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

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失(yì):放失旧闻

7.稽其成败兴坏之纪。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曩:曩者辱赐书

2、望:若望仆不相师

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文史星历:

5、祝: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倡优畜之

8、节:不与能死节者比

9、就:卒就死耳

10、用:用之所趋异也

11、趋:用之所趋异也

12、太上:太上不辱先

13、箠楚: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14、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7、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

18、渐:积威约之渐

20、圜(huán)墙:幽于圜墙之中

21、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

24、械:受械于陈

25、倾:权倾五伯

28、钳:季布为朱家钳奴

29、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

30、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31、以:以稍陵迟

32、陵迟:以稍陵迟

33、引节:乃欲引节

35、缧绁(l?ixia):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36、臧获:且夫臧获婢妾

37、没(mò)世:鄙陋没世

3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0、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1、厄(a):仲尼厄而作《春秋》

42、修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44、空文:思垂空文以自见

45、见(xiàn):思垂空文以自见

46、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48、究:究天人之际

49、通邑:通邑大都

50、负下:且负下未易居

51、乡党:重为乡党所笑

52、累:虽累百世

53、垢:垢弥甚耳

54、闺閤(g?):身直为闺閤之臣

55、岩穴: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56、狂惑:以通其狂惑

57、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58、曼辞: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

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5、粪土:幽于粪土之中

(三)特殊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多义词

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3.厥(1)思厥先祖父。(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2)无可厚非。

6. 仆:①(pú)若望仆不相师②(pū)前仆后继

7、固:①请略陈固陋②固主上所戏弄

8、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②(qua)不知天上宫阙

9、卜:①(bǔ)近乎卜祝之间

10、比:①不与能死节者比②天涯若比邻

11、重: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②重为乡党所笑

12、槛:①(jiàn)及在槛阱之中②(kǎn)门槛五、古今异义的词

(八)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意气勤勤恳恳。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4.念父母,顾妻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6.下流多谤议。

7、发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下流:下流多谤议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同“屈”,弯屈

2、以:通“已”,已经)

3、罔:通“网”,法网

4、摩通“磨”,磨灭

5、底通“抵”,大都大抵

6、失(yì)通“佚”,散乱的)

7.纪,通“记”。8.见,通“现”。9.责(zhài)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二、掌握下列字词:

1、曩:从前

2、望埋怨

3、剖符丹书: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

4、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

5、祝:太祝,掌管祭祀的官

6、倡优: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

8、节:名节9、就:走向10、用:因为11、趋:趋求,追求

12、太上:最上等13、箠楚:木棰,荆条14、婴:绕17、传(zhuàn)解释经义的文字,文中指《礼记.曲礼》18、渐:渐进20、圜(huán)墙:指监狱21、强(qiǎng)颜:厚颜,指厚脸皮24、械:刑具25、倾:超过

28、钳:以铁束颈29、引决、自裁:都是指自杀30、绳墨:指法律

31、以:因,因此32、陵迟:衰颓,指因遭受困辱而志气衰微

33、引节:死节,为名节而死35、缧绁(l?ixia):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

36、臧获:对奴婢的贱称37、没(mò)世:终结一生38、表:显露

39、倜傥:卓越、洒脱不拘40、称:称道41、厄(a):困穷的处境

42、修列:编著44、空文:指文字,相对具体的功业而言

45、见(xiàn):表现46、稽(jī):考48、究:推断,研究

49、通邑:大的城市50、负下:处在屈辱的地位51、乡党:邻里、

52、累:积累,经历53、垢:污垢,指耻辱54、闺閤(g?):宫中小门,代指宫禁55、岩穴:隐居山林的隐士的居所56、狂惑:内心的悲愤

57、剌谬(làmiù):违背58、曼辞:好听的话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

2、倡优: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 3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4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5、粪土:作状,象粪土一样的牢狱

(三)特殊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被动句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多义词

2.再(1)两次。(2)再继续,再出现。

3.厥(1)他的。(2)他的。(3)才,于是。

4.焉(1)疑问代词,怎么。(2)语气词。(3)兼词,在那里。语助词

5.非(1)错误,不对。(2)反对,责备。

6. 仆:①谦称自己,我②(pū)倒下

7、固:①固塞②本来8、阙:①(quē)隔了很久②(qua)宫殿9、卜:①(bǔ)掌管占卜的官10、比:①同等看待②靠近的11、重:①慎重②更加12、槛:①(j iàn)及在槛阱之中(木笼)②(kǎn)门槛五、古今异义的词

