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上)

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垂 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搏 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体至
萎缩、变薄。
CT:垂体窝内脑脊液密度,不能与垂体囊肿区分。 MRI:垂体窝内脑脊液信号,垂体组织受压位于垂体窝的周围,视交叉下移。
垂体受压的部位不同,空蝶鞍的表现各异:
水肿
下丘脑:三脑室外侧壁和下 壁
胶质瘤
错构瘤 生殖细胞瘤 嗜酸性肉芽肿
颈动脉:海绵窦侧壁通过, 流空 动脉瘤 闭锁或闭塞 发育异常 海绵窦:静脉复合体,外侧壁 颅N 神经鞘瘤 感染性病变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海绵窦动静脉瘘
脑膜:覆盖海绵窦,上外侧较内下 侧厚 脑膜瘤 转移性肿瘤 感染性病变:TB 非感染性病变:结节病 蝶窦/颅底骨:蝶窦含气、粘膜及骨 壁 蝶窦粘膜来源的癌:鳞癌、粘液囊
性激素腺瘤--阳萎。
垂体无功能腺瘤--视力障碍(失 明)。
8-27%的垂体瘤不引起症状,不 发病,常为偶然发现。
2)垂体瘤大小区分: 微腺瘤:直径≤l0 mm 小腺瘤:20mm≥直径﹥l0mm 大腺瘤:50mm≥直径﹥20mm
巨大腺瘤:﹥50 mm。
内分泌评价
内分泌检查对判断肿瘤的激素分泌重要。可对有内分 泌功能的肿瘤起定性诊断。
口干、多饮多尿—确定为中枢性尿崩症
垂体病变----结合临床表现
“停经(月经不调)、溢乳”
高泌乳素血症≠垂体泌乳素瘤(PRL瘤)
▪ 垂体PRL瘤 ▪ 颅咽管瘤 ▪ 垂体Rathke裂囊肿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蝶鞍增大及肿块
女,32 闭经3个月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PPT课件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MRI是目前显示蝶鞍和鞍旁区正常结构 及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由于MRI 对软 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该区域 内许多结构,如垂体、垂体柄、海绵窦 及颈内动脉等。多方位扫描,特别是冠 状位薄层扫描对发现该区域的细微病变 具有独特优势。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蛛网膜憩室 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内。 本病常于偶然行CT和MRI检查时发现,最多见 于女性。继发性指因鞍内病变术后和放疗后, 过大的蝶鞍被鞍上的蛛网膜疝入充填。MR检 查可见垂体腺高度很小,呈扁平状紧贴鞍底, 漏斗居中,可轻度向后移位,但仍插入垂体前 后叶之间。绝大多数空泡蝶鞍患者在临床上没 有内分泌异常的表现,少数也可以表现有泌乳 素增高。
经节处,该神经节紧邻海绵窦后部,表现为鞍旁及 桥小脑角占位,形态呈哑铃状,分布具有沿三叉神 经走行的特点。通常容易诊断。
2、痛性眼肌麻痹 为海绵窦的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病理上可见海绵 窦内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并累及海绵窦内血管及 神经。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常以球后眶区持续跳痛 为首发症状,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很快出现后眼 肌麻痹,其中以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相应症状包 括上睑下垂、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病情常有反复, 血沉快,其他全身症状少。激素治疗效果奇特。
鉴别:肿瘤可伸入鞍内引起蝶鞍扩大,这时应 与垂体瘤鉴别,矢状或冠状位MR检查多能与 垂体腺分开。
感谢观看Biblioteka 鉴别:垂体瘤向鞍上发展,与颅咽管瘤鉴别,后者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位于鞍上,囊实性肿块,蝶鞍 不扩大。 向下发展,破坏颅底骨质的与颅底骨源性 肿瘤(主要脊索瘤)鉴别,后者常有钙化T1加权常 呈很高信号,且不均质,而向颅底发展的垂体瘤呈稍 高信号。
29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垂体腺瘤 占颅脑肿瘤 的 1 % ~ 5 0 1 %… , 颅内肿瘤中仅低 在 于胶质细胞瘤 和脑 膜瘤 , 鞍 区 占位性 病 变 中所 占 比例 更 在 高, 本组垂体腺瘤 1 8例 , 6 % 。垂 体腺瘤根据直径可分 为垂 占 2 体 微腺瘤 、 大腺 瘤和巨大腺 瘤 , 体微 腺瘤 早期 临床症 状不 明 垂 显, 内分泌检查 不典 型 , 影像学发现具有 重要的诊断价值 。MR I 在 <1c m以下的肿瘤方 面较 C T敏 感 , 区周 围骨质 较多 , T 鞍 C
晰, 1 另 例平扫及增强 未见异常 。MR 表 现为 圆形或椭 圆形囊 I
良好 、 骨伪影 、 无 不需注射造影剂及 三维成像等优 点 , 断鞍 是诊
区肿瘤的理想方法 。我 们收集 2 9例经手术与病理结 果证 实的 鞍区肿瘤及肿瘤样病 变 , 分析 其 C T和 MR 表 现 , 1 结合 临床 资
2 1 诊断情况 :9例患者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 , . 2 分别为垂体 腺瘤 1 , 8例 颅咽管瘤 5例 , 脑膜瘤 2例 , 移瘤 1 , 囊虫病 转 例 脑
2例 , 索瘤 1例。2例脑囊 虫患 者血清 和脑脊液 做脑囊 虫抗 脊
体试验结果亦示 阳性 。c T显示异常 2 1例 , 正常 8例 , 增强扫描
料探讨其在鞍区 占位性病变定性与鉴别诊 断的作用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状, 囊壁薄 , 内 隐约可见 点状 头节 , 囊 壁及 头节 在 T WI . 为等信 号 ,: 为低信号 , T WI 增强后大部分囊壁及头节未见强化 。 脊索瘤 和转 移瘤 C T平扫示 密度均 匀 的实质 性肿块 影 , 边
