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艺术水准需向市场靠拢?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艺术水准需向市场靠拢?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其实是挺好的,但是为什么那三个人最后都死了,最后片尾曲还挺好的。
片一般,歌还挺靠谱的。
一开始并没有想看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电影,可是大家都这么推荐看这部电影,我就也看了。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惊喜,竟然有周杰伦小公举,我一看到他,这部电影我就更爱看了,不过他的镜头感好少啊,我们粉丝说没有看够。
而且这部电影的片尾曲竟然是周杰伦的菊花台啊,要是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曲也是周杰伦的菊花台就更好了。
这部电影还有周润发啊,他还演过一部电影叫做赌神。
正像开讲啦周杰伦讲的一样,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所以你可以跟你同学炫耀,未来赌神是你爸爸。
看到这些我就想起来了,原来听妈妈的话的,菊花台灵感是跟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来的呀,哈哈。
这部电影首先便是壮观,壮观到彻底掩盖了她所有的优点,恢弘的宫殿,华丽的服饰以及不太复杂的故事,使这部电影占据了我心中艺术类的顶点,但不得不说,看完后心中有一种朦胧感,看惯了国外大片的直白,即便是一些很烧脑的国外电影也有着固定的科学趋向,要么是多维空间的叠加,要么是鬼神心理的干扰,但和西方文明起源不同,发展不同,追求不同的中国艺术,追求的是类似于天人合一这种自然和谐的特点。
冯小刚的《私人定制》中俗导演换血后追求雅,他说这么一句话:我血都换了你们要是还说能看得懂那可就是骂人了。
就是这样,21世纪国产有争议的《无极》《夜宴》《黄金甲》三部大片无一都被网上喷成了傻子,原因无非就是长期接触直接感受的国人丧失了对飘忽朦胧的体会,快餐文化下的人们拒绝接受意识上的塑造,以至于造成像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原稿被出版社涂改成旅游宣传册,这件事在国际上就是个笑话。
再看中国电影业《**囧》的爆炸票房,便证实了这一点(我也是俗人,也很喜欢看这些),于是无数的导演在挣扎,是追求高票房?(商业片)是追求高口碑?(剧情片)还是追求每个导演最大的梦想--高的艺术水准?是迎合你我还是迎合内心或迎合市场,作为一个观众,作为一个快餐文化的受害者,我内心也是挣扎的。
六年级读后感作文:《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_550字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_550字《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_电影观后感600字血染盔甲,我挥泪洒。
满城菊花,谁的天下。
宫廷之上,狼烟风沙。
生死不过,一刀的疤。
――《黄金甲》一片银色的盔甲之中,显眼的他穿着黄金甲,疯狂肆虐地挥动着手中的枪杆,不顾一切地挥动。
宫庭之上,他母亲的生命被操控着。
他如此拼命,单枪匹马,终于,他倒下了,血染红了地上的菊花……我不明白,为何他要这么做?单纯只是为了救他母后,我牺牲了一切,直到死之前,他还歉意地对他母亲说“对不起”他付出好多哦!他母亲就是他的天下,应该是这样吧!我出生在一个和美的家,爸妈都很祥和。
关于他们对我做的,我一度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小我就是洋溢在幸福中长大的。
他们习惯了我的胡闹。
特别是近期,我更加无理取闹。
而爸妈切百般忍耐,偶尔唠叨一下。
我常常在想,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我身边了,他们也许会过得安谧,而我切无法独立生活,那怎么办?不过,我现在才知道,自己好自私!老爸老妈一天天老,我一天天长大,他们付出的越来越多,我回报的切不见得增多。
我自私得太离谱了。
电影里的他,能够为自己的母亲付出一切,我呢?我会怎么做?只会和他一样,还是……老妈怎么样莆育我的,我说不出口那些肉麻的话,但我心里清楚,老妈是真心地,而且是非常辛苦的,我要好好反省。
