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高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

高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高层结构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良好设计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但是,在高层结构设计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将会从问题的角度为大家介绍高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
问题一:高层结构设计复杂度高,设计难度大高层结构设计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的复杂问题,需要考虑系统的特性、需求、性能、可扩展性等多个方面。
由于设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设计者经常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高层结构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呢?设计方法:详细阐述问题定义及要求,提高设计过程可视化和透明度,增加设计帮助系统。
在高层结构设计中,首先应该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定义及需求的分析,有了明确的问题定义和用户需求要求,才能更理性地去拟定设计方案。
同时,为了提高设计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视化,可以采用图形化表示设计方案、模拟运行,这对于设计过程的分析和评估会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通过引入帮助系统,如设计指南、风险评估、质量控制等,也能够大大减轻设计者的工作负担,提高设计效率。
问题二:高层结构设计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需求是变化的,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高层结构设计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需求,更新旧有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法:强调高层结构设计的灵活性,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面对需求的不断变化,高层结构设计首先应思考如何增强设计的灵活性。
高层结构设计应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分解成独立的模块,并且每个模块的功能应该尽可能的定义清晰、独立和易于修改。
这样,在需求更改时,可以使用更小的粒度来进行设计更新,而不是需要重新设计整个系统。
此外,还应该采用高度可扩展的设计,通过设计扩展接口,可以快速地新增模块或改变系统的行为方式。
高层结构设计是多人合作的过程,缺乏良好的协同设计机制时会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重复劳动、冲突等现象,降低了设计效率。
设计方法:采用分而治之的技术、使用流程管理工具,提高协同设计效率。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探讨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探讨近年来,随着新型结构材料的出现和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出现在建筑市场上,它们不仅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景,而且还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方式。
然而,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根据情况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
首先,高层建筑框架结构在设计上存在一些困难。
因为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要求更高,框架结构要求可以满足抗风、抗寒、抗渗等基本要求,而且要兼顾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可以说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
其次,它的施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施工难度较大,除了要求施工工人具备专业技术外,还要安排合适的施工组织形式,对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进行科学指导,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此外,高层建筑框架结构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
由于高层建筑具有较高的抗震和耐久性能,在施工期间,框架构件的安装、固定及其他操作也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以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
此外,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建筑地形、地基条件、材料抗压强度等,这些因素也要求严格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情况,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措施。
首先,有效地解决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可以采用综合性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结构安全性、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其次,严格按照标准施工流程,组织专业的施工团队,以确保施工安全性;最后,要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检查,防止操作过程出现意外情况。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设计困难、施工技术要求及管理安全等,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结构质量和安全性,应对这些试。
只有通过做好预防性和后续质量管理,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强安全管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可靠性。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

浅析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摘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促使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崛起。
作为建筑行业的支柱,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文对其常见问题进行汇总,具体阐述了高层建筑建筑框架的设计要点,供有关人士查阅讨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机构设计,问题汇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并在设计上不断创新,不管是内部结构设计还是外部平面设计都有很大的改善。
当然,新时代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本来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框架结构体系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产生的。
为适应目前城市地少人多的环境,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也要向着扩大空间兼具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方向发展。
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慎对于整个工程质量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搞成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我们应该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入手,尽量规避这些问题在各个要点中发生,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一、简析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关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三点:其一,结构的规范性问题。
众所周知,新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规范比起旧的变动非常大,新规范增添了更多的限制条件。
比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同时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其二,结构的超高性问题。
不管是抗震规范还是高层建筑设计规范,对于高层建筑的总高度都有限制,这点在新规定里体现的更加明确。
