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设计与复习解读

合集下载

砌体结构复习提纲(普通版)

砌体结构复习提纲(普通版)

砌体结构复习提纲第3章1.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度指标度量结构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计算。

2.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建筑结构必须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安全性;(2)适用性;(3)耐久性。

3.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可概括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4.区分结构“可靠”或“失效”的标志是“结构的极限状态”。

5.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如达到最大承载力、失稳,或变形、裂缝超过规定的限值等)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的要求时,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6.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两类,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7.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项规定限值。

8.砌体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9.根据砌体结构的特点,砌体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可由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

10.结构是房屋建筑或其他构筑物中承重骨架的总称。

11.结构上的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或应变的所有原因。

12.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如结构自重、人群自重、风压和积雪自重等;13.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其他作用,如温度变化、基础沉降和地震作用等。

14.结构上的作用,按随时间的变异情况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情况可分为固定作用和可动作用;按结构的反应情况可分为静态作用和动态作用。

15.作用效应是指各种作用施加在结构上,使结构产生的内力和变形。

当“作用”为“荷载”时,其效应也称为荷载效应。

由于荷载效应与荷载一般呈线性关系,故荷载效应可用荷载值乘以荷载效应系数来表示。

16.结构上的作用不但具有随机性,而且除永久作用外,一般都与时间参数有关,所以宜用随机过程概率模型来描述。

一级注册建筑师结构-砌体结构设计学习笔记

一级注册建筑师结构-砌体结构设计学习笔记

第十三章砌体结构设计一.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一)砌体材料1.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的无筋和配筋砌体。

2.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的无筋和配筋砌体。

3.石砌体:包括料石和毛石砌体。

烧结普通砖:标准尺寸(240mm×115mm×53mm)烧结多空砖:分P型砖(外形尺寸240mm×115mm×90mm)和M型砖(外形尺寸190mm×190mm×90mm)砌块:主规格尺寸(390mm×190mm×190mm)(二)砌体强度1.承重砌体的块体强度等级MUxx(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MU30~MU10共分五级;(2)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MU30~MU15共分三级;(3)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MU30~MU15共分四级;(4)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MU20~MU5共分五级;(5)石材的强度等级:MU100~MU20共分七级;注:用于承重的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砌块砌体的空洞率不应大于35%;2.砂浆强度等级Mxx(水泥砂浆、混合砂浆、专用砂浆Mb、Ms)(砂浆0强度)(1)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采用普通砂浆M15~M2.5分五级;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采用专用砌筑砂浆Ms15~M5.0分四级;(2)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和煤矸石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Mb10~Mb5;分五级(3)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Mb10~Mb5,分三级;毛料石、毛石砌体采用M7.5~M2.5,分三级。

【注意】块体强度等级需综合考虑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3.砌体的受力性能和计算指标(1)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以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例,按下表采用:特殊情况:在工程设计中砂浆强度为0的值,在施工中验算新砌筑尚未硬结的砌体强度和稳定性时采用。

砌体结构 复习 知识点

砌体结构 复习 知识点

砌体结构:指采用块体与粘结材料砌筑而成的结构。

粘结材料分为:水泥砂浆,混合砂浆以及各种改性砂浆等。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提高多层砖房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块体材料:砖、砌块、石材强度等级符号为MU单位MPa砖:烧结砖、非烧结硅酸盐砖普通砖尺寸240*115*53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分为:MU 30、 MU25、 MU 20、 MU 15、MU 10烧结空心砖强度等级:MU10、MU7.5、MU5、MU3.5、MU2.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MU20、MU15、MU7.5、MU5、MU3.5 空心砌块尺寸390*190*190 砂浆是由凝胶材料(水泥、石灰)和细骨料(砂)加水搅拌而成的混合料砂浆分为:水泥砂浆,混合砂浆和非水泥砂浆。

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M15、M10、M7.5 、M5、M 2.5五个等级。

砂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水性为使砌体构成一个整体,必须对砌体中的竖向灰缝进行错缝。

对砖砌体通常采用一顺一丁或三顺一丁砌合法。

横向(网状)配筋砌体:在立柱或窗间墙水平灰缝内配置横向钢筋网。

纵向(网状)配筋砌体:用砂浆面层或砂浆填充竖槽砌体抗拉和抗剪强度大大低于其抗压强度,抗压强度取决于块体的强度。

受拉弯剪破坏在砂浆与块体的连接面上,轴心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决定于灰缝强度,亦即决定于灰缝中砂浆和砌块的粘结强度。

