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磁通量(Φ)
Φ = BA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ε = -dΦ/dt
楞次定律
ε = -Ldi/dt
自感系数(L)
L = Φ/i
互感系数(M)
M = k√(L1
电容能量(W)
W = (1/2)CV2
电容电压(V)
V = Vmax × sin(ωt)
电容电流(I)
I = Imax × sin(ωt + φ)
平均速度(v)
v = (v1 + v2)/2
位移(Δx)
Δx = (v1 + v2)/2 × t
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Δx)
Δx = (v1 + v2)/2 × t = vt
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v = v0 + at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a = (v - v0)/t
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t)
t = (v - v0)/a
牛顿第二定律(F)
F = ma
弹性势能(Ee)
Ee = (1/2)kx2
动量守恒定律(p)
p = m1v1 + m2v2
能量守恒定律
E1 + Q = E2
电场强度(E)
E = kq/r2
电势差(V)
V = W/q
电容(C)
C = Q/V
等效电容
Ceq = C1 + C2 + C3 + ...
等效电阻
Req = R1 + R2 + R3 + ...
等效电阻(串联)
Req = R1 + R2 + R3 + ...
等效电阻(并联)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由此可得:① 天体的质量: ,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总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总表

高中物理公式以及规律汇总表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合=0 或 : F x 合=0 F y 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 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 F=G m m r122(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高中物理公式速查表

高中物理公式速查表

高中物理公式速查表
1. 运动学
1.1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物体的位移:s=v⋅t
•平均速度:v=s
t
•平均加速度:a=v−u
t
1.2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初始速度:u=v−a⋅t
•物体的位移:s=ut+1
at2
2
•终止速度:v2=u2+2as
1.3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物体的位移:s=ut+1
gt2
2
•终止速度:v=u+gt
2. 力学
2.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
物体受力F的作用,产生加速度a。

F=ma
2.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能和势能
3.1 动能公式
•动能:K=1
mv2
2
3.2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U=mgℎ
•弹性势能:E e=1
kx2
2
4. 热学
4.1 热传导公式
•热传导方程:ΔQ=K⋅A⋅ΔT
⋅Δt
d
•公式中,ΔQ表示热量的传导,K表示热传导系数,A表示面积,ΔT表示温差,d表示厚度,Δt表示时间。

4.2 内能变化公式(一定质量下)
•内能变化:ΔU=mCΔT
•公式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量, m是物体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的变化量。

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速查表的部分内容,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请根据具体问题和场景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并记得根据实际情况做单位换算和精度控制。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各类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帮助你复习和掌握核心的物理公式。

力学:1. 力的定义:F = ma (牛顿第二定律)2. 重力:F = mg (重力的大小)3. 弹簧力:F = kx (弹簧恢复力的大小)4.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1 * m2) / r^2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5. 动能:Ek = 1/2 * mv^2 (物体的动能)热学:1. 热能:Q = mcΔT (物体的热能)2. 热传导:Q = kAΔT / d (热传导的大小)电学:1. 电流:I = Q / t (电流的大小)2. 电阻:R = V / I (电阻的大小)3. 电压:V = IR (电压的大小)4. 电功率:P = IV (电功率的大小)5. 电容:C = Q / V (电容的大小)光学:1. 光速:c = λf (光速的大小)2. 光线折射:n1sinθ1 = n2sinθ2 (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3. 薄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 (薄透镜成像的公式)波动:1. 波长:λ = v / f (波长的大小)2. 波速:v = λf (波速的大小)3. 声音强度:I = P / A (声音强度的大小)4. 声级:β = 10log(I / I0) (声级的大小)这只是高中物理公式的一小部分,但它们是学习和掌握物理的基础。

当你遇到不同的物理问题时,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除了这些公式,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使用,以及在计算中遵循正确的数学运算规则。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可以作为备忘和复习的工具,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公式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一、力学公式1、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2、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0F 或0=∑xF0=∑yF5. 万有引力: 221r m m GF = 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G m h R Mm =+2)(向ma h R Tm h R m h R V =+=+=+)(4)()(22222πω=+=2)(h R GM a 向)(4)()(22222h R Th R h R V +=+=+πω、=24π地球GM 定值=+23)(Th R 即开普勒第三定律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 g = G MR2俗称黄金式 6、第一宇宙速度 G 2R Mm = m V R2V=gR R GM =/ 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全)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全)

