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以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学导论》为例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
对材料研究的兴趣和基本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和开展相关研究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3.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
4.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技术
5.材料测试与表征方法
6.材料应用与发展前景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课
堂上,教师将讲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和思考,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材料学导论》双语教学初探

《材料学导论》双语教学初探

《材料学导论》双语教学初探作者:马瑞梁宇万明攀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3期摘要:文章依据作者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阐述了《材料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材选择、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材料科学;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图分类号:G642.4?摇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85-02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高校应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对部分自然科学专业和社会科学专业,力争3年内,英语教学课程(双语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即使用母语和另外一种不同的语言同时教授一门课程,通过学习科目知识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在我国主要指的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2]。

基于此,我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针对《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利用英文理解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双语教学新模式。

一、教学目标定位《材料科学导论》(双语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课程设在第五学期,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批专业课程之一,也是采用双语教学的第一门课。

因此该课程定位为导论性的学科专业课和完成基础英语学习后向在专业学习中运用英语的过渡桥梁。

作为导论性的学科专业课,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领域,熟悉基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概念、术语和原则,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强调适应学生本身的经验和经历,控制课程内容的深度和范围。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阐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的教学研究现状,探讨了制约其双语教学开展的不利状况,分析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合理组织教学资源,选用合适的教材,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在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多媒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知识体系不断交叉融合。

为了缩短与他国的信息交流距离,尽快与世界接轨,我国迫切需要既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1]。

双语教学已经成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2]。

2001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

这份文件的颁发,不仅使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得以升华,而且对推动全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价值[3]。

国内的一流院校已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推行双语教学。

而地方院校也应该积极科学地应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学科和模式,积极探索和开展双语教学。

一制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开展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理工专业课程教学一般仅使用母语授课,只在有限的公共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上采用英语教学。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对双语教学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

尽管理工专业课教师多数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且在长期跟踪领域前沿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优秀的英语读写能力,但由于缺乏英语交流环境,其英语口语能力普遍较弱,甚至有的发音还不够标准。

《材料信息学导论》课程开设的初步探讨

《材料信息学导论》课程开设的初步探讨

《材料信息学导论》课程开设的初步探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材料信息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材料信息学导论》这门课程,以满足学生对材料信息学知识的需求。

本文将对《材料信息学导论》课程开设进行初步探讨,并就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材料信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材料信息学导论》是一门系统介绍材料信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前景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材料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材料数据库、材料信息系统、材料信息技术和材料信息应用等内容。

材料信息学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材料信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材料数据库主要介绍材料数据库的分类、建设、管理和应用;材料信息系统主要介绍材料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应用;材料信息技术主要介绍材料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和进展;材料信息应用主要介绍材料信息在材料设计、材料选取、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测试、材料应用和材料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材料信息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材料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材料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二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材料信息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材料信息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材料信息学的兴趣和热情;四是促进学生的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推动材料信息学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对《材料信息学导论》课程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该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内容、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丰富的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能够开设《材料信息学导论》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推动材料信息学的发展和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初探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初探
维普资讯
第2 O卷
第 2期
院 学 报 重 庆 工 学
 ̄ u Lo h n t o ma fC o g
I si t o e h o n t ue f c n l t T
20 0 6年 2月
F b20 e .0 6
、o . 0 N . ,12 o 2
lanig p o e s s e r n rc se.
牛 羊 羊 羊 毋 羊 羊 羊 羊
Ke wo d : in u ltahn y r s bl g a e c ig;mae a sin ea d e gn e n ;ta hn d l i tr l ce c n n ie r g e c igmo e i i
Ab ta t B s d o h a i a c n i o s o i a h s p p ra ay e h mp r n e o i n u l s r c : a e n t e n t n l o d t n fChn ,t i a e n l z s te i o t c fb l g a o i a i
ta hn n mo e ta hn ,ma e r f nrd cin t ec n oain n a i mo eso in u l e c igi d m e c ig k sb e t u t o t o n tt sa db sc d l fbl g a i i o o h o i ta hn ,p t fr ad t lme t eann —tl in u l e c igmo e n teta hn f iet e c ig us ow r oi e n tiig s ebl g a a hn d l e c igo d mp r y i t i h Gu o MaeilS in ea d E gn e n 。a dit d c ss merfl 出eslcino xb o s caso m tr ce c n n ie r g n r u e o eo- i a i no ms n ee t f e to k , lsro o t tahn e in a d tsso iet tr lS in ea d E gn e n a e n c n rt a hn n e c igd sg n et fGud oMaei ce c n n ie r gb sd o o ceet c iga d a i e

