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苯磺酸磺化所用磺化剂及比较
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磺化方法

该法适用于沸点较低易挥发的芳烃(如 苯、甲苯)的磺化。所用硫酸不宜过高,一 般为92%~93%。
O NO2 130℃
+ ClSO3H 二氯苯
O NO2 SO3H + HCl
O
O
若用过量很多的氯磺酸磺化,所得产物是芳磺酰氯。
ArH + ClSO3H
ArSO3H + HCl
ArSO3H + ClSO3H
ArSO2Cl + H2SO4
如果单独使用氯磺酸不能使磺酸全部转化成磺酰氯时,可加入少量的氯化亚砜:
NH2
H2SO4
NH3 HSO4
180-190℃ -H2O
NH2 SO3H
分子内重排
NH2
SO3H
对氨基苯磺酸
烘焙磺化法的方式
➢① 芳 胺 与 硫 酸 等 摩 尔 量 混 合 制 得 固 态 硫 酸 盐 , 然 后 在 烘 焙 炉 内 于 180~230℃下进行烘焙;
➢②芳胺与硫酸等物质的量混合直接在转鼓式球磨机中进行成盐烘焙;
共沸脱水磺化采用的磺化设备也为铸铁 或铸钢制成,带有夹套,长径比为1.5~2:1, 比普通反应锅大。
3.氯磺酸磺化法
氯磺酸的磺化能力仅次于SO3,比硫酸强,是一种强磺化剂。 用氯磺酸磺化,根据氯磺酸用量不同,可制得芳磺酸或芳酰氯。
有机物慢慢地加入到氯磺酸中, 反过来加料会产生较多砜副产物。对 于固体有机物则有时需使用溶剂,常 用的溶剂有硝基苯、邻硝基乙苯、邻 二氯苯、二氯乙烷、四氯乙烷、四氯 乙烯等。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重氮化、烷基化、磺化

典型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分析:重氮化重氮化重氮化是使芳伯胺变为重氮盐的反应。
通常是把含芳胺的有机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与亚硝酸钠作用,使其中的胺基(-NH2)转变为重氮基(-N=N-)的化学反应。
如二硝基重氮酚的制取等。
重氮化的火灾危险性分析:(1)重氮化反应的主要火灾危险性在于所产生的重氮盐,如重氮盐酸盐(C6H5N2Cl)、重氮硫酸盐(C6H5N2H504),特别是含有硝基的重氮盐,如重氮二硝基苯酚[(NO2)2N2C6H2OH]等,它们在温度稍高或光的作用下,即易分解,有的甚至在室温时亦能分解。
一般每升高10℃,分解速度加快两倍。
在干燥状态下,有些重氮盐不稳定,活力大,受热或摩擦、撞击能分解爆炸。
含重氮盐的溶液若洒落在地上、蒸汽管道上,干燥后亦能引起着火或爆炸。
在酸性介质中,有些金属如铁、铜、锌等能促使重氮化合物激烈地分解,甚至引起爆炸。
(2)作为重氮剂的芳胺化合物都是可燃有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
(3)重氮化生产过程所使用的亚硝酸钠是无机氧化剂,于175℃时分解能与有机物反应发生着火或爆炸。
亚硝酸钠并非氧化剂,所以当遇到比其氧化性强的氧化剂时,又具有还原性,故遇到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等强氧化剂时,有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可能。
(4)在重氮化的生产过程中,若反应温度过高、亚硝酸钠的投料过快或过量,均会增加亚硝酸的浓度,加速物料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氧化氮气体,有引起着火爆炸的危险。
烷基化烷基化(亦称烃化),是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氮、氧、碳等原子上引入烷基R—的化学反应。
引入的烷基有甲基(-CH3)、乙基(-C2H5)、丙基(-C3H7)、丁基(-C4H9)等。
烷基化常用烯烃、卤化烃、醇等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氧、氮等原子上引入烷基的物质作烷基化剂。
如苯胺和甲醇作用制取二甲基苯胺。
烷基化的火灾危险性:(1)被烷基化的物质大都具有着火爆炸危险。
如苯是甲类液体,闪点-11℃,爆炸极限1.5%~9.5%;苯胺是丙类液体,闪点71℃,爆炸极限1.3%~4.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详解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详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化学式C18H29NaO3S,又称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它由十二烷基苯磺酸与钠氢化合而成,可溶于水,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磺化是指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磺酸根基团。
磺化反应一般使用磺酰氯(SO2Cl2)、磺酐(SO3)或磺酸酐(SO2(OR)2)等进行。
在磺化反应中,磺酰氯是最常用的反应试剂。
磺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可以使有机物的性能发生明显改变。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结构中,十二烷基为长链烷基,具有疏水性,苯环则带有亲水性。
这种结构使得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同时具有疏水基和亲水基,因此具有明显的表面活性剂性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物质的润湿性和分散性。
具体来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以使水能够更好地润湿固体表面,并使液体更容易渗透到固体内部。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颗粒状物质的分散性,使颗粒间的吸附力减小,从而使颗粒更好地分散在液体中。
由于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分散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在日化产品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常用于制作洗衣粉、洗涤剂、洗发水、肥皂等。
它可以增加洗涤剂的洗涤力,使洗涤剂在水中更快地形成泡沫,提高洗涤效果。
在工业生产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滑剂等。
此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还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消毒作用。
它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医药和卫生领域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也被用于制备消毒剂、洗手液、口腔漱口液等。
总结起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剂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分散性和抗菌作用,可以改善物质的性质和效果。
磺化反应副反应及特点

