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三校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三校生高考试题及答案

三校生高考试题及答案Part I:语文阅读理解A.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进行问题回答。
某公司决定举办一次职场体验活动,邀请学生参与。
参与学生需要在公司协助完成一项工作,并在工作结束后按照自己的体验撰写一份报告。
活动日程如下:日期:7月10日时间:上午9点-下午3点地点:某公司大楼要求:1. 学生需自备午餐。
2. 学生需在提供的办公设备上完成工作。
3. 学生需与公司员工合作完成任务。
问题:1. 参与学生需要上午几点到达公司?2. 学生应该在活动期间做些什么?3. 学生在工作结束后需要做什么?4. 活动地点在哪里?5. 学生需要自己带什么东西?答案:1. 上午9点。
2. 学生需要协助公司完成一项工作。
3. 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报告。
4. 活动地点在某公司大楼。
5. 学生需要自备午餐。
B.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某公司决定为员工举办一次团建活动,包括户外拓展和室内团队合作游戏。
活动日程如下:日期:8月15日时间:上午9点-下午5点地点:某公园和某会议室要求:1. 公司提供午餐。
2. 参与员工需穿运动装和运动鞋。
3. 参与员工需分成小组完成任务。
问题:1. 员工需要在什么时间到达活动地点?2. 该团建活动包括哪些活动项目?3. 活动地点包括哪些场所?4. 参与员工需要准备什么?5. 公司提供什么?A. 上午9点。
B. 室内团队合作。
C. 某公园和某会议室。
D. 运动装和运动鞋。
E. 午餐。
答案:1. A2. B3. C4. D5. EPart II:数学选择题1. 若a,b,c均为正整数,且a<b<c,则下列选项中一定满足条件的是:A. a+b=cB. 2a=bC. c-a=bD. a+2b=c答案:D2. 一件商品原价300元,现在打8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元?A. 24元B. 80元C. 240元D. 360元答案:C3. 若x是一个负数,则下列选项中一定满足条件的是:A. x²>0B. x³>0C. x⁴>0D. x⁵>0答案:A填空题1. 若logab+c=loga+b,则c的值为________。
三校生语文高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毒辣(dú là)遗臭万年(yí chòu wàn nián)B. 装腔作势(zhuāng qiāng zuò shì)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C. 惊弓之鸟(jīng gōng zhī niǎo)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D. 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课外活动。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擅长体育运动。
C. 这种新型材料具有轻便、耐用、防水等特点。
D. 她虽然身体虚弱,但精神状态非常好。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B. “你的观点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深思。
”C. “这道题太简单了,我很快就做出来了。
”D.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喜欢什么?电影、音乐还是旅游?”B. “他长得 tall,瘦高个儿,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
”C.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错别字,需要仔细校对。
”D. “他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
”B. “他努力的样子,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C. “她微笑着,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D.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倾国倾城(qīng)草长莺飞(yīng)B. 惊涛骇浪(hài)震耳欲聋(zhèn)C. 漫不经心(màn)翻箱倒柜(dǎo)D. 一蹴而就(cù)风驰电掣(chè)7.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疏(xī shū)精神焕发(huàn)B. 酝酿(yùn niàng)恣意妄为(zì)C. 奋不顾身(fèn)欣喜若狂(xīn)D. 轰轰烈烈(hōng)疲于奔命(bēn)8.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成绩优异,堪称全班之冠。
2020年云南三校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云南三校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班级姓名得分(150分钟,共120分)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一分)1.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A.眼险.(jiǎn) 哺.育(bŭ) 扎.瓣子(zā) 亘.古未有(gèn)B嫩.绿(nèn) 铲.除(chǎn) 紧箍.咒(kū) 一蹴.而就(cù)C.抽噎.(yē ) 迸.裂(bèng) 户口簿.(bù) 不屈不挠.(láo)D.愤.想(mèn) 要挟.(xiá) 绊.脚石(bàn) 恃.才傲物(sh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苍天涣散销毁人才辈出B.惦记安详邂遁甘拜下风C.诋毁苍桑旖旎礼上往来D.粗糙龟裂荒谬草菅人命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B)A.滚出去!B畅销海内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等,已被抢购一空。
C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昧道: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D.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①黑蒙蒙的水天之间,一条雪白的素练乍合乍散地横江而来。
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③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
④中国军人的屠戮妇要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处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A.借喻对偶夸张反语B.夸张对偶借喻双关C.借喻夸张对偶反语D.夸张对偶双关借喻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我们要安排好时间,自觉地政治学习和文化学学习。
B.我校开展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活动。
C.从他上中学的第- -天起,就坚持每天记日记.D.不管是伟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应该尊敬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6.下列句子中,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一项是(A)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的体积庞大、幸福一块小小的矿石。
2020年上海市应届“三校生”高考语文卷试题分析

