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导学案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 导学案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导学案)【基础扫描】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远征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希腊化时代?希腊化的表现和影响有哪些?1、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马其顿国王率军东征,灭亡了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地区。
2、希腊化时代:从远征到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的大约300年的时期,被称为化时代。
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3个主要国家。
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化世界”。
3、希腊化的表现:(1)亚历山大试图以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文化和西亚文化。
(2)人和人逐渐融合。
4、希腊化的影响:促进了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1)文化中心逐渐移,亚历山大城的宫收藏了大量的文化典籍。
(2)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的发展。
表现:①卡利马库斯等人整理和研究了《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②欧几里德编写的《原本》流传后世。
③阿基米德提出了定律和定律等。
④埃拉托斯提尼精确地计算出了地球的。
⑤医生对人体的系统及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3)西亚、北非的文化在化世界保持了长期的影响,甚至存在至今。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简述蒙古西征的概况及结果。
蒙古西征的影响有哪些?1、三次西征:(1)第一次西征:因为花剌子模国扣押商队,杀害使臣。
1218—1225年,亲征,灭掉花剌子模国,打到北岸。
(2)第二次西征:又称西征或拔都西征(1235—1242年),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3)第三次西征:西征(1251—1259年),以西亚、中东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灭亡阿拉伯帝国2、结果:形成了四个相对独立的政权: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
3、影响:(1)严重破坏了地区的社会经济。
(2)推动了的相互了解。
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从法国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
第11课 导学案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掌握《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应特别注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与曲折,体会新的社会制度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艰难。
【学习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约用2分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做到温故而知新。
2.围绕学习目标,快速阅读教材课文,约用1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问题,组内交流,把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记。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4.课堂上凝神聚力,全身心投入;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课前预习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对英国有什么影响?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把你发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下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__________ 至___3.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经过:①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1642年______________公开挑起了内战。
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打败了王军,取得最后胜利。
③1649宣判______________死刑,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④1653年,______________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⑤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⑥1688年,发生不流血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5.成果: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时间_____________②机构________________③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内容:⑤意义:6.历史意义:推翻了确立了扫清了推动了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准备展示)1.阅读材料: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导学案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目标:1、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权利法案》基本内容,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不同点。
学习重难点:1、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2、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流程一、定向导学(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进,严重阻碍了英国的发展。
(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2.直接原因(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3.开始: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议员们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
4.内战: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
5.共和:1649年,处死国王,英国建立起,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6.复辟:克伦威尔去世后,复辟,对革命进行反攻倒算。
7.结束: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推翻了专制统治。
8.意义:推翻了,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进程。
9.成果:为了限制国王权利,年,英国议会通过《》,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二、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地理位置优越 B.实行君主专制 C.进行殖民掠夺 D.大力发展对外贸易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1)国王(2)资产阶级(3)新贵族(4)贵族A(2) B(2)(3) C(2)(4) D(1)(2)3.阅读材料: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请回答:(1)以上条款出自什么文献?是由哪一个机构在什么时间通过的?(2)此文献颁布的目的是什么?(3)该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展示评价】1.“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中心集中地逐渐转向大西洋和西北欧……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导学案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历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了解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也是中国古代的外交关系体制。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到朝贡制度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观念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
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历代王朝为我国统一以及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
认识古代中国的外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重点:历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朝贡体制2.难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古代中国外交的特点与影响基础认知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1)秦朝设_____、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秦北逐匈奴,修筑____;南抚夷、越,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1)汉朝设______管理民族事务。
(2)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____帝时期,大败匈奴。
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
(3)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在西域设置_______府。
(4)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5)边疆推行____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____及鸿胪寺。
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2.隋朝(1)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加强对___地区各族的统治。
589年,百越女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
(3)加强了与____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3.唐朝(1)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_____”。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1.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完善的史实,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主干知识1.途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影响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⑵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近现代世界的城市化⑴近代: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
⑵现代: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4.近现代中国的城市化⑴近代: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成为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
