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内容
国际储备资产管理是国际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一国所拥有的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等各种形式的国际储备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以下是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国际储备资产结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储备资产的比例关系。
优化国际储备资产结构就是要确定各种储备资产的比例关系,使各种储备资产的比例关系达到最优状态。
这需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现有的储备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实现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2.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
外汇储备货币结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货币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优化外汇储备货币结构就是要确定各种货币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使各种货币的比例关系达到最优状态。
这需要考虑各国的经济实力、贸易结构、汇率制度等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外汇储备货币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实现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
3.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外汇资产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就是要确定各种外汇资产在外汇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使各种外汇资产的比例关系达到最优状态。
这需要考虑各国的经济实力、贸易结构、汇率制度等
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外汇储备资产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总之,国际储备资产管理是国际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作,以实现国际储备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这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风险挑战。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国际储备管理

经济师《中级金融》重点归纳:国际储备管理国际储备的管理(一)中级经济师考试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在确定国际储备总量时应依据的因素是:(1)是否是储备货币发行国。
(2)经济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
(3)国际支出的流量。
(4)外债规模。
(5)短期国际融资能力。
(6)其他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措施的可用性与有效性。
(7)汇率制度。
在实践中,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是:(1)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2)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之比,一般在30%到50%.(3)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目标是使国际储备结构最优,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找到最佳均衡点。
内容:(1)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集中在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上。
(2)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优化为了追求盈利性,需要尽量提高储备货币中硬币的比重,降低储备货币中软币的比重(3)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优化。
(三)外汇储备的管理模式传统国际储备的管理强调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忽视或不强调外汇储备资产的盈利性。
积极国际储备的管理实现路径:(1)货币当局本身的外汇管理转型,将超额的外汇储备置于货币当局建立的投资组合之中,例如,挪威中央银行通过下设挪威银行投资管理部来管理外汇储备。
(2)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或部门,将超额的外汇储备转给其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延长投资期限,提高投资回报。
我国的中国投资公司,就属于这种性质。
与积极的国际储备管理模式同时问世的范畴是“主权财富基金”。
我国的国际储备及其管理我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因此,我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等四部分组成。
10国际储备管理

1
10.1 国际储备及国际清偿力
一、国际储备的含义(家庭存款)
国际储备( international reserve )是指各国政府为 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 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
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
22
(2).国际储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分析法 (RES/GNP)。 (3).国际储备/外债的比例分析法(RES/DOD)
23
(五)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实现
1、国际收支盈余,最主要最直接的来源。 2、国家干预外汇市场而收进的外汇 3、一国政府持有的货币黄金的增加 4、政府或中央银行向国外借款 5、国际储备资产自身的增值。
14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 • • 保证对外支付能力 支持本国货币汇率 筹款的信用保证
15
五、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
•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 又称国际流动性,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或金融当局持有 的为国际间普遍接受、能用作国际结算的资产的多寡以 及该国潜在的向外借款能力的大小。
174.05
354.22 458.75 686.6 1608.2 915.82
0.37
0.63 0.34 0.33 0.77 0.75
347.75
322.91 527.26 1106.6 629.63 389.34
0.75
0.57 0.39 0.54 0.30 0.32
-48.56
77.94 184.22 270.45 -168 -84.06
16
表10-2 国际清偿力构成
国 自有储备 际 清 偿 力 借入储备 构 成 诱导储备
第五章 国际储备

6、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与国际收支调节效 率 市场化程度高,调节机制越灵敏,需 要较少储备 7、外债规模与期限结构 一国外债规模越大、短期外债越多,需 要的国际储备就越多。
8、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一国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该国 的边际投资收益率与国际储备资产利息 率之差。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越大, 储备量越应尽可能少一些。
——确定比重原则和依据: 本国进出口地区结构。 一国以各种货币表示的对外债务净额。 要保持足够的干预货币。 考虑货币发行国经济金融动向。
一国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 分用于日常弥补赤字和干预外汇市场需 要,称为交易性储备;另一部分用于不 可预测的突发性的内外冲击,称为预防 性储备。前者应与弥补赤字和干预市场 所需货币保持一致,后者应按分散原则 进行投资。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1.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平衡国际收支 2.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 增强本币信誉,提升国际地位 4、为国家对外借款提供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的管理
