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与城市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人口与城市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人口与城市一、单1.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三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为了进一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2017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横空出世。

下图为2010年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三个城市外来人口统计图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是()A、大多数来自西部省份B、均来自内陆省份C、均来自经济落后省份D、来自其邻近省份的较多(2)、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①粤港澳港口群是世界上通航能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群②优惠的国家政策③人口最多,人口红利丰厚④便捷的交通,“一小时城轨交通圈”建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2018·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3.(2018·海南)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 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4.(2018·海南)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最新学习文档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最新学习文档

专题六人口、城市与交通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9·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政局动荡B.生育观念C.产业结构D.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2019·安徽马鞍山质检]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19-2019年年均人口增减量变化情况,完成3~5题。

3.对表格中各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A.重庆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长沙人口数量先减后增C.上海人口数量先增后减D.苏州人口数量增速减慢4.上海和武汉城市人口增量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B.产业升级和转移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D.城市环境质量变差5.根据图表中所呈现出的规律,甲城市最有可能是() A.杭州B.株洲C.拉萨D.雄安新区[2019·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我国不同交通方式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①②③④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A.①为水运B.②为铁路C.③为公路D.④为航空7.高铁开通之后,对下列地区间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A.长沙—株洲的汽车班次B.北京—广州的飞机班次C.郑州—乌鲁木齐的飞机航班D.长沙—广州的飞机航班[2019·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图回答8~9题。

8.该城市()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9.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2019·河南洛阳二模]下载一个APP,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就能以每小时0.5到1元的价格,解锁一辆自行车任意骑行。

【高考二轮】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交通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二轮】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交通专项训练(含答案)

专题6 人口、城市、交通一、单选题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髙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A.向西发展 B.向北发展C.向南发展 D.向东发展2.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②推进城市化进程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双独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国推开。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16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大幅提升,但2017年,专家期待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出( )A.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将被取消 B.我国目前的生育形式不容乐观C.老龄化危机会很快缓解 D.我国人口总量将大幅上升4.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是( )A.年龄结构 B.生育观念C.人口政策 D.社会福利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交通专项训练 有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6人口城市交通专项训练 有答案

专题6 人口、城市、交通一、单选题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髙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A.向西发展 B.向北发展C.向南发展 D.向东发展2.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②推进城市化进程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双独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国推开。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2016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大幅提升,但2017年,专家期待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出( )A.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将被取消 B.我国目前的生育形式不容乐观C.老龄化危机会很快缓解 D.我国人口总量将大幅上升4.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是( )A.年龄结构 B.生育观念C.人口政策 D.社会福利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含答案解析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含答案解析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2018·天津区际联考)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

下图为1984~2020年(含预测)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时段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 )A.1966~1973年B.1973~1980年C.1980~1990年D.1990~2020年2.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A.1998年B.2008年C.2018年D.2028年解析:1.B 2.C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99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最低,一般上大学的年龄是18~20岁,可推测18~20年前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

第2题,一般入读大学的年龄为18岁前后,根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

(2018·山东枣庄二模)下图为2011~2015年苏州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3~4题:3.2011年苏州市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迁出数量激增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众多4.2011年后苏州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持续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有效调控房价的上涨B.户籍管理制度趋严C.产业结构调整升级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解析:3.D 4.C 第3题,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从表中可看出,苏州的机械增长率大于0,为净迁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但是由于苏州的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众多,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常住人口增多,D项正确。

第4题,苏州经济发展快,随着地价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逐渐升高,不再适合在该地发展,因此该地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从而导致迁入人口数量减少,故选C项。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6 第2讲 对点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地理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练:第1部分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6 第2讲 对点 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2018·广东广州1月模拟)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

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2000年~2019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 C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2.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 A )A.新区开发B.旧城改造C.工业区迁移D.保护文化古迹3.2000年~2019年,城市重心变化对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B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C.减轻市区通勤压力D.增大中心区人口密度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注意对比2000年与2019年城西、东、南、北不同方位的城市轮廓差异;由图可知2019年在城西与城南方向,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增加,说明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故选项C正确。

第2题,旧城改造位于城市的市中心附近,图示扩张区域方向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故排除选项B;图示新发展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可能是工业区迁移,故排除选项C;南京市是六朝古都,文化古迹周围不可能有高大建筑物,故排除选项D;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通过新区开发,可以缓解城市化与城市保护的矛盾,故选项A正确。

