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后练习题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1课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1课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1课练习题一、填空题1. 音的传播需要__介质__。

2. 鸟儿用__鼻子__呼吸。

3. 太阳发出的光线会__向各个方向传播__。

4. 地面向上反射的光叫__漫反射光__。

5. 鼓声经过板墙以后会传到__屋内__。

二、选择题1. 鸟儿的腿有什么作用?A. 捕食B. 呼吸C. 飞行D. 支撑身体2. 声音比较容易通过以下哪种物体传播?A. 金属B. 木头C. 皮球D. 水3. 在黑暗中,哪种动物的眼睛是最容易看到的?A. 狗B. 猫C. 鸟D. 马4. 以下哪种光线能被眼睛看见?A. 漫反射光B. 折射光C. 反射光D. 平行光5. 下列哪个属于机械振动?A. 音乐声B. 闪电C. 光线D. 风三、解答题1. 什么是机械振动?举一个例子说明。

机械振动是物体围绕某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的现象。

例如钟摆的摆动。

2. 什么是光的反射?举一个例子说明。

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物体边界时,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例如,当阳光照射到镜子上,光线会被镜子反射回来。

3. 什么是光的折射?举一个例子说明。

光的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例如,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四、综合题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小明和小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探索自然现象。

一天,他们来到海边。

小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海里的鱼为什么可以看到我们在海岸上的人,而我们在岸上却看不到海里的鱼呢?”小华听了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这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改变传播方向的原因。

我们在岸上看不到海里的鱼,是因为海水是另一种介质,光在水和空气之间传播时发生了折射,使得光线的方向改变了。

”小明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为什么在水里游泳,我们看到的物体会变形呢?”小华回答道:“这是因为光在水和眼睛之间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造成了物体形状的改变。

当光线从水中传到我们眼睛时,会改变传播方向,使得我们看到的物体形状比实际要扁平。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课时练习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分课时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课练习题(共7课,附部分参考答案)(2022)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课课练习题(共7课,附部分参考答案)(2022)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一、填空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2、放大镜的特点是()厚,()薄。

二、选择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大小的微小物体。

a、1毫米b、二分之一毫米C、五分之一毫米2、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A、透明玻璃B、透明水晶C、透明塑料3、水滴()放大物体A、能B、不能三、简答题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2.怎样放得更大一、选择题1.下列观察工具中,不能看到原子结构的是()。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扫描隧道显微镜2.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B.2000C.200万3.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4.科学家一般选用()来观察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5.组装简易显微镜的步骤:①找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②固定镜片;③上下调整镜片距离。

正确的顺序是()。

A.②③①B.③①②C.①③②6.笑笑想做一个简易显微镜,以下组合中视野最大的是()。

A.5×,3×B.10×,3×C.10×,5×7.科学家一般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8.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是由()组成的。

A. B. C.二、填空题9.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___________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并且他发现了___________。

10.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1.简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之___________(填“和”或“积”)。

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一、植物的生长和变化1. 序言: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变化。

2. 图片1: 描述图片中的植物,并阐述其生长的特点和过程。

3. 实验1: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如不同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 实验材料和步骤简述。

b. 实验结果分析,结论。

4. 图片2: 描述图片中的植物,并阐述其生长中出现的一些特殊变化,如开花、结果等。

5. 实验2:实验观察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过程,探究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

a. 实验材料和步骤简述。

b. 实验结果分析,结论。

6.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植物生长和变化的一些结论。

a. 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才能正常生长。

b.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开花和结果的变化。

c.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影响它们的生长过程。

7. 结语: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界的生命之美。

二、动物的生存与适应1. 序言: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生存能力和适应特征。

2. 图片1: 描述图片中的动物,并阐述其生存的环境和适应特征。

3. 实验1: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动物的生存情况,如水、食物、气候等因素对动物的影响。

a. 实验材料和步骤简述。

b. 实验结果分析,结论。

4. 图片2: 描述图片中的动物,并阐述其生存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适应特征,如迁徙、变色等。

5. 实验2:实验观察动物的迁徙和变色过程,探究影响这些适应特征的因素。

a. 实验材料和步骤简述。

b. 实验结果分析,结论。

6.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动物生存与适应的一些结论。

a. 动物能够通过各种适应特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b. 动物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是由它们的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所决定的。

c. 动物会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生存适应。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形态变化】
1. 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4.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
1.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养分、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2. 植物的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