毛石砌体总是沿齿缝弯曲破坏的,故无沿通缝弯曲抗拉强度。

各类砌体剪变模量都可以近似取0.4E,E弹性模量。

极限状态:结构物(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时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作用随时间分类:1永久作用2可变作用3偶然作用结构的作用效应:作用对结构产生的效应荷载效应:荷载对结构产生的效应结构抗力R:指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荷载和变形的能力延性破坏:结构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变形或其他预兆脆性破坏:结构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预兆结构可靠度:在规定时间、条件内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复习资料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复习资料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复习资料一、砌体结构施工概述砌体结构是指采用砖、石、混凝土块、空心砌块等材料在适当的规定工艺中砌筑而成的建筑结构。

砌体结构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基础处理、墙体砌筑、砖砌体墙体加固、整体墙体的建立和砌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检验等内容。

二、基础处理1、基础的种类基础一般分为: 承重基础、非承重基础和加固基础。

承重基础:指建筑物各承重构件所传的荷载总和,按计算要求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

基础又可分为板基础、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基础等。

非承重基础:指和承重构件不正接触,不传递大荷载的基础,主要有隔水基础和护坡基础。

加固基础:指对原有基础进行加固,以使其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一种处理措施。

2、基础的处理方法基础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现场平整、保洁、南渣土处理、夯筑、施工模板搁设、对齐、定位等。

三、墙体砌筑1、墙体布局规划在砌筑墙体之前,需要按照建筑设计图纸确定好墙体的布局,包括墙体的高度、长度、厚度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门窗的位置、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等因素。

2、材料的准备砌墙时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浆、砖、石头等。

在准备材料时,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砌墙过程中材料的充足供应。

3、墙体的砌筑墙体的砌筑主要包括砌墙结构的定位、砖石砌筑、墙体保护和墙体的护面处理等工艺。

墙体砌筑时,需要注意砂浆的比例和混合均匀度,保证砌墙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砖砌体墙体加固1、砖砌体墙体的加固方法砖砌体墙体加固主要有: 加设加劲墙、设立箍筋、安装预制加固构件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抗风能力。

2、加固施工要求在进行砖砌体墙体加固时,需要注意施工的平整度、砂浆的使用比例、加固构件的安装质量等方面,确保加固效果。

五、整体墙体的建立整体墙体的建立主要包括墙柱及梁的设置、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浇筑钢筋混凝土等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墙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砌体结构的强度、稳定性检验1、强度检验砌体结构的强度检验主要包括水泥砂浆的抗拉、抗压强度检测,砌墙结构的抗压、抗拉强度检测等,通过这些检验可以判断砌体结构的抗压、抗拉能力。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复习要点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复习要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1.配筋的主要作用:提高结构和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2.配筋的基本要求:①钢筋与混凝土两者变形一致;②钢筋的位置和数量等也必须正确。

3.砌体结构的主要特点:①主要用于受压的结构和构件;②砌体结构的尺寸应与块体尺寸相匹配;③砌体结构除了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要满足耐久性的要求;④受力性能的离散性比较大;⑤整体性比较差,对抗震不利。

第二章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方法概述 一、结构上的作用1.作用的定义: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或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

作用包括:直接作用(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力)和间接作用(使结构产生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但不是直接以力的形式出现的)2.作用的分类: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永久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不随时间变化的作用,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可变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随时间变化的作用,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偶然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较短的作用。

二、两类极限状态1.建筑结构的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1)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4)在偶然事件,例如罕遇地震等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即结构只产生局部损坏而不发生连续倒塌。

结构的可靠性: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普通房屋和构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分为三级。

2.两类极限状态(结构的可靠性用结构的极限状态来判断) (1)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某一功能要求。

四川建院砌体结构重点复习内容

四川建院砌体结构重点复习内容

1.砌体结构的优点: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耐久耐火性好,隔声隔热性好;能节约材料;可连续施工;施工设备简单。

缺点:自重大,抗拉抗剪强度低;工作量大;抗震性能差;污染环境。

2.块体:烧结普通砖规格240mmX115mmX53mm。

MU30、MU25、MU20、MU15、MU10(MUn块体的抗压强度n)。

3.★砌体对块材的基本要求:应有足够的强度;应有良好的耐久性;应有保温隔热性。

4.★砌体对砂浆的基本要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应有一定的可塑性;应有足够的保水性。

5.砂浆的作用:将块材按一定的砌筑方法粘结成整体而共同工作;砂浆填满块体表面的间隙,使块体表面应力均匀分布;由于砂浆填补了块体间的缝隙,减少了透气性,故可提高砌体的保温性能及防火防冻性。