总量管理和结构管理 一、管理目标和原则 目标:有利于生产能力的优化配置、经 济的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原则:安全性——存放可靠,风险最小 流动性——易于变现,灵活调拨 赢利性——尽可能使储备资产收益最 大化
2、确定适度储备量区域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储备量上下 限; ——上限是经济高速发展、进口急剧增 长年份所需要的储备; ——下限是经济缓慢发展,进口大副下 降年份所需要的储备量。
(三)国际储备的供给 1、货币当局购买的货币性用途黄金。 2、IMF分配给本国的特别提款权。 3、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 。 4、国际收支顺差。 5、干预外汇市场所得外汇
国际储备管理

加剧外汇市场的波动,增加了国际储备管理 的难度。
25
Disadvantages of Multiple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由于形成了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摆脱了对单一货币 ,特别是美元的过份依赖
以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为核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的形成,使各国对国际储备资产的选择余地,尤其 是对储备货币的选择余地大大地扩大了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和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在一定 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24
Disadvantages of Multiple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国际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各主要货币在国 际间的流动更为迅速和便利
19
International reserve system:
Its evolution
Total Volume of reserve assets 储备资产总额变化
Growth rate 增长速度变化 Structure 构成变化 Allocation 格局变化
22
Economic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和多种货 币储备体系形成20年来.对世界 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与以往的国际储备体系 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23
Advantages of Multiple reserve currency system
Official reserve assets
国际储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国际储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国际储备管理是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管理本国的国际储备而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国际储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国际储备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的总量。
国际储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合理的国际储备规模。
一般来说,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进口支付需求:一个国家需要持有一定的国际储备来满足其进口支付需求,包括商品、服务和资本等。
- 干预外汇市场:一个国家需要持有一定的国际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 偿还外债:一个国家需要持有一定的国际储备来应对外债的偿还需求,以避免违约风险。
- 黄金储备:黄金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一定的保值和避险功能。
2. 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国际储备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持有的各种国际储备资产的比例关系。
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的比例: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黄金储备可以提供一定的保值和避险功能,需要根据经济和货币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 货币种类的选择: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通常包括多种货币,需要根据经济和货币政策需要进行调整,以降低汇率风险。
- 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一个国家持有的国际储备需要平衡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需求,既需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也需要获取一定的收益。
3. 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和运用。
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性保障: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需要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遭受损失。
- 流动性保障: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需要确保资产具有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支付和干预需求。
- 收益性保障:国际储备的经营管理需要获取一定的收益,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总之,国际储备管理是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国际储备的目标。
国际储备的管理

谢谢观看
多元化管理
通过多元化管理,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提高储备整体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
流动性管理
1 2
流动性管理原则
国际储备应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短期资金 流动压力和支付需求。
流动性工具
使用短期债券、货币市场基金等流动性工具,确 保储备资产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变现。
3
流动性风险管理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 的流动性风险。
储备。
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
03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如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等,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增加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的供求平衡
汇率稳定
国际储备的供求平衡有助于维护汇率稳定,避免过度升值或贬值对 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经济发展
足够的国际储备有助于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应对外部经济冲 击和风险。
欧元
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实力使 其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
日元和瑞士法郎
这两种货币因其稳定性和 流动性也被部分国家用作 储备货币。
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多元化储备货币可以降低单一货币的 风险,如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多元化储备货币可以促进国际金融稳 定和经济发展。
多元化储备货币可以提高储备的流动 性和可兑换性,便于国家间的贸易和 投资。
政策调整
当国际储备供求出现不平衡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进行 调整,以恢复供求平衡。
04
国际储备的管理政策
适度规模的管理
适度规模管理原则