2020年上海市应届“三校生”高考语文卷试题分析2020年上海市应届“三校生”高考语文卷试题分析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也充满了细菌。
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由于食物中的细菌导致的问题却很多。
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都充满了细菌。
人们喜欢的走地鸡、、农家菜、野生的鱼虾等等,携带的细菌比大规模种植养殖的更难控制。
通常的洗涤只能去掉一部分,但对大多数细菌来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适当的条件下,用“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都显得过于保守。
细菌的繁殖速度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那样的几何速度。
在适当的生长条件下,有些细菌半个小时就会增加一倍。
换句话说,一个细菌在这样的条件下,24小时之后,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
谈到食品安全,人们都着眼于化肥、农药、转基因、防腐剂等因素,但忽略了细菌的危害。
对食物保存中的安全来说,细菌远比这些因素要难以控制,而且更容易产生危害。
细菌的生命力顽强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无处不在,即使在适度的冷藏室内也能生长。
这表明细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细菌的存在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食品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取决于时间和环境。
食物在存放的过程中,细菌的数量会不断增加。
此外,细菌的存在更多地取决于环境。
在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细菌也较少。
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在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即使保存方法得当,大部分特价食品仍不能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
为了减少细菌的孳生,制作和食用蔬菜色拉时,除了确保厨房和冰箱的清洁,还应该尽快食用新鲜的蔬菜。
此外,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细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食品的保存和加热,以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孳生。
马屁股与现代化马屁股与现代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校生高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三校生高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组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骤(zhòu)雨歼(jiān)灭冠(guān)心病稗(bài)官野史B.杳(yǎo)然杜甫(fǔ)空(kōng)心砖宵衣旰(gàn)食C.兴(xīng)奋粮囤(dùn)落(là)花生怙(hù)恶不悛D.埋(mán)怨执拗(niù)模(mó)特儿浑身解(xiè)数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脉搏陈词滥调安详完美无瑕B.气概轻歌慢舞抉择贻笑大方C.毕竟漫山遍野烦恼首屈一指D.玷污漠不关心辍学铤而走险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的损失。
②我生于山东的莱阳,九江只是我的第二。
③在选择专业时,小江的父母反复,最终决定填报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A.估计故乡商榷B.估量家乡商榷C.估量故乡商榷D.估计家乡商量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
B.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且又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C.在人行道上卖茶叶蛋的王老汉一见市容执法人员到来,立刻七手八脚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却不慎被茶汤烫伤。
D.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
5.对下列诗句的修词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比喻)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三附答案(20200615053953)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三校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及答案

三校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及答案三校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及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组词组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
讣(fù)告歼(jiān)灭吮(yǔn)吸稗(bài)官野史B。
箴(zhēn)言宽宥(yòu)信笺(jiān)难辞其咎(jiù)C。
曝(pù)晒讥诮(qiào)凫(fú)水彤(tóng)云密布D。
奔(bèn)头搭讪(shàn)拗(ǎo)开怏怏(yàng)不乐2.下列词语中,字型全对的一组是()A。
冒然和言悦色由衷甘拜下风B。
___针砭时弊赡养貌合神离C。
即然弱不禁风羸弱一筹莫展D。
气概走投无路缜密按部就班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著名律师___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的时说,他写书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来,让律师同仁借鉴,让年轻学生研究,让社会百家受益”。
②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误解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③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中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做一些面子工作来夸耀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
A。
校正曲解体察B。
教正曲解体恤C。
校正误解体恤D。
教正误解体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___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___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
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奇迹。
D。
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___,马中赤兔”。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
昨天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爱红终于下定决心报下了离家最近的岗位。