6.砂浆:M15、M10、M7.5、M5、M2.5。

当验算施工阶段尚未硬化的新砌体强度时,或在冻结法施工解冻时,可按砂浆强度为零来确定。

7.砌体按材料分为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

8.配筋砌体按钢筋的布置位置不同分为横向配筋砌体(网状配筋砌体)【水平灰缝内】,纵向配筋砌体(组合砖砌体)【预留的竖槽内或砌体外侧】9.★无筋砌体破坏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荷载从0增加至破坏荷载的50%~70%→单砖先裂;第二阶段→荷载增加至破坏荷载的80%~90%→裂缝继续发展且竖向形成贯穿的通缝;第三阶段→荷载增加至破坏荷载→形成若干独立的小柱体(1/2)。

10.★网状配筋砖砌体的受压性能:第一阶段→荷载从0增加至破坏荷载的60%~75%→单砖先裂;第二阶段→荷载继续增加→裂缝增多但是缓慢,竖向不会形成贯穿的通缝;第三阶段→荷载继续增加直至破坏→形成若干独立的小柱体。

11.砌体的抗压强度远低于单砖的抗压强度。

局部抗压强度大于一般情况下的抗压强度。

→原因:“套箍强化”作用,“力的扩散”作用。

12.影响砌体抗压强度因素:块体和砂浆的强度、弹塑形性质、灰缝厚度及砌体的砌筑质量、块体的外形尺寸、砖的含水率、试验方法。

砌体结构复习重点要点

砌体结构复习重点要点

1.为什么砖砌块的抗压强度低于单块砖的抗压强度?单块砖砌体中的复杂应力状态(1)砂浆厚度和密实度不均匀(2)砖和砂浆横向变形交互作用(3)竖缝中的应力集中(4)试验方法2.为什么砌体局压承载力提高?(局压工作机理)一方面在局压作用下,局压区的砌体在产生竖向压缩变形的同时,还产生横向受拉变形,而周围未直接承受压力的砌体像套箍一样阻止其横向变形,且与垫板接触的砌体处于双向或三向受压状态,使的局压区砌体的抗压能力较一般情况下的砌体强度有较大提高,这是套箍强化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局压时,由于未直接承受局压的截面的变形小于直接承受局压的截面变形,即在边缘及端部局部受压的情况下,仍将提供一定的侧压力,这些是力的扩散作用结果。

3.为什么对梁上部荷载荷载进行折减?(上部荷载对局压的影响)梁端支撑处砌体的局部受压属局部不均匀受压。

作用在梁端砌体上的轴向力,除梁端支撑压力N1外,还有由上部荷载产生的轴向力No,当梁上砌体作用有均匀压应力σo时,当梁上荷载增加时,与梁端底部接触的砌体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梁端顶部与砌体的接触面将减小,甚至与砌体脱开,砌体形成内拱传递上部荷载,产生內拱卸荷作用,此时,σo的存在和扩散对下部砌体有横向作用,提高砌体局压承载力。

若σo较小,内拱卸荷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4.圈梁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圈梁作用: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设置位置: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

5.圈梁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一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中的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mm 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砌体结构复习资料

砌体结构复习资料

砌体结构复习资料砌体结构复习资料第⼀章1、由块体和砂浆砌筑⽽成的整体材料称为砌体。

根据砌体受⼒性能分为⽆筋砌体结构、约束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

2、⽆筋砌体结构分为:砖砌体、砌块砌体、⽯砌体结构。

3、配筋砌体结构有下列三类:⽹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组合砖砌体构件、配筋混凝⼟砌块砌体构件4、块体MU,砂浆M,砌筑砂浆Mb/Ms,其灌孔混凝⼟Cb5、⽆孔洞或孔洞率⼩于25%的砖,称为实⼼砖;孔洞率等于或⼤于25%,孔的尺⼨⼩⽽数量多的砖,称为多孔砖。

6、砌体中常⽤的砂浆有⽔泥混合砂浆和⽔泥砂浆。

7、砂浆的分层度是评判砂浆施⼯时保⽔性的主要指标。

8、普通砖砌体受压破坏的三个阶段:(1)第⼀阶段:从砌体开始受压,随压⼒的增⼤⾄出现第⼀批裂缝。

此时压⼒约为破坏压⼒50%~70%。

(2)第⼆阶段:随压⼒的增⼤,砌体内裂缝增多,单块砖内裂缝不断发展,并沿竖向通过若⼲⽪砖,逐渐形成⼀段⼀段的裂缝。

此时压⼒约为破坏压⼒的80%~90%。

(3)压⼒继续增加⾄砌体完全破坏。

9、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1)砌体材料的物理⼒学性能(2)砌体⼯程施⼯质量(3)砌体强度试验⽅法及其他因素。