笪 宏 胡 明杰 左 中九
( 河南省 固始 县人 民医院放 射科 , 固始
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1 0 0年第 2 0卷 第 9期
—
J M 璺 n ! g :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03
病变类型:鞍 区病变包括垂 体腺瘤、颅咽 管瘤、脑膜瘤
等
04
影像表现:鞍 区病变在磁共 振影像上具有 不同的信号特 征,如T1加权 像、T2加权像、
增强扫描等
05
影像诊断:结 合临床资料和 影像表现,可 对鞍区病变进 行诊断和鉴别
诊断
诊断价值
01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具有 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
临床表现
1
头痛:持续性、 搏动性头痛, 可伴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
2
视力下降: 视物模糊、 视野缺损等
3
内分泌紊乱: 性功能减退、 肥胖、多毛等
4
神经功能障碍: 肢体麻木、无 力、共济失调
等
5
精神症状:情 绪波动、失眠、
焦虑等
2
磁共振影像表 现
影像技术原理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 共振现象,通过检测人体组织
诊断流程:首先进行 影像学检查,然后结 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 断,最后进行鉴别诊 断以明确诊断。
4
鞍区病变磁共振 影像表现总结
影像表现特点
01
鞍区病变磁共 振影像表现: 鞍区病变在磁 共振影像上具 有特征性表现
02
病变部位:鞍 区病变主要发 生在鞍区,包 括垂体、蝶鞍、
鞍上结构等
1
鞍区病变磁共振 影像表现总结有 助于医生更准确
地诊断疾病
3
磁共振影像表现 总结有助于医生 制定更合适的治
疗方案
2
磁共振影像表现 总结有助于医生 了解病变的性质
和程度
4
磁共振影像表现 总结有助于医生 评估治疗效果和
预后
THANKS
汇报人
鞍区病变鉴别

个别垂体腺瘤可因为肿瘤硬膜浸润或转移而表现 为硬膜增厚、强化
鞍区病变鉴别
Cattin F, Bonneville F, Andrea I, et al. Dural enhancement in pituitary macroadenomas. Neuroradiology ;42:505-508
Dietemann JL, Kehrli P, Maillot C, et al. Is there a dural wall between the cavernous sinus and the pituitary fossa? anatomical and MRI findings. Neuroradiology 1998 ;40:627-630
第27页
鞍区病变鉴别
第28页
鞍区病变鉴别
第29页
垂体腺瘤CT表现
微腺瘤:稍低密度灶,低强化;CT较难发觉
鞍区病变鉴别
第30页
鞍区病变鉴别
第31页
垂体腺瘤MRI表现
微腺瘤
1,鞍隔膨隆、鞍底下陷、鞍内结节影 2, 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3,增强: 低信号:强化低于正常垂体
(垂体先于肿瘤强化) 等信号:扫描延迟 4,薄层动态增强:早期呈低信号 5,垂体柄偏移
– 位于鞍内,向鞍上发展
– 垂体高度:>10mm,到达15mm
– 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
– C+:多为弥漫均匀强化
可为局灶结节状强化
鞍区病变鉴别
第14页
垂体增生
• 生理性增生 • 继发增生
– 甲状腺功效低下 – 终器官功效低下 – 神经内分泌肿瘤
鞍区病例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脊索瘤在MRI上表现为鞍旁或鞍内的占位性病变,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强化 或不强化。
脊索瘤的诊断要点
脊索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线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04
鞍区病例影像鉴别诊断
垂体瘤与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
CT检查
总结词
高分辨率成像
详细描述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鞍区的细微结构,对鞍区肿 瘤、炎症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
总结词
软组织分辨率高
详细描述
MRI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显示鞍区的软组织和血管结构,对鞍区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
核医学检查
别存在困难。
主观性
影像诊断结果受医生经验和技 术水平影响,存在一定主观性 ,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例可能得 出不同结论。
辐射风险
影像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辐射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等敏感 人群。
费用较高
影像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对于 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造成
负担。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提高对微小病变和特殊类型 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颅咽管瘤的MRI表现
