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类群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

1. 腔肠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常见的腔肠动物: 生活在海洋中(4 个):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生活在淡水中(1 个):水螅

(2)水螅形态结构

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A. 食物由口进入,在消化腔内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B. 水螅的口周围伸展着触手,用于探寻和捕捉食物。

C. 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D. 水螅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肝门

(4)与人类的关系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为海地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 扁形动物

(1)常见的扁形动物(4 种):涡虫、血吸虫、绦虫、华枝睾

(2)涡虫的形态结构

A. 形态特征:身体扁平,呈左右对称,也称两侧对称。

B. 两侧对称的特点: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前端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受外界的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和腹

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得运动更加准确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C. 涡虫是自由生活的,非寄生。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肝门

3. 线形动物

6 个):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秀丽隐杆线虫(1)常见的线形动物(

(2)蛔虫的形态特征:

A.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B.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靠吸收小肠中的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C. 过着寄生生活的特性是:口、肠、肝门组成的消化器官简单。

(3)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性动物。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肝门

4. 环节动物

(1)常见的环节动物(3 个):蚯蚓、沙蚕、蛭

(2)蚯蚓的形态结构

A.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组成,

B. 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

明显,颜色与其他体节不同,

C. 比其他体节要厚,这个

结构称为:环带。

D. 身体分节对于运动的意义:使蚯蚓躯体运动灵活

的土壤。

E. 运动:靠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F. 食物: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G. 生活环境: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

H.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体表黏液——体壁血管——供氧

——二氧化碳——体壁毛细血管排出

G.益处:疏松土壤;排除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土壤肥力;营养价值高

(3)环节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5. 软体动物

(1)软体动物约有10 万种以上,是世界上第二大类群。

(2)常见的动物代表:石鳖、蜗牛、乌贼、河蚌等。

(3)双壳类:无头部,2 片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常见的双壳类动物:河蚌、缢蛏、扇贝、文蛤等。

(4)縊蛏结构

A. 柔软的身体外面包裹着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了坚硬的贝壳,起到保护作用

B. 运动结构是足;呼吸器官为鳃;

C. 出水管、入水管是食物和气体的进出通道。

(5)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数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6. 节肢动物

(1)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经命名的种类有120 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 以上。

2)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 常见的昆虫有: 蝗虫 、七星瓢虫 等。

E. 身体的表面具有坚硬的 外骨骼 ,不仅能够 保护自己,还能起到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的作用。

(5)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 两对翅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二、脊椎动物类群 脊椎动物:身体内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的动物。

1. 鱼

(1)身体结构分为 3 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尾部

(2)体型: 流线型 ,有利于 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3)体表特点:身体表面覆盖 鳞片 ,它的表面分泌 黏液 ,起到保护作用

4)呼吸:用 鳃 呼吸

4) 蝗虫的结构特征

感觉器官

A.头部:

口: 摄食

三对足: B.胸部: C.腹部: 一堆触角 三个单眼 一对复眼 前足 两对翅:适应 飞行 容纳内脏器官。

D.体表有

气门 昆虫蜕皮:

——外骨骼

用于支撑身体,善于跳跃

中足 、 后足

主要负责 感觉 、摄食 。 呼吸器官:气管

运动中

水中氧气——口——鳃中的 毛细血管 ——供氧之后的水——从 鳃盖后缘 排出

水中 氧气 减少, 二氧化碳 增加

(5)运动: 尾部 、 躯干部 的摆动、 鳍的协调作用 游泳。

(6)著名的“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7)鱼的主要特征

①生活在水中; ②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③用鳃呼吸; ④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

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 两栖动物

(1)青蛙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

A. 生殖与发育:在水中受精、发育 生活环境: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 生活在稻田、池塘等绿色环境中。

C. 体表:呈 绿 色,起到 保护 作用,不被天地发现,又便于 捕食 。

D. 皮肤:裸露,分泌 黏液 使得皮肤湿润,密布 毛细血管 ,起到 辅助呼吸 作用

E. 身体结构 感觉器官 鼻孔:呼吸的气体通道

感觉器官 眼睛 鼓膜: 感知声波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 蹼 ,便于跳跃、划

F. 呼吸:用 肺 呼吸,但其结构不发达,需通过 皮肤 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①幼体生活在水中, 用 鳃 呼吸; ②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 肺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3. 爬行动物 ——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1)蜥蜴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

A. 生殖和发育: 陆地 产卵,有 卵壳 保护 (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B.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 鳞片 ,起到 保护 作用,减少 体内水分的蒸发