.磺化反应特点及副反应1.磺化反应是一种平衡的可逆反应磺化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以硫酸为磺化剂,以最常见的芳环的磺化为例,反应过程一般认为如下:从上式可以看出,是正离子对芳环进行进攻,正离子的浓度和体系中的含水量有重要的关系,因为反应是平衡反应,水量越少正离子越多。
2.磺酸基容易被水解芳磺酸在含水的酸性介质中,会发生水解使磺基脱落,是硫酸磺化历程的逆反应。
对于有吸电子基的芳磺酸,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磺基难水解。
对于有给电子的芳磺酸,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较高,磺基容易水解。
介质中酸离子浓度愈高,水解速度愈快,因此磺酸的水解采用中等浓度的硫酸。
磺化和水解的反应速度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水解速度增加值比磺化速度快,因此一般水解的温度比磺化的温度高。
3.磺酸的异构化磺化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磺基会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其它的位置,这种现象称为“磺酸的异构化”,在有水的硫酸中,磺酸的异构化是一个水解再磺化的过程,而在无水溶液中则是分子内的重排过程。
温度的变化对磺酸的异构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苯、萘及其衍生物中将有论述。
4.副反应磺化反应最主要的副反应是形成砜,特别是在芳环过剩和磺化剂活性强(如发烟硫酸、三氧化硫、氯磺酸)的时候。
如:用三氧化硫磺化时,极易形成砜,可以用卤代烷烃为溶剂,也可以用三氧化硫和二氧六环、吡啶等的复合物来调节三氧化硫的活性。
发烟硫酸磺化时,可通过加入无水硫酸钠,抑制砜的形成。
无水硫酸钠在萘酚磺化时,可抑制硫酸的氧化作用。
四.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1.被磺化物的结构磺化反应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当芳环上有给电子基团时,磺化反应较易进行,如-Cl、-CH2、–OH、–NH2,磺基进入该类取代基的对位。
磺基所占的空间较大,所以邻位的产品较少,特别是当芳环上的取代基所占空间较大时尤为明显。
从表7-2-01可以看出,在烷基苯磺化时,邻位磺酸的生成量随烷基的增大而减少。
芳环上有吸电子基团时,对磺化反应不利。
烷基苯磺酸生产工艺

烷基苯磺酸生产工艺烷基苯磺酸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用途。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烷基苯合成、磺化反应、分离和精制以及终端处理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工艺。
1. 烷基苯合成烷基苯合成是烷基苯磺酸生产的第一步,主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
原料包括苯和长链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反应合成烷基苯。
此反应需在700-800°C的高温下进行,压力约为10-30MPa。
2. 磺化反应磺化反应是将烷基苯转化为烷基苯磺酸的第二步。
在80-100°C的温度下,烷基苯与硫酸进行磺化反应,生成烷基苯磺酸。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硫酸的浓度,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
3. 分离和精制经过磺化反应后,得到的产物中包含了烷基苯磺酸、未反应的烷基苯以及硫酸等组分。
因此,需要经过分离和精制环节,以得到高纯度的烷基苯磺酸。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通过沉降分离去除硫酸和未反应的烷基苯;通过结晶、离子交换或萃取等方法进一步提纯烷基苯磺酸。
4. 终端处理终端处理主要包括包装和储存等环节。
经过分离和精制得到的烷基苯磺酸可以进一步进行干燥、粉碎、包装等处理,以满足市场对不同规格产品的需求。
同时,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运输,还需要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储存管理。
总之,烷基苯磺酸的生产工艺涉及多个环节和复杂的操作条件控制。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产品,需要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工艺参数以及设备运行状况。
同时,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顺利进行。
此外,对于所产生的三废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生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将进一步推动烷基苯磺酸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提升。
烷基苯磺化的主要技术与磺化方法

