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常见专业术语
电脑专业主板术语

电脑专业主板术语主板:英文”mainboard”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电子元件,它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
它的性能好坏对电脑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AT 板型也就是”竖”型板设计,即短边位于机箱后面板。
它最初应用于IBM PC/AT 机上。
AT 主板大小为13×12 英寸。
Baby-AT 板型随着电子元件和控制芯片组集成度的大幅提高,也相应的推出了尺寸相对较小的Baby AT 主板结构。
Baby AT 大小为13.5×8.5英寸。
ATX(AT eXternal)板型是Intel 公司提出的新型主板结构。
它的布局是”横”板设计,就象把Baby-AT 板型放倒了过来,这样做增加了主板引出端口的空间,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扩展功能。
Micro-ATX 板型是Intel 公司在97 年提出的主板结构,主要是通过减少PCI 和ISA 插槽的数量来缩小主板尺寸的。
NLX(New Low Profile Extension)板型是Intel提出的一种新型主板架构。
它将强电、扩展槽等一些最容易损坏的部分设置在一块扩展竖板上,来提高主板的可靠性。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常也称为微处理器。
它被人们称为电脑的心脏。
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它的内部由几百万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
其工作原理为:控制单元把输入的指令调动分配后,送到逻辑单元进行处理再形成数据,然后存储到储存器里,最后等着交给应用程序使用。
SMP(SYMMETRICMULTI-PROCESSING)就是允许多个微处理器共享CPU 负载请求的方法。
Socket 5方形多针脚ZIF(零插拔力:只要将插座上的拉杆轻轻扳起或按下,就可方便地安装和更换)插座插座,支持奔腾P54C和P54S处理器,320 针脚。
主板上的专业词汇

ADIMM(advanced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s,高级双重内嵌式内存模块)AMR(Audio/Modem Riser;音效/调制解调器主机板附加直立插卡)AHA(Accelerated Hub Architecture,加速中心架构)ASK IR(Amplitude Shift Keyed Infra-Red,长波形可移动输入红外线)ATX: AT Extend(扩展型AT)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CSE(Configuration Space Enable,可分配空间)DB: Device Bay,设备插架DMI(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桌面管理接口)EB(Expansion Bus,扩展总线)EISA(Enhanc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增强形工业标准架构)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可扩展系统配置数据)FBC(Frame Buffer Cache,帧缓冲缓存)FireWire(火线,即IEEE1394标准)FSB: Front Side Bus,前置总线,即外部总线FWH(Firmware Hub,固件中心)GMCH(Graphics & Memory Controller Hub,图形和内存控制中心)GPIs(General Purpose Inputs,普通操作输入)ICH(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输入/输出控制中心)IR(infrared ray,红外线)IrDA(infrared ray,红外线通信接口可进行局域网存取和文件共享)ISA: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架构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工业设置架构)MDC(Mobile Daughter Card,移动式子卡)MRH-R(Memory Repeater Hub,内存数据处理中心)MRH-S(SDRAM Repeater Hub,SDRAM数据处理中心)MTH(Memory Transfer Hub,内存转换中心)NGIO(Next Generation Input/Output,新一代输入/输出标准)P64H(64-bit PCI Controller Hub,64位PCI控制中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装配)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互连外围设备PCI SIG(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互连外围设备专业组)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测试)RNG(Random number Generator,随机数字发生器)RTC: Real Time Clock(实时时钟)KBC(KeyBroad Control,键盘控制器)SAP(Sideband Address