假如我也拥有一件黄金甲,我想真正地,用自己的能力与勇气,即使像他那样单枪匹马,我也愿意这样去保护自己的老妈。
就算自己很受伤,就算自己牺牲了(好象很不现实哦!) 但是,我渴望拥有它――黄金甲,象征保护母爱与勇气的黄金甲。
血染盔甲,我挥泪洒。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600字 六年级读后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电影观后感600字六年级读后感血染盔甲,我挥泪洒。
满城菊花,谁的天下。
宫廷之上,狼烟风沙。
生死不过,一刀的疤。
――《黄金甲》一片银色的盔甲之中,显眼的他穿着黄金甲,疯狂肆虐地挥动着手中的枪杆,不顾一切地挥动。
宫庭之上,他母亲的生命被操控着。
他如此拼命,单枪匹马,终于,他倒下了,血染红了地上的菊花我不明白,为何他要这么做?单纯只是为了救他母后,我牺牲了一切,直到死之前,他还歉意地对他母亲说对不起他付出好多哦!他母亲就是他的天下,应该是这样吧!我出生在一个和美的家,爸妈都很祥和。
关于他们对我做的,我一度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小我就是洋溢在幸福中长大的。
他们习惯了我的胡闹。
特别是近期,我更加无理取闹。
而爸妈切百般忍耐,偶尔唠叨一下。
我常常在想,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我身边了,他们也许会过得安谧,而我切无法独立生活,那怎么办?不过,我现在才知道,自己好自私!老爸老妈一天天老,我一天天长大,他们付出的越来越多,我回报的切不见得增多。
我自私得太离谱了。
电影里的他,能够为自己的母亲付出一切,我呢?我会怎么做?只会和他一样,还是老妈怎么样莆育我的,我说不出口那些肉麻的话,但我心里清楚,老妈是真心地,而且是非常辛苦的,我要好好反省。
假如我也拥有一件黄金甲,我想真正地,用自己的能力与勇气,即使像他那样单枪匹马,我也愿意这样去保护自己的老妈。
就算自己很受伤,就算自己牺牲了(好象很不现实哦!)但是,我渴望拥有它――黄金甲,象征保护母爱与勇气的黄金甲。
血染盔甲,我挥泪洒生死不过,一刀的疤。
读了《边城》,不知是喜还是悲。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若加个结尾,又似乎是狗尾续貂,毫无意义。
人生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俨然成了悲剧,这大概是带了时代性和地域性的。
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剧,她是畸形恋情的产物。
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继死去,这成了翠翠人生悲剧的基础。
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不是悲剧的产生,而是悲剧的永恒。
翠翠平安地度过了人生开端的十几年,然而一连串的人和事触动了翠翠敏感的心,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的心。
满城近代黄金甲观后感

满城近代黄金甲观后感
首先呢,这电影的画面是真的很震撼。
那满城的金甲战士,一眼望过去,黄澄澄的一片,就像一大片会移动的黄金海洋。
皇宫里的建筑也是金碧辉煌的,感觉每一个角落都在说“我很贵,我很有排场”。
从视觉上来说,就像是给眼睛做了一场超级奢华的按摩,特别过瘾。
但是啊,这电影里的人物关系可真是够复杂的。
感觉他们就像在一个超级大的蜘蛛网里挣扎,尤其是王后和皇上之间的明争暗斗。
王后呢,感觉她憋着一股劲儿,像是被关在笼子里久了的鸟,想要冲破笼子获得自由,哪怕是撞得头破血流。
皇上呢,那就是权力的忠实捍卫者,整天板着个脸,心思深沉得像一口老井,让人捉摸不透。
他们俩的斗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拔河比赛,周围的人呢,就被这根无形的绳子拉来扯去,苦不堪言。
还有那些个王子们,也都各有各的心思。
二王子感觉是个热血青年,想要在这混乱的局势里当个正义的化身,可他又有点太天真了,以为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就能改变什么,结果被现实撞得鼻青脸肿的。
三王子呢,就像个被宠坏的小狼崽,横冲直撞的,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后也是没个好下场。
