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合集下载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000字优秀5篇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000字优秀5篇

读《战争与和平》有感1000字优秀5篇读《战争与和平》有感范文一《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主要以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中心,通过对几个贵族家庭的详细描写,反映了从1805年到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这段历史时期的俄国生活。

1805年,拿破仑集结军队继续向西挺进。

俄国受到了威胁,遂与奥地利签订盟约,共同抵抗法军。

虽然到处都是人心惶惶,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贵族们依旧举行盛大的舞会接待客人,依旧和朋友们聊天玩乐。

在莫斯科,人们生活平静,在另一边库图佐夫却在带领军队抵抗法军的入侵。

皮埃尔的父亲去世了,他从一无所有变成了俄国首富,姑娘们都对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参军了,公爵夫人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还一直在追求着索丽娅。

没过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时爱上了阿纳托里。

过了一段时间,战争打到莫斯科来了,人们纷纷离开,逃往别处。

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安德烈也在战役中牺牲。

拿破仑似乎很有胜算。

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俄军胜利了。

从那以后,生活恢复了平静。

娜塔莎与皮埃尔结婚生子,玛丽亚和尼古拉也结婚了,人们都生活得很幸福。

从文章中我体会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的力量。

人民都愿意参军为国牺牲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怕死亡,随时随地做好准备战斗,只要国家用得上他们,他们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务。

文章中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就拥有这种精神:朴实英勇、藐视死亡,他们都很有英雄气慨。

文章中的库图佐夫遇事沉着冷静,脑子很灵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详细、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体现者。

在战争中俄罗斯能以少胜多,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小说中的三位贵族优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尔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卫国战争的最前线。

安德烈公爵不仅是库图佐夫的好助手,还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

他为国捐躯,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现在人们的好日子都是用那些英勇献身的勇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在战场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士兵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多篇)第一篇:《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最近阅读了《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值得重读精读。

其中有句经典的语句深深的吸引了我:“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克不及转变。

无论是死还是什么工具都不可以粉碎它。

它是心灵的本质”。

这一部穿插在上流社会,不局限于一隅的小说,局面的汹涌澎湃,是他成为经典的缘故原由。

内里的人物本性光显,让人难以忘怀。

彼埃尔、安德烈、尼古拉等等,好像只要穿越时空,仍旧能够触摸到,那些热血,那些真正的悲伤以及对将来的盼望,就这样显现在人们的面前目今。

生下来,人的各种欲望、丑陋一壁恣意显现。

情欲、贪欲,更多。

库图拉夫也是一样,毫不在意地听别人说他是独眼龙,在军事上,兢兢业业,为国度效忠,尽犬马之力。

最后,却由于别人的不满,军权移交。

却竟然只呢喃一句,“我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也许,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所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天主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力大,正是因为上帝特殊喜好他的芳香。

也许他是被上帝咬得特殊多的谁人苹果,所以,他是最被天主所最爱的那人。

宁静的前奏,总是必要流血和捐躯换来。

明天太阳是否能依稀升起,没有人知道。

狭窄的车间中,娜塔莎和安德烈相互人性的宽恕。

当战役竣事,拿破仑的期间彻底已往,奥军取得胜利的时间,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平明,终于到临了。

是的,来临了,颠末战役的洗礼,这宁静的曲调奏响之时,那旋律分外的高兴和感人。

婚礼举办,生儿育女,这是人之常情,这是真正的宁静期间了。

末了一句话,让人感触颇多:我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令爱我的人都感触幸福。

那是小尼古拉的感触,那个十五岁的消瘦少年所说的话。

是的,既然已经宁静了,我们所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是爱我的人都感触幸福罢了。

第二篇:《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09307038吴倩云09级工管我们常说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所探索的基本的、常常是带有普遍性的头脑。

