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能够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熟悉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能够进行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运行管理;4.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方法和常见问题处理。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介绍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和作用;2.讲解建筑给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3.介绍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和作用;4.讲解建筑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5.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6.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7.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原理、设计和施工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认识。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2.参考书:《建筑给排水技术手册》、《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原理》;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4.实验设备: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实验装置、测量工具。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定义、分类及系统组成,了解其重要性与实际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规范,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常用的设备、管材及配件,并掌握其性能和选用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建筑给排水设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给排水领域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建筑给排水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设计和应用能力,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概述- 定义、分类及系统组成-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2. 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与规范- 设计原则及要求- 相关规范及标准3.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法- 给水系统设计- 排水系统设计-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4. 常用设备、管材及配件- 常用给排水设备- 常用管材及配件- 性能及选用原则5. 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绘制- CAD软件操作基础- 施工图绘制方法与技巧- 施工图标准及规范6.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实际工程项目- 解析设计过程及方法- 总结经验与教训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建筑给排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建筑给排水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规范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Biblioteka 一、教学内容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以下教材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适用于高中年级)第二章“建筑给水系统”。
1.建筑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2.建筑给水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
3.建筑给水系统的管道布置与敷设;
4.建筑给水系统的水泵选型与安装;
5.建筑给水系统的水处理与水质保障。
4.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中的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
5.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检验与验收标准。
直接输出:
2、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三章“建筑排水系统”:
1.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2.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原理及主要设计参数;
3.建筑排水系统管道布置与敷设要求;
4.建筑排水系统中水封和透气系统的设置;
5.建筑排水系统中的污水处理与排放。
3、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四章“建筑雨水系统”:
1.建筑雨水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2.建筑雨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
3.建筑雨水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4.建筑雨水系统的施工要求与注意事项;
5.建筑雨水系统的排水设施及其选型。
4、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五章“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设计”:
1.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组成与表达方式;
2.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制图规范与标准;
3.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各类管道、设备在施工图中的表示方法;
4.建筑给排水施工图中常见的设计符号与标注;
5.建筑给排水施工图的审查要点与修改方法。
5、教学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六章“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敷设技术与要求;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总体概述1.1 课程介绍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为建筑专业学生,旨在深入介绍建筑物给排水工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给排水系统构造及其分类,明确水管材料的种类,学会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掌握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并深入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构成;(2)掌握给排水系统的构造和分类;(3)熟悉水管材料的种类;(4)学会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5)掌握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6)深入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2.1 教学模式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教学,强调各种教学方法的互补性,能够创造出一种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操作实操。

2.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此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给排水系统的构造及其分类,水管材料的种类,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各种设备耗材材料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特别是在实训教学方面,采用实物实操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大纲第一节建筑排水原理(1)建筑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2)建筑排水工程的发展(3)建筑排水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水管材料(1)水管材料的种类(2)各种管材材料的特点(3)水管安装要求第三节管件及其连接(1)管件及其功能(2)管件的正确连接(3)各种管件的材料要求第四节设备附属设施(1)设备附属设施的基本定义(2)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要求(3)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及测试第五节维护与管理(1)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2)不同时期建筑排水的维护(3)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课程设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是建筑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建筑工程实施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其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从而为学生们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案,包括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以及计算和分析水量、水压等参数。

2. 设计流程本次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开始任务:学生了解设计任务的背景和目的,收集相关信息。

•收集和处理数据:学生需要收集并处理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相关的数据,包括建筑图纸、水力参数表等。

•目标确定:学生需要确定本次设计的目标和设计范围,明确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

•方案设计:学生按照设计标准和设计要求,设计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方案。

•参数计算:学生需要进行水量、水压和水力损失等参数的计算,并分析得出合理的设计解决方案。

•方案评估与改进:学生需要评估设计方案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以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设计总结:学生需要对本次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汇报设计成果。

3. 总结评估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并提交设计方案和设计文稿。

教师将对学生的设计实践操作、方案设计、参数计算和设计方案评估、总结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数打分。

