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酬赠诗四首》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10《酬赠诗四首》教案3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2.10《酬赠诗四首》教案3

2.10《酬赠诗四首》教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酬赠诗四首》内容:学习《酬赠诗四首》里的《节妇吟》、《酬乐天频梦微之》、《近试上张籍水部》、《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这四首诗歌。

要点:一、学习《节妇吟》张籍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壮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

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此诗便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

2、基本解读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主旨)全诗分两个层次。

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2.10_酬赠诗四首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10_酬赠诗四首_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 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 描写。先出“鸿雁”、 “云山” ——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 后写“愁里听”、 “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 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
节妇吟
张司业 ——张籍 张籍 (约 766-约 830)字文昌,原籍 吴郡 (今江苏省苏州市 ), 后移居和州 (今安 徽省和县 )。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 孟郊介绍, 在汴州认识韩愈。 韩愈为汴州 进士考官, 张籍被荐, 次年在长安进士及 第。
【答案】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
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 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 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2.诗中的节妇为什么强调“妾家”、“良人”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方式: 1. 两首诗都是写××, 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 试作简答。 2.两首诗的题目相同,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3.两首诗同写××,两首诗歌中的××各有什么特点? 4.两首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诗歌简要 分析。
答题步骤: 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 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 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 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 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之。
【答案】 分别指诗人朱庆馀自己和对方张籍以及教官。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 第10课酬赠诗四首 粤教版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 第10课酬赠诗四首 粤教版

高二语文第10课酬赠诗四首粤教版一、节妇吟(张籍)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

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此诗便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

2.基本解读: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主旨)全诗分两个层次。

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

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ppt课件4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酬赠诗四首》ppt课件4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 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 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 53 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 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有《新题 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 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 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
[析技巧] 3.这首诗从表面看来是一首男女恋情诗,实际上却是一首 写自己政治观点的诗,你认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 提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中的“节妇”和那个“君” 分别喻指诗人张籍自己和对方李司空师道。“珠”喻指李司空 对张籍的招揽。“接珠”表示对李师道好意的领会,“还珠” 表明对朝廷的忠心;先“接”后“还”既达到了最后拒绝的目 的,又没有因此而得罪对方。
《酬乐天频梦微之》 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年 (815)。这一 年王承宗、李师道等藩镇派人在京城暗杀了主张平藩的宰相武 元衡。当时白居易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他立即上书要求追查凶 手和幕后主使,被藩镇势力以“越职言事”之罪名,贬为江州 司马。元稹听说后,写有《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得乐天书》。 白居易有《梦微之》诗相送,此诗便是诗人收到白诗后非常感 动而写下的答诗。
《节妇吟》 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 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日渐 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藩镇为增 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一些不得志 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 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 张统一,反对分裂。此诗便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

高中语文《酬赠诗四首》课件粤教

高中语文《酬赠诗四首》课件粤教

《夜泊牛渚怀古》解析
总结词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停泊在牛渚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感 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和追求。
《江亭夜月送别》解析
总结词
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思考,同 时也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 度。
作者介绍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创作了《春望》、 《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创作背景
• 《酬赠诗四首》是杜甫在长安任职期间所作,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这组诗旨在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对《酬赠诗四首》进行全面 深入的解析,补充学生讨论中遗
漏的知识点。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 点,布置课后作业和思考题。
06
课后作业与拓展阅 读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教材 中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在江亭送别的场 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思考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豁达、乐 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美好事物 的欣赏和追求。
04
《酬赠诗四首》的 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语言优美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 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 象。
词汇丰富

高中语文 《酬赠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27页文档

高中语文 《酬赠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27页文档

高中语文 《酬赠诗四首》课件 粤教版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高中语文 《酬赠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酬赠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0
咏物诗小结
1、咏物诗作用: 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讽喻等。 2、常见手法: 比喻、拟人、象征、烘托等。 3、鉴赏方法: (1)概括物象特征 (2)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可编辑ppt
11
怀古咏史诗
•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 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
画眉深浅入时无?
新妇:诗人 比喻 夫婿:张籍
舅姑:主考官
应试举子向名人行卷, ——干谒可请编托辑pp诗t :希望名声传入主考官耳3 中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愁肠百结 秋来处处割愁肠。 (比喻) 若为化得身千亿,
思念故乡
散上峰头望故乡。 (用典)
写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
可编辑ppt
景中寓情、双关手法
写诗人经过贾谊旧宅时
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可编辑ppt
13
品诗之法
• 1、知人论世 • 2、诵读感悟 • 3、了解句意 • 4、细品内涵 • 5、分析技巧 • 6、把握主旨 • 7、熟读成诵
可编辑ppt
14
可编辑ppt
15
可编辑ppt
6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反诘语气 若教恨魄皆能化, 由鸟及人 何树何山著子规?
子规:长年啼血哀鸣,使人闻之悲凉。 感情:对历代蒙冤而死之人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可编辑ppt
7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托物言志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

高二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粤教版

高二语文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 粤教版

高二语文第10课酬赠诗四首粤教版一、节妇吟(张籍)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

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

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节妇吟,乐府诗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