读《战争与和平》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读《战争与和平》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读《战争与和平》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战争与和平》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战争与和平》心得体会1000字1《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以九十年代初的俄国为背景,以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军人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公爵与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彼埃尔·别素霍夫为两个主人公,描绘了战争与和平交织、残酷与温情并存的一幅幅画面。

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便是安德烈。

他的形象是典型的“英雄”,在保家卫国和安逸的公爵生活之中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就算在妻子难产而死后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他一定也会再次投身于战争之中。

他骨子里留的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而来、永不磨灭的军人之魂。

保家卫国便是士兵最大的荣耀,即使是死神在向他招手,他也并不觉得有所遗憾“是的,这就是死。

我死了——我醒了。

是的,死——便是觉醒。

”如同二战中当德军已经在用望远镜窥视莫斯科克林姆林宫的屋顶时,无畏的苏联士兵们却在进行红场阅兵。

正是因为有这种看淡生死、以国家为最高使命的人去参加战争,我们才能得到今天的和平。

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敬。

而另一位主人公彼埃尔应该更贴近我们现代大部分年轻人。

怀着爱国的热情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对于自己的生活都难以处理。

但彼埃尔却比我们更勇敢、更实际、更会付出实际行动去为国家做贡献,他虽然以私生子的身份得到了父亲留下来的遗产而成为了千万富翁,却在国家面临危机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糟糕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将自己所有的资产全部奉献给了国家。

敢问有多少人在得到一笔巨款后还能保持本心、还能在习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后再回到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去?说实话,我觉得我自己也做不到。

而彼埃尔做的远不止这些,在变卖家产后,他还鼓励人民投入到战争之中,并带头参军,为了国家的和平还牺牲自我去刺杀拿破仑。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五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五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宏伟巨著,它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劳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是一部再现当时社会风貌的恢弘史诗。

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画精准细腻,景物如临眼前,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流传至今,却没有任何隔阂感,其中流露出来对人性的悲悯情怀,穿越时空背景,仍旧撼动人心。

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

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

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

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

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

《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

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

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6篇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6篇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6篇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1名著是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的璀璨明珠;名著是境界高远、令人回味的天籁之音;名著是经久不衰、薪火相传的岁月经典。

而《战争与和平》就是这三句话的诠释。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俄法战争的背景下,一个个青年人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为了祖国而拼搏奋斗的故事。

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令人回味无穷、啧啧称赞。

愚蠢之徒——罗斯托夫尼古拉·罗斯托夫本来每年会有一万卢布的收入,生活也很富足。

但由于受了多洛霍夫的迷惑而错入赌局,仅仅一个半小时后,这位赌徒便输掉了整整四万三千卢布。

这笔钱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罗斯托夫的遭遇让我明白:有些事情,走错了一步,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我们要擦亮眼睛,拒绝诱惑。

罗斯托夫的愚蠢令世人唾弃。

勇敢之人——彼埃尔在波罗金诺会战中,彼埃尔所在的一个团负责牵制敌人,为掩护其他部队调整战略部署争取时间。

突然,一名杀红了眼的法国士兵挥舞着战刀向彼埃尔冲了过来。

在这生死关头,彼埃尔奋力反击。

一场殊死搏斗后,彼埃尔胜利了。

彼埃尔的事迹让我明白:在危险与困难面前,只有勇敢能战胜一切。

彼埃尔的勇敢令世人钦佩。

顽强之人——安德烈安德烈所在的部队是后备部队。

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死亡和悲伤一直笼罩着这支部队。

突然,一颗流弹在安德烈身旁炸响,他一下子跌倒在地,医生赶忙过来给他治疗。

当他醒来的时候,部队已经走了,而他的伤口也发炎了,但他强打精神,强撑着到达了一个村子。

安德烈的顽强让我明白: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是让他来支配我们,我们要同命运搏斗。

安德烈的顽强令世人折服。

朋友们,快拿起书读一读吧,让我们一起品味其中的哲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吧!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2《战争与和平》可以说是托翁最伟大的著作,如一篇动人心魄的史诗!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混蛋,但同样也没有什么至大至伟的圣贤,每个人都以生命的形态游历于这大千世界之中。

