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班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导学案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平安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学问短文,叙述思路清楚,规律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平安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其次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协作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平安飞行。

这项讨论告知人们,讨论生物可以对人类的缔造创造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每一个同学都有奇怪心和求知欲,老师抓住同学这一天性引导同学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同学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1、熟悉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获、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动前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平安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喜爱科学、乐于观看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遇到障碍物的缘由。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资源:蝙蝠和雷达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引入新课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熟悉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课文主要叙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讨论,解开了蝙蝠夜间飞行隐秘,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平安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3、合作完成下表试验次序预备工作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横七竖八地拉了很多绳子;系着很多铃铛。

《11课军神》导学案

《11课军神》导学案

关注备课改革 提升教学质量“学导练”导学案课题11.军神课时2授课 集体 类型 备课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习 目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标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 志。

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课前 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学1.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

(感受到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过 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意志坚强。

)程 2.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 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 72 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板书课题:军神)学生齐读课题导学过程2.学生阅读了解人物 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四川省开 县人。

3.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简介作者 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

代表剧本《庐山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第11课 走字旁》(导学案)2022-2023学年书法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11课 走字旁》(导学案)2022-2023学年书法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11课走字旁一、导入1.1 前置知识回顾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常用的汉字,并通过练习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书写技巧和笔画规律。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字旁——走字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技法。

1.1.1 复习笔画在开始学习走字旁之前,我们首先要复习汉字的笔画。

请你快速写出以下汉字的笔画,并说出读音和意思:•人•口•手•马•鱼•云•日•月1.1.2 复习书写技巧为了让我们的书写更加规范和美观,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书写技巧。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笔画的起承转合和左右结构等基本技巧,请你回忆一下。

二、探究走字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汉字都有走字旁。

走字旁指的是一些在汉字中上下或左右移动的“部件”,如〇、丶、乛、一、氵、忄等。

2.1 走字旁的作用走字旁在汉字中通常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走字旁可以代表一些具有相同或类似意义的词语,从而起到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2.走字旁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汉字,从而提高文字的识别和辨认能力;3.走字旁也可以作为构成整个汉字的基本部件,其位置和形状对于整个汉字的结构和书写也有重要的影响。

2.2 常见的走字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走字旁及其在汉字中的应用:走字旁举例汉字意义〇日、弓圆形丶丶、丷、乙、匚点形乛乞、仇、习、季、末、未弯曲一丁、列、刀、劝、勾直线丨个、九、八、公、共竖线丿乃、厄、勺、匹、卜斜线几几、风、良、米、非小桌子亅上、下、丈、半、广端点通过学习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走字旁在汉字中应用广泛,而不同的走字旁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了解走字旁的应用。

三、学习例字3.1 丽3.1.1 字形结构学习例字-丽,由“立”和“丽”组成。

其中,“立”为左侧部分,上下结构;“丽”为右侧部分,由“丶”和“一”、下面加一个“冫”组成。

3.1.2 书写步骤1.先写立字部分,顺序为竖、横、撇;2.再写丽字部分,先写上面的丶,然后写下面的一,最后再补充冫。

第11课 导学案

第11课 导学案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掌握《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应特别注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与曲折,体会新的社会制度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艰难。

【学习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约用2分钟完成课前预习部分,做到温故而知新。

2.围绕学习目标,快速阅读教材课文,约用1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问题,组内交流,把有疑问的问题做好标记。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4.课堂上凝神聚力,全身心投入;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课前预习结合所学知识,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对英国有什么影响?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自主解决下列问题,把你发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下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__________ 至___3.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经过:①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1642年______________公开挑起了内战。

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打败了王军,取得最后胜利。

③1649宣判______________死刑,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④1653年,______________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⑤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⑥1688年,发生不流血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5.成果: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时间_____________②机构________________③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内容:⑤意义:6.历史意义:推翻了确立了扫清了推动了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自主探究,后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准备展示)1.阅读材料: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6.1 友谊的真谛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统编版2024)

6.1 友谊的真谛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统编版2024)

新七上导学案第11课时《友谊的真谛》【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友谊的产生与特质。

2.懂得如何寻找到真正的友谊。

3.正确理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友谊是一种的关系,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

2.友谊是一种的相遇。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

3.友谊是、。

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

4.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

二、学习感悟1.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伴随着我们生命成长的全过程。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一个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故事。

2. 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友谊》,你有什么感想?3.小组讨论:友谊的真谛在哪里?三、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有:【自我检测】1.【2024·福建】下列是课堂学习的一个环节:以上同学们的发言要点符合任务要求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4·天津】赛场上,选手们奋力冲刺、勇争第一;赛场外,对手间相互鼓励、真诚互动……超越胜负的友谊表明()A.友谊是一成不变的B.友谊要回避竞争讲义气C.友谊不能没有原则D.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3.友谊是一场心灵的相遇。

