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指导(共70张PPT)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地理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考地理复习指导:地理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一、趋势展望(一)突出课改精神,强调能力立意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的人所接受,今年高考将会进一步把考查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考命题在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靠拢,凸现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今后试题将更多,开放性也更强,情境设置将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很难派上用场。
(二)突出地理观念,强调地理视角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其实质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即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
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具体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问题,注重自然地理过程。
其二是发展地看问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仍将是今后高考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高考渗透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三)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区域发展通常所说的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是学生形成各种学科能力的基础。
高考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境,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落脚点还是课本上的主干知识,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
例如等值线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主干知识之一,xx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文综全国卷Ⅰ、四川卷、重庆卷、宁夏卷等都考了等高线图,有的还考了樱花初放日期图、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等值线图、年蒸发量变化速率空间分布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图等,考查的角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没有脱离对等值线图这一主干知识的范围,高考命题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不会改变的,并且不回避已经考过的内容。
高三二轮地理复习(课堂PPT)

专题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细目内容
大气运动 水体运动 地壳运动 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口、城市与交通 农业(因素与区位选择 、地域类型、可持续发
展) 工业(因素与区位选择 、地域形成、工业化城
市化、产业转移) 区域特征分析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长成了乔木呢?
29
我们要探讨留给学生地理思想和方法,要用学科思想方法支撑高 中地理教学
1.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 2.系统思想 3.尺度思想 4.人地关系思想 5.因地制宜思想 6.区位论思想 7.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
30
• 微专题 干旱河谷与潮湿河谷导学案截图
31
提纲
1
专题规划
2
专题设计
3
专题实施
11
• 曾几何时,还是人人QQ的年代,转眼现在是人人微信的年 代。
• 微信支付月活跃账户、日均支付交易笔数,都超过了6亿 !这个数字还在风速的发展,衣食住行娱乐消遣等都能在 微信找到。微信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 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微博
• 微专题 正在改变我们的复习。
• 简单就是高效 合适就是最好
40
以高考题为素材设置任务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 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 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
任务一:文字材料中涉及到了哪些地理要素?试用图示表达它们之间
的关系。
41
以高考题为素材设置任务
——积累阶段 第二轮:抓提高;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 目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滚动提高。
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策略PPT共82页

Hale Waihona Puke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如何做好地理二轮复习及冲刺备考(ppt)

时间尺度思想可以更好的让我们考虑是动态的还是 静态的,动静状况反映哪一种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动态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较短的时间尺度 要侧重考虑社会经济区位因素。静态的变化不大的 侧重考虑自然区位因素。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地域性的特点,整体性与差 异性正好反映这两个特点。整体性思想可以帮助我 们认识分析地理事物,比如某一区域的农业发展原 因分析,只有具备了整体性思想才能分析的透彻全 面,理清前因后果才能答得科学合理。差异性思想 主要在解决特殊区域或对比区域问题时帮我们思考 的更全面,认识的更到位。
120°W:穿过北美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脉、海岸 山脉、洛杉矶等。
90°W:穿过北美洲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哈得孙湾、苏必 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等。
60°W: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拉 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岛西侧、加勒比海东部、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等。
110°E: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包头、晋陕交界、华山、巫峡、桂 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等。
120°E: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勒 拿河(120°E东侧)、漠河西侧、大兴安岭(120°E东侧)、秦皇 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上海(120°E东侧)、杭州、福州、 台湾岛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等。
二轮微专题
等高线 地图 时间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昼夜长短计算 气温分布规律 热力环流与风 气压带和风带 气候类型判断
锋面与天气系统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 洋流 地质作用 地理事物的季节变化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城市化 农业区位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区位 区域资源开发 区域环境问题 产业转移
地理二轮专题策略PPT课件