2020年上海市应届“三校生”高考语文卷试题分析

2020 年上海市应届“三校生”高考语文卷试题分析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①细菌无处不在, 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 但是由于吃而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②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都充满了细菌. 人们喜欢的走地鸡、野味、农家肥种的菜、野生的鱼虾等等, 携带的细菌比大规模种植养殖的更难控制.通常的洗涤,只能去掉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细菌来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适当的条件下,用“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都显得过于保守.细菌的繁殖速度, 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那样的几何速度. 在适当的生长条件下, 有的细菌半个小时就会增加一倍. 换句话说,一个细菌在这样的条件下,24 小时之后, 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 ③谈到食品安全, 人们都着眼于化肥、农药、转基因、防腐剂之类的因素,且不说这些是否真的有害, 即使有,也远比细菌要好监控. 对食物保存中的安全来说, 细菌远远比这些因素要难以控制,而且更容易产生危害.④食物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了农药的蔬菜, 农药分解或者洗去了就很难再有. 但是其中的细菌, 当天可能还少,放两天却可能变得很多.此外, 细菌的存在更多地取决于环境.细菌在卫生洁净的环境中较少,在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也较少. 经过高温处理的熟食中的细菌比原料中少,大概每个人都能想到. 就保存条件来说,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 所以大家才会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但是, 哪怕是-20℃的冷冻室,也不能杀死细菌, 只是让它们消停一下.一旦给点温暖,它们照样又灿烂起来. 一些细菌在4℃的冷藏室内照样生长,所以,冰箱也只能暂时保存食物. ⑤到目前为止, 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就成不了气候了. 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左右,经过15秒的处理,细菌量会被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 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 也不会多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 则把牛奶加热到135℃以上,1 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 即使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 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干了, 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加快.⑥对于个人来说, 要确保食品安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并且保持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的存在.家里的食物, 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也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囤积大量原料, 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 都会为细菌提供广阔的天地.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 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在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1.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说明:(1);(2).【参考答案】(1)细菌繁殖的速度快(2)细菌增加的数量多【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掌握主要的说明方法【试题分析】阅读时尤其要关注这一段中“细菌的繁殖速度, 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那样的几何速度”和“ 24小时之后,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的句子, 前者是说明细菌繁殖的速度快, 后者是说明细菌增加的数量多.2.“灿烂”一词的原意是光彩鲜明耀眼, 它在第④段中的意思是指.参考答案】细菌的生命力顽强【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能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 理解词语的作用【试题分析】依照语境, “灿烂”在文中是指上文一旦给点温暖, 细菌在适度的冷藏室内照样生长,所以, “灿烂”在文中的意思是指细菌的生命力顽强.3.第④段中, “食物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是指细菌会随着和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参考答案】时间环境【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 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试题分析】依照文意, 这一段“食物中细菌的存在⋯⋯细菌的存在更多地取决于环境” , 可分为两个层次, “此外”之前是说食物中细菌繁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时间的长短, “此外”之后是说食物中细菌繁殖存在的环境, 所以答案是“时间”和“环境”.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化肥、农药、转基因、防腐剂等会影响食品安全, 目前已有定论.b.从细菌生存的环境看, 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材中细菌比较多.c.到目前为止, 低温冷藏和高温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d.即使保存方法得当, 大部分特价食品仍不能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参考答案】d【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 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试题分析】文本中说“且不说这些是否真的有害” ,所以a项错在“目前已有定论” .b 项的错于在于“养殖的食材中细菌比较多”, 与原文中细菌“在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也较少” 的表述不符.c 项错误在“低温冷藏” , 文中仅仅说“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d 项是正确的, 理由是“大部分特价食品仍不能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与第⑥段中“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 再买回家保存, 简直就是在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表达的内容相吻合.5.