Port,边带寻址端口)SBA(Side Band Addressing,边带寻址)SMA: Share Memory Architecture,共享内存结构STD(Suspend To Disk,磁盘唤醒)STR(Suspend To RAM,内存唤醒)SVR: Switching V oltage Regulator(交换式电压调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USDM(Unified System Diagnostic Manager,统一系统监测管理器)VID(V oltage Identification Definition,电压识别认证)VRM (V oltage Regulator Module,电压调整模块)ZIF: Zero Insertion Force, 零插力主板技术GigabyteACOPS: Automatic CPU OverHeat Prevention System(CPU过热预防系统)SIV: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系统信息观察)磐英ESDJ(Easy Setting Dual Jumper,简化CPU双重跳线法)浩鑫UPT(USB、PANEL、LINK、TV-OUT四重接口)芯片组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先进设置和电源管理)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接口)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MIOC: Memory and I/O Bridge Controller,内存和I/O桥控制器NBC: North Bridge Chip(北桥芯片)PIIX: PCI ISA/IDE Accelerator(加速器)PSE36: Page Size Extension 36-bit,36位页面尺寸扩展模式PXB: PCI Expander Bridge,PCI增强桥RCG: RAS/CAS Generator,RAS/CAS发生器SBC: South Bridge Chip(南桥芯片)SMB: System Management Bus(全系统管理总线)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内存内部序号检测装置)SSB: Super South Bridge,超级南桥芯片TDP: Triton Data Path(数据路径)TSC: Triton System Controller(系统控制器)QPA: Quad Port Acceleration(四接口加速)主板的架构北橋、南橋(Northbridge/Southbridge)結构广泛應用于PC机主板。
技术术语之主板术语篇

技术术语之主板术语篇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技术术语之主板术语篇芯片组: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它决定了主板所能够支持的功能.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芯片组有Intel、VIA、SiS、Ali、AMD等几家公司的产品.其中,Intel公司的主流产品有440BX、i820、i815/815E等.VIA公司主要有VIA Apollo Pro 133/133A、KT 133等芯片组.SiS公司主要是SiS 630芯片组.Ali公司主要有Ali Aladdin TNT2芯片组、AMD则有AMD 750芯片组.其中,除了Intel公司的i820、i815/815E芯片组以外,所有的芯片组都是由两块芯片构成:靠近CPU的那一块叫做北桥芯片,主要负责控制CPU、内存和显示功能;靠近PCI插槽的那一块叫做南桥,主要负责控制输入输出如对硬盘的UDMA/66/200模式的支持,软音效等.而Intel公司的i820、i815/815E芯片组采用了新的结构,由三块芯片构成.分别是MCHmemory controller hub,功能类似于北桥、ICHI/O controller hub,功能类似于南桥、FWHFireware hub,功能类似于BIOS芯片.由于新的芯片组使用专门的总线一般称为加速集线器结构AHA,Acclerated hubArchitecture来连接主板的各设备,而不是像原来那样使用PCI 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在多设备工作时有比较大的效能提高.CPU接口:由于市场上主流的CPU大多是Intel和AMD 两家公司的产品,所以主板上常见的也只有Socket 370支持Intel新赛扬和coppermine“铜矿”处理器,Slot 1支持Intel 赛扬和老PIII处理器,也可以加转接卡支持Socket 370处理器,Slot A支持AMD Athlon处理器,Socket A支持AMD新Athlon和Duron处理器等几种接口.不同的接口之间不能通用只有SLOT 1接口可以加转接卡支持Socket 370处理器.大家购买时要认清.新型实用型技术:a.软跳线技术:所谓跳线,就是一组通断开关,通过对通、断的不同组合,来达到调整CPU频率或者实现一些其他功能如调整电压的目的.以前的跳线一般是由一组金属针脚或拨指开关组成.自从升技公司的经典软跳线技术Softmenu出现以后,有不少的厂商也加入这项功能,即可以在BIOS中直接设定CPU频率和电压等.但由于前段时间CIH等病毒对BIOS破坏比较严重,所以一些公司还是保留了硬跳线如DIP开关等功能.b.新的BIOS升级技术:以前的BIOS升级被视为“高手”的专利.因此其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普通用户不敢轻易涉足.但是一些厂商开发了一些特殊的BIOS升级功能,使得BIOS升级再不会像以前那样危险和神秘了. 