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运营基本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总结

单元1: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1.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一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1. 城市轨道交通有别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 容量大, 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但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到事故时,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 城市轨道交通有别于铁路的特点:如运营范围,运行速度,服务对象,线路与轨道,车站,车辆段,车辆,供电,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方面。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行车组织工作的要求:安全性要求高,通过能力大,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限界条件苛刻。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①具有完善的列车速度监控功能,②联锁关系较简单,但技术要求高,③车辆段独立采用联锁设备,④行车调度自动化水平高。
1 . 2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一列车运行的基本概念1. 列车:是指以正线运行为目的,按规定辆数编成并具有列车标志的车组。
2. 运营时刻表: 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 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一个综合计划。
3. 最小行车间隔时间:有利于减少旅客在站候车时间,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增大对乘客的吸引力, 利于减少列车编组辆数, 节省工程投资。
4. 停站时间: 主要取服从旅客需要,取决运营需要。
5. 折返方式与折返时间:站前折返, 站后折返以及综合式折返, 一般折返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6. 列车运送速度: 有运行速度,技术速度和旅行速度。
7. 行车通过能力: 可以通过行车通过能力来计算车辆运行的编组方式。
8. 列车编组和车辆配置等。
二列车运行的调度指挥: 行车调度员可以采取的运行调整方法有1. 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2. 加开停运列车, 备用列车替换或变更列车运行交路。
3. 组织列车加速运行, 恢复正点。
4. 组织车站加速作业, 压缩停站时间。
5. 组织列车不停车通过某些车站。
6. 组织列车在具备条件的中间站折返运行。
7. 扣车。
8. 调整列车运行时间间隔。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基础

04
能指出世界不同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 特点。
第一章 1.1 城轨交通的基本概念 1.2 城轨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1、城市轨道交通概念与特点
定义
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 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
优点:①运量大;②速度快;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3)世界各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1)俄罗斯的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3)世界各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1)俄罗斯的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基辅站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3)世界各国城轨交通发展的现状与特色
成本低、 车身矮、 噪声低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3、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形势的基本概念
(8)自动导向交通系统
系统中利用导轨导向、自动控制运行的新型轨道 交通系统。
自动化 程度高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 4、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形式的技术特征
1.2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历史发展概述
1、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产生与发展
收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
目
1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与历史
录
2
城轨交通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3
城轨交通系统构成——轨道、 车站与车站设备、 车辆与车辆段、 供电与牵引、 信号与通信系统、 安全防护管理、 客运组织管理、 行车调度
学习目标
01
能复述城轨交通的定义,了解城轨交通特点。
02 03
能描述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和特征, 并能有效区分。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组织
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二、客流、运输计划及运输能力分析
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技术
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 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行车工作
六、列车运行调度指挥
一、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列车或车辆在钢轨 上或沿导向轨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 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安全准 时、成本低、节约能源、以及能缓解地面交 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
109 386
A
B
C
D
E
F
G
H
图3-1 断面客流图(下行)
三、运输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是营业时间内各个小 时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是根据营 业时间内各个小时的最大断面客流 量,列车定员人数和车辆满载率, 以及希望达到的服务水平综合考虑 编制的。它又是编制列车运行图, 计算运营工作量和确定车辆配备数 的基础资料。全日行车计划是根据 营业时间内各个小时的最大断面客 流量,列车定员人数和车辆满载率, 以及希望达到的服务水平综合考虑 编制的。
i max 列
列
间隔
i
间隔
三、运输计划 3.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在编制轨道 交通系统全日行车计划时应把方便乘客、 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因素给予考 虑。不能一味追求车辆满载而按计算的 行车间隔时间作为开行列车数标准,最 终确定的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一般不宜大 于6min。在其它时间,标准也不宜大于 10min。另外,对全日行车计划中的高 峰小时行车间隔时间应验证是否符合列 车在折返站的出发间隔时间。以下是一 具体例子所确定出的全日行车计划。
3.2 全 日 行 车 计 划
三、运输计划
表3-4 全日行车计划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计划—列车运行基本概念

列车类别 客车 空客车 调试车
表3-2 列车服务号的使用规定
服务号
备注
01—79
80—89
90—97
(一)列车
③专运列车车次为4位数,编号为:9801—9828。
④工程列车、救援列车、轨道车(含打磨车)车次 均为3位数。工程列车车次编号为:501—528。 救援列车车次编号为:601—628。轨道车(含打 磨车)车次编号为:801—828。
详细的运营时刻表一般不对外发布,通常只发布线路各车站首末班车的时刻表 供旅客乘车参考,如下表3-5为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对外发布时刻表:
方向 车站 广州东站 体育中心 体育西路 杨箕 东山口 烈士陵园 农讲所 公园前
表3-5 一号线首尾班车经过各车站时间
首班车
末班车
往西朗
往广州东站
往西朗
往广州东站
6:10
⑤客车标志:深圳地铁徽记、标志灯和运行灯。
⑥工程列车尾部必须挂有标志。当工程列车按首尾 机车编组时,应使用首端机车驾驶,当首端机车 故障而使用尾端机车驾驶时,按推进运行办理。
(一)列车
广州地铁规定如下:
①客车车次:8位数,左边三位为目的地码,中间三位为服务号, 右边两位为序列号。个位偶数为上行,奇数为下行,顺序编号。
虽然站间距短可能减少乘客步行人站候车时间,但会延 长乘客在列车上的旅行时间,并会大大增加投资和运营 费用。国外,特别是欧洲早期修建的地铁,站间距一般 偏短,最短的只有400米左右,但近年来新建的地铁及 轻轨铁路站间距有变长的趋势,其范围大致是800~ 2400米,平均为1600米。 结合我国的国情,地铁及轻轨线路站间距定为1000米左 右较为合适,运送速度不宜低于30千米/时。
车辆编组与配
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概论