在制作、食用蔬菜色拉时, 如果要减少细菌孳生,根据文意,除了确保厨房、冰箱清洁之外, 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要点: 选用新鲜蔬菜应该尽快食用【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把握文章的中心,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章的中心【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运用文本传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看似开放却不开放的思考题, 答题的关键是把握文章的中心并能准确表达.依照第⑥段的文意, 一是“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二是“做饭做菜, 也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 所以, 回答的答案要点是“选用新鲜蔬菜”“应该尽快食用” . (二)阅读马屁股与现代化①题目并非“风马牛” ,马屁股与现代化大有“相及”之关系. 你知道铁路两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最早是从哪里来的吗?据科学家考证, 是由马屁股产生而来的.②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铁路轨距都是 1.435 米(4 英尺又8.5 英寸), 这个国际标准来源于最早发明火车和修建铁路的英国. 一向以严谨甚至古板而著称的英国人, 为什么采用了这个“拖泥带水” 的怪怪数字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造电车的人设计的, 他把电车轨道的距离标准“照搬照套”于火车轨道.那么, 电车轨道为什么采用这个怪怪数字呢?原来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马车匠, 他把马车两轮的距离标准“活学活用”于电车轨道.那么, 马车轮距为什么采用这个怪怪数字呢?原来那时候英国的老路上留下的马车辙迹宽度是4 英尺又8.5 英寸, 如果新造马车的轮距不“重蹈覆辙” , 就无法在老路上顺利前进. 而这个辙迹宽度又是古罗马人留下的“名胜古迹”. 因为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而铺设的,而罗马军队的战车轮距正是4英尺又8.5 英寸. 那么,罗马人为什么采用这个怪怪的数字作为战车的轮距呢?原因很简单, 其实就是两匹拉战车的马的屁股的宽度. 他们以两匹马的屁股的宽度为战车的轮距,大约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知, 因为马与车在结构上保持高度一致,就可以使马车协调平衡地顺利行驶. 于是,马屁股就成了现代化铁路的“母本” , 而且相沿成习被当作“国际惯例”.③英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和平共处”的典型. 在他们的国土上, 有现代化的火车在野外漫长的铁路上奔驰, 有最原始的马车在通往首相府的唐宁街上缓行.英国人与马有不解之缘, 女王的马队简直是世界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也许是因为马为大英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英国人把马当作国宝一样钟爱不已.④我们中国人对马也是有感情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画马就是一个重要表现.著名画家徐悲鸿堪称画马高手. 在这个传统悠久的艺术上, 外国人常常“望马兴叹” , 可我们有些人妄自 f ěi薄,认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已经“日薄西山” , 只有西方的“前卫艺术”才能“救中国” .前不久记者采访以画马为“看家本领”的著名画家刘旦宅, 他就如何对待传统艺术发表看法说: “凡是称得上传统的, 都是有生命力的,有其存在的理由. 现在把传统和创新对立起来是不对的.传统的东西虽然源远流长,但不是遥远的过去, 现在新的、好的, 将来也就成为传统, 就像现在的齐白石、黄宾虹, 大家都在学他们, 将来也就成为传统了. ”传统并不是几千年几百年不变的,而是不断有新的融入, 逐步积累起来的.有些人一听说创新,就否认传统,就像《阿q正传》中的赵秀才那样,一听到“革命”就以为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 似乎传统的东西不完全丢掉, 就不能轻装上阵进入现代化.⑤从马屁股的故事中, 我们应该有所启示. 当我们乘坐现代化的火车奔向未来之时, 切不可忘记我们屁股下面的轨道是与马屁股有关的6.根据下面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妄自 f ěi薄【参考答案】菲【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能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给常用汉字注音【试题分析】菲薄:小看, 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7.标准铁路轨距的确定,经历了如下过程:两匹马屁股的宽度→→马车辙迹宽度→马车轮距→→标准铁路轨距.【参考答案】战车的轮距电车轨道的标准距离【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理解文章内容【试题分析】文中第②段对标准铁路轨距确定的过程的叙述, 采用了由“目前”(标准铁路轨距)追溯到“原来”(两匹马屁股的宽度)的说明顺序, 而试题题干对标准铁路轨距确定的经历过程则是按“原来”到“目前”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填充相关的过程. 由此, 答题顺序应根据文本倒推.8.根据文意, 在下列方框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在他们的国土上, 有现代化的火车在野外漫长的铁路上奔驰, 有最原始的马车在通往首相府的唐宁街上缓行.【参考答案】既⋯⋯又⋯⋯(既⋯⋯还⋯⋯;既⋯⋯也⋯⋯;又⋯⋯又⋯⋯)【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掌握关联词语【试题分析】文本第③段首句“英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和平共处”的典型”表并列, 所以这里的关联词语应该是表并列的关联词语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开头巧妙点题, 并用设问的方式导出话题,引发读者阅读兴趣.b.第④段将“中国特色”的画马与西方“前卫艺术”作对比, 阐明了论点.c.赵秀才认为“革命”就是丢掉传统, 这是作者从反面举例进行论证.d.文章深入浅出,以小见大,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 材料充实.【正确选项】b【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能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掌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掌握论证结构(并列)【试题分析】从内容理解分析,b 项误将“中国特色”的画马与西方“前卫艺术”作对比(无法比较), 对照原文, 应该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与“西方的前卫艺术”作对比,显然b项对内容的理解是错误的,再验证a、c、d三项, 对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10.文末说: “我们应该有所启示. ”这个“启示”是什么?请举一例(不能用文中的例子)加以阐明.