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线工艺守则

合集下载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doc

二次配线通用工艺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4.1.1 实施日期:2014.1.1目录1. 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32. 使用材料----------------------------------------33. 设备和工具--------------------------------------34. 通用工艺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通用工艺要求图示------------------------------76. 电器安装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7. 元件、器件、部件的制作及安装-------------------148. 二次线的制作及配线要求--------------------201.执行标准和适应范围:1.1 本工艺守则执行GB50171-2012标准、GB50150-2006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等。

1.2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本公司各种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中的二次配线工艺要求。

2.使用材料:铜芯聚氯乙烯单股线( B V)、铜芯聚氯乙烯多股线(BVR)、绕线管、扎带、铜接头(OT、U T、GT)、管状端子、线号管、色带、瓷质套管、黄腊管、纸胶带;普通端子、试验端子、标示端子、终端固定件、普通短接片、试验短接片、隔板、试验端板、普通端板、标码条;二次插座、小母线座、安装导轨;接地标示、内外标签等等。

3.设备和工具:3.1 设备:线号专用电脑打印机、下线机、端子压着机等。

3.2 工具:斜口钳、尖嘴钳、扁嘴钳、老虎钳、冷压钳、剥线钳、剪刀、螺丝刀、扳手、电烙铁、焊锡、焊锡膏、卷尺、万用表等等4.通用工艺要求:4.1 配线排列应布局合理、横平竖直、曲弯美观一致,接线正确、牢固。

二次线配制工艺守则

二次线配制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1.1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低压成套电器产品二次线的施工。

1.2本守则是根据GB7251—8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ZBK36001—89《低压抽出式开关设备》、JB/T56186—94《低压固定封闭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JB/T56186—94《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JB/T56190—94《低压固定面板式成套开关设备产品质量分等》制订的。

2.材料2.1BV、BVR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线2.2铜制裸压接线端头2.3异形号码管2.4塑料行线槽2.5绝缘套管、缠绕管、尼龙扎带、固定座等电气辅件。

3.设备及工具3.1螺丝刀(平口、十字)3.2平口钳3.3斜口钳3.4剥线钳3.5尖咀钳3.6手动冷挤压钳3.7扳手3.9剪刀4.工艺准备4.1仔细阅读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包括总装图、一次系统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技术要求、元器件使用说明书等),检查已安装的元件和电工辅件是否符合图纸和规范书、更改通知单等要求。

4.2由专职人员用打号码机处理好号码管备用。

产品标识、符号一般采用打印,特殊的可用油性笔书写,但要求字迹工整清晰,不易脱落。

4.3将所有需接线的元件用标签标识清楚并粘贴牢固。

要求字迹清晰、端正。

粘贴位置要统一并处于明显处。

4.4检查工具是否完好,材料是否备齐,导线型号规格和颜色是否符合要求。

5.工艺要求5.1 按统一考虑好的走线方式,遵循“合理”、“美观”、“省料”的原则布线,根据实际尺寸适量裁取所需导线长度。

5. 2 用剥线钳剥去导线端头的绝缘层,剥头长度比接线端头套筒部分长1~2mm。

5.3将号码管穿入导线中,穿入方向规定:当导线水平放置时,号码管的标号应从左读到右;当导线竖直放置时,号码管的标号应从下读到上。

5.4将绝缘套管穿入导线中。

5.5将导线已剥头的部分插入接线端头中,用冷压钳将端头紧固在导线上,压痕在合缝处。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

二次布线工艺守则1. 概述二次布线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电力安全与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档旨在制定二次布线工艺守则,以确保布线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布线规划2.1. 在进行二次布线前,应根据电气设备的数量、功率、电压等信息进行合理规划。

2.2. 确定布线的主干线路和支线路,并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配电箱。

2.3. 在进行布线规划时,应考虑维修和维护的便利性,避免布线过于复杂或交叉混乱。

3. 布线材料选择3.1. 选择合适的电缆、线槽、保护管等布线材料,并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2. 对于特殊环境,如潮湿、腐蚀、高温等,应选用相应的耐用材料,以确保布线质量和安全性。

