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2)

大班科学活动《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2)

大班科学活动《大自然语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语言》,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声音、探索声音的来源、了解动物的语言、学习模仿自然声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知道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 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培养幼儿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掌握各种自然声音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提高观察、模仿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磁带、图片、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大自然声音磁带,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来源。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出示图片和卡片,讲解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玩具,了解动物的语言和沟通方式。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风的声音”为例,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邀请幼儿模仿风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如:水流、鸟叫、虫鸣等。

邀请各组幼儿展示模仿成果,分享模仿过程中的感受。

引导幼儿关注环保,提倡保护大自然,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中的声音声音来源:风、水、动物等声音特点:清脆、悦耳、悠扬等2. 动物的语言喂食、求偶、警告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发现身边的自然声音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大自然声音。

提交一份关于自然声音的观察报告。

答案示例:我发现了小区里的鸟叫声,清脆悦耳。

还有风吹树叶的声音,沙沙作响。

这些声音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大自然声音,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模仿和探索,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第三节《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探索自然界中的符号,如树叶的形状、动物的足迹等;学习如何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识别并描述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界符号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自然界中的符号及其含义。

重点:识别和描述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幼儿倾听大自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大自然声音的音频资料、图片、实物(树叶、石头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请他们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大自然的声音,如鸟叫声、水流声、树叶沙沙声等。

2)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符号,如树叶的形状、动物的足迹等。

3)讲解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到我们的耳朵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模仿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叫声、水流声等。

2)分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符号?它们有什么含义?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声音:鸟叫声、水流声、树叶沙沙声等符号:树叶的形状、动物的足迹等2. 声音传播:声源→空气→耳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或户外的大自然声音和符号。

答案示例:声音:窗外传来鸟叫声,妈妈在厨房做饭的声音。

符号:树叶变黄了,地上有蚂蚁的足迹。

2. 课后拓展:与家长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和符号,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了解了大自然的声音和符号。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语言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大自然语言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掌握大自然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3)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奇观1. 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奇观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奇观,如极光、火山喷发、地震等。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大自然奇观,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

第二课时:大自然的信号1. 导入:让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信号,如鸟鸣、蝉鸣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信号及其意义,如鸟鸣表示求偶、警告等。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信号,记录并分析其含义。

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节奏1. 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如潮汐、昼夜更替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的节奏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实践:让学生调查并记录周围的大自然节奏,分析其规律。

第四课时:大自然的启示1. 导入:让学生思考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如天气预报、地震预警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及其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课时:大自然的艺术1. 导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艺术,如山水、花草等。

2. 讲解:介绍大自然中的艺术形式及其美感。

3. 实践: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创作一幅自然艺术作品。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

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

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

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仿照第二小节内容自己编写第三小节”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朗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朗读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那谁来回答一下,我们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是通过什么进行的?(语言)师: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不信吗?大家看——出示课件:看云识天气等一些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2、师:这种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课文题目,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二、走进文本,初读正音。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师:老师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的很棒,大家看自读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增进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介绍2. 课程目标与意义第二章:天空的信号1. 天气现象的认识2. 云、雨、风、雷电的形成原理第三章:大地的印记1. 地形地貌的特点2.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的关系第四章:生命的律动1.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2. 食物链与生态平衡第五章:水的世界1. 水资源的认识2. 水的循环过程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观察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奥秘;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反思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4. 学生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表现、发言等,评价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材;2.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3. 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物品;4. 视频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引言(1课时)2. 第二章:天空的信号(2课时)3. 第三章:大地的印记(2课时)4. 第四章:生命的律动(2课时)5. 第五章:水的世界(2课时)6. 第六章:季节的变换(2课时)7. 第七章:动植物的奥秘(2课时)8. 第八章:自然界的声音(2课时)9. 第九章:人与自然(2课时)10. 第十章:大自然的保护(2课时)七、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2. 开展校园植物调查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3.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节水小实验,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4. 邀请专家进行环保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5.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科学解释;(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分析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引言1. 自然现象及其分类2. 大自然的信息传递第2课时:声音的世界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动物的声音通讯第3课时:光与色彩1. 光的传播与反射2. 动物的色彩通讯第4课时:植物的气味1. 植物的香气来源2. 植物的气味通讯第5课时:动物的行为1. 动物的行为分类2. 动物的行为通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现象及其分类;(2)声音、光、色彩、气味在自然界中的信息传递作用;(3)动物的行为及其通讯方式。