【参考答案】启示: 传统与现代应该融合;例子恰当;分析【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能根据阅读材料作适当的拓展【试题分析】从全文分析, 文本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第① 段,提出问题, 引发下文;第二层次是第②段, 以马屁股的宽度作标准铁路轨距为例, 阐述了马屁股成为现代化铁路“母本”的经过;第三层次是第③段,承上启下;第四层次是第④、⑤两段, 转向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的议论,并给读者有所启示. 所以启示的内容应该是“传统与现代应该融合” . 答题时列举的例子要恰当, 要体现传统的现代融合, 例如中式快餐、改良型旗袍、中国馆内《清明上河图》、青春版《牡丹亭》等, 关键在于对所举的例子要阐明它是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三)阅读①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 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 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 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 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 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 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 入学, 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以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 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 因为自父亲死后, 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 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 天气很暖. 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 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 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 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 她已入土了!②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 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 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 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③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 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到西南来.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 虽然还有色有香, 却失去了根. 有母亲的人, 心里是安定的. 我怕, 怕, 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 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④去年一年, 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 我疑虑, 害怕. 我想象得到, 没有不幸, 家中念我流亡孤苦, 或不忍相告. 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 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 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 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 使我不再疑虑. 十二月二十六日, 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 我接到家信. 我不敢拆读. 就寝前, 我拆开信,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⑤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 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 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 是母亲传给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 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11.本文作者是老舍, 他创作的小说有等.【试题分析】答题的关键是看清试题的限定, 要求写出的是老舍创作的小说, 短篇、长篇都可以, 不能写其他体裁的作品.12.对第①段画线句中破折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表示语气中断b.提示语意转折c.引出补充说明d.强调话题转换【参考答案】c【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能掌握破折号的用法, 理解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试题分析】四个选择项都是破折号的作用, 对照语境, 只有 c 项正确, 破折号后“制服, 饭食, 书籍, 宿处, 都由学校供给”既补充说明了“师范学校”提供的物质条件, 又照应了前文提及的“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13.第①段写“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表现了母亲从到的心理变化.【参考答案】高兴(快乐)意外(失望)【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能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人物描写的作用【试题分析】文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 她愣住了” 是人物的肖像描写, “笑”照应前文除夕之夜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内心的喜悦;“愣”表现了“母亲”“听说我还须回校” 时的意外、惊讶和失落的心情.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多次写到母亲含泪的神情, 都表现了她坚强而善解人意的性格.b.作者写三姐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子女的理解, 衬托“我”对母亲的热爱.c.文中写自己接到家信后不敢拆读, 反映了“我”忐忑不安的矛盾心情.d.文章以母亲的生活经历为主要线索,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清丽.【参考答案】c【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能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鉴赏评价能力【试题分析】全文有3处写到“母亲”含泪的神情, 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而强忍住自己内心的悲伤, 与选项中“都表现了她““善解人意的性格”不符,所以 a 项的理解和分析是错误的.b 项错在“衬托‘我'对母亲的热爱” .c 项的理解与原文内容吻合, 是正确项.这篇小说主要以“我”的生活经历为主要线索, 来表达母爱的伟大,所以d项的分析也是错误的.15.文章最后写道: “唉!还说什么呢?”请简析作者此刻的情感.