中唐以后,藩镇日渐坐大,而朝廷积弱日久,已难控制,割据之势日成。

藩镇为增加实力,常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朝廷官员和文人。

一些不得志的官员和文人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为此写过《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张籍在此点上与韩愈心志相通,都是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此诗便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作。

2.基本解读: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

(主旨)全诗分两个层次。

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

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受珠。

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

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

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

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

“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

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

“知君”句上接“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

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联系背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此诗通篇运用“比”的手法,委婉地表明
自己的态度。表面看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
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
妇吟》,即用以明志。
请简要分析诗人处理“婚外恋危机”手法的高明
首两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
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2、因为寒冷培养了橙与桔坚韧的品格和崇 高的气节。说明的人生哲理是,只有严酷的环境 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像力。诗人以宏观的眼界,似在俯视整个海滨之
地,将一座座山峰比喻成锋利的剑鋩,“肝肠” 已愁,还遭割断,可谓备受煎熬,这是拈连的手 法。诗中还化用佛典,佛祖释迦牟尼能“化身千 亿”,诗人明知己之难为,仍作幻想散上峰头, 可见对故乡思念之深痛。
比较阅读
新嫁娘词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喉好,以暗示其不必为这次考试过分担心。朱
庆馀是越州人,当地多出美女,镜湖即鉴湖,
为名胜之地。二人酬答皆妙,珠联璧合,成为
文坛千古佳话。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这 时,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通 信十分困难。
《新嫁娘词 》和《近试上张籍水部》两首诗
都是表现新嫁娘的生活的吗?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什
的。《近试上张 籍水部》却只是假托新嫁娘以表现自己临近考试,担心自 己不一定符合考官要求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并进而向张籍 征求意见,请求张籍的品评荐举。
《新嫁娘词》全篇用赋,是以流畅简洁的市井俗语作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白居易和元稹 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白诗用记梦以 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 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 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对友人的深 切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主旨)
个,那么我这些身躯也会飘落到众多峰顶遥望故乡。古乐
府《悲歌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诗 人借佛教释迦牟尼“化身”无数的说法,幻想自己能“化 身千亿”了。 全诗诉说自己迫切的归思和惨苦的心情,希望京城故
旧能施援手,使自己不致客死他乡,终老此蛮瘴之地。
这首诗用语险峻,比喻奇特,富有浪漫的想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关于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 西运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 学宏词科。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 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 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 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改 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所。
比较阅读:罗敷的拒绝 《陌上桑》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1、一二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意思?联系
全诗看,写荷、菊 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 为什么称“橙黄桔绿”(秋末冬初景物)是
一年好景?从中我们能发现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1、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桔,赞扬它们的
酬赠诗四首
酬赠诗——诗人唱和酬答之作。
课件设计制作: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张少军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乐府旧题,题下原注: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译文: 您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 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感激您的情意缠绵, 我把明珠系在红罗短衫。 我家高楼花园连成一片, 丈夫手持长戟在皇宫值班。 知道您的真心像日月一样明白, 我侍奉丈夫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 归还您的一双明珠我泪水涟涟, 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叙述描写;而 《近试上张籍水部》就其含意来说则是全篇
用比,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主考官员。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旨:这首诗写贬官异地的思乡求援之情。 前二句“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 从肠断这一思绪出发,将四周的高山峻岭比喻成了 无数利剑的锋芒,而自己的愁肠正是被其割断。
“海畔尖山”,柳州地处岭南海滨,远离故乡。时
值秋季,悲秋之愁,思乡之情,令诗人愁肠百结,
肝肠寸断。
后二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写诗 人由“望故乡”而心生的幻想:如果能将身躯化作千百亿
1、白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感慨万千,最后
两句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是被 才名
所累。白居易的诗与刘禹锡的诗相比,感情
基调较为 低沉 。
2、刘诗的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
诗富含哲理,请写出它说明的道理。 乐观的情绪,豁达的胸襟。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成春。
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乐观、豁达之情。
《陌上桑》 VS 《节妇吟》
《陌上桑》妙在直,《节妇吟》妙在婉,文昌
(张籍的字)真乐府老手。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启示:向张籍学习委婉地拒绝,艺术地说
“NO”,做一个有节操有智慧的人。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鉴赏要点:[比兴寄托手法]
本诗是一首干谒请托诗。干谒,是唐代举子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开 门见山,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紧接六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纠结,思想斗争激烈: 先用两句感谢对方的赏识,安慰对方;再用四句介绍家世
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垂泪还珠,言词委婉;意志坚决, 不留余地。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 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 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 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 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 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语意双关的诗去 回绝他。 诗人假托节妇,把其欲迎还拒的心理描摹得细腻熨贴, 入情入理,短篇中有无限曲折。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 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向有权势或有名望的人投递诗文以求提拔或奖掖
的行为。这首诗写得巧妙,绘声绘色,精细逼真。
全诗展现了一幅洞房初晓闺意图,令人过目难忘。
此诗题目与诗的内容看似无关,实则有着密切关
系。这就要读出诗中比兴手法所蕴含的寄托意义。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好,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