颅咽管瘤在MRI上表现为鞍上或鞍旁占位性病变, 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颅咽管瘤的诊断要点
颅咽管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尤其是鞍区和颅内中 线部位的影像CT表现
脊索瘤在CT平扫中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钙化常见,增强扫 描后可强化或不强化,形态多不规则。
鞍区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鞍区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关键词】鞍区;,,囊肿;,,运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摘要: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辨别诊断水平。
方式:搜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明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
全数病例均行CT和/或MR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I增强检查。
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明,7例经临床证明。
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
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显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
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显现异样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样。
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觉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辨别诊断成心义。
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一、长T2信号为较具特点性的改变。
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显现持续或不持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点性表现。
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二者辨别诊断有帮忙。
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
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必然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鞍区;囊肿;运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Imaging Diagnosis of Rathke’s Cleft Cyst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cystic lesions in sella reg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these diseases. Method: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in 72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and clinically proved cystic lesions in sella region were all patients, cystic pituitary adenoma was found in 12 cases,cystic craniopharyngioma in 25 cases,Rathke’s cleft cyst in 16 cases , arachnoid cyst in 4 cases, suprasellar cistern hernia and secondary pseudo-arachnoid cyst in 4 cases, parasellar epidermoid cyst in 4 cases , parasellar dermoid cysts in 3 cases, Abscess of pituitary in 4 cas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plain MRI and CT scan ,among which 58 cases were examined by MRI contrast enhanced scan,14 cases by CT contrasted enhanced scan cases were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7cases were proved by clinical data. Result:There were 12 cases cystic pituitary adenoma, in which macroadenoma 8 cases, microadenoma 4 cases. Mutiple cystic region could be found within the bodyof 6 cases pituitary macroadenoma with necrosis or cystogenesis. Fluid-level could be seen in 2 cases pituitary apoplexy. 