关于“材料物理”全英文示范课建设的探索

关于“材料物理”全英文示范课建设的探索

作者: 李静[1];修慧欣[1]
作者机构: [1]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3
出版物刊名: 求知导刊
页码: 47-4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27期
主题词: 材料物理;全英文示范课;教学
摘要:材料物理作为材料学科与物理学科的交叉专业课,具有核心的作用,为了培养多元化人才,全英文示范课的建设非常重要。

文章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材料物理”全英文示范课的建设,着重指出了课本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以期对“材料物理”全英文示范课的建设提供见解。

《材料科学导论》作业

《材料科学导论》作业

材料科学概论第一章材料科学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材料科学是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

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机器、构件、器件和其他产品的物质。

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可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工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品等,一般都不算作材料。

材料可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物理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按用途分为电子材料、宇航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实际应用中又常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质为基础,用以制造以受力为主的构件。

结构材料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能力、抗氧化、抗腐蚀能力等,根据材料用途不同,对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

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现象等对外界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而制成的一类材料。

如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

80年代,随着高技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定义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种类: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疲劳许多机械零件和工程构件,是承受交变载荷工作的。

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虽然应力水平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但经过长时间的应力反复循环作用以后,也会发生突然脆性断裂,这种现象叫做金属材料的疲劳。

金属材料的疲劳现象,按条件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高周疲劳、低周疲劳、热疲劳、腐蚀疲劳、接触疲劳等。

金属材料的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内容及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内容及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Ke r s An I to u to o M a eilS in e;c u s y tm ;r f r y wo d : n r d cin t tra ce c o r es s e eo m


材料科 学课程 教学改革 的必要性
材 料科 学是 研究 材 料 的成分 、 制备 工艺 、 织结 构 和性 能 之间 相 互关 系 的科学 , 一 门 多种 学 科相 组 是 互 交叉 的新兴 综 合学科 。 随着多 学科 的相 互 交叉 和渗 透 , 有 的认识 在 深入 , 有 的理论 和概 念在更 新 、 原 原
Vo - O No 2 l2 . Ap . 0 6 r20
《 材料科学导论 》 程内容及教学 的改革 与实践 课
李 云 , 吴 玉 程
(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 , 安徽 台肥 200 ) 3 0 9

要: 根据 材料科学 日新 月异的发展 现状 以及材料类专 业新生 的思想 特点 , 阐述了对材料科 学导论课程体
Ab t a t I iw ft e d y c a g e e o me to t ra ce c n d o o y o h r s me s r c :n v e o h a — h n e d v l p n fma e il i n e a d i e l g f e f e h n,t e s t h p p rea o a e h tt e c u s y t m fAn I t o u t n t a e i l ce c h u d b e o me n a e l b r t st a h o r e s s e o n r d c i o M t ra i n es o l e r f r d a d o S i n v t d t itn u s e p o t a d u i z h o r e r s u c s n h e a i n h p b t e e c — n o a e o d s i g ih, x l i n tl et e c u s e o r e ,a d t e r l t s i e we n t a h i o i g a d t e c li a i n o t d n s s n i n n b l y s o l e b l n e . n n h u t to fs u e t e tme t a d a i t h u d b a a c d v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工科双语教学改革探索收稿日期:2017-12-02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本科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材料物理教学团队;贵州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黔教合KY 字[2017]016)作者简介:欧梅桂(1977-),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材料学。

一、引言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1]。

新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学科高度分化,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只有不断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才有可能掌握知识变化的趋势和方向,了解各个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水平[2]。

我们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全国“211”高校,贵州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国际化这一重要使命。

培养出能够立足本省,服务本省国民经济、工业发展需要,掌握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了解世界最新发展趋势,具有国际化视野,能顺利进行科技、文化交流的高素质人才[1],是贵州大学每一位高校教师的教学宗旨。

2001年9月21日,教育部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并在其中要求全国各高等院校积极推广使用英语等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3]。

结合本校材料物理专业特色、社会发展需求及国际化科技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材料学导论》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探索。

目前,我校《材料学导论》双语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双语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

我校学生在低年级(大一、大二)时学习的大学基础英语以日常应用为主,而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课程(双语课)往往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时间跨度过大,英语能力的训练出现了断层现象,使单纯的语言教学与双语教学不能顺利衔接[4]。

因此,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时,常常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和理解方面,难以适应材料学科的专业复杂性。