【参考答案】要点: 哀痛负疚(追悔)【测量目标】现代文阅读能力/ 具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鉴赏评价能力【试题分析】试题要求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作简要分析文末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是对母亲用血汗“灌养”“我”一生的感慨,又是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更是“我”对“母亲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 临死还吃的是粗粮”的负疚、追悔与哀痛.二、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6.君子生非异也,. (荀况《荀子劝学》)17.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18.,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9.,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琵琶行》)20.,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2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2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参考答案】16.善假于物也17.形影相吊18.世间行乐亦如此19.大弦嘈嘈如急雨20.多情自古伤离别21.岂非人事哉22.化作春泥更护花【测量目标】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默写规定的默写篇目或段落(二)阅读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旦日飨士卒()(2)范增说项羽曰()【参考答案】(1)犒劳(2)劝说【测量目标】文言文阅读能力/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试题分析】第(2)题中的“说”读shuí, 作动词,解释为“劝说、规劝”.【答题分析】第(1)题的答题失误主要是考生虽能基本理解词意,但词性判断有误, 导致误答成“食品”、“酒肉”、“食物”、“酒菜”等;一些考生对实词的基本义项未掌握, 如答“率领”、“聚集”、“召集”、“派”、“指挥”、“鼓励”、“训练”等;有些考生理解完全错误,乱答一气, 如答“杀”、“饿” .第(2)题将“说”理解为通假, 如答“同‘悦' , 开心”、“通‘悦' ,高兴”;有些考生则根据后面的“曰”字而误判: 如答“对”、“对⋯⋯说”、“告诉”、“告诫”等.24.下列加点字与“沛公军霸上”的“军”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欲王关中b.使子婴为相c.沛公居山东时d.吾令人望其气参考答案】a测量目标】文言文阅读能力/ 识别和理解文言现象【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军”是名词作动词用, 解释为“称王”.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中的“王” ,也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称王”.b 项中的“为”是动词,作“担任”解.c 项中的“居”同样是动词,解释为“停留” .d 项的“望”也是动词, 解释为“看、观察”. 所以,正确答案是 a 项.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急击勿失【参考答案】赶快去攻击, 不要失去时机【测量目标】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试题分析】此句翻译的重点一是“急” , 在句中解释为“赶紧”, 二要补出“失”的宾语“时机”.26.作者善于刻画人物, 文段中展现了范增处理事务时的特点.【参考答案】观察细致, 考虑深远(深谋远虑)【测量目标】文言文阅读能力/能理解文意,并能分析文章的内容【试题分析】从范增规劝项羽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 范增的观察全面,先说“其志不在小” , 再说“令人望其气⋯⋯此天子气也” , 表现了范增的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部分考生仅能作现象描述, 不能提炼, 如“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人看得很清楚”、“对事情分析得非常合理”、“根据敌人的弱点来进行分析”等.(三)阅读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 “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 “星分翼轸,比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注】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南昌在汉代是豫章郡的治所,到了唐代是洪州的首府. 星分翼轸, 比接衡庐: 洪州所在的位置对应着天上翼、轸两个星宿,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这些句子都出自《滕王阁序》.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已宿构矣()(2)专令人伺其下笔()【参考答案】(1)构思(2)守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月考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得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惆怅(chóu)贻误(dài )攫取(jué)稗(bài)官野史B.驿站(yì)缔造(tì)戎装(róng)引吭高歌(hánɡ)C.陶冶(yě)拖沓(tà)俨然(yǎn)捉襟见肘(cùn)D.摇曳(yè)轶事(yì)唾弃(tuò)声势赫(hè)奕2、下列选项,作品与作家不匹配的一项是()A、《昆明的雨》——汪曾祺B、《鸿门宴》——司马迁C、《六国论》——苏轼D、《老人与海》——海明威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哗众取宠联绵不断栩栩如生置之度外B.装腔作势有的放失一丝不苟大显生手C.盛气凌人一泄千里安然无恙心不在焉D.转瞬即逝余音绕梁同病相怜闲情逸致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
B.学习是不能偷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造;但是第一步是积累。
C.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D.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深圳航空公司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8月27日在B候机楼联合推出“一路通”服务,该服务将登机手续前移到订票环节,以手机为________接收二维条码彩信的登机牌。
(2)在服装、纸牌和背景灯下,用演员队型的不断变化, ________出充满动感的图形,是本届全运会开幕式区别于其他大型活动开幕式的最大特色。
(3)宝山沪剧团以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事迹为________创作的大型沪剧《红叶魂》,于7月31日起在宝山区委党校演出。
A.媒介变幻原型 B.媒体变换原形C.媒介变换原形 D.媒体变幻原型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1)古体诗是“五四”运动以前的古诗。
(2)近体诗是指律诗和绝句。
(3)“绝句”指的是五言诗。
(4)词又叫长短句。
A.(1)(2) B.(2)(3) C.(2)(4) D.(1)(4)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
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8、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于是祥林嫂的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