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概论1. 引言轨道交通是一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通过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列车进行传输。
它通常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形式。
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以便理解和研究该领域的相关问题。
2. 轨道交通运营概述轨道交通的运营是指通过安排和组织列车的运行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过程。
它包括列车的调度、司机的操作、乘客的安全和服务等方面。
轨道交通运营的目标是提供高效、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的运营可以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模式。
开放式运营是指乘客可以自由上下车,像地铁和轻轨这样的系统属于这种模式。
封闭式运营是指乘客只能在固定的站点上下车,像有轨电车这样的系统属于这种模式。
3. 轨道交通管理概述轨道交通的管理是指对整个运营系统进行监督和调控的过程。
它包括运营计划的制定、资源的配置、运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
轨道交通的管理旨在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运营安全,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轨道交通的管理可以分为运营管理和维护管理两个方面。
运营管理主要关注列车运行的调度和乘客服务,维护管理主要关注轨道设施的维修和保养。
4. 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流程4.1 运营计划制定在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的流程中,运营计划制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运营计划制定需要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列车的运行速度和间隔、车站的布局等因素。
运营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4.2 车辆调度与运行控制轨道交通的运营需要对车辆进行调度和运行控制。
通过合理地调度车辆的运行,可以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出行。
这需要基于乘客流量和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进行决策。
4.3 乘客服务管理乘客服务管理是轨道交通运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车站的设计和布局、乘客的安全教育和服务等方面。
通过提供舒适的车厢环境、安全的乘车条件和便捷的出行信息,可以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4.4 运营数据分析与优化运营数据分析与优化是轨道交通管理的重要步骤。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维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维管理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其中的主力军,其快速、高效、安全、便捷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决策者和居民开始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而轨道交通系统的运维管理则是确保其高效运营的关键。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部分,它是由一组相连的轨道线路组成的,其目的是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服务。
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但都具有以电力牵引车辆在铺设在地面或地下的轨道上行驶的特点。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维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而运营管理也是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的。
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中,运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确保乘客的安全,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1. 运营计划制定运营计划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基础,一份好的运营计划可以使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率最大化,降低乘客候车时间和换乘时间,提高乘客出行舒适度。
运营计划需要考虑地铁站点的班次、站点间隔时长、换乘变道时间等众多影响因素,需要把握小时、日、月乃至全年的运营周期,同时还要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计划统一协调。
因此,制定一份高效的运营计划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 设备维护保养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车辆、信号设备、电力设备等都是需要维护保养的,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可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减少停运时间,从而减少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
设备维护保养也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标准进行,如修缮标准、过程控制和批次管理,以期保障设备的质量和运行效率。
3. 增值服务提供在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中,增值服务的提供可以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还能为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者带来更多的收入。
增值服务包括Wi-Fi、广告投放、地铁购物、自助维修等各种形式,需要根据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不同乘客群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实施。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认知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认知引言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是一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学科,它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责和挑战,并探讨相关专业的认知要点。
什么是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是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工作。
它包括对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运营和管理、维护和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监督。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是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运营管理的能力和素养。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的职责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规划,制定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这包括线路布局、站点设置、车辆选型等内容。
2.运营和管理:负责轨道交通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包括列车运行调度、站点服务管理、票务管理、运营数据分析等。
3.维护和安全: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制定和执行维护计划,进行设备检修和故障排除,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4.技术支持和创新:关注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认知要点系统化的思维城市轨道运营管理需要具备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能够从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乘客出行需求、城市道路状况、交通网络等各种因素,在整体和局部之间做到平衡和协调。
运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城市轨道运营管理需要掌握运营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乘客的出行特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能够将分析结果应用到实际运营中,优化运营方案。
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责。
了解安全管理的法规和标准,掌握应急处理流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乘客出行的安全。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指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全面、规范、高效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它涉及到的内容广泛,涵盖了系统设备、车辆运行、乘客服务、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保障交通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营,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是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能够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人口密度、交通流量、交通节点等。
科学的规划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为轨道交通的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在规划的基础上,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项目进度的把控、资金的合理运用、施工质量的控制等方面。
只有保证高质量的建设,才能为后续的运营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轨道交通开始运营后,车辆运行的管理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这包括列车的运行调度、车辆的维护保养、车辆故障的处理等。
科学合理的调度可以使列车按时、按需运行,保证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时效性。
而严谨的车辆维护管理可以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
同时,轨道交通的乘客服务也是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乘客服务包括信息发布、票务服务、站点服务等。
通过信息发布系统,乘客可以及时了解列车运行情况,为其出行提供参考。
票务服务的规范化操作,可以提高售票效率,缩短候车时间。
而站点服务方面,包括站内设施的完善、乘客导向标识的设置等,可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安全保障是一项最为重要的任务。
轨道交通系统存在着复杂的运输场景,必须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事故预防工作。
同时,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
为了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有效运作,各个环节之间需要紧密协调。
这个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利用先进的车辆调度系统、智能化票务系统等,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