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doc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能够进行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4.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方法和常见问题处理。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介绍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和作用;2.讲解建筑给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介绍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和作用;4.讲解建筑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5.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6.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7.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原理、设计和施工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参考书:《建筑给排水技术手册》、《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实验装置、测量工具。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定义、分类及系统组成,了解其重要性与实际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规范,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常用的设备、管材及配件,并掌握其性能和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给排水设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给排水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建筑给排水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概述- 定义、分类及系统组成-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2. 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与规范- 设计原则及要求- 相关规范及标准3.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法- 给水系统设计- 排水系统设计-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4. 常用设备、管材及配件- 常用给排水设备- 常用管材及配件- 性能及选用原则5.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绘制- CAD软件操作基础- 施工图绘制方法与技巧- 施工图标准及规范6.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程项目- 解析设计过程及方法- 总结经验与教训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建筑给排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建筑给排水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规范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以下教材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适用于高中年级)第二章“建筑给水系统”。
1.建筑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2.建筑给水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
3.建筑给水系统的管道布置与敷设;
4.建筑给水系统的水泵选型与安装;
5.建筑给水系统的水处理与水质保障。
4.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中的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
5.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检验与验收标准。
直接输出:
2、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三章“建筑排水系统”:
1.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2.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原理及主要设计参数;
3.建筑排水系统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
4.建筑排水系统中水封和透气系统的设置;
5.建筑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与排放。
3、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四章“建筑雨水系统”:
1.建筑雨水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2.建筑雨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
3.建筑雨水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4.建筑雨水系统的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
5.建筑雨水系统的排水设施及其选型。
4、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五章“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设计”:
1.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组成与表达方式;
2.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制图规范与标准;
3.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各类管道、设备在施工图中的表示方法;
4.建筑给排水施工图中常见的设计符号与标注;
5.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审查要点与修改方法。
5、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六章“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敷设技术与要求;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总体概述1.1 课程介绍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为建筑专业学生,旨在深入介绍建筑物给排水工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给排水系统构造及其分类,明确水管材料的种类,学会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掌握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并深入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构成;(2)掌握给排水系统的构造和分类;(3)熟悉水管材料的种类;(4)学会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5)掌握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6)深入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2.1 教学模式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教学,强调各种教学方法的互补性,能够创造出一种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操作实操。
2.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此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给排水系统的构造及其分类,水管材料的种类,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各种设备耗材材料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特别是在实训教学方面,采用实物实操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大纲第一节建筑排水原理(1)建筑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2)建筑排水工程的发展(3)建筑排水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水管材料(1)水管材料的种类(2)各种管材材料的特点(3)水管安装要求第三节管件及其连接(1)管件及其功能(2)管件的正确连接(3)各种管件的材料要求第四节设备附属设施(1)设备附属设施的基本定义(2)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要求(3)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及测试第五节维护与管理(1)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2)不同时期建筑排水的维护(3)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某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某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本原理、设计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建筑给排水的概念、分类、组成和作用,掌握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了解给排水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给排水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等。
2.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如设计流量、水压、管材选择等。
3.给排水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如水泵、阀门、卫生设备等。
4.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如管道敷设、连接方式、检查与维护等。
5.建筑给排水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给排水设备的性能和安装技巧。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及相关教材。
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以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给排水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给排水实验装置,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设计、计算和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建筑给排水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建筑给排水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图纸等方式,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认识到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基本概念: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详细介绍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质量控制,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检修和管理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
