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肥使用现状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我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稳定的生活基础。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污染来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排放、农田地表径流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等。
2. 分布特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地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西南丘陵山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等农业生产密集区域。
3. 影响范围: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还对土壤和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1. 水体污染: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2. 土壤退化:长期的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3.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1. 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通过科学施肥、精准施肥等手段,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同时,推广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改善土壤结构。
2. 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采用清洁养殖技术、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减少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4. 农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农田地表径流,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5.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结论与展望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减量施用化肥技术、高效低毒农药研发与应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化肥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化肥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工具,它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并且满足农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长期以来过量使用化肥给农业生产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主要包括了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化肥污染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化肥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化肥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堆积过多,造成土壤 Ph 值失衡,土壤结构松散,土壤酸碱度加剧等问题。
部分化肥中含有重金属成分,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于土壤的生态环境和微生物群落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2. 水体污染化肥施用后,随着降雨和灌溉,部分化肥中的养分会溶解到土壤中的水分中,并随着地表径流或渗漏深入地下水中,导致水体中的养分含量过高。
过量的养分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水域缺氧、水质变差。
3. 大气污染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氨气,这些气体会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升高,并参与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氮和臭氧等有害物质,从而加重大气污染问题,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二、化肥污染的应对策略1.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科学施肥是有效减少化肥污染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施用化肥,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可以减少化肥残留量,避免养分的过度浪费和流失。
结合土壤肥力地区差异,制定相应的施肥标准,推广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的技术。
2. 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能够降低对化肥的依赖,减少化肥污染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替代化肥,调整作物轮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污染。
3. 加强化肥生产管理加强对化肥生产的管理,对化肥生产企业实施定期的环保检查,确保化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化肥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化肥污染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可以为作物提供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随着农业化肥的广泛使用,化肥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
化肥污染给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化肥污染的现状十分严峻,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一、化肥污染的现状1. 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失去平衡,土壤酸化、碱化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
部分化肥中的有害物质还会积聚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的健康。
2. 水体污染:农田中使用的化肥中的氮、磷等养分会通过农田排水进入地表水体或者地下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爆发。
