馏分;(2)200—350℃为煤油、柴油馏分或中间馏分;(3)350—500℃为润滑油馏分或重沸点馏分。
3、什么叫蒸汽压?答:在某一温度下,液体与在它液面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时,由此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该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4、油品蒸汽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答:同一馏分相同组分的油品其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5、油品的蒸汽压与其组分有什么关系?答:在一定温度下,油品组分越重,其蒸汽压越小。
6、什么叫油品的馏程?答:油品的馏程即油品的沸程。
由于油品是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的组分之沸点各不相同,所以,在外压一定时,当加热油品而达到某一温度时,低沸点组分首先汽化,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油品由轻组分到重组分不断汽化,直到油品被全部蒸化,因此,油品的沸点应是某一温度范围。
该温度范围即称为该油品的馏程或沸程。
7、什么叫初馏点?答:油品在恩氏蒸馏装置上加热蒸馏时流出第一滴液滴时的气相温度称为油品的初馏点。
8、什么是油品的密度?其单位是什么?答:单位体积下油品的质量称为油品的密度。
其单位为g/cm3。
9、什么是油品的比重?答:油品在t℃时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在4℃时的质量比称为油品的比重,或油品在t℃时的密度与4℃时的纯水的密度比。
10、油品比重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如何换算?答:温度升高,油品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比重减小,反之则增大。
不同温度下的油品比重按下式换算:d t4=d204—r(t—20)式中:d t4——油品在t℃时的比重;d204——油品在20℃时的比重;r——油品比重的平均温度校正系数,即温度改变1℃时油品比重的变化值;t——油品的温度11、什么叫凝点?答:指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当油品在试管中被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度角,经一分钟后液面未见有位置移动,这一现象称为凝固,出现这一现象的最高温度称为该油品的凝点。
炼油基础知识

加热炉
• 一个具有耐火材料包围的燃烧室,利用燃料燃 烧产生的热量将物质(固体或液体)加热的设备。 管式加热炉是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化学、化纤 工业中使用的工艺加热炉。
• 1、管式加热炉的结构:一般由辐射室、对流室、 预热回收系统、燃烧器和通风系统五部分组成。
• 2、管式加热炉的类型:圆筒炉和立式炉。
• 2、动设备。包括压缩机、泵、风机等。 • 3、动静设备兼备,如空冷器、带空气预热
的加热炉等。
压力容器的形式及主要参数
(一)按工艺过程中作用原理分为: 反应容器(代号R)、换热容器(代号E)、分离容器(代号S),
其中球罐( 代号B)。
(二)按操作温度分 (1)低温容器(t≤-20℃)。 (2)常温容器(t>-20~150℃)。 (3)中温容器(t≥150~450℃)。 (4)高温容器(t≥450℃)。
高分 低分
汽油去重整
分
煤油
馏
塔
柴油
尾油
返回
加氢工艺是现代炼油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世界 各国的炼油厂加氢装置加工能力占其原料油加工能力的 比例达到50.11% ,它不仅是炼油工业生产清洁燃料的 主要手段,而且也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关键技术,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大多数原油较重, 减压渣油的含量一般在40%50% 。随着原油需求量的增加, 更多的稠油被开采 出来。原油总的趋势是变重、质量变差。因此催化、 焦化等二次加工油品占总量的比例增加。
焦 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可 炭 进行裂解和缩合反应,生成 塔 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 循环油等,反应生成的固体 产品石油焦沉积在焦炭塔底 部。
石油焦
催化重整装置
在一定温度、压力、氢气条件下通过催化剂 的作用,将正构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原子 重新调整排列转化生成分子量相近或相等的 芳香烃和异构烷烃,从而获得高辛烷值汽油 和各种轻质芳香烃。
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的一般形状及其化学组成•一、石油的一般形状•1、石油定义: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外观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组成相当复杂,是由C1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组成,含有分子量很小的气体烷烃,也有分子量为1500――2000烃类。
•颜色:大多是黑色,也有暗绿、赤褐、浅黄。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C(83—87%)、H(11---14%),还含有S、O、N及微量金属。
三、石油的族组成•(一)烃类•气态烷烃C1------C4•烷烃液态烃C5-------C15•固态烃C16-----•单环多存于汽油中•环烷烃双环多存于煤油、柴油中•三环以上存于柴油及重组分•芳香烃(二)石油的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沥青质。
第二节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一、蒸汽压•1)蒸汽压定义:在某一温度下,液体与它液面上的蒸汽呈平衡状态时,由此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2)蒸汽压的意义:蒸汽压的高低表明了液体中分子逃离液体汽化或蒸发的能力,蒸汽压高,说明液体越易汽化。
뾿二、馏分组成与平均沸点•1、馏分组成•石油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混和物,各个组分有其各自不同的沸点。
按照各组分沸点的差别,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分馏。
•馏分:按一定的沸点分得的油品叫溜分。
•在石油产品的质量控制或在原油的初步评价时,常用较粗略而又简便的恩氏蒸馏来测定油品的沸点范围。
1、馏程•用恩氏蒸馏测定器,当加热油品蒸馏而馏出第一滴液体时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
•终馏点(干点):当蒸馏到最后达到的最高气相温度,称为终馏点。
•当馏出体积为10%时的气相温度称10%点。
•-------------------30% ---------------------30%--。
•-------------------50%----------------------50%--。
炼油基础知识【精品资料】.doc