下列同学的说法与其一致的是()A.潇潇:要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提高自己的成绩B.萍萍:真正的朋友是无条件帮助对方,不让对方失望C.贵贵: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朋友,互相学习D.莉莉:要和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交朋友,为自己以后多铺路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句话体现的友谊特征是( )A.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B.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C.友谊不能没有原则D.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外延伸】《朋友》歌词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这些年一个人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 亲密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2. 心灵知心3. 平等的双向的关怀对方4. 成长过程二、学习感悟1. 因人而异,言之有理即可。

七年级上册11——12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11——12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11——12课导学案第11-12课导学案导学目标:1. 熟悉并掌握七年级上册第11-12课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

2. 能够正确运用相关概念和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1. 阅读并复习第11-12课的教材内容。

2. 准备笔记本和笔,方便记录重点。

导学过程:第一部分:课前预习在开始今天的课程内容之前,我们先来预习一下。

请阅读教材第11-12课,记录下以下问题:1. 第11课的主题是什么?2. 第11课的重点知识有哪些?3. 第12课的主题是什么?4. 第12课的重点知识有哪些?5. 你对这两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问或需要重点复习的地方?(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问题,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补充)第二部分:课堂学习1. 第11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一起讨论并总结第11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问题的选取可以涉及第11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是与第11课有关的拓展问题。

3. 第12课的学习内容同样地,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第12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并解答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

4. 个人学习时间学生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有一定时间进行个人学习,可以复习前两节课的知识,解决个人疑惑,并记录重点内容和难点。

第三部分:课后反思1. 知识梳理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对两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份课堂笔记供学生复习使用。

2. 自主学习计划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反思,制定下一步的自主学习计划,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3. 课堂评价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回答一些问题,如:- 你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得如何?- 你在课堂上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你觉得本节课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学生自行回答,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评)结束语: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11-12课的导学案。

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重点

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导学案重点

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标要求】1. 筛选并概括文中的信息。

2.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明确说明顺序3. 把握作者的情感主旨。

4.掌握具体的说明方法。

【学习目标】1. 了解背景,积累重点词“瞻仰、挑衅、逾越”等。

2. 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点及说明方法。

3. 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尽的事业,奋勇向前。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做学案之前,必须把课文读1-2遍,完成以下任务:(1)勾画遇到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学会生字词。

(2)标段序。

(诗歌可以不标记)(3)勾画出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 浏览导学案内容,根据导学案提示再次认真研读课文重点语段,独立思考导学案题目,认真书写,按时完成。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走进作者周定舫,生于1931年11月13日,浙江省定海县人。

【自主学习展示自我风采】1.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奠.基()挑衅.()旌.旗()天堑.()瞻.仰()逾.越()镏.金()重幔.()庑.殿()上溯. ( )矗.立()五卅.()发髻.() 2. 读课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1)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副题起什么作用?(2)“瞻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儿必须用“瞻仰”?作者瞻仰前和瞻仰后怎样的心情和感受有什么变化?(3)作者用哪几个词句来形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你能举例具体说明吗?【合作探究】1、读全文,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并找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试着画出参观路线图。

2、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3、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出它的作用。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概述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核心素养】1.结合史料概括世界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2.通过学习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和居住条件的改善。

难点:认识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时空定位】二、【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用时20分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学习目标一: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知识点一城市化的演进1.含义: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影响(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

(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表现(1)近代世界①背景:展开。

②表现: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2)现代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城市化成为的重要标志。

(3)近代中国①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表现: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知识点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居住条件的改善(1)背景①城市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领先世界的秦汉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

3.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课堂探究】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你有何疑点、难点?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自主学习】
一、造纸术
1. 时,我国就有了造纸术。

2. 时,改进了造纸术。

他制成的纸因此被称为
“”。

3.影响:造纸术发明,对人类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九章算术》
1.成书时间:时期。

2.内容:涉及、交换粮食、计算仓库容积
和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包含了算
术、和。

3.意义:1)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水平。

2)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

三、医学方面的成就
1.张仲景:时期人,医学著作《》,被后人尊称为“”
2.华佗:时期人,创制了麻醉药剂“”;还编制了一套健身体操“”。

华佗被后世尊为。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有何疑点、难点?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成功,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大事。

从此,纸才有可能大量生产,给以后书芨的印刷创造了物质条件。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

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

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造纸技术很复杂,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事实上,在蔡伦之前,劳动人民已经用植物纤维来造纸了。

所以我们不能说纸是蔡伦发明的,但是也应该肯定蔡伦对改进造纸技术是有很大贡献的。

蔡伦带领工匠改进造纸方法,造出了质量较高的纸。

他提出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来做原料,也是造纸技术的一大进步。

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有的还是废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产。

至于用树皮做原料,更是一个新的发现。

后代人用木浆造纸,就是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