还有什么比这份更真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还有什么比这更贴近人心。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精选5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精选5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1000字读战争与和平有感(精选5篇)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一《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间。

小说以1805—1820年的欧洲大陆为背景,在战争与和平的交错中描述了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等四个贵族家庭的爱恨情仇。

几个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人生起伏之后,最终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战场上牺牲,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终成眷属,而尼古拉罗斯托夫和玛利亚博尔孔斯卡娅也组成了美满的家庭,小说的叙事部分以两个家庭的幸福家常收尾,令人倍感温馨。

主人公们生活在动荡期的欧洲,拿破仑治下的法国与亚历山大一世治下的俄国是19世纪初决定欧洲命运的主要力量。

托尔斯泰不仅以恢弘的场景描述真实的历史事件,而且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评述。

可以说,对历史的探讨是小说的一大基干,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几位主人公的命运沉浮,历史如何被描述?推动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托尔斯泰以非常写实的手段还原了众多历史场景,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和1812年拿破仑攻占莫斯科是其中的核心事件。

尽管托尔斯泰站在俄国人的立场上描述历史,但如果你想从这部小说里挖掘俄国的“爱国主义”,那恐怕就要略感失望了。

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智慧”的俄国军队,也看不到“英勇”的俄国人民。

尽管后人认为拿破仑进军莫斯科是俄国军民故意“诱敌深入”的结果,但托尔斯泰却认为法军得以长驱直入只不过是俄军的内部矛盾和指挥紊乱造成的,而所谓“诱敌深入”之战术只是后人的歌功颂德而已。

恰恰是俄军的作战失败在客观上导致了拿破仑孤军深入,并最终使他走向灭亡。

历史就是这样,后人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删减了很多东西,同时也捏造了很多并不存在的“辉煌”和“丑恶”。

在感情色彩上,我们看不到作为侵略者的法国人有多么“可恶”,也看不出抗击侵略的俄国人有多么“崇高”。

托尔斯泰的对整个战争过程的描述是中立的,也是真实的。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6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6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在拜读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著作《战争与和平》,我觉得列夫·托尔斯泰不仅仅只是一位作家,从书中我仿佛也看到他对军事、哲学、历史等也有高度的透彻,对他的喜爱与崇拜使我对这本家喻户晓的著作有点感想。

小说从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写到1821年俄国专制加强潜伏危机的时刻,以法国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为主线。

但内容并不全是以战争为话题。

故事的主人公青年公爵安德烈为了心中的信仰投身到“硝烟四起”的战争中去,把怀孕的妻子交给父亲与妹妹玛丽亚照顾,在军中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而彼埃尔是安德烈留学归来的好友,身份高贵,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也是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了彼埃尔的这一点,便计划把相貌美丽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仑嫁给了他。

而同一时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败的安德烈不幸受了重伤,身心也受到重创的他只好静静养伤。

另一边的新婚后的彼埃尔,在不久后就发现妻子爱仑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关系,他为了卫护自己的名誉最终与爱仑分居,内心陷入了纠结当中,直到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后慢慢开始找到了新的信仰。

在战场上的安德烈回到家的那一晚,妻子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逝世,这让安德烈顿时感到人生已走到尽头,直到遇到活泼漂亮,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可父亲的强烈反对,使得安德烈出国和娜塔莎无奈分开一年,娜塔莎最终奈不住寂寞与爱仑的哥哥阿那托尔私奔。

后直到1812年的一次战争,娜塔看到了将死的安德烈,她向他谢罪并热诚地照顾他,可安德烈最终还是和死亡一起走了。

彼埃尔化为农夫刺杀拿破仑却反被俘虏,其妻爱仑在这战火连连的环境下依旧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