国际储备规模应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易规模等因素相适 应,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监测体系
建立国际储备监测体系,定期评估储备规模是否适度,并根据需要 进行调整。
4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1)国际储备/进口额:25%
与进口贸易的支付规模相适应,保 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美国经济学家特里 芬(R·Triffin)认为,这个比例最高 额为40%(相当于5个月的进口额),最 低额为20% (相当于2.5个月的进口 额),如从全年平均看,以25%即相当 于3个月进口额为宜。这个方法自60年 代提出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2)国际储备/外债:50%
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与该国的外债总额保持 一个合理的比例。各国一般认为,一国的国际 储备量占外债总额的1/2较为合理。 但外债的偿还不仅由国际储备量多少决定。 一国的经济实力较雄厚,开放程度高,对外融 资能力强,其国际储备量可适当减少;一国出 口能力强也可适当减少国际储备量。 在遵循1/2的标准基础上,可根据本国具 体情况酌情决定。
2)另三种储备资产的三级分类法 普通提款权,由于会员国能随时从基金 组织提取和使用,故类似一级储备。 特别提款权,由于它只能用于会员国政 府对基金组织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支付,会 员国若需将它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须向基 金组织提出申请。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日才 能完成,因此,特别提款权可视为二级储备。 各国货币当局一般只在黄金市价有利时, 才肯将黄金卖为储备货币,因此,黄金储备 可视为三级储备。
第四章 国际储备及其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1.国际储备的定义及特征 (1) 定义: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 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维持本国货币 汇率,在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2)特征:a.可得性 b.流动性 c.普遍接受性
注:根据上述定义与特征,国际储备应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 储备,即广义的国际储备,又称国际清偿能力。通常,国 际储备指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管理外汇国际储备——中国外汇储备08工管5班吕晓js0844532一、什么是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管理是一国政府或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和储备资产的使用进行调整、控制,从而实现储备资产的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和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
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储备规模的管理,以求得适度的储备水平;二是国际储备结构的管理,使储备资产的结构得以优化。
通过国际储备管理,一方面可以维持一国国际收支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国国际储备的使用效率。
(一)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第一,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即储备资产本身价值稳定、存放可靠;第二,第二,储备资产的流动性,即储备资产要容易变现,可以灵活调用和稳定地供给使用;第三,第三,储备资产的盈利性,即储备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有较高的收益。
(二)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国际储备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一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即在国际储备资产的积累水平、构成配置和使用方式上,有利于经济的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二、国际储备充足性管理20世纪末期以来的金融危机证明,国际储备的缺乏将使一国在外部冲击之下承担很高的调整成本。
因此,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国际储备充足水平问题便显得更为突出。
衡量国际储备充足程度的传统指标有国际储备相对进口水平的比率指标、国际储备相对货币总量的比率指标等。
前者有直观的解释意义:在其他国际收支项目停止的情况下,一国应能在一定时期中维持当前进口水平。
该指标注重经常项目的需要,因而特别适用于那些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触有限的国家。
国际储备相对货币总量的比率指标通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潜在资本外逃:在货币需求不稳定以及银行系统存在较大脆弱性的条件下,该指标相当有效;但在相反的情况下,该指标只是资本外逃的一个潜在信号,而并不能表明资本实际外逃。
近年来,国际储备相对短期外债的比率指标引起了高度重视。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比率越低,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0年公布了一个关于《外部脆弱性的外债与国际储备关联指标》的文件。
该文件建议用国际储备相对短期外债的比率指标作为分析国际储备充分性的基准。
此外,需要补充考虑的因素包括汇率制度、外债的货币定值、其他宏观基础因素(特别是经常项目赤字与实际汇率)、影响私人部门债务头寸的微观基础环境(例如没有资格的私人部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程度及其短期债务的比率、居民资本外逃的可能性或者居民、非居民持有衍生头寸的可能性)。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收到的反馈情况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支持从资本项目脆弱性角度关注国际储备的充足问题。
显然,新的国际储备管理原则一方面对储备的充足性给予更为充分的关注,另一方面,储备所需覆盖的风险,也已从进出口、外债等狭窄的传统领域,转换到关注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和稳定性等更为宽广的范围上。
三、国际储备风险管理高额的储备规模、日益增加的资产种类、更为精巧的投资工具、以及更为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所有这些,都将国际储备的风险管理提到了关键的位置。
鉴于此,新的国际储备管理原则大大扩充了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建立一种管理框架,以便识别国际储备管理的风险,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②对受委托管理国际储备的外部管理者而言,其管理方式与原则应该与货币当局一致;③风险暴露程度应该定期检测,以识别风险是否超过可接受范围;④国际储备管理者应能够清醒认识并准备接受风险暴露可能带来的损失;⑤关注衍生工具和外汇操作的风险;⑥为了评估国际储备资产组合的脆弱性,国际储备管理单位应该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以评估宏观经济与金融冲击的潜在影响。
四、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一)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意义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应当既能满足国家经济增长和对外支付的需要,又不因储备过多而形成积压浪费。
(二)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的参照指标1、国际储备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2、国际储备对外债总额之比。
3、国际储备对进口额之比(或国际储备能支付进口的月数)(三)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应考虑的因素1、国际储备的需求(1)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2)经济开放与对外贸易(3)对外资信与融资能力(4)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5)外汇管制的宽严程度(6)汇率制度与外汇政策的选择(7)货币的国际地位(8)应付各种因素对国际收支冲击的需要2、国际储备的供给(1)黄金储备(2)外汇储备。