炼油基础知识(一)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5月21日炼油基础知识(一)%1.什么是石油,石油炼制需要经过哪些环节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需要经过四个环节,即“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J 石油炼制之后还有石油化学工业的深加工。
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的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均是从石油炼制及炼制之后的深加工中提炼出来。
二、原油的工业分类原油的工业分类也称商品分类,主要按以下根据分类1、按原油的相对密度(dT)分为轻质原油一相对密度<0. 8661中质原油--相对密度=0. 8662-0. 9161重质原油--相对密度=0. 9162-1. 0000特稠原油一相对密度>1. 00002、按原油的含硫量分为低硫原油一硫含量<0. 5%含硫原油--硫含量为0. 5%-2・0%高硫原油--硫含量>2. 0%在世界原油总产量中,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约占75%。
3、按原油的含氮量分为低氮原油一氮含量<0.25%高氮原油一氮含量>0.25%4、按原油的含蜡量分为低蜡原油一含蜡0. 5%-2. 5%含蜡原油—含蜡2.5%-10%高蜡原油—含蜡>10%5、按原油的含胶质分为低胶原油一原油中硅胶胶质含量不超过5%含胶原油一原油中硅胶胶质含量为5%-15%多胶原油一原油中硅胶胶质含量大于15%%1.石油产品的分类我国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8681标准,制订了GB498-87标准体系,将石油产品分为6大类,分别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蜡、沥青、焦。
燃料又分为气体燃料、液化气燃料、馅分燃料、残渣燃料。
馅分燃料又分为汽油机燃料、柴油机燃料、喷气发动机燃料及锅炉燃料。
石油燃料占石油产品总量的90%以上,其中以汽油、柴油等发动机燃料为主。
%1.什么是石油炼制,炼制过程都有哪些石油炼制是将原油切割成各种不同沸程的馅分,然后将这些馅分或者按照产品规格要求,除去其中非理想组份和有害杂质,或者经过化学转化形成所需要的组份,进而加工成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三大基础燃料以及燃料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石油焦等化工原料。
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8 ⽯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8.1 ⽯油⼯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8.2 ⽯油⼯业⽣产过程8.3 ⽯油的⼀般性状及化学组成⽯油与原油⼆者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油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包括⽓体、液体及固体(煤炭除外),⽽原油是指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液体油料。
不过,习惯上⼀般将⽯油与原油⼆词交换使⽤或相提并论。
8.3.1 ⽯油的⼀般性状⽯油是⼀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温下多为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部分是有事暗⾊的,通常呈⿊⾊、褐⾊或浅黄⾊。
相对密度在0.8—0.98之间。
我国主要油区原油的相对密度躲在0.85—0.95之间,凝点及蜡含量较⾼,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属偏重的常规原油。
许多⽯油含有⼀些有臭味的硫化合物,有浓烈的特殊⽓味。
我国原油⼀般含流量都较低,⼀般都在0.5%以下,只有胜利原油、新疆塔河原油和孤岛原油含硫量较⾼。
8.3.2 ⽯油的元素组成基本上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所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占96%--99% ,其余的硫、氮、氧和微量元素总含量不超过1%—4% 。
氯、碘、磷、砷、硅等微量⾮⾦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铅、钙、钠、镁、钛、钴、锌等微量⾦属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在⽯油中的含量极低,但对⽯油加⼯过程,特别是对催化加⼯等⼆次加⼯过程影响很⼤。
⽯油中的各种元素不是以单质存在,⽽是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物形态存在。
8.3.3 ⽯油的馏分组成馏分就是⼀定沸点范围的分馏馏出物。
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
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称为直馏馏分,基本保留⽯油原来的组成和性质。
⼀般把原油中从常减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200℃(或180℃)的轻馏分称为汽油馏分或称⽯脑油馏分,常压蒸馏200℃(或180℃)—350℃的中间馏分称为煤柴油馏分或称常压⽡斯油(简称AGO)。
将常压蒸馏>350℃的馏分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简称A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4、世界炼油技术发展趋势
4 )用天然气、煤炭通过合成液化技术几乎可以生产任何清洁油 品和石油化工原料。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成本的不断降 低,用天然气、煤炭为原料生产车用燃料将快速发展。传统的炼 油技术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膜技术、合成技术等 高新技术的结合将更紧密,高新技术将推动炼油技术进步。 5)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炼油厂逐步智能化
炼油企业要在普及DCS集中控制的基础上,发展管控一体化系 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原油资源的选择和分配,生产过程的优化 控制,油品的在线调合,按照供应链管理搞好现代物流配送,使 炼油企业进一步智能化。管控一体化将改变炼油厂的管理模式, 大大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
二、石油化学基础知识
1、石油
1)外观性质 ❖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状
的粘稠液体。
❖ 世界各地所产的石油在外观性质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 颜色看,大部分石油是黑色,也有暗绿或暗褐色,少数显 赤褐、浅黄色,甚至无色。
❖ 相对密度一般都小于1,绝大多数石油的相对密度在0.80— 0.98之间,但也有个别的高达1.02和低到0.71。我国主要 油田的原油相对密度都在0.85以上。
.
