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幼儿园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幼儿园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
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时间安排
- 时间:XX年XX月XX日上午9:00-10:00
- 地点:幼儿园XX教室
内容
1. 介绍流行性腮腺炎
- 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让幼儿对该疾病有基本的了解。
2.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
- 介绍个人卫生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
姿势等。
- 强调不与患病的人共用餐具、饮具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患
者的口水和唾液。
3. 游戏环节
- 利用互动小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
知识。
- 可以设计类似接龙游戏,让幼儿说出一种预防措施,其他幼
儿接着说下一个,并继续增加。
4. 总结
- 与幼儿共同总结所学知识,强调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家中和学校中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资源准备
- 流行性腮腺炎相关图片或者宣传资料
- 游戏需要的道具或准备的素材
注意事项
- 安排好幼儿的座位,方便他们观看展示内容。
- 游戏环节需要注意游戏的规则和宣传的内容相符合。
- 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确保幼儿能够理解。
- 不要引用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内容。
参考资料
以上为幼儿园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主题班会教案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主题班会教案经过小编反复整理筛选我们最终推出了最新的“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主题班会教案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点内容。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2.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和预防常识。
3.培养学生主动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引入:回顾学生掌握的感染性疾病知识,并简要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特点和流行情况。
2.让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3.学习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和预防常识。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情况,阐述能够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多媒体教学法,辅助讲解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入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和实现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的具体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入流行性腮腺炎的学习内容,简要介绍它的传播方式和症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染性疾病事件,引发学生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思考。
(二)学习1.让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原因和基本传染途径。
2.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展示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和并发症。
3.让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和预防常识,包括生活卫生、个人卫生和社交卫生等方面的措施。
4.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他人因无预防意识和不注意卫生饮食导致患上流行性腮腺炎的真实情况。
5.请同学自己列一个个人感染疾病预防的计划,并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分享,从而以实际行动落实学习,以提高防护能力。
(三)总结引导学生做个简单总结,梳理出课上學到的知识,感悟到了解到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措施对保障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充分体现学生们的领悟和掌握。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教案摘要本教案旨在提供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指导,包括预防措施、症状辨识和处理方法等。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腮腺炎的传播和发作。
1.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较为容易发生在密集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学校、幼儿园等。
了解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对于预防和识别疾病至关重要。
2.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及时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 避免密集人群:在流行疫情高发期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减小感染的可能性。
3. 症状辨识- 腮腺肿胀:感染后,腮腺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疼痛,其中一侧或两侧的腮腺都可能受到影响。
- 发热和全身不适:腮腺肿胀伴随着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患者可能感到疲倦和不适。
- 咀嚼困难和口腔不适:腮腺肿胀可能导致咀嚼困难和口腔不适,食物可能会引起疼痛。
4. 处理方法- 休息: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患者需要充足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 症状缓解: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退烧药来缓解发热和不适感。
- 病情观察和就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愈,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大家可以了解到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辨识其症状,并正确处理。
预防和控制腮腺炎的传播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感染案例的发生,保障个人和公共健康。
中班健康腮腺炎教案及教师小结

中班健康腮腺炎教案及教师小结教案:中班健康腮腺炎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腮腺炎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2.学会正确的预防和治疗腮腺炎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腮腺炎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2.学习正确的预防和治疗腮腺炎的方法。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腮腺炎。
2.健康卫生常识绘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孩子们对腮腺炎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提出相关问题。
2.知识传递(15分钟)教师通过互动问答和讲解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腮腺炎的症状和传播方式,如发热、腮腺肿胀等。
并告诉他们腮腺炎是通过飞沫传播的,要注意不要和患者共用碗筷等。
3.绘本阅读或讲解(15分钟)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具有健康卫生常识的绘本,或者自己简单讲解相关知识,加深孩子们对腮腺炎的理解。
4.游戏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
例如,让孩子们模拟患者和医生的角色进行游戏,学习正确的治疗方法。
也可以进行一些卫生习惯的训练活动,如正确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等。
5.总结(5分钟)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预防和治疗腮腺炎的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与家人分享。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成功引起了孩子们对腮腺炎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了腮腺炎的症状和传播方式。
在游戏活动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模拟患者和医生的角色,学习正确的治疗方法。
他们也通过绘本的阅读和互动问答的形式,加深了对腮腺炎的理解。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引导提问和讲解的过程中,应更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在游戏活动中,应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本节课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有进步的空间。