比如微星新的815主板就可以在Internet上直接升级,只要你连上网络,系统将自动检测你的BIOS版本,如果发现你所使用的产品有新的BIOS文件,将会自动下载并更新,大大减少了用户的操作.使BIOS更加简单.c.节能功能:目前的节能功能主要有STD和STR两种.STDSuspend to Disk,挂起到硬盘,是指系统在深度休眠时,将目前的资料保存在硬盘上,当再次开机时可以省去重启的时间,目前STD技术已属于淘汰的类型,更新的是STR技术.STRSuspend to Ram,挂起到内存,即当系统深度休眠时将资料保存在内存中,重启到原来的状态只需要3秒左右.目前的较新的主板如815主板都支持此技术.d.异步内存调整技术:在VIA的芯片组VIA Apollo Pro 133/133A和KT 133等中,有一项内存和外频异步运行的功能.就是在标准外频下如66MHz或100MHz等,可以将内存运行的频率比外频低33MHz或高33MHz.这项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一些老用户,这样就可以使用将比较新的内存和比较老的CPU或比较老的内存和比较新的CPU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其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非标准外频下如83MHz,那么内存运行的频率将不会按照这个规律增加,具体的增加值会因具体情况有所不同.e.扩展槽分频技术:每一个类型的总线都有自己额定的运行频率,如果超过太多,就可能使设备运行不正常.比如PCI 设备的额定频率是33MHz,AGP设备的额定频率是66MHz.当外频运行在100MHz时,PCI设备就需要工作在外频的三分之一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如声卡等设备,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分频;如果一旦外频在1333MHz上,PCI设备就需要四分频了.如果外频再往上升,即使是四分频,也会比标准频率高出不少,而且AGP设备通常只支持二分频,所以在高外频下如150MHz,如果PCI设备声卡或AGP设备显卡质量不好,将严整影响整个系统的超频性能.目前PCI总线只支持四分频,而AGP总线只支持二分频.安全保护技术:由于目前病毒的危害很大,因此一些安全保护技术也必不可少.比如在对BIOS的保护上,就采取了多种形式.最简单的就是在BIOS旁加上写保护跳线,以避免病毒侵害;还有就是使用双BIOS,即使一个被破坏了也有另一个可以工作,如技嘉就采用了这种技术;再有即使一些厂商自己开发的集成几种技术的产品,如联想的“无敌锁”,“宙斯盾”等,其原理也是避免病毒侵害BIOS. 主板诊断技术也是一项比较实用的技术.如微星的D-LED技术,就是将故障用四个灯亮的颜色来表示.如显卡故障用两个红灯表示,而内存故障用三个红灯表示等.这样可以帮助一些初学者判断故障的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而硕泰克开发的语音提示技术将语音芯片固化在主板上,可以将故障直接“说”出来用机箱小喇叭发声,更是满足一些追新族的喜好.新型接口:AGP Pro接口:随着显卡处理功能的强大,其能量消耗也越来越高,传统的AGP插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AGP Pro插槽比普通AGP插槽长一些,增加了一些接地线,使得信号更加稳定,在大电流的干扰下,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使显卡更加稳定地工作. CNR插槽: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riser是出现在新的i815E芯片组上的新插槽.它支持以太网卡和MODEM,功能有点类似于AMR插槽,但是更强大. ACPI电源接口:是Pentium以上主板特有的一种新功能.作用是在管理电脑内部各种部件时尽量做到节省能源. SMP对称多处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当插入两个CPU同时工作时,就支持交替运行方式好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但两个CPU的特性一定要完全一致.AGP插槽:Accel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图形端口它是一种为缓解视频带宽紧张而制定的总线结构.它将显示卡与主板的芯片组直接相连,进行点对点传输.但是它并不是正规总线,因它只能和AGP显卡相连,故不具通用和扩展性.其工作的频率为66MHz,是PCI总线的一倍,并且可为视频设备提供528MB/S的数据传输率.所以实际上就是PCI的超集.AMD-640芯片组:该芯片组是AMD公司的产品.它的一些特性为:支持所有的Pentium级CPU,特别优化AMD-K6-CPU;能真正发挥66MHZ以上的SDRAM高速性能;还具有遥控唤醒功能;而且内部带有USB接口控制器等;但它不支持AGP.ASUS插槽:是华硕公司在其生产的主板上别出新裁的一个设计.其结构是在PCI插槽后又增加了一个短槽,以配合华硕自己生产的配套声卡使用.ATX板型:它的布局是"横"板设计,就象把Baby-AT板型放倒了过来,这样做增加了主板引出端口的空间,使主板可以集成更多的扩展功能.ATX电源: ATX电源是ATX主板配套的电源,为此对它增加了一些新作用;一是增加了在关机状态下能提供一组微电流5V/100MA供电.二是增加有低电压输出.Baby-AT板型:也就是"竖"型板设计,即短边位于机箱后面板,这样就使主板上各种引出端口的空间很小,不利于插接各种引线及外设.BIOS: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事先固化在主板的一个专用EPROM芯片中的一组特殊的管理程序.