烷基苯磺化的主要技术与磺化方法1.烷基二苯醚的制备工艺与操作步骤将一定量的加入到反应釜A(图2-2)中,同时加入催化剂和,用量为的0.5%。
然后开启搅拌,升温到70℃,向反应釜中滴加α-烯烃。
滴加α-烯烃的总量为二苯醚物质的量的2倍。
加毕继续保持在(70±5)℃搅拌5h,升温至90℃,继续搅拌反应5h,停止加热。
向反应釜夹套内通入冷却水,冷至室温后,将物料放入油水分别器并加入5%NaOH溶液搅拌1h后,分出水层,将油层放入精馏釜中举行精馏,先蒸出未反应的原料于前馏分罐E中,未反应物回到反应釜A中举行下一次反应,中间以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烷基二苯醚的含量。
当烷基二苯醚含量达到98%时,将精馏的馏分收集到产品罐F 中。
终于所得烷基二苯醚含量可达98.5%以上。
原料经过套用后总的利用率可达到80%以上。
2.烷基苯磺化的主要技术与磺化办法磺化是生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常用的技术,是重要而又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单元反应。
磺化对烷基苯磺酸钠洗涤剂质量的影响很大。
工业上可采纳的磺化办法主要有SO3磺化法、过量磺化法、磺化法、磺化法、共沸去水磺化法、烘焙磺化法等。
所用磺化剂分离为SO3,各种浓度的硫酸、、和等。
各种磺化剂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用浓硫酸、发烟硫酸和等磺化反应的主要反应式为:以作为磺化剂,酸耗量大、产品质量差、产生的废酸多,目前很少用法。
以发烟硫酸作为磺化剂,当酸的浓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反应就停止,因而其用量必需大大过量,有效利用率低,因为与物料的接触时光长,废酸多且不易分别彻底。
但因为其生产工艺成熟,操作便利,故仍在一些耐分解的有机物料如烷基苯、不饱和石油馏分的磺化上应用(图2-3)。
图2-3 20%发烟硫酸磺扮装置图 1-计量泵;2-混合泵;3-消化器;4-分别器 3.磺化的技术与多管降膜式反应器磺化工段流程磺化是20世纪60年月进展起来的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已逐渐采纳。
因为磺化得到的单体含盐量低,能以化学计量与烷基苯反应,无废酸生成,节省原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还具有来源丰盛的优点。
关于磺化反应的介绍

特点:生成C-S键。
+H2SO4
+ SO3H H2O
+2ClSO3H
SO2Cl +H2SO4+HCl
硫酸化反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硫酸基(-OSO3H)的化学过 程。
特点:生成C-O-S键。 例:烯烃、脂肪醇等的硫酸化。
收率还会提高;
(4)若用氯磺酸磺化,因其磺化能力与发烟硫酸接近,又不需过量,后处理损失少,
收率会更高。
OVER
须保温。为防止三氧化硫汽化逸出,设备带压操作。
SO 3H
SO 3
O 2N
Cl
O 2N
Cl
吉化集团采用液体三氧化硫法生产2-氯-5-硝基苯磺酸。
七、氯磺酸磺化法
评价:
(1)SO3的磺化能力特别强,易生成砜,收率较低(69%)很正常; (2)发烟硫酸相当于把SO3用硫酸稀释了,反应条件缓和,收率提高到79%很正常; (3)发烟硫酸法的加料方式不对,应将发烟硫酸滴加到硝基苯中,反应将更缓和,
如果采用逆流塔顶加入十二烷基苯进行磺化,塔底产生 的一磺化物进一步磺化生成较多二磺化物,塔顶排除的尾 气中含有较多的未反应的十二烷基苯,污染环境。
液体三氧化硫磺化
适用:
稳定、不活泼液态芳烃的磺化;磺酸产物在反应温度下 必须是液态;体系粘度不大。
缺点:
副产物砜比发烟硫酸法多。液态三氧化硫经过的管道必
high temperatur sulfation
SO3H
H2O SO3H
SO3H
四、共沸去水磺化法
原理:
将硫酸加热到120~180℃,通入低沸点芳烃蒸汽,发生磺化反应, 同时由未反应的芳烃蒸气把生成的水带出以增加(或保持)硫酸 的π值,使反应得以进行完全。
烷基磺酸酯的磺化反应