四、课程设计实施本次课程设计可以采用课堂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授课方式:与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按照设计流程逐一讲解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第一篇设计说明书 (1)第一章给水工程设计 (1)1.1 给水工程设计 (1)1.1.1 设计方案 (1)1.1.2 设计方案比较结论 (5)1.1.3 室内给水系统 (5)1.1.4 室外给水系统 (6)1.2 给水系统的组成 (6)1.3 贮存、增压设备及管材 (7)1.3.1 贮存设备 (7)1.3.2 管材 (7)第二章消火栓消防工程设计 (8)2.1 消火栓消防工程设计基本参数 (8)2.2 消火栓消防工程设计方案比较 (8)2.2.1 设计方案 (8)2.3 消火栓消防系统的设计 (8)2.3.1 室外消火栓消防管道 (8)2.3.2 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 (8)2.3.3 室内消火栓布置 (9)2.4 管材 (10)第三章污废水排水工程设计 (11)3.1 排水体制确定 (11)3.2 污废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比较 (11)3.2.1 设计方案 (11)3.3 污废水排水工程的设计 (11)3.3.1 室内污废水排水管道 (11)3.3.2 室外污废水排水管道 (12)3.4 污废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2)3.5 设备及管材 (12)3.5.1 设备 (12)3.5.2 管材 (13)3.6 施工要求 (13)第四章雨水排水工程设计 (14)4.1 雨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案比较 (14)4.2 雨水排水工程的设计 (14)4.2.1 室外雨水排水管道 (14)4.2.2 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4)4.2.3 设备 (15)4.2.4 管材 (15)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16)第五章冷水系统计算 (16)5.1 用水量计算 (16)5.1.1 用水指标确定 (16)5.1.2 用水量计算 (16)5.2 室内冷水管网水力计算 (17)第六章消火栓给水系统计算 (25)6.1 基本参数 (25)6.1.1 设计参数 (25)6.2 消火栓的间距及布置 (25)6.2.1 消火栓保护半径 (25)6.3 消火栓系统水力计算 (25)6.3.1 确定设计参数 (26)6.3.2 计算水枪喷嘴所需水压Hq (26)6.3.3 计算水龙带水头损失Hd (26)6.3.4 计算消火栓口处所需水压Hxh (27)6.3.5 校核 (27)6.3.6 屋顶消火栓 (27)6.3.7 水力计算 (27)6.4 消防贮水设备 (28)6.4.1 消防水箱 (28)6.4.2 水泵接合器设置 (29)第七章污废水排水系统计算 (30)7.1 设计秒流量公式 (30)7.2 室内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30)7.2.1 基本规定 (30)7.2.2 排水系统横支管水力计算 (31)7.2.3 排水系统立管水力计算 (32)7.3 化粪池的计算 (33)第八章雨水排水系统计算 (35)7.4 雨水量计算 (35)7.4.1 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 (35)7.4.2 汇水面积 (35)7.4.3 雨水量计算公式 (36)第九章材料一览表 (38)设计参考资料 (40)设计体会 (41)第一篇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给水工程设计1.1 给水工程设计1.1.1 设计方案(1)基本原则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规范》(GB50015-2003)(以下简称《建规》)3.3条规定,给水系统选择有如下原则:① 应尽量利用城市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成套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成套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成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建筑给排水的概念、系统组成及其在建筑功能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规范要求。

3. 学生能够描述建筑给排水系统常用的设备、管材及配件的特性和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简单的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制图软件绘制建筑给排水系统图,展示系统布局和组件。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检测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关注水资源利用和节水技术。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培养对建筑行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为我国建筑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与功能-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2.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 给水系统的分类与选择- 给水管网的布置与计算- 给水设备选型与应用3. 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 排水系统的分类与选择- 排水管网的布置与计算- 排水设备选型与应用4. 建筑给排水系统常用材料与设备- 管材、管件及连接方式- 给排水设备性能与选型- 节水设备与环保技术5.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制图- 设计流程与方法- 制图软件的应用与操作- 系统图绘制技巧与实践6. 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与验收- 施工工艺与操作要点- 系统检测与调试- 验收标准与质量要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建筑给排水系统概述第二周: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第三周:建筑排水系统设计原则与规范第四周:建筑给排水系统常用材料与设备第五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制图第六周: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与验收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建筑给排水的概念、原理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

2. 学生能掌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建筑给排水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图纸等方式,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认识到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工程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排水基本概念: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详细介绍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分析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讲解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质量控制,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介绍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检修和管理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

6. 建筑给排水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给排水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六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建筑给排水基本概念及系统分类第二周:建筑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功能第三周:建筑给排水设计原则第四周: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第五周:建筑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第六周:建筑给排水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建筑给排水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孝感某中学拟建一幢5层教学楼,总建筑面积近5200㎡;建筑高度21.6m;底层为行政办公及实验室,二至五层为教室。

