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生态足 迹 的计算 基于 以下 基本假 定 [ () 3 1人类 能够估 计 自身 消 费的大 多数 资源 、 】 : 能源及其 所产 生 的废 弃物数量;2 ()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或消纳它们的生态生产性面积.因此, 任何已知人 口的生态 足 迹 需求是 生产 这些 人 口所消 费 的资源 以及 吸纳这 些人 口所产 生 的废 弃物所 需要 的生 态生产 性总 面积 . 其计 算 公式 为[1 4: - 5 E =  ̄f= xi ∞ F N e N rE( x 式 中: 为总 的生 态足 迹 ; e f为人均 生态 足迹 ; 为人 E数 ;a为第 种物 质 人均 占用 的 生物生产 面 积 : N l ai r为均衡 因子 , 文均衡 因 子取 自 wWF的 Lvn l e R pr2 0 i 本 i gPa t eot 02报 告[ i n 6 1 .
中图分类号 :x 2 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 足 迹 (cl ia Fopit的计算 方法 是 19 E oo cl otr ) g n 9 2年加 拿 大 生态 经 济学 家 E R Wii . . la l m和 M. ce— Wakr ngl 出的【 ae提 l 1 类要 维持 生存和 发 展必须 消 费各种 产 品、 .人 资源 和服 务 , 同时排 出废 弃物 .生态足 迹方 法就 是 用来 计算 在 一定 的 人 口和 经 济规 模条 件下 , 持 资源 消费和 废 弃物 吸收 所必 需 的生态 生 产性 土地 面积1 维 2 1 , 该 面积 就 是生态 足 迹 需求 .再把 该 面积 与相 同条 件 下 的生态 承载 力面 积相 比较 , 从而可 以衡 量 区域 可持续 发 展 的状 况 .如 果 生态 足 迹供 给 大 于生 态足 迹 需求 , 出现生 态 盈余 , 明人 类 对 自然 生态 系 统 的压 力 处 则 表 于 本地 区所提 供 的生 态承载 力 范 围内 , 人类 社会 的经 济发 展就 处于 可持续 发展 的范 围 内; 反之 则称 为生态 赤
2005年河南省秋季持续阴雨天气成因分析

要 环 流 气 候 特 征 进 行 了 分 析 , 建 立 了 连 阴 雨 天 气 并
河南 省 区域 内某段 时 间有 成 片的半数 或 以上代
表 站 处 于 连 阴 雨 期 , 该 时 段 定 为 一 次 区 域 连 阴 雨 则
过程。
较少 。在 实际预 报 业 务 中 , 需 要 弄 清楚 产 生 连 阴 更
天 的连 阴 雨天 气彻 底 结 束 。
关 键 词 : 阴雨 ; 连 副热 带 高 压 ; 空 急流 ; 汽 辐 合 高 水
中图 分 类 号 :P 5 . 4 83 文 献 8 2 1 ) 2—0 4 0 4—0 5
第3 4卷
第 2期
气 象 与 环 境 科 学
M ee r lgc la vr n e a ce e to oo ia nd En io m ntlS inc s
Vo . 4 1 3 N0. 2 M a . 01 y2 1
2 1年 5月 01
20 0 5年 河 南 省 秋 季 持 续 阴 雨 天 气 成 因分 析
高层 辐 散 、 层辐 合 是 阴雨 天 气 持 续 的 动 力机 制 ; 足 的 水 汽 供 给 , 合 强 的水 汽辐 合 以及 底 层 偏 东 风 长 时 间 的 维 低 充 配
持 , 这 次连 阴雨 天 气 降 水 量 较 大 的 主 要 原 因 。 冷 空 气 南 下 、 界 层 东 北 急流 出现 、 高 明显 东 退 , 得 持 续 十 几 是 强 边 副 使
天 以 上 无 雨 日 , 为 连 阴 雨 中 断 , 连 阴 雨 期 出 现 的 作 长 第3 无 雨 日, 作 为连 阴雨 中断 。 个 也
早在 2 0世 纪 9 0年 代 就 有 一 系 列 研 究 ¨ 。张 秀
年产70万条发帘(假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年产70万条发帘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
2005年郑州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2005年郑州全市平均降水量687.0mm,比2004年的717.6 mm减少30.6mm,减少幅度4.3%,比多年平均增加8.1%,属平水年份。
2005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3.4444×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9629×108m3,地下水资源量10.4741×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3.9926×108m3。
全市各种供水工程总量达15.8941×108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5.7440×108m3,林牧渔用水1.2923×108m3,工业用水4.8053×108m3,城镇公共用水 0.5370×108m3,居民生活用水2.5685×108m3,生态用水0.9470×108m3。
全市人均用水量222.0m3/人,万元GDP用水量95.7m3。
2005年郑州市城镇污水排放总量6.5490×108t,其中工业废水占57.0%,生活污水占43.0%。
目前水质污染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Ⅴ类或劣Ⅴ类,郑州市的应急后备水源尖岗水库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最低标准;西流湖因化学需氧量超标,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劣Ⅴ类。
2005年末郑州市中型水库蓄水总量0.9256 ×104m3,比上年末增加0.0591×104m3。
全市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平均下降0.61m。
全市平原区的2个浅层地下水漏斗的面积与2004年相比减少了0.1km2,郑州市五里堡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有所下降,新郑市区有所上升。
二、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5年郑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87.0mm,降水总量为51.1568×108m3。
详见表1。
(1)降水量的年内分配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据代表雨量站年降水量可以看出:汛期6~9月降水较去年同期汛期降雨增加,6~9月全区累计降水在452.2~842.9mm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78.5%~86.7%。
河南省造纸工业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06年发展目标

用 量 提 高  ̄ 3 %, 浆 仍 主要 靠 进 口。 解 决 造 纸 原 材 料 15 木 J 为
短 缺 的 问题 , 少 由 于 增 加 木 浆 比 重 造 成 生 产 成 本 的 提 减 高 , 府 和 企 业 积 极 开 发 木 材 造 纸 原 料 , 力推 动 林 浆 纸 政 大
企 业 , 予 以 关 停 整 顿 ; 已达 到 1 吨 以 上 废 纸 生 产 规 也 对 万
“ 五 ” 的 1 0 多 家 , 少  ̄J 0 5 的 3 4 , 有 企 业 九 末 00 减 = 0年 2 9家 现 生产规模 开始 向大 型化 、 约化 方 向发展 。 集 目前 , 生 产 年
南 造 纸 企 业 的 技 术 进 步 和 规 模 化 经 营 , 高 了 造 纸 工 业 提
的整体素 质和 市场竞争 力 。
13 原 料 结 构 调 整 取 得 重 大 进 展 .
河 南 省 木 材 资 源 匮乏 , 使 造 纸 原 料 中 木 浆 比 重 长 致 期 偏 低 。 着 全 省 纸 和 纸 板 生 产 总 量 的 迅 速 增 长 , 纸 纤 随 造 维 原 料 已成 为 制 约 造 纸 工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因素 。 年 来 新 近 品 种 小 麦 及 其 栽 培 、 割 技 术 的 变革 与 秸 秆 新 用 途 的 开 收
维普资讯
I
河南省造纸工业 2O 年经济运行情况 O 5
一 夏耀玲 乔宪生 朱凤林 ( 河南省造纸工业协 会 河南 郑州 4 0 0 ) 503
1 2 0 年河 南 省 造 纸 工 业 的经 济 运 行 情 况 05