4. 布线方法4.1. 对于室内布线,应遵循短距离、直线和垂直布线的原则,尽量减少布线长度。

4.2. 对于多层楼布线,应进行垂直布线,并设置合适的布线通道和走廊。

4.3. 在进行布线时,应注意与其他管线(如水管、燃气管道)的交叉与绝缘,确保各种线路的安全。

5. 布线连接与标识5.1. 布线连接时应合理选择连接器、插头和插座,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5.2. 对于大型布线项目,应使用专用的布线标识,标明各线路的用途,以便于维护和故障排查。

6. 布线测试与验收6.1. 在完成二次布线后,应进行相应的电气测试,以确保布线质量和安全性。

6.2. 对于大型布线项目,应进行专业的验收,确保布线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7. 安全注意事项7.1. 在进行二次布线时,应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

7.2.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并确保布线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7.3. 定期检查和维护已布线的系统,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8.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二次布线工艺的守则,涵盖了布线规划、材料选择、布线方法、连接与标识、测试与验收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

守则的遵循将保证布线的质量和安全,并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二次线工艺守则

二次线工艺守则

或描图旧底图总号CAD绘图底图总号绘图校对签字1适用范围1.1本工艺使用于本厂高低压开关柜及本厂配套手车、操动机构二次回路配线。

2导线的选择2.1用于二次回路的导线颜色,设备内部敷设用黑色,安全用接地线用黄绿色双色线,其他用线按GB2681—81《电工成套装置中是导线颜色》规定执行。

2.2用于二次回路的导线一律采用单芯硬线(BV),在经常受弯曲处如插头线、过门线采用多股塑料绝缘软线(BVR)型。

2.3导线最小截面为1.5mm2,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允许采用小于1.5mm2的导线,但不行小于1 mm2,高压开关柜电流互感器与端子之间连接导线采用2.5 mm2导线。

3二次回路配线工艺要求3.1二次回路的导线线束应扎紧,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分明、整齐美观,除必要的弯曲(如转换方向)外,不准歪斜、扭曲。

3.2所有二次回路的仪表、继电器、电路的二次接线端子、端子排、小母线及连接导线均应标号,标号应完整、清楚、牢固、不褪色。

3.3二次回路的导线线束,不准在导电部件上敷设.敢不准直接敷设在金属铁板上,必须腾空3~5mm,或导线包以塑料绝缘带。

采用样板铁敷设线束时,样板铁必须包以塑料绝缘带。

装有行线槽的开关柜,要求行线槽盖板牢固,不挠曲。

3.4二次回路的导线线束或单线,在穿越金属板时,必须在板孔上套以橡皮圈。

3.5门上电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束称过门线。

过门线要留有足够长度,一般能使门顺利打开不小于120°,过门线在开门过程中不擦门框。

当门关闭时线束不行叠死。

过门线线束要套皱纹管,以防松散。

连接线束的二端要在固定点。

3.6二次回路的导线线端裸露部分之间,及导线线端裸露部分与金属骨架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4mm,爬电距离不小于6mm。

3.7采用单股、多股绝缘线连接时,导线端头必须用预绝缘端头,不允许直接连接。

4工艺过程(1)下线(2)导线两端接头制作(3)套标记头、装端子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工艺守则二次回路配线典型工艺(文件代号)代替共页第页(4)接线(5)走线 (6)捆扎线束 (7)检查 4.1下线 4.1.1备齐使用工具及材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特殊情况按相应工程的技术要求选择导线颜色和截面
积。
5.3 剥线
绝缘导线应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层;剥线时导线规格和
钳子应适配,线芯不应有伤痕。 剥线钳在剥绝缘层时必须注意钳口的方向。 剥线长度应与接线端头颈部长度相等。 弯圈接线时剥线长度按螺钉直径确定。
5.4弯圈接线 凡在接线端上用螺钉直 接紧固导线时,其连接 导线(BV)必须先弯圆圈 (瓦形压板,圆形接线 器件除外)。 弯圆圈的导线必须先套 上线号管,然后用圆嘴 钳子按顺时针方向弯圆 圈,圆圈内径比接线螺 钉直径大0.5—1mm。 圆圈距线号管应有2mm 左右的空隙。
5.10端子排的安装及接线
端子排的首尾两端必须装有固定器固定。 端子排只能竖放或横放,为了接线方便,放置时可单排、