物理公式一览表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km 1 m 2 /r 2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6)自由落体:h =1/2gt 22gh =v t 2v t=gt9.功:W = Fs cosθ(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10.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 12mv2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公式:mgh1 +121212222mV mgh mV=+或者∆E p减= ∆E k增12. 功率:P = Wt(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正比)13 简谐振动:回复力: F = -KX 加速度:a = -K m X单摆周期公式:T= 2πLg(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14、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λ f =λT(适用于一切波)二、热学分子配量m=M/N A 分子体积V=v/ N A热功当量J=W/Q内能的改变ΔE=W+Q阿氏常数=6.02×1023个三、电学电场库仑定律F=kQ1Q2/R2电场强度E=F/q电势差U=W/q电势能变化ΔE=W=Uq电容C=Q/U(决定电容大小的因素是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Q t2、电阻定律:(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R=ρL/S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特点:I1=I2=…=I nU= U1+U2+…+U nR= R1+R2+…+R nU∝RP∝R并联电路特点:U1=U2=…=U nI= I1+I2+…+I n1/R= 1/R1+1/R2+…+1/R nI∝1/RP∝1/R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UR=U=IR RUI=5.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电热:Q=I Rt2电功率:P=IU对于纯电阻电路:W=IUt=I Rt URt22=P=IU=I RUR22=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 >I Rt2P=IU>I r2四、磁场磁通量Φ=B·S左手定则五、电磁感应感应电动势ε=BLV ε=n·ΔΦ/Δt右手定则六、交流电①e=εm sinωtu=U m sinωti=I m sinωt②有效值与峰值关系ε=εm/ 2 U=U m/ 2 I=I m/ 2交流电周期频率关系T=1/f=2π/ω f=1/T=ω/ 2π③变压器U1/U2=n1/n2I1/I2= n2/n1(仅适用于一个副线圈的情况)P1=P2④交流电图象可知:最大值周期T七、电磁振荡和电磁波LC振荡电路的固有周期,固有频率T=2πLC f=1/2πLC电磁波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λ真=C/f λ介=v介/f八、几何光学n=sini /sin r=C/v作图:平面镜成像折射透镜成像反射反射定律:i=r九、物理光学①λ真=C/f λ介=v介/f②光子的能量:E=hγ③光电效应:产生条件④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红、橙、黄、绿、兰、靛、紫、紫外线、X射线、γ射线f 大λ小v 小十、原子物理复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r n=n2r1氢原子能级E n=E1/n2(E1=13.6ev)能级跃迁hγ=E初–E末质能方程:E=mc2ΔE=Δmc2放射线三种α(42He)β(e01 )γ(00γ)贯穿性大电离性小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质子数守恒例:质量数质子数几种必须记住的核1H 21H 31H 10n 42H 0-1e 01e 42He1α衰变M Z X →M-4Z-2γ+ 42Heβ衰变M Z X→M2+1γ+ 0-1e轨道数↑半径↑原子能量↑势能↑动能↓n↑r↑E↑E p↑E k↓注:①认识图象之处:s—t v—t 运动学x—t y—x 简谐振动和机波波U-I图象交流电图象U-t,I-t②作图法二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反射折射定律(几何光学)③左手和右手的运用(受力方向,磁场方向、电流方向、运动方向的判定)。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ord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word版)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迹:
斜向上抛运动
轨迹:
匀速圆周运动
轨迹:
平均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他常用规律、公式
(1)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
(3) ,从开始运动起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开始的奇数比,即
(4) ,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如果 同相
①若满足:
,则P点的振动加强。
②若满足:
,则P点的振动减弱
(2)如果 反相,P点振动的加强与减弱情况与(1)所述正好相反。
二.热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物体热膨胀
线膨胀:
体膨胀:
热力学温度
热量
(熔化)
(汽化)
(燃烧)
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

伯努利方程
常量
常量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
普遍式:
纯电阻电路中:
磁感应强度
磁通量
安培力

洛伦兹力
电磁力矩
(平面S平行磁感线时)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普适公式:
导体切割: (B、L、v三者相互垂直)
自感电动势
感抗
容抗
交变电动势、电流
最大值:
瞬时值:
正弦或余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理想变压器
振荡电路周期频率
周期:
频率:
电磁波波长
四.光学、原子物理
(m一定)
(克拉珀龙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三.电磁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库仑定律
真空中:
介质中:
电场强度
定义式:
点电荷:
匀强电场:
电场力
电场力的功
电势差
点电荷电势
电势能
电容
定义式: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串联电容
并联电容
电流
电阻定律
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电 Nhomakorabea势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
全电路:
闭合电路的常用规律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物理常用公式
一.力学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重力
密度
压强
液体压强
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
万有引力定律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正交分解法:
力矩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面力的平衡
运动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抛体运动
平抛运动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物质的折射率
折射定律
临界角
透镜成像公式
像放大率
光的波长
光子能量
光电效应方程
能级跃迁
质能关系
元素衰变
五.近代物理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时间的相对性(时钟变慢)
长度的相对性(长度缩短)
质量相对性(质量变大)
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
动力学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向心力
牛顿第三定律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功率
平均功率:
即时功率:
机械效率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振动和波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简谐振动
振动周期
单摆:
弹簧振子:
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式
波的叠加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