一些氮化合物还会在水体中转化成硝酸盐,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空气污染:农田施用化肥会释放大量氨气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同时还可能排放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二、化肥污染的应对策略1. 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健康、环保的耕作方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施肥利用率,减缓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土壤保护,在农田中采取合理的轮作、休耕、覆盖等措施,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科技创新降低化肥使用量: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和支持,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研发新型肥料和肥料施用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管理与监测:建立健全的化肥生产、经营和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农田化肥施用登记制度,对农田化肥施用进行登记监测,加强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防止过度施肥和乱用化肥。
4. 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种植绿肥、栽植林带、建立人工湿地等方式,净化土壤和水体,减缓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5. 提倡循环农业:加强农田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饲料渣肥料化等方式,实现农田有机循环,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化肥污染危害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绿色施肥,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之理性使用化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危害。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由农业废弃物、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产生的废弃物和溶质,通过径流、渗漏、挥发等方式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体,造成水体污染的一种污染形式。
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合理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化肥和农药残留物流入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体中。
这不仅对人畜饮水造成威胁,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农业废弃物不当处置引发农业面源污染。
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农村废弃物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尤其是农村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大部分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措施导致污染问题严重。
农田流失和土壤侵蚀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农田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大量土壤和养分流失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等现象。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的管理。
加大对农田施肥和农药使用的宣传力度,推广科学施肥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污染风险。
第二,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加强农村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推广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污染。
加强农田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防治。
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建设防治措施,如梯田、农田林网、水保工程等,稳定农田,减少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推行有机农业,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同时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促进农田生态流域管理,提高水源地和水体的保护水平。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这既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力度,也需要农民提高环保意识,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和农田面源污染等,对水质、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一、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化肥和农药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农药使用量达到百万吨,其中大部分用于农作物的生产。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畜禽粪便污染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排放也不断增加,造成环境污染。
畜禽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和土壤,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农田面源污染农田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现阶段,我国农田面源污染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二、综合防控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为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
利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推广水稻、小麦等高效特色农作物品种,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2. 实施农田环境整治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可以采取农田环境整治措施,包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强水土保持,推广植被覆盖和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 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友好型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减少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加大对污染源的排查力度,严格落实相关法规和政策。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探讨有效的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污染概况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2. 主要污染源(1)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为追求农作物产量,部分地区存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2)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3)农田地表径流:降雨等自然因素导致农田地表径流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