每层设卫生间两处,一处为男女厕所;另一处为男女隔层厕所(一、三、五层为男厕)。

男厕内设污水池1个,洗手盆1个,小便槽4.9m长,便槽蹲位5个;女厕内设污水池和洗手盆各1个,便槽蹲位8个。

层顶水箱间一座。

要求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具体内容包括:1、建筑给水系统设计。

选择给水方式,布置给水管道及设备;进行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室内所需水压的计算;高位水箱容积计算及校核水箱安装高度;绘制给水系统的平面图、系统图及卫生间大样图。

2、建筑消防系统设计。

消防用水量及高位水箱消防贮水量的计算;布置消防管网;进行消防管道水力计算及消防水压计算;选择消防水泵以及确定稳压系统;绘制消水栓系统的平面图及系统图。

3、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体制的确定以及排水管道的布置;排水管道水力计算;化粪池的容积计算及选型;绘制排水系统的平面图及系统图。

二、设计资料1、建筑设计资料建筑物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至五层平面图及屋顶平面图及水箱间平面,立面图共5张。

本建筑为5层,底层高为4.2m,二至五层层高为3.6m,上人屋面,楼梯间屋顶标高为27.2m,水箱间标高为22.2m。

室内外高差为0.3m。

冻土深度为0.2m。

2、市政基础资料(1)给水水源建筑物北侧和西侧有城市市政给水管道,管径为DN300,常年可提供的资用水头为0.15MPa,管道埋深为室外地面以下0.5m。

(2)排水资料本建筑物西侧有城市排水管道,其管径为DN500,管内底深为室外地面以下1.5m,管材为钢筋混凝土。

未预见水量:按日用水量的12%计算。

三、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2、课程设计图纸课程设计图纸数量不得少于5张,用CAD绘制。

图纸绘制要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的绘制按轴测正投影法绘制,管道布置方向应与平面图相对应,并按比例绘制。

第二章设计方案2.1 建筑给水工程在初步确定给水方式时,对层高不超过3.5m的民用建筑,给水系统所需的压力H(自室外地面算起),可用经验估算:1层为100kPa,2层为120kPa,3层以上每增加1层,增加40kPa,对于层高超过3.5m的建筑,上述值应适当增大。

根据原始设计资料,本教学楼为五层建筑,底层高为4.2m,二至五层层高为3.6m,根据经验估算,要满足第五层用水需求,给水系统所需的压力至少为250kPa,而市政管网常年可提供的资用水头为0.15Mpa(即150kPa),显然不能满足用水要求,故考虑二次加压。

由于屋顶水箱间标高为22.2m,若直接采用水泵-水箱给水系统,虽然最低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静水压满足要求,但未能有效利用市政管网水压,浪费流量,同时,屋顶水箱容积相对过大,增加建筑负荷和投资费用。

室外给水管网常年可提供的资用水头为0.15Mpa,可考虑直接向较低的几层供水。

经方案比较,室内给水系统拟采取分区供水方式,分为上、下两个区。

考虑到市政管网引入管以及水表节点等其他附件的水损,以及供水可靠安全性和管理维护的方便,2层及2层以上为上区,1层为下区。

上区采用上行下给供水方式,即城市管网→地下贮水池→水泵→屋顶水箱→上区各层用水点。

下区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即城市管网直接供下区各用水点。

2.2 建筑消防工程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的5.1.1条,本建筑属于二类建筑。

据8.2.1条,设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中的3.3.2条以及3.5.2条,室内、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分别为15L/s、25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5L/s。

室内消火栓系统不分区,采用水箱和水泵联合供水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每个消火栓处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高位水箱贮存10min消防用水,消防水泵及管道均单独设置。

每个消火栓口径为65mm单栓口,水枪喷嘴口径19mm,充实水柱为12mH2O,采用衬胶水带直径65mm,长度25m。

消防泵直接从消防水池吸水,火灾延续时间以2h计。

2.3 建筑排水工程根据原始资料,该教学楼每层有两处卫生间,共五层,用水处较集中,考虑到运行管理维护的方便,因此选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将生活污水与雨水采用两套管道分流排放。

生活污水采用有通气的普通单立管排水系统,两处卫生间分别设置两套单立管排水系统,排水立管设置伸顶通气管,伸顶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小于0.3m。

第三章管道布置3.1 给水管道的布置3.1.1 管道布置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管道布置时,不但要处理协调好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利条件,力求经济合理2. 保护管道不受损坏3. 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4. 便于安装维修3.1.2 管道敷设1. 敷设形式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明装即管道外露,其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

但外露的管道影响美观,表面易结露、积灰尘。

暗装即管道隐蔽,如敷设在管道井、技术层、管沟、墙槽或夹壁层中,直接埋地或埋在楼板的夹层里,其优点是管道不影响室内的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