(八)异义词

1.牛马走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2.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塌实。

3.夫人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4.妻子。古义:妻子儿女。5非常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6.下流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卑鄙龌龊。7、发愤:抒发愤懑8、下流:负罪受辱的处境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 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4. 放失旧闻。失,通“佚”。 5.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二)词类活用 1. 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 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被动句 1.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五)状语后置句 1.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重点翻译句 1. 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 七) 多义词 1. 胜 (1) 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 不可胜记。尽。 (3) 百战百胜。胜利。 (4) 引人入胜。优美的。 2. 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 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 厥 (1) 思厥先祖父。他的。 (2) 大放厥词。他的。 (3) 厥有《国语》。于是,就。 4. 焉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 (2)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 (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5. 非 (1)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 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第 2 页 (八)异义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 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 2.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塌实。 3.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 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5.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 副词,不同寻常。 6. 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附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语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4.见狱吏则头枪地。 5.及以至是。 6.及罪至罔加。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思垂空文以自见。 9.放失旧闻。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2.权倾五伯。。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2.太上不辱先: 3.倡优所畜: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5.故述往事,思来者: 6.请略陈固陋: 7.衣赭衣: 8.流俗之所轻也: 9.且勇者不必死节: (三)被动句 (1) (2)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2)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六)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八)一词多义 1. 胜 (1)胜任。 (2)不可胜记。 (3)百战百胜。 (4)引人入胜。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3.厥 (1)思厥先祖父。 (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无可厚非。 (八)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志趣和性格。 3.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勤劳而踏实。 4.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报任安书》研学案及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 19、《报任安书》研学案 班级姓名 高二语文备课组编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的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重难点:2、3 三、背景材料及体裁 1.背景资料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2.体裁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阙.然()怯懦 ..()沉溺.() 缧绁 ..()厄()..()臧.获()倜傥 厥()膑.脚()放失.()稽.()愠.色() 被戮.()垢弥 ..()闺閤.()剌.谬()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第九周高二A早读材料6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1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 2

转折,然而)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 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3

《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甲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选自xx《报xx书》)乙 xx且卒,执迁手而泣曰: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①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 “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xx《xx自序》) 【注】①?: 缀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垢: 耻辱 B.以通其狂惑通: 抒发 C.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xxxx: 遗漏 D.于是论次其文次: 次序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曼辞以自饰 B.重为乡党所笑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C.退而深惟曰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D.然后是非乃定乃喟然而叹曰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B.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C.乙文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这些典故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D.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曷足贵乎曷,通“何”。 2.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3.其次剔毛发。剔,通“剃”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通“棰” 5.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 6.及以至是。以,通“已” 7.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11.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 14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 15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通“惚”,恍恍惚惚。 16.退而论书策通。策,“册”。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动用法,使……流传。6.衣赭衣,关三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 7.倡优所畜。倡优,名词作状语,像对倡优一样。 8.曷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三)一词多义 实词 1. 胜 (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尽。 (3)百战百胜。胜利。 (4)引人入胜。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词。他的。 (3)厥有《国语》。于是,就。 4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虚词 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赭衣,关三木(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太史公牛马 ..走(牛马,像牛马一样) 倡优 ..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 ⑶动词的为动用法 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 ⑷形容词作动词: 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 何足贵.乎(贵,称道) 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 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今——卑鄙龌龊。 【若】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 【所】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 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介词,“用”。“以”后省略“之”,可译为 “用它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仆诚以.著此书通“已”,已经,……之后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目的连词,“用来”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相当"因此" 是以.肠一日而九迴“是以.”,相当"因此” 古人所以 ..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所以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连用,…的原因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或看作。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以.为”,认为。 【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同”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介词,“和”,“跟”,“同”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介词,和,跟。 【则】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表假设,“就,那么” 【者】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助词,“…的人”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助词,“…的人”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助词,“…的人” 故述往事,思来者.。助词, “…的”.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者.”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用于判断句中,助词,起提顿作用,不译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何者.?积威约之势也。语气词,与“何”呼应,构成疑问句,可译为“呢”。 【何】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疑问代词,做定语,“什么”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疑问副词“怎么”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可译为"凭什么"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何.如”连用,“怎么样” 【乎】 审矣,何足怪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报任安书(节选)》答案