三、控制技术研究1. 源头控制技术(1)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检测和作物需求分析,科学确定化肥使用量,减少化肥流失。
(2)生物农药和有机农药替代技术:研发和推广生物农药、有机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生态养殖技术:通过改进畜禽养殖方式,实现粪便和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2. 过程控制技术(1)农田水土保持技术:通过建设农田防护林、坡地梯田等措施,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
(2)农田排水系统优化:合理设计农田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机会。
3. 末端治理技术(1)湿地处理技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对水体进行自然净化,去除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2)人工湿地和生物滤池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农田排水进行人工净化处理。
四、技术应用与前景展望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已经在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精准施肥技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生态养殖技术的实施,使得畜禽养殖业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农田水土保持技术和排水系统优化措施的落实,大大降低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风险。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及特点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降雨、灌溉等作用,将农田中的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带入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等现象。
其特点为分散性、隐蔽性、潜伏性和不可预见性。
2.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田地膜的大量使用等,都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
大量污染物通过径流、渗透等方式进入水体,造成江河湖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分析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利用率低,大量污染物随径流进入水体。
2. 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1. 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如种植绿肥作物、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和农药、化肥的流失。
2. 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如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合理分配灌溉用水,减少浪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降低化肥、农药的流失。
3. 新型肥料与农药技术新型肥料与农药技术是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肥料和农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和处置,以及水土流失、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等因素,导致污染物在大面积范围内缓慢、分散地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化肥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大量未被吸收的养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等方式进入水体和土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板结。
同时,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残留的农药会在农产品中积累,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畜禽粪便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粪便未经妥善处理和利用,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导致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
此外,畜禽养殖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物和病原体,如不经过有效处理,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农膜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
但由于农膜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部分农民在使用后未能及时回收,导致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
农膜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阻碍农作物根系生长,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会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恶化。
而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分解,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和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 地 中流 失 的氮 素 就 高达 2 . 3 3万 吨 , 足 以污 染 2 3 . 3亿 立方 米 的 地下 水 。 化肥 的使 用 与全 球 变暖 不 无关 系 , 我 国 的化 学 氮 肥 量 占 世界 的 1 / 4 , 农 田 中 N o( 氧化 亚 氮 ) 排放 , 对 人体 健康 带 来 了较 大 的威 胁 。 研 究 表明 , 饮 用水 和食 品 中过 量 的 硝 酸 盐会 导 致高 铁血 蛋 白症 , 并具 有 致癌 作 用 , 而 我国 许多
行 畜 禽 粪便 、 生 活 垃圾 无 害 处理 ; 大 力研 发 有 机 复合 肥 , 长 效稳 释 肥 和 生 物性 肥 料 等 措施 , 可起 到 良好 的效 果 。 如: 浙 江 省现 有单 季 晚稻 5 7万 多公 顷 , 大 部 分 为冬 闲 田 , 可 种 上 冬季 绿 肥 ; 该省 常 年有 作 物秸 秆 1 6 0 0多 万 吨 , 可将 其 大 部 分用 于还 田 、 垫栏 或 过腹 还 田 ; 1 9 9 9年 我 国畜 禽 粪便 产生 量 约为 1 9亿吨 , 绝 大部 分都 是 未 经处理 直 接 排入 水 体 , 未 将