几番奋战后,俄国最取得胜利。

像每个故事完美结局一样,大家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和平的到来,是用铺满鲜血的花朵迎接,战争不会永远,因为正义存在。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这部长篇巨制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小说从家庭生活场景和战争场面的描写入手,站在宏观视角,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

首先,小说人物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战争与和平》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其浪漫色彩的语言来劝勉世人。

并不写一些“高大全”的人物,小说中,有渐渐由有许多不良嗜好一步步蜕变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比埃尔;也有在国难当头只是仍然寻欢作乐,沉浸在奢华糜烂的生活中无法自拔的艾伦等贵族。

在描述他们的时候,作者是想通过描写来表现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景的,但是他还是会从一个人不成熟的一面写起,这样也更加的真实动人。

也许有人会说,像小说描写的比埃尔参加决斗,娜塔莎甘愿离家出走追求所谓的爱情是一种不好的,不应该写的东西。

那就有失偏颇了。

我国近代的学衡派,观点保守,他们也认为西方一些小说描写一些社会中的负面信息,这样是令人作呕的,是不良的。

但是大家细看小说又会发现,其实,在比埃尔参加决斗之后,又描写到他的对手其实在家中是个孝子,是个对待自己姐妹很和善的人。

小说中还写到比埃尔在决斗前后内心的斗争与挣扎……这写情节真切地反映出,描写不良的事情,有没有经过作者自己的真实的、诚实的思考,托尔斯泰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是显而易见的。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作家只是单纯描写不良的事情,而命运在之间穿插或者是引导读者作出理性的思考,那么这样的作品就只能是一种宣扬腐朽、落后文化的载体。

描写出他们渐渐“成长”的一面,这也使得小说的任务形象更加丰满。

小说中的人物娜塔莎据说原型是托尔斯泰的母亲,但是在小说中,也写到娜塔莎遇见所谓的爱情时迷失了自己,无法理性进行判断,险些被恶人诱拐,差点就酿成大错。

比埃尔呢,在小说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贪图享乐,脾气暴躁的人,但是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下苦工夫改变自己,使得自己的性格更加趋于完善,也许,他是作者美好的期望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精选范文 -------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战争与和平》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通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将众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成长阶段交织其中,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
战争与和平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战争与和平心得范文1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主要以抵抗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为中心,通过对几个贵族家庭的详细描写,反映了从1820XX到十二月党人起义
前夕这段历史时期的俄国生活。

1820XX,拿破仑集结军队继续向西挺进。

俄国受到了威胁,遂与
奥地利签订盟约,共同抵抗法军。

来源:作文网zw.虽然到处都是人心惶惶,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被打乱,贵族们依旧举行盛大的舞会接待
客人,依旧和朋友们聊天玩乐。

在莫斯科,人们生活平静,在另一边
库图佐夫却在带领军队抵抗法军的入侵。

皮埃尔的父亲去世了,他从
一无所有变成了俄国首富,姑娘们都对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参军了,公爵夫人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还一直在追
求着索丽娅。

没过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时爱上了
阿纳托里。

过了一段时间,战争打到莫斯科来了,人们纷纷离开,逃
往别处。

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安德烈也在战役中牺牲。

拿破仑似乎很有胜算。

1820XX,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俄军胜利了。

从那以后,生活恢复了平静。

娜塔莎与皮埃尔结婚生子,玛丽亚和尼
古拉也结婚了,人们都生活得很幸福。

从文章中我体会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
大的力量。

人民都愿意参军为国牺牲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怕死亡,随时随地做好准备战斗,只要国家用得上他们,他们哪怕是死也要完
成任务。

文章中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就拥有这种精神:朴实英勇、藐视死亡,他们都很有英雄气慨。

文章中的库图佐夫遇事沉着冷静,脑子很灵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详细、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体
现者。

在战争中俄罗斯能以少胜多,他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小说中
的三位贵族优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尔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
投身到卫国战争的最前线。

安德烈公爵不仅是库图佐夫的好助手,还
《战争与和平》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