主板就是通过这个管理程序来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和协调的.CMOS:CMOS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它来保护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现在的厂商们把CMOS程序做到了BIOS芯片中,当开机时就可按特定键进入CMOS设置程序对系统进行设置.所以又被人们叫做BIOS 设置.COM端口:一块主板一般带有两个COM串行端口.通常用于连接鼠标及通讯设备如连接外置式MODEM进行数据通讯等.Concurrent PCI: 并发PCI总线技术,它实际是PCI的一种增强型结构.用于提高CPU与PCI、CPU与内存之间并处理能力,是INTEL最先在440FX中投入使用的.DIMM:Dual-Inline-Menory-Modules是一种新型的168线的内存插槽.它要比SIMM插槽要长一些,可以插下容量不超过64MB的单条SDRAM.并且它也支持新型的168线EDO-DRAM 存储器.EIDE:EIDEEnhanced IDE:增强性IDE是Pentium以上主板必备的标准接口.主板上通常可提供两个EIDE接口.在Pentium以上主板中,EDIE都集成在主板中.EISA总线:EISAExtended Industy 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是EISA集团为配合32位CPU 而设计的总线扩展标准.它吸收了IBM微通道总线的精华,并且兼容ISA总线.但现今已被淘汰.FLASH:FLASHFLASH-MEMORY:快擦型存储器它是Pentium以上主板用来存储BIOS程序的.I/O芯片:在486以上档次的主板,板上都有I/O控制电路.它负责提供串行、并行接口及软盘驱动器控制接口.IDE: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一种磁盘驱动器的接口类型,也称为ATA接口.最多可连接两个IDE接口设备,允许最大硬盘容量528兆,控制线和数据线合用一根40芯的扁平电缆与硬盘接口卡连接.数据传输率为.ISA总线: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是IBM公司为PC/AT电脑而制定的总线标准,为16位体系结构,只能支持16位的I/O设备,数据传输率大约是8MB/S.也称为AT标准.MVP3芯片组:它是VIA公司继VP3之后推出的最新产品.它支持100MHz总线频率.主板内存最大可扩展到1GB,支持ECC功能,CACHE最大可支持2MB.PCI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连是由SIG集团推出的总线结构.它具有132 MB/S 的数据传输率及很强的带负载能力,可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同时兼容ISA、EISA总线.POST:POSTPower-On-Self-Test:上电自检是BIOS功能的一个主要部分.它负责完成对CPU、主板、内存、软硬盘子系统、显示子系统包括显示缓存、串并行接口、键盘、CD-ROM 光驱等的检测.PS/2鼠标接口:现今的一些流行的Pentium主板多采用PS/2做鼠标接口,而放弃常用的串行接口做鼠标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节省一个常规串行接口,又可以使鼠标得到更快的响应速度.SCSI: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电脑系统界面它可以驱动至少6个SCSI-3标准扩充后达32个外部设备;并且它的数据传输率可达到40Mbps、SCSI-3更可高达80Mbps.SIMM:Single-In-line-Menory-Modules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内存插槽,它是72线结构.如今的内存模块大部分是把若干个内存芯片集成在一小块电路板上.VL局部总线:Local Bus:局部总线是VESA组织设计的一种开放性总线结构.它的宽度是32位,工作频率是33MHz,数据传输率为132MB/S.但是它的定义标准不严格,兼容性不好,并且带负载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已经被PCI代替.VP3芯片组:它是VIA公司于1997年第四季度推出的最新产品.它是用于Socket 7结构的主板.它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支持所有的Pentium级CPU,CPU的最高频率可到300MHz,支持第二代SDRAM内存;最大可扩展到1GB.电池:Pentium级主板多数用的是锂电池,只有少数用全封闭结构式电池.它是用来保持主板CMOS数据的.免跳线主板:它是指CPU的主频、工作电压及主板总线工作频率设置均不使用常规的跳线进行设置,而是通过Setup 系统BIOS进行"软"设置.内存:内存实质上是一或多组的集成电路,具备数据的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的功能.因其存储信息的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分为只读、可改写的只读和随机存储器.芯片组:Chipset是构成主板电路的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它决定了主板的级别和档次.它就是"南桥"和"北桥"的统称,就是把以前复杂的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地集成在几颗芯片内的芯片组.。
主板上常见英文标识的解释及专业术语