6. 建筑给排水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给排水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六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建筑给排水基本概念及系统分类第二周: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功能第三周: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第四周: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第五周: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第六周:建筑给排水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建筑给排水知识。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建筑给排水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建筑功能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3. 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给排水相关知识,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能力,能够绘制系统图并进行基本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筑给排水工程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道德,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基础知识- 建筑给排水的概念、原理-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分类及功能2.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其选型- 给排水系统布置与计算3.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调试与验收标准4. 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 系统运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维护与管理措施- 节能减排与环保技术应用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考察建筑给排水系统工程- 案例分析与讨论- 设计简单建筑给排水系统并进行计算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建筑给排水基础知识第二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第三周: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第四周: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含讨论、设计与计算)教材章节及内容关联:《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一章:建筑给排水基础知识《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二章: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三章: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四章: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篇:实践教学环节相关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建筑给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原则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核心知识。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doc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某高层教学楼给水排水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某九层中学教学楼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学生姓名张迪赵伟学号XXXX 年十二月十日目录前言50.1 摘要0.2 关键词第一章设计任务书61.1 工程概况61.2 设计依据61.3 设计基础资料61.4 配套卫生器具61.5设计参数61.6设计内容71.7设计成果71.8任务分配7第二章设计要求82.1建筑给水系统设计要求82.2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要求82.3建筑排水系统设计要求8第三章建筑给水系统设计计算93.1给水方式的选择93.2给水系统组成103.2.1水箱103.2.2水箱的配管与附件113.2.3水箱的布置与安装113.2.4 水泵113.2.4.1水泵流量的确定123.2.4.2水泵扬程的确定123.2.5 减压阀123.3 建筑给水设计计算133.3.1 给水用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133.3.2最高日用水量143.3.3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143.3.4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153.3.5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153.4 建筑给水管网水力计算163.4.1 下区给水管网水力计算163.4.1.1 水力计算的目的163.4.1.2 查表确定相关数据163.4.1.3 沿程水头损失163.4.1.4 局部水头损失173.4.1.5 室内管网水力计算173.4.2 下区给水压力校核183.4.3 上区给水管网水力计算XXXX年,5min暴雨强度为4.29/(s*100m2)”。
通过比较,天沟允许泄流量164.3L/s大于雨水设计流量流量3.71L/s,满足要求。
6.2.2雨水斗的选用按重力半有压力流设计,选用100mm87雨水斗,最大泄流量为12L/s,满足要求。
6.2.3立管选用每根立管的雨水设计流量3.71L/s,立管可选用75mm。
但单斗系统雨水裸水管管径不得小于雨水斗口径,所以,立管选用1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参考文献
三.给排水设计内容
四.管材与接口
五.管道敷设
六.管道和设备保温
七.水力计算内容
八.给水排水系统图
给水排水设计说明书
一. 工程概况
小压力为300kPa.进行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排水管网的管材为塑料管, 进行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二.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3.《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S1~4、05S7、05S9
4.《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
5. 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和相关资料
6. 筑和有关专业提供的作用图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三. 设计内容
(一)生活给水系统
1.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300KPa,采用直接供水。
2.本楼最高日供水量为12600L/d。
3.生活给水系统下供上给支状系统。
4.每户设一块湿式旋翼式水表,公称直径20mm,总水表设在户外水表井内,公称直径为50mm.。
(二)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为污、废、雨水合流制,建筑物室内地坪正负零以上重力自流排水。
2.排水立管采用伸顶通气管,顶部设排气帽,排气帽高出坡屋面500mm。
四.管材与接口
1.生活给水管采用铝塑PPR管,热熔热接。
2.生活排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
五.管道敷设
1.给水引入管及排水出户管在地下室内敷设,其余户内管道见平面及系统图。
2.给水穿越楼板时应设套管,其顶部应高于装饰面200mm,安装在卫生间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面500mm,底部应与楼板底相平,套管与管道间缝隙应用防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部光滑。
3.管道穿越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专业预留孔洞预埋套管,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水池壁时,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4.排水立管检查口中心距地面或楼板面1.0m,立管每层设Ⅰ型伸缩节,横支管无混合管件的,直管段大于2m时,应设Ⅰ型伸缩节,最大间距不大于4m。
六.管道和设备保温
1.地下室的给水管用10mm橡塑套管防冻保温。
2.保温应在试压合格后施工。
七.水力计算内容
由轴力图确定最不利点为座便器,故计算管路为0、1、2、3、4、5、6、8。
该建筑为普通建筑II类,根据表2.3.2取得Uo=2.5。
查表2.3.1,找出对应的ac值代入2.3.2。
求出同时出流的概率U。
查表2.1.1得:座便器N=0.5,浴盆N=1.0,洗衣机N=1.0,厨房洗涤盆N=1.0,算出当量总数N,同时把U和N代入公式2.3.1可求得管段的实际秒流量,查附录2.1可得管径DN和单位长
度沿程水头损失i,与公式hy=iL计算出管路沿程水头损失 hy,将各段有关数据列入表中。
(一)给水部分
根据式(1.6.3)计算平均水流概率U
:
U
0=100
*
3600
2.0
T
N
mK
q
g
h%
U
平均出流概率;
T 用时间,取24h;
α
c
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取150L/(人,D);
m 用水人数,取3.5; K
h
变化系数,取2.5;
N
g
计算管段的卫生面具,给水当量总数。
查表1.61找出对应的αc 值带入式(1.6.2)
U=
1(100%g c N α+-计算将值带入
式(1.6.1)求取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g q =0.2UN G 。
重复上述步骤,求出所有管段的设计秒流量。
在流速控制允许范围内,查附录1,查得管径和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i ,由式(1.7.2)h i =iL 计算出管路的沿程水头损失Σh i ;管段的局部水头损失为沿程水头损失的30%,即Σh j =30%Σ h i =0.3x39.47=11.84Kpa :计算管路的水头损失为H2=∑(hy+h j )=39.47+11.84=51.31Kpa,计算水表的水头损失:
因住宅建筑用水量小,总水表及分户水表均选用LXS 湿式水表,分户水表和总水表分别安装在3—4和7—8管段上,q3-4=0.465,q7-8=1.22。
查附录1.1,选用15mm 口径的分户水表,其常用流量2.5立方米/h>q3-4,过载流量为5立方米/h,所以分户水表的水头损失为
:Hd=q*g*g/kb=10.97Kpa
选32mm 口径的总水表,其常用流量为6立方米/h>q7-8,国债流量为12立方米/h,所以总水表的水头损失为:
Hd1=qg*g/kb=10.97Kpa H3=Hd+Hd1=24.37Kpa 给水系统所需压力H 位:
H=H1+H2+H3+H4=14.3x10+51.31+24.37=218.68Kpa<300kpa (满足要求)
H 1-引入管起点至最不利配水点位置、高度所要求的静水压。
H 2-引入管起点至最不利配水点的给水管路,即计算管段的沿程与局部损失之和
H 3-水流通过水表时的水头损失。
H 4-最不利配水点所需的流出水头
各项计算列入水力计算表中。
(二)排水部分
1.横支管计算
根据式q p =0.2αp N +q m ax 计算该排水管段的设计秒流量,其中∂=1.5;q m ax -计算管段上排水量最大的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L/S ,卫生器具当量与排水流量按表3.5.1选取,查附录5.1,确定管段的管径和坡度计算结果见表。
2.立管计算
立管接纳的排水当量总数:
大住户:Np=17*4=68
小住户:Np=10.25*4=41
立管最下部管段设计秒流量:
=0.12*1.5*68+1.5=2.98L/S
大住户:q
p
=0.12*1.5*41+1.5=2.65L/S
小住户:q
p
查表5.25选用立管:小住户选100mm的立管;大住户选110mm的立管。
设专用通气管。
3.立管底部和排出计算
为排水通畅,立管底部和排出管放大一号管径,取125mm,坡度为0.026。
八.给水排水系统水力计算图
给水系统水力计算图
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图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2
专业: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