针对之前的超高现象,新规定不仅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 级高度的建筑外,而且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所以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因为一点设计的结构达到或超过b级高度,整个设计方法的处理措施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采用了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这种设计模式将整个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功能需求的日益复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层级过多导致结构复杂。
随着层级的增加,系统的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开发人员很难理清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导致开发效率低下和维护困难。
难以维护和扩展。
由于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出现需求变更或系统升级,就需要对多个层次进行修改和调整,增加了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
性能瓶颈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数据的传递和处理需要经过多个层次,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了解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软件系统设计需求。
1.2 研究意义在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现代软件系统而言,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深入研究多层框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不仅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也影响着软件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项目的开发过程,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和风险。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的复杂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软件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软件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简析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7度 和 8度 I、 l I 类场地 8度 Ⅲ、Ⅳ类场地 9度 >1 0 0 m >8 0 m >6 0 m
心。
剪跨 比五 = M, 、 , b 。 来 确 定柱 为长 柱 、短 柱和 极短 柱 ,h o 为与 弯 矩 M平 行方 向柱 截 面有效 高 度。 >2 ( 当柱 反弯 点在 柱 高 度 中部 时即 / %>4)称为 长柱 ; 1 . 5< 2 称 为短 柱 ; 五 1 . 5 称为极 短柱 。试 验表 明 :长柱一 般发 生弯 曲破坏 ;短 柱多数发生剪切破坏 ;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 ,这种破坏属 于脆性破坏。
度的不 同采 用不 同的抗震等级 ,并需符合相应的计算 要求。 多高层框架结构应按下列原则 考虑地震作用及地震计算 : ( 1 )一般情况下 ,应 允许在结 构两个主轴方 向分别考 虑 水平作用计算 ,对质量与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 ,应 计算双 向水平地震作 用下 的扭转影 响。 ( 2 ) 7度 ( 0 . 1 5 g)、8度 、9度抗 震 设 防 时,多 高层 建 筑 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 考虑竖 向地震作用 。 ( 3)多高层框 架结构宜采 用振型分解 反应谱法 。对 质量 和 刚度不对 称、不均匀 的结构 以及 高度超过 1 0 0 m的高层建筑 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 振动影响的振 型分解反应谱法 。 ( 4)高度不 超过 4 0 m、以剪切 变形为主且 质量和 刚度沿 高度分布 比较均匀的多高层建筑结 构 ,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 ( 5 )7~9度设 防的高层 建筑 ,下 列情 况宜采 用弹 性时 程 分析法 进行 多遇地震 下 的补充计 算 :甲类 高层 建筑结 构 ; 乙、丙 类高 层建筑 结构 如表 1 所示 ;不满 足 《 高规 》第 3 . 5 . 2 至3 . 5 . 6条规定 的高层 建筑结构 ;复杂高层建 筑结构 以及 质量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类型,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因素。
但是在进行多层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不便和影响工程质量。
本文主要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日后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多层框架结构;结构设计;问题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ultilayer frame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s a widely used structure types, to the building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brought a lot of convenience factor. But in the multilayer frame structure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often encounter all sorts of questions, building construction to bring inconvenience and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mainly of multilayer fram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need for attention problems are discussed, the hope can for in the future multilayer frame structure designed to bring some help.Keywords: multilayer frame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question对于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而言,其主要由梁和柱组成,这种结构在抗震及抗风性方面表现较好,而且这种结构能够灵活的进行平面布置,便于建筑中各种房间的设置,因此这种建筑结构在现代的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试析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是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型行业类型。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工作中,逐步实现了与世界先进理念的接轨与融合,建筑结构的体系与模式也呈现出了多项发展的新形势。
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也越来越复杂,给高层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可形成内部大空间,同时也能进行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特别是在高度不超过 60m的高层建筑中,其优势更为明显、突出。
与此同时,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1、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技术应用既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功能需求,还要满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在设计中,一定要抓住设计项目的要点,加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最终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1 基础部分的设计技术要点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 3m时,结构工程师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
每隔 30~40m设一后浇带,两个月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不应设局部地下室,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粱可取消。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构理论•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深入认识了框架结构的性能,并充分发挥其特点。
本文首先从高烈度区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再就少墙框架结构的出现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结构设计,框架结构,少墙框架,对比,应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两次修订,人们对框架认识不断深入,发现框架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容易出问题的地方:1.梁柱节点处,墙柱弱梁的设计理念未能得到很好应用,导致梁完好无损,而框架柱的节点核心区则破坏严重。