硬盘和软驱:PRI IDE 和IDE1及SEC IDE和IDE2表示硬盘和光驱接口的主和副FLOPPY和FDD1表示软驱接口注意:在接口周围有针接顺序接示,如1,2和33,34,及39,40样数字指示。
我们使用的软驱线和硬盘线红线靠近1的位置。
CPU插座:SOCKET-478和SOCKET462,SOCKET 370表示CPU的类型的管脚数。
内存插槽:DIMM0,DIMM1和DDR1,DDR2,DDR3表示使用的内存类型。
电源接口:ATX1 或ATXPWR20针ATX电源接口。
ATX12V CPU供电的专用12V接口(2黄2黑共4根)。
ATXP5内存供电拉口(颜色为1红,2橙,3黑,共6根)。
风扇接口:CPU_FATN1 CPU风扇PWR_FAN1电源风扇CAS_FAN1和CHASSIS FAN和SYS FAN等表示机箱风扇电源接口。
FRONT FAN前置机箱风扇REAR FAN后置机箱风扇面板接口:F_PANEL或FRONT PNL1前置面板接口PANEL1面板1RESET和RST复位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有正负极区别。
当我们接反时不发光,其正常工作电压红绿黄1.8~2.5V,蓝色4V左右,白色5V。
PWR_SW或PW_ON电源开关PWR_LED电源指示灯ACPI_LED高级电源管理状态指示灯TUBRO_LED或TB_LED表示加速状态指示灯HD_LED或IDE_LED硬盘指示灯SCSI LED SCSI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HD+和HD-表示硬盘指示灯的正极和负极,其他如:MPD+和MPD-及PW+和PW-。
SPEAKER和SPK主板喇叭接口BZ1峰鸣器KB_LOCK和KEYLOCK表示键盘锁接口。
TUBRO S/W加速转换开关接口。
外设接口:LPT1和PARALL表示打印机接口COM1和COM2表示串行通讯端口,也是外置猫接口,老的的方口鼠标接口。
RJ45内置网卡接口。
RJ11内置调制解调器接口。
计算机术语主板类都有哪些

计算机术语主板类都有哪些计算机的主板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承载着计算机的各种关键组件并连接它们。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术语主板类别:2. MicroATX(µATX)主板:MicroATX主板是小型的ATX主板。
它通常比ATX主板小,尺寸为9.6 x 9.6英寸。
由于其较小的尺寸,它在小型机箱或迷你电脑中使用较为广泛。
3. ITX(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tended)主板:ITX主板是一种更小型的主板类型,尺寸通常为6.7 x 6.7英寸。
它的小尺寸使得它非常适合于紧凑型或移动设备,如小型PC、迷你台式机或家庭媒体中心。
4. BTX(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主板:BTX主板是一种设计在ATX主板之后的主板标准。
它旨在提供更好的散热和电源管理,并改善整体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而,BTX主板并没有被广泛采用,ATX仍然是主流。
5. Mini-ITX主板:Mini-ITX主板是ITX主板的一种更小尺寸的变体,尺寸通常为6.7 x 6.7英寸或更小。
尽管尺寸较小,但它仍然具备一定的扩展性,适合于一些低功耗需求的系统,如家庭办公电脑、嵌入式系统或物联网设备。
6. Extended ATX(E-ATX)主板:E-ATX主板是ATX主板的一种更大尺寸的变体,通常具有更多的扩展插槽和接口。
由于其较大的尺寸,E-ATX主板通常用于高性能工作站或游戏电脑,以支持更多的组件和性能提升。
7.uBTX主板:uBTX主板是BTX主板的一种更小尺寸的变体,尺寸通常为10.5x10.2英寸。
它是一种针对低至中端市场的主板类型,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和电源管理。
8. FlexATX主板:FlexATX主板是一种小型化的ATX主板,尺寸通常为9 x 7.5英寸。
该主板类型适用于一些空间有限的系统,如小型迷你台式机、一些商用电脑或嵌入式系统。
除以上列举的主板类别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主板类型,例如嵌入式主板、服务器主板、工控主板等,它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设计,具备特定的特征和功能。
主板专业术语

主板专业术语1:电路:指电流流过的路,或者说是各种电路元件互相连接而构成的回路。
2:通路状态:一个功能完整的电路,开关接通后为电路的通路状态。
3:短路状态:电路中不该接通的两点之间通了,称为这两点之间的短路状态。
4:开路状态:电路中不该断开的两点之间断开了,称之为这两点之间的开路状态。
5:接触不良状态:电路的某一个点不能可靠的接触上,一会儿能接上,一会儿不能接上,称之为接触不良状态。
6:锁相环:将输入信号与基准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以检出的相差为根据对输出进行修正,使其频率与基准信号同步的电路(PLL)。
7:平台:是指有一定的外形(规格)。
如ATX平台:宽:12英寸,长:9.6英寸。
8:VCC GND:晶体管型数字集成电路的供电端。
VDD VSS:场效应管型数字集成电路的供电端。
9:PWROK:电源准备OK信号(电源好信号)说明是主机板电源的标志。
ATXPG:ATX电源好信号,说明ATX电源工作正常的标志。
VTTPWRGD:1.2V供电的OK信号。
VRMGD:VCORE电压的电源好信号。
10:RST:reset的简称,复位信号。
RTCRST:实时时钟复位信号,用来保存数据。
RSMRST:重置复位信号,南桥上电的必须条件。