8
二轮复习中存在的教学误区
(1)查缺补漏,追求知识的全面性; (2)拓展加深,简单问题复杂化; (3)“切口”过大,缺乏复习的针对性; (4)教师主导,学生缺乏复习自主性。 (5)过分强调回归教材,机械重复。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全面撒网、面面俱到的 复习,那么第二轮复习就是重点捕鱼、有的放矢 的复习。
3.地理第三轮复习采用学生自主复习和综合训 练的形式,其指导思想是“掌握应试技巧,提高 得分能力”。教师从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 技巧,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来训练提高学 生的应试能力。
6
地理二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地形影响
提供淡水 开发水能 发展航运 整治河道 兴修水库 保持水土
14
2.针 对 性
要提高二轮复习效果,复习必须具有针 对性。针对性一是要针对高考的能力要求, 全面提升能力;二是要针对高频考点,制定 复习策略;三是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优 化教学设计。
15
针对高考的要求
考试目标为:准确地测量考生对政史地知识 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 学习的潜质和潜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 主要目的是确定考生是否具有升入更高一级学校 及其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相应的能力。
这一阶段需梳理和落实每一个知识点,解决重、 难、疑点,夯实基础。整理和归纳各知识点,帮助学 生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起地理学科知识网 络,着力体现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
5
2.地理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对基础知识全 面复习的前提下进行的专题综合复习。旨在提高 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地理知识的迁移重组 能力、以及方法、技巧的培养和训练。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ppt课件

水资源和旱涝灾害对人类活动 及环境的影响
森林、草原、湿地对人类活动 和环境的影响
ppt课件
10
专题
人口与 环境
城市与 环境
细目
内容
人口增长模式
四(三)种人口增长模式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及其影响因素
ppt课件
6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复习目标
课程标准: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高考考点: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复习目标 1.能够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获取解读某地某国家人口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数据,并以此分析与确定人口增长模式 及其形成原因。
内容
自然、社会、经济、科技因素 对交通点线选择影响
交通与城市区位与形态、交通 与商业网点的布局
世界主要的海港、航空港和航海线 中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航海线、高速公路
中国主要的海港、河港、航空港、 铁路交通枢纽
ppt课件
13
专题
细目
内容
人类与地理 环境的协调
发展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 与人类活动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 活方式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 环境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 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 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PPT课件

中国交通图
中国地形图 中国气候图 中国河湖图
中国农业图 中国工业图 人口城市图
中国资源图
中国分区图
h
38
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
h
39
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正确处理必修3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2)准确把握必修3教材的思维方式
从必修3教材的知识体系看思维方式
必 •• 区区域域地环境理与环发境展与人类活动
3.水源充足,便 于灌溉
2.地形平坦适 季风水田农业
宜耕作
主要分布在亚
洲季风区
4.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6.人们长期 种植经验和
5.充足的劳动力为水 稻生产提供了可能
生活习惯
h
32
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 (1)正确处理必修3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 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 • 高三复习的重点应是选择其中典型地理现象或 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 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 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49
结构型统计图表—— 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
扇
正 三
形 图
角
坐 标 图
累 加 百
分
雷
比
达
金
图
图
字
塔
图
h
50
相关型统计图表—— 点状图 属性型统计图表—— 气泡图
点状图
气泡图
h
51
组合型统计图表
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h
52
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22、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建议PPT课件