这部电影里的女人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那些宫女们的胸部,哇,真的是很突出的一个画面元素,感觉有点刻意了,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通过这个来表现某种压抑下的欲望之类的,但说实话,每次看到这个画面我都有点想笑又有点觉得尴尬。
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_观后感

精心整理满城尽带黄金甲影评_观后感【第1篇】第一次走进华星感觉很像我看《夜宴》的上海大光明影院,而后来黄金甲的服化,打斗场面甚至剧情竟然也和《夜宴》有点像那就属巧合了。
加坐在上下两层之间的过道,有软座椅,正对着屏幕,视角也还是不错的。
致入微。
就劝母喝药这一场,每个人在话剧剧本中繁复的心里矛盾不是电一影中王子们集体下跪和几句劝言所能表现的。
《雷雨》里繁漪是在和四凤赌气,“您就忍一忍喝了吧!”四凤说。
就因为这句话,她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啊,什么都要忍,我一直在忍,可凭什么你这个抢我一爱一人的下人也要让我忍,我受够了!还有剧中老爷要周萍给繁漪下跪劝其喝药,周萍听父亲的话跪下,繁漪突然清楚地意识到眼前这个男人是自己的儿子,即使不是亲生,母子的辈份不容置疑,而两人的感情注定不会有结果,而且一旦真相揭露那将不为世俗所容。
她的心里是那么的压抑和苦闷,但又因为已经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感情而必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她能做的除了忍还是忍。
并且在这个感情失控的顶点,她选择了夺门而出,这点在电一影里显然没有表现好,以至于看到劝皇后喝药这一幕的时候十分别扭,恨不能直接把这段给剪了。
到皇后身上,摆在皇室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确实没有表现出原剧本所赋予其内心的种种苦痛挣扎孤独压抑。
还有皇后和太子的乱一伦,和《夜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里皇后的大儿子看上去跟太子差不多年岁,这样的乱一伦欠真实。
《雷雨》中的繁漪三十出头,周萍约摸二十七八,年龄相仿,因为周朴园常年在外工作,他们两个同龄人才日久生情。
而电一影里,作为大龄的皇后竟然勾一引儿子辈的太子,这岂不是皇后的作风问题,几乎没有被同情的需要。
当然影片中并没有皇后,太子及杰王子的具体年岁,只是我们通过刘烨,周杰伦两个演员所作的判断罢了。
不再拿《雷雨》和《黄金甲》作太多的对比,拿经典改编,是非出入是难免的,相信编剧的初衷并不是要把宫廷般的《雷雨》搬上荧屏,而是借用这个唯美而成功的故事而已。
而且对于话剧剧本并不是大众阅读的通俗读物,如果观众没有看过《雷还有宫女们半露半藏的酥一胸。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分析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分析一、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剧情概述五代十国间。
中原大乱,盛唐灭亡.群雄拥兵自立。
王(周润发饰)以禁军都尉身份,领兵造反,自立为王。
为巩固权力,他逐前妻,迎娶梁国公主(巩俐饰)为后,从而得到梁王支持,稳定了政权。
前妻留下一子元祥(刘烨饰),王与后又先后生下二子元杰(周杰伦饰)、元成(秦俊杰饰)。
王东征西战国力渐盛。
立元祥为太子,封元杰为将军。
王对前妻始终不忘,后宫内立其画像,谎称前妻已死,时时悼念。
王与后的关系始终不好,后宫寂寞。
终有一日与大王子元祥通奸乱伦。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故事,开始于王登基二十五年后重阳节的前一天……大王发现太子竟然与他的继母「王后」乱伦,暗通款曲,於是令太医蒋亦儒在王后的汤药中下慢性毒药「西域草乌头」。
王后每日晕眩,察觉了药物有毒,但为了不引起大王的怀疑而照吃不误。
但王后急思报复,说服二王子元杰在重阳节赏花日,领后宫禁军谋反,篡夺王位。
太子与王后欢好同时,还和蒋太医之女蒋婵偷情,而蒋太医的妻子就是大王失踪多年的前妻「原配夫人」。
故太子偷情的其实是太子同母异父的妹妹,虽然太子不知情。