2. 敷设要求给水管道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和变形缝,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关措施。

如给水横管穿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预留孔洞,暗转管道在墙中敷设时,也应预留墙槽,以免临时打洞、刨槽影响建筑结构强度。

3. 管材选择生活给水采用给水塑料管。

给水系统的平面图见附图一,系统图见附图二,卫生间大样图见附图三。

3.2 消防管道的布置3.2.1室内消火栓布置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要求,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建筑内,每层均应设置消火栓。

消火栓的间距要求应满足下列要求:1. 建筑高度≤24m且体积≤5000m3的多层库房,应保证有1支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同层内的任何部位。

2. 其他民用建筑应保证每个防火区同层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

3. 消火栓口距地面安装高度为1.1m,栓口宜向下或与墙面垂直安装。

4. 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操作方便的走道内,宜靠近疏散方便的通道口处、楼梯间内。

3.2.2消防给水管道的设置建筑内的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 室内消防竖管管径不应小于100mm。

当室内消火栓个数多于10个且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且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管道或者消防水泵连接。

2. 高层厂房(仓库)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立管应连接成环状。

3. 设置室内消火栓且层数超过5层的公共建筑,消火栓系统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消火栓布置平面见附图四,消防给水管道管线布置见附图五。

3.3 排水管道的布置3.3.1. 排水管道布置原则1. 排水畅通,水利条好2. 保证设有排水管道房间或场所的正常使用3. 保证排水管道不受损害4. 室内环境卫生条件好5. 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方便6. 占地面积小,总管线短、工程造价低。

3.3.2排水管道的连接1. 排水横支管与立管的连接采用正三通的方式。

2. 排水立管咋垂直方向转弯处,采用两个15°弯头连接。

3. 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的连接,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连接。

排水系统的平面图见图六,系统图见图七。

第四章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计算4.1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4.1.1. 给水用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由规范中的表3.1.10可知,中小学学校教学楼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为20~40L/(cap.d),用水时间为8~9小时,小时变化系数K h为1.5~1.2。

考虑到孝感市的实际情况,本设计取用水定额为30L/(cap.d),用水时间取9小时,小时变化系数K h为1.5。

4.1.2. 最高日用水量根据给水设计方案,分为上、下两个区,下区1层直接利勇市政管网供水,2~5层利用高位水箱供水,因此两区最高日用水量分开计算。

1层共有6间办公室,取每间办公室12名教师,则1层最高日用水量为:Q d1=m×q d=(1+0.12)×6×12×301000=2.42m32~5层共有27间教室,取每个教室70人,则2~5层最高日用水量为:Q d2=m×q d=(1+0.12)×27×70×301000=63.50m34.1.3. 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下区最大时用水量为:Q 1=Q d1T ×K =2.429×1.5=0.40m3ℎ⁄上区最大时用水量为:Q 2=Q d2T ×K =63.509×1.5=10.58m3ℎ⁄4.1.4. 设计秒流量按公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6.5条,宿舍(I 、 II 类)、旅馆、宾馆、酒店式公寓、医院、疗养院、幼儿园、养老院、办公楼、商场、图书馆、书店、客运站、航站楼、会展中心、中小学教学楼、公共厕所等建筑的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 g=0.2α√N g本设计为教学楼,取α=1.8,因此计算公式为:q g=0.36√N g4.1.5. 屋顶水箱容积由规范可知,当高位水箱为生活水箱和消防水箱共用时,高位水箱的有效容积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两部分组成。

当生活调节水量由水泵联动提升进水时,可按照不小于最大时用水量的50%计,消防贮水量为10min室内消防用水量。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知,该教学楼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

2~5层的生活用水由水箱供给,1层的生活用水虽然不由水箱供给,但考虑到市政给水事故停水,水箱仍短时供下区用水(上下区设连通管),故水箱容积应按1~5层全部用水确定。

又因水泵向水箱供水不与配水管网连接,故选水泵出水量与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相同,即q b=10.98m3/h。

=14.49m3因此高位水箱有效容积为V=10.98×50%+15×10×601000屋顶水箱采用钢制,尺寸为3.0m×3.0m×1.9m,有效水深1.7m,有效容积15.3m3。

由于高位水箱是生活给水与消防用水共用,因此要求最不利点消火栓的静水压力达到7mH2O,即高位水箱最低水位到5层消火栓口高差至少达到7m。

消火栓口安装高度为1.1m,即第5层消火栓栓口的标高为16.1m,因此高位水箱的最低水位标高至少为23.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