11 机 制 纸 及 纸 板 产 量 连 创 新 高 . 2 0 年 是 “ 五 ” 划 的 收 局 之 年 。 然 受 到 宏 观 调 05 十 计 虽 控 、 保 力 度 的 进 一 步 加 大 和 原 辅 材 料 大 幅 涨 价 等 因 素 环 的 制约 , 河南 省 造 纸 行 业 在 优 化 结构 、 高 效 益和 降 低 但 提 消 耗 的基 础上 , 面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续 五 年 保 持 了 较 全 连 高 的 增 长 速 度和 增 长 质 量 , 现 了全 省 纸 和 纸 板 生 产 量 实 平 稳 快 速 发 展 , 十 五 ” 划 确 定 的 主 要 发 展 目标 提 前 实 “ 计 现 , 合 经 济 实 力跃 上新 台阶 。 综 2 0 年 , 规 模 以 上 3 4 造 纸 企 业 统 计 显示 , 省 05 对 9家 全 机制纸及纸板产量52 吨 , 6万 占全 国纸 和纸 板 生 产 总 量 的 1 %, 比 增 长 1 % , 于 全 国平 均 增 速 ; 品销 售 收 入 0 同 4 高 产 2 3 2 亿 元 , 比 增长 4 . %; 税 3 . 5 元 , 比增 长 4 .5 同 22 利 2 1亿 同 5 . %; 润 2 . 6" , 比 增 长 5 . %。 全 国造 纸 业 31 利 03 1 L元 同 11 在 生 产 规 模 排 序 中 , 0 4 的 第 五 位 上 升 为 第 四位 。 由2 0 年
光山县城污水处理厂光山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光山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光山县城污水处理厂环评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三年1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光山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光山县城污水处理厂1.2项目的由来近年来国家已在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以保证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以及地表水质的好转,保护流域内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目前淮河流域水系污染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淮河流域污水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潢河是淮河的重要支流,光山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的建设对保护淮河水系,改善淮河水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保证国家在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本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本工程收水范围主要是收集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和十里镇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以及城区部分生活污水。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位于光山县城的南部,产业集聚区占地主要位于原槐店乡境内,东与斛山乡相邻,南与槐店乡望城村相邻,北隔潢河与县城相望,西邻槐店乡冯围子村。
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大广高速、西至西环路,南至南环路南300米、北至潢河(县城城区河段又称之为官渡河)的区域,总规划占地面积约为9.3平方公里。
园区规划主导产业为以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以羽绒服装为主的服装加工业作为两大主导产业,以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为配套服务产业。
随着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不断取得进展,截止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已入驻企业有30多家,主要入驻企业有达尔美羽绒服装有限公司、富源羽绒服装有限公司、新兴羽绒服装有限公司、宏鑫羽绒有限公司、三江羽绒有限公司、金鑫羽绒加工厂、金三角羽绒加工厂、红星羽绒加工厂、光山唯美羽绒磨具厂、光山唯美羽绒磨具厂等工业企业。
光山县十里镇工业园始建于2005年,位于沪陕高速与大广高速及省道213线形成的三角区内。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表彰通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豫政〔2007〕21号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尽快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2005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对安阳市安林公路两侧小钢铁企业群、新乡市辉县市小水泥企业群等10个重点区域和洪汝河、沙颍河等9个重点流域组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并将此项工作列为省政府重点工作和省委、省政府2006年要切实办好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之一。
两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环保部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使我省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个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与此同时,各地还根据省政府的要求自定了一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克难攻坚,强力推进,有力地推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省环境质量的改善。
为进一步激发全省环保战线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我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省政府决定对郑州市环境保护局等75个单位和杨照建等146名同志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为进一步改善我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1.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名单2.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名单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三月十六日——29附件1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名单郑州市环境保护局郑州市环境监察支队郑州市金水区环境保护局巩义市环境保护局新密市环境保护局荥阳市环境保护局登封市环境保护局开封市环境监察支队尉氏县环境保护局洛阳市环境保护局洛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偃师市环境保护局栾川县环境保护局嵩县环境保护局平顶山市环境保护局平顶山市卫东区环境保护局宝丰县环境保护局郏县环境保护局安阳市环境保护局安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安阳市殷都区建设环境保护局安阳县环境保护局林州市环境保护局鹤壁市环境监察支队鹤壁市环境保护局淇滨分局鹤壁市环境保护局山城分局浚县环境保护局新乡市环境保护局新乡市监察局新乡市凤泉区环境保护局辉县市环境保护局卫辉市环境保护局新乡县环境保护局焦作市环境保护局焦作市建设委员会沁阳市环境保护局孟州市环境保护局濮阳县环境保护局许昌市人民政府督查室许昌市环境保护局许昌市监察局执法监察室禹州市环境保护局禹州市无梁镇政府漯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管理科漯河市环境监察支队漯河市郾城区环境保护局义马市环境保护局南阳市环境保护局南