●备考思路和方法
人文地理: •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区位因素分析和评价; • 人地关系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和解
决问题的途径; • 人口、文化和旅游的有关知识等。
区域地理: • 区域空间定位; • 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描述和分析; • 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方向; • 中国国土整治。
能力 • 单元考试——改造与创新考题(知识
梳理的补充) • 试卷评析——纠正错误、总结规律、
触类旁通 • 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第25页/共71页
●备考思路和方法
✓讲:讲重点讲疑点难点讲易错点、讲思路方 法、讲拓展迁移;[教材处理]
✓学:模仿、应用、迁移——创设情境给 问题——要学要问
✓练:重点练(取材)、强化练(题型)、适 应练(时间、题量)、规范练(答案)要从平 常做起.题
✓评:评答案合理性、评错因、评思路解题方 法、评用时
第26页/共71页
●备考思路和方法(二、三轮)
套题与专项交叉进行; 速度与准确同步训练; 倡导愉快考试和激发式评讲; 智力与非智力同步拓展; 生理和心态和谐发展。
第27页/共71页
后阶段备考五忌
抛开原理、死记硬背知识碎片 忽视构建知识网络、把握不住主干知识 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陷入“热点问题”陷阱 受惯性思维的束缚、解题思路狭窄。
• 专题设置要有新意:知识的重新整合与梳理\能力 立意的考查
• 五个重点:主干知识\地理规律和原理\区域定位 与区域对比 \能力提升\热点回归课本
第31页/共71页
●二轮专题的做法
4.哪些内容可以采用专题复习形式? • 一是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如等值线图的判读); • 二是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如地球运动) • 三是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如黄土高原); • 四是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如: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景观专题
景观教学的作用
1.真实再现地理景观 2.提取景观信息能力 3.审视地理基础知识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 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 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 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991~2000 -3
图3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
D.德国
图4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4回 答11——12题。
11.30年间该地区( )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 约1 300万。据此完成7~8题。
4
4
总人口增长
3
3
人口2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年变 化率1 /%
0 国内净迁移
-1
-2
自然增长 国际净总迁人移口增长2 1
0
-1 国内净迁移
-2
-3
1981~1990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 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1)遭受干扰的坡 向和部位:阳坡,苔 原带的下部(中下部, 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越低,干扰越 强烈)。
对干扰的理解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 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 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沙尘暴会扰乱陆地上的人类活动,但它们给加利福尼亚 湾和太平洋的水域带去了营养物质,可以促进浮游植物 的大量繁殖。在冬季,下加利福尼亚州周围的水域往往 聚集了大量鲸鱼,它们经常掠食海中的浮游生物。
(五)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学科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考 查,都有赖于情境、问题与答案的设置。
但加强基础考查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学生对 概念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思维方法的扎实掌握;加强基础 考查也不意味着简单化,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 互相联系和结构关系的掌握情况,呈现综合性特点;加强 基础考查更不意味着模式化,而是注重设计新颖情境,加 强题目创新,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
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 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 此完成1~3题。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
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地理图形思维
(二)提供多元供给,设置开放题
每个人的思维和表达形式不同,没有必要划 定统一的思维路径和解答方式。所以,在试卷 中,有必要命制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开放 性试题包括过程开放、结果开放、条件开放等, 特点是答案不唯一,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不 仅仅看结果,更看过程,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路 径和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多元 途径。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 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 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 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 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在情境设置方面,一方面需要新颖的、 学生没有练习过的情境,以规避应试训练 效应;另一方面又要与学生曾经经历过的 情境有足够的相似之处,使学生能够合理 地或者创新性地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常见地理思维方法与策略
地理过渡思维 关注尺度思想 地理比较策略
地理特殊问题 地理反证方法 地理迁移策略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 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 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 见图4)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 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 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1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
降
右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4.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3.图3 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 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 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图3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推断一般情况下珠穆朗玛峰上方的风向
奇怪的新疆伊犁地区乌孙山区公路旁标识
图中有哪些隐性信息?
不仅有判断而且有描述
判断沙尘暴发生的季节,分析沙尘暴对加利 福尼亚湾和太平洋的水域海洋生物的影响。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 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地理景观认定
图1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1题。
1.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读图3,回答第3 题
简化图形,理顺思路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 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 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 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 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 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 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 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 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 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 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5)。
通过这样的考查,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知识的理 解,而且能够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活学活用, 拓宽观察视野,整合课内和课外知识,融通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思考社会现实,更将解题转变 为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到形成做人、做事的科学态度 与社会责任。
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
一般情况下,雪线的海拔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近代 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德国科学家洪堡(1799-1804) 年间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考察时发现,赤道附近的高山 雪线,比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许多高山的雪线低200米左 右。例如:贡嘎山西坡雪线高5100米左右,而靠近赤道 的厄瓜多尔基多附近的高山雪线仅约4800米多一些。
(三)命题坚持“文化立意”和“价值观立意”
“文化立意”是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卷内在 主线,通过素材选择、情境设置、设问导向、答案拟定 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能力 考查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试卷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展现出中国人刚健自强、和而不同的品德修养和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地理坐标图的判读 地理概念的理解
1.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策略指 导
高考试题要考什么? 把准方向 务实创新 一、整体把握高考方向
(一)试题风格
试题素材选择应甄选名家名作和科技前沿 的内容,贴合时代主旋律;试题要考查主干知 识、核心能力,考查教学和复习中具有普遍性 的内容,不回避社会热点和教学重点问题,但 要引导学生理解普遍性背后的深厚内涵。题目 的内容要让学生似曾相识,不感到束手无策, 甚至感觉似乎不难,但仔细琢磨,又比较有味 道,得到高分也不容易。
卫生所等。 不及时加工会出现什么情况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 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 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 质量。
(五)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在问题设置方面,要求问题是基于真实情境 的或者是结构化、系统化知识中的关键一环,要 与学生的思维习惯有足够的联系,足以引起有效 的反应;为考查创新能力还可以设计更多的开放 性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