在重阳节时,蒋婵与其母被大王追杀,被王后设法领至公廷,王后在此时揭发真相「蒋婵是太子的妹妹,蒋婵之母就是大王的元配」,蒋婵疯狂奔出禁宫,其母追出,一同遇害。
二王子起兵攻打宫廷,全军击退埋伏于城门的警卫军,并砍断了放置在菊花台前的黄龙旗,企图一举攻入皇宫。
由於太子事先告诉了大王王后的谋反之意,大王以大量的盾牌与弓箭手伏兵平定叛乱。
宫中三王子元成见乱趁机夺权,动手刺死太子,并率领数名武士逼宫,要胁大王下诏禅让王位给他,而所有武士反被大王暗中埋伏的特种部队以飞刀砍死。
大王痛斥三王子的叛逆,并亲手用自己的金腰带将其鞭刑打死。
风波过后,数万名宦官则快速进行宫殿内部的复原工作。
按法律,王子谋反将遭处「车裂」极刑,而大王决定不处罚二王子,但逼迫二王子每天负责伺候王后服用毒药。
二王子不堪于逼迫自己亲身母亲服用毒药,举刀自刎而亡,王后则极度伤心而大声哀号,并打翻了溅有二王子鲜血的药。
满城近代黄金甲观后感

满城近代黄金甲观后感
先说这画面吧,那真叫一个震撼。
一开场,满眼的金黄色就往眼睛里扑。
那黄金甲士兵的方阵,整整齐齐的,感觉就像一大片金色的潮水要把啥都给淹没了。
皇宫里的那些个建筑、装饰也都是金灿灿的,就好像在说:“看,咱有钱,可劲儿造!”不过呢,这满眼的金色看多了也有点晃眼,就像吃多了甜腻的点心,到后面有点顶得慌。
这故事呢,说起来也是挺复杂的。
一家子人,那关系乱得像一团麻。
大王、王后、太子、二王子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大王看起来威严得很,可背地里也有着自己的秘密和无奈。
王后呢,也是个厉害角色,想反抗大王的统治,这两人斗来斗去的,就像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
太子在中间夹着,性格优柔寡断的,看着就让人着急。
二王子倒是有点血性,可他的反抗也像是一场闹剧,没两下就被镇压下去了。
这里面的感情戏也让人有点捉摸不透,感觉每个人的感情都像是被权力和欲望裹挟着,没多少是纯粹的爱情或者亲情。
电影里的那些个打斗场面可不含糊。
特别是黄金甲士兵攻城的时候,那喊杀声,还有那些武器碰撞的声音,听起来就特别刺激。
不过呢,这么多的打打杀杀,到最后死了那么多人,却好像只是为了满足那几个人的私欲,感觉有点悲哀。
里面的演员倒是都演得挺带劲的。
周润发演的大王那股子霸气侧漏的劲儿,让人看了就觉得他是个王者。
巩俐演的王后也很有气场,那种压抑着愤怒和不甘的感觉表现得很到位。
还有周杰伦演的二王子,虽然他那时候演技还略显青涩,但也演出了那种年轻人的冲劲和叛逆。
呼唤——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_小学六年级作文700字

呼唤——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观《满城尽带黄金甲》有感前些天,我们一家去看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看后很受触动,我在这场冰冰冷冷的菊花雨中感受到了人的距离。
这部电影讲述了唐朝宫廷中的纷争。
但却深深刻画出宫廷中那种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情景。
哪怕是皇帝的家人都毫无一丝感情,尽是冷血。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王子,他不能说年轻,应该说还是一个孩子,表面上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但城府却深不可测,背后的他嘴角竟有一丝奸笑,一丝冷凝,令人心惊胆战。
生活在这样一个你争我夺的家庭里,一个纯洁的幼小的心灵,竟被玷污成黑色,这样一个可爱的灵魂,竟已经扭曲地不成形了。
难道不该为他叹息?为这个可悲的宫廷叹息?是的,在这里,只有权利驾驭一切,他被忽略,但往往被忽略的才是最可怕的。
这个阴冷的宫中便没有人陪伴他,于是自己便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于是心灵也被慢慢腐蚀。
这个孩子这么小便野心勃勃,甚至处心积虑谋朝篡位。
在重阳节晚上,歌舞升平,菊花满地,他那稚嫩的脸上只有邪恶,只有杀戮的决心,令我看了不禁心惊动魄。
但是他可不知道真正的恶毒不是只有他见到的那么多,他的父王比他更狠心。
都说虎毒不食子,但是他的亲生父亲却用他的的皮带一下下抽在他的身上,活活地打死了。
我看后,惊魂未定。
即使陌生人也会有相视一笑的感情,何况是自己的亲骨肉,或许有些人心已经完全是金刚打造,已经毫无人性的迹象了。
为此我感到悲哀,为什么权力可以操控一切,可以蛊惑人心。
既然可以舍生取义,为什么连一点点私心都不肯放下。