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南阳市卧龙区城建环境保护局南阳市宛城区城建环境保护局新野县环境保护局镇平县环境保护局商丘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与科技科睢县环境保护局信阳市环境保护局平桥分局—3—0太康县环境保护局商水县环境保护局驻马店市环境保护局汝南县环境保护局遂平县环境保护局济源市环境保护局省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处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省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省工商局企业注册监管处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省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处省环境监察总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河南日报经济新闻采访部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附件2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名单杨照建 郑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陈 勇 郑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处副处长李 保 郑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周 郑 郑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稽查科科长张 华 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第三管理所所长罗付河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五处副处长王静斌 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业务室主任赵高翔 新密市副市长王晓磊 巩义市环境保护局污管科科长王明建 新密市环境保护局污管科科长雷松森 登封市环境保护局中队长李鹏飞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李凤刚 开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江 辉 开封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杨伟红 开封市环境监测站综合室主任李 磊 杞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鲁志勇 开封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四队队长李双流 洛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王为民 洛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杨红涛 洛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宣教科科员刘东坡 偃师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尤仁毅 栾川县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综合科科长王毅鹏 伊川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许现营 新安县环境监测站站长—3—1李美琳 平顶山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陈献文 平顶山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袁 平 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武子远 平顶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例行室主任岳建辉 平顶山市湛河区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张国立 叶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管理股股长郝建尤 安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副科长叶晓彬 安阳市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科副科长黄运田 安阳市重点水域环境保护管理站站长苗慧君 安阳市龙安区环境保护局综合开发科科长王豫夫 汤阴县环境保护局局长董清瑞 滑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赵振民 内黄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历建华 鹤壁市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科科长曹晓红 鹤壁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主任科员张希虎 鹤壁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保生 鹤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张文刚 鹤壁市环境保护局鹤山分局局长闫越甫 淇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广武 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丁庆春 新乡市监察局副局长冯守华 新乡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副科长王新民 新乡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俞 宁 新乡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熊海世 新乡市供电公司农电部副主任李清平 新乡市凤泉区环境保护局局长高青安 辉县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徐红新 卫辉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杨华军 焦作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卫军 焦作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傅胜堂 焦作市环境监测站站长秦建斌 焦作市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科长郭世军 焦作市解放区城建环境保护局副主任科员王卫星 焦作市中站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理一站站长吕晓宇 修武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张秀红 温县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王予乡 濮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李 申 濮阳市市监测站副站长张金霞 濮阳市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彭占亭 许昌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史世兵 许昌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副科长张卫平 长葛市环境保护局干部陈 朋 许昌县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股股长赵俊刚 鄢陵县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冀大圈 禹州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叶振奇 禹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股股长赵建华 禹州市环保监察大队无梁中队中队长—3—2黄明举 