PLTRST:南桥发出的先于PCIRST的复位信号。
PCIRST:给PCI设备提供的复位信号。
CPURST:CPU工作的复位信号(初始化)11:DMA:直接访问内存。
DMA控制中心集成在南桥里面。
12:SLP-S3SLP-S4:休眠信号。
(有时用SUSC# SUSB#代替)。
13:PWRBTN#开机信号。
14:PSON#:电源启动信号,(低电平的开机信号)。
15:DUAL:双电源。
16:RAM:可读可写存储器,存储资料掉电易消失。
17: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英文宿写。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属硬件。
18:VCORE:CPU的核心电压。
(完整版)主板常见专业术语

主板常见专业术语1、A-LOPSA-LOPS是Automatic CPU over-heat prevention system之缩写,可译为“CPU自动过热预防系统”,这是GIGA(技嘉)为其主板开发的专利技术,A-LOPS是在CPU插座下面安装上一片温度传感器,可随时进行温度监测,一旦发现温度升高超过规定的安全极限或意外情况发生时,保护装置自动启动,在发生报警同时,做相应的应急处理。
2、AC97AC97是Audio codec97之缩写,可译为“音频编码/解码器”它是Intel公司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为在个人电脑上有效处理音频信号设计结构,它界定了连接在PC总线上的数字控制器(digitallink)和负责处理模拟信号输入/输出的外部编码/解码器(analog codec)之间的硬件连接规范,合不同厂家之间的同类产品共有了兼容性,集成了该功能的主板,只需在主板上附加一块模拟信号编码/解码芯片,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个人电脑上实现声音处理功能3、ACRACR是Advance communication risor 之缩写,可译为“升级通讯扩展板”。
作为一种比较新的通信设备扩充解决方案,它采用120pin翻转PCI插槽形式,可以支持包括Audio riser、modem riser、home PNA 卡、Ethernet(以太网)、集成USB接口以及无线接入等多项功能,还有多种方式组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使用的高集成度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它与AMR界面兼容4、ACPIACPI是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的缩写,可翻译为“高级设置和电源接口”。
它的作用是管理电脑内部各种部件尽可能做到节省能源,其中STR(Suspend To RAM)是ACPI规范中的最佳实现状态,它能够使电脑休眠时的耗电量降为最低,并可瞬间激活5、AGP槽AGP是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的缩写,是显示卡的专用扩展插槽,它是在PCI 图形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主板专业术语

主板上各芯片的功能及名词解释芯片组的概念:芯片组是主板的灵魂,是CPU与周边设备联系的桥梁,它决定主板的速度、性能和档次。
早期586时代由2到4片芯片组成,现在基本上由2片组成(不包括某些一体化主板)它和人的大脑分左脑、右脑一样,,也分为南桥、北桥,各自分工明确。
南桥:主管低速设备,它的引脚连向PCI槽和ISA槽北桥:主管高速设备,主要是控制内存与CPU的通讯及AGP功能。
引脚连向CPU和内存及AGP槽。
芯片组的功能:南桥(主外):即系统I/O芯片(SI/O):主要管理中低速外部设备;集成了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
功能如下:1) PCI、ISA与IDE之间的通道。
2) PS/2鼠标3) 控制。
(间接属南桥管理,4) 直接属I/O管理)5) KB控制(keyboard)。
(键盘)6) USB控制。
(通用串行总线)7) SYSTEM CLOCK系统时钟控制。
8) I/O芯片控制。
9) ISA总线。
10) IRQ控制。
(中断请求)11) DMA控制。
(直接存取)12) RTC控制。
北桥(主内):系统控制芯片,主要负责CPU与内存、CPU与AGP之间的通信。
掌控项目多为高速设备,如:CPU、Host Bus。
后期主板北桥集成了内存控制器、Cache高速控制器;功能如下:1 CPU与内存之间的交流。
2 Cache控制。
3 AGP控制(图形加速端口)4 PCI总线的控制。
5 CPU与外设之间的交流。
6 支持内存的种类及最大容量的控制。
(标7 示出主板的档次)I/O芯片input/output,(局部I/O)。
I/O芯片管理:①LPT(并口,打印口,PP)②COM(串口,鼠标口,SP)③FDD(软驱)④KB控制器(键盘)COM口控制芯片:75232 主板上唯一的一个用±12V电源芯片。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asic Input Output Systm)主要负责软件、硬件的连接。
既属于硬件,又属于软件,其固化了开机自检程序,以及主板BIOS编写厂家(Compaq、IBM、Asus等)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板常见专业术语1、A-LOPSA-LOPS是Automatic CPU over-heat prevention system之缩写,可译为“CPU自动过热预防系统”,这是GIGA(技嘉)为其主板开发的专利技术,A-LOPS是在CPU插座下面安装上一片温度传感器,可随时进行温度监测,一旦发现温度升高超过规定的安全极限或意外情况发生时,保护装置自动启动,在发生报警同时,做相应的应急处理。