4 cases cystic pituitary microadenoma showed abnormal signal intensity or density within well-stacked pituitary gland,accompanied with abnormality of laboratory main imaging manifestation of 25 cases cystic craniopharyngioma mainly showed cystic lesions , calcification of the capsule wall and the viewing of enhanced pituitary have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16 cases Rathke’s cleft cyst showed diverse signal short T1,long T2 signal intensity and well-stacked shape have feature to Rathke’s cleft cyst relatively .All arachnoid cyst and secondary pseudo-arachnoid cyst demonstrated CSF signal intensity. Continuous or discontinuous thin ring-like enhancement could be seen in secondary pseudo-arachnoid sequence was helpful in diagnosis of epidermoid cyst and dermoid cyst. The relatively thick ring-like enhancement and clinical history were helpful in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bscess before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re were many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ial category cystic lesions in sella is possible to make accuracy diagnosis in majority of these lesions through detailed imaging examinations.Key words: Sella region; Cystic lesion; CT; MRI鞍区囊性病变是以囊变成病理特点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不同疾病其病理性质、生物学行为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亦不同,因此术前诊断超级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异
软骨类肿瘤
钙化
肿瘤内、灶状
脓肿
粘液囊肿 脂肪瘤 皮样囊肿
高蛋白成分
高蛋白成分 脂肪 脂肪
锐利,主要为周 边 明显均匀
明显
明显均匀
脑膜瘤
多种成分
主要于骨连接处
多种成分包括:血液、高蛋白成分、脂肪和钙化
不同信号
各异
与动脉相连
低信号(变异) 无
囊内微小结节
不均质
厚的周围环形或 实质、钙化和囊
结节样强化
垂体增生
增大
垂体腺瘤 垂体炎症
其他:囊肿、肿瘤
垂体缩小的病变
• 垂体发育不良
– Kallmann综合征
• 垂体病理性萎缩
– Sheehan综合征 – POEMS综合征
• 垂体退行性改变----空泡蝶鞍
通常行鞍区MRI平扫即可
Kallmann综合征(Ks)又 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腺 功能减退综合征,是临 床上很罕见的一种先天 性遗传性疾病,男性发 病率约为1/10 000, 女性发病率约为1/50 000。本病可呈家族性 或散发性,临床上主要 表现为性腺发育不全伴 嗅觉丧失或减。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一、正常解剖
鞍区的正常解剖(左图:冠状面解剖示意图;右图:MR冠状面T1WI): (A =腺垂体, B = 神经垂体, C =垂体柄, D = 视交叉, E = 三脑室, F =颈 内动脉分叉, G =动眼神经, H = 滑车神经, I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J =外 展神经, K = 眼神经, L = 上颌神经, M = 颞叶, N = 海绵窦, O = 蝶窦)。
正常垂体的高度:矢状位和 冠位均可测量。
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根据不 同人群有不同标准- “6,8,10,12(mm)原则”: 6mm:婴儿和儿童 8mm:男性和绝经后的妇 女 10mm:哺乳期妇女 12mm:孕后期和产后妇女
垂体后叶分 泌: ADH和催产 素。
垂体前叶分泌
两侧叶生长激素和 泌乳素细胞:PRL、 GH为主
其它鞍区及鞍旁病变 颅咽管瘤 鞍结节脑膜瘤 鞍上星形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 鞍区转移性肿瘤 鞍旁血管瘤
鞍区T1WI高信号原因分析
1、正常表现:神经垂体含抗利尿激素分泌颗粒;蝶鞍区 正常或变异骨髓;垂体前叶活跃的激素分泌(新生儿、孕 妇及哺乳妇女)
正常垂体后叶及鞍背骨髓
受压移位的垂体后叶 儿
性成分,鞍上区
高信号
不均匀
斜坡溶骨病灶、 肿瘤内分隔
高信号
斑片状
软骨联合外侧起 源
高信号
脓壁强化
明显局部炎性反 应
高信号
无
蝶窦骨壁侵蚀
明显高信号 无
压脂后无信号
明显均匀高信 罕见边缘强化 号
破裂后蛛网膜下 腔扩散
等或高信号 明显且硬膜尾征 半球形
垂体的病变
垂体发育不良 缩小
垂体萎缩-空泡蝶鞍
垂体的形态
中间部:TSH、ACTH 为主
垂体的血供 正常垂体的MRI动态增强强化特点:
垂体后叶→垂体柄→腺垂体结节部 →腺垂体两侧叶
正常垂体的CT 强化特点:后 叶→垂体柄→ 腺垂体结节部 →腺垂体两侧 叶
鞍区解剖与常见疾病
垂体腺:蝶鞍内,两侧 对称
垂体腺瘤
Rathke囊肿
颅咽管瘤