我将会充分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教案标题: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保健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与传播途径- 症状与并发症2.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和措施:- 接种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公共场所的预防措施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思考和了解。
2. 基本知识讲解:a. 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和飞沫传播。
b. 解释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如发热、腮腺肿大等,并提醒学生注意并发症的可能性。
3. 预防方法和措施讲解:a. 介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作用和接种方法,鼓励学生及时接种。
b.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等。
c. 强调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期间。
d. 解释公共场所的预防措施,如不共用餐具、勿触摸脸部等。
4. 练习与巩固:a. 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探讨学生个人在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
b. 播放相关视频或教学片段,加深学生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认识和预防方法的理解。
评估方法:1. 提供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简短问答题,检验学生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的小组或个人讨论,评估他们对于预防措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更多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流感、麻疹等。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让他们亲眼见到预防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在灯光效果的提醒依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到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及其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这将有助于减少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学习环境。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教案标题: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流行性腮腺炎的定义和病因。
2.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3.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和个人卫生习惯。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听说过或了解到的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信息。
知识讲解:2. 讲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种疾病。
活动设计: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收集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并进行讨论。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收集结果和讨论成果。
讨论与总结:5.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方面。
6. 总结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和个人卫生习惯,强调正确的洗手、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等措施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小短文,并在下节课上交。
教学评价:8. 对学生的小组活动和小短文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他们对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措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9.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宣传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帮助更多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1. 流行性腮腺炎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分组活动的指导问题。
3. 评价学生小短文的评分标准。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兴趣和思考。
2. 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收集、整理和分享信息,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 讨论和展示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 任务驱动方法:通过布置作业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预防腮腺炎教案

预防腮腺炎教案一、背景介绍腮腺炎,又称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常表现为腮腺肿胀、发热、咀嚼疼痛等症状。
为了有效预防腮腺炎的传播,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教案,以提高公众对腮腺炎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二、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宣传和教育,使公众了解腮腺炎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腮腺炎的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腮腺炎的发病率。
三、教学内容1. 腮腺炎的基本知识- 腮腺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腮腺炎主要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唾液或者呼吸道分泌物可导致传染。
- 腮腺炎的症状和并发症:腮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腮腺肿胀、发热、咀嚼疼痛等,严重病例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 腮腺炎的高发人群: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较易传播。
2. 预防腮腺炎的方法- 接种腮腺炎疫苗:腮腺炎疫苗是预防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勿共用餐具和毛巾等,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或者呼吸道分泌物。
-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避免与腮腺炎患者近距离接触,特殊是在腮腺肿胀期间。
- 加强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教育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海报:制作腮腺炎的宣传海报,包括腮腺炎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等内容,张贴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公共场所。
- 开展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或者疾控专家开展腮腺炎的健康讲座,向公众普及腮腺炎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 进行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进行腮腺炎的宣传报导,提高公众对腮腺炎的关注度和预防意识。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腮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预讨论,提问与腮腺炎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意见和经验。
幼儿园中班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幼儿园中班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简介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中班的教师和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必要的知识和预防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教案内容
1. 流行性腮腺炎的定义和症状
- 介绍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 列举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症状,如发热、腮腺肿胀、咽峡炎等。
2.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
- 解释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或直接接触病患者的分泌物。
- 提醒学生避免与有症状的感染者过于亲密接触。
3.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方法