禹州市无梁镇经济办公室主任朱新伟 禹州市古城镇环保专干郭连生 漯河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陈庆文 漯河市环境保护局自然生态保护科科长张清峰 漯河市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科科长洪世杰 漯河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温桂仙 舞阳县环境保护局局长李跃宇 临颍县环境保护局监察二中队队长金明记 三门峡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崔建平 灵宝市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薛青礼 陕县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股股长张 伟 渑池县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赵明喜 南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王卫华 南阳市环境保护局纪检组长韩 沛 南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长魏红果 南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副主任科员李 斗 南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旭奎 南阳市环境监测站支部书记靳红扬 南阳市卧龙区城建环境保护局环保股股长王 峰 内乡县环境保护局法制宣教科科长海颖罕 邓州市环境保护局主任科员刘会莹 南召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黄建华 商丘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曾庆国 商丘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杜长海 商丘市梁园区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李齐文 商丘市睢阳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宋银汤 柘城县环境保护局工程师扬 凯 信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科科员邹全忠 信阳市环境保护局平桥分局局长乔世良 信阳工业城招商局局长彭广福 罗山县环境保护局局长杨志学 周口市环境保护局人事科科长安 标 周口市环境监察支队党支部书记梁家俊 周口市环境监测站站长郭永生 鹿邑县环境保护局局长曹劲松 沈丘县环境监察大队队长朱慧梅 驻马店市环境保护局综合计划科科长信付新 驻马店市驿城区环境保护局局长罗玉平 驻马店市高新区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大队长侯国美 确山县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韩保恒 泌阳县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股股长王文富 上蔡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真理 济源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刘 滨 济源市环境监察三队队长蔡海军 济源市环境监测站污染源室主任虞福生 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科员乔长恩 省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处副处长卢志军 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副主任—33—岳胜利 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孙聪会 省建设厅城市建设处主任科员赵小林 省工商局企业注册监管处副处长沈兴厚 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科长夏 旭 国家电监会郑州电力监管办公室处长王全力 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王 莹 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科员马新春 省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处处长李秋民 省环境保护局污染控制处副处长王红卫 省环境保护局综治办副主任吕桂甫 省环境保护局综治办副主任霍清广 省环境保护局计划处处长郝利军 省环境保护局监察室主任刘一凡 省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刘 勇 省环境保护局开发监督处主任科员朱豫建 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孟祥利 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工程师刘爱琴 省环境监察总队主任科员刘 明 省环境监察总队科员陈 静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王潇磊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助理工程师王 映 河南日报经济新闻采访部记者高安娜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记者王 丽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记者窦东杰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蔺建伟 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记者郑松波 大河报社记者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豫政〔2007〕23号 河南省第十五次民政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和广大民政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创了民政工作新局面,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2005河南乡镇撤并:分流超编“乡官”17万

作者: 吴海峰
作者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人民论坛
页码: 17-19页
主题词: 乡镇撤并 河南省 分流 20世纪90年代末 乡镇机构改革 乡官 撤并乡镇 部分省市 临时人员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已开始了撤并乡镇的尝试,如安徽、湖北、山东、浙江等省份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与之相比,河南可谓后起之秀。
河南在1998年与200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乡镇机构改革,但收效甚微,2005年下半年是河南进行大刀阔斧乡镇撤并的改革年。
据报道:截至2005年12月21日,河南省已撤并乡镇236个.清退乡镇临时人员2万多人,分流乡镇机构超编人员17万人。
这在河南可谓史无前例。
河南的成败得失.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2006-06-09/tabid/89/Default.aspx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5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2005年,全省各级环保部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工作,按照省政府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硬起手腕、采取硬措施,打一场硬仗的要求,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为主线,以改善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为重点,以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为手段,打了一场环境综合整治的硬仗。