⑵现代: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011年,城镇人口超过人口总数一半。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居住条件⑴电梯: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
⑵钢筋混凝土技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
⑶其它: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城市服务⑴社区服务:二战后,社区功能由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方面。
⑵社会服务:①商业:仓储式商场、超市、多功能购物中心等。
②文化娱乐: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增多,文化娱乐多样化。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世界:⑴管网: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⑵照明: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⑶通讯: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⑷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①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铁路高架桥。
第11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预习导学案1.把握文章大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重点)2.了解夜游背景,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以景传情的写法。
(重点)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仍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其诗歌清新豪键,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作品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贾谊论》等。
2.故事背景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日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元丰三年二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名义上是黄州团练副使,却“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此时,苏轼被贬谪黄州已有四年,仍然乐观、旷达,不甘愿做“闲人”。
3.苏轼的人生经历进京应试:19岁的苏轼与弟苏辙进京应举人试。
次年正月,应省试,主考官为欧阳修,同期考生有曾巩、程颢、张载等。
欧阳修以为苏轼文为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批为第二。
三月,应殿试,进士及第,获得做官资格。
自请出京:34岁的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出京任职,被授杭州通判。
34—41岁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出任地方官。
乌台诗案:42岁的苏轼到湖州任知州,上任后,苏轼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其中的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
他因此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曳屣(qiè)(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g ) 衾(qīn ) 容臭(xiù) 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 ) 逾(yú) 约 既加冠(guān ) 绮(qǐ)绣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3.不敢稍逾约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4.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
5.尝趋百里外尝:曾经。
6.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
7.俟其欣悦俟:等待。
8.以衾以覆衾:被子。
9.寓逆旅逆旅:旅店。
10.右备容臭臭:这里指香气。
(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3.与之论辨辨,同“辩”,辩驳。
(三)古今异义1.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我,今义:剩下,余下2.走送之。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因此今义: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4.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更加;今义:好处5.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6.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今义:填满填充7.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脸色;今义:颜色8.余立侍左右左右:古义:身边;今义:大约9.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者10.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今义:小兵11.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12.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1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14.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15.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16.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今义:表界限17.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今义:硕士后的学位(三)一词多义1.患:(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忧虑)(2)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2.道:(1)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3.以:(1)以衾拥覆(用)(2)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3)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5)家贫,无致书以观。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二次革命1.背景(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
(2)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2.经过:“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知识点2 袁世凯复辟帝制4.复辟准备(1)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下令解散国民党。
(2)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3)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5.袁世凯称帝: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知识点3 护国战争6.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7.经过: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整体感知、把握基础
(一)背景①鸦片战争,鸦片走私猖獗,____外流加速,____激涨。
②____大批拥入东南各省________纷纷破产。
③巨额________分摊到各省,各级官吏趁机收刮百姓。
④连年发生________ 。
(二)过程:______年,金田起义。
1852年永安建制;初步建立____
1853年,定都____
1853年—1855年北伐西征,进入____时期。
1856年,天京事变(____ 、____被杀,____出走。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天京事变后,重建核心,____、____指挥军事,____总理朝政。
1864年,____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探究一:1853年冬天的某日,在天京街头看到太平天国的一个告示:《天朝田亩制度》,平民甲、乙、丙在讨论: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
根据这项制度,尔等以后都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尽可以享福了。
甲、乙、丙(异口同声)真的?看看去。
甲:我家有5口人,那我家可以分得5人的田地了。
这几年,腐败的清政府把我们害惨了,我也要参加太平军,推翻清政府,保住我的土地。
以后不但吃穿不愁,还可以把剩余的拿到街上去卖,添置一些家当。
乙:你这种想法是不允许的。
你没看清告示上的规定:每户除留足口粮外,其余多的东西都要上交天国的圣库,统一管理。
甲:呦,还有这样的规定?这可不好,我辛辛苦苦多收一点粮食,自己不能处理,却要上交,罢了,罢了,我还不如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够吃就可以了。
丙:是啊,自己花力气种出的粮食,却要给别人,谁有心思多种粮食呀。
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嗨!
合作学习要求: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派一名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听,并做补充准备
问题1:
《天朝田亩制度》是否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否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
问题2:
《天朝田亩制度》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实行?
为什么?
问题3:
根据以上分析,你怎么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探究二:天王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天王轿用轿夫64人,臣下见天王要三呼万岁,;穿靴子也有规定,天王靴,每支绣9条龙,东王靴,每支8条龙,北王每支5条,……。
东王出行时役史达1700多人,官员民众不回避或者不跪倒者,立即斩首。
只有诸王能见到洪秀全,还没推翻大清,就躲进深宫,嫔妃千名以上。
结合材料和课本56页学思之窗思考:
它反应了什么现象?
这和与之相对峙的清王朝有本质区别吗?
(要求:自主思考,如有疑问,可同桌互议,得出结论后请积极展示学习成果。
)
探究三:合作学习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提示:积极作用从性质、作用、历史地位、时代特点四个方面考虑。
局限性主要从失败的主观原因等方面考虑。
)
要求: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意见后,派出一名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听,并做补充准备。
2、标志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东征胜利
3.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
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天京变乱的原因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
A,进取心减退B.生活腐化
C.脱离群众D.受到清政府的挑拨
5.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迫于形势,《资政新篇》未能实施
B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C 军事策略屡犯错误
D 农民阶级局限性
6.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连线完成
起义时代新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治国方案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败原因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