那个宫廷已经完全是龙潭虎穴,完全是地狱。
没有情感,没有快乐。
其实,这大千世界上也有很多无情的小世界,例如一个成功的男人,以事业为重,忽略了儿女,于是儿女便在这个毫无温暖的家庭中长大。
我呼唤着温暖,乞求它能回来;我呼唤着情感,哀求它能归来。
这世界就缺一些爱,一些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城尽带黄金甲》观后感
海德格尔的《林中路》中,有篇文章叫做《诗人何为?》。
诗人兼哲学家荷尔德林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贫困的年代里诗人何为?”,这引起了海德格尔的沉思。
时代之所以贫困,不是仅仅由于物质的匮乏,而是因为精神的匮乏,因为精神的空洞无物。
如果我们跳出海德格尔的视域,跳出他的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而进入当下的中国,我们可以发现,荷尔德林的追问几乎具有普适性,我们可以追问任何一个原本高尚的职业:诗人何为?法学何为?教师何为……。
今天笔者所要追问的是:电影何为?电影人何为?在看了张艺谋这个中国电影大腕的“巨制”之后,这个疑问更加强烈:中国的电影人到底在干什么?虽然我不是个职业影评人,可以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全理解电影的全部内涵。
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自然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只是这种感受,除了夸张的视觉效果外,整个感觉空洞无物。
难道,这种所谓的大片堕落为纯粹的娱乐工具?据说,此片票房收入屡创新高,如果排除宣传因素之外,它除了刺激更多的人欲一睹为快以外,还能够说明什么?如果说明其质量高,那么,是不是同时也说明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下降?据说,网上有人在“串连”组织拒看此片的签名活动。
[1]这还可能是感觉上当的人们的一种过激反应。
观看电影的人视觉震撼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巩俐为首掀起的汹涌波涛、另一个则是皇宫的颜色(包括铺盖广场的菊花)。
这两点,据说也是看点。
而电影的主要情节是根据曹禺名剧《雷雨》改编的,又加入了中国传统的主题:王室内乱。
其实,本片的主题就是叛乱和乱伦。
电影的名称起初令观众会大惑不解,这有什么意义,难道是为了展示皇宫的辉煌?看到片尾才能明白:原来逼宫的叛军穿的是黄金甲,而护卫皇帝的近卫军则穿的是银甲,所以“黄金甲”乃是叛乱的代名词。
王室的内乱对于中国人而言并非新题材: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如李世民、赵匡胤、朱棣都干过。
这种暴力往复,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不会给人们带来新思考。
比较而言,电影中可以令人琢磨的倒是“王”反复强调的“规矩”。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老百姓都知道的。
所以,王的一家“聚餐”的地点,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的地方:台子是圆的、桌子是方的。
王的规矩,也就是历代王朝的规矩,“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你不能拿”。
谋逆者乃是十恶不赦之罪,即使是王子,也要“车裂”就是五马分尸。
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这一点除了引起历史反思之外,几乎不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传统的国家领导人继承制度已经作古,终身制和权力私化的继承制都已经废除,而新的选举制度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只不过,规矩变了,王的规矩变成了全民的规矩,以“人民”的名义进行宣告而已。
第二个主要题材是乱伦,取材于《雷雨》,《雷雨》的创作在于揭示万恶的旧社会的吃人制度,唤起人们对旧制度的仇恨和对新制度的向往和热爱。
把这个情节用乾坤大挪移的手法转移到五代十国的帝王之家,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能引起观众厌恶,而没有了曹禺剧作的那种鲜明的启示意义。