4 . 1 7 %, 对 土地 生产 率 提 高 的贡 献 达 4 1 . 4 3 %, 对 劳动 生产 率 增长 的贡 献达 5 3 . 8 9 %f ” 。 由于其 增 产作 用 明显 、 使 用方 便 , 在 以往 的农 业 生产 过程 中 , 忽视 了对 农 产 品质 量 的要 求 , 而偏 重 于产量 效 益 , 从 而使 人 们对 化肥 的依 赖性 呈 加 重趋 势 , 以
意 施 用 化肥 来满 足 作 物 对 养分 的要 求 , 这 样就 引起 土壤 有 机 质 含量 下降 , 结 构变 坏 , 养分 失衡 , 肥 力下 降 , 农 产 品 产量
有赖于 化肥 的施 用 , 质量难 以保 证 。 1 . 2 化肥 使用 欠科 学 当前 我 国 单位 面 积 化 肥 施 用 量 为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1 . 6 倍, 居 世 界 第 3位 , 沿 海发 达 地 区 用 量 更大 , 浙 江 省 的淳 安 县 2 0 0 0年单 位 化肥 用量 高达 2 9 4 2 . 1 3 k g / h m2 。我 国农 民 的
3 5 %、 1 0 %~ 2 0 %和 3 5 % ̄ 5 0 %, 低 于发 达 国家 1 5 " 2 0个 百 分点 ,
氮 素 化肥 的损 失高 达 4 5 %, 相 当于每 年 损 失 2 0 0多 亿 元 , 不 仅 造 成 了资 源浪 费 , 增加 了农 业 成本 , 而 且加 重 了一 系 列环
境 问题 。 1 . 3 加 剧 了 农 业 面 源 污 染
过 程 中起 到 了 积 极 的 增 产 作 用 。 据联合 国粮农组织分析 ,
近年来世界粮食翻了一番 , 化肥起 了 5 0 %的作 用 。 我 国 在 1 9 6 5 ~1 9 8 8年 间 , 化 肥 施 用 对 农 业 总 产 出 增 长 的 贡 献 达
以保 土壤 肥 力 不致衰 退 , 生态 环 境 不受 污染 , 使“ 三 种效 益 ” 得 到和 谐 发 挥 。 而我 国 当前普 遍 存 在 着 肥 料 结 构 不合 理 现
象, 主要 表现 在 : 化肥 使 用 量 不断 上升 , 有 机 肥 用 量 目趋 减
很大的关系。 在 农 产 品生 产 过程 中 , 尤其 是 蔬 菜生 产 , 过量 地使 用化 学氮 肥 , 产 品 中硝 酸 盐和 亚硝 酸 盐严 重超 标 。 如 浙 江 师范 大 学 在 金 华 市 郊 测 定 菠 菜 、萝 卜中 的硝 酸 盐分 别
收 稿 日期 2 0 0 7 — 0 8 —1 4
稳定 发 展 的观 点 出发 , 切 勿 以 眼前 和私 利 而 为之 , 改 变 传统 观念 , 提高生态意识 , 增 强效 益 理 念 , 强化生态阀值机制 ,
】 35
维普资讯
大 田农艺
培肥 地 力 、 减 少化 肥 用量 、 控 制 由化肥 使 用 不 当而 引起 的农 业 面源 污 染 的有效 措 施 。 通 过 压 缩 空 闲 田面 积 , 作物 轮 作 ,
间 作套 种 , 休 闲农 作 , 多种 、 种 好 绿肥 覆 盖 、 过腹 还 田技 术 ; 避 免畜 禽 粪 便 随 意排 放 , 进
《 现 代农业 科技 } 2 0 0 7 年第 2 0期 为 保持 或 提高 地 力 , 防 治水 土 养分 流 失 , 对 山坡 旱 地 应 加 强 整 治 工作 , 禁 止 过 度垦 荒 和 随 坡 种植 , 实行 水 平 作 业 。 针对 部 分山 区旱地 上层 浅薄 、 保 肥性 能差 、 肥 力偏低 的特 点 , 结 合套 种 绿肥 和 增施 有机 肥 深 翻改 土 , 培肥地力; 对 新 垦 经 济林园, 因树 冠 覆盖 度 底 , 实 行 套种 培肥 或 在 多暴 风雨 季 节 割 草覆 盖 , 以减 轻 雨水 冲 刷 , 带 走 表层 肥 土 。 此外 , 要 加 强农
生产 , 屡屡 出现 瓜 果 变 味 、 甜 瓜 变 成 瓜 的现 象 。 因水 体 富营 养化 . 引起 赤 潮频 发 。 据统计 , 2 0 0 1年 我 国海域 共发 现 赤 潮
7 7次 , 累 计 影 响面 积 达 1 , 5万 余公 顷 嘲 , 浙 江省 从 2 0 0 7年 的
4月 1 1目到 5月 1 9日, 短 期 内就发 现 赤 潮 6次 , 这一“ 海 上
致化 肥 用量 不断 上升 , 有机 肥 用 量则 随 之锐 减 ; 加 之 化肥 施
由肥料 使 用 不 当而加 剧 的农 业 面源 污 染 问题 已 引起 了
人 们 的担 忧 。 据统 计 , 我国 1 3 0多 个 大 中型 湖 泊 已有 6 0多
个遭 遇 富 营 养化 , 其主 要原 因就在 于 过量 氮 磷 的迁移 。 资 料
地 区地 下 水 和 饮 用水 硝 酸 盐 已 超标 , 这 与 化 肥 的使 用 有 着
肥料 是作 物 的粮 食 , 但根据“ 最 小 养分 定 律 ” 和“ 报 酬 递 减 率” , 要 想作 物 优 质高 产 , 优 化 投入 产 出效 益 , 必须 以 科 学 的态 度 , 合 理 配 比 各种 营 养 元 素 , 才 有可 能 得 到产 出效 益 ,
维普资讯
代农业科技} 2 0 0 7 年第 2 0期
大 田农艺
我国化肥使用现状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的对策
王海 燕 杜 一新 梁 碧 元
( 浙 江 省 景 宁 畲 族 自治 县 英 川镇 农 技 站 , i  ̄i Y - 景宁 3 2 3 5 0 0; 景 宁 畲族 自治 县 农 业 局 )
肥料 是农 业 生产 资 料 的重 要要 素 , 新 中国 成 立 以来 , 我
国化 肥工 业得 到迅 速 的发 展 , 1 9 5 2  ̄ 1 9 9 4年化 肥 使 用量 增 加 了4 6 3倍 , 近 年 来一 直 稳 定 在 4 0 0 0万吨 以 上 , 在 农 业 生 产
查统 计 , 目前 我国 氮 、 磷、 钾 化 肥 当季 利 用 率分 别 仅 为 3 0 %~
表明 , 山东 南 四 湖 来 自农 田的 氮 、 磷分别为 3 5 %和 6 8 %; 巢 湖分 别 为 3 3 . 1 %和 4 0 . 3 %, 总磷、 总 氮平 均 高 达 0 . 1 8 5 mg / L和 2 . 7 6 mg / L, 分别 超 标 6 . 4倍 和 8 . 2倍 圆 。 在 农 村 水源 污 染 中 , 城市污水 和农业污染 各 占 5 0 %,其 中 农 业 废 弃 物 污 染 占 3 5 % ̄ 4 0 %. 化肥 污 染 占 1 0 %  ̄ 1 5 %。 山东 寿 光 市每 年 从大 棚 蔬
摘要 我 国是化 肥使 用大 国, 近年 来每 年 使 用量稳 定在 4 0 0 0万吨 以上 , 在 有 效提 高 作物 产 量的 同时 , 因受 多种 因素影 响 , 也加 剧 了农 业 面 源 污染 . 制约 着农 产品 质量 的提 高。 分析 我 国化 肥使 用 与农 业面 源 污染现 状 , 提 出减轻 农 业面 源 污染 的对 策。 关键 词 化 肥使 用 ; 农 业面 源 污染 ; 现状; 对 策
此进 行发 酵处 理 , 加 以利 用 ; 2 0 0 0年我 国城 市 生 活垃 圾 清运
理” 的原 则 , 实行 田、 林、 路、 沟、 渠 的 全 面建 设 。 大 力 发 展农 田水 利 事 业 , 建 立健 全 排灌 系统 , 沟 渠配 套 , 自立 门 户 , 排灌 分设 , 推 广 节水 技 术 , 防止 串灌 漫 灌 、 从 畈 首到 畈 尾 的 自流
幽灵 ” 的频 繁 出现 , 已 构成 了对 环 境 的威 胁 。 另外 , 因化 肥使 用而 造 成 的生态 问题 , 也加 速 了物种 消 亡 的进 程 。 2 控 制化 肥使 用 。 减 轻农 业面 源污 染对 策 2 . 1 提 高生 态意 识 。 增 强效 益 观念 生存 是 人 类 的第一 需要 , 环 境是 人 类赖 以 生存 的空 间 , 坚持 生态 优先原 则 , 发 展生 态 、 效 益农 业 是农业 发展 的 必然 。 农业 环保 工作是 一 个庞大 的系统 工程 , 事关 农业 的稳定 和发
高达 2 3 5 8 mg / k g和 2 1 7 7 mg / k g , 严 重制 约 了安 全 农产 品 的
少。 资料 表 明 , 在 我 国肥 料 使 用 总量 中 , 有 机 肥 占 总施 用量
的 比例 由 1 9 4 9年 的 9 9 . 9 %下 降 到 1 9 9 0年 的 3 7 . 4 %, 近年 来
仍 呈下降 势态 。 绿肥 面 积 显著 减 少 , 大 量作 物 秸秆 被 废弃 或 焚烧 , 畜 禽 粪便 未 被 很 好 利 用 , 各种 营 养 元 素 配 比 不科 学 , 重氮 轻 磷 钾 . 氮 肥 需 求 量 占化 肥 总 量 接近 7 0 %f ” 。 不施 或 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