2.高水平双语教学师资相对缺乏。

高校双语教学中的师资水平是影响其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双语教学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双语师资的知识领域横跨英语、专业及教学三个方面,对双语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培训,双语师资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点和不足,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1]。

有些专业的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教师,一些双语教师队伍缺乏必要的定期学习和进修。

因此,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较低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也是双语教学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3.学生英语学习听说应用能力欠缺。

双语课程的正常进行与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与互动,除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学生也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及应用能力,特别是在听说方面,还缺少一定的锻炼。

尤其是来自贵州边远地区的学生,这一方面的不足尤为明显。

4.双语配套教材更新不及时。

高校在双语教学初始阶段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逐渐显现出相对陈旧和不足之处,未能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和缺乏相应的专业特色,是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材面临的主要问题[1]。

因此,按照立足本省、服务本省国民经济、工业发展的宗旨,遵循贵州省教育厅今后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材料物理专业双语教学实际发展需求,针对《材料学导论》双语教学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从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欧梅桂1,杨春林2,刘其斌1(1.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摘要:结合本校材料物理专业特色、社会发展需求及国际化科技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学导论》双语课程进行教学及实践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为今后双语教学在政策和实践上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双语教学;材料物理;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3-0075-02———以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学导论》为例Reform Explo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the Example of 'MaterialsScience Introduction'in Material Physics Major OU Mei-gui 1,YANG Chun-lin 2,LIU Qi-bin 1(1.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2.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5,China)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physics major,th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ng goal of international compound talent hav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reform are performed for the bilingual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introduction in material physics majo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versatile quality and to establish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policy and practice.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material physics;teaching reform《材料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与手段。

二、统筹双语课程设置部分教师为照顾到学生外语能力培训的断层现象及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得不压缩专业知识的拓展空间,并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来逐个解释专业词汇[5]。

为了避免这种教学语言对双语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在本科二、三年级的普通大学英语课程之外,同时开设一系列专业英语强化课程,如科技文献导读、科技英语写作等,为大四时学习专业双语课程作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实现英语学习到双语学习的平稳过渡和无缝衔接。

此外,可按课程由易到难的顺序开展双语教学的方式,以保证学科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对于材料物理专业,可由浅入深依次开设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近代物理等双语课程。

通过反复学习相关专业术语,帮助学生对专业外语词汇进行强化记忆,加深其对相关知识在英语环境中的系统理解与掌握[5]。

三、完善师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在师资建设方面,可作如下改进:第一,学院领导给予充分重视,建立双语教研室。

制定符合本学院专业双语教师的选拔条件,从教者最好具有国外高校博士学位或者一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曾独立主讲专业课,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英语教授能力;第二,增加双语专业课程教学资金投入,除了常规的课酬,增加适当的教学补贴,以调动双语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第三,组织双语教学技能竞赛,为教师构建锻炼的平台,以赛促建;第四,加大双语教学经验交流,定期参加各类相关研讨活动。

教研组内部或教研组之间定期举办双语教学经验交流会,使得教师之间互相启发,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四、完善双语教学新模式,使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有机结合针对贵州省材料科学人才培养领域涉及到的材料制备、加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动有效的双语教学。

首先,丰富和完善双语课程教材,扩展多媒体信息库,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融合。

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将相关专业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图片、动画、有声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丰富现有双语课教学内容,弥补纸质教材相对枯燥的不足之处。

此外,在向学生讲授传统和经典的材料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紧紧围绕贵州省及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当前世界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侧重于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开展介绍。

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双模式教学模式:走出去———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相关企业,如中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工厂车间实地参观学习,了解材料的生产原理与工艺,近距离直观感受新材料的制备加工,让理论教学与实践生产有效结合,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消化;请进来———邀请一些企业技术部门的工程师及外籍技师到校进行双语课堂讲座,让学生们了解各类新材料加工过程使用的原材料及工艺方法,将基础知识与生产进一步联系和更深刻认识[6]。

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既可逐步消除英文交流的心理障碍,同时也能了解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本学科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7]。

五、结束语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材料学导论》双语课教学进行新教学模式尝试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研究兴趣,由填鸭学习到主动获取,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对新材料领域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帮助作用。

当然,新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发现、探索与改革,有的放矢,才能有效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1]宁贝佳,李洁,王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工科双语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5.[2]刘艳妮,张都应,张严锋.论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申报[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3]陈志国,蒋玲.理工科大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5.[4]陈静.高校理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13.[5]冯晨昱,李桂山.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6]杨春林,严伟,曾加,罗军,刘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