第3题,逆城市化现象是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或者小城镇转移,南京市仅仅是城市周边范围的扩大,故排除选项A;如果新区与市中心之间是住宅、学校与工作场所等之间关系,那么会增加市区通勤压力,故排除选项C;建设新区,部分人口、工业等外迁,会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故选项B正确。

(2018·山东胶南高三调研)目前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4~5题。

注:(1)(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专题06 人口与城市-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含解析

专题06 人口与城市-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含解析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定位考点】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018·全国文综I,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2018·全国文综I,5)该直辖市是(2018·海南地理,10)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2018·海南地理,11)2013年后该省(2018·天津文综,12)(3)据图中信息,根据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2017·全国文综3,5)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2017·全国文综3,6)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2016·全国文综1,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2016·全国文综1,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2016·天津文综,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2016·天津文综,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合的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018·全国文综3,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2018·全国文综3,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2018·全国文综3,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2018·全国文综3,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

“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2018·全国文综3,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效措施是(2018·天津文综,10)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6人口专题练习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6人口专题练习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作业6人口专题练习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p2. 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8 4.5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3.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4. 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5.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的社会。

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完成各题。

1.据材料可知A.200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B.2023年我国60至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C.2010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D.204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达到最大值2.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老龄化程度正在接近,主要原因是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C.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3.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B.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6. 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有所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2题,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18世纪80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

读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4.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 )。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5.2014年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而图中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判断2005~2016年上海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平稳。

第4题,总人口曲线与外来人口曲线的差值即为户籍人口数量,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才能使总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会使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第5题,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部分常住人口离开上海到其他地区谋生致使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C 4.D 5.B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

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交通方式,对解决“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在高峰时段,甲线路单位距离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拥堵,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人们上下班期间车流量大,导致交通拥堵严重。

第7题,市区快速公交系统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客运量,可以较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地铁受地面交通和建筑物的影响小,运量大,有利于提高客运量;高铁一般为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交通影响不大;高架道路可以避免与其他交通线的交叉,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也可以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

答案▶ 6.A 7.C
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下表示意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单位:km)比较,下图为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

读图表,回答8~9题。

现状圈层增
长模式
双城增
长模式
新城增
长模式
市级 3.40 3.50 3.31 6.17
区级 1.86 1.95 1.84 1.87
综合 2.21 2.33 2.21 2.94
8.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 )。

A.现状
B.圈层增长模式
C.双城增长模式
D.新城增长模式
9.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B.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
C.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
D.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
解析▶第8题,读表可知,双城增长模式的出行距离最短,则消耗的能源最少,排放的碳也最少。

第9题,图示双城增长模式中两个城市范围相当,中心城市均为市级服务中心,说明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答案▶8.C 9.A
近年来,流动商贩作为非正规经济,其数量在城市内部呈线性增长态势。

巨大的需求是流动商贩增长的根源,城市用地性质及其代表的城市功能对流动商贩有显著影响,而宽马路对商贩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就业、服务社会和城市监管三者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平方千米,2013年常住人口384.1万。

下图为在朝阳区498个社区中,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从早市到晚市,三环附近的社区流动商贩密度都较大,其根本原因是这里( )。

A.离天安门广场近
B.人口流动量大
C.政府管制力度小
D.缺乏正规商业区
11.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 )。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娱乐康体用地
D.外事用地
解析▶第10题,流动商贩主要靠近消费人群,商贩密集区,人口密度大,市场消费量大。

第11题,据图判断甲地早市、晚市为流动商贩高密集区,午市为不显著区。

结合早市、午市和晚市的时间推断,甲地区12~18时人员较少,分析四个选项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娱乐康体用地的可能性更大。

答案▶10.B 11.C
12.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图所示)。

请再设计一种新的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由此可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

第(2)题,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第(3)题,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即可。

答案▶(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移。

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

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运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

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

(1)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简述其意义。

(2)河北省植树造林,构建京津冀生态屏障。

说明此生态屏障的生态效益。

(3)结合区域联系图,分析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需要从缓解北京、天津等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第(2)题,可从森林的环境效益方面回答,如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第(3)题,由区域联系图可知,三个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有不同定位,河北发挥资源优势,北京发挥技术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优势。

三个地区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联系,推进区域经济、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共同治理环境等。

答案▶(1)缓解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人口、交通压力,分散其部分城市职能;促进区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2)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灾防灾(保护农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等。

(3)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联系;推进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