前中后颅凹层面(横轴位CT)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CT)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第三脑室层面(横轴位CT)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区冠、矢状位CT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第三脑室前部层面(横轴位SET1)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MRI为垂体病变首选影像学检查
• 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 小FOV成像
– FOV: 15~20cm – ≤3mm层厚
影像学表现
颅骨平片:显示蝶鞍扩大,呈鞍内型改变。可有 颅高压征。
CT检查:蝶鞍扩大,鞍内肿块向上突入鞍上池, 可侵犯海绵窦。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均 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垂体微腺瘤 局限于鞍内小于10mm,采取冠状面观察,平 扫不易显示,增强早期垂体内见局限性低密度区,延迟期呈等 或稍高密度结节。间接征象有垂体高度≥8mm,垂体上缘隆突, 垂体柄偏移和鞍底下陷。
PRL增高的药物性原因:消化道药物、镇静药物、降 压药物等。
神经垂体病变常见症状-尿崩症
源于ADH分泌过少,肾曲小管排钠利尿。 病因: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病变等。 临床应区分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 MRI对尿崩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垂体病变 垂体肿瘤 空蝶鞍 垂体囊肿 Rathke裂囊肿 垂体术后改变 神经垂体病变
垂体瘤慢性出血
T1高信号来源 血液
血液
鞍区T1高信号病灶
T1高信号表现 T2WI表现 急性期锐利边缘 各异
液-液平面
液-液平面
增强表现 薄的边缘强化
轻度
提示征象 蝶窦粘膜增厚、 DWI高信号
8字征,蝶鞍扩大
动脉瘤 Rathke’s囊肿 颅咽管瘤
血液 高蛋白成分 多种成分
不均质 均匀 不均质
脊索瘤
多种成分
垂体发育不良
男/14岁,个矮8年,明显2年
72362
男,17岁,生长发育缓慢10余年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垂体前叶发育不良 垂体后叶异位 垂体柄变细或缺如
空泡蝶鞍
M/67岁,无症状
F/53岁,皮肤变黑,POEMS
空泡蝶鞍
空蝶鞍
空蝶鞍是指垂体窝内CT不能显示垂体组织,MRI垂体 明显受压变扁,呈薄纸样位于垂体窝周围;部分性 空蝶鞍垂体窝内垂体高度明显缩小,小于4mm。
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 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 搏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 体至萎缩、变薄。
CT:垂体窝内脑脊液密度,不能与垂体囊肿区分。 MRI:垂体窝内脑脊液信号,垂体组织受压位于垂体窝的周围,视交叉下移。
明)。 8-27%的垂体瘤不引起症状,不
发病,常为偶然发现。
2)垂体瘤大小区分: 微腺瘤:直径≤l0 mm 小腺瘤:20mm≥直径﹥l0mm 大腺瘤:50mm≥直径﹥20mm 巨大腺瘤:﹥50 mm。
内分泌评价
内分泌检查对判断肿瘤的激素分泌重要。可对有内 分泌功能的肿瘤起定性诊断。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是对肿瘤定位。 常用的内分泌指标:PRL
出后3W的新生
2、病理状态:血凝块(垂体瘤出血、垂体卒中、 sheehan综合征或动脉瘤血栓形成);高蛋白成份 (Rathke’s囊肿、颅咽管瘤及粘液囊肿);脂肪(脂 肪瘤、皮样囊肿、脂样脑膜瘤);钙化(颅咽管瘤、 软骨瘤、脊索瘤);顺磁性物质(锰、黑色素)
鞍结节脑膜瘤
垂体腺瘤出血
病变类型 垂体卒中、 sheehan综合症
鞍区的正常解剖(左图:正中矢状面解剖示意图;右图:MR正中矢状面 T1WI): (A =腺垂体, B = 神经垂体, C =垂体柄, D = 视交叉, E = 灰结节, F =三脑室前 部, G =乳头体, H = 脚间池, I = 桥前池, J =斜坡, K = 蝶窦)。
海绵窦的交通
• 窦内:颈内动脉 展神经 • 窦旁:动眼 滑车 眼 上
正常:<25ng/ml 肿瘤的可能性不大:25-75ng/ml 肿瘤的可能性较大:>75ng/ml 肯定肿瘤:>200ng/ml
垂体瘤的临床评价
闭经-溢乳1年:>84%可能有肿瘤。
症状评 价
闭经:25%可能有肿瘤。 溢乳:14%可能有肿瘤。
月经紊乱:肿瘤的可能性较小。
常结合内分泌检查来评价症状学改变。
垂体影像解剖 学
垂体解剖学分为腺 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来源于胚胎 时期颅颊囊的向上 移行。
神经垂体来源于脑 向下延伸,与腺垂 体在发育中整合, 其间可有中间部。
腺垂体正常呈长 带状,上缘形态 取决于鞍隔孔的 大小,正常高度 <8mm,青春期结 节部可增生。
神经垂体分正中 隆起、垂体柄和 垂体后叶。垂体 柄径线<4mm。垂 体后叶正常呈新 月形或结节状高 信号,可发生偏 位。
垂体病变诊断思路
• 临床症状、病史 • 相关实验室检查
– 内分泌激素 – 脑脊液
• 影像学表现
需要具体分析每一个病例
垂体病变的临床症状
• 腺垂体功能异常
– 闭经、溢乳、男性性功能下降;肢端肥大、巨 人症;Cushing症状(满月脸,水牛背、紫纹) 等;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下游内分泌腺功 能异常
非功能性腺瘤和功能性腺瘤临床表现有差异 -垂体瘤发病的四类人:“美、丑、阳萎及 失明”。
功能性腺瘤常引起内分泌改变,常见为: 泌乳素腺瘤--“美化瘤”:闭经-溢乳。 生长激素腺瘤、ACTH腺瘤--“丑化瘤”:
肢端肥大、巨人症、柯兴综合症。
性激素腺瘤--阳萎。 垂体无功能腺瘤--视力障碍(失
垂体受压的部位不同,空蝶鞍的表现各异: 1)垂体前叶受压:垂体前叶明显变扁平。 2)前后叶均受压:垂体柄伸入鞍内,呈“锚征”改变。 3)鞍上结构可向下疝。
与垂体囊肿鉴别:均可表现为垂体窝内的液体密度或信号, 垂体组织受压,但空蝶鞍垂体窝内的液体非局限性的,无囊 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