3.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负责繁殖后代。

【第三单元:动物的分类】
1. 动物可以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 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3. 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第四单元:地球的构造】
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岩浆构成。

4.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第五单元:能量的转换】
1.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2.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3. 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

【结束语】
通过本练习册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物质的形态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分类、地球的构造以及能量的转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你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含答案)(2023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课课练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一、选择题1.下列物品中,不能将物体图像放大的是()。

A.近视眼镜B.装水的烧杯C.叶片上的水滴D.凸透镜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

A.缩小的物体图像B.放大的物体C.不变的物体D.放大的物体图像3.小明想更清晰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应该选()的放大镜。

A.直径最大B.厚度最大C.凸度最大D.材料最贵4.凸透镜是()的透明镜片,它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中间边缘一样厚D.半透明材料5.科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玩了凸透镜点火柴的小实验,小明同学回家也想做,但是家里没有凸透镜,他可以用()代替。

A.妈妈的近视眼镜片B.家里的小镜子C.家里的大镜子D.奶奶的老花眼镜片二、判断题1.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把标本图像放得更大、看得更清楚,我们就要选择直径大的放大镜。

( )2.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 )3.老花镜和近视镜都具有放大作用,所以都是放大镜。

( )4.近视眼镜的镜片具有放大功能,所以人带了以后才能看清楚。

( )5.放大镜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越厚放大倍数越大。

( )[参考答案]1.A2.D3.C4.A5.D1.×2.√3.×4.×5.×2.怎样放得更大一、选择题1.关于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时不需要调焦B.利用手持式显微镜能观察到花粉颗粒C.使用时需要轻拿轻放D.观察物体时物镜下方的透明罩要紧贴物体2.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上的调节旋钮,主要用来调节物体成像时的()。

A.图像大小B.图像清晰度C.图像亮度D.图像色彩3.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的镜片()。

A.一块凸透镜,一块凹透镜B.两块都是凹透镜C.两块都是凸透镜D.两块平透镜4.下列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手持式简易显微镜D.带显示屏光学显微镜5.显微镜的目镜标有“5X”,物镜分别标有“5X”、“10X”、“20X”,则该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倍。

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练习附答案

2023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练习附答案1.1《蜡烛的变化》练习一、填空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______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______的变化。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______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蜡烛受热熔化产生新的物质。

()2、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杯壁内会出现水雾。

()3、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燃烧后产生灰烬。

()4、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和纸片燃烧后都产生新的物质。

()6、苹果腐烂、面包发霉没有产生新物质。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生米煮成熟饭,这是( )的变化。

A.生成新物质B.没有生成新物质C.不知道2、下列物质的变化中,( )产生了新物质。

A.易拉罐压扁B.食盐溶解C.水结冰D.火柴燃烧3、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 )A.两种物质是否混合在一起B.两种物质的形状是否改变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4、与苹果腐烂的变化类型一样的是()A.米饭烧焦B.脸上的汗水慢慢没了C.爆玉米花5、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不会伴有的现象是()A.发光发热B.生成气体C.改变形状D.颜色改变6、制造蜡烛的过程始终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蜡这种物质B.蜡块大小C.蜡块形状四、连线给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用直线把条件吻合的连在一起。

白糖加热至焦黑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转笔刀削铅笔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枫叶变成红色了五、综合取一支蜡烛做以下实验。

实验1 蜡烛加热:蜡烛软化。

实验2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烟。

实验3 蜡烛砸碎:蜡烛变成块状。

根据实验情况,回答提出的问题。

1、在上述各项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哪些实验只改变了物体的状态?2、比较蜡烛加热软化、橡皮泥捏制小动物和用纸张折成纸飞机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蜡烛加热软化橡皮泥捏制小动物纸张折成纸飞机上述这些变化中,物质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________没有变化。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铁钉生锈了》习题——第1课时