曹禺创作的故事让人痛恨旧制度是因为门第观念造成了主人公的悲剧,而古代帝王的风流事、帝王的政治联姻对普通人是不适应的。
无论什么人只要踏上了那种地位,就身不由己的陷入其中。
“乱伦”是传统道德绝对排斥的事情,从西周开始就已经“入律”了,而到了隋唐更加成为十恶不赦之罪。
但在帝王家,这种事情历代都有,是制度无法克制和避免的。
因此,把乱伦的题材用在帝王家,不太具有普适意义,却失去
了曹禺话剧的深刻。
倒是片尾曲婉转悠扬,令人回味,但是又与片子的主题不太合拍。
有人会说,看电影不就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么?对于观众而言,的确如此,但是,对于电影人而言,却不能这么简单。
如果电影真的沦落为纯粹的娱乐工具、纯粹为了赚取观众的钞票,那么电影业衰退恐怕就不远了。
因为,能够让人们久久回味的,都不是哈哈一笑就了事的电影,而都是主题比较鲜明或者内涵比较深刻的,观众在娱乐之余,往往在无形之中也会接受某种东西。
这就是说,电影除了娱乐观众之外,还承载着教化的功能。
而现在,中国电影中的代表作,越来越少这种色彩了。
在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没有内涵了。
笔者不禁要问:电影界的大腕,“大”在何处?只是在于能够靠以前的名气拉到更多的赞助,从而有资本更多的挥霍浪费么?很多人都看过《勇敢的心》,谁会忘记威廉·华莱士那惊天一吼?那仅仅是个电影镜头么,它震撼的是观众的心灵。
《金刚》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描写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而是揭露了美国社会的深刻危机。
史瓦辛格主演的《未来战士》,也是美国电影人就现代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危机进行的深刻的哲学思考。
总之,美国的电影时时处处在张扬着美国人的价值观、人性观乃至宗教观。
新中国的电影也总是在暗示着某种精神,虽然有时给人们带了的是只是盲目的乐观。
最初令张艺谋扬名的电影,也有一些引人深思的东西,如《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最起码,令人感觉到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本土性的东西。
可是,现在的电影呢?投入成倍的加大,而内涵却同比例缩水,电影中能够触动人们心灵的东西很罕见了。
宣传的力度和人们的观后反应形成明显对比。
总体的感觉是,大腕们的电影就像是知识界的某些人士,玩起了“玄乎”,靠几个概念和几种元素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只要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别的什么都不顾。
爱情和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在爱情和死亡之外,文学承载的是正义,以及终极的善恶对立,正义永远战胜邪恶,世间永远充盈着正气,离开这个主题的文学大多没有生命力。
这一点,同样是电影的主题。
实际上,即使好莱坞的电影,也无非是在弘扬这样一个主题,英雄和正义、美女与爱情最终指向人间的秩序。
但是,有些中国电影抛弃了这些东西。
《黄金甲》的制作,似乎就抛弃了这些要素,或者这些要素不占主要地位;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那几张早已被人们厌倦的面孔和夸张的色彩乃至汹涌的波涛。
当这些东西塞满观众的大脑时,人们除了娱乐之外,还能够得到什么?观众只有眼球的震撼而感觉不到心灵的震撼。
试想,如果放松神经之余,能够更加精神振奋的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或者以一种更加美好的心态看待生活,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也许,当下的中国需要这种电影,人们信奉的硬道理是以票房为指数的衡量指标,电影人也仅仅瞄准观众的腰包。
如果这样的观念成为了电影界的主流,那么,作为观众,也不好说什么了。
毕竟,有人反对总比没有任何反应要好的多,看的人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