_____四婶,_____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_____懒_____馋,_____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_____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9、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
A、表强调B、表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引用10、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答道:“”A.我都写在简历上了,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11、下列文章标题,从结构上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我的老师B.雅舍C.故都的秋D.劝学12、下列句子语义明确的一项是()A.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B.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C.他借给我一本书。
D.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13、下列有关应用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便条是单位或个人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最简便的书信。
B.请假条就只是用来请病假的一种简便的书信。
C.留言条是把要说明的内容写下来给对方看的一种便条。
D.托事条是托人办事、购物、传话、告知事情等的一种便条。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C.《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D.《史记》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日那天,他收到许多朋友送的礼物。
B.春节后,家电产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有的品牌的价格甚至下降1-2倍。
C.每天早晨他都迟到,我们不能不认为他这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是不正确的。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1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像我,如果可能,我要连你的脚印一并收拾妥当。
B、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色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C、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D、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大又黑,骨骼都像是铁一般硬。
17、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梁实秋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北京人(满族)。
他的作品《想北平》通过写北平,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C、《西湖七月半》的作者张岱是明朝晚期文学家、史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D、王鼎钧是旅美华文散文家,《脚印》是他诸多思乡散文中的精品。
18、指出下列句子中不是拟人的一句是()A、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B、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C、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了,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声,撼人的节奏使我心血来潮。
D、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露了他愉悦的心境。
19、下列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
②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
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
④前几年,终于病了。
⑤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
A、⑤②③①④B、④⑤②③①C、④②⑤③①D、④①②⑤③20、填入横线上的内容,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
________。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对的填A,错的填B)21. 中国现代文学中“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是茅盾。
()22.有这样的说法,“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
其中“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陈情”指李密的《陈情表》。
()23.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古典长篇小说是《三国演义》。
()2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是比喻句。
()2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26、“四书”是《大学》、《中庸》、__________ 和《孟子》。
27、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美国的欧.亨利。
28、《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中的第一篇。
2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0、_________________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四、阅读题(共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①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②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③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④,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31.下列词语在文段中指代的对象,不正确的一项是()A.“玩物”指和祥林嫂一样贫穷受苦的人。
B.“无聊生者”指像祥林嫂一样生活无着落难以活命的人。
C.“厌见者”指“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D.“活得有趣的人们”指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32.文中②“总算”一词的意思是()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33.画线③全句的含义是()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