五、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一)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的结构管理各项储备资产结构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流动性和收益性的恰当结合。
然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流动性和收益性互相排斥。
这就需要在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进行权衡,兼顾二者。
由于国际储备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因而各国货币当局更重视流动性。
按照流动性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和货币当局把储备资产划分为三级:一级储备资产,富于流动性,但收益性较低,它包括活期存款、短期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
二级储备资产,收益性高于一级储备,但流动性低于一级储备,如2~5年期的中期政府债券;三级储备资产,收益性高于二级储备,但流动性低于二级储备,如长期公债券。
普通提款权,由于会员国能随时从IMF提取和使用,所以类似一级储备。
特别提款权,由于它只能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须向IMF提出申请,并由IMF指定参与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提供申请国所需货币。
显然,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日才能完成。
因此,特别提款权可视为二级储备。
而黄金储备,由于各国货币当局一般只在黄金市价对其有利时,才会转为储备货币,可视为三级储备。
一级储备充作为货币当局随时、直接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干预外汇市场的储备资产,即作为交易性储备。
二级储备用作为补充性的流动资产。
三级储备主要用于扩大储备资产的收益性。
一国应当合理安排这三级储备资产的结构,以做到在保持一定流动性的前提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
(二)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对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是储备货币的币种选择,即合理地确定各种储备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
确定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基本原则是:(1)储备货币的币种和数量要与对外支付的币种和数量保持大体一致。
即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当与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结构保持一致,或者说取决于该国对外贸易支付所使用的货币、当前还本付息总额的币种结构和干预外汇市场所需要的外汇,这样可以降低外汇风险。
(2)排除单一货币结构,实行以坚挺的货币为主的多元化货币结构。
外汇储备中多元化货币结构,可以保护外汇储备购买力相对稳定,以求在这些货币汇率有升有跌的情况下,大体保持平衡,做到在一些货币贬值时遭受的损失,能从另一些货币升值带来的好处中得到补偿,提高外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
在外汇头寸上应尽可能多地持有汇价坚挺的硬货币储备,而尽可能少地持有汇价疲软的软货币储备,并要根据软硬货币的走势,及时调整和重新安排币种结构。
(3)采取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安排预防性储备货币。
如果一国货币当局有很强的汇率预测能力,那么它可以根据无抛补利率平价(预期汇率变动率等于两国利率差)来安排预防性储备的币种结构。
例如,若利率差大于高利率货币的预期贬值率,则持有高利率货币可增强储备资产的营利性;若利率差小于高利率货币的预期贬值率,则持有低利率货币有利于增强储备资产的营利性。
六、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特点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际储备制度。
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国际储备体系。
我国国际储备体系的发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国际储备体系由不规范走向规范,储备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其中外汇储备已列世界第二。
2、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
我国黄金储备的来源主要是依据国家黄金库存的增长状况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逐步调整的。
1978年至1980年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为1280万盎司,1981年至今,稳定在1267万盎司的水平上。
1997年以来我国的黄金储备规模有所上升。
这种储备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
(二)、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1、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是指所持有的储备资产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其持有量必须适应外汇流量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国家通过外汇流动资产的管理,满足各种基本需要。
2、获取一定的收益外汇代表了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因此要求我国的储备资产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其大小至少能抵偿其机会成本。
总之,我国国际储备总额中的相当大一部分资产,应设法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3、保持适度的黄金储备保持国际储备的目的之一事是为为防止在不测事件发生时,动摇我国的对外金融地位。
在这个时候黄金的保护作用最大。
因此,我国的国际储备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黄金。
4、维持外汇资产的价值我国国际储备有时可能超出正常的需要,这时应研究如何维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价值,以免受国际通货膨胀及汇率、利率波动的损害。
5、促进经济内外均衡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往来的不断扩大,国际储备尤其外汇储备管理对宏观金融调控及整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还应包括在一定时期内促进经济内外均衡。
其中,内部均衡的目标,是币值稳定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部均衡的目标,是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的收支基本平衡。
当一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下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也基本达到平衡,且汇率稳定时,就可以说一国经济处于内外均衡状态,这时的国际储备管理是恰当的或有效的。
上述目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际储备的数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如果国际储备较少且储备地位是脆弱的,流动性则应当是最主要的目标;如果国际储备充裕而且稳定,则可以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还可考虑对外投资及对外援助;如果国际储备过多,首先要考虑的是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维持。
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指导原则:l、国际收支保持适当顺差。
从动态角度上看,即在一个连续时期(如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国际收支应保持适当顺差。
贸易收支逆差应由非贸易收支顺差抵补,使经常项目达到基本平衡。
2、外汇储备水平保持适度或适当高些。
可根据我国一定时期进口支付水平、外债余额状况、市场干预需求等因素,确定一个有上下变化区间的适度储备量。
3、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保持分散化。
为使外汇储备的价值保持稳定,世界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其货币构成一般不集中在单一的储备货币上,而是分散采用多种储备货币勺关于储备货币构成的分散化,各国一般都采用贸易权重法,即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额,算出各种货币的权数,确定各种货币在一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