多排装设。多排装设时,每排应呈阶梯状安装,以利于操 作。 电流试验端子、熔断器端子、空气开关的进出线方向应遵 循上进下出、左进右出、里进外出的原则。 每个端子的接线端最多只允许接两根导线。 导线接至端子排弯曲接线时,尽量保证导线弯曲弧度一致, 确保导线外观整齐,美观; 端子板不得有损坏、污垢,其固定应牢靠。每组端子板前 端应有标识端子并标明其顺序编号或功能内容; 每节端子上均有与图一致的端子顺序号,便于检查和维护。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 线。
5.5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理

接线端头采用普通 型和预绝缘型以及 管状预绝缘型。
接线端头采用压钳 压接。


接线端头的压接处 理注意事项:
1.靠近压接端头颈部接缝 处压接;压接工具凸起 部位对准压接端头接缝 处。 2.压痕应在颈部接缝的正 中央。 3.确保线芯全部套入接线 端头颈部内。

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

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

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1.适用范围1.1 本守则适用我厂生产各种定型高低压电器产品及仪表盘和非标准电器产品的接线和配线。

2.使用材料:2.1聚氯乙稀塑料铜芯线( BV BVR黑色淡蓝色黄绿双色线);2.2聚氯乙稀异形管;2.3固定座、塑料夹、自粘吸盘、走线槽、缠绕管带、波纹管、单螺栓固定夹、护线齿条、热缩管。

2.4 铜制裸压接线端头( UT , OT);2.5其它材料按图纸要求准备。

3使用工具及设备。

a). 剥线钳( 180mm),尖嘴钳( 160 mm); b).平口钳( 180 mm ),鸭嘴钳子 160 mm); c).活动扳手 100 mm,电工刀 112 mm。

3.1 一字螺钉旋具(75× 3、 75× 5、 125× 6),十字螺钉旋具( 75×3、 90×5)。

3.2 冷压钳 TQ1-2 、 TQ2-4 。

3.3 电铬铁 75W220V (内热式)3.4 专用方棰、撑盘。

3.5 钢卷尺( 2 mm)、剪刀。

4工艺准备4.1 根据图纸生产规范书检查装备工序所装配的电器元件的型号是否正确,附件是否缺少,元件有无合格标记,如无标记则返回装配工序。

4.2 熟悉图纸,注意有无特殊要求根据所安装产品的工艺规定确定布线方案。

4.3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导线颜色:同一型号规定产品布线方案和相同电路的导线颜色应一致(除特殊要求外)。

4.4根据产品型式备齐所需要的材料。

5工艺要求:5.1 导线排列应均匀合理作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5.2 导线不允许受压力,以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减少其寿命而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过渡,线束应有固定座或线夹以免振动或冲击,硬导线接线端应有 V 型缓冲击。

5.3 线束的捆扎不得应捆扎力而降低导线的绝缘强度。

5.4 跨越板或门板的导线或线束应留有活动裕度并用缠绕管作为保护性护套。

5.5 一线中间不允许有连接点。

5.6 接线座或电气元件的接线端子不允许连接二根及二根以上的导线,必须连接多根导线时,应的确实可连接可靠的措施。

低压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低压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低压配电箱二次配线工艺及验收规范本守则引用的规范标准:GB2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49-199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范;1元器件安装1.1所有元器件均按照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

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必须按图纸安装(如果有图纸)。

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同一产品型号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①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妨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②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的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所有电器元件与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0安装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1.11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尽量调整到位,不应有卡阻现象,门的打开不影响操作手柄。

1.12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的螺栓拧紧。

1.13一次线相间必须用黄绿红或者R,S,T线号进行区分,不允许只用一种颜色。

1.14配电柜内必须预留30%的安装空间。

2端子排的安装2.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应牢固,绝缘应良好。

2.2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底面高度宜大于350mm。

2.3回路电压超过380V的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应涂以红色标识。

2.4交、直流端子应分段布置。

2.5 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识,并应设空端子隔开或设置绝缘的隔板。

2.6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空端子或绝缘隔板隔开。

二次导线工艺守则

二次导线工艺守则

北京安普瑞生电气技术有限公司APRS /SC-03-2009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09年12月15日二次配线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作为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控制电路配线的指导性文件。

2. 引用标准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3906-2005 3~35KV交流金属封闭控制设备GB/T17467-1998 高压/低压预装式电站.3.设备及工艺准备3.1 手电站3.2 剥线钳、尖嘴钳、嘴钳、螺丝刀、压接钳、活板手、电铬铁。