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突破一万亿元、增长14.1%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但是,当前全省面临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脆弱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水环境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地表水污染程度呈下降趋势。
2005年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4475.2公里,比2004年增加5.2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319.0公里,比2004年增加112.8公里;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56.6公里,比2004年增加110.1公里;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2628.6公里,比2004年减少228.1公里。
淮河流域 2005年监控的4513.1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461.8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264.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1787.3公里。
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增加57.2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减少170.0公里。
淮河干流、白露河、史灌河、臻头河、沙河、北汝河、澧河、浉河、竹竿河、潢河水质级别为优或良好;洪河、颍河、沱河为中污染;贾鲁河、双洎河、惠济河、涡河、清潩河、包河、黑河为重污染;黑茨河由重污染变为良好,汝河由轻污染变为良好,泉河由良好变为轻污染,大沙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海河流域2005年监控的788.8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205.5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83.3公里。
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均无变化。
淇河水质级别为优,安阳河为轻污染,汤河为中污染,卫河、共产主义渠和马颊河仍为重污染。
黄河流域2005年监控的1912.9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1296.0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55.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561.9公里。
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减少52.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增加52.0公里。
伊河、宏农涧河水质级别为优或良好,蟒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仍为重污染;黄河干流、洛河由良好变为轻污染,沁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长江流域2005年监控的764.6公里河段长度中,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511.9公里,Ⅳ类水质河段长度0公里,Ⅴ类、劣Ⅴ类水质河段长度252.7公里。
与2004年相比,Ⅰ~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和Ⅴ类、劣Ⅴ类基本无变化。
老灌河水质级别为优,白河、唐河为轻污染;湍河由轻污染变为中污染。
城市饮用水源地2005年,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级别为良好,取水水质达标率为98.0%。
驻马店、平顶山、济源、周口4个城市水质级别为优;许昌、漯河、鹤壁、安阳、新乡、郑州、焦作、开封、商丘、三门峡、南阳、信阳、洛阳13个城市水质级别为良好;濮阳水质级别为轻污染。
与2004年相比,全省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好转,由轻污染变为良好。
焦作由重污染变为良好,周口由良好变为优,鹤壁和漯河由优变为良好;其它14个城市的水质级别保持不变。
地下水2005年,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级别为良好。
郑州为优,鹤壁、南阳、洛阳、济源、漯河、平顶山、三门峡、商丘、信阳、许昌、安阳、焦作、驻马店、新乡14个城市为良好,周口、濮阳、开封3个城市为较差。
水库2005年,全省水库水质较好,监控的23座大中型水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其中平顶山昭平台水库、孤石滩水库水质为Ⅰ类;郑州尖岗水库、白沙水库,洛阳故县水库、陆浑水库,平顶山白龟山水库、石漫滩水库,南阳鸭河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信阳南湾水库、泼河水库、鲇鱼山水库、五岳水库、石山口水库,驻马店板桥水库、薄山水库、宋家场水库,安阳彰武水库、三门峡窄口水库水质为Ⅱ类;济源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驻马店宿鸭湖水库水质为Ⅲ类。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量为26.2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2.35亿吨,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3.91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72.0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 为34.26万吨,生活废水中COD为37.82万吨。
措施与行动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省已对926个单位发放了排污许可证。
实施对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对重污染企业进行深度治理。
2005年全省工业废水治理项目310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废水处理能力70.6万吨/日。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
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31座,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255万吨。
大气环境状况2005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为82.6%,比2004年提高7.0个百分点,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濮阳、南阳、信阳、新乡、商丘、驻马店、洛阳、三门峡、周口、郑州、许昌11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为良;开封、焦作、漯河、安阳、鹤壁、济源、平顶山7个城市为轻污染。
与2004年相比,空气质量为优和良城市数增加2个,无中污染和重污染的城市。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2005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5498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2.45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7.11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15.3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92.84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5.72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7.12 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70.43万吨。