最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铁钉生锈了》习题——第1课时

《铁钉生锈了》第1课时习题
一、基础题
1.填空
(1)铁是坚硬的,而铁锈是(),铁是()色的,而铁锈是()色的。

(2)铁生锈是生成了其它物质是()变化。

(3)做对比实验时应该只有()条件发生变化,其它条件不变。

(4)铁生锈可能与()和()因素有关。

2.选择
(1)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水分和空气 D温度
(2)下列现象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A 水滴石穿 B滴水成冰 C水流成河 D铁钉生锈
(3)下列情况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火柴燃烧B木材做成家具C铁钉生锈D白糖加热至焦黑
二、综合题
1.关于铁锈你现在知道哪些?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2.设计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只写设计过程即可)
三、提高题
请将你设计铁生锈的对比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1)松软的,银白,暗红(2)化学(3)一个(4)水,空气
2.(1)C(2)D(3)B
二、综合题
1.铁制品生锈的部分叫铁锈,它是暗红色疏松物质,容易剥落。

它是一种新的物质,铁锈特别容易吸收水分,使铁烂的更快。

2.拿两个烧杯,一个倒入水一个不倒水,在两个里面都放入一个没有生锈的铁钉,放在相同的条件下,过一段时间观察两个铁钉生锈的情况。

三、提高题
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教学作业2011年9月六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2、杠杆的科学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4、轮轴的秘密5、定滑轮和动滑轮6、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1、抵抗弯曲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3、拱形的力量4、找拱形5、做框架6、建高塔7、桥的形状和结构8、用纸造一座“桥”能量1、电和磁2、电磁铁3、电磁铁的磁力(一)4、电磁铁的磁力(二)5、神奇的小电动机6、电能和能量7、电能从哪里来8、能量与太阳生物的多样性1、校园生物大搜索2、校园生物分布图3、多种多样的植物4、种类繁多的动物5、相貌各异的我们6、原来是相关联的7、谁选择了它们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使用工具一、填空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我们用(羊角锤)拔钉子,用(拧螺丝刀)拧螺丝钉,用(撬棍)撬动大石块,用(小刀)从木头中取出图钉,用(木板)把重油桶很轻松地移上汽车,升旗杆上用到了(定滑轮)。

3,我们用(剪刀)剪布,用(钳子)剪断铁丝,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盖,用(锯子)锯断木板,用(吊车)吊起汽车,用(钉书机)把几张低订在一起,用(菜刀)切菜,用(剁刀)剁骨头。

二、判断1、使用工具时要注意不伤到自已就行。

(×)2、用铅笔刀削铅笔也是在使用工具。

(√)3、小学生太、小不能制作工具。

(×)4、工具的作用主要是省力和使用方便。

(√)5、因为要注意安全,所以只有当大人在场的时候才能使用工具。

(×)三、简答1、如何正确使用合适工具帮助我们呢?答1、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加省力、方便。

2、不同的工具能有不同的作用,同样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杠杆的科学一、填空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2、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3、钉锤,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杠杆)4、我们用杠杆尺进行研究实验。

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做是(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做是(我们用的力)。

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不断改变杠杆左右放置钩码的(位置)和两边钩码的(个数)。

二、问答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填空一1、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杠杆是否省力,主要是由它的3个点(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的位置决定的。

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杠杆。

2、小杆秤就是一个(杠杆)工具。

小小秤砣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省力)的作用。

3、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提绳距离重物点(阻力点)越近,就能称起越(重)的东西,提绳距离重物点(阻力点)远一些,就只能称(轻)一些东西。

4、省力的杠杆有:(羊再锤、开瓶器、切刀、剪力等)费力的杠杆有:(筷子、镊子、钩鱼杆等)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钉书机、天平等)5、小杆秤的小提绳-----支点秤盘、秤盘-----用力点、秤砣-----阻力点4、轮轴的秘密一、填空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省力)。

越(越大)用力能够省力,轮(轮上)、在轮轴的2.(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板手拧螺帽、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轮轴有3丝刀拧螺丝)等二、选择)。

1、下列机械中属于轮轴的是(C C、扳手 A、天平 B、剪刀)。

、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A2 C、方向盘、剪刀 B、螺丝刀 A )。

C 3、下列机械中属于杠杆的是(、缝纫机踏板 B、拧螺丝的螺丝刀 C A、自行车的车把)情况能平衡。

B 4、下列()更省力。

、如图下面的扳手转动同样的螺丝帽先用( 5三、判断)、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1 )(√2、轮轴用力在轮上才能省力)(√ 3、在使用螺丝刀时,拿在柄上要比拿在刀尖上更省力四、填表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简单机械举例撬石头的撬棍、羊角锤、剪刀、开瓶器、切纸刀、核桃钳。