C. 呼吸:用 肺 呼吸,其结构发达——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D. 身体结构: 颈部——头能灵活转动,便于 觅食 和 避敌 ; 四肢短小——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2)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①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卵壳

其爬行动物:龟、鳖、蛇、避役(变色龙)

其他两栖动物: 大鲵(娃娃鱼)、

蟾蜍、蝾螈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2019年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下)doc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下)doc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二.米勒实验示意图:参考试卷 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四.马的进化过程 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现代马) 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 四肢:短小---→稍长----→较长-...... →现状 足趾:4趾---→3趾 ----→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 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 →干旱草原 五.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六,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 单细胞原始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生物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 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 生存斗争: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 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解释自然选择例子: 1、在未污染区,树干是灰色的,与灰色桦尺蛾的颜色相近,与黑色桦尺蛾的颜色反差较大。灰色桦尺蛾不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少,生存机会较多;黑色桦尺蛾容易被食虫鸟发觉,被捕食较多,生存机会较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结合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 有性生殖的过程:-------------------------- 2.无性生殖:不的结合,由新个体。 应用:,,压条,、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和两种。 嫁接的关键:与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节。 b.茎段上方的(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与的和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仅有,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人教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知识点归纳 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姓名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 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 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 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精华全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精华全面)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有性生殖:由1 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应用: 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扦插的方法。,常用1)(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 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 的关键: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平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芽眼。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 (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受精卵幼虫与成体的形态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 1.变态发育:在由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

(完整word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推荐文档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有母体直接产生个体如:嫁接,扦插。组织培养。无性生殖意义: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克隆”—无性生殖,“试管婴儿”—有性生殖。 3、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4、嫁接关键:接穗与蛅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确保成活 “金蝉脱壳”中壳指外骨骼(蜕皮)蝗虫的若虫与成虫最主要的区别是: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 6、两栖动物(变态发育) ①青蛙:卵虫。体外受精。发育过程:卵→蝌蚪→幼蛙→成蛙 ②雄蛙鸣叫意义:吸引雌蛙,实现抱对。(只抱对不交配) ③抱对意义:提高受精率 7、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必须经过的阶段。 8、特点:体内受精、卵生、鸟卵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 9、鸟卵的结构:(见课本p17“鸡卵的结构”) 卵细胞包括卵黄膜、卵黄、和胎盘。胚胎发育的部分是胚盘。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如血型等)和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方面的特征。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性状。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4、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的是精子和卵细胞 5、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状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6、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出生殖细胞外)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7、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不成对存在。比如:玉米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分别是10条,10条部成对 8、每条染色体上有一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9、孟德尔遗传规律;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②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基因组成为DD 或Dd时表现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时表现为隐性性状;③基因型为Dd时,表现为显性性状,但隐性基因d并没有消失,还会遗传下去。 10、判断性显性隐性方法;⑴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和来进行杂交,子代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子代来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隐性性状,例;纯和高茎(DD)×纯和矮茎(dd)→子一代全为高茎(Dd)(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⑵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毕为3;1,亲本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本未表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如,高茎×高茎→高茎:茎(3:),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⑶“无中生有,有为隐性”比如,两株结白色的棉行杂交,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则棕色棉花为隐性性状。 11、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 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 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T种子中的胚T新一代植株。)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T传粉T受精T结实T种子T新一代植株。 2.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3. 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使其长成一个新个体。 4.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 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成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5. 植物的扦插(如薄荷的扦插P.7 ) a.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 掉,减少水分散失。保留部分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6.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7.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的意义 (1)无性生殖新个体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后代在性状上与亲代保持一致。优点:后代能保持母体的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 (2)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备两个亲代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进化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T幼虫T蛹T成虫四个时期举例:家蚕、蜜蜂、菜粉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知识点:1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2植物无性生殖的类型 3植物无性生殖的应用 重点: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难点: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尝试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知识点:1家蚕及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变态发育的概念 3完全变态发育与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重点:变态发育的概念 难点:完全变态发育与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昆虫的生殖发育及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及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知识点:1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难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比较早期蝌蚪与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分析,总结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意识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知识点:1鸟卵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鸟的生殖发育及特点 3鸟卵适应鸟在陆地生存的结构特点 重点:鸟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难点:鸟卵相适鸟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认识鸟卵的结构及其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八下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填空(含答案)