报任安书(节选) 1.【解析】选C。比:并列,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2.【解析】选A。均为助词,的。B项,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 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对象。D项,介词,用、凭借;连词,表目的。 3.【解析】选C。A项,“失”同“佚”;B项,“罔”同“网”;D项,“责”同“债”。 4.【解析】选D。A项,名词作动词,受膑刑;B项,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C项,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5.【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6.【解析】选A。倜傥:古今意义相同,指卓越不凡。B项,意气:

古义指情意;今义指a.意志和气概,b.志趣和性格,c.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C项,下流:古义为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a.下游,b.卑下的地位,c.卑鄙龌龊。D项,口语:古义指言语,文中指替李陵辩护;今义指谈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7.答案:(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3)起草尚未定稿,就正好遭遇这场灾祸,书还没有写成,我十分惋惜,因此受了最重的刑罚却没有恼怒之色。 8.【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辱:谦辞,承蒙。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

9.【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自己;后一个“其”是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译为“还是”。D项,前一个“所”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所”用在动词之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荣誉,写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灾祸。 11.【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一、虚词 1.以 (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 (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 来) (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 (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用) (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连词,因而)

2.为 (1) 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 成) (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 (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 (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 (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介词,因为) (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 3.且 (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 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4.于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 (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 被) (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 5.乃 (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 (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 6.然

(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 样) (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 (3) 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1.通假字 (1) 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 光) (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 (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 (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高三语文报任安书节选练习及答案 一.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见狱吏则头枪地 4.及罪至罔加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思垂空文以自见 8.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有无不同,请具体解释: 1.意气勤勤恳恳古义:今义: 2.素所自树立使然古义:今义: 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今义: 4.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今义: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今义: 6.下流多谤议古义:今义: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今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A.若望仆不相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否焉 D.吾从而师之 2.比肩接踵() A.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B.夫知效一方,行比一官 C.天涯若比邻 D.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B.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C.重为乡党所笑 D.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4.思厥先祖父() A.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B.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C.率时农夫,播厥百种 D.禹厥之三仞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6.谈谐终日夕,觞至则倾杯() C.对此欲倒东南倾 D.权倾五伯 四.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A.倡优畜之 B.太上不辱先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赭衣,关三木(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太史公牛马 ..走(牛马,像牛马一样) 倡优 ..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 ⑶动词的为动用法 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 ⑷形容词作动词: 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 何足贵.乎(贵,称道) 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 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今——卑鄙龌龊。

【若】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 【所】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介词,“用”。“以”后 省略“之”,可译为“用它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仆诚以.着此书通“已”,已经,……之后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目的连 词,“用来”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相当"因此"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是以.”,相当"因此” 古人所以 ..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所以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连用,…的原因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或看作。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以.为”,认为。 【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同”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介词,“和”,“跟”,“同”

报任安书阅读题及标准答案.doc

报任安书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想要得高分,不妨多做一些文言文阅读题的练习。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报任安书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报任安书》阅读原文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

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阅读题目 【小题1】下列各组中,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胜记胜:尽西伯拘而演《周易》演:推演 B.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迁:迁徙草创未就,会遭此祸会:适逢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订仆偿前辱之责责:职责 D.仆诚已著此书诚:确实垢弥甚耳弥: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通其狂惑不得通其道 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翼若垂天之云 C.且负下未易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亡羊补牢 【小题3】选出与"文王拘而演《周易》"句式结构相同的一句( ) A.彼且奚适也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举了文王,仲尼,屈原等人的事迹,意在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实现自己的理想。 B.介绍《史记》的写作宗旨,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即使受到残酷的刑罚,作者也毫无愠色,继续奋笔疾书,这种在逆境中忍辱图强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D.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是无脸见人,痛苦至极,因此想隐退山林,顺从世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 2、羞与降灌等列(以…为羞) 3、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 4、足下深沟高垒(使沟深,使垒高) 5、且天下锐精持锋(使…锐利) 6、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 7、不可败(使…失败)

《报任安书》答案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 【字音】 曩者阙然臧获倜傥 膑脚愠色剌谬 【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的) (5)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5)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6)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说话。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3)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4)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5)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6)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7)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 (8)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 (9)且勇者不必死节(为动,为……死) 【一词多义】 1、以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 及以至是已经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仆以口语遇此祸因为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诎:诎体受辱 2.以:及以至是 3.罔:及罪至罔加 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6.失(yì):放失旧闻 7.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 二、掌握下列字词: 1. 曩者辱赐书 2. 若望仆不相师 3. 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4. 文史星历 5.近乎卜祝之间 6.倡优畜之 7.不与能死节者比 8.卒就死耳 9.用之所趋异也 10.用之所趋异也 11.太上不辱先 12.关木索、被箠楚受辱13.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14.传曰刑不上大夫15.积威约之渐 16.幽于圜墙之中