烷基磺酸酯的磺化反应烷基磺酸酯是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洗涤剂、乳化剂和脱脂剂等领域。
而磺化反应是制备烷基磺酸酯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文将从化学原理、反应机理、实验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综述烷基磺酸酯的磺化反应。
一、化学原理烷基磺酸酯的化学结构为R-CH2-CH2-SO3-M,其中R为烷基链,M为金属离子,例如钠离子。
磺化反应是将含有硫醇基的化合物与亲电剂反应,生成磺基化产物的化学反应。
在烷基磺酸酯的磺化反应中,硫醇基的源头来自硫酸钠。
一般来说,磺化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为硫酸钠在弱碱性溶液中能够生成硫醇基,并且亲电性较大,利于进行亲电加成反应。
而亲电剂则是碳链上的卤素或烷基卤素,反应中发挥亲电作用。
二、反应机理烷基磺酸酯的磺化反应机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硫酸钠水解生成硫醇基,第二步是硫醇基与亲电剂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这个过程中需要添加碱性条件。
具体反应机理如下:第一步:Na2SO4 + 2NaOH → 2Na2SO3 + H2ONa2SO3 + H2O → HSO3^- + NaOHHSO3^- + NaOH → NaHSO3 + H2ONaHSO3 + NaOH → Na2SO3 + H2O第二步:R-CH2-CH2-SO3^- + R'-X → R-CH2-CH2-SO2-R' + X^-其中R为烷基链,X为卤素或烷基卤素,R'为碳链上的烷基或苯基等。
总的来说,磺酸钠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硫醇基。
亲电剂通过亲电反应与硫醇基结合,使硫醇基上的羟基离去,形成磺基化产物。
最终的产物是烷基磺酸酯。
三、实验方法烷基磺酸酯的磺化反应是工业生产中常见反应之一。
在小型实验室中,磺化反应的实验步骤较为简单:1.称取硫酸钠和烷基溴化物,并分别将它们加入两个干燥的圆底烧瓶中。
2.加入适量的甲醇或乙醇,并加热至50℃左右,使其完全溶解。
3.将两个圆底烧瓶通过反应针筒连接起来,进行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烷基苯磺酸磺化所用磺化剂及比较磺化是生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常用的技术,是重要而又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工单元。
磺化对烷基苯磺酸钠洗涤剂的质量影响很大。
工业上可采用的磺化方法主要有SO3磺化法、过量硫酸磺化法、氯磺酸磺化法、亚硫酸盐磺化法、共沸去水磺化法、烘焙磺化法等。
所用磺化剂位SO3、各种浓度的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和亚硫酸盐等。
各种磺化剂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1)酸和发烟硫酸工业硫酸有两种规格,分别是ω(H2 SO4)约为92%和98%,工业发烟硫酸也有两种规格,ω(游离SO3)分别为20%和65%左右。
这几种规格的硫酸在常温下都是液体,运输方便,
以硫酸为磺化反应过程一般认为如下:
2H2SO4⇋H3SO4++HSO4−
H3 SO4−⇌SO H−+H2 O
SO3 H−⇌3 H−+ H−
在这个反应中SO3 H−+SO3 H−+浓度越高,反应越易朝正方向进行。
浓硫酸做磺化剂反应温和、副反应少,加入的过量硫酸可降低物料的粘度并有利于传热,所以工业上应用很普遍。
(2) 三氧化硫
SO3在常压的沸点为44.8℃,溶于水生成硫酸,溶于浓硫酸则生成发烟硫酸。
SO_3作为磺化剂时,不生成水,反应迅速,反应活化性高而且反应进行完全无废酸生成。
缺点是:
SO3过于活泼,瞬时反应反热量大,极易发生多磺化、氧化和焦化等副反应。
(3)氯磺酸
氯磺酸是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或棕色油状液滴,凝固点-80℃,沸点151℃
-152℃。
达到沸点时就解离成HCL和SO3 H−。
氯磺酸与水相遇立即分解成H2SO4和HCL,并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发生喷料和爆炸事故,因此在生产中特别注意避水,以保证正常、安全生产。
氯磺酸可视作SO3+HCL的配合物,磺化反应活性较强,副产品HCL可以及时排除,使反应进行完全,它还具有反应温度低、同时进行磺化反应和氯化反应的特点,但是由于其价格高以及HCL的腐蚀问题,工业上应用较少,主要用于制备芳基磺酰氯。
各种常用的磺化剂的综合评价如下表
对于磺化工艺,目前主要采用SO3磺化烷基苯来生产烷基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