省力杠杆杠不省力也不费力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杆筷子、镊子、夹子、钓鱼杆、火钳、裁缝剪刀、收费站的拦车费力杠杆横杆。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轮轴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台阶、搬运货物搭在车厢斜面上的木板、楼梯。

5、定滑轮和动滑轮一、填空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定滑轮的作用是(不能省力,但可改变了力的方向)。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定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选择1、下列机械属于定滑轮的是(A)A、旗杆顶部的滑轮B、方向盘C、塔吊车2、动滑轮能起(A)作用。

A、省力B、改变用力方向C、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3、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B)。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7、斜面的作用一、填空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升重物相当于坡度(90)度,用力最(大)。

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4、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是(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二、判断1、直接上山和盘山公路上山相比,前者费力但走的路程短,后者省力但走的路长。

(√)2、使用斜面都能省力。

(√)3、螺丝刀是只应用了斜面的原理制成的。

(×)4、一块木板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就可以做成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5、螺丝钉是应用了斜面能省力的原理制成的。

(√)三、选择.A B C1、上面( C )最省力。

2、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

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 B )。

A、越费力 B、越省力 C、难以判断3、下列物品中,应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 C )。

A、跷跷板B、扳手C、购物商场的楼梯式电梯4、人们利用斜面搬运重物是为了。

(B )A、费力B、省力C、少移动距离5、木工师傅用斧头作为工具,是利用( C )能省力的原理。

A、滑轮B、轮轴C、斜面6、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他们的时候( A )。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C、一样7、利用斜面将货物装上汽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斜面越长越省力B、斜面越短越省力C、在货物重量和汽车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8、如图:斜面( A )最省力,( E )斜面费力。

A B C D E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填空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转动速度变(慢)。

2、自行车是依靠(链条和两个齿轮)和人的力量前进的。

3、大齿轮是32个齿,小齿轮是16个齿,那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2)圈。

4、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二、判断1、自行车只利用了一种简单机械的原理。

(×)2、自行车中不存在滑轮原理。

(√)3、只要使用轮轴都能省力。

(×)4、杠杆的支撑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时越省力。

(√)5、用力点、阻力点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坡度越大越省力。

6.)、自行车前进时脚蹬子上的齿轮肯定比后轮上齿轮转得快(×7 )√8、自行车车胎上花纹是为了增加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三、选择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1、“、亚里士多德 C B、阿基米德这话是(B )说的。

A、牛顿。

C )2、下列有关支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支点一定在杠杆的一端BA、支点必须在力点、重点之间、支点可以在力点、重点之间也可以不在两个力的作用点之间C )是把杠杆、滑轮、轮轴组合起来的机械。

( A 3、、羊眼钉 C B、手摇钻A、带鱼线轮的钓竿)把动力传递到后轴小链轮。

C 4、自行车中轴上的大链轮的转动通过(、链条C B、杠杆 A 、皮带)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撬油漆桶的盖子 A 5、用螺丝刀拧螺丝时应用的是(C、滑轮B、杠杆、轮轴)的工作原理。

A 时,应用的是( B)。

B 6、用力点离支点近,阻力点离支点远的杠杆是(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B、费力杠杆A、省力杠杆、螺丝钉CB、门锁手柄A、羊角锤7下列机械属于轮轴的是(B )。

、动滑轮B、滑轮组C B )。

A定滑轮8、既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的滑轮是(连线四、撬棍杠杆脚蹬子刹车把手轮轴车轮和车轴车后架上的弹簧夹车铃的按钮滑轮斧头盘山公路旗杆顶端的轮子斜面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刹车杠杆脚蹬子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轴杠杆车铃的按钮轮轮轴杠杆车轮和车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斜面车把手车上的螺丝钉轮轴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抵抗弯曲1 一、填空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增加横梁的(宽度)、(厚度)和(立着放)可以大大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

3、横梁的杭弯曲能力与(村料的宽度、厚度、长短即长度)等因素有关。

二、判断1、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成正比。

(×)2、梁平放比立放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3、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4、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强。

(×)三、选择1、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C )。

A、只与材料厚度有关B、只与材料宽度有关C、与材料宽度和厚度都有关2、材料的厚度和宽度,材料( B )地影响抵抗弯曲的能力。

A、同样程度B、厚度更多C、宽度更多3、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B )。

A、纸的厚度B、纸的宽度C、纸的长短4、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C )。

A、纸的材质B、纸的宽度C、纸的厚度5、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下列条件不变的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