措施与行动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完善城市环境功能区划,推动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
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关闭水泥、耐火材料、金属镁等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
加大烟尘控制区管理力度,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247个,面积2204.5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21.6%。
声环境状况2005年,全省城市功能区达标率为81.2%,建成区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分别是:南阳、济源、新乡、平顶山、鹤壁、驻马店、漯河、濮阳、三门峡、开封、洛阳、信阳、商丘和许昌。
轻污染的城市分别是郑州、安阳和焦作。
交通噪声声源强度最大,其次是工业噪声、施工噪声。
(周口市缺测)与2004年相比,全省城市建成区声环境质量和道路交通噪声基本稳定,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提高1.9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巩固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积极创建“安静小区”。
实行机动车禁鸣措施,缓解了噪声扰民问题。
全省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44个,总面积1592.2平方公里。
继续开展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集中控制工作。
固体废物状况200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178.2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5.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243.5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856.8万吨,处置量1286.7万吨,排放量3.6万吨。
措施与行动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4%。
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
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42个。
以危险废物控制为重点,加强对危险废物、进口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与处置。
郑州市、南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辐射环境状况2005年,全省辐射环境质量仍然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核技术应用,伴生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控制在局部区域,未对环境产生影响;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全运行,库区内放射性水平未发生异常变化;退役的核工业781矿处于有效监控内,未发生矿物质扩散。
随着空间各种电磁信号的增加,城市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整体有所升高,但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措施与行动全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
郑州、焦作、安阳、洛阳、新乡、濮阳6个省辖市相继成立了辐射环境监管监测机构。
强制推行放射源安全许可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核技术应用单位安全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强对全省6425枚在用放射源的管理。
加大对全省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处置力度,全年收贮、处置废旧闲置放射源592枚,达到历年收贮数量的最高水平。
截止2005年底,全省放射性废物库累计收贮废旧闲置放射源1698枚,全省潜在的废旧闲置放射源安全风险已基本消除。
生态环境状况200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全省林木覆盖率22.64%。
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全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脆弱。
水生态系统部分功能失调,许多河道已丧失生态功能,部分湿地面积萎缩,土壤污染的影响日渐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逐年增大。
森林全年共完成营造林404万亩,花卉与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发展到47万亩。
新建立了11处省级森林公园。
全省森林公园达到87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6处、省级森林公园61处。
自然保护区2005年,国务院批准新县连康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政府批准郑州黄河湿地和洛阳熊耳山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10个,地方级22个,总面积达73.7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3%。
风景名胜区全省共有风景名胜区30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1个。
物种2005年底,全省有维管束植物近4000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12.2%;已知的陆生脊椎动物520种,占全国总种数的20.4%;已定名的昆虫2000多种,占全国昆虫种类的66.7%。
湿地2005年,新增湿地保护区一处,全省湿地总面积达110.8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6%。
湿地保护区面积24.38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1.99%,由于受气候和开发活动影响,部分湿地呈萎缩趋势,生态功能退化。
城市绿化全省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1567.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0821.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33%;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613.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5平方米。
生态示范区 2005年底,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到18个,省级生态示范区1个。
全面启动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及开展了环境优美小城镇生态文明村建设。
气候 2005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5℃,比常年偏高0.2℃,基本正常,其中冬季气温明显偏低,春、夏、秋季气温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