10、砌体局部受压三种破坏形态:(1)因竖向裂缝的发展⽽破坏(2)劈裂破坏(3)局部受压⾯积附近的砌体压坏11、砌体轴⼼受拉三种破坏形态:(1)砌体沿齿缝截⾯轴⼼受拉(2)砌体沿块体截⾯轴⼼受拉(3)砌体沿⽔平通缝截⾯轴⼼受拉第⼆章1、结构可靠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程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2、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极限状态和正常使⽤极限状态。

3、作⽤效应S和结构抗⼒R,Z=R-S称为安全裕度当Z>0,结构处于可靠状态;当Z<0,结构处于极限状态;当Z=0,结构处于失效状态。

4、公式2-10,2-11,表2-3,P55,表2-14,5、出于环境类别3~5等有侵蚀性介质的砌体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应采⽤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砌体结构设计与复习2003年5月20日目录设计依据1 1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1 1.1内力计算1 1.2承载力验算12 1.3抗震计算的基本原理30 2动力方程的质量、刚度矩阵形成30 2.1时程分析原理的简单说明322.211 设计依据1.1 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空间作用砌体结构房屋一般是由屋盖、楼盖、纵墙、横墙和基础组合而成,整个房[2]对于空旷。

屋如同一个空间盒子,承受着各种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荷载的作用单层或多层砌体房屋在规范的静力计算方案一章中,介绍了根据横墙间距与屋对)。

盖或楼盖类别要按弹性、刚性和刚弹性三种方案之一进行计算(见表1-1对刚性方案按连续梁考虑风荷载作用;弹性方案按刚架或半刚结刚架进行计算212wH;的出平面弯矩,也给出了连续梁支座弯矩简化计算的公式:对刚弹性i方案则要根据规范所给的有关表格,根据楼盖(屋盖)类型和横墙间距确定空间工作系数,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分析。

对于单层或多层空旷厂房一般可能要做弹性或刚弹性静力分析,对其他的一般房屋一般都属于刚性方案房屋,就不需要考虑空间整体作用了。

表1-1 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Table1-1 Static Analysis Scheme of Building屋盖或楼盖类别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弹性方案整体式、装配整体和装配式无72≤≤32s<32s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72s>1钢筋混凝土楼盖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4848s≤20<s盖、轻钢屋盖和密铺望板的木20≤s>2屋盖、木楼盖361616s 瓦材屋面的木屋盖和轻钢屋盖<s36≤s≤>321.2内力计算[3]。

屋盖类型和横墙间距直接影响其空间刚度一般软件主对砌体结构房屋,要适用于横墙间距较小,刚度较大的多层房屋,因此一般选择刚性方案进行房屋静力计算(图1-1)。

竖向荷载主要指重力荷载,包括结构自重、非结构构件自重及活荷载。

活荷载取用依据荷载规范。

一般软件中没有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

水平荷载包括了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竖向连续梁。

1.1图多层刚性方案Fig.1-1 Rigid Analysis Scheme of Multistorey Building1.2.1竖向荷载竖向荷载计算中,上层传来的竖向荷载不考虑其弯矩影响,而为作用与上一楼层墙的截面重心处。

本层传来的竖向荷载考虑其对墙的实际偏心影响。

其对墙外边缘的距离根据理论研究和试验的实际情况,对屋盖梁取0.33a(a为00梁端有效支承长度),对楼盖梁考虑上部荷载和内力重分配的塑性影响取0.4[5]。

a0 3楼盖梁(b) (a)屋盖梁梁端有效支承长度1.2图Fig.1-2 Eddective Support Length of Beam End,则偏心距分别为设墙厚为h h h a4?0.e?a?e0.33?(1-1)和000022其中a近似计算为0h c10?a0f(1-2)式中,——梁的截面高度;h c——砌体的抗压强度。

f M分别为:作用于每层墙上端的垂直荷载N和弯矩NN?N?l0e?M?N(1-3)0l eN?M0l?e?N?NN l0式中,——本层墙体自重;N g N的合力对墙重心轴的偏心距。