2、AC97AC97是Audio codec97之缩写,可译为“音频编码/解码器”它是Intel公司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为在个人电脑上有效处理音频信号设计结构,它界定了连接在PC总线上的数字控制器(digitallink)和负责处理模拟信号输入/输出的外部编码/解码器(analog codec)之间的硬件连接规范,合不同厂家之间的同类产品共有了兼容性,集成了该功能的主板,只需在主板上附加一块模拟信号编码/解码芯片,就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个人电脑上实现声音处理功能3、ACRACR是Advance communication risor 之缩写,可译为“升级通讯扩展板”。
作为一种比较新的通信设备扩充解决方案,它采用120pin翻转PCI插槽形式,可以支持包括Audio riser、modem riser、home PNA 卡、Ethernet(以太网)、集成USB接口以及无线接入等多项功能,还有多种方式组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使用的高集成度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它与AMR界面兼容4、ACPIACPI是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的缩写,可翻译为“高级设置和电源接口”。
它的作用是管理电脑内部各种部件尽可能做到节省能源,其中STR(Suspend To RAM)是ACPI规范中的最佳实现状态,它能够使电脑休眠时的耗电量降为最低,并可瞬间激活5、AGP槽AGP是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图形加速端口)的缩写,是显示卡的专用扩展插槽,它是在PCI 图形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AGP规范是英特尔公司解决电脑处理(主要是显示)3D图形能力差的问题而出台的。
AGP并不是一种总线,而是一种接口方式。
随着3D游戏做得越来越复杂,使用了大量的3D特效和纹理,使原来传输速率为133MB/sec的PCI总线越来越不堪重负,籍此原因Intel才推出了拥有高带宽的AGP接口。
这是一种与PCI总线迥然不同的图形接口,它完全独立于PCI总线之外,直接把显卡与主板控制芯片联在一起,使得3D图形数据省略了越过PCI总线的过程,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低带宽PCI接口造成的系统瓶颈问题。
可以说,AGP代替PCI成为新的图形端口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AGP标准分为AGP1.0(AGP 1X和AGP 2X),AGP2.0(AGP 4X),AGP3.0(AGP 8X)。
6、AGP 1.0(AGP1X、AGP2X)1996年7月AGP 1.0 图形标准问世,分为1X和2X两种模式,数据传输带宽分别达到了266MB/s 和533MB/s。
这种图形接口规范是在66MHz PCI2.1规范基础上经过扩充和加强而形成的,其工作频率为66MHz,工作电压为3.3v,在一段时间内基本满足了显示设备与系统交换数据的需要。
这种规范中的AGP带宽很小,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前几年的老主板上还见得到。
7、AGP2.0(AGP4X)显示芯片的飞速发展,图形卡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数据呈几何级数成倍增长,AGP 1.0 图形标准越来越难以满足技术的进步了,由此AGP 2.0便应运而生了。
1998年5月份,AGP 2.0 规范正式发布,工作频率依然是66MHz,但工作电压降低到了1.5v,并且增加了4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ec,数据传输能力大大地增强了。
8、AGP ProAGP Pro接口与AGP 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设备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应用该技术的图形接口主要的特点是比AGP 4x略长一些,其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25-110w)或者处理能力更强大的AGP显卡。
这种标准其实是专为高端图形工作站而设计的,完全兼容AGP 4x规范,使得AGP 4x的显卡也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
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
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
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
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也能见到AGP Pro插槽,例如华硕的许多主板。
9、AGP3.0(AGP8X)2000年8月,Intel推出AGP3.0规范,工作电压降到0.8V,为了防止用户将非0.8V显卡使用在AGP 0.8V插槽上,Intel专门为AGP 3.0插槽和主板增加了电子ID,可以支持1.5V和0.8V信号电压。
并增加了8x模式,这样它的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2133MB/sec,数据传输能力相对于AGP 4X成倍增长,能较好的满足当前显示设备的带宽需求。