八下人教版生物知识点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与花粉中的结合成→→)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4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常用的方法。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很相似,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3、若虫: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具有翅芽,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很相似。 2、特点:,。 3、蝌蚪用呼吸,内鳃——外鳃——肺,先长出再长出,最后退化。幼蛙和成蛙用呼吸,成蛙用做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是向过渡的类群。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 3鸟卵的结构:,,,构成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卵壳膜——,卵白——和作用, ——含有重要的营养物质,—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小鼠的受精卵内巨型转基因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即基因。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结构。 3: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染色体的组成是和。 5基因经或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的和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基因也是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八年级下册生物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胚→种子)新植株的幼体是种子中的胚。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果→新一代植株。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细菌的分裂生殖、真菌的孢子生殖、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以及水绵的断裂生殖都是无性生殖。(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 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降低扦插材料的蒸腾作用强度,有利于扦插材料的成活)下面一个 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3.不同品种的植物在同一株植物上同时存在,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嫁接 4.生物圈中维持生命延续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是生殖和发育。 5. 子房壁—————果皮 珠被———种皮 子房 (发育成果实)胚珠受精卵———胚 (发育成 种子)受精极核——胚乳 6.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材料:植物的茎尖、叶片、茎段等切成的小片,或花药、花粉等。 条件:无菌条件。优点: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容易,培养脱毒植株。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蚂蚁、金龟子、蜣螂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消灭菜粉蝶的最佳时期在幼虫期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蟑螂、蝈蝈等。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4.灭蝗的最佳时期:3龄前若虫 5.蝗虫蜕皮的原因:蝗虫的外骨骼坚硬,不能随着蝗虫的生长而生长,当蝗虫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它的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蝗虫将原有的外骨骼蜕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 花 花丝 雄蕊 受精卵 子房 花药 胚珠 卵细胞 精子 雌蕊花柱种子的胚 柱头 花粉 新一代植株 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优缺点 有性生殖 遗传物质改变,有利于生物进化,有利于适应多变的环境,形成种子可以耐受不良环境,也容易被媒介传播。但周期较长。 无性生殖 遗传物质不改变,其品种可能退化,但有利于保持优良性状,在有利的环境中可以短时间内繁殖大量的个体并且后代性状一致。 有性生殖: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有利于物种的进化,可使更多优良性状集中;周期较长 无性生殖:遗传物质不改变,可能使品种退化,有利于优良性状保持;周期较短 无性繁殖的运用: 有些被子植物可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以下三种: 扦插、嫁接、压条。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孢子生殖 ? 有性生殖举例:种子繁殖 试管婴儿等。

?无性生殖举例:营养繁殖克隆等。 扦插:月季、葡萄等植物,可以剪取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 嫁接:橘、挑等果树,可以将它们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两者的形成层(茎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紧贴,不久它们就会长一体,成为一株新植物。 嫁接的方法:枝接和芽接 优点:能够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的性状与砧木一致,原来砧木的性状被接穗的性状所代替 压条 ? 1.普通压条法。多用于枝条柔软而细长的藤本花卉,如迎春、金银花、凌霄等。压条时将母株外围弯曲呈弧形,把下弯的突出部分刻伤,埋入土中,再用钩子把下弯的部分固定,待其生根后即可剪离母株,另外移栽。 ? 2.堆土压条法。适用于丛生性强、枝条较坚硬不易弯曲的落叶灌木,如红瑞木、榆叶梅、黄刺玫等。于初夏将其枝条的下部距地面约25cm处进行环状剥皮约1cm,然后在母株周围培土,将整个株丛的下半部分埋入土中,并保持土堆湿润。待其充分生根后到来年早春萌芽以前,刨开土堆,将枝条自基部剪离母株,分株移栽。 ? 3.高枝压条法。用于枝条发根难又不易弯曲的常绿花木,如白兰、米兰、含笑等。一般在生长旺季进行,挑选发育充实的2年生枝条,在其适当部位进行环状剥皮,然后用塑料袋装入泥炭土、山泥、青苔等,包裹住枝条,浇透水,将袋口包扎固定,以后及时供水,保持培养土湿润。待枝条生根后自袋的下方剪离母体,去掉包扎物,带土栽入盆中,放置在阴凉处养护,待大量萌发新梢后再见全光。 组织培养:组织培养也是一种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它可以用一株植物的组织,甚至一个细胞,在无菌条件下,放在含有全面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培养出与原来的植物基本相同的新个体。组织培养除了新个体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外,还有亲本利用率高等特点,它可以利用一株植物的组织或细胞繁殖大量相同的植物,而且组织培养的适应范围比营养繁殖广,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都可以进行组织培养。 过程: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 意义:①可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加快了繁殖速度 ②可有效地脱去病毒,获得更健壮的植株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有什么?理由是什么? 答: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有一个健壮饱满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关键。芽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芽合成生长素旺盛;不仅促进植株生长,也使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这也是繁殖成功的前提。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壤中会很快腐烂,很难实现繁殖的目的。 在种植菊花和芦荟的时候,一棵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答:在种植菊花和芦荟的时候,一棵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这是因为它们的萌蘖能力较强。