- 强调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经常洗手、避免接触口鼻眼等。
- 鼓励在流行高峰期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 提醒学生不与有症状的感染者共用物品,如餐具、玩具等。
4.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处理与护理
- 建议学生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 提醒学生休息、饮食要清淡、避免过度劳累。
- 强调不要随意使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园中班的学生能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措施,以及正确处理与护理的方法。
这将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腮腺炎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治疗及预防
教学目标:掌握:腮腺炎的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腮腺炎的治疗和预后;了解:腮腺炎的发病机制。
概念: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
除此以外,常可累计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一、病源学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
单股RNA病毒。
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性。
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
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
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仅有其它器官受累者,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
亦可接触传播。
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
1岁以内婴儿很少患病。
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
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
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
可呈流行或散发。
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三、发病机制
在腮腺肿胀前7天至肿胀出现后9天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器官。
病理: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腮腺管水肿,管腔中有脱落的坏死上皮细胞堆积,阻碍了唾液的排出,使其滞留在腺体内,致使唾液内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故而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并从尿中排出。
受病毒侵犯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有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
脑部的病变白质较灰质为重,神经细胞变性等。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多数无前驱症状,少数病
例可有发热、肌肉酸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发病1~2d 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逐渐肿大,体温随之上升可达40oC 以上。
通常先单侧腮腺肿大,2~4d后对侧也肿大,双侧肿大者约占75%。
因腮腺导管阻塞,咀嚼和进食时疼痛加剧。
腮腺肿大于48h达高峰,持续4~5d后逐渐消退。
成人重,幼儿轻。
(二)不典型病人无腮腺肿胀,而以脑膜炎、睾丸炎等为主要表现。
也有仅见颌下腺及舌下腺肿胀。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
1.腮肿特点(三不一肿):腮肿边缘不清、皮肤颜色不改变、无脓液。
2.腮腺管口红肿。
3.肿大时间:1—3天开始。
4.肿大顺序:先一侧后双侧再颌、舌下腺。
5.肿大部位:以耳垂为中心。
6.色泽:亮而不红。
7.质地:坚韧、触痛,局部皮肤温度增高。
8.边界:不清。
9.腮腺导管:堵塞,开口红肿、无脓。
10.加重因素:言语、进食、咀嚼。
11.淀粉酶:增高。
(三)并发症
1.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膜炎:多见学龄儿童。
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错语,颈有抵抗感,甚少惊厥。
脑炎则可能留有永
久性后遗症甚至死亡。
2.生殖器官并发症
(1)睾丸炎和/或附睾炎:多见于青春期后男孩;多单侧受累;表现为发热、头痛、睾丸肿胀、变硬、疼痛和触痛。
(2)生殖器官并发症——卵巢炎:5%的成年妇女可发生卵巢炎,出现下腹疼痛,一般不影响生育。
3.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上中腹疼痛和压痛。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象:WBC正常或稍低,L相对增多。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中度增高,有助诊断。
淀粉酶增高程度与腮腺肿胀成正比。
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
疑并发胰腺炎时进一步测定血清脂肪酶。
3.脑脊液检查:无脑膜炎表现的患者,约50%病例白细胞轻度升高,可分离出该病毒。
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敏感性强、特异性强,可作早期诊断但不作常规应用。
5.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五、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流行季节、当地流行情况及发病前2~3周内有接触史可协助诊断。
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腮腺肿大,多为双侧,呈非化脓性
炎症的特点。
3.典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不典型病例诊断,需依靠血清学检查。
六、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
(二)抗病毒治疗:病毒唑日1g,儿童15mg/kg,疗程5~7天。
(三)对症治疗:腮腺肿胀较重时,可适当应用镇痛剂,局部涂敷中药,醋调如意金黄散,紫金锭或青黛散。
仙人掌除刺捣烂外敷,鱼腥草捣烂外敷。
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或解热剂,保证液体入量。
(四)并发症的治疗
1.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2.睾丸炎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2.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通风换气、食醋蒸熏消毒。
对易感者较多的机构(幼儿园、学集体宿舍)注意勤通风、勤晒被及空气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1)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
(2)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
应用减毒腮腺炎活疫苗,进行皮下,皮内接种,预防效果可达到95%以上,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
此疫苗可能有致崎作用故孕妇及免疫低下者禁用。
(3)药物预防:板兰根等。
七、护理
(一)常用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与腮腺炎病毒感染有关。
2.腮腺胀痛:与腮腺炎病毒引起腮腺炎症有关。
3.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高热及进食困难有关。
(二)主要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措施
(1)隔离:呼吸道隔离。
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2)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
(3)饮食:保证营养及液体的摄入。
给于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勿进食酸性食物,以免加剧腮腺疼痛。
2.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脉搏;(2)腮腺肿痛的表现及程度;(3)口腔粘膜的评估:是否清洁卫生、腮腺导管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4)其他腺体、器官受累的表现。
(5)及时了解血常规、血尿淀粉酶等化验结果。
3.对症护理:(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
(2)局部疼痛:选用中药制剂局部外敷,减轻疼痛。
(3)口腔护理:勤刷牙,保持口腔粘膜清洁,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4)并发症的护理:根据所患并发症如睾丸炎、脑膜脑炎等给以护理。
合并睾丸炎: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将肿胀的睾丸托起,但应注意避免束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如睾丸疼痛时可在局部放置冰袋。
合并脑膜脑炎参见乙脑有关内容。
4.健康教育
宣传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积极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特别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流行期间,幼儿园、学校等儿童比较集中的机构,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加强消毒。
做好疾病有关的知识教育:本病除可引起腮腺病变外,亦可致睾丸及其他腺体、器官受累,应注意观察。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
王府站镇中心卫生院
201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