不同AGP接口的模式传输方式不同。
1X模式的AGP,工作频率达到了PCI总线的两倍—66MHz,传输带宽理论上可达到266MB/s。
AGP 2X工作频率同样为66MHz,但是它使用了正负沿(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的工作方式,在这种触发方式中在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传送一次数据,从而使得一个工作周期先后被触发两次,使传输带宽达到了加倍的目的,而这种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为133MHz,这样AGP 2X的传输带宽就达到了266MB/s×2(触发次数)=533MB/s的高度。
AGP 4X仍使用了这种信号触发方式,只是利用两个触发信号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下降沿分别引起两次触发,从而达到了在一个时钟周期中触发4次的目的,这样在理论上它就可以达到266MB/s×2(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1066MB/s的带宽了。
在AGP 8X规范中,这种触发模式仍然使用,只是触发信号的工作频率变成266MHz,两个信号触发点也变成了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单信号触发次数为4次,这样它在一个时钟周期所能传输的数据就从AGP4X的4倍变成了8倍,理论传输带宽将可达到266MB/s×4(单信号触发次数)×2(信号个数)=2133MB/s的高度了。
目前常用的AGP接口为AGP4X、AGP PRO、AGP通用及AGP8X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GP3.0显卡的额定电压为0.8—1.5V,因此不能把AGP8X的显卡插接到AGP1.0规格的插槽中。
这就是说AGP8X规格与旧有的AGP1X/2X模式不兼容。
而对于AGP4X系统,AGP8X显卡仍旧在其上工作,但仅会以AGP4X模式工作,无法发挥AGP8X的优势。
10、AIMM扩展槽AIMM是AGP inline memroy module的缩写,可译为“AGP内建存储模块”。
它是一个40 PIN 短插槽,像内存扩展卡一样需要插在AIMM槽中,其作用是在AGP和系统内存之间插入一级显存。
有点像CPU 中L2一样起到一个数据缓冲作用,在AGP系统中,当图形显卡上的显存被大纹理用尽后,系统主内存将被划分出一部分来存储纹理。
但是,由于必须通过系统总线和北桥芯片进行数据交换,所以利用系统主内存作为纹理缓存的速度将低于显示卡上的显存速度。
而插入AIMM卡后,当显存被用尽之后,就会直接利用AIMM卡上的存储器,当它耗尽后才会调用系统主内存。
11、AMRAMR是Audio/Modem Riter的缩写,可译为“声音/调制解调器插卡”,它是一套开放的工为标准,定义是可同时支持声音及MODEM功能的扩展卡规范。
AMR插槽的长度大约有AGP插槽的一半。
12、主板结构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
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
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
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
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
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
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
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
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
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
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
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AT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
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
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规范,简称为Baby AT主板。
Baby AT主板是从最早的XT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15"×8.5",比AT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
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0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主板上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AT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I/0扩展槽减为7个甚至6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