苏教版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 一、病毒 1.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结构:无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3.营养方式:全部营寄生(侵入寄主途径:水、空气、食物、蚊虫叮咬等) 二、细菌 1.大小:至少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3.结构:单细胞 所有细菌都具备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运动). 4.营养方式:少数细菌是自养,大多数细菌是异养 异养: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它又分为 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腐生。这类细菌叫做腐生细菌。如枯草杆菌,甲烷菌。 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寄生。这类细菌叫寄生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 5.生殖方式:分裂生殖(20-30分钟代 ) 三、真菌 1.大小: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2.酵母菌: ①结构: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 有氧气时,(蒸馒头、做面包)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无氧气时, (酿酒)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 ③生殖方式:环境适宜时:出芽生殖 3、霉菌: ①类型:青霉(橘子上的)和曲霉(面包上的)。 ②结构:多细胞 ③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 ④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4.食用真菌 ①结构:个体比较大的真菌。多细胞。 ②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③代表生物:木耳、灵芝、花菇、草菇和鬼笔鹅膏。 5 有利有弊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二.米勒实验示意图:参考试卷 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三.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四.马的进化过程 年代:5000万年前→4000万年前→2000万年前———→现今(现代马) 体型:似狐狸——→似羊——……→现代马 四肢:短小———→稍长————→较长—……→现状 足趾:4趾———→3趾————→中趾较其余趾发达→中趾着地,侧趾退化 生活环境:树丛———→灌木林——……→干旱草原 五、鸟类化石 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 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六、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见课本P11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 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 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强,后代数量庞大; 遗传变异:后代中有各种可以遗传的变异类型; 生存斗争:后代之间必须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 适者生存:后代中不同的变异类型,争夺生存条件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八下英语知识点

八下英语各单元知识点 Unit 5 Topic 1 【重点词组】 1.invite sb. to do sth. 邀请某人做某事 2.2.one of +形容词最高级+ 名词复数 3. say thanks/hello/sorry/good-bye to sb.向某人致谢/问好/道歉/告别 4. feel/taste/smell/look/sound/seem +adj. 5. seem to do sth.seem+adj. it seems that+从句 6.a ticket for/to sth.一张……的票 7.7. lonely adj.孤独的alone adj./adv.独自的,一个人的 8.because of+n./pron/v-ing 因为,由于 9.9. cheer sb. up使某人振作起来 10.care for =take care of = look after照顾 11.11. come into being 形成,产生 12.be full of = be filled with充满…… 13.13. agree with sb.同意某人 14.make peace with sb.与某人和平相处 15.15. in the end =at last = finally最后,最终 16. be popular with sb.受某人欢迎 【词形变化】 1.invite v.邀请invitation n.邀请 2.disappionted adj.失望的,沮丧的 disappointment n.失望,沮丧disappoint v.使失望 3.excite v.使激动,使兴奋excited adj.兴奋的,激动的(修饰人) exciting adj.令人兴奋的,使人激动的(修饰物) 3.main adj.主要的mainly adv.主要地 4.5.face n.脸,面部facial adj.面部的 6.worry v.担心worried adj.担心的,担忧的【重点句型】 1.--How are you doing?你好吗?--Very well.非常好。 2.What a pity!多么遗憾呀! 3.—How do the flowers smell?--They smell nice. --花闻起来怎么样?--很好。 4.He seems a little unhappy.他似乎有点不开心。 5.How did the music sound?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6.Please say thanks to your mom for us.请代我向你的妈妈致谢。 Unit 5 Topic2 【重点短语】 1.do badly in=be bad at在某方面做的差 2.be strict with sb.对某人要求严格 3.have a talk with sb.与某人交谈 4.be worried about=worry about担心…… 5.take it easy放松点,别紧张 6.fail the English exam英语考试不及格 7.fail to do sth.失败做某事 8.at one’s age 在某人这个年龄时 9.tell jokes 讲笑话 10.sb. find/think it+adj. to do sth. 某人认为/发现做某事是…… 11.be kind/friendly to sb.对某人友好 12. wish to do sth./hope to do sth.希望做某事 wish sb. to do sth.希望某人做某事 sb. wish/hope that...某人希望…… 13.what’s more 而且 14.that替代前面所提到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 those替代前面所提到可数名词的复数 15.be afraid of doing sth. be afraid to do sth.害怕做某事 16.as+adj/adv.(原级)+as 和……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