2.由于填充墙体的分布不均匀,导致薄弱层的存在。
3.由于填充墙在门窗洞口处未沿层高布置,使框架柱形成短柱,在该处形成薄弱环节,设计人员也未采取措施进行加强。
针对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
少墙框架能够很好的弥补其中一部分缺陷,并可以在合适的工程设计中得以使用。
1. 高烈度区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1.1 2010版抗震规范与2008版抗震规范中对于框架梁柱内力调整系数对比详表1: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规范编写组针对地震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框架柱的内力作了较大的调整,而对框架梁则没作调整。
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实现强柱弱梁的措施之一。
1.2伴随着框架柱内力的大幅度提高,在设计过程中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就浮出水面了。
首先,框架柱的截面必须增大很多才能使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然而作为框架结构,其空间灵活的优势则不能游刃有余。
虽不说是消失殆尽,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框架结构其应有作用的发挥。
比如说,在多层框架住宅设计中,以前400*400的框架柱就可以满足要求,而现在可能要做到500*500,甚至600*600。
作为结构设计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到结构设计满足计算结果了事,我们也同样的担负起对建筑的使用和美观设计的重担。
其次,即便是调整了框架梁柱的尺寸,有些计算结果也是很难能满足规范要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摘要:多高层框架结构因具有结构布置灵活,易满足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使用等要求的优点,故而是结构设计中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
文章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从结构体系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原则及抗震计算三方面总体论述,并探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短柱问题处理及“强柱”实现措施,以期达到明晰多高层设计中难点的目的。
关键词:多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362(2013)01-0137-01
1引言
框架结构是多高层结构选型的基本形式,剪力墙结构及框剪结构均以框架设计为基础,因此框架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框架结构体系主要承重构件为板、梁和柱,体系具有布置灵活以及易于满足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使用等要求的优点。
合理设计的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强度,能够满足抗震区设计的要求。
如何发挥框架作为一种优良结构体系的优势是结构设计的关键,结合实际工程特点采取合理设计方法是工程师的一项重要本领。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从宏观控制以及细部设计两方面加以阐述,以期明晰设计思路。
2概念设计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使整体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避免结构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地震能量的耗散仅集中在极少数薄弱部位,导致结构过早破坏。
现有抗震设计方法的前提之一是假定整个结构能发挥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才能以多遇地震作用进行结构计算、构件设计并加以构造措施,或采用动力时程分析进行验算,试图达到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仍不倒塌的目标。
下面重点阐述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结构的简单性
结构简单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直接和明确的传力路径,结构的计算模型、内力和位移分析以及限制薄弱部位出现都易于把握,对结构抗震性能的估计也比较可靠。
2.2 结构的规则和均匀性
沿建筑物竖向,建筑造型和结构布置比较均匀,避免刚度、承载力和传力路径的突变,以限制结构在竖向某一楼层或极少数的几个楼层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
建筑物平面比较规则,平面内结构布置比较均匀,使建筑物分布质量产生的地震惯性力能以比较短和直接的路径传递,并使质量分布与结构刚度分布协调,限制质量与刚度之间的偏心。
2.3 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水平地震方向是多向的,结构布置应使结构能抵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
通常使结构沿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结构刚度选择时,虽可考虑场地特征,选择结构刚度,以减
少地震作用效应,但也要注意控制结构变形的增大,过大的变形将会因p-△效应过大而导致结构破坏。
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和抗扭转振动的能力。
现有抗震设计计算中不考虑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在概念设计中应注意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和抗扭转振动能力。
3抗震计算
多高层框架结构抗震计算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需符合相应的计算要求。
多高层框架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及地震计算:
(1)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作用计算,对质量与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2)7度(0.15g)、8度、9度抗震设防时,多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3)多高层框架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5)7~9度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宜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甲类高层建筑结构;乙、丙类高层建筑结构如表1所示;不满足《高规》第3.5.2至3.5.6条规定的高
层建筑结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以及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
4短柱处理
框架的柱端一般同时存在着弯矩m和剪力v,根据柱的剪跨比来确定柱为长柱、短柱和极短柱,为与弯矩m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
(当柱反弯点在柱高度中部时即)称为长柱;称为短柱;称为极短柱。
试验表明:长柱一般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多数发生剪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
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柱,柱端的剪力一般较大,从而剪跨比较小,易形成短柱或极短柱,产生斜裂缝导致剪切破坏。
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这类破坏。
有抗震设计的框架短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震等级为一级和特一级时,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加密区范围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应按《高规》第6.4.7条第一款规定;且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应小于1.5%。
5“强柱”实现措施
(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节点处,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柱外,柱端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弯矩值应按下列要求规定予以调整:
框架结构二级,;三级,;四级,。
(2)抗震设计时,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7、1.5、1.3和1.2的乘积。
(3)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一、二、三、四级框架角柱经按前两条调整后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再乘以1.1的增大系数。
6.结论
本文详细论述了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疑难点,尤其从总体结构布置上进行了把握,整体分析得到合理结构体系,再进行细部结构设计,探讨了短柱处理措施及强柱实现措施,对于实际工程设计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
[2]方鄂华,钱稼茹,叶列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