、Ne——l0,弯矩最大,垂直荷载N+N=,·MM每层墙的弯矩图为三角形,上端=eN ll0最小,下端N+N+,弯矩最小,垂直荷载最大。

=N,M=0N g0l的墙承重的多层房屋,除按上述方法计算墙体承载力对于梁跨度大于9m 4后,按墙体线性刚度分γ外,宜按梁两端固结计算梁端弯矩,再将其乘以系数可取为:到上层墙底部和下层墙顶部,修正系数γa?2.?0(1-4) h ——梁端实际支承长度;ah——支承墙体厚度,当上下墙厚度不同时取下部墙厚,当有壁柱时取h。

f这种方法将墙视作两端铰接,大大简化了砌体结构的设计,且偏于安全,是世界各国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

1.2.2风荷载是否考虑风荷载作用,可由用户指定。

一般说来,风荷载引起的内力,对刚性方案房屋而言,其值不大,往往不足全部内力的5%,风荷载组合时,可以乘以小于1的组合系数,承载能力由竖向荷载所控制。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5003-2001规定,当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外墙符合下列要求时,静力计算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注意:当设计单层或多层空旷厂房时,风荷载的计算要考虑空间整体作用):1.洞口水平截面面积不超过全截面面积的2/3;层高和总高不超过表1-2的规定;2.屋面自重不小于3.0.8kN/m2。

对于多层砌块房屋190mm厚的外墙,当层高不大于2.8m4.,总高不2。

19.6m,基本风压不大于0.7 kN/m大于表1-2 外墙不考虑风荷载影响的最大高度Table1-2 Most Height of Exterior Wall without regard to Wind Load基本风压值层高总高2(m) ) (kN/m(m)28 0.4 4.024 0.5 4.018 0.6 4.0180.77.5当需要考虑风荷载时,计算受风面积及风力作用点取法可为:第i层受风面 5X处,水平在迎风投影面积的形心,风力作用点为:竖向在层标高H积为S iii,则处hX?2S(1-5)iii i层的层高。

其中,h——第i[8]: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w按下式计算???w?w(1-6)0zzs)中“全国基本GBJ9-8——基本风压w,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式中0采用;对于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1.1风压分布图”中的数值乘以系数采用。

用户按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在总体信息中输入。

可按图中数值乘以系数1.2由用户指定地面粗糙度,可按地面粗糙度分类,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选用;软件根据建筑物高度按表1-3 ,可按下列方法取用。

μ——风荷载体型系数s。

圆形和椭圆形平面建筑,μ=0.81)s由下式决定:正多边形和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μ2)s1.2??8?0.s n (n 代表多边形边数)(1-7)3)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建筑(除细高的塔式建筑物外),μ=1.3。

s4)V形、Y形、双十字形、井字形、L形、槽形平面建筑,μ=1.4。

s5)当需要细致地进行风荷载计算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以由风洞试验等其它方法确定。

β——z高度上的风振系数,对于房屋高度不大于30m、高宽比小于1.5z的建筑,风力振动影响可不考虑,β=1.0;当房屋高度大于30m、高宽比z大于1.5的建筑,风力振动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z??1(1-8) z?z注意:对体型复杂的建筑物,计算的风荷载值可能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对风荷载,连续梁的弯矩近似取:12wH?M(1-9)i12式中w——沿楼层高均布风荷载设计值;6H——层高。

i表1-3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Table1-3 Height Variational Coefficient μwith Wind Pressurez说明:A类指海岸、湖岸、海岛地区;B类指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1.2.3地震作用结构地震分析主要指水平对水平地震作用的一般计算原则,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

抗震设计中,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高度、层高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高度不应超过表1-4的规定。

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1-4的规2)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7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3)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1-4。

表1-4 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总高、层高限值(m)Table1-4 Extremum of Multistorey Building97.6127.647.67.6412多孔砖- 7.6 6 7 - 15 5 7.6 7.6 18 190 - 21小砌块--187767.6190-7.6217.621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用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内的建筑,除抗震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和8度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建筑场地为Ⅲ、Ⅳ时,对涉及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抗震规范另有对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表1-5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关系Table1-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andDesign Basic Acceleration of Ground Motion抗震设防烈度6 7 8 9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40g0.20(0.30)g0.05g0.10(0.15)g值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

设计地震共分为三组。

对Ⅱ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分别为0.35s、0.40s、0.45s采用。

8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等,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余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构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表1-6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1-7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表1-6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注意: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表1-7 特征周期值一般软件内置的计算地震作用力的方法有: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此外,一般软件还可进行串联多自由度层间模型和双向地震激励空间协同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计算,对弹塑性时程分析有关内容见第二章。

采用底部剪力法:对于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房屋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计算,一般采用底部剪力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