二、石油化学基础知识
1、石油
2)石油组成 ❖ 元素组成
➢ 石油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为 83%~87%,氢含量为11%~14%,两者合计为95%~99 %。此外,石油中还含有硫(S)、氮(N)、氧(O)元素。 石油中除含有碳、氢、硫、氮、氧五种主要元素外,还 含有许多微量的金属元素和其他非金属元素,如镍、钒、 铁、铜、钙、砷、氯、磷、硅等,它们的含量非常少, 常以百万分之几计。
实现原油生产/炼油的一体化、炼油/发电一体化、炼油/ 石油化工一体化或其复合,可以实现原料互供。节省工厂用地和 公用辅助工程设施,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 此,这已成为世界炼油. 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2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炼油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调整产 品结构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世界各国不断提高汽、柴油质量 指标,燃料油品的质量将从目前的常规车用燃料向低排放/清洁 燃料、超低排放/超清洁燃料的方向发展。 3 )优化石油资源利用,炼油厂应灵活多产清洁油品和石化原料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将主要用来生产其他能源难以替代的轻质 运输燃料。石化工业的发展,也将越来越依靠炼油厂提供廉价优 质原料。今后石油重质化和劣质化的趋势将加快,炼油技术要适 应加工高含硫、高金属、高残碳原油的需要。炼油厂应灵活多产 清洁油品和石化原料,这就要求炼油厂必须走深加工之路,不断 发展新型重油加工工艺. 。
.
一、概述
3、中国炼油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总体炼油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工艺水平
最有代表性的是催化裂化及家族工艺技术(MGG、DCCI、DCCII、干气 制乙苯、还有正在开发的HCC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它炼油工艺 技术基本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设计水平 炼油装置基本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 3)自动控制水平 已经达到了先进控制水平,一般炼油厂均采用DCS控制系统。 4)节能 炼油生产装置能耗较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5)环保 一般水平,主要是重视程度不够,三废处理不够。 6)产品质量 优质成品油较少,产品质量相对较差。
➢ 以上各种元素并非以单质出现,而是相互以不同形式结 合成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所以,石油的 组成是极为复.杂的。
二、石油化学基础知识
1、石油
2)石油组成 ❖ 烃类组成
➢ 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烃。石油主要 是由各种不同的烃类组成的。
炼油基础知识
.
一、概述 二、石油化学基础知识 三、炼油装置主要设备 四、炼油厂构成 五、主要炼油工艺介绍
.
一、概述
1、炼油技术的发展阶段
最早的炼油工业主要是生产家用煤油,加工手段是简单蒸馏。 20世纪初,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汽油的需求猛增,从石油蒸
馏直接取得的汽油在数量上已不能满足需要,从较重的馏分油或重油 生产汽油的热裂化技术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催化裂化技术出现并且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生产 汽油的主要加工过程。与此同时,润滑油生产技术也有较大的发展。 50年代,为满足对汽油抗爆性的要求,出现了铂重整技术,促进了催化重整 技术的大发展。由于催化重整产出廉价的副产氢气,也促进了加氢技 术的发展。 60年代,分子筛催化剂的出现并首先在催化裂化过程中大规模地使用,使催 化裂化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70年代,由中东石油禁运引起的石油危机促进了节能技术的发展。同时,石 油来源受限和石油价格上涨促进了重质油轻质化技术的发展。 进入80年代,从世界范围来. 看,炼油工业的规模和基本技术构成相对比较稳 定。
.
一、概述
4、世界炼油技术发展趋势
1)实现规模化和一体化经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有关研究表明,一套能力为600万t/a的蒸馏装置与2套
300万t/a的装置相比,可节约投资32%,节省金属消耗47%, 减少用地46%,降低操作费用25%。因此,实现炼油企业的规模 化经营和装置的大型化一直是世界炼油工业努力的目标。目前世 界上最大炼厂是委内瑞拉帕拉古亚纳炼制中心的卡杜恩(4700 万吨/年),最大单套蒸馏装置的能力已达1650万t/a(美国的 PAR Motiva)。
一、概述
2、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简史 中国炼油工业是从建国以后开始建立的;在此之前仅有
几个很小的炼油厂,而且工艺技术落后,设备简 陋,大部分石油产品依靠进口。 1958年,在兰州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炼油厂; 1960年,大庆油田的开发,为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1963年,实现了石油产品基本自给; 1960年代初,开始我国能自行设计,先后建成常减压蒸 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炼油生产装置,基本 掌握了当时世界上的一些主要的炼油工艺技术。 1978年后,由于先进技术的引进,使我国的炼油工艺技 术基本或接近世界炼油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