17.所谓强颜耳 18.受械于陈 19.权倾五伯 20.季布为朱家钳奴21.不能引决自裁 22.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23.以稍陵迟 24.以稍陵迟 25.乃欲引节 26.何至自沉溺缧泄之辱哉 27.且夫臧获婢妾 28.鄙陋没世 29.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0.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3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2.仲尼厄而作《春秋》33.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34.思垂空文以自见35.思垂空文以自见 36.稽其成败兴坏之纪37.究天人之际 38.通邑大都 39.且负下未易居 40.重为乡党所笑 41.虽累百世 42.垢弥甚耳 43.身直为闺合之臣 44.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45.以通其狂惑 4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47.曼辞以自饰 三﹑词类活用

1.文史星历: 2.倡优:倡优畜之 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5.粪土:幽于粪土之中 6.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7.故述往事,思来者: 8.请略陈固陋: 9.衣赭衣: 10.流俗之所轻也: 11.幸勿为过: 四、特殊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五、一词多义 1.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点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 (1)放失旧文(“失”通“佚”,散乱的)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法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显露) (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腐刑) (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10)关木索(“关”同“贯”,套上) (11)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12)及以至是(“以”,通“以”,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 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

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 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沉溺:古,落入、埋没、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古,不一般,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口语:古,言论。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8)所谓强颜耳(古:厚颜无耻。今:勉强装出笑容)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报任安书练习题Word版

报任安书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魏其(jī),大将也,衣(yī)赭(zhě)衣,关三木。 B.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ì)缧(léi)绁(xiè)之辱哉! D.无乃与仆(pū)私心剌(là)谬(miù)乎? 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气勤勤恳恳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4.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B.少卿足下 C.仆非敢如此也 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7.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上不辱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下腐刑极矣! 8.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2)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3)恨私心有所不尽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下列语句中“之”的含义正确的一组是 ①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试之以足 A.尺码到达尺码鞋子 B.尺码尺码到达鞋子 C.尺码鞋子尺码到达 D.尺码鞋子到达尺码 答案:A 解析:遇到一词多义现象要把这个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通过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来辨别。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第九周高二 A 早读材料 6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 (通“已”,已经)(2)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介词,因为 )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4)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表结果,以致 )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 介词,用 )(6)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 ( 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 )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 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 )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 ( 介词,被 ) 3.且 (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且 )(2) 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副词,暂且,姑且 ) (3)且西伯,伯也 (连词,再说 )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 )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 ) (5)无益于俗 (介词,对 )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 (3)然后是非乃定 ( 副词,才 )(4)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 (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 ( 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样 )(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然而) (3)阙然久不报 (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 被楚受辱 (通“棰”。木杖)(2) 其次剔毛发“( 剔”通“剃”,剔光 ) (3)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 及罪至罔加 (“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消磨,磨掉 (6)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 及以至是 (通“已”,已经 ) (8) 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 刑 ) ( 10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报任安书 - 测试题及答案(修改版)

《报任安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曰(zhuàn) 倜傥 ..(tì dǎng) 暴.肌肤(pù)曩.者(nǎng) B. 剖.符(pō) 放失.(yì) 愠.色(yùn) 阙.然(quē) C. 缧绁 ..(léi xiè) 槛.阱(jiàn)不可胜.记(shēng) 卜.祝(bǔ) D. 强.颜(qiǎng)前辱之责.(zé) 剌谬 ..(là miù) 闺閤.(hé)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下至于兹.(现在)不逊.(不谦虚) B.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 C.垢弥.甚尔(更加)若有所亡.(失) D.顾.妻子(顾念)曼辞 ..以自饰(美好) E.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磨灭)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之所趋.异也(趋求) 推贤进士为务.(职责) B. 卒就.死(就要,将要) 受.械于陈(戴上刑具) C. 若望.仆不相师(埋怨) 仆诚.以著此书(诚实,真诚) D. 定计于鲜.也(不以寿终)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连累,涉及)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B.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C.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D.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 ..之人称焉 ..多谤议 B.唯倜傥非常 C.恨私心 ..之辱哉 ..有所不尽 D.何至自沉溺缧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②被.箠楚受辱 B.①难为.俗人言也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C.①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②然此可以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灌夫受辱于.居室②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7.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A.访风景于崇阿B.洎牧以谗诛 C.思垂空文以自见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8.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着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