2. 教学难点:(1)声音、光、色彩、气味在自然界中的传播原理;(2)动物行为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现象;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自然现象及其科学解释;3. 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现象;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解释;3. 实践操作:动手操作能力;4.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自然科学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然现象实物或图片、实验器材等;2. 教学资源:自然现象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资料等;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程度,为教学提供依据。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重点)2、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重点难点)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①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②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二、预习检测,读准下面的字音:萌发翩然风雪载途销声匿迹簌簌农谚孕育连翘草长莺飞纬度;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三、整体感知,归纳课文提纲:第一部分(第1——3段):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第6— 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分析课文:(一)研读第1自然段。

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的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请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句诗句。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3
文化和社会影响
探讨大自然语言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大自然语言的演化
演化和变化
研究大自然语言的演化和变化过程。
文化传承的关系
探究大自然语言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紧密联系。
进化历程和趋势
分析大自然语言的进化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论
特点和价值
总结大自然语言的特点和对人类及自然界的重要 价值。
未来发展方向
大自然语言的结构
结构和组成方式
深入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结构和它是如何的构建与语 言的联系。
语法差异
比较不同大自然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
大自然语言的功能
1
功能和意义
初步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功能和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意义。
2
应用场景
深入了解大自然语言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场景。
展望大自然语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应该 如何保护和研究它。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 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将带您深入探索自然界中神秘而美丽的语言,介绍 其定义、结构、功能和演化。让我们一起探索大自然的沉默背后隐藏的奥秘!
概述
定义和意义
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定义,以及它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
与人造语言的区别
比较大自然语言与人造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找出生动的语言,进行赏析1-2 二:寻找说明文准确严谨的语言
2021/3/9
23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 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 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 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 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 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 用在农业生产上。
2021/3/9
11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2021/3/9
12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2021/3/9
三月的海南 13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20四21/3/9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14
2021/3/9
17
第一部分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1-3 第二部分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4-5 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6-10 第四部分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
2021/3/9
18
一、第1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三、第6-10自然段 四、文章的四个段落之间
2021/3/9
风雪载途 zài 谚语 yàn 连翘qiáo
酝酿 Yùn niànɡ 草长莺飞 zhǎnɡ yīnɡ
2021/3/9
4

zǎi:有记录或年的意思时读zǎi。 如:刊载(记录)、一年半载(年)。
• zài:载物或有承载之意、有又、有的
时候读zài。
• 如:载歌载舞(又、有之意)、载客 (承载之意)
2021/3/9
2021/3/9
24
思考:???
1.看注释 ⑴ 想: 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 《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 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2021/3/9
25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9
第二段举了三个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
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
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这三个例子 按什么顺序?
杏花开了—传语—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暗示—快种谷子
时 间 先
布谷叫了—唱歌—割麦插禾

2021/3/9
20
6-10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因素
“首先…… ” 异
纬度差
“第二个因素…… ”经度差 异
2021/3/9
29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2021/3/9
30
古代诗歌也有反映物候知识的: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第6-10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
明方法?
分类别
42、021/3/第9 2自然段呢?
28
4、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
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
做引用
5、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
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
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丢三落四 (là)
落枕
2021/3/9
(lào)
差遣 (chāi) 差劲 ( chà) 参差 ( cī )
6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 鸣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翩 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2021/3/9
7
攻克堡垒
2021/3/9
8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 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 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021/3/9
9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 现象,叫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2021/3/9
10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意义?
2021/3/9
1
预习检测
• 走近作者 •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021/3/9
2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教育家。中国近代地 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 者。
2021/3/9
3
1、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竺可桢 zhú zhēn 萌发 ménɡ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簌簌 sù
销声匿迹 nì 衰草连天 shuāi
主要 逻辑顺序
“第三个因素…… ”高下差 次要 异
“此外…… ” 2021/3/9
古今差
21
从文章整体看是什么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2021/3/9
22
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严谨,但
在说明那些生疏的事物和比较深奥的
道理时,最好结合叙述、描写进行生
动的说明,使文章浅显易懂,引人入 胜。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2021/3/9
15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2021/3/9 现代三月的长城16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确定农作物区划 3.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4.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5.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2021/3/9
26
活动规则:1、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 2、有什么作用?
2021/3/9
27
下定义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
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刺
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
迟五六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⑴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 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 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⑶.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 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 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 的情况。
5
开心词典 天天开心
你能准确读出下列红色字的字音吗? 记载 (zăi) 衰草连天 (shuāi 风雪载途 (zài) 鬓毛衰 )( cuī )
连翘 (qiáo 观测 (guān) 播种(zhŏng) 翘尾巴 )(qiào) 道观 (guàn) 耕种(zhòng)
落叶 (luò) 差异 ( ch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