4. 材料4.1 铜塑线:BV、BVR4.2 异形聚氯乙烯套管标号头。

4.3 软聚氯乙烯绕线管及捆扎带,冷压接端子、线夹。

4.4 焊锡料5.布线形式。

5.1 槽板式:用于条架式控制屏,将导线接入槽内5.2 悬空式:用于金属板、箱、台、柜门或盖、以及不适合安装夹线槽的地方。

6 工艺准备6.1 准备好装配图、接线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6.2 准备好所用的材料及工艺装备。

6.3 熟悉装配图、接线图确定走线型式及顺序。

6.4 穿戴好规定的劳保用品。

7. 工艺过程7.1 根据要求准备导线7.2 将导线校直、端部剥去绝缘皮、套上标头号、标头号去向应一致。

7.3 根据接线图,按图施工,接线正确,固定应牢固可靠。

7.3. 1 可移动的部件必须选用BVR导线,导线的端部用冷压接钳压入冷压接端头。

7.3. 2 其它选用BV导线,接线方式有三种。

7.3.2.1 插入式带有瓦形垫圈的接点,将剥去绝缘皮的导线端部直插入接点,如果该接点只有一根导线,则将该导线端部弯钩钩住螺钉,再用螺钉压紧,若与二根导线相连,则二根导线分别插入瓦形垫圈两侧,再压紧螺钉。

对于插入式接点,如电度表、每个接点一般只接一根导线,若需接二根导线时,需先将二根导线并紧焊牢后再插入接点用螺钉压紧。

7.3.2.2 园环式将导线用尖嘴钳弯成内径比接线螺外径大1mm的园环,接在元件接点上,园环的弯侧方向与螺钉紧固方向一致,每个接点最多接二根导线,二根导线园环之间应增加一个铜质的平垫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线工艺
1、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厂交直流充电桩产品中的二次线配制。

2、材料
2.1导线:一律采用绝缘铜线,按图纸要求或按电流选择其截面积。

其最小截面单股铜线为1.5mm²,多股铜线为1mm²,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允许采用更小截面的导线,导线颜色一般推荐用黑色。

2.2塑料走线槽一般采用π3015-22、π3025-22、π3050-22三等规格。

2.3辅助材料:线夹、塑料缠绕管、异形套管、号码印、绝缘套管、橡胶垫圈等。

3、工具
斜口钳(或钢丝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头钳)、扁嘴钳、剪刀、扳手、钢卷尺、冷压钳等。

4、工艺要求
4.1配线应排列整齐,接线正确,牢固美观,与图纸一致。

4.2在装有电子器件的控制装置中,交流电流线及高电平(110伏以上)控制回路线,应与低电平(110伏以下)控制回路线分开走线,对于易受干扰的连接线,应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

4.3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铜线,线长以使门开启致电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或长力的影响而松动、拉伸或损伤绝缘为原则,并和附近元器件保持安全距离,头尾两端要用支持件压紧,根据走线方位或弯成V型或S型,见图1。

4.4同一接点用螺钉连接时最多只允许接入两根导线,用端子连接时,一般只允许接一根导线,两个接线点之间的连线不得有中间接头,组件本身的引出线如不够长,应通过端子过渡,不得悬空连接。

4.5导线穿过金属底板时,底板上应加装橡胶垫圈或其它绝缘套管。

4.6二次线所有紧固螺钉拧紧后螺纹露出螺帽2-8扣,所有螺钉不得有滑扣。

4.7已定型的批量产品,二次布线应一致,可采用木模板配线,同批量产品的材料色泽力求相同。

4.8二次接线与高压导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距离见表1。

表1
4.9二次回路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见表2
表2
4.10指示及按钮的颜色如无特殊规定,按表3执行。

表3
4.11指示灯和按钮的安装位置如无特殊规定,按左合闸右分闸布置,并且上下对应。

5、工艺程序
5.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屏面布置图等,根据图线校对二次回路中所有电器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及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调换。

5.2把图纸标准的二次回路接点号打印制成标号套,组件本身接点间的连线或相邻组件间明显可见的边线可不予标号,打印标号套应遵守《标号制作工艺守则》。

5.3确定行线方式及走向。

行线方式有圆形或矩形的成束捆扎行线,完全用走线柄行线,走线槽与成束捆扎混合行线三种。

5.4成束捆扎行线工艺
(1)落料:根据组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适量余度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2)排线:结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排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背面或侧面引出,结束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二倍,不准用钳强行弯曲。

(3)捆扎:圆束线每间距40-160毫米塑料线呀适当的尼龙扣捆扎梯形结,见图2。

扎紧后将两线头打成死结,扎线结置千线束背面,采用塑料缠绕管捆扎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适当规格的塑料缠绕管。

缠绕间隔应为缠绕管边宽1-2倍。

矩形线束(扁束线)每间距100-200毫米用线卡固定成形,除弯曲处,间距尽量统一。

线卡用1mm左右的铝板剪成宽10mm长条,操作时,先在线束层衬上绝缘板,外面包缠黄腊带或塑料带,把线卡在导线上,剪去多余部分,端头如图3所示并在一起用扁嘴钳夹紧敲平。

(4)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或扁束子线固定悬挂于屏里,使之与屏体保持3-5毫米距离。

在屏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除特殊要求外,线夹间横向距离不超过300毫米,纵向距离不超过400毫米,线夹与线束之间,必须包缠三至四层宽20mm的聚乙烯绝缘塑料带,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并不能损伤导线绝缘。

5.5走线槽与成束捆扎混合行线工艺,根据导线数量选择走一槽,走线槽应敷设在屏柜或底板的两侧,若是组件布置行列明显和导线较多时,其中间也可敷设,单面出线时,应装于电器引出线的下面,走线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

5.6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律水平居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圆势,俗度连线,同屏内各种继电器接线和圆势应力求一致。

如图4。

5.7分路分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布置,如图5。

5.8分路部分到单排仪表的线束的布置,如图6。

5.9分路到按钮、信号灯、熔断器、控制开关等组件的线束,原则上按横向对称行走,如图7、8、9,但如受到位置上的限制时,允许直向对称行走,如图10。

5.10剥线钳的四对缺口分别适应于剥切线芯直径为0.6、1.2、1.7和2.2毫米的导线,剥线后导体不得有伤痕,多股线不得有断线。

5.11接线前先用对线灯或万用表校对是否正确,并注意标号套在接线后的视读方向,水平方向从左到右,垂直方向从下到上,如发现方向不符者应纠正。

5.12多股导线剥线后,应拧紧搪锡再弯羊眼圈,用机械压接钳压接时,应选用规定的线耳。

多股及单股导线的羊眼圈曲圆的方向应与螺钉的紧固方向相同,开始曲圆部分和绝缘外皮的距离为2-3毫米,以垫圈不会压住绝缘外皮为原则,圆圈内径和螺钉的间隙应不大于螺钉直径的1/5,如图11,不允许弯成不正确的圆圈。

如图12。

(1)圆圈不完整,接触面小;(2)线头根部太长,相邻线易碰触,造成短路;(3)导线余头长,压不紧,接触面小;(4)圆圈弯曲方向反了,容易松散;(5)圆圈不圆,压不紧,接触不良(6)无用余头剪去,工艺不佳,带电时裸露部分长(7)只有半个圆圈,压不紧,接触面小;(8)圆圈有毛刺,易造成线间短路。

5.13小于或等于1mm²单股导线,应用焊接方法与接点连接,如组件的接点为螺钉紧固,要用焊点过渡。

5.14螺钉与羊眼圈及焊片之间应加平垫圈,两根导线接在同一点时,两羊眼圈之间要加平垫圈或加焊片把两根导线焊接在一起。

5.15当二次线接入一次线时,应在母线的相应位置钻φ6mm孔,用M5螺钉紧固,或采用大孔接线端头直接连接于母线紧固螺钉上。

5.16对于管形熔断器的连接线,应在上端或左端接点引入电源,下端或右端接点引出,对于螺旋形熔断器,应在内部接点引入电源,由螺旋套管接点引出。

5.17二次回路组件的焊锡接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

5.18二次线与管形电阻等发热组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4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

表4
5.19所有组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并拧紧。

6、质量检查
6.1按图纸用对线灯检查二次回路线是否正确,标号套是否清晰,有无反套。

6.2行线是否横平竖直,正确牢固,整齐美观。

6.3接线头螺钉是否有松动现象。

6.4二次线对地绝缘电阻在相对湿度为85%,环境温度为20±5°时,用500V 兆欧表测量,应大于2兆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